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剧严重的避重就轻,过分的推崇。。。
过低的贬低了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历史已成定局 为何不能给现在的人一份真正的历史片呢,李天白比整个抗联戏都多,苏雅比平津战役戏多,阻击日寇5年的长沙会战也就五分钟,左权牺牲讲了能有五集。
给分完全因为整部戏属于抗日剧的大作,场面恢宏,好多外籍演员。
整部戏应该叫八路军抗战史而不是东方战场
《东方战场》东方卫视版终于播放完毕,接下来谈谈我的总体感受。
本剧推出的初衷,据导演所说,是为了还原十四年抗战史,在某些事件如七七事变和八一四空战的表现上面本人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努力。
这部电视剧总体艺术上与以前的主旋律相比有了诸多的进步,扩大了视角,放大了格局,角度不断变换,以前不为不为人知的事件也重新浮现在观众眼前,客观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缺点仍然存在,总体上与《长沙保卫战》有很大的距离。
(1)叙事的连贯度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转换不同视角时速度过快,没有好好打磨剧情的安排,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甚至可能会看不懂。
如淞沪会战那段,激战正酣,视角突然转换到郭沫若,转换到洛川会议;武汉会战那段,战争进行时突然转换到周恩来、毛泽东的讲话,甚至出现了宝山罗店一笔带过,大肆颂扬斧头帮炸出云号的可笑场面,池步洲夫妇离开日本那段大写特写达15分钟却8月23日吴淞口登陆都没提到,如此会削弱观众的兴致。
(2)台词违和感较严重,甚至脱离剧情。
其中口号式的话太多,令人反感,可以考虑将台词与剧情结合。
如载仁在军舰上说的一句“还有中国海域”,香月清司的“武力征服的时代开始了”都属于苍白的废话,坂垣征四郎在分析中国战局,丝毫没有分析宜昌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让人物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特别像松井石根这样的重要将领,表现得苍白无力,不忍直视。
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这二人在抗战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塑造的精彩完全可以成为一大看点。
(3)对历史事件的表现力明显不足,详略不当,抓不住要害,缺乏事件转折点的体现,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迎合不了观众的兴奋点。
虽然在伪满洲国上面比较出彩,但是抗战重要战役都拍得非常失败,虎头蛇尾,没有逻辑,一通流水账,让人无法理解接受。
就淞沪会战而言,连8月23日吴淞口川沙登陆、11月5日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都没有具体的体现,淞沪会战的整体过程简直就是一团糊,连宝山罗店争夺战的残酷都没体现出来。
太原会战方面,忻口争夺战毫无体现,作为重要转折点的娘子关争夺战也毫无踪影,娘子关失守对战役影响的突然性与悬念一点都没体现出来,毫无看点。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将第13师团牵制在淮河,这一亮点根本没有体现,台儿庄战役的悬念(第2集团军的死守,第20军团包围)同样毫无体现。
而且,战斗场面表现引用其他影视居多,很没意思。
对于战斗过程的分析与深刻性,真的建议多借鉴《长沙保卫战》这样的富有剧情的纪实性电视剧和《抗日战争》这样的书。
<图片2><图片3>(4)演员道具化严重。
在日本的主要角色中,只有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等人的表现与剧情结合较好,较为自然,其他重要人物如松井石根、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柳川平助几乎是道具,没有真正与剧情融合。
特别是重要战役时,双方指挥官的心理思想变化、战术分析毫无体现,都像木头人一样,这点要多向长沙保卫战学习改进。
<图片4>(5)历史常识错误,四行仓库战斗结束是1937年10月30日,之后中日两军仍在苏州河两岸互相争夺,直到11月8日才开始撤退,11月12日上海才完全沦陷,电视剧却使淞沪会战提前结束,简直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在于编剧对历史的了解深入程度不足,仅仅停留在表层,对战役的解剖理解水平差,对事件之间逻辑关系认识不足,若想拍的更好,还需再磨十年刀。
<图片5><图片6>
豆子之所以注意到介部剧,实在是因为它来了个特别可爱的反差萌。
<图片1>号称“中国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历史”的正剧,结果,却放出一套TVB演员班底。
袁咏仪版宋庆龄,孙中山之妻<图片2>对比历史上的宋庆龄,圆脸柳叶眉,抓住了略显丰腴的体态,高贵雍容,但是豆子看见靓靓还是会稍稍跳戏啊……<图片3>叶璇版川岛芳子(爱新觉罗·显玗),字冬珍,清朝肃亲王第十四女幼年被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成为日本间谍,亲自导演了上海一二八事变,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被称为“男装女谍”、“东方女魔”。
<图片4>对比历史上的川岛芳子,衣着、神情,简直相似的离谱!
