放映了那么多天,还是有那么多小孩来看。
是也笑,不是也笑,该笑不笑,不该笑倒笑不停了。
却也似乎要感谢他们,不借他们出戏,我也该潸然泪下了吧。
也幸好身边带了个死党,憋得眼泪要滚下来的时候就被他擂上一拳。
心照了。
海角天涯东拉西扯都无关紧要了,这苍茫太空下有这母子,便已足矣。
那些穷苦人家鸡零狗碎的哲理,带着生活的黠慧去燃亮青菜豆腐的日子,看得不由会心一笑,师奶的道理,可爱得瓷实。
是啊,一天省下一块钱,一年下来就可以去吃一顿靓煲皇呢。
省下三块?
那可是可以去吃自助餐的!
仿佛天空再宽,宇宙再大,也抵不过牵着妈妈的手走在童年的小路上。
有多久没有追随过这种纯粹的幸福了?
都是一夜消失的罢。
随着靓煲皇的结业,随着房屋的推倒,随着繁荣的垒砌,随着你我被遗弃在“成人”的轨道上,羞于、愧于、懒于面对父母,甚或是拨出那个早该烂熟的号码。
麦兜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看得懂这部电影的小毛孩早已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过一些时日,电影的短暂光阴里,几欲封存的记忆汹涌过来,拍得人心脆脆软软的。
你知道,那是香港,那是动画,你也知道,大可以贪婪地认为那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故事——有陈旧的街巷、玩伴以及委屈,有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以及父母家人搭建的无忧光景。
酸苦得很,却也如此富足,想起都要庆幸那些穷得不敢欲不敢求的日子,到底弥留下几多幸福的源泉。
幸福得不敢相信上太空与悲剧的牵连。
上个月开始,频繁地进出医院,身体出毛病,痛得连手术的钱都凑不出,紧接着婶婆入院,一眨眼净是诀别,继而叔公倒下,差点失去……这么近的衰败与死亡。
我看到麦太第一次说要上太空,心中酸得异常难受,父母在我们面前的死扛,怎么会陌生?
然而她真的上太空了,仿佛也是一个平凡但其实仿若支柱的长辈离世,你只知道这种隔,便是常态了。
而我,也不过如麦兜一般,搭错了线,该是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茫然失落麻木困顿。
麦兜在麦太第一次上太空时跟着大表伯混,混在荒山野岭里,卖面。
为什么要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店?
大表伯的回答荒谬得温情脉脉。
是啊,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想不开的吧,想不开的人吃到一碗即食面,也便回心转意了吧?
星空下那一碗简简单单的即食面,热辣辣的都是麦兜系列里简妙的情。
暖,真暖。
仿佛不是这人间的。
电影一分一秒褪去,顺着童稚的开怀一笑与故作糊涂的清醒,心中的空洞也被敲敲打打地填补了起来。
影院的灯亮起时倒有些庆幸了,再长久,怕是哭得收不住了。
实在是满腹情怀沤得太熟烂,那些回不去的日新月异,拾不起的前尘往事,都是饥肠辘辘的情伤。
麦太赢给麦兜,输留自己,我们何尝不是这般豪迈与悲壮。
喜欢麦兜,是从他的《我的志愿》和《鱼丸粗面》这两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开始的。
下午一个人在家看完《麦兜:我和我的妈妈》,刚好好友打电话过来问候我,问我在干嘛,我说看了部麦兜的电影。
好友说,哦,若干年前她也喜欢带着她儿子去看。
是我太不成熟了吗?
还在沉醉于这样慢吞吞节奏的动画片里?
然后我自嘲,无所谓啦,成熟幼稚与否并不重要,自己开心就好。
不过看麦兜开心吗?
我想这部麦兜并没有让我发笑的部分,大多时候应该是很哀伤。
只是作为一个母亲看这部电影,可以深深会意其间母亲对孩子最深厚的爱,这是部母爱厚重如宫墙的电影。
妈妈的智慧有多少,孩子的幸福就有多大;妈妈的开朗指数有多高,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承受力有多大,这是成正比的。
有个被反复提到的妈妈带儿子去逛菜市,教他怎样讨价还价的措辞。
两人配合默契地从菜市回来,就开心地计算节约了多少钱。
麦兜很不解,妈妈一天节约一元有什么意义呢?
