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在每一个要上学的日子里,总是能在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
然后骑着自行车到我家里,把我从床上叫醒等我洗漱完毕后再跟我骑自行车一起去学校。
数年来始终如一,直到后来我们毕业去了不同的学校。
时间一晃而过,现在我再也不用去上学了,我老婆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把我叫醒,等我或者不等我洗漱完毕后送她去上班。
这时我总想,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生活是一个永远也打不穿的游戏,而时间是把杀猪刀,你我都逃脱不了。
不论你装备多好,Buff多高也终有gameover的那一天。
我听说人在死之前的一瞬间会看到自己的一生在眼前闪过,多么短暂的时间和多么漫长感觉。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差时症。
这使我可以像李献计一样歪着头说“我是一病人啊”。
你失恋了,然后也像李献计一样得了差时症。
把一段很短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或者把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感觉上短暂化。
穷尽一切办法打穿一个不可能打穿的游戏。
只因为打穿后就出现一扇门,走进去就能回到自己的过去。
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像《李献计历险记》里那样,生活中那么多门,除了一些姑娘们的裸照外什么都没有,没有一扇门能把你带回到你的过去。
你应该明白,人民公园拆了可以重建,姑娘走了就很难再回来。
我能理解人们有时感觉失落和陷入空虚而不知道为什么。
你也应该理解就算姑娘治好了差时症从未来回来找你,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姑娘了。
就算你回到过去,找到你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姑娘,你也不再是当初的李献计了。
时光流走了,你不可能依然还在那里不是么?
所以一切都会过去。
会有这么一天,你梦见一大群人向你走来,你感觉那个姑娘就在人群里,你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她的样子,就这么眼睁睁地跟整个人群错身而过。
愿你有这么一天,你像李献计那样你推开了正确的门,却无法再向前迈出一步,你见到了当初的姑娘,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心里很平静……在七个多月之前,我女儿拿起了她人生的手柄,选择了one player之后按下了start键,然后带着微小的哭声来到了这个世界开始了她人生的历险。
现在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快乐的醒来,躺在床上睁大双眼对看到的每个人笑,嘴里叫着“爸爸爸爸”。
那时我总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她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小孩。
虽然生活是一个永远也打不穿的游戏,但是我相信她能快乐地跳过一个又一个火坑,打倒一个又一个Boss,写下属于她自己的历险记。
愿你们也像我女儿朵朵一样,每天快乐的醒来,面对这个世界。
谨以此文献给文中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愿他早日治愈失恋的差时症。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20分钟的动画短片,可以说是2009年最牛屄的中国动画片之一(之所以加上这个“之一”,是因为我并没有看完2009年所有的中国动画片,或许还会有比它更牛屄的作品存在,所以我也不敢把话说满了)。
这部动画片的气质其实十分谦虚,它没有花费哪怕一秒钟来阐述自己如何“牛屄”,只是自顾自地讲完了一个混杂着青春伤感和集体回忆的故事,然后就沉默地等待着那些可能会存在的观众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我作为本片的一个观众,则是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的。
看完第一遍之后,我马上又看了一遍。
这个20分钟的短片里,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打动了我,以至于让我在随后的几天里,一直在琢磨着、惦记着这个动画片,并且固执地向那些我觉得值得让他们知道这部短片的朋友们推荐。
《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短片的故事并不深刻,结构也不复杂。
我虽然对制作动画片的技术知之甚少,但也能大致地猜测到制作本片的技术并不复杂和昂贵,否则不可能由一个人就完成这个短片的所有制作(后来我才知道,本片作者“年轻优秀的飞行员”用了两年半时间来制作本片)。
但就是这么一个相对简单的动画片,却凭借它独特的创造力,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动画片的所有印象。
作为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我所知道的中国动画片就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铁扇公主》、《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它们有一套完整、严谨的美学风格和叙事体系,并深刻影响了我的童年。
然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我长大了,它们也销声匿迹了。
成年之后很多年,我慢慢地知道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发生的故事。
我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代中国所发生的种种巨变,一种风格的动画片消失不见,似乎只是这个变化过程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后,一些要么稀奇古怪要么似曾相似的“卡通片”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那种笨手笨脚的拙劣模仿,彻底暴露出了制作者既没想法又没办法的心态。
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道路,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结果在现世的繁华中彻底抓狂,以一种大无畏的拜金精神和不要脸姿态,把中国动画彻底带到了沟里。
在这架轰隆作响的体制战车勇猛无比地向着沟里猛冲的时候,《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这种独立制作的中国动画片,出现在2009年,并凭借网络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它们的观众。
起码对于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李献计历险记》这种“一个人的大片”,让我重新对中国动画片的未来产生出信心和期待。
《李献计历险记》最大的意义就是“无意义”,作者在制作这部片子时所耗费的一切精力、时间、成本,都不是为了某个明确的利益目的,只是因为心里的某种不可遏制的欲念──他想做一个动画片。
现在,他做成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对于《李献计历险记》为什么如此牛屄的原因,一定有很多解释,我想任何一个解释都可以从某一方面给出答案。
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些出色的动画片都是“一个人的大片”?
