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然對待人類的態度,應該就是哈爾姆斯(Daniil Kharms,1905-1942)小說中的描述:「卡魯金大叫一聲,並在床上輾轉反側,但他再也沒辦法醒來,沒辦法起身了」。
最後,由於他「一無是處」,所以「被人對摺兩半,像垃圾一樣扔了出去」。
2、生態箱(Vivarium,2019)指的就是養昆蟲魚獸的玻璃箱,其實,以這種「拘禁」的觀點來看,人生而為囚徒,首先是身體的囚徒,同時也是這個碎形(Fractal)宇宙小生態箱中的螻蟻,可是人的魅力就在於,能在無法掙脫的動物性生存法則(自然律的框架限制)中,找到人性的突破口,從動物躍升成為人。
這個電影可惜的部分,在於最終還是落入悲劇性的結局,而且是痛苦且消極的結局,維持了電影開頭的觀點:自然就是如此,我們不能做什麼(當鳩占鵲巢之後,孩子發現雛鳥掉落在草地中,女主角用這一句話安慰孩子)。
其實,那怕你知其不可而為之,都是一個「人」的表現,沒有這一點,那麼就真是困獸了。
3、自由之於西方,還是在鬥爭與爭取的範疇裡,而且是徒勞、無功而返的。
電影的結尾中,女主角穿越了不同空間,看到一幕幕和自己相同遭遇的情景,看到被拘禁而痛苦、自怨自艾,甚至自殺的人,這其實就戲劇與藝術的表現上,是一種反省與自我重審的過程。
那麼,怎麼會沒有從這些森羅的萬象中醒悟或轉念呢?
其實人在困局中是會發展出一種覺識的,能從不斷原地打轉的蒙昧盲目衝動中甦醒,發展出反省性、分辨性和認知性,最後達成生命的平衡性。
說到底,在接受與反抗二元反應中,是不是能開創出第三條路呢?
其實,心轉境轉,結盧人境也可以沒有車馬喧囂;自在,自由無所不在。
4、男女主角的身分有劇情上連貫的意思,一是園丁(所以刨土),一是幼教老師(所以育兒),可是這個身分不夠充分的發展故事的義理性。
《Vivarium》(生态箱)(以下为剧情描述 可以跳过直接到分界线)这部片的剧情和内容架构方面很简单,从头到尾97分钟分钟的电影里出现的演员两只手也数的过来,其中大多出现的时间不过几秒钟。
真正有镜头演员不过也就四个。
简单的来说剧情讲的是一对年轻情侣Gemma(伊莫珍·波茨)和Tom(杰西·艾森伯格)想通过房产中介买一套房子居住下来。
随后他们被被中介带到了一个叫Yonder的社区,这里的房子每套都一模一样。
在参观完房子以后却发现经纪人不见踪影。
他们试图开车离开这个社区,但是在开了一天之后他们发现无论怎样开他们总是会兜兜转转回到那套房子。
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逃出这里失败之后,Tom试着烧掉这座房子。
没想到醒来以后到了一个补给箱,里面装着的是一个婴儿,同时房子也恢复得完好无损…
箱子上面还留着字条
好在来补给箱会定时出现,里面装着日常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
为了生存,他们只好一边养着孩子,一边等待着别人来救他们。
转眼间98天过去,这个在这个超自然的环境里孩子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并且这个孩子不像人类,更像是动物一样模仿Tom和Gemma的行为。
在饿了之后会发出像鸟一样尖锐的叫声。
———————————————————基本的故事线就是这样,影片遵循的是惊悚和怪诞的风格,虽然在片首黑色幽默有所展现,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更令人遗憾的是,整部电影的情节略显拖沓,导演作为《黑镜》的剪辑师似乎对这类风格的影片的把控力还欠佳,更像是把一集《黑镜》长短的影片扩充成一部电影。
虽然在其中铺垫了相当多的细节,但是对这些细节的解释并没有在后续的影片中体现。
表现在我个人在观影时前半部分给我的观感是极好的,无论是从情节推动,情感表达还是观赏性来看并不逊色。
但在后半段电影里也没有对埋下的伏笔有所交代,直到电影结束,我都忍不住问一句:就这?
