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部剧没有让我感到枯燥无味,一口气看下来的,内心非常触动。
特别喜欢其中的唐娟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但是对和王杰之间的感情却非常傻,内心空虚,两个人相互取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结为夫妻,偷情暴露,最后唐娟被王杰的结婚对象洪怡安用烟灰缸砸死,看的让人非常难过。
洪怡安是这里面最无辜的人了吧,最应该进监狱的人是王杰才对,起初就是王杰错手杀害了李晓君,他的哥哥王翔帮他顶罪入狱12年,真希望进监狱的人是王杰而不是王翔。
王翔的不告而别,一句解释的话也不说,过了12年,当年的新闻,让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一直以为是她害的王翔杀死了李晓君,对他的女朋友沈文青也非常的不公平。
其中当了备胎的宋克帆感觉也是非常地无辜。
杀人者虽然改造出狱,社会却很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地,王翔是如此,阿标也是如此,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被放出狱的那位图书管理员一样,甚至有想要重新进监狱里生活,阿标也是这样,但是最终图书管理员自杀,阿标想要进监狱,却丢了性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身不由己,帮爸爸偷钱赌博的女儿,女儿被杀的父亲,杀人凶手的母亲,生活不易,我们管不了人们的闲言碎语,只能内心向善,心向光明,做个心怀宽广的好人。
上半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豆子心中封神。
通过剧情的现实抛出的一个个关于人性的拷问,直击灵魂。
《与恶》之后,台剧又推出了一部相似题材的《噬罪者》。
如果说《与恶》是从旁观的多角度还原整个罪案中每个人的"受害"身份。
人人都置身其中却拼命想抽身事外。
那《噬罪者》就是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节奏——让犯罪的人来讲话。
除了罪犯,每个人都不是主角,可到最后都是逃不开的被卷入事件中心。
豆瓣评分8.1,台剧又来赚人眼泪!
(下文涉及高能剧透,介意的小伙伴可直接拉到最后留言点赞,然后保留此篇,豆子等你看剧回来再来玩
---关于噬罪者---说回剧本身,主线倒也简单。
"高知男杀害花季少女"这次不是标题党的噱头,是悲剧的开端。
第一集开篇,杀人犯王翔假释出狱。
入狱的原因凶残直接,十二年前还是大学生的他杀害了一个高中生少女晓君。
毁尸沉塘,充满罪恶。
但是这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疑。
当时前途无量的王翔为何要杀人?当初经手他案子的警察的这句评价---“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结果,他就是凶手。
”
是否真的是有隐情?豆子先替大家按下这些疑问不表,镜头重新切回12年后出狱的王翔。
有着杀人犯这样沉重案底的人,出狱之后当然也是受到重重限制。
搬家是要申请的,每一个月都要准时回警局打卡报告。
实打实是一个被罪恶吞噬见不得光的人。
出来之后呢,外面世界对王翔也是另一个牢笼。
母亲只敢对街坊说"这是自己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儿子"。
真相闭口不谈。
弟弟的女朋友怕他杀人犯的身份,能躲开就躲开。
拥有着高学历,找工作却是四处碰壁。
这些都是王翔逃不开的惩处。
后来终于在弟弟的帮助下,王翔找到了一份给大户人家小姐小爱当司机的工作。
日常上下学接送。
表面恢复了"正常人"样子的王翔也开始了似乎是"正常"的生活。
小爱骄傲的大小姐个性在他的沉默少言面前收敛了很多。
甚至还因为王翔替她收养了奶奶不让她在家养的小鸟,王翔火速被小爱从司机升级为好朋友。
他的一些隐藏才华技也在和小爱的日常相处中展露出来。
生活好像是看到了新生的苗头。
但,平静很快被打破。
一个雨夜,王翔载着小爱回家的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
他毫不犹豫的下车救人。
可是事后本该是"目击者"的笔录,在他以往的罪恶面前,变成了"嫌疑犯"的审讯。
世俗的枷锁太沉重,王翔暂时挣脱不开。
好在剧情没有在制造冤假错案上撒狗血。
但现实拐个弯,换了一种更狗血的方式问候王翔。
小爱把王翔救人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一下子他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哥"。
《与恶》里面,每集开头都是信息爆炸的留言。
所有人都在舆论的围观下压抑着生活。
而这次,又是舆论把王翔推到了一个高位。
人们好奇心的驱动下,很快曝光了王翔所有想刻意隐瞒的故事。
反转来的猝不及防。
人们开始正常以一个"杀人犯"的眼光审视他。
小爱一家开始怀疑起王翔的"老实",丢钱第一时间找他质问。
家门口被人贴满了"杀人犯"的字条。
甚至"英雄哥"高调的正义名声还引来了林晓君爸爸的愤怒。
他决定对王翔复仇。
以恶制恶,恨意宣泄在罪恶的行动里。
噬罪者,既是犯下大过需要自吞恶果的王翔,也是一直被仇恨,偏见吞噬的围观者吧。
-注意:以下是超高能剧透,介意请迅速下拉!!!!