中国向来不缺天才和领导,但缺乏一个让二者互不干扰的环境。
对于《李献计历险记》来说,出于我个人的恶毒猜想,这部片子如此出色,也许和“年轻优秀的飞行员”在制作本片时并没有领导经常过来关心和指导创作有很大关系。
因为《李献计历险记》是这么有趣和肆意,我很难想象会有什么“领导”能够如此重口味。
《李献计历险记》自说自话,不管不顾,肆意妄为,自娱自乐,它虽然棱角粗糙但生猛无比,在“领导”看来,它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类片子──因为看完它以后,虽然人人都有话想说,但却不可能提出什么“指导性”的“创作意见”,只能让作者按照他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结局或者牛屄,或者傻屄,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他自己的灵魂和热血。
在所有的影视类型中,或许只有动画片才能在现有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做到这种彻底的自由和奔放。
一个人,一台电脑,再加上无法衡量的内心冲动,就可以在动画片这个领域让自己的梦想得到释放。
而这一点,正是中国电影最稀缺的资源──在其他类型还无法看到曙光的情况下,中国动画片用“一个人的大片”证明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而这正是所谓“原创力”的最佳体现。
最近看到的作品里,对于爱情都有很极端的演绎。
比如X嫌疑人的献身,比如李献计的历险记。
这样的人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总是能带来无穷的张力。
可在生活中呢?
我们短暂失控都需要自责甚久。
又有多少人,敢于以命相搏或者拼尽一生?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聪明的人。
你在看到石神和李献计这样的人后,你会嘲笑着说唉,这帮傻瓜!
他为什么不换个人?
男人/女人都那么多!
是啊。
你看,你的身边从来不乏形形色色的人。
也许,下一秒又要出现点亮你眼睛的神秘嘉宾?
你可以视而不见,也可以满怀期待。
你觉得你在寻找,你觉得你是对的?
嗯。
有太多的机会,你可以偏执到底。
有更多的机会,你可以重新开始。
你尝试用一种更理性,更成熟,更经验主义,更置身事外的角度来平衡。
投入,和得到。
以此证明,自己是个能够做出最优选择的聪明人。
可是,请问。
为什么你的眼神和语言表达的情绪不对称?
可是,请问。
你为什么会在看到偏执狂的爱情时需要用清风???
会被嘲笑幼稚吧,总会被质问值得么。
你在为你还欠斟酌的爱情羞耻吧。
你的偏执时刻都忘了吧,你爱过的人都在哪呢。
好吧,你学着他们说,没关系。
都是尘埃了。
其实你知道,像李献计那样活着,也没什么不好是吧?
不会计较,不懂保护,没有权衡,只是,偏执到底。
好吧,要我说,我觉得他们,死得其所了。
对所有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执着所在的人们,我都致以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崇高的敬意。
不管它们是一件事,一个东西,一个人,一个结果。
只要你找到了它们,你的人生就没有迟疑和彷徨。
当然,如果那是爱情。
你还将成为一个浪漫而壮烈的人?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请不要问他们,值得么?
有些人天生是要为另一些事情活着的。
他只是,非如此不可。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不要说你为什么不放弃A,去选择BCDE呢?
-“如果你不爱那个人,你会活得更有价值。
”-“如果不让我爱那个人,我活着还有什么价值?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
请不要苦恼于他人的嘲笑,它们在急忙划清距离,以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跌入漩涡。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
请承受所有因此产生的磨难和伤害。
在你最愚蠢最无可救药的时候,一定,就是你最接近于爱的时候。
---卡列宁の微笑
肿芝,我被陈腐的观念荼毒了,所以我觉得这片子不好看。
男主角不帅,王倩的名字不好听。
王倩没在女观众面前产生魅力,仿佛美国总统的女儿比她要美。
他们相爱过吗?
