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包拯前期浮夸后期装逼说案情简直废话连篇…公孙策全程智商掉线又呆又木,都诊脉了男女却分不清这是大宋第一才子?
女主小蛮又烦又蠢又聒噪,强行野蛮有趣,强行三分钟一个为什么?
不知道?
不明白?
推剧情,这可能是编剧的锅…但一个脸方眼肿全程浮粉的中上之姿硬要称自己漂亮真漂亮就想掀桌了……衬的女配都很良心了。
至于案情,什么男扮女潜伏杀人,和尚将军互掐,面具上身自杀逻辑简直是死的……以及,大包真是一个蠢到家的名字,跳崖敢不敢死透一点?
造型师是黑人辫狂热粉?
1.第一案结束第二案开始玩,包拯一行人也回了京城,包大娘也来了,包大娘说小蛮有贵气,包拯说明明是傻气。
2.第二案中伽叶寺带面纱的东瀛夫人原话说你不是个小丫头,还说要带小蛮回东瀛3.第三案开始,包拯一行人误入西陵族居住的森林,西陵族婆婆说小蛮带了面具(ps.请注意这个凶巴巴的西陵族婆婆的预言字字诛心,一语成谶。
她说展昭的晴天娃娃会找到它的娘亲,最后小狸因为火贺派死了师傅和师傅逼不得已回到东瀛振兴她们火贺派。
她说公孙策的心会被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最后小风筝因为公孙策的选择黯然神伤于是和耶律去了遥远的大辽,公孙策一个人受心的折磨。
她要小蛮脱下她的面具,小蛮身为郡主戴久了小蛮的面具便爱上了包拯。
她说包拯只会带来死亡,这点确实是真的。
)4.西陵王面具这案,包拯因为洗了香草做了梦看到小蛮胴体所以清醒以后一直躲避小蛮,小蛮为此吃醋,误以为包拯忘了她生日,然后跟踪庞统结果扭伤了脚。
小蛮对庞统说她要嫁第一中的第一,庞统问那你不会要嫁给皇上吧,小蛮说不知道。
5.西陵王面具这一案,“死去”的刘巡抚夫人(也就是庞统派去刘义身边的卧底名妓玲儿)对包拯说小蛮不简单,还说包拯不懂女人心。
—————————————分割线持续更新中其实我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是还是想整理一下有关小蛮身份的伏笔。
这对好虐,每次看每次都会哭死。
___________________2022.3留,后来我不更新的原因是又看到最后两个案子了,越到后面越悲伤,小蛮也越来越不开心了,我不敢看了。
等我什么时候又想刷完后面的,我再更吧。
这部剧从播出时间来说不算我的童年,更谈不上阴影,那时候已经在初中了,还记得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过其中几个片段,我喜欢看单元破案剧,于是这部剧被我通过片段武断地推断为“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案件的破案剧”而放弃了,之后再看少包系列,都是以一二为主。
后来看到一篇同人文,里面的人物我不由自主脑补了三,这篇文在看过之后就抛诸脑后,再也没有被想起,因为那时少包三还是被我归于“只有一个案件的破案剧,一点也不好看”的行列,没想到我会在几年后被狠狠打脸。
前段时间决定怀旧,又把少包系列翻出来看,从最开始的只看案件本身关注到了角色,一二部看完之后我想到了三,再去搜图,就变成了“公孙策怎么这么好看,赵阳气质怎么这么好我怎么以前都没发现”的感叹,这时候我才发现三也是单元案件,逝去的记忆在脑海里清晰起来,我想起来包拯那声不忍而又严厉的“马回峰”和末尾“老鼠吃了天芒发疯”,还有被我忘掉的那篇同人文。
