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公寓暴雷,租房中介诈骗多少大城市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居然变成流浪汉表面上是白领丽人,实际上无家可归乔乔刚交了半年的房租,结果却要被赶出家门作为好朋友你拿起菜刀,捍卫她的房子
然而为什么,房东让你借钱给她?
你却沉默了?
命都能豁出去,钱却拿不出?
胡晶晶,是你小气吗?
不,是因为,你已经深深的陷入网贷泥潭,无法自拔。
拿出菜刀逼走债主,你这么熟练吓人一跳,实际上那是因为,你早就独自做过这种事了吧。
胡晶晶,你从天桥跳下去,你疼不疼啊?
是不是这人世间,真的如此苍白沉寂,万千呼唤,换不来一句回响。
旅游业受到重大打击,你依然乐观开朗,努力工作。
结果,却换来不良公司,不合理裁员。
2018、2019年,几个大公司不合理解雇员工,不给赔偿把人逼得跳楼你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社会新闻,如今发生在你头上你认真完成了工作,却敌不过那些表面加班实际划水,坐在那里空耗时间就为了表个态度的同事。
是不是现在出来打工,就真的要牺牲所有的时间,变成老板的一条狗。
胡晶晶,你疼不疼啊?
你的好朋友好闺蜜,你的表姐,为了给你庆祝生日,已经定好了包间。
为什么,你不和她们诉苦,不请求她们帮助你呢?
在地铁上,你热心助人,别人和你道谢,你却害羞的连句不客气,都说不出口。
你其实很内向吧?
在好朋友面前,你乐观积极,不管她们有什么烦恼,都会来找你。
许言好像有什么大病一样,过着消费主义拜金生活,成天就会消费和作死消费主义的陷阱,她一个一个的踩过去,不听劝拿金钱消费,试探男朋友的爱情但是人家有北京土著男朋友,有任谁见了都夸美女的脸,有穿着超短裙作天作地的资本你有什么?
你什么都没有你有孤独的假性外向你只有伪装
你和乔乔蹲在地铁站两边乔乔活下去了你选择了死亡
许言会和自己妈妈打电话乔乔会和自己父母隐瞒自己的辛苦南嘉好歹能跟父母闹别扭斗嘴你呢?
你为什么?
为什么不找妈妈诉苦?
或者说,你压根就不懂依靠别人,是什么滋味南嘉得了宫颈癌,是你在安慰乔乔出了任何事,都是你在安慰连超市遇到个陌生人,你都能在马路牙子上等人家3小时你出了任何事,却不懂和人说你装得乐观积极,也就没人会问你你跳下去自杀了,她们都不知道等你死了,她们才发现,树洞没了,负面情绪没人安慰了树洞没了,树洞原来也是人,也会受伤。
这么多年走过许多路,见过许多人,你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你见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繁多杂乱的理念,他们都只是想要幸福。
只要你展现了满足其幸福的能力,人们就会喜欢你。
只是他们经常忘记,你也是个人,你也会受伤,你也想幸福。
你没有超短裙你没有人脉背景你没有男朋友你没有家人关心没有人替你着想,他们都想着自己你越是良善,就越是被欺凌千奇百怪的姿势,攀附在这社会上肆无忌惮毫无章法,人们行走在这巨大的迷宫里前面没有尽头,后面没有归处
博士自杀研究生自杀996自杀程序员自杀流水线工人自杀外卖员自杀高中生自杀小学生自杀这个社会像一只发狂的怪兽加速吞噬单纯和温柔的人们所有的美好,都被肢解成俗人不费力就能获取的即时快乐社会是一个系统,它系统性的改造人类,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你要死还是要活也许,大家都在新闻上看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年轻人,突然就自杀了人们转眼就忘记了这样的新闻,却没想过这个年轻人,也有名字也曾经活过自杀的人如果自杀失败人们会嘲笑着他是做戏自杀的人如果自杀成功人们会指责他不负责任
胡晶晶,你是幸运的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麻木不仁但你的好朋友,懂得自责和反思你的热情和善良耗尽了,但它们产生的影响不会被你的朋友遗忘她们开始改变,开始感恩她们学会了反抗,和反省
社会不公,人心难测,好人难寻,老无所依但依旧有人,在这夹缝之中,怀念你她们没办法谈论玫瑰,谈论月亮,谈论大海但她们可以谈论经历的黑暗,和战栗的花纹
你是黄昏时分迷惘的人你怀疑是不是这人世间,真的如此苍白沉寂,万千呼唤,换不来一句回响?
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你死了,还有人在追寻你的死因但愿你的迷惘,纵身一跃,可以让更多人清醒过来但愿这个社会每一次的悲剧,都能换来更好的进步
世界上只是一些影影绰绰的温柔,人还是原来的人,河还是原来的河人生如逆旅,本就在他乡卑微的年轻人不奢求得到整个世界他们只想停下来,也能找个机会看看自己的故事也许这就够了
2021.08.11 更新:结局不错,改回四星。
---2021.07.28 更新:可以点播看7、8两集了,早上在上班途中看了,然后心里说不出啥滋味... ...如果说前三集最吸引我的是“不悬浮”,那从第四集开始就真的一路下滑了,尤其是职场的部分。
看到第七集,纪南嘉咨询自己身体是否能承受怀孕的那个情节,我实在是忍不住快进了。
请真实的看看生活在北京的女孩子们都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把。
何必把所有女性都殊途同归地塑造成同一个样子?