一点也不像。
说了没用。
故事的逻辑非常的站不住脚,也谈不上细节的真实。
所以我信不了,也就感动不了。
让我有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他只是在幻想爱她,并幻想做了这一系列悲壮的事儿,最后感动了自己。
”一切止于失眠后的复睡。
既然只是幻想,还有什么感人的呢?
我也可以幻想。
一切只是概念和梗概。
反正我不会这么做片子。
这是我个人来说最偏激的一次个人意见,也许。
请原谅我用这么文艺的句子来给这个带着调侃与恶搞气息的短片做题目。
但是在我看来,在那些众多畅快淋漓的恶搞与独具匠心的模仿的外面下,其实它拥有着一个文艺片的内核。
只不过,这是一部带着80后浓重色彩的文艺片,只有我们浸淫在日本漫画,游戏和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的少年们看了,会会心一笑,会大呼过瘾,会畅快淋漓。
如果让那些70年代以前的人来看的话,他们也许不会明白其中的乐趣与奥秘。
但是,当我们看完短片,为里面的台词和经典电影的模仿桥段大呼过瘾、意犹未尽之后,会突然明白过来:“我操~!
这不就是一个男人失恋的故事嘛。
”说实在的,片头那个用毛笔写的“王倩”,给了我蛮多感官震撼,隐约觉得是哪部电影的桥段,非常熟悉,但是记忆模糊。
这让我想起《与莎莫的的五百天》里头,开篇的那个很吊的“Jenny,you bitch”一样,很过瘾。
短片的全篇基调是黑色的,总是带给我一些EVA的残破记忆影像。
就连李献计的自说自话也似乎有着锭真嗣的影子。
(我果然是受EVA荼毒太深的了)但是毋庸置疑,导演是个游戏达人啊~!
这么多日本经典游戏都被他玩了转,最后搞出一个如此荒唐的历险记。
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标签吧,敢想敢做,没有现在那些成熟的商业导演那么多顾虑。
游戏与漫画,注定是我们这一代无法抹去的标记。
就连经典的超级玛丽,导演也没有放过。
最有意思的,应该是那个所谓的“差时症”吧。
其实,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是导演自己yy出来的东西。
但是,我必须说的是,确实有差时症这种东西,但不是病。
经常出国的人,应该会对这种症状体会蛮深的。
但是,我觉得导演在这里有他自己的深意。
看短片的前半段,会觉得这个短片和土豆,优酷上的那些恶搞视频是一个档次的。
但是看完后半段的时候,我完全颠覆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片子的本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艺片。
当李献计去人民公园时候,那段触景生情的伤感话语确实打动了我。
他在空旷的公园里逃避自残似的奔跑的那段,毫不逊色于任何现在一个文艺片导演的渲染手法,甚至更加真挚,更加的无助。
影片在李献计打穿游戏去找以前的王倩时候上升了一个高度,使它有别于那些娱乐恶搞的视频短片。
我觉得李献计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他才会如此执念,虽然说卖肾这个桥段确实夸张恶搞了一点,但是确实可以看出李献计对于自己内心理想的执着。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涉世未深,对世界总是怀着美好的看法。
就像奋斗里的陆涛,总是用艺术的色彩去描绘现实。
也许,石康说的没错,我们80后就是这么的理想,不知现实的残酷。
但是,导演是清醒的。
即使他一次次的妄想王倩会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可是在我看来却是如此伤感。
他的差时症,就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即使他打穿游戏,见到未来的王倩,却不是他想要的王倩。
因为王倩的差时症好了,她不再像李献计一样沉沦在逃避现实的漩涡里。
可以这么说,王倩就是走出了自己的迷宫才回到正视现实的正常生活中去,也就注定她会与李献计分手了。
我曾经记得一个哲人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恋爱对象,你会喜欢上一个人,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一个阶段,那个人的身上有符合你心中理想对象的某些气质,然后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就是不断在权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终步入妥协达到平衡。
李献计要的,是那个最初的王倩,也是他内心中的理想形象。
所以,他执着如此,打开一扇门,再关上一扇门,如此坚定的寻找他内心最初的悸动,当他真的找到的那个他要的王倩的时候,他却再也无法上前一步。
那句“原来岁月只在我身上汹涌的流逝”,让我的心窒息一般的疼痛。
我不得不说,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多么希望李献计可以找到他要的王倩。
