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2 作为一个恐怖/惊悚片无疑是相较失败的。
两年前,首部出场十分犀利,大开大阖,哪怕你剧情人物都忘光了,也不会忘记黄色雨衣小男孩在下水道被吃掉的那一幕。
It 的形态也伴随着剧情和人物发生着变化。
而这一部首先开场就很莫名其妙,吃掉个路人是怎么回事(本来还以为这组情侣会成为什么关键性人物,结果是纯路人),而且那个青年看上去也成年了啊,和第一部只攻击小孩的设定也有些相悖。
观众对Pennywise 的形象熟悉了之后,恐惧感也会不可避免地消退,燃鹅第二部It 出场的主要形态还是Pennywise。
有了心理预期之后,要再营造第一部的氛围就真的非常难了,就好像打针似的,就等那么一下。
啊,小女孩危险了,会发生什么呢?
啊呜一口呗。
啊呜一口,啊呜两口,就这么地,凑合着揪心呗,还能退票咋地。
It 的真相落实也是个问题。
神秘是营造惊悚/恐惧的必由之路,而当It 的存在是可以被科普的时候,科幻的色彩就掩盖了原色。
就好比吆五喝六的狗逼邻居总是惹你心烦但你却不敢招惹他,是不是混社会的?
这么嚣张是不是上头有人?
很吓人,慌得一比。
然而当你确认他是越狱的杀人逃犯之后,恐惧感就变了,至少你知道该怎么防他,怎么干他。
除了恐怖感打折之外,其他的地方也有些说不定道不明的刺挠。
比如It 展开到底是不是精神攻击?
众人中餐馆惊魂,Bev 归家遭遇变态姑婆后发现旧楼早已破败,Rich 被广场雕像袭击后定神发现一切如常……从这些桥段看上去是的,展开的就是一对一定制的精神攻击。
可是到了Eddie 和 Bill 那里就有问题了。
Eddie 被吐一脸之后,幻象消失可是呕吐物还在啊!
这真是B了狗了,why me !
其他人都全身而退啊。
Bill 那里虽然没有什么伤害遗留,但是他妈的他居然从幻象中获取了任务道具你敢信?
这个祭品不是用来干Boss的吗,怎么就从Boss那里轻松获取了?
你总不至于告诉我这个纸船下水道里卡了27年等你来掏吧。
精神攻击 or 物理攻击的困惑在大决战的时候达到了巅峰,Eddie 在克服心理障碍,投出信仰之矛之后居然被一爪从背后阴死了卧槽,我的天怎么又是Eddie,这个存在感略弱的怂包是自带 debuff 还是怎么着?
干嘛呢?
不是精神伤害么,不是只有在对方对It 怀有恐惧的时候才有效吗?
Eddie 显然可以说是不再恐惧了,那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被物理攻击干死了。
行呗,打暴走了展开物理攻击了,那就干呗。
结果在“Eddie 死后”——“主角觉醒” 的间隔,It 至少有不下10次可以团灭主角的机会,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
这个时候我所有的情绪都是迷惑和自卑,怀疑自己是不是英语听力有问题错过了什么细节,根本顾不上害怕。
最后Stanley关于自杀的解释,由于时间太短而逻辑链太长,我有点跟不上也没反应过来就被带着强行感动了。
后来又琢磨琢磨才整明白,大概意思就是:我很害怕。
我知道我们必须重聚团结才一起才有机会获胜存活。
可是如果我活着,我大概率不会和你们一起再次面对It,所以为了不拖累你们,我先死为敬…逻辑上非常通顺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对…似乎It带来的恐惧感,远胜于死亡带来的恐惧感?
