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在吐槽,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龙威小子》粉太少了。
这其实是一部粉丝向作品,系列粉能看的很爽!
首先就是居然能在国内大荧幕上面看到龙威小子,电影开头就是一整段龙威小子2的片段,宫城师傅向丹尼尔解释祖先是怎么将空手道带到琉球的,片段放完之后就是一段水墨画画风的动画,来解释成龙饰演的韩先生与宫城师傅的过往,直接将功夫梦的世界观与龙威小子的世界观融为了一起,并且还填了龙威小子中的坑(原片只说宫城师傅漂流到中国被一个中国武术家救了,但没说这位中国武术家是谁,这里面就解释说是成龙救的)另外看过龙威小子的观众应该都知道,龙威小子有很多致敬洛奇的剧情,这一部就选择了直接致敬洛奇。
这一部设定中女主家是意大利人,在纽约开意大利披萨店,女主父亲就是一个颓废的意大利拳王,决定重新去参加比赛,并让男主和他一起训练。
意大利拳王……重新崛起……这还能再明显点吗?!
还有更多致敬的小细节,比如女主父亲管男主叫“中国蜘蛛侠”,这是龙威小子第一部中丹尼尔对宫城先生的外号(不过原版是叫“亚洲蜘蛛侠”)这致敬的小细节我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时候差点直接叫出声了!
后面韩先生还拿出了年轻时与宫城先生的合影(不过是p的)系列粉看着简直泪目!
后面丹尼尔与男主和成龙一起战斗并训练的时候,虽然打戏质量一般般,但简直情怀拉满!
真正的粉丝向作品就是这样的!
最后的话,我来说说这一部为什么国内那么多人吐槽并且票房低吧,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国内龙威小子粉太少了,看不懂其中的致敬,也没有情怀所以就感觉整部电影质量一般。
国外票房高,原因就在于国外龙威小子粉很多,很多中老年人是从小看到大,年轻人也可能在父辈的带领下看过,而且龙威小子的衍生剧《眼镜蛇道场》在国外热度也很高。
作为一部高热度的全龄向作品,突然推出这么一部绝对粉丝向并情怀拉满的电影绝对会有很多粉丝来支持,国外能爆火的原因多半就是因为这个了。
《功夫梦2》的内地票房彻底扑街。
累计400万,预测总票房才633万,排片随着票房走低迅速减少。
正因为如此,挑到合适的场次比较难,所以我买票时没注意,买到了国语版,一股译制腔味儿看着又出戏又别扭。
幸好电影本身也一般,让我多少有点安慰,不用再买原声版。
《功夫梦1》是主角因母亲工作来到了中国,遇见了喜欢的女孩。
却被其朋友中式霸凌,主角跟成龙学习功夫在擂台打败了霸凌男孩,赢得冠军,二人和解,仁者无敌。
《功夫梦2》与之相比,只不过把中国换成了美国,中式霸凌换成了美式霸凌,时长从140分钟减到了94分钟,其他部分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只能说并无二致。
连主角此“颜”差矣都一脉相承,甚至还有点像《雄狮少年2》。
男主演技马马虎虎,功夫拖泥带水,含胸驼背,体态很差,一副受气包样子,好莱坞挑人还真是一如既往。
故事真没什么可说的,乏味且简单,几个字就能讲清,傻小子闯荡纽约拜师学艺后成功自我救赎。
这种套路70年代就拍烂了,成龙、洪金宝、元彪各自有一大堆,但与过去的功夫片相比,《功夫梦2》毫无亮点。
即便《功夫梦2》翻拍自《龙威小子》,有《洛奇》的味道,可将70年代美国梦的文化图腾原封不动的拿到现在也落伍了。
何况片中没有巧妙的设计和小聪明,也没有从头到尾的功夫,主角更没有史泰龙的魅力,反而处处彰显其不适应时代的笨拙,不谐趣也不不具观赏性。
动作部分本来也没什么期待,成龙根本不是主演,仅挂名,所以算不上失望。
成龙在《急先锋》里不跳楼选择走楼梯后就注定我们再也看不到飞天遁地的成龙大哥了,他确实老了打不动了。
在《功夫梦2》为数不多的打戏中,成龙也用到了好莱坞式的剪辑与镜头,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镜到底,身手矫健了。
如果是以前,哪怕依旧是《功夫梦2》的剧本,单凭成龙的动作喜剧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可惜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不过,《功夫梦2》的海外表现还行。
尽管是以成龙为噱头的诈片,但成龙拿了1500万美元的片酬,让别人借势也理所当然。
对国外来说,他们功夫片看的少,很多套路都没看过,成龙+功夫+情怀,这块金字招牌还好用。
与国内一塌糊涂的票房不同,该片海外票房颇高,8300万美元,成本4500万美元,口碑也尚可,回本压力不大。
从甲亢哥中国行就能看出,《功夫梦》确是他们这一代美国小孩的情怀。
再加上片中男主救女友父亲的巷战和结尾终极大战的设计还算看得过去,故事整体还算流畅,国外观众也能为此买票。
但于国内而言,又老又旧,故事看个开头,然后去睡觉,醒来后哪怕片尾出字幕了也能知道讲了个啥,还不会有多大的出入。
而且这些千篇一律的动作场面也不可能吸引观众进场,这些年成龙又拍了太多烂片,情怀早已消磨殆尽,华语地区不卖座也在情理之中。
成龙对电影的那份热爱值得敬佩,古稀之年还不退休,仍旧活跃在一线。
现在的他就是功夫的文化符号,有时候他在电影中什么都不做,只露露面也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但观众毕竟都会长大.