妈妈说当然有意义啦,一年下来就可以吃大餐,要是每天节约三元,我们就发达了。
发达如此容易,这种乐观真是叫人佩服。
以至于我因腿伤不方便,在床上辗转反侧,把身体躺成45°时,我听见麦兜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真的哦,斜着躺真的会觉得床的空间一下就大了。
”于是,我也在床变宽大了的感觉里放松了自己的身体,从无法安放伤腿的焦躁中觅得片刻的舒适感。
撇开哪些零星的母爱片段,主题描绘的爱的信任是关于麦太始终坚定不移地买麦兜勾画的彩票。
麦兜自认为是咸猪手,阿MEY教他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叫排除法。
麦兜连夜用自己的“咸猪手”猜了36个彩票号,然后兴致勃勃地教妈妈正确选择是他选择外的选择。
没想到中奖彩票果然是信任之外的那个号码,麦兜雀跃不已,麦太也带着他低调地过了一把“发达瘾”。
但直到麦太去世,麦兜才知道,妈妈从没选过他所选号码之外的号码,因为麦太说“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所以就算错过发达的机会也不可选择不信。
每个妈妈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点小迷信小花痴,那又怎样呢,这种愚痴正是母子情深的土壤。
我不知道我教会了我的儿子一些什么?
他是否会在成年后想起我曾经跟他说的一段话或一个动作里领会到我想传递给他的我的爱。
我曾问儿子有没有觉得爱的缺失,儿子手里不停地打着游戏,头也不曾抬地说“没有啊,倒是觉得太过了。
”我没有言语,我只想为他营造我所能为他搭建的爱的宫墙,有朝一日,在他觉得世态炎凉时,体会到宫墙之内的温暖。
我要学习麦太的,还有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任。
“咸鱼也能翻身”是这个现实故事里的一点童话,但爱与信任并存,才是修建宫墙的泥与土。
≪麦兜我和我妈妈≫,因为上部把我哭死的原因我强烈期待续作。
也可能正是期待过高的关系,反倒觉得这次很枯燥乏味。
首先故事套路我太熟悉了,都是每个人人生都要经过的一道坎,反倒想哭却没哭出来。
更重要的是国语配音,虽然每部都在换,但这部却都是不熟悉的声音,根本不能融入其中。
总之,爱看不看。
与曾经笑闹轻快的气氛不同,看完只觉得满满的沉重。
麦兜好像要告诉我们许多,细细品来却又没什么难懂。
反而是咀嚼的过程让我收益良多。
令我哪怕闭上眼睛却还是难忘感慨。
它正是有这样的魔力,所以才如此令人着迷。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撕成碎片。
我以为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会一直持续到影片结尾。
可是妈妈终于登上了太空总署,却忘记等一等在外漂泊流浪的麦兜,麦兜也被外边的繁华迷了眼,忘记了给家里打个电话。
这个情节突兀又好像顺理成章。
如此,麦兜也终于开始怀念。
怀念曾经大表伯拉着他,在他闷的时候给他煮的分外好吃的方便面。
怀念妈妈教给他的讲价的俏皮嗑。
怀念与妈妈假装环球旅行的日子。
也终于开始发觉,母亲同在的时光好像比孤身一人要有趣的多。
哪怕相顾无言,却也是值得缅怀和珍藏的。
你身边也曾有过这样的人吗。
她爱你爱到心肝里,信你信到脚趾头。
在你妄自菲薄看轻自己的时候,握住你的手告诉你,你是世界上最棒的人。
她为了不要你失望,苦心经营着自己制造的假象,绞尽脑汁编造着善意的谎言。
她为了你受尽艰难险阻,却忍气吞声任劳任怨毫不懈怠。
而你呢,在她的怀抱下好像烈日里猫在榕树大大的树冠下,过着自己单纯的生活。
你傻傻的还需要手表来区分左右, 你连从左往右横着读的菜单都不会念。
她不会嫌弃你呀,她会笑着手把手的教你。
往往,你想要抚平她成川的眉。
曾经,你想要擦去她流下的汗水泪水。
事过境迁,一切都归于沉静,消失于无形。
随着时间缓慢却不停息的向前涌入,这些细腻的爱和沉甸甸的心思,也终于随着缓缓流淌着的河流,凝结成了罕有的来电,甚至几月一次的问候。
你不知道,你远去的时候,她依然在忙碌,比你在还要忙碌。
她不但把自己的事完成的出色,她也接下了你走时的活计,她的腰更弯了。
当初青涩的你以为背井离乡自食其力就是长大,殊不知失去之后才明白长久无私的陪伴才是真正所谓的成长。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圆满的末尾。
麦兜终于长大了,他完成了妈妈的愿望,他努力学习阴差阳错下成了神探。