不过就是把电影开头鸠占鹊巢的故事映射到人类身上。
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衍生,对现实题材的内涵几乎是微乎其微。
无论是育儿教育、婚姻观念还是情侣间相处的内核,几乎都是浅尝辄止。
说到这里,就要必须了解一下电影的影射——大杜鹃。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为中小型鸟类,也叫布谷鸟。
大杜鹃是“巢寄生”鸟类。
巢寄生指的是鸟类自己不筑巢,把卵产在其他种类鸟类的巢中,由宿主代替孵化育雏的繁殖方式。
现今一万多种鸟类中,有一百多种具有巢寄生的行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杜鹃。
大杜鹃在巢寄生前,会先叼走一颗宿主的卵。
接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下自己的卵,放入宿主的鸟巢中由宿主代为抚养。
产卵成功后,由于大杜鹃卵中的胚胎已经部分发育,所以通常它们的雏鸟会率先出壳。
出壳后,大杜鹃雏鸟会把宿主的蛋“拱出”巢外;如果宿主的雏鸟已经破壳,大杜鹃雏鸟也会毫不客气地将其他雏鸟一个个“拱出”。
亲鸟开始浑然不知,花费大量时间喂养着别人家的孩子,直到它们长大离开。
尽管从整体来看乏善可陈,但这部电影在视觉语言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首先,导演用了大量的左右对称构图来表达一种秩序与规则的同时,也很好的渲染了本片怪诞的风格。
同时导演也对视角的切换游刃有余。
在他们开车试图逃出这个地方的时候,上帝视角和视角恰到时机的转换,给我们制造了一种似乎马上就能逃离却又束手无策的困境。
其次,导演通过镜头内容的改变很好地描述了Gemma和Tom两人关系的变化。
在电影前半段,情侣两人亲密值在顶峰的时候,导演将两人安排成几乎总是同时出镜,很少由单人镜头的出现。
两人似乎被画面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但自从Tom开始挖坑想要逃离这里以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弱化,双人镜头几乎消失了。
即使有也不是像电影前半段那般用左右对称的构图,取而代之的是单人镜头和不对称构图。
不光可以从中品味出两人关系的疏远,同时也体现了强弱势的依附关系。
这又是生态中的常态,Tom代表虚弱的雄性,Gemma则代表坚强的雌性。
当雄性不再能照顾自己以后,雌性会去寻找更能照顾的雄性。
Gemma第一次真正平等地对待这个超自然的雄性孩子,年轻的雄性同样也给她带来了慰藉。
根据自然法则,Tom用尽一切精力挖的坑也不过就像开篇时他给幼鸟挖的坑一样,成为了弱者的坟墓。
而他也被更强壮的雄性(已经成年的孩子)所埋葬。
而这样的关系,没有从演员的对白中体现,而是从在构图上给予观众心理暗示。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视觉传达中所感受到如此丰富的内容,就像我上文所说的可惜的是导演却没有对整个故事进行更宏观地阐述,只是将故事框定在鸠占鹊巢之中。
全靠大胆的画面、新颖的题材和演员的演技撑起了整段冗长的情节。
这一点十分遗憾,如果能再此基础上将生态关系中的生态链关系、雌性雄性的内核放大,整部电影的内涵又截然不同了。
不知不觉写了将近两千字了,对于这样一部讲述超自然的电影没有以上的梳理是很难评价和理解这部电影的。
总结来说,个人认为惊悚性没有那么突出,荒诞感也没有坚持下去。
不过就美术方面来说,整部片的画面色彩极其简洁大方,以象征着生命的绿色作为主色调。
马格利特风的画面十分吸引眼球,从这方面来说也是值得一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同时欢迎交流讨论个人公众号 praywhatwillbewillbe(图片来自豆瓣 百度 侵删)
这部电影一些片段让我印象深刻:1.雀占鸠巢的隐喻。
2.房产经纪的诡异表情和假殷勤。
3.古怪孩子的生长速度和知识获取方式。
4.天空中非常规则的云和地面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及地下一层树脂类的垫层5.怪物孩子遭到攻击后的躲避方式和女主看到的其他圈养场景。
4怪物孩子去接房产经纪班的场景。
6.怪物孩子处理老房产经纪尸体的方式。
7.老房产经纪的老化速度 8.结尾处关于选举的旁白。
尤其是第八点,选举相关的旁白一定有其现实意义。
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是在隐喻现实社会:现实社会是某些后台力量通过所谓的制度(如选举制度)搭建起的以夺取别人劳动价值并推动自身进化(小怪物比老怪物表现得更自然,也许会更长寿)为目的的世界。
揭露了几种手段:以房子等资产诱人进局,以衣食圈养以使入局者为他劳动并快速创造价值,当价值实现后消灭这些痕迹。
这部电影其实如果当作人文向去审视其实非但本末倒置也Low了不少。
当然,本片存在关于两性、生命、家庭形态的探讨意味,但显然这些不过都是辅佐其科幻结构的添加剂。
本片逻辑上的处理算最大亮点,从两人最初走出房子还嬉嬉笑笑(虽然奇怪但还没必要神经兮兮)、发现女主一直开不出去的男主主动要求换位(人性原始的傲慢和自大)、爬上房顶(借助工具突破人之渺小),一直行走(求生本能),以太阳位置为参考(动用生活常识),更极端的烧掉房子(那我还能怎么样?