-好的,我们先来说说北京。
-我常常思考为何鸟儿拥有整片天空,却老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然后我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作为一个和主角们一样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最近我经常问自己这句话。
北京究竟有什么好的?
它大的要命,吵的要死,工作压力大,基础设施不如上海,空气和环境也不如深圳广州,在武汉、南京、苏州工作过的几年,进医院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在北京这一年的次数多,我每天都活在随时有可能失业的阴影当中,胆战心惊的工作、生活,死乞白赖在这呆着,到底图什么?
当我把自己抽离出来,揉碎了,掰开了看,我发现其实答案很残酷、很丢脸,但也很简单——对一个内心还不够强大的人来说,和大家待在一起死,远比自己一个人死要来得好受一点,不是吗?
我当然也可以二话不说就离开这个让我焦虑的城市,但以我的能力,我觉得即使我离开这里,我大概率还是会活得很失败。
但如果我留在北京,我能获得什么呢?
这个城市有万般残酷之处,但它至少是目前尚存的少数的能够接纳我所有迷茫和失败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我有朋友,有爱人,有希望,虽然朋友可能闹掰,爱人可能分手,希望也可能破灭,但至少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在目前,这是比“回家”更好的去处。
回到家里,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焦虑那么简单了。
北京它对我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个能够让我得到些许缓冲的港湾。
它可能很残酷,但绝对也不是洪水猛兽。
真正的洪水猛兽,永远都只能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些劣根性。
这年头都流行女性题材的致郁剧,但《伦敦生活》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看到女主从黑暗中将自己一点一点捡起来的过程,我们作为观众是有所共鸣的、是无比欣慰的,大家希望看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和女主是否在异乡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个过程只关乎于女主她是不是真的能够抛开所有的外界因素,有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虽然是受限于环境的,但日子最终能过成什么样终究还是靠自己去调节。
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这个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好处,又一边痛骂它对自己不够偏心。
这种没事儿就给自己瞎找焦虑的心态是很危险的。
接下来,说说这个剧。
我为什么只能给三星呢?
道理很简单,它讲的都是看似非常“真实”的故事,但故事里面渗透出来的却是一些非常不真实的道理。
我承认,和隔壁那些虚浮的都市女性题材剧比起来,它算很不错的了。
但它错就错在,它太用力了,它太想通过某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剧情来抓取观众的共鸣了。
说得更直白一点,它就是女版的《我是余欢水》、焦虑plus版的《三十而已》、穷人版的《小时代》、群像版的《我的姐姐》。
从台词、运镜、演员表演,都非常明显能看出来主创们试图想想要打造一个“社会话题爆款”的心情。
这当然是好事,这说明我们的影视行业创作在慢慢的试着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关心人民群众的痛点。
但是,然后呢?
如果你真的觉得窒息,那你大可以潇洒的一走了之。
那留下来的你和我,我们都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是为了每天被工作折磨个半死回到家里,还要继续看这糟心的剧情,然后在失眠的夜晚不停的咀嚼、研究自己的这一份焦虑与不安吗?
嗯,肯定有人会跟我杠,说,你觉得看得不开心就别看啊。
但事实是,如果这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呢?
如果有一天你猛一抬头,发现现实生活和这糟心的剧情就这样完美的形成了鬼打墙的无限循环,而你就像一只又胖又颓的仓鼠一样在这个循环里踩轮子呢?
每年都要经历那么多的烂片烂剧,大部分我感觉都不是拍给人类看的,但我看我的那些同行们,也依旧都强迫自己去看,强迫自己去喜欢。
这部剧不太一样的是,它看起来真的不“烂”,它甚至很精美,精美得就像橱窗里的蛋糕,漠然看看就行了,如果真的拿它当做精神食粮,那高浓度的反式脂肪酸你绝对承担不了。
我总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抓马、可以狗血,但归根结底都必须要有一个内在的逻辑。
可能是近几年经历的事情多了,我真的厌恶任何形式的鸡汤和毒鸡汤。
大家都是普通人,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天兵天将,再苦大仇深的日子那也还是得过下去,不是吗?
最后,说说几个角色吧。
晶晶可能是在性格上和我最像的,啥事都喜欢憋在心里,不喜欢麻烦别人,总觉得自己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麻烦到别人。
所以看她自杀的时候,我觉得挺糟心的。
人有时候真的还是要自私一点,不能太压抑自己了——这也是近几年很多朋友劝我的话。
乔乔这条线,职场方面原本还挺有共鸣的,但后面渐渐出现办公室恋情之后,我就……如果后续不和男同事搞对象的话,这条故事线还是可以勉强看下去的。
简亦繁很苏,我知道,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是,中年男领导,十个就有九个大肚子已婚油腻男,还有一个不婚主义老浪子。
如果真像女主这样,下班之后在阳台上喝酒、哭、耍酒疯,这些人早就把她开了……在剧中可不一样,乔乔被女同事陷害,最终还是得靠简总这样一个男性霸道总裁的男性角色来给她洗清冤屈。
emmmmm……就,何必呢?
另外,最想吐槽的,纪南嘉那条线是认真的吗???
