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是纽约曼哈顿最著名的地标,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
任何国家的游客来到美国,都必定会去时代广场打卡。
但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涨的萧条状态,时代广场在当时更响亮的名号,是“美国色情行业的中心”。
42号街的街角,充斥着招揽客人的妓女,放映色情电影的影院,和改头换面卖碟的书店和游戏厅。
色情业的繁荣哺育了时代广场,也令其成为危险和败坏的象征,直至90年代,在时任市长鲁迪的手上,色情业被肃清、规管起来,时代广场终于慢慢成为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
HBO的最新力作《堕落街传奇》(The duece)就是取材自70年代背景下的时代广场,意图描绘沉浮在色情业起飞浪潮的众生相:皮条客、妓女、酒保、同性恋、警察、色情片导演、记者、大学生……有人眼光独到看准机会飞黄腾达,有人固步自封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也有人在痛苦和压迫中慢慢沉沦。
「色情帝国缔造者」
弗兰兰(詹姆斯·弗兰克)饰演的双胞胎兄弟文森特和弗兰奇,代表着在那个时代企图抓住机遇往上爬的野心家——充满对成功渴望和野心的两兄弟从一无所有的酒保和欠了一屁股债的赌徒,一路奋斗,终于成为了主导色情业的大佬,缔造了色情帝国——这个传奇故事完全取材于现实。
【根据曾经编撰《火线》的金牌编剧大卫·西蒙所述,他是听了原型人物的自述,才决定必须拍摄这个电视剧的。
】双胞胎兄弟一文一武打天下的设定有些类似汤老师2015年主演的电影《传奇》(汤姆·哈迪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上世纪五十年代叱咤伦敦东区的黑帮兄弟)。
从目前的剧情看来,两兄弟中真正的主角是文森特,他头脑精明,眼光长远,性格相对温柔,看起来会走怀柔路线。
玛吉·吉伦哈尔饰演的妓女坎蒂,则是带有女权意味的创业者代表。
别的妓女都被皮条客控制和剥削,这个养着一个儿子的单身母亲却选择了单干。
“我不需要男人的保护,我赚的每一块钱都是我自己的。
”她小时候的房间里,贴满了梦露等电影明星的海报,暗示着她破碎的电影梦。
但这梦想很快以一种荒谬的方式实现了:她从一次偶然的色情片拍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开始了自己的色情片制作人之路。
一个出卖身体的性工作者,居然能一跃成为贩卖“梦想”的色情商人,这无疑是来自编剧大卫·西蒙的一种带有反叛精神的狂想。
如果你觉得大卫·西蒙的野心仅此而已,那么你就错了。
「黄棕色纸皮袋:无被害人犯罪的隐喻」不同于抨击时代广场罪恶性的经典电影《出租车司机》(1976)和《午夜牛郎》(1969),《堕落街传奇》对于“无被害人犯罪”的态度是中性的,甚至对色情业的繁荣带有嘉许的态度。
编剧大卫·西蒙在前作《火线》里,为区警长霍华德·考文安排了这样一段经典演讲:
以前 很久以前这个地区曾经历过一次史无前例的困境市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即禁止在公共场所消费酒精饮料大街上 巷子里无论是过去 现在 或将来小巷子一直都是穷人们休息之所炎夏的夜晚他们就在小巷子里乘凉那比酒吧便宜可以吹着晚风 看着路过的美女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如果西区巡警经过他们该怎么做如果因为这样就逮捕他们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办别的案子了如果他们不呢那些人就会洋洋得意失去应有的敬意虽然这是发生在我上任之前但在50到60年代之间有一个天才的无名小卒发明了一个该死的方法一天他从促销店里出来在去巷子的路上他把刚买的一品脱果酒放到了一个纸袋里这是全民妥协的一个伟大的时刻那个小小 皱皱的纸袋让巷子里的人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喝酒了也让我们可以去办警察的差事那些值得我们努力去办的案子《堕落街传奇》无疑延续了《火线》的世界观——当街喝酒只是被法律禁止,并不应受道德上的谴责,所以酒瓶子只要包在纸袋里,警察就可以视而不见,把精力放到追捕更有杀伤力的罪犯上。