第三部的名字叫天芒传奇,整部剧也是围绕着天芒展开,可以说是一个大案子中含着六个小案子,天芒自始至终都是线索,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包拯公孙策展昭,还是皇帝庞统,他们有的被迫放弃梦寐以求的江山,转而抵御外敌;有的位及至尊,算尽一切,却什么都没得到;有的心灰意冷,远离朝堂,把鸿鹄之志压抑在一座小小的书院里;有的行侠仗义,漂泊江湖,仍旧不忘故人;有的不得不以生命作为代价,金蝉脱壳,求得安宁······这也是我不喜欢最后两个单元的原因,因为从那时开始,所有人的结局随着天芒的发现和真相的揭开都无可避免走向了悲剧,毕竟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最后说一说人物,我最喜欢的公孙策。
和前两部相比,公孙策更加温润(这个特点在第二部包策展重逢后已经很明显了)我必须再感叹一句,赵阳的气质真的太好了,就像我之前在微博所说的“仙气”,公孙策在第三部的设定是才智过人温润如玉的公子,又带着点傲娇。
在感情中,他太犹豫,若不是耶律文才的出现,他不知道要在猴年马月才能向小风筝表白。
比起包拯,公孙策确实更适合官场,即使为官,也不失风骨,开始他被封为礼部侍郎,作为和谈使,面对辽军咄咄逼人而不卑不亢,只身独闯辽军大营争取时间,又要护着变傻的包拯不被耶律俊才杀死。
他懂得权衡,权衡利弊,并不是说他忘了初心,在被包拯质问真凶时心亦有不安,展昭开解才得以平静,他关心家国天下,大宋江山,也跟着包拯破凶案,帮助包拯解决问题,包拯想不到的他能想到,三大神器案件中他连夜下山带来军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包拯颓废时,总要有一个人控制局面,这个人必然是公孙策,他与包拯是知己,是兄弟,更多的时候只要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为了包拯不昔以生命相陪,三个铿锵有力的“除此之外”让包拯找回自己,在太庙前揭开了天芒的真相,原来一切都是皇帝为了对付庞统设下的局,他们几个都是皇帝的棋子,于是在结局,他冒着通敌叛国的风险引来辽国陈军边界,又让展昭请来四方将领和庞太师,逼得皇帝不得不下旨,庞统不得不出战,避免了一场动荡,在这之后,包拯假死,他回到庐州做了教书先生,如果说猜到真相让他难以置信,那么在他说出“这个计划从皇上在任命臣为礼部侍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时就心凉了,一个把臣子当做棋子,逼得臣子跳崖的皇帝怎么能让人安心地为他效力,少年时立志报国的豪言壮语在真相揭开那一刻就已经化作云烟。
赵阳的演技真是好,小细节把握得很到位,表白赵阳,塑造了一个令我心动的公孙策。
还有三人组,一直都那么有爱,包拯的聪明正气,公孙策的温润如玉,展昭的侠义之心,就像弹幕说剧中三大神器是他们的拟物版:心明如玉,温润八方——公孙策;手握神剑,灭邪除奸——展昭;目如明镜,辨忠识奸——包拯还要感叹一句B站多人才,弹幕除了逗趣吐槽还有解说科普,我在看剧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欢乐。
综上,一星给剧情(部分地方确实拖沓),一星给其他演员,一星给包策展三人组,一星给赵阳的公孙策
這裏純屬吐槽。
最近在重溫第一部,不得不說第一部是整體配合得很好的一部劇;第二部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因為公孫策我忍了,我很不喜歡在劇中把大量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感情線上,而且陸湘湘、小蜻蜓這類角色很吵;第三部順帶看了,說實話,換不換人倒無所謂,但有點內容可以嗎?
整個劇被感情注水注到我以為是言情劇,通常40分鐘的電視劇,還是懸疑推理劇,有10分鐘來說些廢話很正常,但是這劇40分鐘,10分鐘是說正事兒的,剩下30分鐘基本被用來說些廢話。
另外,包拯剛開始是失憶了對吧,不是腦殘對吧?
為什麼開篇就要把人家整得跟白癡一樣?
