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45年5月9日 战争中的人们是不知道战争的结局的,但我们知道。
当我们带着已知的答案再去重读那段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带着全知全能的仿佛造物主才有的局外人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审视那场浩劫时,我们依然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楚,无助,还有迷茫,因为我们是局外人…… 一个个故事铺陈在我们面前,无论它多么悲惨,我们总能读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坏人死了,好人胜了,世界因而和平。
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片尾等着我们…… 但是,战争中的人们知道结局么!?
当然不会,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问答。
那么他们以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战斗、生活、相爱啊?!
无从知晓(过于政治而非人性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不是无法想象,而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我可以罗列很多可能的选项,但是仿佛都不准确……为国家?
为民族?
为爱人?
为亲人?
为战友……仿佛都不是,又仿佛全都是。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说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一场接一场战争上演。
历史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即使有前车,仍然会有后辄,而且不止一个。
究其缘由,皆起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
这是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所谓的弱肉强食,被美妙的冠以丛林法则的名号,于是合法化了,冠冕堂皇了,再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战争无法避免,对战争的遗忘同样也无法避免,甚至受害者的子孙回去崇拜当年的凶手,崇拜那个杀了祖爷爷,侮辱了祖奶奶的罪犯。
理由有很多:军装很帅、造型很酷、理论很煽动……甚至:他们现在拍的电影很好看、服装很时髦、明星很多……我已厌倦了用数典忘祖形容这些人,惟愿早日成熟……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共赴国殇!
在荒郊野外,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哪怕可以由此获得一笔横财!
中文片名绝对是败笔,完全反应不出故事内涵。
那温柔美丽的女子亲切的问到:你回来了,我亲爱的,我最最亲爱的……感动!
题记:他们的命运本不相同,他们一不小心回到过去,共同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相互依靠不能回头,他们对抗法西斯-冲锋陷阵,跨越时空,是情敌还是战友,挚爱只有失去才能懂得珍贵,穿越时空,战争,只有亲历才能铭记。
我的开头有点土,但这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的唯一感觉。
一开始是打算去看锦衣卫的,但是电影院却下映了,选择来选择去,选了《古墓迷途》。
一开始以为是近似夺宝奇兵类的古墓冒险片,但看下去,却发现是带点教育性质的故事片。
讲述了21世纪的莫斯科街头的不良少年们,盲目崇拜纳粹,甚至以拥有纳粹胸章为荣、有的是自以为爱国的愤青歌手、还有欺软怕硬的游戏男、盗墓狂,以此为开头,4个性格迥异的男孩踏上的寻宝的路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男孩隐喻了21世纪,俄国街头的现状,也是很多国家的青少年的堪忧现状。
没有经历过战火的他们,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只从教科书上看到、从电视上看到战争,丝毫不曾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万千生命堆积起来的和平年代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比不过纳粹的万字标记来的“酷”。
而导演用他的方式,让年轻人重新体会战争的可怕。
四个男孩偶然间遇到的老妇人,老妇人送来了牛奶,他们问,老妇人这牛奶需要付多少钱,我想这隐喻了金钱至上的观念。
老妇人看似迷茫,却很执着,她知道这四个少年是来挖遗迹的,她希望这四个少年能帮她寻找在遗迹里他儿子的遗体或是找到他祖父送给他的镶着红宝石的烟盒,却遭到了这四个男孩的嘲笑,在老妇人充满隐喻的眼光中,他们开始了“穿越 ”之旅。
先是在遗迹中挖到印有自己照片的前苏联证件,然后在附近的湖中穿越到了1942年的战场,在炮火纷飞的湖中狼狈的穿越了。
他们经历了死亡、恐惧、怀疑、牺牲、被俘,也经历了爱情、友谊及战场的洗礼。
他们从最初的害怕、胆怯,最终成为战场上冲锋的一员。
毕竟是没经历过战争,导演为他们保留了胆小怕死的形象,却使得他们的形象最终更加饱满。
他们曾经另人斜眼相视的问题少年,但他们在战场中,经历了和平年代所无法学到的东西。
那种可以为国家出生入死的精神,对生命的思考。
还记得大校为了掩护他们离开,最后一刻,他牵着男主角的手问:我们最终胜利了么?