《功夫梦2融合之道》影评:我看完之后发现b站上面一边倒,不是全部,是基本上,说平庸无奇怎么怎么样,包括以前号称龙粉的解说up也改口风了。
其实,好多评价太片面了。
下面正文部分,好的地方我肯定会说好,不好的地方,我肯定也会指出来。
首先,我把这部电影归类为文艺+动作性质的生活纪录片。
选择题材非常现实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包括各种霸凌。
题材和第一集一样,整体路线大致差不多,但是更贴近现实生活(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
面对变化复杂的现实生活,自己怎么坚守初心?
学习功夫是最好的办法,功夫大师永远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经验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
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是宣扬功夫最好的名片?
成龙。
全世界一提到成龙,不管是非洲黑人还是美国总统,一听到成龙俩字,都会不由自主的比划几下,kungfu,jackie chan。
影片中,成龙是最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或者说主干而出现。
有些up主说成龙不是主角,可是回忆一下,电影中的转折、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进,都是靠成龙的出现来推动。
影片中虽然成龙没有大量的危险的动作戏,因为他的地位在片中从北京的韩师傅定位成武学宗师韩师傅。
通过对小李的教学训练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其中重点,什么是功夫?
什么是武德?
怎么做人?
这几点可以说,韩师傅对李是手把手的教学展示。
小李,本片中的年轻男主角。
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喜欢学习中国功夫的boy,尤其喜欢飞龙腿。
因为哥哥的死:参加比赛获胜后,对方输不起,叫上几个人在路上一围就把哥哥捅死了,拿刀捅的。
给小李留下了不小打击。
从那之后妈妈再也不让他学功夫,认为哥哥是因为功夫好才被害死的。
温明娜演的妈妈,非常符合那种赶紧利落的母亲的形象。
尤其是看过《神盾局特工》系列就知道,在那里扮演的梅,就是个打手形象,但是在这里,作为王医生的妈妈的想法很传统,认为只要不会功夫不打架,换个环境就行了,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人算永远不如天算,她永远也想不到,小李居然到美国纽约了还得靠出手才能获得尊重。
也许当地的基层社会青年们都是这么不成熟。
好在剧情设定,作为舅老爷的韩师傅在决赛前邀请妈妈为小李加油鼓励,妈妈对小李的选择表示赞同。
龙威小子作为宫城空手道的传人,嘴上说着不去纽约,但是依然履行了宫城师父对韩师傅的承诺。
帮助小李改进了大招飞龙腿,成为最后街头空手道大赛获胜的关键,和韩师傅的合体,,尤其是半决赛获胜后,霹雳武馆也就是仇敌,派小混混想h故技重施,把小李在台下干掉。
他和韩师傅合体几下就收拾完了那些坏蛋,确保小李能够顺利参加决赛。
虽然打戏不多,人物给设定成了好师傅。
以上部分是片中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画,选角导演很到位。
最精彩的片段有好几个部分:1,作为舅姥爷的韩师傅,感觉小李情绪有问题,就飞到纽约。
而且还可能是从窗户进的门,厨房的那场叮叮叮叮的打戏,就是预告片展示的部分(但是预告里却显示的是舅舅)2,楼顶上,俩师傅教一个学生,真是一个愿意学俩个愿意教。
教着教着就发现不一样,功夫相同之外有不同,不同之后又有相同点。
3,为了改进飞龙踢,龙威小子提出给对方设陷阱,就是后来练习地铁安检门的那段。
那段是为数不多的好笑但是很有意义,给人印象很深。
4,半决赛获胜后,俩师傅果断出手保护小李,打败了霹雳武馆的那些输不起的小混混。
突出了俩师傅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还能打!