你多年不讀書不記得書本內容但你不會忘記自己正常吃飯、說話是如何吧?
第三部似乎想延續一二的搞笑片段,可惜演員水平實在太有限!
一直都是人物在尬笑;而且⋯⋯ 我特別不滿意的還不是「推理不夠言情來湊」,而是語言很奇怪,詞彙很匱乏,跟一二比起來,顯得相當粗鄙,一二的包拯雖然是窮書生,但起碼是讀書人,公孫策就更不用說,但是到了三,我覺得「大宋第一聰明人」的光環不管他們倆誰戴上都變成了一頂充滿笑話的草帽。
最後,個人對公孫策和小風箏的感情沒什麼感觸,反而是耶律文才和小風箏的感情讓我會心一笑了。
還有,太特喵喜歡龐統了!
这几天因为在b站上看了怪异君的少包一解说,就把少包一补看了。
弹幕里看到很多人对三部的评价是1>3>2,当时心里有点不服的,因为少包三可是我的童年回忆,直到现在还记得那几个特别美的意象:凤凰镇丹心海棠,迦叶寺雪莲,西陵王脸谱,还有彩蝶的琴棋书画。
但是直到看完少包一,我终于承认了这个排序……那就来聊个三毛钱的优劣吧【刨除抄袭这个因素啦】少包一,感情线发展顺畅,人物性格都比较鲜明,特别的一点是,推理特别好看,所有的线索得来都是有理有据,推理过程也是很有逻辑性的,所以说少包系列作为推理剧,第一部拍的是最好的。
所以为了与之相比,我又回头刷了一遍少包三,毕竟童年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然后发现……三的推理和一比……真的……包拯脑补的太多了……一点都不严密!
基本上都是靠脑补和排除嫌疑人来破案,推理的不是很多,所以没有第一部精彩喽但是呢,少包三好看的是整个剧本,起始亦是终,每个案件都在为最后一个案子服务,所以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还挺佩服这个编剧的脑洞。
而且小蛮和大包的loveline也很好看,每次小蛮送提示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有OP响起: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疑惑解开不过最好看的loveline应该是筝策了!
先对赵阳的公孙策表个白,我还是喜欢阳策,面对书画诗词十分有风骨,面对政治也十分大气。
小风筝人设非常好,杨蓉是演风筝的不二人选。
7个咸卦将筝策连在一起,两个人吵吵嚷嚷但又惺惺相惜,十分好看啊。
再来就是狸猫cp,终于给了长大的奶猫一个可爱纯真的妹子,小狸展昭也是很配。
三碾压前两部的是整部剧的基调和情感色彩,神秘、忧郁、伤感,编剧也适时让庐州boysX小蛮来互相吐个槽调剂一下。
比如说在迦叶寺的时候服化道就都有和式的感觉,色彩偏白,西陵王案就带有湘西的风情,找天芒在土城就是沙漠的感觉。
另外还用特别多的意象来支撑剧情,迦叶寺里面的雪莲就贯穿整个案件,这种布置特别容易把观众带入剧情,也容易让观众弱化对推理的思考。
但是不怎么带脑子看剧情感觉少包三还是挺好看的之前还看过一个评论,说少包前两部真的讲的是少年,人物都无忧无虑,包拯破案也只是单纯为了一个寻求真相,策策也只是单纯的考取功名为百姓服务。
但是少包三里的大家都成长了,已经不再是少年,大包在找天芒追查杀小蛮的真凶的时候也想着如何保护江山社稷,身边没有了八贤王这个伯乐只剩了公孙展昭这样的伙伴,公孙也懂得掩盖真凶求得天下太平和一些行走官场的手段,所有人都成长了。
总之,少包一胜在推理,少包三优在剧情,两部都很好看。
多年之后才把第三部补完,可以说没想到那么震撼。
关于类型。
对于从小就看金田一,到后面的侦探学院Q,还有老不死的柯南的我,其实关注的已经不是案件编得多精妙,反正只要是有抄的都是不如原创。
其实少包就不只是悬疑剧,少包1出来就是悬疑,武打,偶像(尔康当时也很偶像),言情,搞笑,惊悚,。。。
所以少包就是少包,不应纠着案件手法的优劣而评论,还有很多元素可看,我们毕竟只是来看热闹的,猜的人比不上编的人,因为我们是感受,而作者是创造。
关于主线。