街上的妓女等同于酒精,均属“无被害人犯罪”,把警力浪费在妓女上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所谓“非法”的妓女,其实只是以出卖身体为职业。
她们凭借专业的技能招揽生意,应对不同的嫖客:有野蛮的熟客轻慢甚至伤害她们,也有涉世不深的少年被她们套路,还有嫖客花钱只想找陪伴。
她们张开双腿赚钱的正当性,并不比汽车销售员差。
相比被剥削的妓女,“剥削者”皮条客要显得邪恶的多。
他们不满足于对手下妓女身体上的控制,更借助精神手段操控甚至虐待她们:有人使用白粉,也有人使用暴力,但最坏的,用以爱为名的糖衣炮弹——小城来的妓女,看似经验丰富熟门熟路,还是轻易地被她的皮条客CC套路了。
“我打算攒够了钱就带着我爱的人金盆洗手”,CC几句甜言蜜语就把她哄得团团转,死心塌地地为CC赚钱。
直到她差点被假冒警察的嫖客侵害之时,看到CC娴熟地捅死嫖客,才对CC有所警惕和害怕。
无能腐败的警察看到妓女转开了头,看到死尸依然转开了头。
在这无人监管的混乱罪恶环境中,皮条客、妓女、酒保这些社会底层人士,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游戏,从中追逐金钱和权力。
有人剥削,有人被剥削,有人则跳开了小圈子,开辟了新的游戏玩法。
最后,胜利者留下了以堕落之名的传奇。
搜索"小多爱吐槽"关注我的公众号 or 保存下图,再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打开已保存的图片识别(不保存直接在豆瓣app识别的话,有bug)
You wanna fuck somebody, fuck somebody.Same goes to me.No questions asked, all right?Nobody owns anybody.We just lay our heads down in the same place and enjoy each other when we do.
The Deuce讲述20世纪70年代纽约42街的色情行业的崛起,还讲人们如何被卷入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如何改变这些人。
色情行业从阴暗的钟点房搬迁到到闪亮的“按摩院”,从音像小作坊摇身一变高大上的《深喉》首映礼,从见不得人到登堂入室,从非法到合法,从个体的偷情泄欲到集体的盛宴狂欢......当有了性工作、皮条客、演艺圈、黑帮、警察、女性觉醒、同性解放、时代变革等等元素,这部连续剧的娱乐性绝对不差,但它更强大的地方在于其社会批判性,下饭之余让你诧异,诧异之余让你感慨,感慨之余让你五体投地,然后发自真心地称赞其不愧为一部钱权色的交响曲杰作。
虽说James Franco一人分饰两角表现不错,但这部剧更像是一台女人的戏,每个女性角色的复杂性都不亚于剧中的男性角色,因此我更想将它视为一首女性之歌,也并非单纯“赞颂”之意,这首歌唱及性与爱,也唱及独立与自由。
剧中的女性角色几乎没有雷同,每个人各有特点。
Candy/Eileen是自律型人格。
整条街独她一人单干,自己拉客自己赚钱,虽然这意味着被嫖客欺负的时候也只能自己承受。
不同于持“没有皮条客我会变懒”立场的Lori,Candy简直就是这个行业的劳模、工作狂,她这种甚至有点极端的自发或者自律性格也为她后来转型拍“电影”埋下种子,也为她后面被无良嫖客抢钱暴打至破相后回到街上继续拉客时的情绪爆发一点点积蓄着力量。
Maggie Gyllenhaal的演绎也使这个角色更富感染力。
妓女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对待身体的态度更加开放,而这种态度与彼时的前卫女性所追求的身体解放、精神自由不谋而合。
Abby,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她无法理解妓女们的想法,无法理解她们为什么从事这种工作。
Abby辍学、在恋爱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她捍卫女性的名,她无视着装规范穿了Ashley的红裙子去参加晚宴,没错,她无拘无束,她很自由;Ashley选择罢工,选择了离开纽约远走高飞,她解放了自己;或许妓女们有意识地随意支配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自由呢?