-可其实,王翔没有处理掉小爱的小鸟。
王翔没有偷钱。
王翔没有做绑架小爱朋友的事。
这个理由只让他被林晓君爸爸绑架看起来有了一个"正义"的理由。
甚至王翔也根本没有杀人。
弟弟向王翔女朋友雯青解释的时候说"他一直是你熟悉的那个王翔"。
好悲伤的一句话。
看,恶让思维都变得缺失。
恶不自觉,泯灭了思维之下的公平。
《噬罪者》试图让我们从一个罪犯最直白的经历说清整个事件的全貌,有罪的人也应该得到一个立场,每一个声音都不应该被偏见忽略。
故事的重点不是王翔反转的杀人案件,而是他作为罪犯服罪之后该有的一点公平。
"罪,若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爱与放下---《噬罪者》没有想洗白王翔过去的错误。
在剧里一直想说更多的,是他的放下。
王翔这种犯罪者刑满释放,开始重新人生的人群,剧里叫他们"更生人"。
自力更生,开始新生。
王翔离开小爱家后,在同样是更生人的龙哥开的保洁公司努力工作。
他还教别人读书。
也会一遍遍告诉身边人也告诉自己"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这是他对过去的放下。
其实这部剧的导演陈兴余也是一个更生人。
原来是黑帮老大的他出狱之后成为了台湾更生协会会长,还创办了清洁公司。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劝更多人放下偏见,给更生人一个被原谅的机会。
过程是艰难的。
在剧里,就还有很多的人被现实和过去痛苦纠缠着,放不下。
在王翔杀人犯的过去曝光后,小爱家对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只有小爱任性的想要跟奶奶说留下他。
她站出来为王翔说话的理由最简单也最真实。
"我看的出来他对我很好啊"。
固化的成见是把隐形的锋利刀,漠视和拒绝经常刺痛着一些在愈合的伤口。
对恶意放不下,是不是也在阻碍着一些温暖的进入呢?
还有王翔弟弟的"劈腿"爱情故事。
弟弟王杰有个温柔的女朋友怡安。
但他还在劈腿着小爱的后妈潘太太。
规定的玩乐楚河汉界,架不住潘太太爱上王杰的反转。
而且她还大胆的和怡安成了姐妹,当起了别人的"爱情军师"。
爱情的执念让三人最后谁也放不下。
劈腿事情曝光后,王杰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两边逃避。
潘太太因为怀孕,索性摊牌不肯退。
而被彻底欺骗的怡安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最老实的女孩子拿起了最邪恶的武器。
她把潘太太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起杀了。
走不出错误迷宫的他们,互相撕扯着陷入了深渊。
人性复杂,放不下的人太痛苦了,执念和恶念其实离得很近。
还有最后林晓君爸爸选择绑架王翔复仇。
作为父亲的痛苦让他对女儿的死放不下。
可是暴力真的能将一切的悲伤消解吗?还是只让恶循环了下去,更多人被罪恶吞噬迷失了呢?