比起第一部的狸猫换太子的主线,第二部不说了,第三部其实更有看头:千年的神物,无间道,左右政变,审案审到皇帝,抢女人抢到皇帝头上。。。
以天芒为主线,多少争斗,多少生命,终究是非成败转头空。
关于结构。
少包2后沉寂几年后才出品的第三部,故事结构完整丰满,环环相扣,形散神聚,可以说编剧开了大脑洞,也是蛮拼的。
1.以男主变傻开场展开故事交代背景,挖了几个大坑。
(关键是开篇就把策策给腐了,不能直视啊。
)2.接着神器的出现,延伸寻宝的线索,点出“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仅是每一个凶手的映照,到后来知道无间道真相的包拯,还是包围太庙、知道辽军来犯、面对太师到来的庞统,还有苍白无力的赵祯,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念之间。
3.刘夫人的面谱即是女主的面谱,其实早有呼应。
两人都是被安排出去的卧底,却都爱上了要监视的人,面谱摘不下来了。
不同的是刘夫人选择不摘,最后死在旧爱的眼泪和刀下;女主摘下了,面谱下的脸却已变成面谱一样。
还有的是,每个凶手被揭穿之前不都是带着面谱么。
4.金大夫其实对男主女主带来了正能量,只要有爱,还有什么隔阂呢。
师徒关系、巨大年龄差的爱情即使是现在年代看来也是不能被广泛接受,何况那时的宋朝,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这种伦理爱情的冲击估计只有同时代的神雕侠侣才可比。
一个老头都能有勇气(虽然结局好惨),何况男主女主,管他什么皇帝老子。
5.到了土城时,故事就成了标准的寻宝死同伴的剧情,直接把发散的收回来,甚至来个群英会,大宋的(开场就死。。
),东瀛的(萝莉虐哭),大辽(重要情敌),棒子的(虽然是个逗逼),西夏的(丰富一下来源,呼应第一个故事),还有设定比较吊的守护者(寻宝故事里的守护者通常杀人),就是这样把剧情推向主线高潮。
6.最后,大案命案要案在身,审案审到巅峰,不审皇帝王爷不过瘾。
当太祖黄袍出来时,故事主因就出来了:庞统也要来个黄袍加身。
天芒最后也出来了,空,历史就是这么沧桑。
关于叙述。
叙述被批评最多就是拖沓,前面说了,这是多元素类型的剧,不能只是发展剧情啊,有空也要让展少侠打打架,3个男主3对CP也要谈情,甚至男主们也要腐一下(如包策、庞策、包展,包庞,策策木兰,等等。。。
),也要留点时间言情一下,搞笑一下。
穿插故事里头,其实做得够好了。
关于造型。
比起第2部还是差点。
而且偏爱辫子,风月楼的那群造型不忍直视,两个女主也毁了。
展少侠的离子烫充满杀马特的感觉,庞统真心帅。
关于男主。
我不是邓超黑,也不是粉。
觉得比起尔康差,表情张力不足,台词整天“不知道”这是闹哪样。
反而刚开始傻了的时候演技更好。
关于女主。
脸有点宽,其实还算好看,演技也不错,被给位挑剔的看官批的一败涂地。
如果看惯了现在的锥子脸大美瞳,才会发现当年的女主美得自然,其实挺可爱,只是设定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策策。
太腐了,都不好意思说下去。
一把软声俨然小受。。。
不过确实搞笑,对于这部剧演技已经到位了。
如果是任泉的反而难以搞笑起来。
关于插曲。
神曲作为插曲,十分好用。
boss战士可以播,感情戏告白了可以播,凶手自杀后躺在包拯面前讲遗言时也可以播。。。。。
只是邓超翻唱弱爆了。
只能说这部剧让人有太多感触了,最后两集已经哭晕。
除了僵尸2、天龙八部外,这确实是让我不舍得结局的电视剧。
整部电视剧看下来就会发现编剧从头到尾贯穿着一个主题——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木兰戴久了女人的面具就真的和公孙玩起了暧昧,庞统的女人玲玲戴久了刘义老婆的面具就真的变成了刘义的老婆,小太监林忠义戴久了皇帝亲信的面具就真的成了皇帝的亲信,而柴丝言戴久了小蛮的面具就真的爱上大包……时间可以侵蚀一切,距离就是问题。