可是,现实无情的给了他和我一刀,把我们脆弱的理想割的鲜血淋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古人不是早就把这么残酷而明白的道理告诉我们了吗,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如此执着的自欺欺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啊,我们总是存在如此虚妄的执念。
导演是个明白人,他把李献计弄的那么威风,花那么多心血拍他如何打游戏,如何去阿富汗,如何找到王倩,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不过是为了最后一击做终极铺垫呢。
他只不过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现实永远是最残酷的。
前几天在地铁站碰上两个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两人聊得热络,走过我身边时候足足高出我一头。
我已经24岁了,不再能妄想身高上的突破了,已经沦为一个身体,思想,行动上三位一体,彻头彻尾的矮子了。
看《李献计历险记》已经看了不下20遍了,这个20分钟的短片“总能让我像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注视着她”。
最近我正迷茫着,是要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成年人,还是继续坚持不老的青春,动摇,一次精神危机,呵呵。
春节后我又一次看《李献计历险记》,那天晚上我没事干,看到一半我就睡着了,半夜醒过来,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下面就是我对这部动画短片的过度解读:李献计和王倩的差时症“临床上表现为把一段很短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种疾病。
在生活中,我有过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在抽完大麻之后。
差时症在片中的象征意义就是大麻,或者说是青春。
过去的王倩和李献计经历着一段真正的爱情,只有被无限放大的现在,没有未来,直到王倩打穿了那款“游戏”。
这是一款连梅原大吾都打不穿的游戏。
我忘了在哪本书里读到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女孩总是比同龄的男孩要成熟的快一些,这让男孩很尴尬。
这游戏就是长大。
王倩打穿了这个游戏,她的“差时症”好了,抛弃了没有未来的青春,她没办法再和一个没有长大的李献计一起了。
李献计为了打穿游戏,花50万买到的兴奋剂,是一只蘑菇,一只放在问号盒子里马里奥的蘑菇,吃下去就可以瞬间长大。
打穿游戏后的李献计发现长大后的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无数扇门,随着时间盲目的老去,直到在人群中重逢,却发现自己已经想不起王倩的名字,声音,相貌和笑容,一切都已经记不起来了。
我们前赴后继的长大,这残酷的原因让我不断经历着分离。
我年轻的爱人啊,请同我多停留几天,请别长大。
别,千万别。
说实话看到这部片子,真有点觉得自己老了,就像爱因斯坦妄图用毕生精力创建伟大的方程式一统江湖,却发现量子力学的小孩们已经远远把他抛在后面,弃如敝屣(过于自恋)。
又好像古龙小说里天下第一的混元棍孙老爷子最后却忘记了武功,只会用手比划一样。
20分钟的短片剪接流畅,小开小合,剧本角度新颖。
让人眼前一亮。
表面上虽然花哨,但骨子里有一种脆弱的优柔感,很符合当代孩子们的特点,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纷纷在残酷的成人式的奸诈世界中分化瓦解,一部分人顺其流而扬其波,日趋成熟市侩把纯洁的自我彻底抛弃,另一部分人则逃避躲闪,藏到各种隐秘的喜好中不愿自拔。
李献计的爱情就是彻底的失败者的角色,正是因为失败才会激起大家汹涌的同情与共鸣!
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被抛弃的痛苦,即使被抛弃的原因有所不同,但痛苦的感觉都是一致的。
就像很多女孩喜欢在左手腕上用香烟烫出烟疤,作为类似刺青一般的标记,既痛苦,又时尚,同时也是一种自虐的快感和另类身份的标志。
看到后第一时间发了链接给我娘子,她的判断十分中肯和准确“看到现在感觉就是一个失恋狂想症,幻想各种付出,折磨躯体的疼痛,时间的付出,孤胆英雄浴血奋战,明知道是悲剧 还是在虚无中坚持打着游戏,坚持打游戏的人都有对极限的想象,仿佛不断提高不断积累 就可以到达另一个世界 而真正打穿之后 其实只有虚无而已,只有空虚失落。
”她很喜欢15分钟大门之后的部分,我也是一样,软件带给大家的就是不断地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导致不同的结果,每一次的不同结果似乎都会带来更好的结局。
但似乎从没有人向作者一样,注意到这点——在不断选择中我们已经老去。
而且无法返回。
想到此,也准备做个人动画的自己还能怎么样呢?
