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网剧把自己笑成这样。
剧情没有什么,亮点就是男的穿越成了女人,然后因为性别的错乱引起的心理混乱和行为差异,导致笑料不断。
最后女主居然真弯了,我也是醉了。
这剧最好笑是因为制作粗糙导致的各种笑点。
比如服装,真是又雷又好看;比如耍帅,那由风带动的造型,真是笑果明显。
剧情前期还好看,后期烂尾。
然后主创们长得都不错,挺养眼。
这个标题源于我和闺蜜的一场对话,“太子妃什么时候才喜欢太子啊”,我想,大概从她见到白莲花不吃豆腐只吃醋开始吧。
会员版目前开放到23集,太子忙着激发太子妃的嫉妒心,太子妃忙着做两手准备为太子献殷勤。
虽然张芃芃有没有携带嫉妒这种女性出厂配置很令人怀疑,但是值得高兴的是,太子妃看到江白莲,画风终于不再是“啊呀这个姑娘真是肤白貌美可推倒”,而是“退散吧绿茶婊”。
也算给了绿篱这个没机会变成容嬷嬷的软妹子一次发挥余地。
原本垂涎后宫佳丽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的张芃芃从吃豆腐演变到吃醋,bl bg gl齐飞,一时傻傻分不清楚。
who care?
会看这部剧的本来就是颜值狗,就把深奥的问题丢给社会学家去研究好了,我们只看脸。
不信?
你让太子or九王360度自转维持20分钟好了,照样一群姑娘cos宫廷四美,没节操的流口水。
至于我,可女王可萌妹可妩媚可机灵能放屁敢装死的太子妃完全戳中我的萌点,你就算在鼓风机面前甩着裙子长发飘飘嫣然笑她35集,这安利我也吃。
微博上有人发这部剧的服装,原来雷的我七窍生烟的凸点肌肉小马甲,背上不知所谓的木架子全是来自某秀场,倒是我out了。
还有我刚猜测创意来自国粹延伸,下一刻背插几根旗帜的京剧串场快递员就出现了,好吧,导演你赢了。
不过至少我体会到了一点,有诚意和有钱,果然是不能画等号的。
穷剧组假布景照样搭出有心意的人工画境。
随便哪一帧截下来都能当桌面。
反正本来就不是历史剧,何妨开心就好,雷的你high,雷的你倒,雷到你觉得这个新年过的很美好,因为有一群人是一本正经的在逗你笑。
——————最后,这个结局,真是没想到啊。
2015-12-28最近,《芈月传》很火,剧组以大手笔邀请当红演员加盟,重金打造精美的华服、道具、场景,宣传阵势浩浩汤汤,可谓“不差钱”,而《太子妃升职记》(以下简称《太子妃》)却以“穷”出名,同样在网络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人气爆棚,一时间风光甚至盖过了《芈月传》。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真正的导演敢于面对窘迫的剧组资金,敢于正视廉价粗劣的淘宝爆款,让一众小清新小鲜肉在鼓风机的鼓吹下,仅靠颜值和气质,拍摄出了一幅幅堪比荧幕大片的美的不要不要的唯美画面。
回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披着床单被套幻想着自己是电视里衣袂飘飘的仙女公主嘛,《太子妃》正符合了我们当年的幻想:一块块彩色的雪纺纱披在身上,随风舞动,甚是优美,比郑晓龙的配色更明丽,比于正的用色还大胆,比时装剧造型还接地气;再加上懂得运用摄影构图,花前、月下、帘栊、美人、帅哥,忽略那些塑料花花草草,还是感觉非常美好的。
《太子妃》这种网络剧不同于上星的电视大剧,需要非常高的准入门槛,轻轻松松走入了观众的面前,呈现给网友不一样的电视剧的面貌。
近年来,不乏网络热门小说搬上电视,都是以精良的制作赢得观众欢心,《步步惊心》、《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等莫不如是,而《太子妃》虽然穷,但是诚意还是满满的。
看腻了孙俪、袁姗姗、唐嫣、赵丽颖、胡歌、靳东等从年初霸屏到年尾的老面孔,张天爱、盛一伦、于朦胧、江奇霖、郭俊辰等众多小清新小鲜肉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看惯了普通电视剧玛丽苏女主受到众星捧月的拥戴,备胎无数,除了谈恋爱还是谈恋爱的模式,偶尔看到这种“男儿心”、“女儿身”,拒绝宫斗,各种性别CP乱入的网络剧,笑点一个接着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综上所述,《太子妃》在演员上用心,在制作上讨巧,把“穷”的劣势转化为观众的看点和笑点,讲述了一个有血有肉、乐趣横生的故事,在观赏性上,毫不输给《芈月传》,在这个意义上说《太子妃升职记》离《芈月传》只差钱了。
为了颜值,也真是不能再多了,这逻辑之混乱,感情线之混账,女(男)主角之被迫害妄想以及玛丽苏,道具之粗糙,分分钟想摔电脑啊!!