人就是感情的动物,感情是在相处中产生的,分开久了感情就会淡,这是个很无奈的规律。
也许编剧也对这个结论很不满意,才会让小风筝最后还是离开了辽国,离开了耶律。
有很多人骂片子太烂,我想说作为一部纯推理悬疑剧肯定是很烂,因为很明显这部电视剧是按偶像剧的路线在拍:插科打浑随处可见,甚至在最后解说案情时也不忘相互之间抬杠,然后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比如什么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类,最重要的是整部电视剧在破案的表面下完全是以感情线作为主线……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这是一部偶像剧,然后我们以一部偶像剧的标准来评判这部片子会怎样呢?
我觉得这种以偶像剧的方式来拍悬疑片的路线很成功,可能因为本人胆子不大的缘故,看纯的悬疑惊悚我是看不了的,所以看第一部的时候几个人一起看还经常怕得捂着眼(虽然那时才上初一),可是这部我一个人很轻松地看完了,究其原因是因为里面不断有笑料来稀释破案时的那种紧张氛围,比如那个凤凰杀人里,本来是挺恐怖的一事儿,可是出来一个天下第一神捕赤飞马上就让你整个人放松得不得了。
喜欢这部片子不仅因为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而且里面的秉承了偶像剧的另一个传统,那就是美女不断:和谈金案里是人妖木兰MM,三大神器里是萝莉小狸MM,面具杀人里是美丽人妻玲儿MM,凤凰杀人里小风筝MM再现江湖,还有就是土城里那天真无邪的若水MM,这部电视剧光看MM就让你应接不暇了。
最后说说这部剧里一些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就是这包拯作为大宋第一聪明人,除了最后接破案情那一段,在破案中对于公孙、展昭和小蛮的提出的问题最多回答就——不知道。
这个剧情让我不知道囧了多少次,编剧也许想突出小蛮对包拯破案的作用,但在观众看来这真是不可接受的,我反正接受不了包拯像个傻瓜似的满脸正经地说“不知道”,然后却在根据小蛮的一句话就如遭雷击接着豁然开朗。
还有就是公孙每次验尸总说的一句词:“舌头位于上下鄂之间,不是窒息而死”,每死一个人他都得说一遍,这样有必要么,导演非要每次都说这一句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正我听着感觉公孙很弱智,好像只是黔驴技穷只有会查别人是不是“窒息而死”一样。
泪停了,想到下笔写点什么。
当我还沉浸在“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句话时,忽然之间看到了一直不想那么快看到的结局。
然后,泪如雨落。
心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发出钝响,疼痛不已。
]为什么会哭,是为了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是早知悲剧的宿命却仍然抑制不住的相爱。
大概都包括了。
看《少年包青天1,2》时,没有流过一滴泪,因为除了离奇的案件,并没有值得我哭泣的爱情。
而《少年包青天3》中,有了真正的爱情,不再青涩,不再暧昧,只是爱,用尽生命去爱。
包拯与小蛮的爱,公孙策与小风筝的爱,展昭与小狸的爱。
三种境界,却都是感人至深。
大包,这是小蛮独有的称呼,那种爱,蔓延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温暖人心,纠缠入骨。
却没想过,命运早已为小蛮安排了她特定的道路。
当可爱刁蛮的小蛮变回即将成为皇后的柴郡主时,情,何以堪?