再对比其他人的反应,一时间让人很难捋清 Stanley 到底是勇敢还是懦弱,毕竟我本能地觉得一个人如果不怕死,那他就无所畏惧。
当然所有这些困惑和不解其实都可以自我解释,比如 It 只有在不正面面对主角的时候才可以展开物理攻击之类的,但真的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为了个娱乐快消品下这般功夫真的不值当,我也是吃了很多年这种亏才清醒过来的。
为了个破电影下了血本了,墙内墙外书籍杂志外参内研,就是为了讨个说法,结果事隔多年看着自己豆瓣的提问回答不断得到回应然后一脸懵逼,操我当年这么机灵的嘛,然而那些问题具体是啥意思记忆已经模糊了。
所以去他妈的什么小说漫画电视,什么原著,什么斯蒂芬金宇宙各种胡诌各种解释,没兴趣,老子看的就是电影,你靠6个小时的文本讲不清楚你就是傻逼,别再因为你的愚钝来耗费我的生命。
据此展开讲两句,It系列虽然不是,但是一切需要小说漫画支撑让原著粉可以冲过来踩你脸的粉丝向电影都是下流的,应该被人民唾弃,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综上,喜爱恐怖片期待着被吓尿的年轻朋友们估计要失望了,这部电影可能无法满足你们的需求。
今年的 Horror Movies 无出 Annabelle Comes Home 右。
但这部电影的评价维度就仅止于此吗?
却也不是,至少我在给这部电影打分的时候,内心是波折起伏不定的。
一方面确实感动到了,被治愈了,可是一部恐怖片被我看成心理鸡汤又他妈确实很别扭,那些硬伤也是真实存在的。
个么还是三星好了,及格。
我觉得 2 不能脱离 1 存在,1 就像前菜和主菜,2则是甜点和配餐酒,两者可以分开评价欣赏,但确实构成一个系统或整体。
1 的结尾,看着黯然神伤的小胖子,听着少年稚嫩的誓言,心里还是有所期待的吧,未来会如何呢?
这个故事会怎么结束呢?
从2 这个回应来看,还是不错的,方方面面都给你照顾到了。
在第2部里,成年的角色似乎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但回到小镇之后,他们的记忆逐渐被唤醒,自我被逐渐找回,这对于中年人来讲,真的是感同身受,一边看一边哭的过程。
包括很多台词都很有深意,比如 Mike在中餐馆闲聊时的那句 “离家乡越远,记忆也就越模糊,但我一直在这儿,所以我都记得。
” 看得我就立马想给在家乡的小伙伴打电话,在你背井离乡,朋友们四散天涯的现在,谁又在默默地原地驻守着你们的回忆呢?
第2部的故事架构其实是和第1部一样的,面对恐惧并战胜恐惧,可是他妈老子不是克服过一次了怎么又要再来一次?
所以在设定里就强行给你失个忆……开玩笑的,其实我觉得这个设定挺好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地不断增长,就越来越觉得,人生没有一锤子买卖,哪怕曾经觉得自己得到的,觉得自己克服的,都只不过是一时的。
以为那年盛夏的亲密和温存会伴随你的一生,以为考过高考,人生中就再没有大考……都是幻觉。
小时候总被教育说什么,“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还嗤之以鼻怎么会呢世间怎会有如此傻逼,后来发现没错,我就是这种傻逼。
而且除了生活的波折,记忆的流逝也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信息爆炸的当代,记不住事简直是生活常态。
电影里的强行失忆,只不过是为了在6个小时的文本里照映现实的一种艺术手法罢了。
我建议认真看过第1部的朋友,不要在观影前重看或者在视频网站上看好心人帮你整理的回顾视频,人家都遗忘27年了你咋就两年还这么焦虑呢?