但凡上过一天班,都不至于把职场描述成这个德性吧。
能不能不要一说到女强人就是绝症+大龄剩女+外貌平平+性格火爆?
能不能不要把女性之间的竞争描述得那么可怕、那么麻烦?
能不能不要总是给职场女强人搭配一个还没断奶的弟弟谈恋爱?
她都那么能赚钱了(这一点我真的太羡慕了),能不能就硬气点活着?
许言的线我get不到。
就不说了。
只能说,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真别指望别人理解你。
另外,孙千的演技也确实差些火候了。
最后,我想指出两个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的bug——1.以乔乔的经济能力,北京十五号线沿线绝对租不到乔乔那样的房子。
别想了,不可能的。
2.一直cue818七夕促销活动,但那满大街穿羽绒服、毛衣、卫衣的都是咋回事?
麻烦尊重一下夏天吧,最近实在是热的够呛了……
第一集两个公司都提到末尾淘汰律师告诉你,辞退员工哪有那么容易,即使适用末尾淘汰,公司也必须证明员工不胜任工作,证明后辞退仍要支付一倍经济补偿金;若不能证明,无故辞退员工需支付两倍赔偿金。
如果公司不支付,劳动者可提出劳动仲裁。
所以一个律师看这些情结,真想提醒广大员工要用好自身的权利。
再者,真被公司解雇了,现在是劳动力市场,工作也不会难找。
为了不冤枉这部剧,我把后面的剧情坚持看完了,然后我才发现之前真是错看这部剧了,本剧确实是现实主义大作,把现实里那种阶级感,落差感,人和人的不平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剧里出现的这些人物吧,大概分这么几等:第一等婆罗门天龙人:男一简亦繁,男二欧阳,甚至男配林睿勉强也算。
男一和男二每天也不干什么正事,男一说是总监但是一点工作能力都没看出来,业绩全靠说,男二更是每天追着南嘉跑。
乔夕辰和南嘉在兢兢业业工作,半夜加班,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男一在打游戏,男二在吃喝玩乐,简亦繁还要腆着个大脸跟乔夕辰说:放松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excuse me?
为什么小城市来的女性就要忙死忙活的打拼,这几个男的就那么云淡风轻知道享受生活呢?
哦原来男二是个家人都在国外的富二代,男一跟林睿谈论网球也能看出这俩人都家境非常好(一般人家的小孩都在做题谁会去打网球啊)。
一边享受着资源红利,一边吐槽人家靠自己在职场拼杀撕咬才能保住自己位置的女性比方说卢以宁“太强势”,这是不是人家特权阶级独有的姿态优雅,何不食肉糜?
另外就说简亦繁这条线的情节,他一方面在职场勾搭女下属,另一方面占据了因为怀孕生产空出来的女性领导者的位置,这两件事他都严重地破坏了职场公平,侵犯了其他人的利益,他自己美美吃红利,但是为了让他道德上无暇,编剧都对这两件事的受害者进行了抹黑,把林睿塑造成了抄袭心术不正的投机主义者,顺便还黑了一把留学生,然后说卢以宁“强势”,还让她用下作手段来抹黑简亦繁,简亦繁一下从一个令人厌恶的既得利益者摇身一变成了被打压的白莲花,收获一波同情,里子面子全占了,这可真是编剧心尖尖上的大宝贝,当之无愧的全剧最好人设。
第二等级刹帝利就是乔夕辰和南嘉,这里面重点说乔夕辰。
为了让乔夕辰当上足以配上简亦繁的好女人,编剧找了很多“坏女人”来跟她对比,包括她室友,给她捅刀的职场同事,奇葩亲戚种种,面对这些女性角色的时候乔夕辰火力大开,怼起人来小嘴叭叭叭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代入乔夕辰爽一爽,面对男角色的时候乔夕辰就两眼含泪,默默无语,好让人觉得怜惜,最明显的就是乔夕辰大伯和大伯娘那一段,大伯提出无理要求乔夕辰默默承受,最后编剧要把放走猫这件事安在大伯母身上,好让乔夕辰怼一怼出气,还有就是大家发现林睿和晶晶关系那一场戏,许言和南嘉都表现出了很愤怒的态度,结果平时怼起同事一套一套的乔夕辰什么也不说就知道哭,哦对啊,不哭怎么能让偷听的简总过来做护花使者呢?
编剧塑造乔夕辰就是这样,让她有亮点,那是在女性面前,但是一定要让男性,尤其是简亦繁压她一头。
特别明显的就是她竞争组长,非要让她失态跑掉,做出这么不专业不正常的行为,就是为了让她失败这样简亦繁才能来爹味教育她“别那么好强,放松点。
”还有特别安排苗苗背叛乔夕辰,也是为了让简亦繁教育她“职场里没有真正的朋友。
”这简直太好笑了,职场里没有朋友,但是有跟你搂搂抱抱还跟你谈恋爱的上司?
没有朋友,但是一定有真挚的爱情?
编剧你是不是脑子瓦特了,你就没觉得这句话从逻辑到态度都很恶心?