什么时候?
在听了主角的回答后,他笑了笑,赶走了21世纪来的孩子们,独自掩护他们逃脱,最终牺牲了。
但他为了国家的和平与人民的生活义无反顾牺牲的精神却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就是老妇人的儿子,出现在影片的后半段。
他被俘虏了,当它听到愤青说21世纪的街头都是崇拜纳粹的小光头时,他奋力的挣扎,掐住愤青的脖子,眼神坚定的说:世界上还是有正义有邪恶,正义就是正义,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
他的坚定,让所有人都为他所折服。
这是当时的苏联男儿坚定不移的信念,也的确为战后的和平带来了无比的幸福。
写到这里,更多的画面在我眼前一一浮现,包括在这场战争中的爱情,好似让人梗着口气般,最终他们无法改变历史,历史的齿轮让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又让他们悄然生息的离去,不能改变一丝一毫。
战争过去了,他们回到了现实,看到了街头依旧的光头党,他们恍如隔世。
仿佛他们与世隔绝般,但他们经历过了,明白过了,要改的不是他们,但改变却要经他们之手。
结局很有意味,四位死里逃生的青年,用他们历经沧桑的眼神看着21世纪莫斯科迷茫的街头。
这应该意味着改变吧。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鲍里斯加尔金,他是一名中尉,也是2005-2008年度俄罗斯电影协会的会长。
他在电影来到中国上映时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很相似的历史背景,希望不管是年轻观众还是有一定年级的观众都能看到这部电影,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谁和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我们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的生活是我们的先人用生命为我们所铸就的。
还是推荐大家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
这是一个俄罗斯的爱国电影,但我从一个细节想到很多。
饿罗斯说入侵屋克兰是为了打纳粹。
但是饿罗斯自己国内就很多年轻人光头党就崇拜那粹,胳膊上纹着那粹万字标志。
可见很多国家都有崇拜那粹的小年轻,中国也有很多人崇拜那粹德国的名将,战绩,也喜欢那粹德国的军装呢,只要有需要,这些也能成为俄罗斯名正言顺入侵中国的理由吧?
饿罗斯说打屋克兰是为了战略安全。
结果芬兰瑞典纷纷加入北约,饿罗斯也无所谓的样子,难道他们那边不算战略安全?
说到战略安全,我要为中国说句话,中国被日本韩国印度越南泰国一群欧美阵营的国家团团包围,哪有一点战略安全,中国经济不是发展的挺好?
就你饿罗斯少一块战略安全就不会发展了?
这不是典型的拉不出屎怪地球引力不够吗?
从2月份开始,饿罗斯就屯兵在屋克兰边境几个星期,一边辟谣说不会入侵,一边发动了战争。
官方说话跟放屁一样毫无公信力,某国却有无数媒体大赞正义啊,伟大啊,仁慈啊。
穿件衣服吧你自己不恶心吗?
只要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饿罗斯没有其他目的,就是想要乌冬几个州的地,把克里米亚从陆地上连起来,克里米亚对饿罗斯多重要自己去查,从2014年抢过来以后克里米亚几乎孤悬海外,连淡水都需要赫尔松供应,不把赫尔松抢到手,克里米亚等于只能看不能用的飞地。
别再被无良媒体提着脑子人云亦云,多独立思考多自己分析,自己长点心吧!