5,决赛小李最后用飞龙踢获胜后,对方又输不起想偷袭,被小李躲过,随即进行反制,所有人都以为把对方打倒在地后一拳要打击对方面部ko对方时,小李思考片刻打下去了,但是他打在了旁边地板上,而不是打在对方脸上。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这便是武德。
最终也是靠武德征服了对方。
本片的核心:功夫来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能为了宣传中国功夫,成龙愿意让这里面加入宫城流空手道和中国功夫组合。
我怀疑成龙是为了借着现在流行更广的空手道,把中国功夫这张名片递出去:天下武学是一家。
空手道也是日本人学过中国的功夫,当时翻译成唐手,之后带到冲绳岛,改了个名字叫空手道,就让人以为不是源自中国了,而是日本的。
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人的想法就狭隘片面了,你能瞒得了了一片人,你能瞒得了全世界的人吗?
题外话: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翻拍了,老套了等等。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是他各方面融合的非常融洽。
从中国的文化到西方社会的过渡,功夫的学习使用,现代社会的底层背景被无缝嵌入,都做的很好。
假如如果这不是一部翻拍片或者是融合片,那么请问怎么把龙威小子和宫城师傅给引入进来呢?
不好产生交集。
能融合成这样,有打戏有文戏还有各年龄段的已经可以了,至少看后不失望。
如果想要在片中看到他像警察故事那样拼命的打,拼命的斗,那我估计现在拍哪部电影都够呛。
聊聊,有很多人爱的成龙大哥。
成龙在今年已71岁了,还有两部新电影要上映。
都说影视寒冬,都说短视频打败电影了,为什么人家成龙还能不断接到新片啊?
因为他名气大啊, 因为他曾经拿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啊,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全世界都有影迷的华人演员啊, 因为他代表中国功夫啊, 因为可能只要他的名字一出现在电影大银幕上,就能卖钱吧?
因为......因为..... 片方这么想,制片人这么想都OK , 但想不通,成龙为什么还要拍电影?
曾先森觉得很奇怪,有名有钱还有作品,而且71岁,在其他行业男性,也早就退休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他真的热爱。
可是,你是一个动作演员啊, 动作肯定不如年轻时候灵活,体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充裕,那怎么办呢?
继续倚老卖老吧..... 热爱不能当饭吃啊。
文戏的男演员越演越好,越能控制,还有可能,李雪健不也在演吗?
成龙的影迷会不会只要在大银幕上看到他,就高兴呢?
难道不会因为看到一个曾经的偶像老态龙钟,而感到悲哀吗?
动作电影示微,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成龙以前是神话,现在肯定不是。
这是事实,是历史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显然,大哥似乎接受不了,他要继续演继续打,继续翻跟斗,继续杂耍、跳楼、钻车轮,但是观众会买账吗?
可能会啊,不然投资商又不是傻子。
但,看看去年成龙电影的口碑。
2024年,成龙演了两部电影,一部《传说》,豆瓣评分4.3分,
一部《熊猫计划》,豆瓣评分5.5分,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丢人!
你可以说成龙不在乎,但是成龙的影迷该理性的认识到,成龙大哥真的可以退休了。
那么,今年又是哪两部呢?
一部是《熊猫计划2》,一部是《功夫梦:融合之道》,这两部都是续集,应该都不是重新创作的故事,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延续。
问题是这两部电影的前作质量和口碑,也都相当一般。
《熊猫计划》不及格,而《功夫梦》距离现在是有15年,在豆瓣上也只有可怜的6.4分。
而且还是翻拍,根据好莱坞1984年的同名电影翻拍而成。
也就是说剧本可以重复用两次?
大哥,你又不是没钱,有必要这么省吗?