第三等就是许言,说实话我看了这部剧都想怜爱孙千了。
人设这么差的戏她也敢接,比挺多流量演员强多了。
许言这个人物一开始就是被设计成了炮灰,就是个没那么惨的胡晶晶。
编剧为了蹭热点给她扔了很多烂设定,比方说虚荣买包,作,跟风,被骗之类的,但是根本懒得深入挖掘,更别提共情,完全是写出来让观众骂一骂煽动一下观众情绪,当然她最后也不配个好结局。
我不知道有些桥段是不是本人发挥,跟林睿对峙的时候只有她推了林睿一把,后来三个人吵架还是她为胡晶晶抱不平,编剧可能是想安排个恶人来撕破脸,但是剧情效果让我觉得只有她在认真为胡晶晶考虑,另外两个人非常的自私凉薄,尤其是乔夕辰(南嘉和许言都有回忆胡晶晶,只有乔夕辰没有,那是当然的啦,回忆亡友怎么比得上谈恋爱重要呢)第四等贱民(编剧心目中的)就是以胡晶晶为首的其他女性角色,创造出来的就是纯纯的工具人。
就像某电影一样,通过贬低其他女性来抬高某一位女性,这些反面角色(室友,同事,亲戚)极其表面,脸谱化,可以说出场就是为了被虐,就是一些行走的数字人NPC。
惨中之惨就是胡晶晶这个角色,说实话我坚持看完完全就是为了看胡晶晶这条线。
一般对偶像剧来说剧情都要解释一个问题,就是男女主是为什么相爱的,结果看完了这部剧我才发现,男女主相爱的契机就是胡晶晶自杀摔到了男主车上,她用她的死成全了朋友的这场爱情,结果她慢慢的被人遗忘,朋友开开心心谈恋爱去了,还有比这更惨的事吗?
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胡晶晶为什么自杀,结果看完了剧我又发现,编剧的观点就是谁都没错,是她胡晶晶自己倒霉得了抑郁症。
榨取她情绪价值的朋友没错,吸她血的家人没错(南嘉还特意跟胡晶晶妈妈说“你没有错”??!
),把她开除的公司那就更没错了,所以胡晶晶自杀,就是个倒霉的悲剧,跟周围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不然说自私的人过得最好呢,反正横竖都是受害者的错,怪不到这个世界对吧。
简亦繁,欧阳他们家境优渥,背景强大,可以支持自己避免过打工人辛苦的生活,乔夕辰,南嘉她们遇到了还算不错的家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想必也会有美好的未来,胡晶晶不幸摊到了这样的母亲,活该被PUA到抑郁,最后自杀了,这不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吗?
家庭出身就是最初,最重要的人生分化的开始,但是纵观整个剧,没有一个人为胡晶晶说出这种不公平,哪怕可以说一句“晶晶真是不幸,遇到这种事”也算是有共情,没人理解她,没人支持她,她就这样默默地走了,戏里戏外都在给人当炮灰,凉薄如此,很难不讨厌起她剧里的亲人朋友。
这种缺乏共情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可以看出编剧往这部剧里塞了非常多了生活热点,比方说买东西被售货员歧视,遇到奇葩室友,走夜路一个人害怕等等等等,什么都想蹭一蹭,非常想把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境直接搬到剧里,但是又完全没共情普通人真实的感受,那些生活中深刻又复杂的感受,情绪,体会,编剧不关心,ta就是用一种夸张和刻奇的手法把这些情境全都庸俗化,当成煽动情绪和敛财的工具。
人们的情绪和生活都是ta给自己追名逐利的工具。
对有权力的天龙人跪舔,对普通人利用,对朋友漠不关心,编剧真是身体力行诠释出了“现实”二字,谁看了不说这就是活生生的精致利己?
连朋友的死都能当成自己幸福生活的垫脚石?
所以我之前说这部剧悬浮是我错了,这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到可怕,真希望这种“现实”的剧,“现实”的人越少越好,我宁可看烂俗古偶,也不想看到这种打着关爱旗号实则吃人血馒头的剧了。
PS 说到男女主的演员,饰演女主的演员很奇异地时常流露出一种男性的油腻感,配上她略带苦相的长相形成了一种非常违和的效果,男主的演员更别提了,他的气质从头到脚一丝一毫都不像个总监,还配了个滑稽的锅盖头,俩人的对手戏真是全剧难看之最,尤其是想到这俩人其实是上司和下属谈恋爱,腻腻歪歪的时候女的还要管男的叫领导,这是不是编剧自己的恶俗爱好?
不要把观众当你们play的一环了求求了。
前两集电视剧看起来是很接地气,但其实还是在天上飘着。
能租的起剧中那样房子的北漂,真的会交了半年的房租身上就一分钱都没有了吗?
至少也得找个单间或者是和朋友一起住才像样一点吧……另外,作为一个工作了四年多的社畜,说被裁员,没有赔偿就这么默默的忍受了?
戏剧冲突太刻意了…为了剧情而剧情,挺扯的说实话,有意无意的在贩卖焦虑
……前面几集还行比较现实上下班通勤 租房中介跑路 职场晋升/歧视 小情侣吵架 结婚需要买房等等这些都很贴近社畜生活 小人物大城市 大家都不容易 写实 ……看了第九和十集实在受不了了 窒息卢以宁休完产假回来遭遇职场歧视 多少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更离谱的是编剧为了丰满男主女主人设 写卢以宁撺掇职员诬告男主职场性骚扰的方式来让卢下线 男女主聪明绝顶识破奸计卿卿我我皆大欢喜 真是有大病 girls help girls?