<图片5>应采儿版赵一荻,又名赵四,52岁才与张学良正式结为夫妻,传奇女子<图片6>对比历史上的赵一荻,九一八事变时她年仅19岁,正值青春,应采儿在亮色旗袍的衬托下倒是比真正的赵四小姐多了几分姿色。
相比较前两位,还原度稍差<图片7>以及后面即将上线的罗嘉良版汪精卫……<图片8>明明是一部抗战片,偏偏搬来了小半个TVB……不过还真别说,这几个都是戏骨级,演起革命人物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叶璇的男装扮相英气十足、雌雄莫辨,袁咏仪、应采儿的人妻形象真的让豆子有种再现历史的时代感。
片方还给豆子放了个大招:张鲁一饰演末代皇帝溥仪。
鱼蛋叔这次真是一匹大大大黑马,本来以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竟然可以完美重合。
<图片9>本来坚持不亲日的溥仪被川岛芳子的暗杀论搞的心神不宁,深夜的枪声摧毁了溥仪最后的防线,豆子第一次看到鱼蛋叔如此弱鸡的表情,像极了当时的溥仪<图片10>这张丧心病狂的合照连站位都和历史上的合照完全一致,分明又是一个处女座剧组!
<图片11><图片12>最终如愿登基,却发现终究只是个傀儡皇帝<图片13>说起处女座剧组,他们还把宋庆龄为首的左联作家们都进行了细致还原,豆子第一眼看到他们,真的惊呆了。。。
鲁迅、郁达夫、茅盾,无!
敌!
像!
<图片14>燃鹅,要说介部剧真正吸引到豆子的,是目前为止豆子一分钟没跳地看了前面的14集,竟然还不知道主。
角。
是。
谁。
要说毛泽东、宋庆龄、蒋介石、张学良甚至这些作家这些是主角?
他们顶多算是串起剧情的线索人物。
要说战争中不断涌现的新面孔是配角?
可他们的形象尤其生动、性格尤其热烈,让豆子一个接一个地眼前一亮。
比如,黑龙江省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
<图片15>张学良部下,却没有奉行上面的“不抵抗”政策,坚决抗日。
<图片16>面对日军要求其撤兵下野的挑衅,表现出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
(豆子看到这里已经激动的不能自已,泪目……<图片17>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坚守嫩江铁桥16天,最终因孤军无援,不得不放弃抵抗。
即便如此,江桥抗战还是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图片18>比如,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破产。
<图片19>比如,东北抗日传奇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多次被捕入狱、死里逃生,1942年被日本特务诱捕,最终就义。
<图片20>这些还算是历史上叫得出名字的抗日战士,与之相比,《东方战场》最令豆子意外的,是它并没有满足于塑造这些历史上已有明确记载的形象,而是尽可能多地展现此前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的小人物。
(所以才有了这部剧光有名有姓的角色就超过1200个的神奇记录<图片21>也正是由于这些小人物的出场,才让豆子今天决定安利这部《东方战场》给乃们,它不鼓吹高歌伟人的主旋律风气,反过来让我们记住这些被遗忘的英雄。
光是这情怀,豆子干了,乃们随意!
<图片22>下面介绍豆子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小人物。
钟国华,第十九路军二营五连连长,出场五分钟不到,对抗日军的突然空袭,仅两句话就让豆子心潮澎湃。
“麻包不够就不修工事了,没工事老子照样跟鬼子干!
”(豆子贴心tip:工事,即防御工事,在防御战中为了减少伤亡,阻碍敌人进攻而在有利地形上构筑的筑城工事。
比如可以起躲避作用的沙包、甚至路边的桌椅……<图片23>安德馨,独立第九旅中校营长<图片24><图片25>终究敌我悬殊,寡不敌众,安德馨用最后的两手炸药,带走了最后一批日本军……“我们誓与山海关共存亡!
”安德馨做到了
哲别,东北边防骑兵上等兵,擅长马战,嗜酒,有草原男儿的豪爽和硬气
好巧不巧,历史上的蒙古帝国也有一名叫哲别的名将,骁勇善战,与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以“朵儿边·那孩思”(四狗)闻名。
成吉思汗评价他:“这四个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所以厮杀时教其作先锋。
”几百年后,蒙古族再出哲别,马战前一壶酒,喝出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气势
离别前一口酒,告别蓝天,告别草原,告别人民
这三个活生生立体的小人物呈现在豆子眼前的时候,豆子不止一次的激昂、泪目。
猎猎的军旗,高亢的号角,如血的夕阳,黢黑的土地,我们的战士,无名的战士,他们用自己喷溅着的鲜红滚烫的热血,壮烈地熔铸成了抵御外辱的钢铁。
看完《东方战场》,本豆秒变慷慨豆!
中华民族在抗日斗争中,可歌可泣慷慨捐躯的烈士何止千万,而有名有姓者不过区区,豆子我敬仰英雄,尤其敬仰那些默默地与荒草为伴的无名英雄!
