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朱莉与茱莉娅》,忍不住上来写点什么。
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朱莉,新搬迁到的她不熟悉的社区,日复一日无聊而又有压力的工作,还有身边时刻显摆着自己“事业成功”的朋友们,使她绝望压抑,唯有烹饪让她感到放松和快乐。
朱莉娅是朱莉崇拜喜爱的烹饪师,朱莉按着一本朱莉娅写的法国菜烹饪书,在一年365天内完成了全本书里的524道菜谱,并且写成了自己的一个烹饪blog。
影片分朱莉和朱莉娅两条主线同时分述两个故事。
讲述了两位女士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面,如何经营自己热爱的烹饪事业。
影片一直穿插着轻快舒适的法国电影特有的音乐,因为电影的一开始是讲述朱莉娅随他丈夫的工作到了法国巴黎定居。
正是因为她到了法国无事可做,又不愿意闲着,才去学习烹饪,并且几经努力,得到了一番成就。
这出电影看得人心情愉快,也感触良多。
朱莉和朱莉娅在烹饪上面的热情让人感动,但是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两位默默在身后支持她们的老公。
电影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是朱莉娅的老公保罗在情人节的宴会上对她说的:"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you are the breath of my life.” 朱莉娅在认真做菜,被烹饪的魅力完全吸引住的时候,保罗就坐在厨房的一边,写信给友人,一字一句描述着朱莉娅的动作,字字都是爱:“看着她灵巧的手把锅放进烤炉里就是一瞬间的事,灵活的手指这边把食材放进锅里,那边用勺子试味,嘴里还哼唱着高低跳跃的曲调……”看着爱人认真地做着字的事,就在一边陶醉地用爱意的眼光注视着她,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电影里,朱莉娅描述她在法国上烹饪课时的日子,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仙眷侣的生活——“我在早上6点半起来,8点去上烹饪课;中午回家给保罗做午餐,然后和保罗一起午睡;下午保罗去上班,我继续回去上烹饪课……”有自己热爱的、专注去做的事情,又有一直支持在身边的爱人,还有彼此相处的时间……单听文字可能感触没那么深,加上影片里看到朱莉娅在烹饪时遇到挑战而去克服的场景,和保罗两人之间每一个充满爱意的温馨动作……真的很羡慕看到这里,我知道了我想要的生活,不外就是这样了。
朱莉娅的烹饪老师说,一个真正的大厨,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杵臼,保罗在朱莉娅生日的时候送了给她;朱莉沉醉于朱莉娅的生活和烹饪,她老公在她生日的时候把跟朱莉娅一样的珍珠项链送了给她。
然而,最最让我感动的镜头,眼眶一度变红,是朱莉娅一直专注于她想要出版的一本cook book,但是几经波折却受出版商回绝。
一向乐观开朗的她坐在沙发非常难过,保罗过去安慰她,说:“你知道吗,你的书总有一天会被出版的,总有一天会有人注意到你在做什么。
因为你的书太了不起了!
你的书是天才的杰作!
你的书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这三个简单的排比句,句句有力,每一句都说到一个失意的人的心坎里。
虽然旁人看到这些的时候,会觉得,天哪,这算什么安慰,太假情假意了,一听就只是安慰的话语而已啊。
但我不这么觉得,尤其在一个女人失落和失意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在身边这么抱着她,说出这样的话,再没有别的比这个更安慰人心了!!!
哪怕清楚这只是安慰,但是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却有个这么爱自己的人身边,给自己鼓励和支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难道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电影讲完了,我对这出电影的评价是,这不仅仅是个关于烹饪的故事,它还更是个关于爱的故事。
像朱莉在完成最后菜谱里一道菜的时候,她感谢她的丈夫,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524道菜的成功,也不会有我这个烹饪blog”。
又一次明白,爱的力量,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时候,自我的力量固然能支持着事业进展到最后,但是如果有爱人在身边的支持和辅助,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就拿烹饪一事来说,当你辛辛苦苦钻研出一道菜的时候,有什么比爱人品尝后衷心地一句“好好吃!
”来得安慰和满足?