特别是看了去年惨不忍睹的《传说》与《熊猫计划》之后,曾先森真是对今年的《熊猫计划2》和《功夫梦:融合之道》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我们必须承认成龙曾经辉煌,曾经厉害。
成龙巅峰时期的动作设计具有不可复制的时代性: 那是香港电影黄金期的搏命特技, 那是利用环境道具的杂耍式打斗, 那些真实危险动作在CGI技术普及后,显得尤为珍贵。
如今安全规范提升和成龙本人年龄限制,自然难以再现这种肉身拼搏的美学。
经典成龙电影也成功融合了三种类型元素, 那是硬派动作杂糅市井幽默还负担一些社会写实, 如《警察故事》系列中的基层警察困境。
近年作品则过度追求跨国取景和宏大叙事,反而失去了市井生活气息,喜剧部分也显得刻意。
香港动作片黄金时代有洪家班、成家班的集体创作模式,现在全球化的制片体系导致动作设计同质化。
比如《奇迹》中精细设计的窄巷打斗,与现在绿幕拍摄的CGI动作相比,真实感差距明显。
但是,成龙60岁后依然坚持演动作英雄,这与观众对合理性的期待,产生冲突。
相比之下,甄子丹在《叶问》系列中通过塑造宗师形象,找到了年龄与角色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师兄洪金宝彻底转型成动作指导,做幕后也依旧做得风生水起。
这些种种因素,是成龙主演的电影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被现在的观众讨厌的原因所在。
再说说其他的动作演员几岁,今年有什么电影,做一个横向对比吧。
如今所有市面上有名气没名气的动作演员,都比成龙小, 唯一能和他掰掰手腕的李连杰,早在10年前已经息影。
现在只剩下吴京、张晋、赵文卓、吴越,清一色是小成龙10岁左右的70后演员。
80后的谢霆锋和勉强能算的彭于晏,也完全没有什么武术功夫基础,全靠一股意志和拼劲在撑着。
吴京在今年有《镖人》和《齐天小子》; 张晋、赵文卓、吴越则是直接一部电影都没有的。
所以,动作电影动作演员,青黄不接已经是事实,这些当打之年的都不演了,我们只能再一次看廉颇老矣的成龙大哥不退休,继续搞烂片圈情怀了。
看了《功夫梦》很开心,但发现国内排片和上座率都很低。
上网一看,大陆IP的评论集中在“好烂”“成龙老套路”“没有新活”“男主不帅”等等……但这明明是一个纯正的美国故事:一个搬来美国的华人男孩的成长历程。
选角用了华人男生,却没有刻意强调“我眼中的中国人”这种刻板印象。
就是典型的美式热血商业片:战胜自己,赢得比赛,和喜欢的女生在一起。
在国外电影院,这种片不会被归为“小众外国片”,所以才有更多人带着家人朋友来看。
他们被成龙、被设定吸引,看完电影回家,潜移默化地对中国文化多了一点了解和好感。
孩子上学会对中国同学说“hey兄弟,我看了Jackie Chan的电影,可酷了”;大人上班会和中国同事说“我周末带孩子去mall顺便看了部电影,主角是个中国男生,很有意思”。
成龙,以及拿下奥斯卡的杨紫琼、《花木兰》原型的刘玉玲,每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都是在让世界多看中国人一眼、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我不止一次听外国人说,他们来中国旅游或工作,就是因为从小喜欢成龙。
这还不够好吗?
海外华人需要先登上舞台当主角,被看到、被平等对待,才能有尊严、有自信,进而有更大的成就和幸福感。
美国资方选择中国人做主演,美国观众走进电影院,结果只有大陆市场不买账,真是可悲。
故事上:本片的故事依然是1984年原版的挪用,这在2010版已经做过一次了,而且少年遭恶霸欺凌,遇见师父,学成归来,击败恶霸,这种故事也够也不新鲜,唯一和1984版、2010版的区别是本片主角李峰是有学武术基础的,嘴周才击败了蝉联冠军的恶霸,而1984版2010版都是无基础再学一段时间武术就击败了有经验的长时间学习的对手。
节奏上:后半段的速度过快(也许删减的原因) 角色上:主角也是为了朋友的店和对自己以前哥哥以及朋友老爸的和解 节奏上: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是一部遗憾了,因为原时长是118分钟,而现在是94分钟,由于索尼和导演的矛盾,导致被删了24分钟,现在片子的时长给出的效果是后1/4节奏太快,而且从预告上来看也删掉了岳阳楼的画面,去年7月成龙说做了年轻的样子,看样子也删掉了,就正片里给出了一张照片,被删的内容应该是1985年的成龙和宫城师父的交流,而我们看这电影系列都是110分钟,而2010版更是最长的140分钟,本作对比2010版少了50分钟,真是可惜,本可以丰富更多这个世界观的,通一通10版和84版内容的。
角色上:尽管删减了,但主角李峰的成长是有了,保证了主角的成长没让电影角度垮掉。
84版主角拉尔夫可以说是超长版客串,而韩师父完全是重塑了,和10版韩师父几乎不是一个人了,当然了也完全没提自己徒弟贾登史密斯。
动作上:可以说拥有近年成龙电影最佳动作了,因为王班是会动作的!