<图片31>恩,最后一句:讲真,虽然介剧的整容如此强大,豆子还是不造主角是拉个。。。
<图片32>
光看机枪连那一段就很无耻,三分钟干死一个日军连队,又诞生了什么地下党组织,什么李天白,你咋这牛逼呢真不知道给五星的是什么心理,不能肯管的评价吗,,,,,,,,真的无语了光看机枪连那一段就很无耻,三分钟干死一个日军连队,又诞生了什么地下党组织,什么李天白,你咋这牛逼呢真不知道给五星的是什么心理,不能肯管的评价吗,,,,,,,,真的无语了
目前我只能给三分,原因其实很简单看的看的就尴尬了,有一种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的感觉,这戏我确实等了,有期待自然也知道这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片子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广电剪刀手”的,但是太多的东西让人看的有种尴尬症犯了的感觉,说来演员选的都不错,从我党到隔壁党再到伪满、日本人及国际诸君,只可惜啊我党一直在扮演解说者的角色,毛爷爷一出来就像是“政治课”到了一般……隔壁党永远不干正经事儿,老蒋忙着剿共,宋美龄忙着撩猫逗狗总之……,听说是剪了不少戏估摸着剪的也都是隔壁党的,据说本该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的戏愣是推倒了今年让剪刀手们剪成了建党95周年献礼片,不让上的原因就是因为把隔壁党老蒋拍的太忧国忧民了,多少年了?
有意思嘛?
不需要美化谁?
更不需要贬低谁?
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
何苦呢?
花这么多人民币辛辛苦苦拍出来,然后咔咔的再剪了……
这才是真正的抗日片。
还原事实真相,事实说是,中国90%的抗日片,基本都是脑残片,弱智片,小学生都不会看的幼稚抗日,对不起!
说小学生都是对小学生智商侮辱。
要不然就是电视剧里面的剧情跟历史不符。
喜欢自己骗自己。
胜,败!
都不敢认。
中国自己都不尊重历史。
日本更是可以胡编乱造。
日本:呵呵……呵呵………
正如导演路奇所说:对于很多观众对这部剧口诛笔伐,他能够理解,因为这部剧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熏陶才能够读懂的。
好的作品之好应该在于它能够给人以启迪,让人觉得不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必须引人入胜,我想该剧对于我而言,是一部好作品,第一,它让我全面的了解了中国14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艰辛历程与全国人民的顽强无畏;第二,它让我全面的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国际国内环境与形式,以及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第三,它进一步让我知道了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国军的巨大牺牲;第四,它让我对TG当时所处的形势以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第五,全剧透露的核心思想并非‘日本帝国主义如何邪恶,一定要打到日本法西斯’,而是世界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难得的和平,人类应该休戚与共,睦领友好,这是满怀人道主义精神的大国气魄的体现,我认为,这也是这部剧出众的原因之一;第六,虽然该剧为了政治正确必然需要对TG有所美化,但并不妨碍其成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诞生的最真实最客观最全面最宏大反映14年抗日战争历程的最优秀电视剧。
纵观这么多年,虽说也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非常优秀,但是能从头到尾展现这一段历史的作品真的很少。
评论里都是说这个避重就轻,那个gcd戏份过多,削减了正面战场的戏份。
但是这就是gq,审核制度,某些产业领域的问题也不算一天两天了,能够如今尽力的还原更多的历史已经算不错了。
为什么我们能对韩剧美剧一个个打上8.9分的高分,为什么不给我们国产剧多一点点包容。
这部剧16年拍的,才有多少流量?
甚至远没有一部谍战的流量多,像描述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的细节》《一寸河山一寸血》这些书也是最近几年才解封。
很多国人真的连完整的讲出抗战的时间线都不清楚。
甚至很多抗日的英雄都不了解,虽有瑕疵,但正是有这些作品一步步的尝试努力,才能看到更真实更优秀的作品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抗日战争的事实要比这部戏复杂的多,而这部戏却为了歌颂主旋律的套路,把国民党和日本那边的很多本身是重要的事简单粗暴的一笔带过,某党乱入,很多地方按理说是不该有,也是不可能会出现某党的人,有说白了就是要一味的赞扬某党,跟历史事实的出入很大,这也是所有抗日剧都惯用的一个老套路,除了特效做的还可以以外,相比以往的那些抗日神剧差别不大。
这是非常少有的全景式抗战大型电视剧,不同于其他多数以描写我党八路军为主的影视剧,同时对新四军还有正面战场的国军也做了非常客观而详细的描述;看着剧集很多但却生怕看完。
尤其国民党空军与日军飞机空战也有不少场景:十分悲壮的鹰击长空,要知道空战影视大都以英国抗击纳粹和美日太平洋战场为主的,但不代表我们中国没有空军!