这句话在编剧这里跟闹着玩似的 但凡对女性有点同理心 也不至于写这样的剧本来污名化职场女性 许言永远都是那句“沈子畅,你真行” ,两口子永远在吵架和好又吵架的路上 公主病虚荣作天作地 真是集所有缺点于一身 沈子畅妈宝没主见 这俩可真是绝配许言刷单被诈骗也够无语的 怎么会这么蠢啊?
刷单犯法不应该是基本常识吗?
这是北理工高材生应该有的智商水平?
还有明知道晶晶喜欢乔夕辰男朋友还瞒着不说 还发疯骂乔夕辰害了晶晶 怕是有大病?
沈子畅也是,许言作为自己女朋友被诈骗第一时间不应该是问情况找解决办法吗?
倒还发起疯来骂许言 不问缘由不想办法 太不成熟了 (达咩🈲姐妹们以后请远离妈宝男)……第十集结尾乔夕辰劝回轻生的苗苗 纪南嘉跟欧阳闹掰 许言被诈骗刚跟沈子畅吵完架三姐妹聚在南嘉家里 各自述说着自己不如意的事 锅里还煮着饺子 都想找树洞倾诉 可是她们的树洞晶晶已经离开了(多关心关心身边的朋友吧 不是所有朋友都愿意做情绪垃圾桶) 接着是南嘉乔夕辰转钱给许言 让她放心 想帮助她 也算是弥补上没能帮助到晶晶的愧疚 许言却发疯骂乔夕辰害死晶晶(我一口老血如鲠在喉) 乔夕辰怪许言隐瞒晶晶喜欢他前男友的事不给她机会 这发起疯来真是谁也别想好过?
TMD这饺子煮烂也罢 散了吧散了吧 这就是所谓的戏剧冲突?
一股子狗血味儿 这都啥跟啥啊?
………………窒息什么时候编剧能不狗血 对女性友好一点啊?
前面几集还是可以的,剧情和节奏都还蛮好,然后后面就开始天雷滚滚来了任素汐演的角色,醉酒后,被当时还是陌生人的男二送回家,男二就直接睡了她?
编剧,你有点脑子好不好!
乘一方意识不清醒发生性关系,这是强奸!
是性侵!
你在搞什么啊?!
任素汐演的角色第二天一醒来还吓得跑掉?
大姐,你应该立马报警啊!
这是什么错误示范?!
然后编剧就开始浪漫演绎,男二追着女的跑!
编剧你这样编,只会让我觉得你在合理化强奸这种行为
真的记不清上一部不用倍速看的现代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是什么时候看的了。
一口气看完三集,开头两集胡晶晶的遭遇,竟然让我一个大老爷们有点钝刀子割心的感觉,有些话憋好久了,不说出来会喘不上气的。
被恶意辞退虽然不一定是胡晶晶自杀的全部原因,但一定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重点在于胡晶晶和经理的那段对话,对话时间不长,但几乎没一句废话:
胡晶晶问陆经理:公司如果要辞退我的话,应该有个说法有个理由吧,是什么标准要辞退我呢陆经理:标准,当然就是你的工作表现了。
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你是不是你们整个线路开发组里加班加的最少的一个?
胡晶晶:那是因为我按时完成我的工作了呀陆经理:那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啊年轻人不能太自私我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公司那帮老人的活儿,包括打扫卫生,那都是我们干!
胡晶晶:我真的不明白,公司要辞退我,就因为我没有帮别人完成他们应该要做的工作?
那为什么不辞退那些自己做不完工作的人呢?
按您的意思说,我还要帮公司的保洁阿姨打扫卫生吗?
陆经理:我就是打个比方,我也不怕挑明了和你说,人家要么,就是有那个人脉资源,要么,就是天天加班态度好。
总得综合考虑吧。
其实,我让你走啊,也是为你好,说不定你去了其他公司发挥自己的特长,扶摇直上呢胡晶晶:行,陆经理,我明白您意思了,那我们谈一下赔偿金的问题吧陆经理:呵呵,是这样啊,可能刚才我说的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希望你能主动辞职放心,我可以给你写一封推荐信胡晶晶:要我主动辞职!
我觉得公司真的有点过分了吧!
连赔偿金都想省了是不是!
那我今天要是不主动辞职呢陆经理:公司有淘汰制度,连续半年业绩不达标,公司有权力劝退,劝退的话,档案可就不好看了,推荐信更是想都别想了胡晶晶:。。。。。。
首先要大大的赞一下编剧,只有见过或体会过职场不要脸技巧的精髓,才能编写出如此写实的对白,更赞的是就连陆经理的每一个表情眼神,都把那种满脸道貌岸然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上位者们“的无耻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电视剧虽然是戏剧化的生活,但完全脱离了生活就狗屁不是了。
其中几个谈话要点,不但见过遇到过,而且还很熟悉的感觉:1. 首先要抢占道德制高点,要辞退你是因为你的工作表现不好,具体就是加班少。
其实直到十多年前,加班,尤其是无偿加班,还是很难拿上台面的事情。
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某个搭上了网络时代顺风车把一个名称low的不能再low的企业做成了当下增长最快市值最高的的”成功企业家“,到处现身说法,什么加班光荣啊,996福报啊。
加上一些心怀鬼胎的老板们跟风,造出舆论,仿佛不加班就是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一般。
把无耻的压榨描绘的如此清新脱俗,还被广泛接纳,呵呵。
传统经济学里的讲到劣币驱逐良币时候,简直没有更合适的案例了。
2. 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帮助别人啊,否则就是太自私。
这句话被无数上位者和老板们用过数不清的次数了,我在过往不长的职业生涯里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可是我依然不敢当面反驳。
照这个逻辑,老板高管们,你们赚的钱除了供自己基本生活的,怎么不把多余的拿出来帮助帮助工资低的员工呢?