已成定局的罪不值得洗白与掩盖,但在发酵的恶更应该阻止与扼杀。
或许放下很难,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公平的法律与基本的良知。
《噬罪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罪恶。
他在小心的发声着一份艰难的正义。
他在试探着我们的包容。
一个罪犯过去的错不应该忘记,但他们改好之后我们也是否可以给予一个原谅和让他们放下的机会呢?
社会需要这样深刻的回溯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是在一次罪恶之后,尽可能减少下一次悲剧的最好的预防。
不希望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性,也渴求不以最拒绝的姿态漠视重生。
更生人:最近看了台湾电视剧《噬罪者》,也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拷问人性的作品,主人公王翔因为一起谋杀入狱,12年后获得假释出狱,却因为之前的案底,让他的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毕竟很多人都是以歧视的眼睛看他,甚至有很大的敌意,还有歪曲。
大家都把服过邢的人称作“更生人”,就是说这个人坐过牢,需要重新开始,本意应该是呼吁社会对他们包容,给他们新生的机会,因为没有社会大众的接纳和包容,更生过程会很艰难,压抑,可能会被刺激回犯罪的道路。
我觉得更生人还可以这么理解,抛弃了过去的生活方式,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就像是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比如一个A,他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促销员,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某剧组,被邀请去客串,渐渐的也被导演发现,挖掘,于是她走上了演艺道路。
那么她也就不再属于过去的她了,也就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交,新的工作活动,这样的转变也可以形容是更生,重新开始,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更生只用于服刑者,那过于局限,难免狭隘,因为世界无奇不有,重新开始的故事,角色很多。
比如一个人,原来是富甲天下,成天与人斗酒、斗富,后来因为一场意外遭到抄家,所以他就一无所有,流落街头。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云游道士,在道士的点化之下,他便追随道士上山,后来终于修炼成仙,人世白云苍狗,此攻彼伐,他却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这也是重新开始。
说到更生我也算是一个,我不是一个服刑者,而是一名文艺者,我是借助文艺对自己救赎,进行洗礼,从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变成一个博闻强识的人。
我选择文青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的东西,这就是我个人的华丽转身,是我的重新开始。
我刚出社会的时候,住在一个很混乱的城中村里,接触许多形形色色的江湖人,那是我的过去。
可后来的我,推崇的是圣贤,高士,君子,才子佳人,而不是流氓,后来的我也厌恶一切没有底线的丑陋,和不择手段的罪恶,我主张良知,正气。
至于后来的我反而被一些城市警惕,觉得我是威胁,这不是文艺的罪,而是整个环境的原罪,毕竟举世混浊,到处男盗女娼。
#豆狸推荐# 噬罪者 | 犯罪/人性/社会/中国台湾「罪 不因刑满而消失 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扼制恶行的法律被某些人打上特定标签「出狱之后好好做人」受害者 施暴者 社会偏见 歧视 谁又能给他们这个机会「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拷问的 是每一个人心的阴暗面推荐指数:⭐⭐⭐⭐️赖孟杰执导庄凯勋、夏于乔、曹晏豪主演