所以……爱做蛋糕的女孩,如果交了一个不爱吃甜食的男朋友,多可怜啊(那就是我)想起来,和宝宝搬到一起住之后,做了很多很多的菜和蛋糕。
当时我们没住到一起的时候,就喜欢一起幻想,说:“以后我们要去超市买很多很多食物,把家里的大冰箱塞满。
”厨房和饭桌是两个人爱的fantacy,不是一顿简单的饭菜而已。
住在一起的这些日子里,想起来宝宝在那本《爱的小煮意》上面贴的五颜六色小纸条(使翻阅起来更方便的note),一起包的饺子他擀皮我剁馅,我第一用电动打蛋器做蛋糕的时候他帮我用纸巾挡着但我还是弄到到处都是……和宝宝在一起之后我磅了6斤,因为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前一个人的时候只是随便吃点就算了,而且心情不好也没胃口,可是现在就每天固定两餐,还会随心所欲吃甜食、宵夜……可能因为我骨架小,稍微胖一点就会很明显,现在这个体重,数字上是胖了6斤,但是跟我同学一说,她仍然很吃惊:“6斤?
什么你才胖了6斤?
比我刚见你的时候你才胖了6斤?
”听得我很心酸……看来我外表上去应该是胖了十几斤才对……心宽体胖这个词真不是盖的,古人的确很有智慧,总结出来的成语都是真理。
但谁能抗拒在一起吃饭的快乐?
每到晚餐时间,我们的心情就像小学生排排坐等着看电影一样兴奋,两个人抱着自己的碗坐在电脑前面,吃着他做的招牌红烧鸡翅看着《宫心计》,的确是太幸福的事情了。
每次我说要吃什么,宝宝总说,好!
我们做!
或者我们去吃!
所以,就这样胖了起来……我又这么想,以前不单瘦,而且还很憔悴,看上去就更瘦了……现在不单胖,还经常乐呵呵得,看上去就更圆……也许,这3kg,就是爱情的重量。
以前,我是一个单薄的干扁的小姑娘,我的身体里有开心伤心快乐难过各种各样,但就是没有爱情。
现在我还是以前的我,但是身体里面多了一样非常有重量的东西,那就是爱情。
这3kg,是爱的体重。
爱有多重?
看你谈恋爱的时候重了多少就知道了。
PS:其实我真的不怎么会做蛋糕,我做的蛋糕都是在超市买的cake mix,只要自己加鸡蛋牛油什么的就行了,只要家里有烤箱和模具就能做到。
真正会做蛋糕的人是我的好朋友瑶瑶,她能做出跟蛋糕店卖的一样的蓝莓cheese cake,提拉米苏等等太佩服了我还没到那个境界……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是非常非常爱蛋糕的人。
PPS:在豆瓣上,有个女生问我,关于真爱和折腾的问题。
她说:“是不是真的对的那个人,不用一直折腾你,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我不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不一样,不是说不折腾的才是真爱,折腾的就不是真爱。
也有人处的很平稳,可就是不那么爱;也有人爱得很累,却又爱得很深。
但就我自己个人的观点来说,折腾说明一样事情,就是这份爱情没有安全感,有怀疑有猜测,有不确定,不稳定。
就好像,在一段真诚稳定的关系里面,你不需要经常要问自己:我到底应该爱他这么深吗?
我到底应该坚持下去吗?
我这么付出会有回报吗?
他到底爱不爱我?
有多爱我?
为什么他都不感动?
为什么他不跟我说他爱我?
一个有安全感的爱人,会在适当的时候说我爱你,在你做了什么之后他会给你回应,他会紧张你,在乎你,疼爱你,而且这些你全部都会感觉得到。
你知道你爱他,也知道他爱你,一切都是确定的,你不用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不用害怕自己的付出被辜负,不会担心他有没有别人,不用生气他对你的在意太少……也许,这就是对的人出现的形式吧。
365天,524道菜,一间狭小的公寓厨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住在曼哈顿的公司职员茱莉•鲍威尔因某次看到母亲橱柜上的《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便扛回家慢慢研究起来。
而这本被美国人堪称为“厨房圣经”的书作者便是茱莉亚•切尔德。
于是,朱莉和茱莉亚,这两个从未谋面的女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关系。
朱莉在丈夫的鼓动下,开通了博客,决定在365天的时间内,将《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这本书中的524道菜通通做出来!
于是,在曼哈顿的这间破旧的LOFT公寓,朱莉做了人生中第一枚鸡蛋,学会了翻锅,打发奶油,捆鸡......这些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她的博客慢慢有了固定的读者,到最后如果她停下几天偷懒没做,都有粉丝嚷嚷她赶紧现身!