表示看这个都觉得还不如去看花千骨啊!!
什么破烂故事啊!
也就主角长(整)的好看吧!
(╯‵□′)╯︵┻━┻就不说我撑到29集都看不懂女主角内心啊!
最看不懂的人明明是这个男扮女装的变态啊!
前几集刚说了让九王放弃王位啊!
转身又去拉拢赵王一起闹啊!!
转身又专心粘齐晟啊!!
作为一个男人的灵魂能做到比女人还作还阴晴不定啊!!
还有九王帅吗?!
啊?!
那长到下巴的人中啊!
那歪嘴啊!
你们都在逗我嘛!
写软文也要摸摸良心啊!
不带这么消费观众的吧?!
还传说评分超过琅琊榜啊!
你们除了脸是不是其他什么都不管啊!
不如直接去看写(a)真(v)哪!!
又想起来剧里某些明显整容过度的脸,唉,看得我心累啊TAT
记得这部剧是和芈月传同一时期在乐视视频上播放的,追芈月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太子妃的广告,当时的我因为甄嬛传成了孙娘娘的骨灰级粉丝,也因为从来只爱看那种服化道精致,有历史感的剧,所以对太子妃雷人的画风嗤之以鼻,讨厌这种恶搞的剧,可是呢,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把这部剧找出来看了23333,可能是因为那雷人的画风和鼓风机已经深深地映在我脑子里了吧😂😂😂开始的几集,边看边在心里不遗余力地吐槽,那衣服,那鞋子,那台词,羞耻尴尬😂😂😂,可吐槽归吐槽,我还是把它看完了,也就明白为什么当时大家都说这是一部有毒的剧。
确实它是在恶搞,可是也是在用心恶搞,剧组虽穷,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最好,剧组是在用心作剧的👍前面的剧情很不错,后面的就有些尴尬和狗血了,演员都很契合,get到了张天爱的颜,四美妃也真的很美(//∇//)
说此剧有毒一点不过,万年不看电视剧,网剧只看了万万没想到,居然被这部剧掐住无法自拔,第一次为了一部剧充了会员等更新,简直毒得太过分!