),这些渐进式的行为非常符合如果是你你所会想到的事,所以在代入感上导演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接下来就影片的表现已经非常明确,形似却无味的草莓,比云更像云的云,明显存在的多元空间控制,孩子生长速度告诉你它绝不是人类,数个土壤特写镜头关联男主的身体病症,孩子不知道从哪带来怪异文字内容包含对人类研究的书,藏在背后像呱呱呱的异形生物,反复对男女主提及“家”这个词的当下性,基本就是一个外星人试图伪装和渗入人类社会的初体计划,鉴于影片本身并没有更多展开则无法判断这个区域是地球还是早已位于外太空,所以你不知道外星人衰老过快是没法在人类能居住环境下存活很久还是其寿命本身不高,亦或者本身孩子就是杂交的物种,也不知道人类会死过快是没法在外星人同时能居住环境下存活很久还是挖了那些有毒的土,总之,它们认为完整的父母体系形式更有助于产生靠向心智“健全”的“孩子”,选择更优秀的“成熟体”继续派往人类社会面对面接触人类来骗至这个生态箱。
另外比如小男孩的蜜汁尖叫、迷幻循环画面这种,就像90年代的《异形基地》同款尖叫,典型“怪诞”艺术处理而已不用过分理解,看有的人说烦我觉得还挺爽的。。
反正越歇斯底里越诡异嘛,还有其实我挺喜欢最后大孩子挨打后掀开地皮这个桥段,不但解释了为什么它们能凭空消失,也用狗急跳墙使用时空缝隙的情节表现了这个地方的运行方式,很聪明。
最后,很不错的科幻片,但也没那么好看,新鲜感是有的大家看过算过。
最后的最后,I'M NOT YOUR FKING MOTHER!!!
刚刚些短评才发现只能350个字,我重新写一下吧。
我觉得如果是没有养过宠物的人(尤其是养过小乌龟的),很难体会到导演想表达的内容。
我感觉导演是把人和我们宠物的视角做了个反转。
这个房子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布置的鱼缸,我们给缸装上射灯,布置绿植(尤其是塑料的),底沙,植物,躲避屋。
这跟电影里的太阳,完全一个模子的云,不知什么成分的土壤,销毁又能复原的房子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刚放进缸的宠物不停的想越狱,撞缸,撕咬植物,我感觉这根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处境很相似。
每天给宠物清理垃圾,喂食……我们喂的宠物饲料是不是就是影片中没有味道的食物呢,小乌龟或者是小鱼刨底沙像不像片中的男主呢,直到刨到了最底,发现了尸体,这也许就是我们当初养过的宠物死掉后,我们把它埋了,然后又买了新的宠物而且养在了同样的环境里。
被它们打翻的躲避屋弄坏的植物我们又把它摆正,像不像片中会复原的场景呢?