Eileen没有Abby那么明显的女权意识,但她也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自力更生,方向坚定,这是这两个角色共通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她们看起来比其他女性角色更加“自由”。
相比之下,剧中的男性角色反而显得有点“无趣”。
Vincent从一开始无辜被匪徒暴揍老实巴交的形象,到逐渐身陷色情行业和黑帮活动,Bobby的工人同事被教训,酒吧地下室成了Tommy的拷问地点,再到后来靠Tommy撑腰到台球室报复殴打前妻的混混;Bobby从正义工会大咖和爱家丈夫老爸,到开始主持“按摩院”生意,到穿着花衣裳跟“女员工”勾搭在一起;黑帮经营着逐渐合法化的生意,警察则像帮派一样干着收取“保护费”的勾当......讽刺至极,皮条客们则永远一套金钱至上的说辞,只是偶尔流露出一点点对爱情和退休生活的向往。
(凶残而有魅力的皮条客真的考验演技啊,皮条客们真的演得太棒了我天)Ashley说老爸、丈夫、皮条客的性质是一样的,说的是他们给女儿、妻子、妓女提供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保护,是女性对他们的物质和心理依赖。
所以当Abby拒绝老爸给的生活费、Eileen拒绝男友Jack的车钱、Ashley拒绝CC的控制,她们便开始成为这条革命之路上的女性先锋,挥着独立的大旗潇洒前进。
最终,一个个女性个体的解放汇成了整个时代的大潮。
剧中的男主生活在一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那时的社会格局混乱不堪,各种黄赌毒泛滥,杀人越货层出不穷,警察受贿保护恶势力。
正是生活在这个年代,想做个好人的男主无论如何尝试都只会越描越黑,一开始拒绝了爱人黑社会家族的邀请,但迫于生活接受了黑社会的酒吧,却是坠入深渊的开始。
从男主受老大所托,不情愿的开了妓院开始,他能接受的底线就已经下降,甚至渗透到了他的家人,姐夫帮他管理妓院,哥哥帮老大跑腿。
在当时的时代,道德文明在金钱面前变得十分无力。
就算当老大想要再开分店的时候收到了男主强烈的反抗,但是老大的一句话就反映了其结局 “他会回来的”,说出了剧中的意义,男主对抗家人可以,违抗老大情有可原,但是想背叛那个时代未免太异想天开。
总的来说我很期待男主后面的发展,他的挣扎究竟有有没有意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了十个小时,到底没有想明白这是哪里,下班冒雪去走了一走,觉得有可能是八九大道四十几街;周末在全城到处走了一走,又觉得有可能是中下城任何一条街。
而城市特征远比街道特征鲜明。
横流的污水,袅娜的烟气,长明的灯牌,肮脏的地铁站,年代久远的公寓,随处可见的垃圾……每一处每一处每一处,都在向观众尖叫:这是纽约、纽约、纽约!
倒霉、混乱、困顿、荒唐,大概只有在这样的城市里,才能同时交织着热情和希望。
David Simon长于刻画众生相,抽丝剥茧,第一集就不动声色地铺开一张多线叙事的大网:皮条客,酒保,色情片导演,风化警察,记者,站街女……每个人看上去都在光怪陆离的色情利益链中安居其位,可是哪里又有不变的风月呢,暗流涌动下权力更迭,经济上行时产业升级,纽约最让令兴奋的,不就是随处可遇的机会吗?
The Deuce专注于动荡年代旧世界是如何崩塌,新秩序又如何被建立,而那些为巨浪裹挟,投身怒海中创造这个产业的人,又何尝没有同时被这个产业塑造。
以色情业洗牌为线索展开的堕落街众生相,只能模糊地分出几条主要人物线:双生子Vincent Frank和姐夫在意大利黑帮资助下开起parlor;特立独行的单亲妈妈站街女Candy转行拍摄限制级电影;小城姑娘Lori和皮条客CC的恩怨情仇;和善巡警Alston与野心勃勃的记者Sandra之间的拉锯……创作团队不吝指出男女之间以性维系的“爱情”的虚伪,无论是借不为CC所喜的站街女Ashley之口道出的警句,还是引诱Alston以窥探警局腐败内幕的Sandra,剥去温情面纱直指性与暴力的HBO,某种程度上也更近地触摸了人类毫不高贵的本质。
而正因如此,这些地痞群氓妓女偶然之间流露的温柔,才更加一击必中:堕落街新卒的第一站就是Leon's Kitchen,主厨兼服务生Leon一直对这些苦命的姑娘们和善有加,尽了自己的全力尊重她们,保护她们起码在吃早餐的片刻得以从生活的欺压中喘息。
而镜头吝于在一个无足轻重的黑人厨子身上停留,Leon的故事终止于他举枪射向粗暴的皮条客Reggie,那个为Leon庇护的姑娘却并未因此脱离苦海,立刻被另一个鸡头接手,面对调侃若无其事地微笑,只有在酒后,她才似是而非地说“只这一秒,能让我伤心一下吗?