你们北上深买房置地一套一套的,怎么不把多余的房子拿出来给买不起房的员工住呢?
宁赠友人,不赏家奴。
话糙,理不糙。
3. 希望你能主动辞职,还有推荐信,否则
08年出台的新版《劳动合同法》,至少在刚出来的那几年,把北上深那些心怀鬼胎的老板们震慑住了一阵子,但随着经济形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每个毛孔都滴着劳动者血汗的资本还是找到了一些应对办法的。
所谓的推荐信和档案之说,就是利用市场上越来越被畸形重视的背景调查流程,来实现辞退行为的低成本化,以抵消劳动法律法规里对劳动者被辞退的保护条件。
专业化正规化的背景调查流程因为花费成本和耗费时间的原因,始终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取而代之的,就是那些简简单单给前雇主随便打个电话就完事的”调查“。
恰恰是这样的”调查“,成为无数变相违法裁员企业的护身符,而且也有着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曾经和监管部门的某内部人士有过一些交流,他也叹气:想管还是很容易的,但最大的问题是想管不想管。
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对话,就把现代职场上红果果不要脸的精髓部分展现的淋漓尽致。
早有位先哲说过,其实里面就俩字:吃人。
很多当下的影视剧,对此不但不反思,反而把舍命加班当作是人生努力拼搏的噱头来正面弘扬,为利益既得集团摇旗呐喊不遗余力。
人血馒头吃多了,连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没有了,也就不能算是个人了。
现代都市剧,国产剧的一个雷区。
人设虚假、剧情悬浮、不接地气,是这类剧集的通病。
最近,有一部新出的都市剧却颇受好评。
不仅因其中的片段屡屡刷屏,更因真实的剧情和设定引起观众的共鸣。
不卖关子,今天就来聊聊它——我在他乡挺好的导演:李漠编剧:虢爽 / 孙麒珺主演: 周雨彤 / 任素汐 / 孙千 / 白宇帆 / 马思超 / 代云帆类型:剧情/爱情上映日期: 2021-07-19(中国大陆)集数:12单集片长: 70分钟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建议看完剧后阅读*截至目前,超过3万人评价,豆瓣8.3分。
在同类型的国产电视剧中,算是不错的分数。
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围绕着四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展开。
在第一集中,就用一起跳天桥自杀事件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这个跳桥的女孩名叫胡晶晶,和她普通的名字一样,她是“北漂”群体中最为普通的那类人。
她在旅游行业工作,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分内的职责。
可在她生日这天,却收到一个噩耗——她被公司辞退了。
失业对于一个成年人的打击有多大,大家都可以想象,而更让她糟心的事还在后面:坐地铁时,精心准备参加生日宴的衣服,却被其他乘客的冰淇淋弄脏。
在天桥上接完电话,手机也不小心从桥上跌落。
这一连串的闹心事件,在她生日这天如狂浪袭来,将她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击垮。
于是她毅然地纵身一跃,跳下天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胡晶晶死后,接下来的剧情围绕着两条线展开。
第一条线是她的三个闺蜜抽丝剥茧,调查她自杀的原因。
第二条线,是这三个闺蜜在晶晶死后,各自面对的生活困境,以及所经历的不同的北漂人生。
倒叙和正叙穿插,回忆和现实交织,共同拼凑出一个个异乡打工人的故事。
先来说说第一条线,在胡晶晶死后,三个闺蜜去她家收拾遗物。
她们在家中发现了剃须刀,阳台上也晾着男性的衣物。
可是在她们的印象中,晶晶从未提及过交过男朋友的事。
这个曾住在晶晶家中的男人到底是谁?
他会不会是造成晶晶死亡的原因?
另一方面,当闺蜜把晶晶的手机拿去维修之后,也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她在生前曾多次收到催账的短信,也就是说她欠下了很多钱。
她为什么要去借这么多钱?
这些催账公司的威逼是否导致了晶晶的自杀?