就带着模糊的记忆和主角们一起回忆,这种互动的体验也是挺奇妙的。
我是真的记不太清人名和一些细节,不过电影在记忆唤醒这方面做的真的超赞,巧妙的运镜和剪辑,把开场时还搞不清谁是谁的我,后来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个个小物件,一个个场景,都把你带回了和这群人一起经历的那场大冒险。
唯一一个不够好的就是开场时关于Henry 的桥段处理得不太好,怎么下水道一堆尸体流出来就切到1989年了,直到我看到老Henry的时候还在琢磨这个疯疯癫癫的胖子是谁。
不过后面慢慢也就想起来了。
但这种互动也是有限的,你都记清楚怎么降妖除魔的法门了,主角一个个还在滋哇乱叫就真的让人着急,不过这又绕回到之前对于恐怖片方面的批判上去了。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是一部失败的恐怖电影,成功的鸡汤,优秀的续集。
当最终消灭了童年的梦魇,凝聚了离散的友谊,抚平了手上的伤疤,续写了未尽的浪漫之后,看着Mike 也卸下重担,驾车驶向远方之后,每个人心里都会是暖暖的吧,可能中年人感触更甚,就像我们的明天也有了希望似的。
如果2017年的《小丑回魂》有着消费80年代怀旧情绪的嫌疑的话,那么两年后的《小丑回魂2》在这一基础上的演变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与斯蒂芬·金小说原著设定相差30年的时空平移,无非是为了让重回德利镇的成年人们,在心性上能够更加贴近银幕下的成年人们。
这样一来,本已完满的《小丑回魂》,在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和温子仁系恐怖片的编剧,加里·道伯曼的手中,也就能够继续以精准的刀法和技法,优雅地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式的儿童冒险电影,转型成为一部探讨童年创伤和美国小镇价值观的,典型的斯蒂芬·金电影。
由于上部的成功,穆斯切蒂得到了奢侈的创作自由: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让他能够在尽量摆脱小说原作的冗长内容的同时,充分释放新老演员的化学反应。
斯蒂芬·金的基因依然随处可见,但在收缩叙事焦点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偷工减料。
尽管失去了凯瑞·福永的帮助,《小丑回魂2》没有其他续集电影中常见的自我膨胀,也成功捕获了这一故事的核心:强调人的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强调破碎的心灵之间的扶持与成长。
27年的时间跨度,也为《小丑回魂2》赋予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方面,我们得见从少年到成人的过程中,残酷的生活是如何带来新的恐怖源头的;而另一方面,扎实的剧本和表演,相得益彰的精细制作,也是对9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一次迟来的回应。
与其他斯蒂芬·金改编电影类似,《小丑回魂2》没有在心理挖掘上耗费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斯蒂芬·金是最好的故事讲述者,能够功能良好地转述他的故事, 比不必要的深度要重要得多。
尽管平庸的CG特效和笑点干扰了压抑氛围的传递,但在斯蒂芬·金改编电影的“二次复兴”浪潮中,上下两部《小丑回魂》展现出来的规模与自信,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观感。
《小丑回魂2》的现代设定,意味着它不会受到怀旧情绪的拖累,也为主演们解放了更多的表演空间。
初次搭档的杰西卡·查斯坦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一拍即合,但更为出众的是出自SNL的比尔·哈德尔。
和史蒂夫·卡瑞尔类似,喜剧演员的正剧转型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更何况还有《崩溃姐弟》和《巴里》的珠玉在前。
但真正让人感到愉悦的,是选角和人物塑造上的精准眼光。
27年后的“撸瑟俱乐部”成员们,看上去真的就像是小演员们长大成人后的模样。
尤其是当角色们开始互动,并且开始探索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时,两代演员在银幕上被无比自然地连接了起来。
而饰演标题角色的比尔·斯卡斯加德,也再一次将今年秋季档电影的关键词:“小丑”这一形象推向了新高度。
与《城堡岩》中的神秘角色相较,同样是邪恶化身的小丑潘尼沃斯,显然要令人印象深刻得多。
在《小丑回魂》的上半部分中,我们见到的是童年友谊和心理创伤,以孩童的眼光去反映成人世界的阴险、冷漠与自私;而在下半部分,故事则在淡淡的忧伤中,有关这些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年人,最终将如何摆脱内心最深的恐惧,找到自由与安宁。
回望过去数年里的斯蒂芬·金改编作品,能够抓住金氏精髓的影视剧在数量上开始回暖。
在90年代或许只有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迷雾》),现在则有着迈克·弗拉纳根对标《热泪伤痕》的《杰罗德游戏》,不是金氏胜似金氏的《鬼入侵》,野心勃勃接班库布里克《闪灵》的《睡梦医生》;剧集方面,既有冷门佳作《梅赛德斯先生》,也有《城堡岩》这样来头甚大的野心作品——尽管整体平平,但仅凭一集《过去完成时》即可跻身佳作之列。
当然,还有《小丑回魂》。
尽管2年之后的续集并非完美,高水准的完成度也让《小丑回魂2》成为了今年不可错过的电影之一。
就是第一部的孩子们长大了再回来消灭小丑,即使远离了过去,忘记了不好的回忆,恐惧也从没消失过。
回忆、寻找自己过去的恐惧占了一部分,如何和恐惧和解占了另一部分,小丑最后下半身是蜘蛛的造型还是比较猎奇的,不过加入了宗教?