想起一句话,爱,直至成伤。
包拯伤了,伤到为了一个女孩去死。
因为他爱了,刻骨铭心。
这也许是戏说,是夸张。
可却打动了我。
爱情,就是一种可以让人伤到体无完肤,鲜血淋漓却仍然食之若蜜,契而不舍。
而爱情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守望。
不去占有,不去争夺,致使希望她过的好。
包拯明白,小蛮是他永远得不到的,不能相守的人。
但是还是奋不顾身的爱了。
最后,选择了成全与守望。
飞入悬崖,只是为爱。
爱,有时候不用相守,也可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为爱而生的包拯,不再严肃,伟大。
却更加感人。
也许他还火着。
结尾处,又是双喜镇,又是风月楼,又是无理取闹的小蛮和傻大包。
原来一切可以仍然这么美好。
原来爱从未离开。
心有多大,爱有多大,奇迹有多大。
一直以来少包系列里,第三部的风评最差,原因无他,剧情太扯。
包拯失忆了,堂堂郡主未来皇后亲身卧底边关青楼,飞星将军庞统企图篡位,皇帝要找啥天芒,最后被包拯查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了,然后不了了之。。。
当然还有那个被编剧发挥到极限的“跳崖不死定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但,这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原因亦无他,只因“感情”二字。
演员大换血,只留下释小龙这个三朝元老。
但演员们对角色的塑造无疑是成功。
任泉的公孙策是才华外溢的,因此也是张狂的,和包拯一直在斗智,文人相轻亦相惜。
而赵阳的公孙策更加内敛温文尔雅,虽斗嘴不断,但已经是居于辅佐的位置上,是包拯的大助力。
演员的气质和表演符合了人物心态和位置的转变。
而小龙也长大了,我们的展昭不是小和尚啦,是少侠呢,更加帅气,打戏更加潇洒。
已经有了“南侠”的风骨和气度。
和小狸的一段感情也是虐哭我。
“爱一个人不是要把他留在身边,而是要他过的好,那就够了”“明天会是晴天”。
小狸不是矫揉造作的女孩,她背负着自己的使命,看的足够透彻。
两人分别的时候,夕阳下,执手相看泪眼。
这一对镜头不多,但刻画的足够出彩。
三个人三段爱的刻骨却终又不得的感情,令人唏嘘。
剧情三星,感情五星,综合四星。
没想到第三部又大换血,好不容易看习惯了陆毅,这次居然换成邓超了,对邓超不讨厌也不喜欢,也就看下去了。
前面的失去记忆寻找记忆真是太狗血了,印象深刻的就是公孙策的出场了,天空一声巨响,公孙闪亮登场,然后就balabala的分析了案件,我想,他一定是拿着小凳子在外面偷听了很久吧。
然后还有展昭,展昭咋回事,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单纯的少年了,他变了,惋惜一下。
虽然比前两部差,但剧情还是可以看的
我一看邓超就想吐,不用装痴呆,他就是痴呆本身。
这版的公孙策实在是温润如玉,翩翩佳公子一个,甚得我心~
喜欢小蛮 还有个耶律还是什么的 白面小生啊
可谓是生日前夜祭!!生日前一天跑出去看电影,结果跑到亲友家坐在人家客厅里看完了少年包青天三!!!在大家都还没找出凶手的时候,我已经破案了,我大概是编剧吧【不要脸 除了策策不满意以及展昭的谢逊头不满意,其他都过得去啦~~~《只要有你》绝对是好听~~~
一半时间在破案 一半时间是磨磨唧唧 打情骂俏 插科打诨。不过案子其实还不错,比第二部强多了,就是作案手法越来越玄幻。。