很好看的电视剧,总结起来:前十二集看的很紧张舒服刺激,最后一集恶心到了。
故事讲的很牵强,一些人物的感情转变很突兀。
他们明明还有故事,可就是这么遗憾地结束了。
一角色分析王杰:自己杀人,哥哥背锅。
社会闯荡,人在成长。
销售业绩不错,也在学会顾家和担当。
可最后还是拖着和唐娟的感情不清不楚,也没有真正给怡安一个心灵安稳后方,导致怡安走向极端。
说到底:他还是没有成长——没有说出自己的案底,没有替洪怡安处理后事(背锅),也没有交代向唐家道歉,只是审讯室沉默,在车里为人过生日。
王翔:全局最善良的角色,背锅侠。
王翔出狱以后,明明会以为一切会重新开始,可是周围的人还是对他充满怀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别人关注他,他就逃离。
李晓君爸爸开车撞他,打他,他能理解:他们家欠人家一条命,不能反抗,要保持负罪感。
多次和弟弟提到忘记过去,经常劝着阿标,要重新开始。
可是他自己没有完全做到。
队长:局里看着很负责,不轻易相信证词,很聪明,常年关注王翔。
王翔身边有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
可是最大的漏洞就是:他们一直看着的王翔身心很健康,情绪很稳定,待人接物都很得体。
当年即便是发现李晓君的尸体和血迹,就判定王翔杀人(虽然可以判定,但杀人理由不充分)。
这和队长角色塑造前后矛盾的。
二不合理之处1,小爱和家庭差距悬殊,两人能上同一所私立学校,存疑。
两人能够成为朋友,存疑。
2,唐娟死后,家人没有一点反应提到,剧情为了省片长可以不拍,但这里面涉及到小爱,潘奶奶对李晓君真相和王翔印象的改观,可以没有拍出来。
3,这部剧应该看作群像戏,其他角色都蛮丰富的,可也有很多戏份的宋克帆和李晓君哥哥妥妥成为推进故事的工具人。
4,洪怡安前面有些胆小(起初害怕和杀人犯哥哥独处,见面)傻呆(王杰多次出差借口都安心接受,在王杰口袋搜出验孕棒也能被忽悠过去)善良隐忍(去帮王妈妈做家务,王杰输出自己错事不离不弃)最后被激怒拿起烟灰缸杀人,可以理解是激情行凶(她本来是去谈判的,让唐离开王杰),可是镜头给她的时候,她面对唐倒下惊慌失措(这很合理),可是镜头接着就是她拿着烟灰缸对唐持续输出?????
当然这个如果需强行解释:病名为爱。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她和王杰是相爱的。
但这还不够。
5,沈雯青竟然可以轻易相信王翔一家所谓的犯罪是因为她?
沈雯青对李晓君和王翔走的很近吃醋,而且她也提议王翔和李晓君保持距离。
那么王翔的“威胁杀人”怎么会因为她呢???
还有她竟然为此感到自责,还问王翔恨不恨她????
6,陈芷玲玩失踪也太过火了。
不想回家可以理解,害怕面对妈妈也可以理解,但是妈妈和爸爸都不联系(手机坏了,不是问题)一下,电视也在报道失踪,居然可以心安理得到那种地步。。。。。
三结尾真正的猎手会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怀疑王翔说谎,但从未怀疑过王翔说谎动机。
好像王翔通过他们眼中的证据,说出来他们想要的,就是真相。
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不得不要表扬一下国产神剧《毛骗》的故事:在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眼中,真相=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
所以想要隐藏真相,就要适当露出“马脚”:把自己当作鱼饵,聪明的“愿者”自然会上钩。
送给所有想要当生活的编剧的人。
剧中男主角:王翔因涉嫌谋杀女中学生李晓君而入狱,出狱后面对社会的种种歧视,以及社会对家人的骚扰而深感不安,其实他当初是因为想保护弟弟而顶罪,可弟弟却没怎么成长,一再犯错,如果哥哥当初能换一种方式来保护弟弟,也许弟弟能早些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就会少些悲剧。
,王翔为了弥补弟弟当初对李晓君之死给家人带来的伤痛,以致于对李家父亲伤害自己而选择了原谅,由所谓的罪人变成了受害人,差点儿死去,真是令人深思!