而我们人类作为个观察者,就是片中的孩子,我们经常会观察宠物在干什么,怎么吃东西的,怎么睡觉的,甚至怎么繁殖的。
我们人类会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跟他们互动,比如逗狗的,逗鸟的相信都有体会吧,而我们看的书籍文字,我们爱看的电视,动物们一样是不理解的,不知道我们再看什么,这何尝不像片中的主人公们看待孩子的这个情节。
当我们养的鱼死了,是不是也是像那个孩子一样的麻木,把它丢掉了,或者埋在了上一任宠物一起。
相信养过宠物的,用我这个视角看这个片子,就会有新的体验吧。
女主在小外星人幼年时,已经亲眼看到它不是人类,却没有和她未婚夫一起处理掉这个非人幼崽,反而还继续照顾。
这种不和人类站一队的行为属实是无法理解………不过音乐和画面确实都挺棒的,很多迷团,结尾的展开也恰到好处,不俗套。
剧情稍微有些拖沓,但是感谢导演,看这个女主角治好了我的低血压。
生态箱 (2019)6.32019 / 爱尔兰 比利时 丹麦 / 科幻 悬疑 恐怖 / 罗根·费纳根 / 伊莫琴·普茨 丹妮尔·瑞恩
有风,才有生命循环。
如果你想要“完美”,生态箱满足你。
我们上学,微笑,敬礼,吃着加工食品,工作,组建家庭,生孩子,孩子埋葬,生生不息,循环地样子像极了生态圈高级箱子里早就把“完美”的一切需要都给解决啦,只不过是加速版的!
不是吗?
孩子从来不知道真实生态是什么,只知道有样学样,因为在生态圈里没有别的动物。
只能靠妈妈学来狗叫。
抽象一下,换个叙事方式可能就明白剧情了:1.一对农民工夫妇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被房贷捆绑的他们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自由,什么事情都是围绕着房子房贷,失去了探索其它世界的可能性,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这个房子转3.试图挽救自己生活的他们意外有了一个孩子4.有外人告诉他们,虽然苦点,孩子养大了就自由啦5.他们觉得有道理,努力扶养孩子6.父亲只想逃离这种生活,用努力工作(外出打工)作为自己的信念的支撑。
也因此疏于对孩子管理7.因为只有母亲教育,孩子性格扭曲变得不是个人8.父亲辛苦劳作一辈子,发现什么都没得到,自己的劳动除了换来一身伤痛,最终只是自掘坟墓而已(体力劳动者老了标准结局)9.孩子养成了个白眼狼,也不救爸妈,就想他们死了继承遗产,开始新生活。
10.孩子成了房产销售,用话术勾引类似自己父母的客户继续入这个大坑。
轮回,虚无,我们都是被绑架到世上的所谓“人”,无奈的活下去,一代接一代,单调乏味。
男的推石上山,女的迫于责任,最后大家坟墓相见。
所以,罗马尼亚哲学家萧沆说,只有诗歌是唯一的救赎,自杀是个人权利。
这部电影和黑客帝国,革命之路说的一个意思,表现方式是抽象的,寓言式的。
(要求写140字,现在充数)
去年就开始关注这个片子,大概5月份就出了预告片,看预告片,你以为会是一对儿夫妻去看房,结果被房产经理忽悠以及诱拐进了一个鬼打墙别墅房区,他们被迫领养一个孩子并被告知,只要养大了孩子就能被释放。
这也是本片剧情的梗概。
相当吸引人,不是吗?
生态箱2019然而,这部却是那种不看到结尾完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电影。
为了保持观影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我不会提前进行任何剧透。
想要看剧情分析的,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线以后,而首先来谈谈我所看到的,以及分析镜头语言。
这是一部很难用类型来界定的电影,说是爱情片,我信!
说是惊悚片,我信;说是恐怖片,我信;说是B级片虐杀电影,我信!
说是外星人题材电影,我还是信!
看完电影一时半会儿冷静不下来,大脑高速运转,有太多想说的了,连夜肝了这片影评!
显然可以猜到,导演之前一定看过很多电影,这部片子的想象力真的可谓是天马行空,鬼斧神工!
融合了太多的元素,看到了希区柯克的各种恐怖片的影子,数都数不清!
那么问题来了,查了一下导演的履历,可以说基乎没有任何作品,这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怎么能拍出如此厉害的佳作,比《消失的爱人》更虐心!
更瘆人!
比诺兰电影更大脑洞!
让所有观众看到了父母养育孩子多么不易,尤其是还养了一个不人不鬼的没事儿就爱狮吼功的freak(怪胎)小孩!
或许,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孩子才是爱情的坟墓!