这就最大区别近几年内地某些导演的电影把动作戏交给其他人,比如张艺兴、李治廷、杨洋、艾伦等人,那动作戏之差啊,甚至不如直接把动作戏交给70岁的成龙,至少《熊猫计划》《龙马精神》的动作戏都是由成龙执行,可看性比那些人高太多了,而本作的动作风格是非常传统性的,完全走踏地的,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上也看出了很多的小巧思,小夸一夸。
差不多谈的内容就说完了,尽管是个套路的故事,但依然可看一看,也适合没看过这个ip的观众和一些小孩子。
说件暴露年龄的事。
90年代那会儿,各地电视台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剧集和电影,《霹雳游侠》、《机械战警》、《霹雳五号》、《忍者小英雄》等,全是我那个时候在电视上看的。
本片的前作《龙威小子》也是那个时候引进到国内的:讲述一位日本老年武术师傅,带着美国小男孩训练武术,最终在擂台上凭武术打败反派获得胜利。
现在回头看,那是一部画质糊、配音土、表演生硬、剧情简单的作品,但在当年,东西方结合的题材足够新鲜,让人眼前一亮。
可时隔三十年,《融合之道》却仍旧披着电视电影的壳子回来,不是“复古”,而是“落伍”。
本片的整体质感,夸张点说是“粗制滥造”都不为过:场景没布光、镜头没设计、表情僵、台词硬。
你几乎能听见导演在片场喊一句“卡!
这样就行了!
”在今天这个就连网大都开始追求长镜头、无人机运镜、精致光效的时代,《融合之道》的视觉语言仿佛停留在上世纪。
剧情更是一眼望穿的模板:标准少年成长故事,剧情里只有“武术学生训练老拳击手回归拳台”这一设定还有点意思,却很快被剧情拉回套路轨道。
我甚至感觉可以提前猜到每个角色接下来会说什么、做什么。
人物全员脸谱化,从一出场就知道他们是谁:功成身退的老师父,是男主的精神支柱;严厉但终究心软的男主母亲,是亲情担当;工具人好兄弟,是男主的搭档;邻家女孩型女主,负责青少年爱情元素;壮汉女主爸爸,负责衬托男主的能力;女主的前男友,负责扮演愤怒没脑子的反派;回归的前作男主,负责充当怀旧功能。
剧本不打算给他们更丰富的剧情,导演也没想多打磨演员们的表演,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片中成龙的出场,他的动作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基本只是个文化象征。
片方请他回归,不是为了让他真正在剧情或动作上发力,而是给这部中美合拍的功夫片盖一个“国际认证”的章。
毕竟在很多外国观众心中,成龙仍是“东方动作片”的代言人。
电影上映前我问过几个国外朋友,他们对本片最期待的也是“成龙终于回来了”,哪怕他们根本不知道成龙这些年都拍了些什么、票房口碑如何。
可惜的是,在国内,成龙早已不再是票房保障,近年来的主演作品一部比一部冷。
上一部有印象的片子还是2017年的《英伦对决》,也是合拍片,再早的作品就得追溯到2015年的《天降雄狮》了。
说到底,《融合之道》真正想打动的,是那些还愿意在异国影院里看到成龙招式就说一句“他还是那个成龙”的海外观众,而不是我们。
这部电影剧情讲的是“武术与空手道的融合”,但其实它更像一套太极拳,慢、轻、空,拳拳不到肉,甚至不到皮。
它试图打复古牌,结果只有廉价;试图打情怀牌,国内早已不吃这一套;试图打文化牌,却连招式都没使出来。
至于“融合”,我看是一拳打空。
5分给还算完整的故事架构,1分留给成龙情怀。
满分10分,我给6分。
看完之后,我只想说:不如看一遍1984年的《龙威小子》,起码不花钱。
霹雳游侠 第一季 (1982)8.71982 / 美国 / 动作 科幻 犯罪 / Charles Bail Gil Bettman 伯纳德·L ·科瓦尔斯基 Bob Bralver / 大卫·哈塞尔霍夫 理查德·贝斯哈特
