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关联的标题,因为我起名苦手,叫狗剩是因为dog last,好吧不好笑。
但把Douglas Is Cancelled翻译成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或机翻但采用了)的一位某种程度上真是个天才,非常戳中我奇怪的喜好😆非常精彩的四集。
哇,感觉我像是站在草船借箭那天的某艘船上,他们的对话就像无数个箭密集地嗖嗖地从我的耳边擦过,没有一句话是废的。
四集,竟然已经完整地构建出一个对女性的围猎场:Toby,直白的性别压迫者,也是最容易被识别的。
Douglas,懦弱的中间人、被体制宠坏的“好人男性”,以为自己是与Toby那种人分割开的,但实际上他的潜意识,行事准则都是被长久浸泡的,“不自知”的在对女性产生着伤害,一个温吞式的共谋者。
Sheila,女性合谋者。
在父权制中内化了“既得利益规则”的精英女性角色。
Madoline遭遇风暴时,她不是对女性施以援手,而是竭力维护这个男性构建的“体面秩序”。
这其实是一种女性对父权结构的协作性背叛。
她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主动选择了“和系统同流合污”来保全自己苦心维持的表面平静。
这种合谋往往更隐秘也更致命。
Claudia,断裂与重塑的隐喻。
如果有什么能给父权社会的根基一记重拳,那应该就是,当女儿意识到连父亲也不过是系统中的一部分的时候。
Madoline,没有女人能在看到Madoline拿着酒杯和文件走进浴室但却把它们扔进浴缸的时候不感到一种真正的爽,喝酒不是为了屈从,而是为了掀翻一切壮胆。
她的布局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女性智慧的终极反制,她不再渴望被解释或相信,也不提供激烈的反应,不打乱对方阵脚,她只是一点点放大他们自己系统内部的裂缝,让整个父权结构自己瓦解自己。
她把自己从“受害者”位置抽离,不再等待别人给她正义,而是自己掌握了说故事的权力。
bravo~
我更倾向将道格拉斯的垮台解释为一场玛德琳对他的漫长的复仇。
最后玛德琳代替他登上海伊艺术节与Kristy对谈,Kristy将她的成功等同于全女性的成功,这让玛德琳觉得有些微妙地不满,包括和托比在酒店房间就女权主义者的争论,玛德琳也只是说I suppose to be,还有她对道格拉斯的可以说是长年的心理+话术的操纵,将道格拉斯变成一个完全顺从于玛德琳的人,玛德琳可以让他顺服,也可以让他暴怒,她并不像一个普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形象更像一个个人主义者斗士,所以她的形象相当尖锐,相当明显的伪善,过于让人感到压迫的聪慧,极尽自私自利,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细想起来,她就要有这种让人反感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利用所有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狠劲,并且不为此感到羞耻,她才能精彩地逼迫道格拉斯自己扇自己耳刮子。
除此以外,故事将批判重心放在道格拉斯,这样一个只是说些日常的、无伤大雅的,但其实就是厌女的笑话的人,进而延伸到对于道格拉斯所代表的众多无辜男性,他们似乎没有对女性实施某种显而易见的暴力,他们只是坐享男权的隐形福利,旁观女性的困境,甚至嘲弄女性的困境,他们只是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只是动动嘴皮子、眨眨眼睛,所以道格拉斯才会对玛德琳怒吼,为什么你的反击对象是我,而不是那个托比。
玛德琳,正因为她是一个个人主义者,道格拉斯不仅只是对她的困境袖手旁观了,而且还是作为她所仰慕的星星袖手旁观了,让她受到重大打击的直接原因是个人情感上的,她似乎不屑非要将其升华到自己是代表这样的女性所做的一种复仇,她有一种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较真和克制,这在她和托比的对峙中也可以瞥见一番。
这一点,女性专注于个人经历和情感,并将其作为行为动机——突然想到一点,玛德琳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仰慕道格拉斯——似乎时常被解读成某种“妇人之仁”的狭隘,似乎等同于一种需要唾弃的自私。
然而现实是,像托比那种总是喊着口号,觉得自己是在为某个群体行动,还有道格拉斯脱口而出的我们的观众根本不懂真相,这些男人似乎很擅长从大局观出发,然而现实是,如若他们有权,他们利用大局观去贬低、愚弄他人,从而稳定自己的位置;倘若他们没有权,则依附某个大局观而获得智慧的荣光,哪怕那很虚无。
反而是玛德琳这种专注自身,使她闪耀出某种在我看来是谦逊和理性的光辉。
但即便她是无意的,但她确实反映出了女性普遍的一种孤立无援:从极端恶男那里受到直接的伤害,从普遍置身事外男——自己的至亲、伴侣和朋友——那里间接地感到孤立和无助,而且后者更为细微、绵长,且难以抵御,在日常中普遍存在。
当女性突然明显地感知到这种正发生的普遍日常,且任何一个她仰慕、依恋的男性都是其中一份子时,将是一种很沉重的绝望。
各处设计太精妙了。
第三集让人紧张。
第四集用一个爽点化解掉。
(是非常厉害的工业化生产团队对流行文化和相应争论非常非常熟悉。
最终给人的观感是分裂——就像剧中所有的男性都不知道自己随口讲的话有什么问题,都像那个comedy写手一样犯傻+冒犯;所有的女性都感到被冒犯,但被1无视,2视为愤怒的挑事女权主义者——这也反映现实的分裂:男性和女性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这个剧种种微妙的设定——比如女主说我不是在讨论女权,是关于人权,传达的语气又是对愤怒的女权主义者的微辞和划清界限。
这是我觉得它工巧不真诚处。
也可能是制作团队里做决定的人的立场和偏向,是藏不住的。
看的过程里想到真实的女性处境非常难过。
爽剧段落爽不起来。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搬运!