更何况看着日机被击落的画面甚至比地面战场还热血沸腾;同时民国海军很薄弱但也打过鬼子,这是为数不多提及了的影视作品。
另外对八路军的描述远不至于其他作品里拍的进行过的主要事件,是站在更高的视角发现他们不止是在太行山打游击这么简单,更是前期支援作战中期大批牵制敌军后期反攻都体现出来了,除了战场上扼守中国的脊梁部分外在政治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国军的描述也很客观,从淞沪到南京还有徐州武汉会战全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能感受到国军正面战场伤亡很大但装备相对八路军是真的很好了,比如说阻击战日军上来时是先用迫击炮轰几轮再开枪射击👍另外也能看到国军的作战意志其实是很强的面对强敌同样是拼死抵抗,并不像解放战争主旋律影视里描写的那么不堪一击一盘散沙。
还有对海外爱国华侨给了很多镜头描述这个很意外,尤其说的祖国是我们的根那段很触动,同时他们倾家荡产式地向国内出钱出人出力的场景是真的感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武汉的抗疫,全国上到各省医疗队援助下到企业和群众们大批捐赠抗疫物资,这两者的场景真是异曲同工。
大家总说国内最好的抗日电视剧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亮剑,看完这部后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东方战场了✊除了真实客观反映历史外,还会发现我们抗日不仅是保卫领土,更是打出了更高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果没有长期坚持抗战而是像东南亚那样一触即溃全部沦陷的话,今天我国或许就不会是联合国五常了而我们也未必能一直过着和平美好的生活。
决战江桥那两集拍的太燃了,丁海峰帅爆!
还可以
2020.168 东方战场私人评分:8.0分东方战场,是相对于欧洲战场来说的,所以这个电视剧很大篇幅给了二战的对战国家元首,包括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整体来说,是区别于无脑抗战剧的。当然,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抗战编年史,事无巨细的将战争的故事讲出来,包括四行仓库的故事。历史是没有对错的,对于我们来说,对逝去的前辈保持敬畏之心就好,是他们,让我们过着现在安定的生活。#玄子拉片# #东方战场#
被迫跟着看系列。。。对比其他的同类型,还算不错的了真的。。。
记录五年级女儿影评:此片向我们展示了无数在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吞吃树皮的杨靖宇,女中豪杰赵一曼,来自加拿大却因感染白血病牺牲的神医白求恩等等。同样是国民党中,也有许许多多为抗日捐躯的英雄人物,无论是伟大的张自忠将军戴安澜将军还是赵登禹将军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整整14年,3500w军民伤亡,在这14年中,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团结互助,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不能忘记张学良、杨虎城的西安事变,国共二次合作。东方的战场上,不同政党合作共同抗日,西方的战场上,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及杜鲁门。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不同社会形态也合作战斗着,直到1945年8月的胜利。我们这些黄河儿女们,更应该牢记历史,不负韶华,勇往直前,努力💪。 8分
制作算是精良了,喜欢看纪录片的应该会喜欢,我就蛮喜欢这种的。
总得来说瑕不掩瑜吧,导演估计是想拍个大格局的,奈何里面bug太多。
致那些所有的英雄们
想了解十四年抗战的可以看一下,基本符合史实,肯定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场面恢宏,格局大,唯一不满意的是把张学良抬的太高了简直灵魂男主~
找了第60集看了看,诶哟,各种电影电视剧镜头大杂烩!
对1931-1945前后的抗战史进行了大事件的梳理,虽然某些历史事件依然存在争议,但整体尚算客观。尤其是对空战的表现上,可以说是个意外的小惊喜。
这是一部配音很神奇的电视剧,所有的外语(英法美德日俄)配音都特别纯正,完全没有国内其他电视剧一听就很生硬的感觉,甚至连韩国人说英语的那种怪调都一模一样,然,所有的方言都一塌糊涂,像是外国人在说汉语,每次听到那诡异的湖南话我都忍不住翻白眼
基本抗战14年重要的事件都囊括了,战斗场面也很可以,穿插了很多纪录片和相关电影的镜头也很不错,选角也基本贴合,除了希特勒有点让人出戏(可惜布鲁诺甘茨去世了)。四星半,推荐。
正面战场相对太少
描述抗战最为详尽的电视剧,参考书籍《一寸河山一寸血》可识真伪
造型很不错,适合心中的样子。
从配音就能看出制作精良很有诚意啊
打低分的那些人你们也只配去看神剧了,这么好的历史战争片还嫌弃。
不知道怎么评价
其实我很喜欢这种尊重史实的正剧,以弥补我这种历史白痴。但这部片子看到第6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无穷无尽的打仗场面,没完没了的日本人歇斯底里的喊叫,聒噪。从小就不爱看打仗的电影!不想忍受了,果断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