机器战警 (1987)7.81987 / 美国 / 剧情 动作 科幻 惊悚 犯罪 / 保罗·范霍文 / 彼得·威勒 南茜·艾伦
霹雳五号 (1986)8.61986 / 美国 / 喜剧 科幻 家庭 / 约翰·班德汉姆 / 艾丽·西蒂 斯蒂夫·古根伯格
忍者小英雄 (1992)8.41992 / 美国 / 喜剧 动作 运动 / 乔·德特杜巴 / 黄自强 迈克尔·特雷纳
龙威小子 (1984)7.11984 / 美国 / 剧情 家庭 运动 / 约翰·G·艾维尔森 / 拉尔夫·马基奥 森田则之
英伦对决 (2017)7.02017 / 英国 中国大陆 美国 / 动作 犯罪 / 马丁·坎贝尔 / 成龙 皮尔斯·布鲁斯南
天将雄师 (2015)6.02015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动作 战争 古装 / 李仁港 / 成龙 约翰·库萨克
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很奇怪一件事,为什么成龙的电影上映,会几乎一点宣传都没呢?
明明海报就是成龙的大特写,为什么上映三天,票房都不过400万?
难道成龙他没有一点号召力了?
带着这些疑问,我观看了这部电影。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了一位叫“梦里诗书”的影评,他写的影评,我感觉写的不是影评,而是一个很笼统的,又很不切实际,甚至完全没看过电影的人写出来的一个大纲。
但是我对于他在影评中说道的,《功夫梦:融合之道》的主演不是成龙,表示了赞同。
因为这部电影设定的故事是在20世纪80年代,影片在刚开始的时候,由成龙开设的武馆开始,然后操着一副不标准的普通话,又长着东方人面孔的女人,需要将自己儿子带回美国纽约,拒绝和成龙学武。
从这2分钟的戏份后,我有超过差不多30分钟的时间没见到成龙出现,也就是说,在这30分钟的戏份里,我一直看着一个东方面孔,我却不认识的演员,他的长相在国内是绝对当不上主演的那种,单眼皮不是他的问题,但整体五官,是一个很路人的角色,查了演员表,我才知道这位演员叫王班,00后演员,因为父母离异,所以妈妈改嫁到美国,就跟妈妈去美国当美国人了。
成龙在影片第30分钟的时候的再次出现的戏份不足1分钟,这出现的戏份,仅仅是王班打电话给成龙,说自己想教一个朋友功夫,这部电影90分钟,三分之一的时间,成龙出现的时间不足10分钟,但却在演员表上成龙变成了领衔主演。
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我还是坚持继续看下去了,王班自以为自己会一些功夫,然后喜欢强出头,最后惹火上身,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成龙这个时候就出现在了纽约来帮他,训练他。
但这个时候已经是影片接近尾声了。
整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这部电影是为了捧杀王班而拍摄的,因为王班的知名度不够,人也不帅,演技也很普通,所以需要像成龙这样的大牌明星,才能让影迷能够关注到这部电影。
电影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开画2000万美元的好成绩,现在累计已经超过了3500万美元的好成绩,全球票房也突破了7400万美元的成绩,折算人民币就是说票房已经达到了5亿3千多万的票房,电影的制作成本大约在3亿多人民币,因此这部电影虽然在香港,内地平平无奇,但是在北美,依靠成龙这个招牌,得到了这个票房成绩,已经非常不错,而且这样电影在北美本地,它已经是赚了的。
电影在烂番茄的指数是57%,热度超过了92%,那么这样的成绩如何呢?