1.空镜美。
华丽的色彩,空间结构的美学,镜头的运用使得没钱的剧组也能把景物拍得美轮美奂。
虽然那花那草那树一看上去就像影楼的,但好在搭配起来居然挺美的。
鼓风机存在感太强,全剧就一台鼓风机居然把整部戏拍得跟在龙卷风里似的。
2.切水果片头好评,色彩大胆亮丽。
话说这剧的色彩太大胆了,粉色的床单配天蓝色蚊帐、黄色窗帘配翠绿屏风、土黄的宫灯配玫瑰红的帘子……大胆得瞠目结舌。
3.服装好看却雷得销魂。
肌肉凯甲、短裤、耳丁、罗马凉鞋、捆绑系……据说服装都参考了时尚圈最新潮流,刚看到的时候还是被雷得一下一个大霹雳。
哦对了,差点忘了还有太医香奈儿的帽子、太子为什么当了皇上还穿着金龙鱼那件衣服、塑料头花存在感杠杠的、芃哥立体玫瑰花的长裙、无一不是在提示这是网剧就不要要求过高嘛,搞笑没正经就是这样哒。
好吧,我吃下这发安利了。
4.张芃芃。
演员没戴美瞳好评,太子妃真心美,演技也赞,越往后看越觉得演技不错,也越看越美。
芃哥一个大写的污,污得销魂、污得坦荡荡,刚穿越时十足一个man,调戏后宫众妃子,各种吃豆腐摸胸抱大腿,还跟宫女跳探戈(芃哥逢跳舞必抓臀,这是什么嗜好?
),还说什么你是茶叶我是开水,我想泡你啊捶地!!!
撩妹技能满点,分分钟给太子戴绿帽。
开始还是男人心,坐姿豪放,要么劈叉坐,要么抖腿坐,总之各种man相。
后期完全转变,直到变成woman,撒起娇来看得人掉一地鸡皮疙瘩,还知道要娇羞,可是还改不掉个污,整天想的就是勾引太子嘿嘿嘿。
全为全剧颜值及演技担当,芃哥到位。
5.太子。
不好说啊,说面瘫嘛,也不是,也许是剧里要求这样,偶尔出现的小表情很有意思,质问芃哥的眼神也不错。
6.绿篱。
太会哭了,一眨眼,眼泪就掉下来了,很可爱,印象深刻的是绿篱抱着柱子哭的人心都碎了,感觉像在看正剧哎我去!
不是嫁给了绿王吗?
为毛还呆在宫里……7.瓜子妃天团。
这四个妃子长得都挺有辨识度的,弯弯腔的妹子好逗,一说话分分钟笑死人。
可怜的四个妃子,零食永远只有一把瓜子,搞得弯弯妃子哭的时候都不忘记嗑瓜子。
8.绿王,啊不是赵王。
其实绿王演技不错的,很想看多些他的戏份,跳舞那段笑死我了。
跟芃哥抢榴莲那段好评。
9.九王。
就想着给太子戴绿帽,有时候智商爆表,有时候智商掉线,长年淡定,偶有一次不淡定想亲芃哥绣的荷包还被绿王全程围观。
10.杨严。
小鲜肉一枚,演技还有发展空间,看到他就想到一个词:桂花糕。
11.江氏。
标准绿茶婊白莲花,演得够贱够婊,让人恨得牙痒痒。
演员也是不容易。
11.其他。
芃哥扮成男装出门寻乐子到青楼被老鸨一眼认出来是女人时吐槽“古装剧里十集看不出来女扮男装都是骗人的!
”笑尿。
芃哥一转头就出现男声设计得不错,到后面变女声了。
方言大臣,这些大臣每个人口音都不一样,得亏皇上还能听得明白。
此剧太穷了,前任皇帝都没露个面就驾崩了,小皇子灏儿也是等了好久才看到,这是这剧最贵的道具了吧?
其他几个配角演技都很好,太皇太后和芃哥的娘戳死笑点了。
桌上的菜不够,用花来凑,这剧组是有多穷。
有几处BGM用得非常棒,芃哥喝醉酒跟绿篱吐露心声的那段,太子拎着剑要杀芃哥的那段,啊还有舌尖上的太子妃那段,都很棒。
配音给剧锦上添花,话说配音占用了这剧不老少钱吧?