早上,匆忙地收拾完出差用的行李,打车直奔博纳优唐看这部“毛片”,排次不多,整个朝阳区就这一家影院放,一天三场。
在爱丽丝来临的这天,可能担心票房不好,影院将它丢到了昂贵的VIP厅,早场半价票50。
接近中午的这个第一场,观众竟只有我和另一个姑娘。
说回这部有着破译名却让人无比惊喜的电影。
“告诉你,在21世纪的莫斯科,人们刺着万字纹身,行纳粹礼,高呼希特勒万岁。
”电影中的彼得堡小伙,穿越到1942年的8月后,向关在德军牢狱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讲到。
虽然他本意是想借此挖苦自己那个光头党同伴。
但在60多年前的此情此景,这绝对是一句欠扁的话。
果然,红军小战士压倒了自己的后代,一顿狂揍。
经历了、成长了、觉悟了的光头党拉开两人后,连忙安慰小战士:“21世纪的莫斯科,绝没人高呼希特勒万岁。
”身体即将陨灭,以爱国主义理想支撑最后一丝气力的心灵岂能被落井下石。
最终,小战士歌唱着哥萨克骑兵和布琼尼,英勇就义。
这样的煽情细节,合理地遍布整个影片的叙事结构中,每每通过各种矛盾将观众情绪累积到一定量时,爆发出来。
入戏地替英雄扼腕、替豪迈落泪、替现实鸣冤……这样的动人细节还出现在总攻前的阵地歌唱、侦查上尉肉搏前的一句“我们真赢了吗?
什么时候?
”他们真会发疯了地相信“未来人”的鬼话?
还不如说这样的预言,是他们战斗的信念所在。
虽然信念的另一头,是斯大林和契卡的魔爪,是比前线还摧残身心的西伯利亚,是让共产主义信念幻灭的古拉格群岛。
电影的主角是当代俄罗斯一群没心没肺的青年,整日游荡在涅瓦河畔。
影片开头,贩卖卫国战争徽章后的他们,开着越野车,徜徉过圣彼得堡几乎所有的伟大地标——艾尔米塔日、海军博物馆、旧俄海军大厦、滴血教堂、伊萨教堂、金狮桥——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欲望的场所,和任何伟大历史并无关系。
其中的光头党,更是相信“当年希特勒应该跟斯大林联合打美国的。
”历史的讽刺曾在当代俄罗斯电影中多次体现。
巴拉巴诺夫最出色的作品《兄弟2》中,弟弟去黑市买军火,看不惯仓库外的光头党:“我爷爷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
”光头党不以为然:“那是过去的事,向你爷爷致敬。
”穿越后,他们在二战时的前线营地,遇上了军官。
军官问:“你们是哪人?
”“圣彼得堡”“什么?
那是?
”小伙们意识到自己的失口,他们只愿告诉红军那个灿烂的未来,电视机、莫斯科摩天大楼、宇航和太空;不愿告诉他们那个瓦解的苏维埃。
或许,关于那个瓦解的帝国,在小伙眼里,并不那么可悲。
至少,现在他们很自由,而穿越过去的彼时彼地,不远处的波罗的海三国都和这个帝国无关呢。
这部影片,更让人发现,穿越题材并不只能供人哈哈大笑,还可以在一把鼻涕一把泪中,不动声色地完成说教任务。
苏联时期曾有着非常出色的宣传片传统,至今供应着电影创作以巨大的养分。
即便这种蒙太奇传统只在于技术意义,于今时今日,对叙事无益。
但这个片子还是照着好莱坞套路以及被这个套路滋养出的大众审美,成为今日俄罗斯对青少年一部成功的好看的教育片。
这不,好不容易游回21世纪,觉悟了的光头党拿起石头,忍着疼痛,开始剐拭那个曾自认为光荣如深觉可耻的万字符。
影片结束于盗墓小伙们回到圣彼得堡后的喀山教堂前,吉普车停在了另一伙光头党面前。
一场新的“解放”战争等待着他们?