下面是镜头语言分析,涉及部分剧透,可自行决定阅读,谨慎食用。
首先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典型的鸠占鹊巢。
而它意味着“强占别人的住屋”,这也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镜头一转,卷西和伊莫珍普茨饰演的夫妻出场,他们是一对儿幼儿园工作的夫妻,卷西负责修建树木,伊莫珍饰演的幼儿园教师。
他们充当的依然是某种程度上养育的职业。
本片难得的温馨场景 卷西是养育树木,普茨则是养育孩子。
然而,当房地产经历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诡异气息,房地产商的面部表情僵硬,语气十分诡异,让人觉得他一定不是一个靠谱的人。
甚至之后带夫妻看房时,房产经理问女主,“Do you have children?”,女主的一句“No, not yet.”也引来房产经理的怪异的复述嘲讽。
相当的诡异更诡异的是,这句话音刚落不久,正当夫妻二人要去寻找房东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之后便是预告片中展现的剧情,二人无论怎么开车,开了一天,从白天到夜晚,车都开没油了,一直回到了他们参观的房子-9号房。
为什么是9?
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呢?
6岂不是更好?
因为西方世界里6是不吉祥的意思。
实际上,经过查阅,我算是明白了,在西方,9代表着“美德”,是圆满“3”的圆满形式。
坨勒密天文学上有九重天,《圣经》里有九级天使。
“9”也是有德之人的灵魂之数。
多恩的《告别辞:莫伤悲》一诗包括九个诗节。
西方命离认为,生日带“9”的人,天分奇高,才华在很年轻时已得到肯定,同时通常还是一个博爱的人。
同时,塔罗牌里的9:隐士,塔罗牌大阿卡那的第9张是“隐士”,他提着一盏灯、拄着拐杖,代表冥想、孤立与寂静,象征智慧的结晶及绝对的纪律。
隐士是严厉的导师,他运用良心使人走上正途。
牌面正立时,代表有所坚持、有目标、深沉且专注。
牌面倒立表示专断、不易原谅他人、多疑以及气馁。
或许看到这里,你也该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是9了。
卷西和普茨这对夫妻看似吉祥如意的背后,实则面临的却是呕心沥血的悲惨人生。
他们不计辛劳不计烦恼不计吵闹的忍耐并且抚养着这个倒霉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和那个房东一模一样,阴阳怪气,穿着同样的白色衬衫,黑色长裤,竖着同样的油背头,当我再次想起这幅模样,我居然也大概猜到了结局。
我猜想的是,这个孩子长大注定会成为房产经理,代替年长的房产经理,去诱拐下一对夫妻,无限循环下去。
事实证明,我也是对的。
影片里有另外两个奇怪的点,让我觉得十分奇妙,却又感觉是埋下伏笔。
首先,便是影片中贯穿始终的“云”。
和刚驾车驶入这里的时候不同,陷入鬼打墙状态后的夫妻二人看到的云是一朵朵如漫画里才会出现的的温馨的绵羊云。
而整部影片的基调实际上是黑暗甚至变态的,这样和谐而又温馨的云朵,与影片的色彩可谓是格格不入,违和感极强,不禁为影片沉重的基调奠定了一丝讽刺的意味。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些云是类似《黑客帝国》里的矩阵所设计的,是造物主对完美世界下孕育孩子所必备的童话世界的必需品。
甚至之后还出现了女主和年幼时期的小孩躺在自家9号房的草皮上欣赏云朵的场景。
另一个便是9号房的门。
影片的中段有一个短暂的长镜头记录了这个房子客厅的全貌。
(注意:女主也望向了这几扇门)
在这个短短的长镜头里,出现了四扇门,门意味这出或者入,是一种出入的工具,是一种出口,逃生的出路。
观看这部影片,门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镜头其实是想在告诉我们,整个房间是由门联通的,而联通意味着这是一个互动的、多次元的房子,一定有某一扇门会通往自由的现实世界。
而男主卷西从草皮可以被香烟点燃中也明白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卷西一直在挖地道,他一直用肢体语言直白的告诉我们,他想要寻找出路,他知道,哪怕这条路不在地上,也会在地下。
时光飞逝,俗话说,时间总能给人答案。
作为观众,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孩子长大了,一切也该如愿以偿。
在服侍完巨婴后,女主来到了卷西的房间,灯光由亮变暗。
这个镜头明显让灯光更加昏暗,给人一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氛围,留给观众更多的反应可能是,巨婴怪胎已经翅膀硬了,会不会对趁夫妻二人吃早餐去下毒手?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瘦弱不堪,蹒跚着关门的卷西,无时无刻不再告诉我们,卷西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
夫妻二人会成功被释放吗?