想打五星的,看完最后一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后的结局都是些什么鬼啦,生硬到不行,真的很气。
是很好的题材,更生人,主角是个代弟弟坐牢的大三男生,这牢一坐就是十二年,出来之后难得的克制和隐忍,似乎这十二年的牢狱除了让他更加沉稳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他理所当然是主角,不仅是周围人,连看戏的人都想知道一个犯过错的人到底能不能真正悔改,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我很惭愧,虽然希望他得到很好的待遇,但如果我是身边人,我可能做不到不用有色眼镜去看他,我知道这对于更生人来说是不稳定的空气炸弹,但我没办法。
可能这就是这些人做这部剧的初衷吧,希望改变一点大众看待更生人的方式,哪怕一点点。
王翔一开始做司机的时候,真的看得出来是个很聪明的人,可能入狱前做过助教的原因,很知道怎么对付叛逆的小孩,看得真的很解气很舒爽,也就没怎么去琢磨他的过去到底带给他什么,然后带入,慢慢铺开剧情,讲他出狱后的生活,偶尔插叙当年的细节。
侦查队那个王队长也说,王翔看着也是不可能做这件事的人,可是他就是凶手,这大概是铺垫吧。
全剧没有怎么解释他为什么代弟弟坐牢,事实上全剧下来很多留白,没有过分渲染,更倾向于平直叙述,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叙述风格,挺棒的,这个题材始终是很大胆的尝试。
很值得唏嘘的,是周围的人看待更生人的方式。
邻里街坊提起更生人就深恶痛绝,家人因此搬了好几次家。
受害者爸爸一直放不下女儿的死,一心想要置王翔于死地。
抓捕王翔的侦查队队长,眼里一直有怀疑,根本就不相信他会悔改,一有风吹草动就抓他去侦讯室。
媒体的相关报导,充满了明晃晃的指向和暗戳戳的怀疑。
整个社会环境就是不友好的,充满恶意的。
想要重生,真难啊。
怡安是被编剧抛弃了的,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就连杀了人坐牢,也是淡淡地一笔带过。
但她为什么会杀人呢,连受害者爸爸都能在最后一刻收手,怎么她就不懂。
怡安的内心就没有真正地表露出来过,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写吧,就连她知道小杰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她什么都没做,连思想挣扎都没有,就选择不离开他,这个选择还是在知道小杰出轨不久以后,爱情都这么盲目的吗。
然后去见小三,没有发神经,连下手都很安静,很恍惚,没有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
有很多人说结尾很憋屈的感觉,而我个人感觉却截然相反,结尾就像是最精妙的一笔,它带给我一种很讽刺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集的标题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出现,就加深了这种讽刺感,“重生”,在结尾落下帷幕,没有人得到救赎,真相仍然被掩埋在地底,本应得到惩戒的人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些被罪恶包裹而吞噬的人活成了这样子,被虚无假面上所覆盖的“重生”,实则没有人得到重生,大家又陷入了更深入的泥潭和地狱之中,蛮现实的。
然后剧整体而言,开头很吸引人,抛出了一个关于更生人该如何生活融入社会,遇见偏见的话题,大家的角色塑造的也很好,看了就上头的感觉,再往后中间几集讲的就是那种比较纯粹的剧情了解了,中规中矩,对我而言,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我不是很注重剧情向,更倾向于对人性思考方向),不过演技还是一流,尤其是一些细节环环相扣,比如看到王杰和怡安交往,会很自然地感觉到洪怡安身上是有李晓君的影子的,剧情很合理,包括唐娟这个角色,蛮出彩的,她那里关于爱情和金钱的认知变化,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看到中间那里,其实我已经没什么特别大兴趣了,但是又想着看完,没想到下半场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第一个就是李晓君哥哥那边,他和父亲的那个长对话,引起了我突然的很大的共情,就很难过,后面王翔被绑,和李晓君的父亲那一场,随着他拿铲刀一下下打的时候,我是自己心也跟着颤的后面还有一些,等等,就让我觉得这部剧发力点是在后面。