当初和妈妈在市井街头,他想要一只宠物狗,想要住进豪宅,想要环球旅行。
他的愿望很多很多,却终成遗憾。
妈妈调笑他,叫他小狗bobby。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神探bobby。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麦兜,我并没有离去,只是换了方式陪在你的周围。
陪你走完人生的每一步路。
看着你男子汉般的下每一个决定。
】【妈妈,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我碰壁,失望,受挫,感伤之后,才终于明白人生并不是总要给我们选择。
有的时候,它像个水煮蛋,不停的兜兜转转。
往往要绕好大的圈子才能明白。
我的力量,源头是你。
】并不是要多么喜欢去旅游,逛街,去游乐场,吃些美食,只是因为陪着我的人是你,所以更珍贵。
这样毫无保留的为我们付出的人,终将顺着时间的长河渐行渐远。
如果她还在我们身边,不用许任何诺言,不用买任何礼物。
只管抱抱 她,轻而缓的抱抱她。
就像抱住最珍视的宝贝那样。
当麦兜长大之后,我没有预料到他成为了一个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波比”。
而本片故事主要想阐释的是“神探是怎么炼成的”。
这部片子,重拾了很多港人上世纪的记忆,靓煲皇的美味,电视节目的亲切,是一部洋溢着浓重怀旧味道的诚意之作。
在特定港式的语境中,给了我很多感慨。
在这一集故事里,麦太最多的角色是一位在某个海滨小城镇电视台的万能主持人,因为整个台才三个人:除了她,还有台长(以往校长形象)和摄像陈小姐。
本片中,麦太几乎是无所不能。
因为在麦兜心中,妈妈就是一个女超人,如能够巧妙运用衣架和红绳进行多样的变化,化为通渠的利器。
麦兜从自小的念书到帮陈小姐打打光、帮妈妈做出镜嘉宾,还有收工之后、在妈妈的教导下,到菜市场跟老板砍价,依然是乖乖的小呆猪。
等到他长大出来工作之后,像妈妈一样在电视台倒闭之后,到处打散工,一个人做几份工作。
后来,麦兜跟朋友出海打鱼,期间妈妈再一次累倒飞向了“太空”,而这一次,麦兜和妈妈未能说得上再见,便从此别离。
就这样,麦兜结束了打鱼的工作,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似乎为了完成儿时那些妈妈没办法实现的环游世界的梦,并终在某一天顿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觉得:听得懂粤语的小朋友,能够在小时偶看到这样的内容,对于理解人生路上很多一时无法直接解释的重大命题(例如死亡),其实是很幸运的一段经历。
我的理解,有一种东方“小王子”的感觉。
对于自己的人生,麦兜在长大之后,领悟到他现在所得的,正是妈妈用一辈子赢回来的。
他明白:爱,来自妈妈的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信任,是就算知其万般不堪,仍饱满的信赖。
这种,不是因为世俗的评价所能改变的东西。
而这也正是麦兜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我就在想,人的一生,能够有多大的本事,以往人生力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当画面出现在麦太告知麦兜因为爱与信任没有买他不选的六合彩号码、所以也就没有成为富豪这个事实后,麦兜哭着跟妈妈抱在了一起。
这时,影厅现场的一些小朋友也齐声哭成一片,触动了我的泪点,以致滴泪。
暂不能罔论这部片子有多好,但它确确实实感动了我。
任何一部影片有了若干续集的时候,就会构成一种情怀。
就像《变形金刚》,就像《麦兜》。
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合家欢的电影,剧情简单,人物活泼,搞笑生动,观影的时候,旁边的小孩子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相对于《心花路放》,这显然是更适合孩子们的影片。
其实麦兜的前几部作品我都没有看过,如果不是学妹说想看,我可能就会错过这么一部独具特色的影片。
就像学妹说的,这其实是一部成人动画片,小孩子看欢乐,懵懂其中的感情,大人看情,看理。
从价值观来说,《麦兜:我和我的妈妈》比起《驯龙高手》要深沉一点,这也是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不同呈现。