这个在公司坐着无趣乏味工作的小职员,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价值和快乐。
她羡慕茱莉亚·切尔德的大厨房,明亮通透,她羡慕茱莉亚·切尔德的珍珠项链,希望自己也能在做饭的时候保持优雅,她羡慕茱莉亚·切尔德的老公,体贴温柔,无尽的支持。
其实,朱莉和茱莉亚一样幸福。
她那善解人意,没有脾气的老公,在她因做坏了菜发狂时,在她泄气时,一直守候在她身边。
《朱莉和茱莉亚》的原著是我这几天晚上的枕边书。
看这样的书睡觉真不是件理智的事儿!
有一天看到嘴馋,起身找零食啃啃才罢休。
看电影时一定要把吃的放手边,否则真的禁不住诱惑啊!
几个月前看这部电影时,看完就拉着犀牛跑去大吃了一顿西餐才心满意足!
缺点是有点刻意为之了。
想要表明生活充满阳光,也不用四个人老是那么甜甜腻腻,太假了。
梅姑,太活泼了。。。。。。
活泼得太假了。
包括年轻那位,把龙虾锅盖盖上我就知道它要弹起来。。。。。
导演你不能比我这个观众还没创意。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除了上学用的教科书,自己买的第一本英文书是美国烹饪学院出的《每日减肥烹饪》。
书读到一半,对着美丽图片们照猫画虎一通,黄油在平底煎锅里滋滋一响,十磅肥肉就上了身。
虽然书名是“减肥烹饪”,但真喜欢做菜的人谁都知道,想当大厨就不能怕胖,“减肥”跟“烹饪”根本就相互矛盾水火不容嘛。
所以电影《Julie & Julia》看完,我最高兴的一点就是看到身材高大心宽体胖的Julia Child事业爱情双丰收。
Julia Child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之一,十余年辛苦后于1961年终获出版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至今已重印47版,是美国最畅销的烹饪书。
梅丽尔.斯特里普塑造的Julia Child 很得人物的精髓:宽厚,平和,对生活时刻充满激情,遇到挫折也不轻易退缩。
电影结束后我特意去youtube上看了看Julia当年的烹饪节目《法国厨师》。
梅姑的版本比起电视屏幕上的Julia更夸张些,标识性的脑后腔共鸣发声重鼻息的口音比Julia本人更高亢,而激情四溢的生活态度也更突出,近乎卡通;但在短短两个小时里要表现出Julia与众不同的个性,不抓住这些最突出的特点则又不够直观。
可以说,梅姑的表演已经超越了容貌举止相似的模仿,她要塑造的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完美Julia Child。
电影比较有趣的除了展现Julia在法国学习烹饪的过程,还跳到五十多年后一位现代粉丝Julie Powell身上,两代人的挫折与成功并行发展,很有点女性主义电影《时时刻刻》的意味。
当然《Julie & Julia》是轻松小品,没有那么多的哲学思考也没有黑暗结局。
但有意思的是与Julia Child相对照的现代一线。
粉丝Julie Powell是个草根博客英雄,可Julia本人并不喜欢她。
电影并未说明原因,但这位现代的名博主的确不那么招人待见,尤其是一对一的和Julia Child的心路历程相比较之后,更显其性格特色的“独生子女”,怨天尤人+急功近利,并不讨喜。
但其实Julie这条线刻画得相当真实,饰演Julie 的Amy Adams在这部戏里表现亦十分突出,把Julie的跋扈与脆弱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比起浪漫卡通版的Julia Child,一个普通纽约客的真实生活也就是如此吧,没有烹饪学校,没有异旅的浪漫惊奇,每日里一日三餐再神通广大变化多样也只不过寥寥数人欣赏,再加上毫无惊喜的工作,若论好看,怎么也比不了巴黎。
但Julie这条线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展现一个人变化的过程,正如Julia Child尽力要出版《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时所说,她要改变美国人的生活。
影片中的Julie后来感谢Julia,也是说她除了学会烹饪,也学会了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可惜Julie这个至关重要的变化,影片只是掠过,篇幅很小,缺乏细节铺展。
也正是如此,才让纽约这条线难与巴黎一线抗衡。
我猜想如果影片能够再加十分钟的Julie反思,把重心从“成功”移到“改变”上来,强调烹饪是对生命的欢庆,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模仿,也许影片效果能再提升一级。
电影导演Nora Ephron曾经执导过广受欢迎的爱情喜剧电影《当哈利遇到萨莉》,《西雅图夜未眠》和《网络情缘》,温情搞笑的功夫很到家。
在《Julie & Julia》中跟美食联系到一起的笑话更好看,不论是Julia大切洋葱还是Julie惊煮龙虾,都让人忍俊不禁之际暗自共鸣。
做饭是件麻烦事,但若真心热爱生活,做饭又是件无比快乐的事。
看一大块黄油在煎锅里滋滋融化,半圆的蛋饼包了蔬菜肉丁喷香四溢,整鸡涂了蜜汁在烤箱里烘得焦黄油亮,奶油蘑菇浓汤培在温火上嘟嘟冒泡,刚蒸出锅的鲜鱼淋了油汁黑白分明,旺火油爆的小青菜爽口清脆……这些本来你是你我是我的原料们聚到一起一煎一炒一烹一煮就变成一道道令人心旌摇曳的美味佳肴,这过程怎么不神奇不浪漫呢?