还有远古邪灵,感觉有点四不像了。
续集确实不容易拍的出彩了,加上这个片长是有点拖沓
寒风萧萧,夜雨寒,找不到妹子同行的阿明,又独自于一个寂寞的夜晚,在塔斯马尼亚边缘海港老年渔村的一个偏僻的影院,看了夜晚首映的小丑回魂第二部。
其实,阿明并没有看过第一部,因为,阿明对小丑不感兴趣,西方人的恐怖谷效应,和亚洲人不同,他们惧怕小丑、玩偶、仿生人,可阿明更害怕楚人美和椰菜花子。
后来,阿明看了十分钟吐槽小丑回魂第一部,感觉,这小丑也不行啊,一个小朋友都杀不死还被主角团灭,是来卖萌的么。
但是,有一天,阿明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小丑回魂第二部的预告片,就是长大的女主角,回到以前的公寓,碰上了里面住的老太太那一幕,那一幕,拍的真不错,有一种静默的、冷呦呦的、潜滋暗长的、让人恍惚的,恐惧感,尤其是老太太说,在这个小镇上,死去的人,并不真的死去,然后突然定住那里,那几秒钟,阿明真觉得,非常精彩,这一幕,也拍出来了史蒂芬金一贯的那种近距离的、让人不安的、缓慢而急速攀升的惊悚感。
就是这个预告片,让阿明,对小丑回魂ii,十分期待。
毕竟今年,看过的几部,哭泣女人,安娜贝儿iii,仲夏夜惊魂,宠物公墓,都不太让阿明满意。
然后,话不多说虽然已经说了很多,阿明喝着两公升可乐冰沙吃着沾满了黄油和糖霜的24k无敌爆米花,在唇齿间弥漫着传统谷物特有的芬芳时,电影终于开场。
本着不剧透加上没看第一部完整电影很多人小时候和长大后我都对不上花了他妈很久才搞明白的原则,具体电影情节我就不说了反正也说不明白。
总之,看完以后,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在丰富程度上,还是秒杀了之前那些温子仁监制的系列宇宙鬼片和其他的翻拍的不温不火的史蒂芬金系列影片的。
影片讲述二十七年后小丑回魂,长大的主角们重回噩梦小镇,记忆被唤醒,成年交织着少年时期的恐怖经历。
有趣的是,这个电影挺有耐心的,前面一大半时间,是让六个主角分头行动,各自找回童年的记忆和重要物品,携手回收魂器封印伏地魔,不对是外星人飞到地球作恶的小丑。
于是,主角们分头行动,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经历,这就约等于,是电影兼容了六个独立的小鬼故事,每个人都独自见鬼,穿插着童年的见鬼经历。
一般这种团战类的电影,能花这么多时间,分开拍每个人,也不算特别多见,其中呢,果不其然,我最喜欢的,依然还是女主角独自撞鬼的那个鬼故事。
我觉得,她这个独立片段,是全片最好看的。
恍惚间,我甚至想到了史蒂芬金那部幻影凶间,也是主角一个人去到酒店的一个房间,发生了不少怪事。
当然这两者并无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其中有一贯的那种惊悚特质,即一个人,去到一个环境,开始发生怪事,开始一切都温温顺顺的,让你放下戒心和防御,但很快事情突然发生变化,你被环境的恐怖的变化吓得措手不及,我觉得电影还是拍出了作者的这种特质。
比如幻影凶间里男主角通过窗户看向对面相同的大厦位置有相同的窗户,里面甚至有相同的人,比如女主角和老太太喝着茶,音乐慢悠悠播放着,知道不经意间老太太露出腐烂的胸部(呃),两者都有那种引人入胜的恐怖感。
当然啦,我觉得预告片剪得更好,电影里,女主角这个段落,最后老太太还是以一个CG怪物的形象冲了出来,这里怪物的形象太过具体,又有点搞笑,反而冲淡了女主角一开始和老太太聊天发现她似乎有问题的那种日常的恐怖感。
我对这个电影不满的地方也是,很多鬼怪的形象,还是太具体、且不吓人还有点搞笑,如果能再隐约一点,含蓄一点,高明一点,就不会更加浪费先前铺垫出来的递进的良好的恐怖氛围。
至于其他几个主角独自行动纷纷撞鬼的段落,不多赘述,只能说,有些一般,有些不错,但全放在一部电影里,可能会稍微有些长。
不过电影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让你觉得瞌睡,到了后期,主角团纷纷收回魂器,开始攻打伏地魔的老巢,这里还夹杂了惊人的反转,重要人物的英勇就义,以及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无聊的正义的嘴遁,总之,大结局自然是终于击败了小丑,还麻瓜世界一片和平。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在元素杂糅,独立段落的恐怖气氛上,做的都不错,可能第一部成功,第二部也财大气粗,野心和格局都有,不是那种安娜贝儿iii式的看起是鬼怪复仇者联盟实际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的拍的挺完整。