截至目前,这些谜题尚未全部揭晓,晶晶自杀的原因也依旧成谜。
但可以预见的是,促使晶晶自杀的动因极有可能是多方面的。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每一个在她生日当天细枝末节的事件,都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接下来说说第二条线,胡晶晶的三位闺蜜闺蜜在其死后,各自不同的北漂经历。
第一位闺蜜许言,职业是电话客服。
她是四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代表了无数刚入职场的新人。
每个月工资不多,但花销却很大,永远处于月光状态。
即便如此,她依旧向往自由浪漫的旅行,以及昂贵的奢侈品。
她有一名男友,可以包容她的无理取闹和小脾气。
但在男友父母眼中,她就是一个娇生惯养、不识大体的女孩。
工作普通,”钱“途未知,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她就是无数初入北京的北漂的缩影。
第二位闺蜜乔夕辰,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她算是职场里的“老手”了,通过4年的打拼在部门里站稳了脚跟。
但无奈所处的公司是家族企业,人事变动快得如暴风骤雨,多年的打拼也难保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在她身边还有坑队友的同事,这也让她屡屡陷入事业上的危机。
生活上,乔夕辰也面临着大多数北漂都头疼的事情:租房。
想要离公司近一点,房租却远远超出自己的预算。
想要住得舒适一点,却不得不忍受每天长达数小时的通勤。
一边卖命工作努力赚钱,一边精打细算地生活存钱,她代表了大多数在北京打拼好几年的人的现状。
第三位闺蜜纪南嘉,她也是晶晶的表姐。
在四人中,他年纪最大,经济实力也最强。
在职场打拼十余年,她成为了公司的总监,工作能力一流。
在职场上,她是雷厉风行的领导,让下属敬畏和钦佩。
在生活中,她是最有钱的大姐,让姐妹们羡慕。
饶是如此,她也有自己的苦恼:五年的抗癌经历让她心力交瘁,家里催婚的压力也让她苦不堪言。
她预见性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多数北漂未来的状况:即便已经功成名就、事业稳定,但每天仍然要为家庭琐事和情感问题困扰。
可以看出,这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代表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北漂状态。
相信每一个身在异乡的打工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因如此,也有人评价这部剧才是真正的“北京女子图鉴”,而这也是这部剧颇受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摒弃了《欢乐颂》中强行住在一起的姐妹情深,也没有《北辙南辕》中脱离普通人的阶级优越。
它以一种接地气的形式展现了北漂们所面临的各种现状,观照现实中在他乡挣扎的年轻人,从而引发观众的集体共鸣。
当然,这部剧的走心之处不仅仅在于接地气的人物设定。
在呈现他们所遭遇的具体困境时,也相当贴近现实,直戳观众内心。
租房时,遇到不讲卫生、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物品、侵占公共区域、随便带人回家的室友,你一定听说或者亲身经历过。
你这么小气的呀我不就用你点儿洗发水嘛才多少钱呢
工作中,遇到辞退员工还不给赔偿,并以“档案不好看”来要挟员工主动离职的公司,现实中也不在少数。
我希望你能主动辞职公司有淘汰制的公司有权力劝退劝退的话 档案可就不好看了
还有相亲时,明明自己条件普通,却对相亲对象挑三拣四、要求诸多的人,也可以说是非常写实。
赶紧结婚赶紧生你要是跟我结婚那工作可得换我家教特别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上个厕所回来餐食就被收走”、“给父母打电话时,强行忍住眼泪”、“租房暴雷被中介骗钱”、“为了早起坐地铁六点半就起床”等细节,都能让让每个北漂感同身受。
可以说,正是这些看似一带而过的小细节,拼凑出了一幅真实的北京打工人图鉴,让这部剧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客观来说,这部剧也并非十全十美。
比如乔夕辰和“霸道总监”的感情线,以及纪南嘉和“温柔奶狗”的感情戏的刻画,都略显牵强。
但总体而言,这的确是一部瑕不掩瑜、尊重现实也尊重观众智商的好剧。
截至目前,这部剧播到了第六集,晶晶自杀的谜团尚未全部揭晓。
而几位女主角会如何处理生活、工作、情感上的一道道难题,也仍然扑朔迷离。
希望在后面的剧集中,能够合情合理地将这些交代清楚,千万不要烂尾。
国产都市剧,才能真正让观众看到一丝进步的曙光。
*本文作者:阿怪
第二集弃。
演员都好,而且都是我喜欢的,但剧情假,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作为一个北漂过、失业过、且遇过黑中介的90后女性,感觉除了任素汐的角色(当然我没到那阶层也没资格说)其余角色安排的都假、矫情,虚荣。
好好生活不行吗?
雨彤的角色被陷害已经没钱了还要买八百块的威士忌赌气?
那个爱名牌包的女孩,对这角色实在厌恶,虚荣做作。
挣多少钱就先过多少钱的生活吧,用物质去体现自己也太可悲了。
还是用能力体现吧。
虽然个人喜欢金靖,只是客观评价她的这角色,过于用力夸张的用善良去获取同情。
朋友都对她那么好,而且她是有工作能力的,就算被辞退了找新工作肯定不难,但就...自杀了?
这逻辑真的草率了。
对,整部剧感觉都在凹一种让人同情的心酸的人设。
但其实他们的生活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豆瓣评分、演员阵容、还有那股正剧的氛围让我预期太高了。
看了个开头,还是现下都市剧给我的一个字的感觉:假!