一直拒绝这部网剧,可是身边的人都还挺喜欢,怎么回事,好奇心驱动下去搜了这部剧,只能说天雷滚滚( ̄Д ̄) 首先服化道具太寒酸了,剧组真的要啥没啥,这缺那缺,演员穿的,额,好像床单啊,再者剧情也是够混乱,古代,现代,男穿女式穿越,混合了bg,bl的剧情让我惊叹到眼珠要掉下来了。
服化又差,场景又像80年代小相馆艺术照,对白也雷,逻辑还怪。
但是就是看一集想两集,跟吃油炸臭豆腐或者猫山王榴莲一样停都停不下来。
此文随着追剧,会重新排版和更新,此为七更。
这也造成此文太长,心急者可直接看后半段。
由于是手机手打,错字请谅解。
仔细想想,可能至少十年不看国产剧了,基本对于连续剧,除了黄金时代的日剧,就只看美剧了。
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大概自西楚霸王那个年代为起点,中国开始进入商业文化时代,也就是说,自第一次文艺座谈会后,文艺的职责和模式,开始除了为人(Zh)民(Zh)服务这个圣洁的终极目标之外,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扩散,也开始考虑形而下的目的,那就是,如何让文化商业化,关于这个命题很早以前就和人聊过,此处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最后的结论大概有几个:1、文以载道,文化终究是要弘道的,是载道的舟,人文价值,是不可放弃的底线,所以商业文化必须是商业文化而不可以是文化商业;2、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舟不好看不结实经不起推敲,那道也传播不远,道要弘远,则必须善文,这文,就是艺术;3、商业,是让文更美的手段之一,让形式更加可以切合时代需求,不只是用不断进化的时尚元素或者审美趣味来包装价值这个道,更是可以用市场的取舍机制来对话、验证、补充和调整创作者个体的审美乃至价值体系,这是健康成熟的商业文化的三要素。
然而,4、二十年来,与已经非常成熟的欧美日本商业文化相比,刚刚进入商业化的中国商业文化还处于野蛮生长和黑暗探索阶段,在内,票房、监管、投资、旋律,都是包袱,在外,进口大片、资本运作、完整工业,都是压力,在熟悉影视行业资本游戏的过程中,烂,基本成了近二十年来大多数国产剧的标签。
大众熟悉的HuangJingJia、Wuji等作品,便代表了我们在摸索文化产品的市场运行和资本游戏的黑历史,当然,在这漫长的摸索过程里,我们自己的影视从业者们,始终在追寻着让国剧迈上骄傲舞台的道路上没有停歇,也发生过诸如为了一部兰陵王而让支持的企业破产的悲壮事件,但是,诚实的说,缓慢爬升的国剧整体品质也让我一直无法真诚的喜欢上我们自己的国剧。
好了说这些没啥用。
总之,十多年没看国产剧,包括爆红的甄嬛花千骨和当下的芈月传。
并不是对近年的这几部剧没信心,这两年其实我已经有了个明显的感觉,国产影视似乎突然要跨出质变的那一步,也许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商业文化终于要到了成熟的时候,这个从这两年的电影票房以及国产片票房占比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剧近几年的对外输出和“华流”概念的若隐若现里,也能看出端倪,其实仔细想想,这样的突破,和我们的第二次文艺座谈会真的有着丝丝缕缕的强相关。
又扯远了,强行拉回。
甄嬛琅琊芈月这些剧没有看,并非认为不好看,而是一看见七八十集的天量自己就怂了。
---我是下半段但是,为什么我这几天要专门聊聊太子妃这部低成本不正经的小作品呢?