值得说的是,影片很多转场、童年成年视角的切换都拍的挺有新意的,当然啦,欧美鬼片的此类摄影剪辑都是一贯的有逼格,不多赘述。
总的来说,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今年看过的主流院线上映的最好看、丰富的一部了,尺度在成人血浆和儿童打怪之间游走,偶尔还有冷幽默和吐槽,也算元素丰富了。
旧物店里史蒂芬金还客串出现,让人惆怅唏嘘难以自禁。
接下来可能期待的也就只有那部在黑暗中讲的故事了,不过看评价似乎不高,真是捉急捏。
就这样了大家拜拜吧。
第二部接续上一部七个人的约定共同“kill the clown”,但是恐怖感没有第一部营造的好,此外,剧情设定我不喜欢,这群人离开了德里镇后记忆就开始消退,回到镇子后开始找寻记忆,发掘自己童年心理阴影最大的事情(心魔?
)作为打败IT的关键???
扯到灵异,扯到什么部落我觉得也太扯了。
而且在贝弗利(bev)回到原本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奶奶,而她的真实身份是原马戏团团长(忘了具体身份和名字)的女儿,那么小丑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和死光联系到一起的。
没有解释清楚我总觉得差了点啥。
另外看完后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小丑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在某些时候对主角团造成不了实际伤害,只是制造幻境让他们害怕。
然而却又咬死了乔治。
主角团只要不害怕他,那么他便吃不了他们,如果这样说,乔治和死掉的其他孩子是在恐惧中死去的吗。
小丑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恐惧点,同时利用这个点来吸食恐惧,所以他的食粮只能是恐惧的孩子。
对现实的影射能明显看出来,第一部看到掌控欲强的母亲,病态的父亲,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带来的束缚与压力,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等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带来各种伤害的点都是孩子们的恐惧来源,即使长到了成年,这些是一种负担,变成他们想要逃离与忘却的记忆与心魔。
我太困了,其实想展开讲的就是这条暗喻和故事主线的讲述比较模糊,禁不起琢磨与推敲。
改天想明白了在来改写吧。
即使是刻在心中的,你以为挥之不去的终将会过去,你以为曾经的记忆很残酷,会给你带来一生的阴霾,事实上人也在随着时间不停的改变,整部电影给人尽是对往事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或多或少的痛苦的记忆,这些记忆会在莫名的时刻突然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好像将人瞬间置在那个时刻。
致敬那些记忆—或许我们想要铭记的,比想要遗忘的更多勇敢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让它成为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真正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27年后得废柴们并没有拜托废柴得头衔,但是就像结尾时说的,正因为我们是废柴,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算是见到斯蒂芬老爷子本尊了,目前斯蒂芬金得作品得改编电影,普遍评分不是很高,不过也算是渐渐得展开了一篇“斯蒂芬金宇宙”,补了“IT”得原作背景后,不禁为背后庞大的世界观惊叹!