这部戏最让我心痛的一点事,当周围世事人面全非其实都没关系,但当你发现你最爱的那个也是不得不改变的那部分,心底所一直依赖的什么,坍塌是会心碎的。从此在人世上也没有无奈的分离,我不用睁着眼睛看你远走的背影。谈何容易。
还是第一部好。三大神器太雷。台词太雷。感情戏太雷。小腐绝非我错觉。
一开始包拯失忆就觉得很扯淡,虽然最后一个案件和开头收尾呼应,当中的几个案件也很玄乎,但都是围绕天芒,说到底就是皇位之争,立意面非常小。感情线占了大部分,一天天的都是女的吃醋、男的不会意。结尾更加扯淡了,包拯自杀回到双喜镇,这yy的。
邓超版的还不如第二部,这一次连故事都有些不走心,感觉像是在捞情怀。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喜欢阿蛮,结果莫名其妙脱粉了;第二次在电脑上重温喜欢赵阳的公孙策,结果也莫名其妙脱粉了。对于我这么一个容易旧情复燃的人简直诡异。
前年看了第一个案子,这段时间看了怪异君的视频,依然不喜欢。
这个编剧太强了,感觉TA把所有悬疑罪案经典作品都看遍了,而且熟记于心。正所谓天下武功皆出一家,但能博取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招式,是需要脑子和天分的,是近期除了《李卫辞官》外让我特羡慕佩服的编剧。不仅能编出巧妙设计的故事(但正因为巧妙性导致有很多不能实际成立的BUG),更难得的是竟然在剧情里面有很多佛家度人的思想(让我想到了当年看《秦时明月》第一部的感觉)。可惜,人疯人魔人劣人恶简直是弹指一瞬间异常容易的事情,但人饶人恕人摒人彻,能有解脱之心却是世间最难的事情之一,放下谈何容易啊。所有人演的都很好,但最最最好的我认为是那个少将军。杨蓉这里造型好漂亮,最帅的是无止
其实我特别喜欢这一版的公孙策,第一眼一般,第二眼第三眼就看出味道来了,清俊公子哥,也喜欢小蛮,和邓超搭配得也挺好。推理我不太记得了,应该没那么差吧?
邓超 is a shabi
这一部还是挺好看的吧,和我姐一集不落的看下来了,凤凰归天那一集真的是我的童年阴影。
这部推理可能一般,但邓超和公孙策那两对cp我都好喜欢!!!小风筝是杨蓉最可爱的一个角色吧
我觉得少包3被严重低估了,至少比第二部强太多了。第三部的案子都非常奇,恐怖悬疑都十分在线,虽然也都很扯哈哈哈,作案手法甚至都不可以完成,但好在案子够棒,比垃圾第二部强,第二部不用看就知道谁是凶手。这一部还讲佛儒道等思想融入进去,就是感情线太烦,罗里吧嗦的,那个小蛮烦死了,还有一个就是结局有点乱,很不合理,让人不舒服,总之,第三部还是很不错的,比第二部强。
哈哈。。我当时完全没有觉得公孙策很受嘛!
终于补完这部了 三人组最喜欢的竟然是公孙策 年轻时的赵阳真的太prprpr 邓超还是演傻子比较讨喜 这一部的节奏太拖了 支线案子都很无聊 主线案子很扯但是相对来说得劲儿 好不喜欢小蛮 编剧的爱情线写得一点进步都没有 展昭和小狸我倒是磕到了呜呜呜 大剌剌几十集真的腻 而且凶手被拆穿以后都要后悔没有早点认识包拯 好可笑 各种初次见面的脑筋急转弯battle也很神吴樾的耶律俊才太好笑了哈哈哈 耶律文才那个演员长得有点点像姜河那 没想到真是个好人 何中华由沈良变成了庞统 因为演员滤镜所以也并不讨厌庞统 这一部的庞太师看起一点都不奸 但是配音又和第一部一样 就很出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年迷恋的小风筝也无法逃脱于麻麻的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