其实我不但为了太子妃买了乐视年费会员,也已经专门为了这部剧在豆瓣注册了账号写了我第一个豆瓣评论,(不过因为不会操作,导致评论消失在列表里…)但是还是觉得有不少想法还没说完。
就在这里零零碎碎的接着说两句。
看这部剧,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周星驰电影艺术的巅峰之作,虽然没有喜剧之王那么深刻严肃,但是却把香港无厘头的独特喜剧艺术推向了极致,使这种港式黑色幽默得以标签,列入喜剧表演艺术形式门类。
大话西游也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二十年来很多导演、编剧和演员都曾经向这部电影致敬,尤其是伴随着那部剧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这几辈人。
这部太子妃也是如此,由于本来就是个没有什么投资商看上的穷剧组,反而让剧组少了投资方的压力,得以任性一回,所以,这部剧里跳脱的思维、随意的逻辑、任性的剧情、甚至稍有越界的价值体系,犹如脱缰的野马,反而在投资方意志、票房期待压力、传播受众缺位的情况下实现了自由,而自由,其实正是艺术最本初的动力源泉。
这种任性的搞笑,与大话西游的无厘头一样,对观众的审美惯性带来强劲的冲击。
大话西游之所以取得了当年也是让很多人都莫名其妙的巨大成功,在一个网络社交还远未展开的时代迅速扩散积累了庞大的口碑,最终成为港式喜剧的经典,除了他不作就会死到极致的幽默表达艺术之外,其核心是因为他关注的仍然是人性和对人性的追问这个原始而又永恒的艺术母题,当从头到尾没心没肺的笑到最后,却在看着城墙上相拥的现代版紫霞和至尊宝目送孙悟空那孤独背影走向夕阳下的西天时莫名湿了眼眶,才会明白吃糖并不证明这就不是个虐心的故事,才知道这部剧最强力的武器,就是用轻松的笑声无声无息的揭开你内心一层层包裹住的防备,直到让你发现,你那也许早已连自己都忘记了的纯洁、纯真和纯粹,然后,让你为这种纯粹而泪流满面,这就是让荒诞揭示真相的至高境界。
而太子妃这部剧,虽然人物设定更加荒诞,情感碰撞更加激烈,但是仍然是在做着艺术最本源的追问:人性。
这里不八卦导演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在此声明我本人虽不是Gay,但我对同性恋没有任何偏见,用张芃芃的话来说,只要是认真的,性别也许并非是界限,能够理解并尊重这种情感和取向)有没有想借这部男魂穿越到女身上以后所思所想所做所为的合理性来为同性恋心理张目的心思,只就这剧的设定出发,一个在现代花花公子游戏感情,到了古代仍然借女身为掩护四处揩油的男性人格,不仅仅是如何慢慢明白和认识的真正的爱情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慢慢从抗拒、崩溃到体验、接受、理解、认同甚至尊重女性、妻子、母亲这个性别和人格的,这是一场可能超越了哲学的人性实验,这种实验有用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很有意义和价值。
也许这就是为何这部剧被称为有魔性的原因之一,在荒诞的表象下,潜藏着严肃的课题,便会引发人类本能里对未知的不知不觉的吸引力。
以下属猜测:另外,虽然还没有看到结局,但两首好听到无限循环到片尾曲(我现在上下班车里就是如此,来回30公里,四首太子妃原声无限循环)已经暗示了糖衣包裹着的爆炸,也许我们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在这些魔性的欢乐里直面自己内心的纯粹,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结尾,我却并不想给剧组寄刀片,而是会感谢终于又有了一声可以让自己暂时从麻木和昏睡里睁开眼睛的唤醒。
第三点想说的,是这部剧里的表演,除了白莲花和绿篱以外,基本都没有表演的科班学习,却让人觉得那表演浑然天成羚羊挂角自然清新,所有的表演都具有说服力,与诸多科班出身、教科书模式、又因急功近利浮躁而不再如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那样研究表演这门手艺的艺人们一比,这群没有所谓偶像包袱的年轻人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一阵清新自然的气息。
这剧组的确很穷,却因为穷,更让人体会到了用心,用慢动作、一台鼓风机和一台风枪完成了特效组所有的工作,却仍然让观众的情感和意境跟随着那些唯美主义的画面跌宕起伏绕梁三日。
穷到让人心疼的一部剧,甚至,如果还有重剪版,都希望不要删掉那两集硬广,好像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一部不可割裂的整体,连那植入的广告,也成为这部剧不可放弃的回忆。
最后想说说两场船戏,真是非常经典,尤其是第一次,我没有想到这个情节居然设计和把握到这么高的程度,不只是画面的唯美和音乐声效的配合,与国际大导几无差距,更震撼或者感动的是对情感的理解、把握和表达的精准、深刻和重要,把双方因爱而恨、又因恨更爱,求而不得、又难放弃,把渴望拥有又恐惧失去、心被撕扯疼痛又爱的温柔炽烈的爱表达到如此惊心动魄淋漓畅快!