按照57%这个来说,是不及格的,是评论影片的大部分观众,给出的一个分数,换算到豆瓣就是5分左右了。
这部电影的色调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刻意的使用了复古的暖色调,想要营造出一个80年代的感觉,我认为这是想要让观众回忆80年代纽约所制作的,但是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配乐方面,也没有什么很出众的音乐。
影片唯一的亮点部分,是成龙的一些戏份,转到王班的戏份的时候,会让人感觉,王班的这个颜值,这个演技,更适合做一个配角,但让成龙做他的配角,成龙的功夫喜剧,可惜了,整部戏30分钟的戏都没,严格精确算下来,也就15分钟左右的戏份。
严格来说,成龙只是客串,仅此而已,所以这部电影票房失败,与成龙无关!
作者:龚翔图片:龚翔编辑:龚翔审核:龚翔字数:1200+
我滴妈,我今天看了那个《功夫梦 融合之道》…好难看的电影…浪费了我的时间?
国内6.7号上映。
整部电影就是很典,又很刻板印象…虽然是德语的我有点一知半解,但是也有很多中文。
没有中国指导的感觉,特别难看,美式教育大战中式教育😅应该给我道歉而且成龙大哥居然有很多戏份,还是一番[可爱]怎么说服的请问😅没吃过🔟的一定要看看
今天下午看完的《功夫梦:融合之道》,很老套的故事,简直是八九十年代的剧情。
但是,主角却缺乏八九十年代那些男星的魅力。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这个电影的主角是年轻时代的成龙、李连杰、吴京,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效果。
充分想象了一下,肯定比现在这个效果好太多。
至少他们的拳脚功夫是真功夫,打戏至少是顺畅的,是花俏的,是好看的。
而且,他们年轻时代对着镜头也更松弛。
跟小女孩儿谈个恋爱什么的,也能更甜蜜。
现在这个男主角的演员,没有功夫底子,体态也不干练,动作拖泥带水。
身体条件和给出的反应,真的比不上那个演翻拍的跆拳道混血男生啊。
而且男主角演技也不行,完全没有找到角色。
自己根本打不过别人,明明在学校被人狠揍一顿,但是却莫名其妙有勇气去指导女朋友的父亲参加比赛。
一会儿听妈妈的话,一会儿又为女友出头,但自己哥哥被别人刺刀见红的时候,又做出懦弱无能的样子。
这个角色一丁点儿人格魅力都无,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
虽然知道剧本必须为角色设计人物弧光。
所以,设置男主角初始性格懦弱,眼看哥哥被别人杀掉,也不敢反抗。
但是,人物弧光这个“弧光”,是需要在剧情推进过程中,体现出角色是基于各种事件,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心理的,最终打破自己的心障。
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抑后扬,才有弧线的。
但是,这个电影里对于男主角的心理变化理由叙述的却很虚弱。
甚至,主角身上必然要有的“身体受挫”都没有让男主角经历,而是让女主角爸爸被打个半死。
男主角就只是站在一旁,再次重复了一遍他哥哥死亡前他的懦弱行为。
后面就在成龙和另外一个老帅哥的指导下,急匆匆地训练,急匆匆地参加比赛。
甚至,比赛过程都顺利无比。
男主角的成长就体现在了可以有勇气、有能力使出他哥哥教他的那一招旋转踢腿……就急匆匆地赶过场的样子……电影就结束了。
综上,故事陈旧,编剧很弱,男主角演技不行、功夫不行。
这就是这个电影的最终观感。
年轻时的吴京、成龙、李连杰来演这种角色,都不用费劲儿。
哪怕剧情无聊,仅凭演员自己的魅力,都能完成的很好
开头三分钟就知道整个剧情
还是那一套华裔叙事,但能感觉到有些东西不一样了,跟以前看华裔功夫片的感受不一样,小男主英语很好,普通话也很正甚至有点北京口音还符合人设,温明娜的普通话只是配音,感觉是开始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在好莱坞创意枯竭的今天,炒冷饭算是意料之中,这盘炒冷饭放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成龙和龙威小子在后半段才真正出场,有点预告骗。