在网上看到有人总结得“IT”得北京,下边附上链接: https://www.gq.com.tw/mobile/gqtv/content-40552.html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也是有不合逻辑的地方的,可能是作者为了将中心集中在小丑身上,而省略了一些细节吧,不过在看到“人头蜘蛛”时,还是让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当然不是害怕,而是惊喜,兴奋,造型上和台词上对本人心目中上世纪最伟大得两部太空怪兽电影之一《怪形》进行了致敬(另一部是《异形》),截图为证:
斯坦利的人头蜘蛛再看看看怪形中的
上世纪居然有这样的技术和奇思妙想!!!!
然后是瑞奇看到斯坦利的人头蜘蛛时的台词
然后是怪形中
就是这一幕真的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立马心中就是漫天的五星!!!!
由于背景故事的庞大,而且片长限制,有一些可能看起来漏洞百出,以及结尾,为什么是靠嘴炮结束的,都是这部电影豆瓣评分不高的原因,不过导演想传达的思想还是很明确的,就像贝弗莉把那根能杀死怪兽的铁棒交给埃迪时说的话:If you believe it does
才读完小说原版,所以在看的时候找电影与书之间的对应也是很有趣的,因此并不会觉得近3小时的片长有多长。
但是不得不说,导演这次在改编的时候太过于随心所欲了,很多地方就算是我这个才看过书的人都觉得不太对劲。
例如:1.书中迈克并没有找到片中的那个“神器”,因此也并不存在所谓为了杀掉小丑而故意骗自己的童年伙伴,不告诉他们部落人曾被小丑消灭这段情节。
这个部分的添加真的太脑残了,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败坏了迈克这个一直守在德里镇的“守卫者”的形象。
2.书中众人的回归虽然确实和小丑每27年的出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小丑自己也在引导着他们回来,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
但是影片里完全没有展现出这一点。
殊不知书中正是根据这一设定,才让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在已经成家立业、吃穿不愁后还愿意抛弃一切与小丑决战。
电影里好像每个人直到最后都还在纠结一样。
3.最可气的一点是对埃迪之死的处理。
小说里是埃迪将手伸进小丑的嘴里,因为相信哮喘喷剂是大杀器而给了小丑致命一击,然后被小丑咬断胳膊,流血过多而死。
电影里改成了像傻子一样背对小丑被捅死的结局。
这还不算,在埃迪死后,书中大家是一直背着他的尸体,直到实在走不出去了,才放下尸体,而且本还说出“埃迪是属于这里的”这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但电影里好像只有爱德华关心埃迪似的,最后也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埃迪之死而哭。
真的让人怀疑他们真是童年的好友吗?