还有一个,就是我本来以为王翔会被打死的,没想到,画面一转,他还活着,李父最终没有下死手,不过他把自己的私愤发泄出来,那个场景(看过的都懂)真的侮辱性极大,没有走正当程序,被自己的仇恨蒙蔽双眼,而王翔也同样不是什么善良的哥哥,帮弟弟顶罪,我更倾向于是他从小树立的一个要照顾弟弟的观念,他看到李晓君死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李晓君怎么了,打救护车,而是给王杰处理这件事情。
当时画面一转,看到王杰没死,感觉就是一种戛然而止的味道,但是后来又很绝,就是我开头说的那样。
这部剧每个人物塑造地都立体化,都有我们每个人复杂性的体现。
噬罪者,即吞噬罪恶的人,这样的人将一辈子被贴上“有罪”的标签,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
先说一下缺点,前期节奏太慢,后来突然加快,最后却截然而止,所以整体看下来不会很舒服。
情节上其实一开始就做了很多铺垫,哥哥很爱自己的弟弟,所以就能猜到是哥哥替弟弟顶罪,先不说顶罪对与错,就哥哥对弟弟这份溺爱,已经是一种“罪”了,他替弟弟吞下了罪,不让弟弟受到一点伤害,殊不知这是害了他,深爱弟弟的两个女人,一个死了一个入狱,这都是他自己引起的,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最后连去看怡安一面都不敢,不敢承担,不敢负责任,哥哥明知道却依然什么也不说,这种溺爱已经变得畸形了。
与《恶》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视角不同,《恶》是罪犯身边所有的人为主,他们是怎么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噬罪者》是以罪犯本身为主角,剧情都是由他来展开的,这就造就了两个不同的感觉,前者很自然,只是在阐述事实,以人性作为剧情推动,真实且有力量,后者则更多了编剧的力量,需要一些戏剧性的巧合意外,因果关系等来推动故事,这样最大的弊端就是会影响很多角色的人物性格,举一大点,自己被解雇才想来找之前狱中的龙哥,认识阿标,想要帮助芷玲,让她到自己公司打工,补习功课,却因为芷玲偷东西,间接害死阿标,又对芷玲大发脾气,导致她离家出走,最后被冤枉。
整个一条大的情节推动链都是这样完成的,仔细看就不难发现会有些许矛盾的地方。
所以整体上与《恶》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最令我感动的一点,雯青与出来后的王翔第一次见面,男友突然闯入,王翔为了保护雯青,说这只是一次采访,不让她难堪,自己已经遍体鳞伤,还要用仅有的一切来保护自己爱的人,让我为之动容。
最有感触的一段
结局来看,我本来以为弟弟会去自首,真正承担一次,可是没有,导演把最终的“罪”放大到极致,没有被贴上标签的人,或许比那些有标签的人罪恶更大,而这种罪会一直蔓延,直至灵魂深处。
又或许,没有被放大,这就是事实呢?
说到今年华语剧最大的惊喜,非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莫属。
该剧以真实新闻事件为原型,精良的制作刷新了观众对于台剧的刻板认知。
不仅如此,编剧更是大胆地新闻职业道德、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诸多社会议题抛上台前,来试图探讨人性“善与恶”间的距离,拓宽了华语剧的主题深度。
在国内的豆瓣上,至今保持着9.5的超高评分。
而在《与恶》之后,缔造这部神剧的台湾公视台,又推出了一部同类型的现实题材剧集。
虽然目前在豆瓣上只有300多人标记看过,但光是冲着这个题材表姐就必须安利给大家。
《噬罪者》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
这部剧是台湾公视继《我们与恶的距离》之后,再度试水犯罪现实题材。
该剧同样立足现实,试图去关照边缘人群,探讨曾经犯过错的人在罪后该如何重生的故事。
剧中的男主角王翔,由台湾实力派男演员庄凯勋出演。
他曾经在高分悬疑片《目击者之追凶》中,将一名腹黑的新闻记者形象演得入木三分。
而在这部剧中,他又再度奉上了精彩的演技,饰演一位背负着「谋杀犯」标签的罪人。
男主角王翔,曾经因为过失杀人而入狱十多年,如今终于得到了假释令。
在台湾,像王翔这样刚刚出狱的刑满释放人员,被叫做:「更生人」。
这个别称寓意着:受刑者在出狱之后,能够改过自新,重新活过来的意思。
十几年前,王翔还是一所学校里的助教老师,文质彬彬的他一直颇受学生好评。
他有着一名感情稳定的女友雯青,事业方面也前途无量。
可一场命案却彻底毁了王翔的人生——他被指控杀害了一名女学生晓君,并为此承受了十几年的牢狱之灾。
转眼十多年过去,王翔获得了出狱假释的机会。
但对于一位背负着命案和多年牢狱生活这样沉重过去的罪人来说——要想重获新生并不容易。
王翔虽然出了狱,但依然要接受警察协助监督,每个月都要到教育中心报到一次。
更痛苦的是,来自身边朋友亲戚的眼光和偏见。
刚一回到十多年未归的家里,王翔就感受到了亲戚投射来的异样眼光。