去年的剧,今年还能大火,它该啊!
《道格拉斯被取消了》(Douglas Is Cancelled)是一部2024年6月首播的英剧。
虽然延迟追剧,但观剧体验太震撼了。
编、导、演都值得用“绝”字来形容,加上充满悬疑氛围的反转喜剧设计,更让人欲罢不能。
就连每集的结尾彩蛋都那么妙趣横生,让人意犹未尽。
总共四集的《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每集都有反转。
在前两集中,男主塑造的形象,是因为漫不经心的酒后言论陷入网暴的精英电视主播;男主的上司即制片人,塑造的形象,是维护自家主播权益的优秀领导;男主的妻子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就怀疑男女主之间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但仍然看起来像是为正义执言的女总编;至于女主,她的举止让让她更像一位心机上位女,是陷害男主的幕后黑手。
后两集的反转更多也更大,几乎剧情推进的每一分钟,剧集的深度和价值都上升一层。
最后两集中,虽然女主看似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争取到了主动权。
但女主一对男主动手动脚,男主就会被夺舍的反应,跟男性在职场中对女性动手动脚后,女性不自在、恐慌的反应,还是非常不同的。
因为剧中女主对男主动手动脚的撩拨,其实是男主想做而不敢或者没能实现的欲望。
换言之,女主的撩拨对男主而言,不是骚扰,而是恰好满足了他压抑的欲望。
剧集的结局也是意味深长的。
置身剧集设定的场景中,女主费尽心机的抗争充其量只是她个人的胜利。
但跳出剧集设定看,又会发现:虽然女主是虚构的,剧集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发生在女主身上的那些危机和不公,在现实中确是普遍存在的。
加上女主的抗争通过一部剧集进行了呈现,她的勇气、机智与胜利也就被无限放大了。
说白点,一种新时代主动反击的人权保卫方式因为剧集、因为女主被普及了,这对于现实中有同样困境的很多女性而言,可能是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
一部剧构建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权守卫战看过整部剧会发现:从一开始,一切都只是女主精心策划的一场复仇。
只是她复仇的对象不是那个想要侵犯她、操控她、打压她的道貌岸然的禽兽上司,而是那个她从7岁就开始崇拜的业界前辈、心目中像星星一样闪耀的偶像,那个代表大多数男性的偶像。
为什么?