————————————————————————想起几个月前,在夜里的红场见到的三个小伙。
走到我面前的他们,突然停步,行纳粹礼,然后踏着正步离去。
我曾想,要是在小巷子碰到他们,恐怕我将体无完肤。
也希望,他们能看到这部商业片,并有所想。
一个剧情很一般的穿越故事。
但是穿越到特定的时期结合21世纪的社会现状,却很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
地球人都不应该忘记二战的惨烈,尽管亲历者大多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是作为人类,地球的最高等生物,应该坚信战争是罪恶的,坚信普世的价值和人性的光辉。
违背人性的占领,牺牲一方满足以满足另一方的欲望,即使是为了生存,也早已与人性相去甚远。
真正的强大,不是在街头聚众中彰显个人的力量,在弱小面前彰显残暴或控制的欲望,二是敢于追求人类共有的自由、生存的权利、平等的价值。
于是普罗米修斯是个永恒的英雄,布鲁诺在烈火中永生,华盛顿被奉为神明……恐怖主义盛行,德国新纳粹主义兴起,希特勒《我的奋斗》可能再版,罗马奥林匹亚球场出现的纳粹礼,俄罗斯街头越来越多的纳粹万字……这个星球远远未见和平,战争的阴影似乎伴随着人类文明此起彼伏。
还是应该相信人性的最初是善良的,冲突只是利益在分配上的矛盾。
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汇聚成众却又总是成为一个个集团,相互争夺决斗,最后又不过是化为尘土。
又何必呢?
愿天下太平、富贵安康、人性永存!
俄罗斯电影,中文译名其实叫《我们来自未来》更合适,不过还有一个译名就是《古墓迷途》。
四个俄罗斯青年,一个历史爱好者,一个音乐爱好者,一个光头党,还有一个印象不深。
四个人以挖掘二战的遗迹,找一些徽章之类的卖钱为生。
他们在发掘一个战场遗迹时,莫名穿越到了1942年的苏德战场,不得不加入了当时的苏联军队。
电影的立意很好,四个人经历了二战的腥风血雨,看到了当年的祖辈如何和纳粹奋战,苏联的战士们从这些未来的孩子那里也得到了鼓舞,得知自己一定会获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四个孩子最终得到了成长,并且以莫斯科会出现光头党为耻。
不过整部电影的节奏还是有些跳跃,包括当时的苏德军队各自就很容易相信他们从未来而来,包括四个没经历过训练的菜鸟,居然经历几次残酷战役居然毫发无损,包括太冗长的和护士谈恋爱的情节,削弱了真正苏德战场的残酷。
4个挖古墓的年轻人,面对墓中的遗物,没有任何感觉。
无意间穿越到二战战场。
当亲身经历后 才发现 残酷的战场与想象中的 完全不同。
最后冲锋的那一刻,面对生死,拿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去冲锋。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瞬间一个一个的生命离开,一个又一个人冲上去。
生命在那一刻,显得非常的渺小。
经历了 爱情,友情,生死的遭遇。
人才能变得成熟。
成熟就是无论顺境和逆境。
爱恨情仇都能坦然的面对。
本来看了点简介,有点回避战火题材(不是老套就是太伤感情)但是后来又有一天,记忆有效期过了,从哪里看来说是这片子在俄国反响很不错,有待续集,于是。。。
俄罗斯的片子,俄罗斯的现代的片子,一如她的文字不让人失望,俄罗斯的土壤总是会出佳酿。
片头,我担心的是这伙暴力、游戏小子不是在斗殴中搞死自己,就是在舞弄手枪时打穿谁的肚子——那样的话可真没趣。。。
而后,整个片子中该有的情感都有了,战火与活人的pk中能反应的差不多都影射了——蛮优雅的、蛮鲜活的、尽量不做作的俄罗斯的文艺气质就差与生俱来的了,拍大片(虽然也才开始摆弄)、拍现代片、拍娱乐片都能拍得那么稳
影片中四位主人公因机缘巧合回到1942年的列宁格勒,在死亡边缘穿越了一回,观众也如身临其境般随着主人公们回到硝烟滚滚的战乱年代。
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
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活下去,永不气馁,永不回头,这就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
拉响手风琴,军营中苦中作乐,歌者用动听的歌声安抚着一颗颗战栗着的流血心灵,战士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景象,好像他们回到了家乡。
当电影落幕,主人公和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如同做了一场噩梦。
许久许久,说不出一点话来, 百般滋味哽结在喉,观众是如梦初醒,可二战这场血淋淋的噩梦,许多人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战争中的人们渴求的和平和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一直拥有着,可常常会对自己的这种幸运不以为然。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省视一下自己了。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好好活着,努力活着,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可能是对苏联历史不太了解,看完没有感觉.对于他们想表达的无法理解.