更重要的,身边也要有一个耐心等你那道菜的人,不一定要说“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生命里的呼吸”,但会让你知道,不论是烧干锅底还是火候欠佳,只要你肯为他洗手做羹汤,他总会呼哩呼噜地吃个干净,一生无悔。
我第一次不太明白豆瓣上为啥得评分较高的电影,为啥我看完没啥感觉。
只得一些碎片而已。
Streep的演技毋庸置疑,但我对原型不了解,还是怎的,我总觉得演的过火,整个戏里摇头晃脑,动作夸张,仿佛酒醉状态,就没醒过。
不过,倒是不会让你看到一半,就想放弃。
总结起来,此片告诉我们如下几点:1、公务员工作很无聊,从古至今,各个国家;2、必须得有爱好,本行业只够糊口,爱好让你名利双收;3、女人面对无聊琐碎的生活,可以想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能力男人似乎没得;4、做诸事之前,有个永远爱你的老公,是前提条件;最后,我认为,如果有了第四点,其他啥啥都不太重要。
524张菜谱,竟能帮助人治愈心灵创伤,走出沉沦,唤起生活热忱?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走入茱莉和茱莉亚的生活,开始欣赏这部精彩的影片。
影片一开始,茱莉亚随美国新闻署任职的丈夫保罗•切尔德从美国来到法国巴黎居住,毋庸置疑,茱莉亚是一个颇具感染力的女人,她善于寻找他人的闪光点并很快地适应了在法国的新生活,尽管法语仍然不尽人意,洒脱并快乐的她,一边面带微笑对自己的丈夫说Bon Appetit (祝你好胃口),一边苦心学习烹饪,历经十年艰辛,她终于出版厚达七百多页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
电影平行穿插茱莉亚的故事,在曼哈顿下城发展公司员工茱莉亚对生活感到沮丧,受了丈夫的鼓励,她决定用一年时间去实践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茱莉亚•切尔德第一本食谱《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中的全部524道菜,并写博客记录每日进展。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茱莉渐渐找到了自我,从简单的土豆汤过渡到复杂的花色肉冻,她将厨房变为了一个神奇的创造之地,她的成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她与出版商签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她成功地用诙谐的幽默,澎湃的激情和顽强的毅力唤起了对生活的热情,改变了平庸的人生。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再质疑烹饪的力量,同时,我发现其实并不仅仅是烹饪,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茱莉亚在祝愿别人Bon Appetit的同时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热情,从她本人到茱莉,再到观看过这部影片的所有的人,只要不对生活失去希望,我们也可以像茱莉抑或是茱莉亚一样,化平凡为神奇,即使我们不会像她们一样闻名遐迩,但只要能拥有充实饱满的人生,我们就是成功的自我生活的设计师和生命的享用者。
也许,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教徒对待宗教信仰一样虔诚与热情!
再次祝愿大家:Bon Appetit !