好莱坞的英雄主义以及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总是直白而简洁,而中国人对于孩子的爱则总是显得要寂寞许多。
当《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的爱尔兰风笛响起的时候,整个人跟着绵延的海岸线和轻拂的风沉静下来。
整部电影的电影配乐都非常优美,不管是缓慢而深情的背景音乐还是其中或热闹、极具香港生活气息的插曲,都让人非常舒心。
多年之后,傻傻的麦兜成为了一个名侦探,在一次现场侦查中和别人讲述起了自己成为一名侦探的经历。
那样精明能干的麦兜让人不太习惯,印象中的那个麦兜,一直是只有着单纯理想的傻乎乎的小猪,骤然成为一名穿着福尔摩斯侦探服的聪明猪,让人难以适应。
这样的蜕变,在娓娓道来的讲述里,是因为他的母亲。
麦太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母亲。
坚强,能干,乐观,善良,对儿子充满温柔的爱。
单亲并没有给麦兜带来多少负面的影响,这都是麦太的功劳。
为了生活,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没有她不会的事情,当主持人,唱歌跳舞,厨艺,生活小窍门等等,她就是一个超人。
女人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个体,在需要的时候,她可以强大到上天入地,柔弱时,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小镇上十年如一日播放着麦太的居家小窍门,小镇的广场上,麦太带着一群女演员唱歌跳舞录制娱乐节目,收工的时候,她带着儿子去菜市场买菜,教他砍价的诸多窍门,说着节俭的好处。
生活艰苦,她从未有过抱怨,反而以乐观的姿态来影响儿子,就连生病了也说成自己是要上太空。
这样的麦太,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在买六合彩上却无能为力。
民间的习俗里,小孩子的手如同招财童子,能带来好运,但是麦兜的手选中的号码,却从未中过一次奖。
麦兜是个奇怪的孩子,就如同自己用“咸猪手”来形容自己,霉运似乎永远跟随着他。
笨笨的小猪在朋友的帮助下开窍了,认为排除自己的霉运,反其道而行,便能让妈妈发达。
事实也证明,这确实是真的。
但是,麦太却依旧买了儿子的手选中的号码,还骗他说自己中奖了。
麦兜以为自己家终于发达了,高兴坏了,但是生活却并没有改善,他也没有去贵族学校,就连旅行,也是通过妈妈的巧手设计的模拟旅行。
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催人泪下。
小小的麦兜希望能发达是希望妈妈不要那么辛苦,而麦太却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对他的爱充满信任。
“你的手从小就软软暖暖的,怎么可能是咸猪手呢!
”这样毫无瑕疵的信任太暖心,也让我触动颇深。
中国教育现状太过严峻,有多少家长打着爱的旗号来教育孩子,却唯独忘了信任是最重要的。
担心孩子不能进入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从小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是不是不信任?
担心孩子交不好的朋友会影响学习,担心孩子打游戏会影响学习,担心孩子看电视会影响学习,是不是不信任?
担心孩子谈恋爱找的人不对,便整天在耳边唠唠叨叨,算不上不信任?
担心孩子找的工作没有前途,便安排了另一份自认为不错的工作,是不是不信任?
太多太多的家长,以爱的名义却做着不信任的事情,最后劳心劳力感动了自己却没感动孩子。
其实,和麦太一样,中国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和爱都是寂寞而深沉的。
电影里,麦太死后,麦兜在悲伤后终于振作起来,脑袋里以前都搭错的神经瞬间全部归位,然后他成为一个天才。
这种转变确实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但是里面的那句话确实说到了所有家长的心坎里,“妈妈一辈子奋斗的对的全部给了我。
”我觉得,麦太心里其实也是在担心的。
小时候担心小小的麦兜什么时候能长大,青春期的麦兜外出时也会担心他什么时候能够振作,担心如果自己有一天离开,自己的儿子能否生活得很好。
只是,她的担忧从头到尾却未曾表现出来,她的爱,如此坦荡,却也是如此寂寞。
中国式的家长,大多也是如此吧?