母亲也因为被儿子的案底所牵连,曾经搬了两次家,却始终不敢对外讲出儿子的过去。
邻居们都以为,王翔这些年始终在外地做生意,如今刚回家。
家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王翔内心所承受的负罪和屈辱感。
以至于每当弟弟的女友来家里做客,王翔都会主动回避,因为担心自己在家的话,会让女方感觉不舒服。
每次回到家的时候都要低着头,尽量目光不与人正面接触。
而且作为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十年的人,出狱之后,也注定会产生与社会的巨大脱节。
他不会用智能手机和网络,加上有案底在身,想找个能混口饭吃的工作都很难。
好不容易,才托自己的弟弟的关系,介绍了一份给一户姓潘的富人家庭做司机的工作。
说起男主角的这位弟弟,也不简单。
表面上看,他是个老好人,工作努力,有着一个正在谈婚论嫁的女友。
但背地里,他其实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渣男。
他一直与有钱的潘太太保持着秘密的地下情关系,也正是通过这层关系,才把自己的哥哥介绍进潘家做司机。
这份新工作很简单,就是负责接送潘太太的女儿小爱上下学。
但是为了能得到这份工作,王翔不得不隐瞒了自己过去的黑历史。
起初,娇纵任性的富家大小姐小爱非常排斥这种沉默寡言的司机,双方相处很不愉快。
可随着相处下来,小爱逐渐发觉这个司机虽然话不多,但性格却踏实谨慎,而且心细如发。
眼看着王翔的工作终于获得了肯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一场意外的事故,却又让王翔过去被曝光。
事发前,王翔本来是在接送小爱回家的路上,意外目击了一场车祸。
见到有人受伤,男主角也不顾被人碰瓷的风险,冒着大雨,立刻下车赶去救人。
她还发现伤者中有一名孩子,为此他立刻脱下衣服照顾伤者,并打电话寻求医院急救。
这本来是一场善举,可王翔却在事后的警方调查中,惹上了麻烦。
原本只是目击证人和救人者的王翔,却被警方带进了审讯室,并且从简单的问询,升级成为了粗暴的审讯。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王翔有前科有案底。
明明是一个救人的英雄,却变成了警方怀疑审讯的对象。
用审讯王翔的那位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本性是不会变的」。
虽然最终经过调查王翔的确与车祸事故无关,但他却只能默默忍受这种社会上的成见。
然而事情到此还没完。
事发时,坐在车上的小爱用手机将王翔的行为录了下来,并传到了社交媒体上。
没想到很快就上了热搜,王翔也被网友奉为无名英雄,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和评论。
对于一般人来说,突然爆红可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对于王翔这样的更生人来说,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所隐瞒的过去,被人揭露出来。
果不其然,很快电视台就找上门,想要采访王翔。
而作为电视台记者的恰恰是王翔曾经的女友雯青(夏于乔 饰),两人都没想到,再次见面竟然是会以这样的方式。
这些年来,雯青一直对王翔当年的案件耿耿于怀。
她一直认为——王翔是因为自己才成了杀人犯。
这次的意外重逢,也让她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而另一边,随着媒体的热议,王翔的身份开始被曝光。
没过多久,就有人打电话曝光男主曾是杀人犯。
更有甚者找到了王翔母亲现在的家——将写着“杀人犯”三个字的照片,贴在他家的门上。
不仅如此,当年被害的女高中生的父亲,在看到新闻之后。
也开始悄悄计划着找王翔复仇……
故事到这里,整体剧情还是比较常规,基本都是早围绕王翔如何走出过去的阴影而展开。
然而真正的反转,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该剧一开始并没有过多介绍王翔杀人案的始末,只是在通过一些闪回片段,展现案件的片段。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种种迹象表明——这起案件背后似乎另有隐情。
也许,那个看上去混的很好的弟弟,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噬罪者》少见的以犯罪者的视角,来反思人性与社会偏见。
男主角作为一个更生人,即使出狱之后,也依然要遭遇社会各界的非议,以及身边人的异样眼光。
固然,犯罪就必须要接受应有惩罚。
但——现实中所有的问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尤其是主角这样无辜被打上杀人犯的标签的人。