收拾心情重振旗鼓,哈哈,毕竟还年轻,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怎么样,坚持到底吧。
以上为看到好作品后心理失衡时期内的絮絮叨叨。
毕竟大家的时代不同,喜好不同,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是重要的吧。
同时祝愿作者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可以算做有相当里程碑式意义的《李献计历险记》的v.youku.com/v_show/id_XMTM3NzM5MTgw.html 优酷播放链接
两个片子都不错,不过也分别有难咽的部分。
打个大西瓜体现了很有中国特色的反战精神,简单说就是“中东那疙瘩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大概就止于这个认识水平。
现在还将国际关系理解为简单的丛林法则,是不是有点落伍于时代了。
我能理解这个构思的用心和难处,不想说作品不真诚,但毫无疑问,放别国反战算现实主义题材,在我国,只能算西洋景奇幻题材,这很错位,但起码有想象力不必受约束的好处。
只是看了以后,越发感觉中国人对身边现实的无力瘫软,实在无以胸怀世界。
李献计历险记,名字不错,li xian ji li xian ji,哈哈。
但不喜欢京片子和拿政治假贫,也不喜欢京痞式的造型,叼着烟拿下巴看人,说话蔫了吧唧的装生猛,都特傻。
煽情的部分小麦概括对了,王家卫啊,怪不得我不喜欢。
不过我还是看了两遍,主要是想试着抓准那个假装时髦的老土,新鲜又陈腐的点在哪里。
比较而言,更喜欢大西瓜,比较朴实,没玩儿那么多花巧。
挺烦李献计,细看其文艺腔,杂糅了王家卫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影像风格的混搭就更多了。
对我个人来说,这个片子太傻太假,好像过期月饼一样难咽,但确有被真假文艺青年们围着瞎咋呼的潜质。
不过这都是一人长期原创作品,瑕不掩瑜,还是需要赞美鼓励的。
大西瓜很用心而有长力,做得很稳,两个片子的节奏把握都不错。
李献计开头不错,宇航员上天和书写王倩的段子很有意思,触到了这几代人多少都有的记忆或印记。
大时代的滚滚前进感,天真纯朴的怀旧年代,人人充满希望和热情,特别容易澎湃,感情也分外可信了。
在这种背景下,人忽然和宇宙宏观有了联系,特别渺小但又特别博大,似乎万众一体和万众瞩目之间不再有分别。
感情瞬间经受的考验和升华,仿佛能错觉为一个世纪,足以将之推向信仰。
自这个角度说,正片中差时症的设定,还是颇玩味的,人的记忆和感觉,的确是超越了时间的属性。
最煽情的结尾部分,也抓到了点,其实很类似不见不散的结尾,属于硬煽,做梦流眼泪了的那种,没什么深度,但那个自我感动的劲儿多数人都能产生共鸣。
大致如此。
这片子好吗?
好,真的好。
我认识的所有人看了这片子几乎都说这是一棒极了的片子。
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在片子里找到心中敏感的地方。
最后跟着影片的结束回头看看自己过去生命里不长的历史,发出一声叹息。
这片子无厘头么?