太想给孩子最好的,太想让他一辈子丰衣足食,平安快乐,用尽全力去努力,去期待,爱得寂寞又辛酸。
《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的背景音乐在影片里多次响起,这首歌原本讲的是一个人怀念自己以前的恋人,悔于自己当初年轻时不懂得珍惜恋人珍贵的感情,优美而又伤感。
细想来,这也类似于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
如同麦兜,青春期时叛逆离家,离开母亲,然而最后却没有见到弥留之际的母亲,错过了与她的最终告别,年纪渐长,才会明白母亲的爱就如同大山的声音,隐藏得太深,寂寞得让人潸然泪下,这时候,才会懂得内疚,才懂得去追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麦兜的故事讲完之后,影片开始出现的的探长的儿子扑上爸爸哭道:“爸爸,我爱你,我不要你上太空。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换。
影片一开头提的并不是麦兜,而是这么一个功绩卓越身上屡屡挂伤却不能得到儿子理解的悲情父亲形象,听完麦兜的故事,儿子理解了爸爸。
父母的爱其实在大多时候是无言的,所以寂寞。
《麦兜:我和我的妈妈》不仅仅是在告诉家长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也在告诉小朋友该去理解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许他们不能经常陪你,也许他们不能许你太过华贵的玩具,也许他们还不能够给你们足够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们一定是最爱最爱你的。
爱如果是相互的,就算寂寞,也必有回响。
ps:这不是一篇影评,只是一篇观后感。
从开始一直在响的风笛曲子是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phil coulter给叶芝的同名诗谱的曲子总觉得这首没有唱出来的歌的词,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句潜台词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did not agree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小时候又懂什么呢,所以原谅那些一直在笑的小朋友好了他们总有一天也会热泪盈眶的。
全香港最呆萌的卡通人物麥兜和永遠最自強不息的小人物麥太強勢回歸,依然是最熟悉的香港;珍貴的是即使越活越走到被淘汱的邊緣,還是不忘堅強變通,因為只有感恩知足才能自在。
以第六感成功偵查各大奇案成名的神探Bobby Mak(麥兜這個名字的起源也很有趣),娓娓道來他與媽媽的故事。
重點是他與至愛他的母親,從小到大的生活小幸福。
這些幸福從來都不是來自外在環境,而是內心的心態,細微簡單到讓人感動。
對白情節一如既往地道地幽默純樸,不管是海邊小島還是發展後的街道畫面都是賞心充滿共鳴,翻唱的歌曲懷舊動聽。
離開戲院那一刻,跟戲中的人物一樣,同樣知足而充滿愛。
這樣一部簡單充滿誠意與愛的電影,值得每個人進戲院去支持!
电影院线的末班,不到30个人的小场,只是想在影院看一场麦兜。
附近在开儿童日,追加了部分人气,果然大半是孩子。
电影终了,前面的一个小女孩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妈妈,妈妈!
”的大哭,她妈妈赶快来哄“妈妈在这里,这里是妈妈!
”小女孩哭的更凶了“妈妈为什么会死,妈妈,妈妈!
”这是整场里唯一是个明白自己终将失去什么的孩子,她妈妈没还明白。
而另一个孩子在问“为什么要说上太空不说死了?
”“因为说死了不好!
”“为什么说死了不好!
”“因为死了不可以说!
”和着结尾的彩蛋——“那个死鬼嗝屁了!
”,“你的死老爸翘辫子了!