”Michelle MacLaren镜头的推进是中性的,几乎不带任何感情,游离随性的镜头和看似凌乱的剪切恰到好处地呼应了嬉皮年代特有的颓靡氛围,她志不在刻画风尘女子的忠肝义胆,不在赞许嫖客偶尔流露的柔情,不在judge皮条客的暴戾,因为名利场的红尘中谁又能救谁呢?
唯一的退路就是胼手胝足为自己拼出一个钢铁结界。
这才是纽约梦醒后人人不得不面对的一地鸡毛。
年末大剧井喷,好几部背景都选在这个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城市。
Amazon自制剧麦瑟尔夫人的年代稍早,Baby Boom时期的纤腰伞裙New Look,干净纤巧如同芭蕾舞女一般的女主角,恰好迎合了近年复古风的回潮,搭配恰到好处的女权议题,让上城中产的精致品味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The Deuce聚焦嬉皮士横行的六七十年代,毫不婉转,直指风俗产业链。
HBO善用性、暴力、毒品、腐败……视尺度为无物,因为又何须多言呢,光鲜背面的阴暗本身,就是对脆弱的精致假象最有力的嘲讽。
剧中的男主生活在一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那时的社会格局混乱不堪,各种黄赌毒泛滥,杀人越货层出不穷,警察受贿保护恶势力。
正是生活在这个年代,想做个好人的男主无论如何尝试都只会越描越黑,一开始拒绝了爱人黑社会家族的邀请,但迫于生活接受了黑社会的酒吧,却是坠入深渊的开始。
从男主受老大所托,不情愿的开了妓院开始,他能接受的底线就已经下降,甚至渗透到了他的家人,姐夫帮他管理妓院,哥哥帮老大跑腿。
在当时的时代,道德文明在金钱面前变得十分无力。
就算当老大想要再开分店的时候收到了男主强烈的反抗,但是老大的一句话就反映了其结局 “他会回来的”,说出了剧中的意义,男主对抗家人可以,违抗老大情有可原,但是想背叛那个时代未免太异想天开。
总的来说我很期待男主后面的发展,他的挣扎究竟有有没有意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片子的色调和质感深深烙印着时代气息,我强烈的热爱这种味道。
不同行业不同人物在这个独具风情的纽约堕落街上悉数登场,每个人物如此的鲜明,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相似的生活,却不相同的人生。
皮条客们穿西装革履,拄拐杖,穿金戴银,开上豪华的凯迪拉克,游走在堕落街上,是那时那刻最风光的人物。
他们找寻富有特色的妓女作为自己赚钱的工具,训练他们乖巧听话,答应保护她们,这种“保护”更像是一种洗脑式的掠夺,给了软弱的妓女所谓的安全感,换回剥削的权利,“想要控制她们的身体,就先要控制她们的思想”,这份“保护”脆弱无力,当妓女真的出事或陷入窘境时,其实皮条客无能为力。
可为何如此多的妓女需要皮条客呢?
或许不够勇敢的妓女也需要依赖感和认同感吧。
为大象腿鲁比的逝去感到难过,站街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妓院才是主角,而大象腿无能为力,妓院没有她的位置,独特的她只有通过站街才能被某些有特殊口味的人看到并需要。
鲁比就这样躺在了堕落街上,如此悲凉,却又如此正常,似乎是过去站街时代的一个句号。
洛瑞是虚荣而胆怯的,或许这就是她的性格弱点吧,拍电影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从而被CC无比重视,期待她日后的命运。
艾比为何要放弃大学和原本富裕的家庭生活,选择来堕落街当文森特的酒吧服务员,或许可以理解。
讨厌虚伪和背叛,感觉堕落街的生活真实而苦闷,却喜欢,大概就是对操蛋生活的宣战吧。
桑德拉是一名想要呈现完整的堕落街给大众的记者,她带着正义而来,想要揭露这一切,改变这一切,可这又是如此无力。
我欣赏她不顾一切的勇气,但也无奈她不了解人性。
凯蒂一定是剧中的女主角。
站街时代选择了独立,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皮条客的剥削和保护,难免会挨揍,却依然坚强。
终于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原本讨厌的拍电影工作中,却有了意外收获,从而卸下假发,从新出发,这种出发是一种对自我选择清醒的认知。
面对如此丧的生活,大概女儿是唯一的动力吧。
我喜欢文森特,如此多见利忘义的男人堆里,他是极少有的具有责任感和信誉的人,也是少有的不只顾自己的人,经营酒吧很有一套,聪明却坚守正义,很有男人味儿。
当然也喜欢他的哥哥弗兰奇,弗兰奇是浪荡不羁的,没有责任感,没有义务,热爱自己,热爱自由,让人迷恋。
文森特值得信赖和依靠,弗兰奇值得崇拜和喜欢。
我喜欢这些人在堕落街中生活的样子,如此丧,却如此活着。
生活如此的操蛋,如此糟糕,如果活的顺从,活得迷茫,就真的是在耗尽生命。
我喜欢在其中清醒的人们,凯蒂、文森特,他们活得通透,活出了原本就在消耗的生命里应有的样子。
最近在看《堕落街传奇》,这部剧里面包含对女性严重歧视,剧中很多女性被当成了商品,成为了男性赚钱的工具。
我认为,性别歧视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物化女性,把女性当作物品,更甚者商品。
在我姥姥家村子里有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女孩,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论辈分我得叫她嫂子。
一次偶然听到大人闲聊,才得知她17岁就嫁到了姥姥家村子里,而她父母从男方拿到了两万元彩礼。
这件事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彩礼算不算是物化女性?