我真的服了,这场船戏一点也不污啊我被骗了,我盼到24集就是想看看污的,结果却被迷之感动了…不说了,去食堂吃饭。
以后有新的感受,我还会来更新与大家分享。
谢谢坚持看到这里。
也谢谢太子妃剧组和演员的惊艳表现和认真创作,谢谢金哥,赞助了这部经典。
第三更-!!!!!
今晚下班回来再刷24集的时候,居然发现船戏被!
删!
了!!!
有这个必要吗?!
这样的连点都不露的镜头都不能过审吗?
这场戏,是这部剧人物感情自然发展的逻辑必然,如同交响乐积蓄情感辗转曲折而终于绽放的那段华彩乐章,是对人性螺旋向内探寻真相的诚挚答案,是一部真诚作品结构不可缺失的篇章!
删掉这一场戏,不但让故事的逻辑突兀断裂,更会让原本饱满的情感变成苍白无力,这一剪让这部剧的品质……遭受了降维攻击……到底是中国观众的道德有问题还是担心中国观众的道德有问题?
突然觉得很失落很失望,……………好吧,被呵护在道德摇篮呢喃在襁褓里的大众们,于是就纯洁了吧………突然想弃剧………国剧………………唉
<图片2><图片3><图片4>
我只能………一声叹息……-第四更---今天居然发现了这个,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三名………470万的搜索量,看着这个数字,不知为何突然扫去了昨天心里感受到的对国剧环境的失望和低沉,一种宽慰隐隐而生,不论这些搜索里有多少猎奇和其它的想法,但这样大的搜索量仍然说明了这部剧的力量,也许这样也好,就让我们亲历见证一次,对于真正值得喜爱和尊重的作品,即使被野蛮撕裂、被破坏摧残,美好的仍然是美好的,那声音,即使被沉默了,但仍然会让真诚喜爱的人们用各种方式寻找、珍藏和聆听。
这,就是一种守护。
这,不就是任何真正有价值的艺术都可能会经历的修行吗?
不会弃剧,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喜爱和呵护下去。
<图片6>下午还在增长…这简直就是个浩大的群嘲啊<图片7>热度持续增长,百度热搜已经逼近芈月传<图片8>--第五更-结局了……却实在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写第五更……导演这惊天动地的恶趣味啊恶趣味……我的预感虽然变成了现实,包装在荒谬的欢乐下的,果然是一场爆炸,但是我万!
万!
没!
想!
到!
这场爆炸居然还是荒谬!
比荒谬的表象更荒谬的真相!
导演你赢了!!!
话说看到结局,我突然荒谬的想起来日剧沉睡森林,是的,就是那部被我认为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具有现在的神夏水准的那部推理神剧沉睡森林,我看沉睡森林时,最敬佩的就是,每一集都让你觉得,好!
导演编剧你被我看穿了!
我知道了你藏的好深的真相!
但是…下一集开场不需要5分钟,你就知道,原来弱智的是你……你再一次被智商始终碾压着你的导演编剧设下的陷阱完美的嘲讽了……而看太子妃的结局,看着满屏抓狂要揍导演的弹幕,好吧,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一本正经的耍流氓,就是这么任性的硬生生的拍出了这么个远离观众预测的结局……我知道你是导演你说了算……但是!
我竟无言以对!!!!
而且!!
我那么惊艳敬佩的沉睡森林,直到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深藏在那剧里最隐蔽最深处最后暗示的,居然是讨论和论证姐弟间乱伦爱情这个禁忌话题的!!!