总而言之,和改编出色、结构精巧的上一部相比,这部简直就是反面典型。
See,the thing about being a Loser is you don't have anything to lose.雖然這部評分比第一部要低,很多人覺得沒有第一部強了。
可是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部,比第一部更像一個魔幻童話,很喜歡回憶和現實的穿插處理。
哲理性上反而比第一部強了,有點憂傷,有點搞笑,又有點溫暖,好幾次都會看得想哭。
我們之所以會有噩夢,其實那都是心裏過不去的心結,能戰勝心裏惡魔的,永遠都只有我們自己。
長大呀,永遠都不是容易的事,我們必須學會的事,永遠是勇敢。
這部的台詞,真的寫得太美了,愛得不行。
有人說這部小丑變成蜘蛛真的莫名其妙,那只能說明真的沒有看懂他們之間的故事。
有個小插曲,就是STANLEY的遺物-浴帽,在地下小屋,他們當年都是戴著浴帽,因為害怕蜘蛛。
Everyone,I think,has some memories that they're prouder than others,right?And maybe that's why change is so scary.'Cause the things we wish we could leave behind…the whispers we wish we could silence…the nightmares we most want to wake up from,the memories we wish we could change…the secrets we feel like we have to keep are the hardest to walk away from.The good stuff?The pictures in our mind that fade away the fastest?Those pieces of you it feels the easiest to lose.Maybe I don't want to forget.Maybe if that's what today is all about,forget it,right?Today,I'm supposed to become a man,but I don't feel any different.I know I'm a loser.And no matter what,I always fucking will be.Memory,it's a funny thing.People want to believe they are what they choose to remember.The good stuff.The moments.The places.The people we all hold on to.But sometimes…sometimes we are what we wish we could forget.
7年,主角们为什么不联系?
因为恐惧,不愿意面对这部分回忆,选择逃避,不但背叛了together forever的誓言,也背叛了自己曾经的勇气。
所以,就算他们一个个看似活的挺滋润的,但依然是loser,写不出美满的结尾,没法获得理想的伴侣,没法拜托妈宝,没法坦然面对自己的性向,没有朋友。。。
如此多条分线,每一条都是主角面对自己具象化恐惧的过程,都是隐喻,但又粗暴直接,需要动点脑子想想,这个过程很有趣,除非你是脑残。
打一星两星的,不是吐槽逻辑,就是剧情老套。
但问题是,这不是一个为了吓你而吓你的恐怖片,他几乎直直白白地在告诉你,你活成现在样子,也几十岁了,若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就不算真正长大,逃避和遗忘毫无意义。
不管是1还是2,《小丑回魂》都在阐述一个主题,就是克服恐惧,这种恐惧或许是你害怕的某个事物,或许是你的家庭,或许是你不愿面对的痛苦记忆。当loser成员长大后离开小镇,对曾经的遭遇记忆越来越模糊,甚至开始忘记。这就像现实中,我们用逃避来面对不愿承担的恐惧和责任,用遗忘去隐藏不愿回首的过去,但这样,我们也会流逝掉我们感受到的幸福美好。就像影片中表达的,当他们回到小镇上时,他们在小镇上的恐惧和痛苦,统统都回来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他们在小镇上的幸福欢乐时光,那些他们刻骨铭心的情谊,也都回来了。人生一定会经历各种不愿面对的遭遇和痛苦,但如果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人生影子的一部分,那么人生又谈何完整呢。哦对了,小丑最后居然是被骂死的,你没听错,是被骂死的…
三星半,整体看起来观感还是很愉悦的(尤其是和同类型恐怖片横向对比),而可惜的点是诸如印第安人的诅咒之类的社会历史性主题都蜻蜓点水,最后大战如果不和第一部一样局限在下水道将会更好,pennywise的前史也可以再多交待一点。