算不算是对女性的标签?
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一直坚信男女平等,非常尊重女性,并且认为语言肢体挑逗女性、大男子主义、女士优先、丈夫对妻子大喊大叫等把女性归为弱者的行为都是对女性的歧视。
在我亲戚朋友当中,很多女性过着被歧视,却毫无察觉的生活,更有人已经完全适应这种男性主宰的生活,倒不是说她们不快乐,只是在思想和地位上完全不独立,处于依赖地位。
当然,如果有人问“女生嘛!
依赖又怎么了?
”当然没什么,只不过我希望表妹,和未来的女儿能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多读书,多看电影,首先思想独立,其次经济独立,这两点非常重要。
每个人个性都十分鲜明。
喜欢Abby,金发醒目,眼里充满玩世不恭言语又能掌控周围人们。
父母地位应该不低,家庭后备力量很足却希望有自己的江湖。
Candy,蝙蝠侠老婆,很有味道的女人,用脑子在做鸡,最后便也总能出人头地。
Lori,有着日常不屑一顾臭脸的小姑娘,让人想起了家教小妹妹,就是这么拽。
还有有着职业操守的Frankie。
任务的个性发展都很不错,期待下一部。
纽约,永远吸引着人们的地方
-What about you, who's your man?-No man, just me. -No man? How's that work? -You gotta work a lil harder. You v got to be a little more careful. Sometimes a guy will burn you for some cash or press you for a moment or two but it works for me-Me I need pimp or else I tend to get lazy
The Late Show谈论当今社会的厌女癖
[Max]猎奇的名字下是部相当正统的商业剧情剧。
灯红酒绿 杯光交错 人人都在时代的车轮里求生存 不胜唏嘘啊~
很不错的呀
勉强看了两季,有点欣赏不来
还不错
节奏,台词,剪辑都不太行。刚第一集就看不下去。
虽然不及前作,但冲个小五星儿还是不成问题的。
90%都是废话,注水多的猪都快撑成大象了
滴滴滴 开车了开车了 一集看的蛮过瘾的 70's年底怀旧感拍的特别好 街道行人音乐服装发型甚至胡子都好细节哦 Maggie的breast有点垮掉了 额
激发我健身的欲望
看完详细的解读直接五星。真的太细腻了,HBO也真的敢拍,在叙事上这么稳这么大,掌控的如鱼得水。第二季快点来吧。
影院招牌上的The Conformist,广播里的Lou Reed,Deep Throat首映式,勾勒出1970年代纽约地下风情画,时代广场的红灯区,Porn的黄金时代,这个题材实在是太适合HBO了。
头脑,原则,上进心。成功的人都是这样。男女主角都是这样的人,即使出身低贱,也终于走向了成功。
节奏有一点慢,四星,就目前剧情来看,男主比较有头脑,加上nyu的女的应该是个伏笔,有能力➕有智慧,统治堕落街的节奏~
序幕
玛吉好丑,扣一分!
看了pilot付兰兰很帅,一堆火线老人儿可惜落脚点太浅了,娱乐化味道过于浓重流为简单年代剧----看完e2,我弃了,,,,
情节紧凑,好剧
对那个年代的历史不甚了解,情节也发展缓慢,期待第二季会有惊喜发展。 尺度那是相当大了。
风俗业的工业革命史 part one:工场手工业(小建制家庭作坊式)向机器大工业(规模化大资本进驻)过渡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