难道太子妃你连这个也要向沉睡森林致敬吗?!
这个,好吧,我承认,现在我有点混乱,和看到沉睡森林结局时,看着木村拓哉在列车上闭上眼的时候的复杂心情很有些类似……看来,太子妃果然是个潜伏着深深的恶意的故事啊……不过,直到如今,我仍然深爱和尊重着那部沉睡森林。
---第六更---真的蛮喜欢豆瓣这种评论方式,可以随时编辑,想到什么就过来在原帖子里聊点想法,呵呵。
其实现在自己好像有点患了“后太子妃症”的感觉…现在看其他剧,总是提不起精神,总是不自觉的和太子妃进行对照,而在这个对照过程里,就会发现,当时看太子妃时看到的所有吐槽点,和当下看的剧相比,都成了优点,无论是构图、色彩、氛围、演技、台词还是道具,在回首时,才发现竟然已经在心里对这部剧的很多要素有了认可,也许不止,是有了肯定、赞许甚至感情。
很多好的东西,是需要回味和咀嚼后,才知道它的价值,艺术也是如此。
什么是艺术?
解释和界定很多,是个一两本书都没说不清的问题,但是,我有一些基本的判定。
如开篇聊的,艺术是载道的舟,舟的华美是艺术与哲学的区别,然而,道却是艺术与哲学的共同核心。
道有许多,物理规律、数学体系,都是道,但是,作为人类,更重要的道,是对人性的思辨、选择、追随和捍卫,这也是哲学和艺术所承载的最多,也最重要的道。
从远古神话,到古典悲剧,到话本戏曲,到莎士比亚,到近现代文学,直至后现代之类的当代艺术,无论是浩然磅礴的史诗,还是精致清醒的小品,凡是创造或者说显现了价值并流传于世的,莫不是承载了对人性的真善美的追问、守护和捍卫,对假丑恶的剖析、批判和抗争的这个“道”,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目标及人类这个种族得以骄傲之根本原因。
而谈到艺术对人性的表达,对于受众来说,在审美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体验和感受,而最根本的感受是两种:爱与恨,这两种情感,也是艺术创作者通过作品将价值从创作者向阅读者输出的最核心的两大动力。
简单的说,这给了审美受众一个简单的艺术鉴别手段:一个艺术作品是否有价值,在不考虑专业和系统的审美知识的情况下,看这个作品是否引发了自己人性中爱与恨这两种情感,如果能够引起,那么,即使我并没有完全看懂,或者还未更深刻的理解这件艺术作品的技巧和功力,我也可以确定这件作品是有价值的,是好的。
当然,在审美行为中,还存在着理解越深,审美快感更强,对艺术作品阐述的价值把握更准的规律,这个,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思考和经验的积累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要用单纯的情感共振来感受审美的快乐就很开心了。
突然觉得自己聊天又跑的太远了……拉回来,其实我是想说,太子妃这部剧,也许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未来还会有很多人讨论,会有褒有贬,但是,如果这部剧能让你单纯的快乐,单纯的喜欢,单纯的悲伤,甚至单纯的愤怒和抓狂,那么,即使你不去跟随着媒体的褒贬言论,不去研读专业人士们的分析文章,不去参与浪潮或者漩涡一般的骂战,不去理会豆瓣上哪些为了迷之公平而故意拉低的评分,只要你感受到了那些单纯的温暖和怀念,那么,这就是艺术,好的艺术所带给我们的礼物…………………第七更………………………经过整改,太子妃重现回归,删了好多……心累……不想说太多,只是心痛到沉默。
国剧想走向世界,和好莱坞缸正面,有这样的监管尺度…我看是永远无望了,看看美剧,丧尸围城,拍了多少季?
在我们这里,一集都不会让你拍的。
艺术啊艺术…关在笼子里的豹,就永远只是只徒有其表的宠物,只有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的豹,才是生命。
不说了。
睡觉。
只想最后对自己说:你很幸运,在整改前已看过。
<图片1><图片2> 先放两张太子夫妇日常。
我是被秒到了!