所有的疑问都指向这个问题。
然而,导演却并不领情。
夫妻二人的最后时光
竟是二人依偎在路边,卷西已没了力气
由普茨为他点上最后的已经所剩无几的香烟夕阳,落日,伴随着那一朵朵几乎一模一样的童话世界的云朵,夫妻二人依偎在自家的门口,此时的卷西已经没了丝毫的力气。
连最后一根不舍得抽完的所剩无几的香烟也是由女主普茨给点燃的。
抽了一口后,卷西离去了。
普茨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像失了魂一样。
而这时站在一旁的巨婴抱来了一如既往的纸盒子。
我们都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通往自由世界的钥匙。
而接下里的一幕,震撼了所有人。
巨婴带来了一个装尸体的真空袋。
此时的女主心理是,“我真tm该听我老公的,让你小时候就活活饿死在车里”女主仿佛丢了魂,比无助更无助,比绝望更绝望的哭泣。
这个演员真是绝了,把反派演活了而巨婴脸上却写满了看似高等文明实际确实低等文明的冷酷无情、不屑一顾。
将尸体装进真空袋后,卷西被扔进了自己挖的坑。
这大概就是宿命论吧。
女主开始在车上休息,同时谨慎的观察巨婴的一举一动。
女主伺机而动,准备用丈夫刨坑的锄头干掉巨婴,怎么也得为丈夫出一口气,也为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做一个交代。
车中伺机而动,全片达到了最高潮而接下来的一幕,直接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运作的真相!!!
原来地砖才是联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大门
巨婴抱头鼠窜
女主火力全开
用锄头及时顶住了出路
特意调了一下色,这一帧更是精彩至极,直接向我们交代了,这个房间奇妙而诡异的组成结构回想起来了吗?
之前我们提过的那一个长镜头里的四扇门,而上面这张图片的镜头里,也正是组成四扇门的客厅。
女主坠入了异世界,类似《盗梦空间》里阐述的最深沉的梦境,一旦陷入,将很难有纪律存活
镜头一直是红色,红色给人热烈和不安,往往意味着血光之灾
这个镜头里出现的女人暂时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有懂的可以评论疯狂的坠落后,女主终于到了现实的房间里。
按理来说,她现在也该回到现实世界了。
结果没想到,她打开门口,面临的是真正悲剧的结局。
临死前,她依然对巨婴说的是,没错,我也想说,再加一句,GO FUCK YOURSELF.最后的最后,因果循环。
片头的房产经理老了,被巨婴装进了装尸袋
而巨婴,便名正言顺的代替了老头,成为了诱拐下一对夫妻的房产经理。
很快,镜头便转向了走进店铺的一堆新人夫妻。
全剧终。
貌似最近两年很难有电影能让我又如此多的感想,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人和我一样,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或许我收回开头的话,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孩子也可以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有那些一谓的充当圣母角色没有原则宽容他人最后引来杀身之祸的父母们才是最不值得同情的。
当然,话不能说死,善良是必定要存在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善,或许影片中段里卷西把孩子关进车里是正确的,女主普茨却没有真正理解。
直到最后一刻。
女主最后跟男主在一起吃饭时,女主问男主
这一句话是有双关的含义的,一层意思表明,女主心存善良,另一层意思表明,男主其实一直都理解女主,只是自己做不到,因为他很现实,他明白,自己养的不是孩子,而是一条蛇,一条虎。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养虎为患,农夫与蛇的故事,男主并非不明白女主的心意,相反,在女主拼死就下幼年时期孩子的那一刻,男主就知道,他们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男主宁愿相信自己杀了孩子获得自由,也不肯任由女主继续抚养孩子,是担心,是无奈!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被逼才使出浑身解数打击坏人的“坏”人,恶法非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Necessary Evil(必要的恶)。
而孩子的存在,就是恶的存在。
太多想说的了,一下说不完,连夜肝了这片影评,不求博得关注,只求自己明白或者让他人明白些普世的道理,各位晚安。
花絮,你知道吗?