忘了标记了
并不好看
嘉南姐的脾气我可太喜欢了!怪不得这是2021出圈剧,真实得让人心疼。也是一部大女主视角的成长剧。也活到了和主角同样的年纪,也在外乡漂泊,也因租房被人骗过。同样也没有后悔,冷暖自知,因为相信关关难过关关过。
挺致郁的,曾经建议我编剧前女友写一个类似的。。但没展开思考情节。。就分手了。。。惨兮兮。。。
好是好,太压抑了。希望能有一部北漂回归家乡,或者北漂选择退居二三线城市的剧。让年轻人看到新的可能,退出内卷的死局。 (看完更新:结局这是个啥?扣一星)
任素汐演得太自然了
打工和搞事业,本质是同一件事,也可以不是一件事。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把事业搞好是职场人在一个周期内解决很多问题的最优途径。纪南嘉的事业搞得不错,乔夕辰的事业同样搞得不错。好朋友和搞事业一样重要,但二者最好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而比二者都更重要的,是先顾好自己。胡晶晶顾好了朋友,没顾好自己,令人心碎。顾好自己和搞好事业其实并没有先后顺序,但真正的好朋友都会希望你能先顾好自己,再搞好事业。以爱之名去爱,全然无问题;但以爱之名去过度迁就、去单方磨合、去好高骛远、去送出麦琪的礼物,就是许言和沈子畅们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在恋情里,做自己很重要,平衡好欲望和能力很重要,尽可能多维度的合拍更重要.
看了6集 芒果剧确实越来越好 本剧和《以家人之名》一样 开篇能勾住观众 北漂生活细节和悬疑、叙事技巧都令可看性增加了许多 不过也和《家人》一样 多看几集 过去芒果剧的问题还是存在 节奏无法保持开篇的高密度 再次进入了水戏的步调 至第六集更是满屏前男友的老问题:巧合推动情节 不过确实不能因此就否认这部剧的进步 芒果台一直在学习韩剧叙事技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几部话题剧皆是如此 但还是只学到了皮学不到骨 或者说 “骨”就是国内市场的必然性 是没有制片人敢于去挑战的收视习惯 很难在芒果剧里看到编剧的创造 更多地还是模仿和照搬 拿很多人认为的“真实”来看 只是将近几年996现况的新闻依次安排在人物身上 在有效拼凑素材方面 甚至《三十而已》做的还更好一些 那为什么本剧还能收获这么多褒奖 就是这届年轻人累了 能公开讲讲这些都不容易
看着压抑
既煽情又老套,虽然能从前面几集找到共鸣,但是走向就很不现实。
虽然有些细节有些刻意和夸张 但总体还是非常细腻和感人的;最难受的是许言的线
吊打隔壁的北辙南辕!
我当然理解大量四星左右的评价,这部剧一开场就是做到了强情绪、强事件,甚至是强刺激,像是针刺在身上,让你觉得痛,让你想到自己生活,就会觉得故事真是写到我心里了。可是啊,生活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成年人的崩溃是一瞬间,可是大多数人不都是崩溃之后继续站起来,迎接新的崩溃吗?你可以写特殊的人,但请你讲清楚她特殊在哪里,好吗?这部剧所有的设置都是极致的,以至于它假,刻意让观众痛,让观众陷入它所营造的氛围里,我们是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可是关注社会问题需要大量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一丝真,作者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书写这种疼痛,就只剩下悬浮。如果这样的剧,被称之为年度最佳,我无话可说。
看了前五集 我挺不好。做作死了。实在受不了这部剧刷的分这么高。我宁愿年轻人们去看肥皂剧 憧憬一下爱情。也不愿意他们看这种剧 满剧的毒鸡汤坑害年轻 散播焦虑。打着真实的旗号拍着最假的东西。
虽然说这剧很多剧情设定太完美,比如几个男主,其实都是很理想化的,但有太多能让人共情的地方了,有些事情有些话就像自己遇到过的一样。点了很多现代大城市里的无奈,已经是现在看到的国产剧真的试图贴过实际生活的了。
开头接近真实,也有点触动。但后面越来越赶,感觉想塞很多当代问题进去,又限于篇幅都浅尝辄止。任素汐那对观感最好,周雨彤那对最没情侣感,孙千那对最狗血。三姐妹那场吵架好像是为了吵而吵,最后也是为了结束而和好,刻意的点有点多。
公众号爆款文一样的话题剧。在选题立意上站到了高地,但是具体执行上还是有露怯。并不是呈现完痛点就能猛赞真实。譬如金靖的角色崩溃自杀后,角色的回响是单薄的,只有悲伤哭戏和回忆杀就完全落入窠臼,没有群戏该有的联动性。譬如周雨彤的职场遭遇一开始还挺有意思,但符号化的阴险同事登场又让饭煮馊了,没有实际职场经验的编剧只能往故事里硬插戏剧化模板。
剧情也太差了。仿佛编剧没有真正上过班,想要结合时事,但实则毫无逻辑。在深圳上班,目睹很多人被辞退,也没见去自杀的啊… 不要说什么崩溃就在一瞬间 崩溃归崩溃 也不会跳楼啊。而且导演也没铺垫抑郁症。然后葬礼完了之后悲伤戛然而止。莫名其妙。总之各种强行压力,不合逻辑强行悲伤。太尬了。而且他们能在北京打工,住很好的租房,还有这么几个好朋友,已经很好了,爸妈还理解支持没负担。导演还是不明白真正打工人的苦啊,孤独,彷徨,吃住简单,没有依靠。也没有没有那种说万事不担心的家长。有的只是失败了,到底该去哪里的恐慌。
终于有部像样的国产都市职场剧了。我们这代人,一方面度日如年希望每天快点下班,另一方面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意外明年自己在哪里,上一辈人真的没资格在我们面前说三道四,我们这辈人光是好好活着就已经费尽全力了别催婚催生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