”……
“Bobby呀,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啊……没有啊。
”知道麦兜2014要上映新片的时候,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看了。
电影院冷清清的排片和上座率并没有怎么影响心情,我拿着单人的入场券坐在故事里。
留心的话会发现台词里留下了彩蛋,“听华仔的歌会急便便”又把人带到“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的温暖里。
【=。
=以下有剧透】《麦兜我和我的妈妈》里,世界还是那个硬实的世界。
麦太还是那个超人,拥有无穷家长里短的智慧:能歌舞能播报,能砍价能通渠,铁衣架弯一弯变法宝,尼龙绳打个结能通渠,买菜的时候能多省一毛就绝不嘴软。
她在外面强撑着抵抗贫穷的生活,回到家却把最温暖柔软的世界毫无保留地给了麦兜,为了不让麦兜受打击,想出很多美丽的童话来隐瞒贫穷和病痛。
在妈妈的庇护下,麦兜也还是那个迷迷糊糊的小胖猪,“不是低能,只是善良”,分不清左右,看不懂菜单,运动不行,学习不行,霉猪手抓六合彩一个号码都不中,而又希望妈妈能不那么辛苦,有机会发达,笨笨地相信了妈妈假装旅行和上太空的说法。
不过这集里麦兜开始长大了。
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硬实,他的心也还是那么柔软,只是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懵懵懂懂还能笑出来了。
他开始心有不甘,觉得外面的世界一定跟四方窄窄墙壁内的不一样,想出去看看。
但在海上飘来飘去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其实跟之前没什么两样,而他还能保持这种状态,或许全仰仗在家里还有一个超人母亲。
而他失去了这样一个依靠后,即使哭,也不敢用力地大声地哭,也不再有那个宽阔的怀抱能容纳他的脆弱,眼泪只在摸起许久不碰的琴的时候,淌过眼角,在荷包蛋打散在旋转着的水涡的时候,滴到汤水里。
这个故事的结尾,麦兜有如神助地“逆袭”了,可也许更多的时候,麦兜还是那个麦兜,就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但那又怎样?
应该要怎么样并不需要是怎么样来支撑,甚至最美的往往是,当事实远不如意的时候,你的相信仍然在坚持与其对抗。
说起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保有一颗柔软的心灵?
因为世界既温暖又柔软?
事实远非如此。
因为柔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
好像也不一定对。
世界硬梆梆的,未来灰蒙蒙的,但我仍然愿意相信愿意爱。
根本没有为什么,我只是愿意。
我觉得麦兜系列里最重要的两句话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啦。
”“以后你争气最好,但如果真的不行,咱们母子俩就一起使劲吃鸡。
”这个世界硬梆梆的,像一颗咬也咬不动的硬板栗。
努力去做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努力去追也有守不住的东西。
你呼喊,你求救,你希望时间走得慢一点,你希望未来能再明亮一点,但是没有用,那些挣扎和叫喊被黑暗吞噬,之后再没有回音。
而人的心那么软,像一掰就弯的铁衣架和柔软的尼龙绳。
但柔软也有柔软的力量,铁衣架变作书架头盔,尼龙绳打几个结上阵,这力量未必很大,甚至还很脆弱,可已经足够支撑起你整个世界的相信,足够让你在黑乎乎的世界里,亮起寂寞而笃定的光芒。
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期许是希望他用功读书,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
麦太对麦兜已经没有期许,即使他是霉猪手,即使他最后还是没能争气发达,即使输光了的自己未必会在他身上赢回来,她也还是毫无保留地相信。
以上这些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吗?
并不是。
讲故事的人只是讲而已,故事也仅仅是故事。
希望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是我们,希望听出什么意义的也是我们。
我想我和麦兜一样困惑,困惑的同时也太无力。
可是我们一样柔软,柔软到不可摧垮。
因为我们有爱,有相信。
看得我死了
三星半。传说中的三小时版本会不会更好。有无人来分析下海报。
好喜欢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关于一些短暂 关于一些回忆 关于一些夏日的痛虽然不是在夏季“无论发生什么 夏日终属于你”
吃饭和在车上的群像拍的太好了。几次感受到了压力底下的悸动。两辆车、两种身份,完美的依据两位成年人把群体切割成了两部分。形成了上行下行两条穿插的感情线。孩子们和戏剧老师先扬后抑,教导主任先抑后扬。剧场是转折节点。两个群体的情绪在话剧过后实现了转换。太漂亮了。两个面具拍在桌上的时候,连我作为看客都笑出了声。戏剧的意义是什么呢?不是表演或者获奖,而是在意识到快乐短暂洒泪不舍的时候,我们能勇敢的说封存住这杯夏日的酒,夏天就永远不会离开。什么是真正的儿童艺术?不是表演我们心目中的孩子的模样,而是走进真的孩子,观察、融入她们。车窗上的爱心会被新一轮的雾气遮盖,再见了,玛利亚。最不幸的就在于,我们已经到了明白封存的酒也无法永存的年纪。未来不再会有我摔倒在你身上,也不再会有踢翻的那瓶酒了。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3.0。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两位女主很有化学反应!姐姐到最后好宠
偶然在b看到这个片子的切片,两位演得实在很美妙,带着大鹅特有的冷咧,不过大鹅这么崆峒的地方能出这类片子也是很有意思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哇哦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