这是杰西艾森伯格和伊莫珍普茨的第二次合作,2019年同年他们合作了《自卫艺术》(The Art of Self-Defense),随后便套拍了这部《生态箱》。
而严格意义上讲,二人的真正交锋实际上是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孤独的人》,尽管两人并非主演。
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也是一种恐怖,孤独、寂静也是杀人利器!
看着很不舒服,主要是那个怪胎小孩太恶心了,如果是我应该会比卷西更早把他干掉。。。看完了也有点没明白想表达什么?
《买房》恐怖故事
好恶心的结局。(不是说电影和故事不好)破局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驯化这个怪物。驯化他。把你这辈子的pua知识都用上。就像蛇精驯化七娃。它是唯一能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必要时还能作为人质。当然很难,毕竟是以寄生为害人生存方式的狡猾物种。第一次它在饭前尖叫的时候就该驯出来,乖乖听话才有饭吃。后面你们自由发挥
卷老师舞姿好尬好可爱
完美形状的云朵和一排排一模一样的房子,鬼打墙式走也走不出去的9号房。马格利特画风配上卡夫卡式的情节,令人窒息。短片的体量,被拓展成97分钟的时长,让我和主角一样陷入漫长的煎熬之中,马格利特的画看多了也会腻。
不管是中介的扮相还是说No.9 is ....forever,都感觉像是卖高价墓地的啊。梦核/怪核中产家庭这个idea还可,就是太缓缓缓缓缓慢了....
#本质上只是一个蹩脚的寓言而不是悬疑科幻了# 科幻悬疑片的都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设定,然后不断的深入之后对种种的细节的抽丝剥茧,最后真相大白。其中做的最典型的就是心慌方,以及电锯惊魂系列,从开始的完全位置,然后到整个大环境,大事件的把握。 但是这个电影实在是太差:开局的设定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但是后面的剧情没有任何的可理解性的解释。1 为什么女主没有直接杀掉小孩,没有任何的情感联系在其中 2 整个社区的大环境没丝毫提及,3 仅仅将这个电影变成了现代人一代接一代设定是否过于肤浅 4 整个故事的时间设定是诡异而且没有解释的 5 最后15分钟关于男女主死亡的设定是否过于直白。
美学来自爱德华·霍普和雷内·马格丽特?电脑特效部分有点糙。主题被形式框住了,导致冲击力不足。
好吧,最近最故弄玄虚的一部电影8376诡异的生活寓言?逼观众过度解读吗?北欧脑洞片?女主跟着进入地下的那一段有点意思
可以拍的更好,活着的过程
两星半,又是概念片一样的房子走不出的人生,家庭爱情孩子每个点都想用到。免费的房子免费的食物免费的孩子一样的每一天什么才是坟墓?
拍成九分钟概念短片可以九分。
不要看,没有剧情只有creepy,san值狂掉,奇幻电影节见了都摇头(这小城真的不是在讽刺柯布西耶么
喜欢
爱奇艺删掉了太多了,虎头蛇尾的,好多都没有交代清楚
爱奇艺上的是删减版吗?为什么没有看到掀地板和穿梭空间的一段啊。诡异的节奏和剧情很神奇的可以吸引人看下去
越看越觉得讽刺 我在看电影吗 我在照镜子吧 电影里被困在房子里却每天孜孜不倦洗漱进食入睡的人 不就是无数个你我 细思极恐 尤其装着小男孩纸盒上写的那句:把他养大就放你们走 是每个生养了子女的男男女女的一生吧 然而孩子养大了 你不仅房子都进不去 命都要因为琐碎生活和养大孩子熬没了 最后你的尸体就葬在你忙活了一生的那个坑里面 待到把土掩埋到坑洞里 草坪重新回归平整 你活过又死了就如同压根没活过 四周万籁俱寂 四周空空荡荡 四周只剩下还在过程里没有死掉的无数个你我 在这样完美的世界里 你活的怎么样?
×。最无聊的那类电影。抛出一个概念之后便只剩下单调枯燥、毫无想象力的流水账式叙事,我承认这片的概念的确有意思,但拍成长片就是纯纯的浪费时间谋害生命。
并不能反应现实的婚姻生活,电影只是两个人的目标渐渐地不一致,养育一个看似魔鬼的孩子,但是根本没为生活操劳、为工作拖累,这种挑战模式还是很简单的。现实比电影复杂多了,更是一地鸡毛,没有足够的挑战能力和经历一些波折后的思考,不要随便走进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