爱情、穿越、战争的噱头都占齐了,可惜电影不是大杂烩,就本片来说在近年流行的穿越片中实在是乏善可陈。实际上也许就一部给毛子青年看的反纳粹教育片而已,而已。。。
以为是探险,其实是战争。不过拍的不错撒。
科幻悬疑多多少少算是有一点,但影片主体都发生在前苏联时代,所以苏联电影的影子随处可见,且不知俄罗斯电影这么多年来始终都是如此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列宁斯大林时代的气息是少不了的,就算如此想做科幻色彩的电影都还是红色笼罩,也许俄罗斯人的骨子里就透着过去的影子,至少在这部片里看不到现在。
没想法
俄罗斯人也穿越了!
剧情简介已经包含了一切。
又一部穿越题材的电影,号称俄罗斯票房冠军,介绍里的一句话印象很深:战争,只有亲历才能铭记。近2小时的时间,随片中4个人物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时代,也看到四个人在战争中成长。战争不会忘记,生命应当去敬畏!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1945年5月9日。」对不起,同志们,我们来晚了。
一出关于穿越的大杂烩的教育片
08年下的片儿。。。藏了快3年都有字幕版了才看,55分
在我眼里一般
这个题材选得真是非常好我是为了一小段剪辑来找的这部电影“战争什么时候结束”“45年5月9 日”“我们真的挺过去了”哪怕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有机会亲口告诉一位先辈“我们胜利了”,眼泪就有点止不住四个现代小伙的表现似乎真实,所以更能体现那些先辈的英勇普通人不会有能力改变什么,光是和先辈们一起冲锋就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感谢苏联老大哥,没有它在前面试错,我国走的弯路应该更多也感谢历代领导人,苏联没挺过来,我们挺过来了
不算烂片,比我想象的好,穿越得不像中国穿越片儿似的累死人不偿命,俄罗斯的帅小伙儿还是很多呀。就是激情戏太突兀了= =
中译音中间删了一些歌。电影的主题曲很好听。人在战争面前都是软弱的。
俄罗斯版的穿越故事……
第一次看俄罗斯的穿越片,深深感动了。想到《二手时间》中那些曾生活在苏联的普通人,他们说道,“社会主义强迫人们生活在历史中,沉溺于某种伟大。但如今这个时代和斯大林时代一样,都很可怕。”俄罗斯人必须选择,是伟大的历史还是平庸的生活?电影中的角色们生活在后者,最终却沉浸于前者。那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但他们战胜了希特勒。
有理想追求的穿越片。可惜中国没法照搬。“我们真的胜利了吗?”“真的,1945年,在柏林。”换成中国:“1945年,在湖南芷江”……太坑了……“1945年,在美国密苏里号”……更坑了……
做的并不是很好。穿越后的感情戏有点太快,而且量太多搞得有点失衡。四个人一直都想办法回去,打乱了战线故事。几个配角的处理也简陋了点,老兵带去侦察就牺牲了,主角说一堆未来的事德国军官还认真听了,遇到关键人物正好挖了个地道,巧合多让他们地经历没有奋斗感,好像都是别人在铺着路让他们走。最后呈现地效果也是这样,感觉主角四人没有很好地去经历那个时代,一直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去真正去想打赢这个战争,依然是被人推着干事情地状态。穿越回战争期应该能做到非常感人,但是只做到这样有点不行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