对,无厘头,这片子讲了一故事,还不好好讲,随心所欲的加入了制作者的个人喜好。
搁以前,这做法可是强烈的鄙视观众的行为。
但是不巧了,制作者所加的那些个人喜好,刚刚好,和我们心中那些隐藏极深的温柔地带,一模一样。
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成长于一个时刻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时代。
小时候记忆里的东西有太多太多在现在,已经不可考了。
那些弹珠游戏,小霸王学习机,巨大的录像带,磁带,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于这个过于繁忙的赶着“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的时代。
所以回想起儿童少年时期曾经经历过的一切,恍如南柯一梦。
事实上,看这动画的前5分钟,只是觉得这动画特别充满幻想:差时症,铁质的手指,让梅原大雾来中国而卖的肾……但是到后来,这所有看似荒谬的细节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所以更让我们敬佩作者的构思。
因为同龄的关系吧,作者在片子当中所加入的细节能唤醒观众们各种各样的记忆。
康熙来了,梅原大吾,seven-eleven……安吉丽娜朱莉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超级玛丽又是多少人曾经为止痴狂的游戏。
还有人民公园。
几乎所有城市都有一个被拆毁的人民公园,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曾经存在但都已不复存在的人民公园。
我们曾在那儿,露营,野炊,吹过大话,泡过喜欢的姑娘……后来人民公园被拆了,后来我没那些记忆都慢慢氤氲,模糊的像是不复存在。
作者就这样轻描淡写的用一个个细节指向我们心中的G点,我们以为忘掉的那些过往,被制作者淡定从容的翻出记忆,留下我们在屏幕前怀念。
除了这些细节,这个动画还包含一个看似美好的,人人都期待的结局:李献计真的打穿了游戏,找到了一扇门。
当然,这个结局之下还隐藏了一个更加生活的结局:就算李献计真的见到了王倩,时光荏苒,他什么也不能做了。
这是关于那些所有的曾经发生过的,但是犹如漏气的气球一样,让人感怀,让人唏嘘,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猛的一震,停下来反省自己的,爱情。
当大提琴响起,巴赫的乐章出现,画面暖洋洋的让人心情犹如雨后的大海,平静安详。
最后剩下好似龟仙人一般伫立的李献计,“见到王倩时,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
”
我承认我没在这个片子最火的时候看到它,多少有点儿老坦儿。
但让我庆幸的是,我还能够在这么一个带着伤感劲儿的夏天里,自己坐在即将离开的宿舍里,穿着短裤和背心,喝着白开水,倒来跳去地一遍一遍地看着这么一个轻易把人撞倒的片子。
影片不长,20多分钟,但我还是能够从这短暂的时间里,拦截到一些字眼,拼凑出一些七零八落的想法。
1、fucking game over一个以“玩儿游戏”为大背景的动画,势必要有意无意地向最经典的游戏致敬。
无论是影片开头的“Game Over”,还是李献计一拳顶出的那颗“致幻蘑菇”,不得不说,超级玛丽的屡次现形让几乎不怎么玩儿游戏的我也有了无尽的共鸣。
再来说说这款没人打得过通关的游戏——这款据说打过通关就能回到过去的游戏,李献计为了通关它不惜卖肾、邀请游戏达人小日本儿(我承认那段日式英语让我笑喷了)来跟他一块儿玩儿,不惜开膛破肚走私古董,不惜跟操着一口河南腔儿(《西征梦》不解释)的本拉登飙一个商业大片那么复杂的命……这么强大的意志,在那些每天去网吧刷夜包早的孩儿们面前都实属罕见。
当然,成人了的人少了去网吧揪耳朵喊你回家吃饭的家长盯梢,就方便了许多。
可……这怎么说也是一玩儿命啊!
2、差时症“我是一病人啊。
”虽然李献计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抱怨(或者说是无奈地声讨)这一让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怪病,但事实是,他从来没想要这个病好过。
如果说,这病是无药可救也就算了,但在他吞下蘑菇,迈过那道门时,王倩的差时症已经好了。
我想他的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差时症”这么简单的层面上了,他所希望的,是因为差时症,他可以和王倩是一类人,属于一个区别于旁人的时空。
在那里,他们在人民公园玩一天相当于好几个月,可以在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里扮演许多角色,度过好几百年。
他同样也可以把无关紧要的漫长时间,缩短到自己无意识的一瞬间,仿佛打了一个盹儿(此时出现了《记忆碎片》的桥段),一睁眼,从夏天到冬天,从人民公园要拆到已经夷为平地,从夷为平地到原样重建,从没有50万到有了50万,从有了50万到没了50万,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从未来到过去。
“我不止一次地感谢我的病。
”——李献计,你真病的不轻。
3、历险记李献计。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还是作者本身就图这么一谐音,又或者咱们干脆别瞎猜飞行员同志是一什么心态,但我从始至终就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历险(无论有无游戏通关、卖肾、差时症、跟本拉登死磕等)。
历险的意义在于,我们总是持有某种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一切地豁出去,并且在豁出去之前就做好了“有本事拿枪把我毙了”的准备。
于是我们为了实现它,一步一步地不能退缩、不能调头地一路走到黑。