下班时候草草在办公室看了“julie and julia”,对Julie坚韧的精神记忆深刻,因为生活枯燥乏味,于是打算把法国菜谱里的500道菜花一年时间都做完,并且写博客直播自己的成品给大家分享。
这也是个不错的生活目标,哈哈。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从迷茫的生活中又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现在的我也持续这这样规律的生活,平淡乏味的日子,给自己多找个人生目标,然后为之努力。
比如坚持每天慢跑5公里,因为我是易胖体制,所以只能靠这个来维持体型,而且还要注意吃喝,话说已经好久没碰油的东西了,糖类也摄取的很少了,吃的时候会自动避开,心理自我催眠说这都是些不好吃的东西。
本来连淀粉类的食物也一起避掉的,后来发现不吃会头晕,还是多少得吃一点。
我一个好友是吃不胖的体制,怎么吃,吃再多都不会肥,有时觉得上帝是在太不公平了,我要花费很大功夫才能维持的体型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拥有,但是转念一想我天天慢跑,这样身体会更健康,机能也更好一些啊,然后心里就平衡了很多。
天天坚持跑5公里,天气冷就去健身房跑,暖和就去学校操场跑。
这样下来心肺功能增强了很多。
我每天都8点起床,在家做个简单的早餐,麦片+牛奶+黑芝麻,麦片是无糖的,牛奶是增钙的,黑芝麻是增加发质柔韧度的。
然后9点多到公司,开始工作。
6点多下班,7点多到健身房,开始跑步+舞蹈。
9点半到家,洗衣服,睡前要喝杯牛奶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英文小说类的,或者财经,或者漫画,12点前就要入睡。
强迫自己看原文资料,看不懂就查字典。
周末一般起的比较晚,没事的时候就收拾下屋子,一般下午去健身房跑步+游泳,可能还要学下舞蹈,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律动不是很好,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现在一听到节奏快的歌就不由得律动,小K说可能是前段时间去PUB太多了的缘故,汗。
总的来说也可以发展成一个长处啦,哈哈,主要是要找个靠谱的老师。
有时会跟朋友出去逛街,吃饭,或者K歌,玩乐,总之,已经逐步脱宅。
现在前一天会想好第2天要干啥,然后写个List,第2天按照这个list上的条目逐条完成任务,以免忘记。
以上就是本人规律有充实的一周生活,哈哈。
目前是这样,我想我想应噶可以坚持很久吧,哈哈。
北京的春天来了,外面挂起了沙尘暴,天气暖和了,因为晶姐的婚礼,好多人都赶到北京来了。
我跟珠珠提前去晶姐婚礼所在酒店入住,难免不了几个人要讨论一番几个老话题,我惊喜的发现晶姐的父母比她更能说更幽默,哈哈,基本上人只要坐在那听他们说就可以笑得前仰后附了,这就叫有其父母便有其女么,一家人都很能说,哈哈,真是太妙了!
每次珠珠来都会必不可少的去西单,话说我实在是不喜欢跨区逛街,总觉得好像去外地一样,所以来北京3年一共也就去过3次西单,汗,还没得珠珠熟。
现在有了4号线了,不用再转乘好几趟地铁了,哈哈,还算方便。
去西单就是开始大肆的淘货,化妆品,衣服, 最近对原点,粉红蕾丝的东西有大爱,买了很多相关的东西,哈哈。
话说我还是蛮想买套倩碧护肤套装的,但是一想到家里还有那么多护肤品没用就觉得焦虑,汗,还是缓一缓,用完再说……买了件粉红底白色圆点的泳衣,8折还送个粉红色泳镜,超可爱,于是迫不及待的第二天就穿着我的新装备去恒温泳池一试身手,结果第2天不信感冒,汗,养了3天才养好,真是……太惨了。
记得小时侯很喜欢看明珠台的930,逢年过节还有周末,时间一到就拉着爸妈坐在沙发仨人中间,等待着电影音乐的响起。
90年代电视台播放的,大多是诸如小鬼当家和音乐之声一类的合家欢电影,有着很大很大的房子,很大很大的中央公园,最重要的是,里面一定会有喜气洋洋的背景音乐,因为拿圣诞新年当故事背景嘛,叮叮铛铛的声音,仿佛就能看见温暖的壁炉和一旁点着蜡烛放着烤鸡的大餐桌似的。
总之,我想说的是,Julie & Julia 电影一开头,就让我想起了那份温馨的感觉。
紧凑欢喜的背景音乐下,虽然没有中央公园,巴黎女主Julia却和丈夫愉快简单的生活着。
是的,来到异国他乡不想继续沉闷的政府工作却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但是,Julia清楚知道自己最爱的是什么。