连着看chapter1、2,非常过瘾,基本就是孩童世界所有的噩梦,下水道、旧房子、来自成人社会的恶意… 要我说真的不恐怖,小恶霸Henry Bowers也有可怜之处。(一美演的成年billy额前一缕白发 造型绝了🤩
剧情没有做取舍,全留着,结果堆很多拖很长没有重点,磨叽拖沓。将近3小时的片子,重点在2:28:39-2:32:52,结论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总是用批评教育、说ta不行、说ta没用,那么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真的无能。童年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需要在收集信物时回顾一遍又要在逃离it时克服一遍,一遍又一遍。黑小哥的那句“We need to split up. You each need to find your artifact. Alone. That’s important. ”完全是为了推进剧情强制性单打独斗、各自走剧情,生硬。//可以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观看,画面并不是很赏心悦目,没有第一部的感觉和气氛了,大咖不如小孩子,总之年轻真好。//女主感情线较不正直。3.5
两个半小时确实像一场恐怖盛宴,精彩的段落一个接一个,但整体组合起来却又没有了第一部的味道和深度。主要还是差在剧作上,童年阴影确实是扎根心里的,或许只一个电话就能打破你如今的平静生活:呕吐、撞车、家暴甚至割腕,一秒内又变回当年废柴,重新回到那个让人恐惧的暑假,几位主角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成长,一美确实不应该再怪自己,但剧作里缺少一个让他醒悟的事件,女主的爱情也像是被卡片支配没有主张,结尾不知是斯蒂芬金烂尾还是导演玩太嗨收不住,打败小丑的方式太过随意了,谁怕谁就输?鲍尔斯在这部里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虽然煽情有点刻意,但游乐场一样丰富花哨的恐怖元素还是很有诚意。大演员的演出远没有小演员好。
感觉没有那几个小孩演的好,剧情还凑合吧,但是后面小丑被击垮的点有点狗血
乱且杂,稀释了导演苦心经营的精致氛围。一切都向着更大更猛更恐怖的目标迈进,却全然忘记了小孩的嬉闹不能成为成人冒险的核心—-Jump Scare用的还算好,但处理得都太草率。向过去谅解迈向未来的主题本该是续集更上一层楼的契机,但编导似乎没法掌控多条线索的进行,解释得模糊不清的超自然仪式、剪辑得太过刻意的剧情推进方式——似乎导演也忘了除了情怀以外还有什么能玩出花。一美和劳模一众固然是演技派,但观众更想看的还是怪奇物语式的冒险。R+E的cp感太强,甚至抢了小丑的风头。而作为抬头主推的小丑,却丝毫不给力,被一帮中年男女辱骂到死也算是今年最没排面的反派了。一星给努力装结巴的一美,一星给随时讲段子的Ricky,一星给胖子逆袭的Ben,一星给中餐馆的婴儿怪物—-诡异又有趣,比之后的僵尸有趣的多。
比上low低了好多個台階,還拍了160分鐘。
完美的反面教材
这效果不用影音室看真是浪费了,接着第一部,特别棒
这个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遇到校园霸凌就往死里怼它,不要退让,你退一步辣鸡只会让你更窒息,不会还你海阔天空的。原理和恶鬼怕恶人,遇到xx用脏话骂它一样。不过记得对症,也别让自己变成恶龙就好。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8-04-26 所谓长大成人,也许就是我们终究会长成自己厌恶的模样。幸而,他们仍然拥有彼此。
这部里面的f词频率已经超过华尔街之狼了…制服boss全靠人身攻击…非常非常水!你能靠情怀硬凹三个小时片长,我就敢为四妹没化妆60%的美貌强行打四星(
好像美剧的前情提开头大家一起惊悚一下,还好,中间就像完成例行作业一样一个人惊悚一下,最后再合着来一下,虽然走了一个东风,但还是胡牌了。不如第一部里几个小伙伴鬼楼探险来的刺激。本以为第二部会玩个大的,还是狗血了。真的没意思。
脑袋变成蜘蛛和结尾潘尼沃斯变瘫软至少美术上能带来些官能刺激,其他的真的无聊。拍这么长以为是史诗呢,其实就是不会剪辑。
剧情拖沓,吓人桥段老套,拍第二部纯粹是狗尾续貂
多兰被四妹搂着唉
比第一部差多了,何必拍那么长,完全可以压缩到两小时以内。最后的杀招居然是嘴炮攻击……还让Eddie挂了简直不能忍。如果胖子27年后还是胖子能追到女神再来谈爱情好吗……
我觉得情感层面比1升华了 可能我个人比较爱看过去与未来交缠联通吧 好治愈啊最后还是泪目(可能因为每个人的笑点都不一样 导致我们这场从头到尾笑声不断 其乐融融到我都迷惑我到底看的什么类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