哪怕是“操,悲剧了”,还是得硬着头皮地佯装自己是李小龙附体,撂倒一个又一个真真假假的人。
4、王倩 “献计献策。
”她叫你的名字,我想这是她给你起的昵称吧。
可我知道,你是多么不想让这个昵称出现在她苦口婆心地劝诫你停止历险的时候。
《李莲英走了》里,基佬主持人轻松地说“只要跟她去讲就好了啦”(这段儿超级模仿秀我又笑了),而你以一句“比‘纯粹的爷们儿需要的是纯粹的姑娘’还要残酷”来“敷衍”了他。
俗气地说,这个故事里有武打、有科幻、有文艺、有恶搞等种种噱头,作为一个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商业大片儿”,怎少得了姑娘(好吧,我又俗气了,是爱情╮(╯_╰)╭)。
王倩,作为在故事中从未真实出现的女一号,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叫做“美好”的标签:夏天的夕阳里长发翻飞的侧脸,小孩子一样跳来跳去的身影,以及,犹如第一次见到她时一如既往地目视着的她。
“就这样吧,过去的王倩还在等着我呢。
”5、好时光“继续往公园深处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我特别熟悉的东西。
前边儿那表皮剥落的已经差不多的绿色长椅,身后大树下一小块干燥的不自然的草坪,井盖边上一片印着小孩儿脚印的水泥地,这些本该消失的东西凶猛地标记着那些一去不回的好时光。
”不得不承认,这段用大白话的语气念叨的这段旁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伪文艺。
美好的时光在故事里,就是爱情的时光。
所以爱情只是虚晃一枪,给“美好”以载体,但说的还是“时光”。
李献计和王倩都有差时症,他们在人民公园玩一天相当于好几个月,这暗喻他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但逝者如斯,留又是留不住的,于是他又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就是“回去”,时空穿梭,找回美好的时光。
于是设置了一个打游戏通关能出现时空门的情节,他可以像至尊宝一样大喊一句“般若波罗蜜”那样一遍一遍地回到过去。
但影片超过《大话西游》之处(当然大话西游旨不在此),也是本片悲剧之处就在于,他无法一下就穿越到自己希望回去的时刻,他只有不停地穿越,不知疲倦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
此时,最最悲剧的时刻来到了——当他终于穿越到第一次见到王倩的时刻,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这形成一个黑色幽默:李献计本意是挽留时光,而他自己却在挽留时光的过程中失去了时光。
当然,这并非一种讽刺,反而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警告,告诫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不要执迷于一些注定留不下的人事并为之赴汤蹈火、路死马亡。
就像他在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过程中领悟到的: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又或者,这实则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放手一搏,即使结果是残酷的(就像眼睁睁地注视着一面墙的倒塌),但直到那一刻,我们仍能拍着胸膛(或是平静地)说:这一路走来,我没白活过。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我还是毫无招架能力地被李献计的一句话所打动:以世纪为单位,和她在一起。
我承认这句煽情得让人有点儿闹不住,但事实是,在时间面前,我们没有人能闹得住。
是的,即使你有差时症,即使你通了关,即使你自认为小聪明得了逞,即使你觉得自己不惜了一切代价,在时间面前,我们总是一边学习着,一边傻逼着。
台词很经典,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许可以再某一扇门前停住,原来时间只在他一个人身上汹涌的发生了
就这么一个画面、情节上段不接下段的东西让你们捧的这么高?N个门的情节摆明了抄袭黑客帝国,什么卖药的语音服务,全掐掉一点不影响情节推进,所有的片中的概念都是把过去的影视情节抄袭一遍,再混装。难怪中国动画国家越扶持这个行业越烂,一群人是不知道舔什么好了吧,恶心
草根才有创造力
原来是个爱情文艺片
诶妈,我咋才看呢,故事讲的有意思
40年啦,终于找到可以拿出来给老外显摆的国产动画啦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呀!
有的人说作者有点装逼,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这个片子给我的感动里有任何一点刻意,就像姚壮宪当年的仙剑1一样,是靠热情跟感情堆出来的东西。
混搭的画风,混搭的银幕比例(焰火那里切成竖屏是真亮啊),然后是混不吝加上小清新,真好真好。
和钢的琴一样 这些电影之所以受到追捧 之所以被认为不凡 我想他们是中国制造却又跳脱了中国体制之外 两者同样的卑微与执着让广大观众感同身受但和钢的琴的荒诞不同李献计更多了种歇斯底里 况且题材上的爱情与游戏元素的确加分不少
觉得这动画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
不咋地
故事很神奇,亮点很多,特别是不矫情不做作的北京腔~~~
不知道为啥高分
我要北京男朋友
这个条目又出现了?别动不动消失了
豆瓣还真是什么都有
中国独立动画的神作啊
混乱啊,明明可以更好的。在琢磨个几年就好了
太粗糙了,还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