有着美国性格她从来都是笑哈哈的,连练习切洋葱都带着一股冲劲,带着一份“是的,我肯定行,我要超过你们”的自信。
做人怎么能这么有passion?我都忍不住被这大妈的性格感染,看到她就觉得眼前是一抹明亮的色彩。
(Meryl Streep这老戏骨真是演什么是什么!)那一边厢呢,身在纽约却没有很大很大的房子,女主Julie为了丈夫的工作搬到了铁路旁边的pizza店楼上。
生活是有些沮丧,日复一日的听人抱怨同情伤心却无能为力,朋友聚会个个都充实的为生活忙碌着,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为了工作而工作,从来都没办法完成自己真正想要的。
自然而然,Julia的菜谱,不,或许应该说是Julia的那抹明亮变成了她改变自己生活的一根稻草…… 然而然而,既然电影说了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那我们就必须得说说两个故事的相似。
如果不是丈夫的鼓励和送的法语菜谱,巴黎Julia想必不会走到发表作品这一步,要不,谁来听她天天嘻嘻哈哈的说学厨的趣闻和牢骚呢。
如果不是丈夫的主意,纽约Julie这个没啥行动力的小女人,又怎么可能注册了blog还似模似样的搞出了个project呢。
在我看来,全影最温情的一幕,来自时间空间不同却身份相仿的两位丈夫,在洗手间里偷偷的吞下消化药片。
虽然影片丝毫没有表明这一道道菜肴变菜谱,又从菜谱变菜肴的过程,都是朝着个什么方向去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家两口,吃饭的不就是朝夕相处的你我么,不管一方做的好与坏,总是另一方来一起分享一同担当。
就像巴黎Julia在丈夫工作失意说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安慰道,还有菜谱书啊,不是我的,是我们的书。
其实,看完了影片最想的是回家,给爸妈做好吃的,失败了也要给我吃下去.....嘿 Bon Appetite! :)
在印象深刻的几次美食经历中,在法国人家里和在餐厅差不多各占一半。
南瓜汤,牛舌,煎饼,海鲜拼盘... 还有各式的奶酪甜点,我的最爱. 去餐厅的话基本是apéro+前餐+正餐+甜点+咖啡。
酒另点。
很喜欢的一家餐厅 Atelier des gourmets,侍者对酒很精通,而且会详细介绍每道菜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光是听他说就已经食指大动。
每天每道程序会有三种选择,比如上次主菜有鸡,羊肉或是鲑鱼。
选好后再听从他的建议选搭配的酒,然后就边聊天边等。
一道道上,细细品,周围的人都低声交谈,虽然隔得近但互不打搅。
这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3,4个小时就过去了。
总是好好友同去,和好朋友吃饭的好处除了有共同话题之外,我们还总是尝对方点的菜,有时甚至把盘子换过来。
上个周在一个朋友家吃饭,她煮的南瓜汤喝下去像丝绒般滑润,美味又暖胃。
以前很不喜欢汤汤水水,特别是蔬菜汤,可最近发现大冬天喝一碗浓浓的,由土豆,胡萝卜,大葱等煮开再搅碎的蔬菜浓汤真是再舒服不过了。
一次20h新闻报道说法国人是欧洲人里身材最苗条的,也是最会吃的,呵呵法国人有个说法,把菜心和心爱的人分食。
经常把生菜心和朋友们分食,大家会心一笑。
很多感情都融化在细节中,就像融化的奶油,让每样食物都变得浓香宜人,美味可口。
片中的两个女主人公都为自己,为心爱的人做菜,用心去烹饪。
有些餐厅的食材很棒,但吃起来一般,而家里煮的菜,总有种特别的味道是餐厅做不出来的,想来就是那份爱心的区别吧。
牛肩断小块用红酒(据说勃艮第佳酿为宜)、碎香叶腌渍。
化开黄油、煎黄培根片、洋葱、口蘑。
倒两匙橄榄油,捞出渍透的牛肉两面煎好,薄铺一层面粉(也有做法肉裹粉先一起腌),然后加胡萝卜条、水及红酒一锅端,随口感撒盐、胡椒粉、香料、葱蒜,置入热烤炉,闷罐两小时即成。
味头重的人,出炉后可再添番茄茄汁少许、热黄油及炒熟香叶。
这是电影茱莉和茱莉亚(Julie and Julia)里反复提到的一道法式名菜:勃艮第炖牛肉(Boeuf Bourguignon)。
厨艺爱好者茱莉.鲍威尔(Julie Powell)循着教导美国人做法国大餐的名厨茱莉亚.切尔德(Julia Child)的秘方,精心研制此菜以欢迎媒体品尝。
第一次,她睡过钟点,肉汤收缩至黑炭,第二次,色味俱佳,可是食客以天气太差为由放了她鸽子。
我一边观看步骤,一边琢磨,很难吗这道料理?