无论他的内心如今是恶还是善,都似乎很难得到公正的待遇,他们想要回归社会,举步维艰。
甚至于发生任何事的事后,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更生人,这更加导致他们似乎永远无法更生。
当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的时候,无疑也在暴露着自身的无知与狭隘。
这种看待他人的有色眼镜,本身也是一种恶意。
如同该剧的英文片名《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翻译过来就是——去恨罪恶,但去爱那犯罪的人。
这句话无疑是整部剧的主题,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请不要忘记善良的不能。
只有学会宽恕,才能不被罪恶所吞噬。
如同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写的异样: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节奏嘛 致郁剧都会偏慢吧 结局有人会觉得烂尾 可我觉得现实一些倒比较好 王杰这种人怎么可能真在警察局承认呢 剧中受到伤害的 只有晓君和晓君爸爸是无辜的 其他每个人都有罪 更生人的处境困难 可真能做的 只有不让自己有成为更生人的机会吧
挖掘故事很深 既关注了有案底人员的生活问题,又把疑案冤枉人员的委屈,无处申冤的可怜,还有那些受伤害人员的愤恨,一一写明 这么多条线,写得却不混乱风平浪静的结局背后,有些伤痛是治愈不了的
还真不喜欢这种烂好人型!
“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以后,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还以为结局里的未婚妻和王杰会跟哥哥是一个轮回。不过整部剧都算紧抓眼球,一个犯罪带来的伤害是绵延不绝的,对人性和社会的审视还蛮客观。
高开低走 刚开始剧情蛮不错 几个人物都很清晰 到了后半部分看的让人莫名其妙 整个惨不忍睹 乱成一团 估计编剧自己也挠头
命运一波接一波的捉弄。事因丧失责任感而起,当事人却逃脱了直接的惩罚。
最近看的几个公视的剧质量都很高!节奏有点慢,但整体还是挺喜欢的,结尾竟然来了个这样的反转!
探讨“重生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人言可畏!
剧情走向很好猜 但是演员都演得很细致 最后yi安也太惨了 死的两个人都非常绿茶 告诉大家不要破坏人家的感情 【我居然一点都不同情那个晓君 和她们一家 很垃圾
看了2集,劇情略為老套,猜是主角幫弟弟頂罪。演員部分主角兄弟演技不錯,尤其是莊凱勛,年輕演員的演技就有點出戲,但金凱德把少女的任性演得不錯
扶弟魔之杀人游戏。
老妈是极品,弟弟是极品,弟弟交往的人也极品。。
★★★★☆ 1.庄凯勋演技可以的,王翔的隐忍克制都很到位,弟弟也不错,懦弱的渣渣;2.略高开低走,但更生人的主题值得赞许,从《麻醉风暴》到《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噬罪者》,台剧在寻找新的角度新的立意,我们的编剧请加油;3.晓君爸爸说,我这一辈子,已经歪了,怡安毅然举起烟灰缸,受害人变成施暴者,原谅往往没有那么容易;4.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没有纯粹的善恶,不用有色眼镜看人,不歧视不谩骂,不随意站队,做一个理智的成年人。
除了演技在线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剧情bug太多,三观也有问题
后面蓝了
更生人里的阿标和翔哥,在我们的眼里进去了的人,就代表着危险,再犯,而出狱的人要适应现实的社会,适应大众的目光,这个群体会让他们更难生活于这个社会,阿标开枪的那一瞬间就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那个老爷爷,虽然挨到了出狱,可是出来以后却无法适应,阿标最后说我想回去。在监狱里面起码大家都一样,不会有歧视,有偏见,而在外面发生任何事的事后第一个怀疑的是更生人,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更生。
更生人是引子,把人的欲望无限放大给人看才是主旨。想探讨人性但角色太多都很片面。男主圣父想度化周围的所有人,妈妈偏心拎不清两个儿子都被她不作为害了,弟弟麻烦制造精永远有人收尾永远长不大。最后一集叫重生真的很讽刺。
虽然猜得到是哥哥帮弟弟顶罪,但是很期待剧情走向。
烂中烂,一星我都嫌多。什么垃圾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