清新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太子妃升职记这个名字确实我第一眼是不会看的,舍友推荐了一下我就想随便看下就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乐视会员一枚(☆ω☆)。
每天各种刷,不能自拔(☆ω☆)。
前面好多人已经吐槽服装道具剧情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就赞扬一下演技和颜值吧,原谅我是颜狗。
<图片3><图片4>
好久没看到这么清新大气的美颜了!
爱爷真是要妩媚够妩媚,要英气够英气,要美艳够美艳,要胸有胸,要腿有腿,要锁骨有锁骨,说她像很多女星,我说吧,像谁不像谁,不过是成名早晚而已,如果她成名早,大家就会说别人像她了。
反正不管像谁,我爱爷都够有辨识度,秒杀一众女星,她不是最漂亮,可她是那种大气的美,越看越有味道。
况且,有演技。
不夸张的说,眉角眼梢都是戏。
有人说,这个女主的人设好所以招人喜欢,我反问句,人设是靠演技撑着的,你随便找个花旦来演个试试?
反正我自看了她一眼,从此潇湘是路人。
突然就对原来喜欢的明星无感了(☆ω☆)。
就像另一半,不是不爱,只是没遇到那个,对的人。
现在我每天日常就是刷微博,算着日子等更。
跑男贝尔我都无感了,原来我可是每期必看的,现在没什么比太子妃升职记更能治我毒瘾的了。
太子妃升职记的颜值、剧情、演技都不错,但是因为资金不够,所以有些人物的剧情和人设处理得比较粗糙,比如“绿王”和九王。
女二的人设不令人讨厌,一个倔强清高的女子,如果没有女主光环,她和太子在一起挺好的,这让我想起了宫里面的男主和女二。
但是这部剧的特点也是简陋的网剧,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
因为很多高大上的电视剧总给人一种无趣的感觉,完全没有兴趣看了,比如:猎场。
很好看,剧情很好,新颖。
这片是女权主义?!对女权的误解也太深了吧!
就是看的时候乐呵,不看也完全没事,没有什么剧情可言,感觉像段子全集。但形势比较新颖,至少比畏畏缩缩遮遮掩掩的好。
我是真的搞不懂这部网剧到底哪里能引起全网追剧的风潮。
哗众取宠
带着看雷剧的心情看,但雷剧的下限也被刷爆了——这是烂剧!
一群gay拍的耽美向言情剧……哈哈哈哈竟然还有点好玩
可供消遣的一部剧,看着还不错,就是有点烂尾
三觀儘毀
这剧有毒!( ̄Д ̄) 剧情混乱,服化又差,场景又像80年代小相馆艺术照,对白也雷,逻辑还怪。但是就是看一集想两集,跟吃油炸臭豆腐或者猫山王榴莲一样停都停不下来。
没说的那么好 网络营销吧
35集乱刀砍死不能忍
开始冲着网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去的,可是,,,特效剧情演员演技惨不忍睹,没法看下去了,没有欲望,用这个打发时间感觉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
妈呀此剧有毒~~~~颜值之高和剧情之雷简直蹭蹭蹭成正比~~~~~
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为什么这么烂的剧会有那么多人看呢,真是不理解。
画风氢气。从服化道上看,剧组不光是真穷而且是有那么点博出位博噱头的小心思,但是挺成功的。虽然我一直在担心芃芃会走光...靠鼓风机撑起了全片的意境美,荷花池、风、飘起的纱帘、女主飘逸翻飞的衣袖,有几幕还真有点粗糙山寨的徐克feel......构图摄影后期调色也都挺良心的。
画风清奇,不是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可以相比的!全程一本正经的为一个不正经的广告打广告也是醉了
差点吐了。纯粹颜值。2016.02.16
烂尾了,后期从情节到人设一路崩坏,编剧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讲什么了……其实可以值三星,打一星是为了中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