也不过乱炖罢了,搁中式餐点,绝比不上米粉肉、糖醋排骨之类家常菜更琐碎,细节上,那位大厨大抵舍不得使用速压压力锅,可能也不晓得节能焖烧锅,后者热循环,比烤炉温和而持久,根本不必顾虑会否忘了操作时辰。
又有茱莉神神叨叨煮龙虾的喜感片段,以及40年代,茱莉亚随夫初到法国在卢昂吃那一条她赞不绝口的黄油香煎鳎鱼(Sole à la meunière);前者完全跳过清理程序,且“煮虾”这种傻瓜菜,一点儿也不值得惊诧,后者所欢呼的鱼,涂了点sauce淋了几滴柠檬水,法餐里司空见惯的清淡味,好像也没有大力欢呼的理由。
换做一位中国厨师或吃客,都算很低温、刺激不来孟浪的小case吧。
我对隆重的法式大餐、工作餐、食堂餐、速冻餐还略有记忆,我比较喜欢类乎中式的制作,其余的,就不敢高估了。
几个月前去法国南部,小住阿维尼翁几日,早晚必去住所街拐角面包房,买羊角包、棍面包,游玩回来就削土豆切洋葱,点兑普罗旺斯草,炖豆焖肉(Cassoulet)或烤鸭酱(Confit du Canard),临走则去家乐福搬空相关货架、叮叮咣咣一气运走。
我并没有彼得.梅尔(Peter Mayle)那样一顿六道菜的法餐爱好,只有一次在尼斯附近迷了路,又累又饿只得投奔店家时终于吃了顿乡间小煮。
都快打烊,大厨先生还郑重地为我们依次奉上开胃菜、主餐、冷点。
其中小虫吃一份碎牛排饼,我和老王各一份牛肉汤饺。
老先生细致地为小虫准备奶酪丝,又问我他们的ravioli比起中国的水饺如何。
我虚晃说不太一样,他误以为“差不多”,引之为豪,对我们咪咪笑。
再就是走疲了歇进福柯吕活泉上的地方小店,试了试法国人做的熏肠。
我印象里的法国料理,最出色的,其实无关乎味觉,而正是不得不慢下来的享用过程。
一餐分隔好几步,想快起来的心早被剥落羽翼,由躁动沉淀为关注桌上的每一样细节配备,回复伺应生的温文照拂,以及一声Bon Apétit碰杯之后静静缓缓的切割、咀嚼、散漫赞叹。
电影茱莉和茱莉亚站在厨师而非食客角度,做这样慢调(且勿论滋味如何)餐饮,自然也要有一颗慢工出细活、恬淡而耐久的恒心。
穿梭于急速纽约,应付繁冗工作的茱莉将厨房视作一个解压神经、缓释情绪的治疗室,受丈夫鼓舞,她开了一间博客,与其他Serventless American Cooks分享对茱莉亚.切尔德名作法式厨艺要诀(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每一段落的实践和心理感悟,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内完成五百二十四种菜。
好好夫君自然首冲白老鼠,陆续扩大到朋友圈,再后来开始了博友互助,媒体往来。
她老公的一句话:茱莉亚.切尔德也并非生来就是茱莉亚.切尔德,提携了影片的一条平行叙事线,刻画半个世纪之前茱莉亚从一名普通家政主母自我提升为知名大厨的蜕变,有点“成为茱莉亚.切尔德”的意思。
新时代的茱莉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快节奏而成就感菲薄的工作,每天必须守足钟点--不时外加上级讽刺,方可于狭小厨房里勉强施展手脚。
写博客当然又另外费时,以至于夫妇关系日渐冷落而紧致,她自己也疲惫不堪。
相比起来,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茱莉亚.切尔德的目的感没有这样强烈。
她一开始和任何一个迷恋法国文化与美食的旁观者并无太大分别。
丈夫牌仙女棒同样起到了一定催化作用,使她从“喜欢吃”投入到“做来吃”。
她去莎士比亚书店打听英文版法国菜谱未果,别处问路,对方以请讲法语堵她,老公于是送给她一本原版拉鲁斯美食大全(Larousse Gastronomique),一切钻研也就从最初的识字起步。
她后来拜名师学艺、辗转遇到知音、授徒讲课、颠沛生活中不断研制及编撰菜谱、寻找出版商、到终于名满天下,前后总共十余年。