成龙是上个世纪到千禧年开始的一座文化桥梁,现在他仍旧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很佩服
成龙为什么变这样了…看他演什么感觉都在代言网游,不过这等没有灵魂的故事和人物也确实没有任何发挥空间。名字取如此洪亮,格局却小到要通过暴揍纽约街头混混来实现,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本身还是勉强拿个三星的片,但那些反反复复如城市宣传片一样的纽约高楼穿梭镜头还有各种短视频似的花体字实在是给看吐了
影片故事和角色都简单不复杂,成龙和丹尼尔同框后造就了影片不少笑点和两点
本来以为是文化融合,没想到是打回去了,华裔少年面临的问题很真实,把东方文化在西方背景下的思考表达得很细腻
2.75作為一部獻給新世代觀眾,同時獻給過往粉絲的全新《小子難纏》電影,創意出發點是好的,將功夫與空手道結合,並讓背後代表的老師父們回歸,形塑出二合一的全新傳奇故事,很可惜命題執行的很潦草,功夫和空手道的結合編導並沒有深入詮釋其融合的過程,很多都是靠大哥和拉爾夫鬥嘴示範中讓小徒弟自己想辦法融合,缺乏《眼鏡蛇道館》不同門派相互結合與退讓的細膩刻畫,大哥和拉爾夫更是片長過半後才開始登場授課,影片既要美式YA輕盈風格又要有系列過往味道,最後便形成了最簡單粗暴的過場,主角本身就有功夫底子的設定,所以角色曲線成長也很有限,剩下能稍微比較滿意的就是武打場面呈現出的爽感了,看的出王班親自上陣了不少場面,踢腿做的還算漂亮,但有些奇怪的跳剪鏡頭明顯就是替身代勞了。ps:片尾很激動看到強尼從影集走回大銀幕客串。
中学恶霸情敌鬼脚七踢翻花拳绣腿,北京 Peter Parker 从地打上天小巷英雄救外父兼差教练隔山打牛,强行中日友好融合空手道旧作主角登场携成龙大哥天台武道场虐童训练,屋顶对决地铁过闸终结技……这个华侨青春成长故事确实尬得可以,跟片尾曲 MC Jin 《Rise Again》的歌词一样尬,但尬归尬至少没让人太过讨厌,旧作致敬情怀都算到位;打戏虽少,平心而论成家班动作质量其实强过同期《芭蕾杀姬》,王班和 Aramis Knight 两个后生仔作为打星的前途可期。为表敬老,又给跑龙套的成龙大哥补了张电影票,还算值
哈哈哈哈哈很像80年代的古物作 时代已经变了 大人们
成龙大哥的武打风格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期待他作为导师,将中国功夫给新一代的功夫小子。
没落的功夫还能再崛起吗?
关于梦想与追求的传承之道,成龙和空手道的师傅拉鲁索联手教导李峰!
试图复刻2010年《功夫梦》的配方,但剧本的疲软与导演功力的匮乏,让这场“融合”显得生硬且浮于表面。电影对“美式霸凌”的刻画也流于刻板,反派的脸谱化处理让冲突显得极其庸俗,远不及前作中贾登·史密斯所面临的困境来得真实。动作设计本该是片子的最大看点,但除了王班的几场有难度的打戏外,整体编排缺乏新意。电影也试着融合中国功夫与空手道,却在各个层面都浅尝辄止,最终沦为一场视觉杂烩,而非真正的文化对话。影片叙事节奏松散,94分钟的片长没有显得紧凑利落,反而塞满各种冗余的情感戏和无效的角色互动,因而显得格外拖沓。这是一部缺乏灵魂的续作,它消费了成龙的情怀,却没能延续《功夫梦》系列的核心,上集还有一丝丝成长的温度,这集就是一具空壳,徒留动作场面的喧嚣,却无真正的功夫精神可言。★☆
这个情节能不能再老一点~
尚可
5.5/10.0: 也就还行吧整体。娱乐性很足,奈何故事太老套。
含龙量不高,前半部分爱情电影略显无聊。感觉有点失衡,其实可以用更多的篇幅去展开训练的内容。动作戏中规中矩,设计的还凑合,但是演员的功底实在是差强人意。横跨四十年的续集,情怀分还是有点的
客观来说,故事一般。在这个狂人和疯子不断震荡世界的“大变局”,民粹主义与保守意识盛行,讲述一个文化融合、世界大同的故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真的要给这样的作品鼓掌,为成龙的坚守点赞。七十多岁的他,不可能再像盛年时拍出大场面、大动作,更多的是想传递理念和价值观。
韩先生把空手道老外拿捏的死死的,他俩互动也是有点搞笑
大哥时隔15年再度出演《功夫梦》第一部的韩师傅了啊,回来了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