这之中不可排开那个年代固有的处事节拍,个人际遇,然而十余年坚持比起一年拣现成菜谱、拼点击率的博客,总是漫长得近乎无望的。
茱莉亚.切尔德这个人物触动我的地方,大抵也就在此。
她很随遇而安,为人喜气宽容,没有职场女性的硬派武装,话语幽默而高频,笑起来仿佛她的夫姓 Child一般烂漫纯真。
她可以游戏似地化解讲授时的瑕疵甚至失误,著书几度不顺笑一笑也就带过沉闷,她让持久与努力溶解而非对抗生活的细水长流。
而当代茱莉的耐磨力、抗压本领明显略逊一筹,虽然她的成长也同样令我感动。
电影沿着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两种轨迹前行,镜头彼此照应,除了咸淡适度、直杵杵的美式幽默,倒并无特别花哨讨巧。
梅戏骨的表演自然可圈可点,影后我找了找切尔德的节目录影对比,连微妙表情和语气都如出一辙。
另外,温情丈夫戏也可谓一大看点,比较忠实地活现了那句肉麻话: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you are the breath of my life. 尤其老反派斯坦利.塔奇(Stanley Tucci)诠解保罗.切尔德(Paul Child),身量悬殊于高大的茱莉亚,爬到凳子上为老婆定制厨房架栏,既喜剧,又很动人。
拍出来做范本,当然必须是铁板钉钉的成功女人。
我倒也想到或曾获益于切尔德大厨或鲍威尔博主的家庭主妇们,无不是自素手佳人进化至铁臂女超人吧,她们堡慢调法国菜的经验恐怕也非寻常,却仅止于于经年累月打理固定的食客群,抽不得版税,上不得电视,忽凉忽热、杯盏交互之间磨砺自己的一颗心,这其中,有很深的爱意。
包括茱莉亚.切尔德在内的许多主妇,处置勃艮第款牛肉大概不会犯“睡过头肉已柴”的重大错误,文火一样陪在锅子边上,闻着肉香静静等待。
甭管这是不是口感一流的好滋味,抵消了时光与心情,最后还编录入册,也不算一般货色了。
原博文详见:http://ciyunw.blogbus.com/logs/43814567.html
一桌精致高雅却不失亲切朴实的法式大餐。我也想买一本《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啦~让人超想亲自试试料理的说~当然纯吃的欲望更大些~XD 还是喜欢欧洲小街道的内种调调 有些显示屏外的话画面从脑海中闪过 十分想念与神往...Bon appetit!
人妻厨娘才看得下去的小清新...
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直接好处就是——你身边的男人会像一只完全没脾气的拉布拉多一样温顺忠诚加善解人意。 他们都说这部电影好温馨可我觉得好吵。不过,Streep的演技是必须要承认的!
或许等我做了煮妇再看~才会有感觉吧~
哦吼吼吼吼吼。。。。梅姨啊
裸看了一遍,坐等字幕~
看不下去都。。。
有点想学做菜的冲动
偶像不一定就是如你所想的那个人,你在乎的只是一种幻觉。
艾米·亚当斯矫揉造作的劲儿,这要是个六几年的黑白电影我可能还不会这么烦她。
:S,喜歡Eric,畢竟是六呎風雲最後一個的我有印象的角色~
Boring
女人真可爱~
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and the breath to my life.
好温暖且好饥饿的片儿..
成为一个家庭煮妇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你身边的男人会像一只完全没脾气的拉布拉多一样温顺忠诚,善解人意
可爱的女士,可爱的丈夫,可爱的电影
红酒炖小牛肉。
烂得无法看。演得神马玩意,两女主都嗑药了。唯一亮点是服装道具。
所以是说无聊主妇的私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