这是男主多次质问女主的一个问题,而女主给出的答案简直振聋发聩。
因为她要复仇的对象就是大多数男人。
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有些毛病,比如有些好色但是并不会(或不敢)去付诸行动,他们只会在潜意识驱动下成为那些施害的禽兽们的帮凶。
而他们的袖手旁观或者习以为常不仅会助纣为虐,还会对那些遭受侵害的女性造成持续的二次伤害。
更可怕的是,因为他们是大多数,所以他们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施害者们直接造成的伤害更广泛、更严重。
私以为,剧集最有价值或者说最独特的亮点是人物塑造、情节设定与主题表达独具匠心,充满新意,让观众能够用全新视角看待职场中的隐形性骚扰甚至性侵,以及职场中,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合谋性打压与剥夺。
简言之,“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本身就是这部剧最精华、最高明、最超出一般女性题材影视剧主题表达的所在。
剧集主题探讨的深度,台词、对白、观点的犀利度和新颖度都远超当下大多数影视剧,包括女性题材影视剧,更远远超过那些哗众取宠的影视剧中喋喋不休的口号、标签、名词与陈腔滥调。
剧集讽刺了那些表现为口号、运动、标签等形式表演的女性主义,而是从人权平等、人人平等的视角来审视、剖析职场普遍存在的性骚扰,权利操控,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潜意识的打压与伤害,以及一些女性不由自主陷入男性话语体系打压同性的潜意识行为。
这种女性不由自主陷入男性话语体系打压同性的潜意识行为在剧集中有多处体现。
比如,男主的妻子总是怀疑男主与女主有什么不正当关系。
再比如,男主的妻子作为一份报纸的主编,同样的媒体从业者,日常会与同事进行大量的工作沟通与交流,她不会把自己与同事的工作联系,联想成她与同事的暧昧不清。
但是面对男主与女主之间的工作沟通与交流,却疑心他们有暧昧不清的关系。
三场惊艳对手戏塑造超能量女性用整体演技炸裂形容剧中演员们的表演都毫不夸张。
剧中四个关键人物,每个人物的最初样貌与结尾呈现都是截然不同的。
事实上,结尾的人物特性也是他们最本质的模样,只是剧集是通过两个交叉事件的密集冲突不断揭露的。
个人最喜欢女主的演技呈现。
女主在剧中的演技可以用细腻、张弛有度、层次感十足来形容。
在不同的戏剧情节点和冲突时刻,面对不同的对手戏演员,女主的演技就会进行精准切换与表达。
其中,个人最喜欢的是女主在第4集中的演技大爆发。
第4集是剧集的戏剧张力、戏剧冲突、演员演技发挥都最强的一集。
其中,女主一人单挑男主、男主妻子、禽兽上司三人,见招拆招的演绎又是最为惊艳和精彩的。
在酒店场景中,女主与禽兽上司的对手戏将一场有点奇怪的面试逐步升级成一场猎杀与反猎杀的人权保卫战。
在洗手间场景中,面对男主妻子对女主一连串的质问,女主通过台词、表情、动作的不断切换,将她的委屈、悲愤、绝望与轻蔑都步步呈现。
在这个场景中,男主妻子问了三次女主是否与她的丈夫发生了关系,女主每一次回答的表情与神态都是不同的。
最初面对男主妻子无理由指责时,女主表现出了挑衅。
当被男主妻子追问时,女主眼含泪光,演绎的是深深的委屈与悲伤,因为与她开战的是一个女人,一个为了捍卫男人不道义行为的女人。
当男主妻子最后肯定式说出她的怀疑时,女主用不屑与轻蔑作了回应,同时也是一种对同性的绝望与无奈。
排练演播室高潮部分,女主与男主对峙的对手戏,两人发挥都非常炸裂。
当男主说她如果觉得后悔应该报警而不是报复他之类的话时,女主的表现是委屈失望到极致的含泪颤抖。
当女主说出她报复男主的本质原因,说到她的偶像幻灭时,她呈现的又是悲痛到无以复加的失落。
此外,在最后走出演播室的刹那,女主面对男主女儿的演绎又异常细腻。
女主邀请男主女儿到演播室,在揭穿男主本质后,女主又用带着歉意、带点温柔同时又坚定无悔的语气告诉男主的女儿,“我知道,我理解你。
但相信我,你会挺过去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们内心都长期崇拜着男主,但又经历了偶像的幻灭与不堪,但是女主走出了幻灭,所以她相信男主的女儿也能像她一样。
整体而言,在主题表达深度深度,角色新锐鲜明性,以及戏剧冲突设定的精巧与创新性,剧集远远超出一般影视剧,甚至很多女性题材影视剧。
某种程度上,可以把《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看作剧版《初步举证》。
只是话剧《初步举证》聚焦的主题是女性被性侵的深重伤害、长期阴影与寻求司法公正的登天困境。
剧集聚焦的是职场环境中,男性对女性的普遍且的性骚扰与打压,以及一些陷入男性话语体系的女性的助纣为虐。
女权是不是人权的一部分?
女权独立于人权,是否是为了强调女权的重要性?
另外,我真的不懂女主为什么只向造黄谣的男主复仇,而不向潜规则的上司复仇?
是因为阶级大于性别?
“I hate him ,but he’s hardly worth the effort .”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自我安慰,不敢向更强者挥刀的借口。
“I don’t believe in women’s rights because I don’t think there’s such a thing. I believe there are human rights. Denying someone’s human rights isn’t a reason to join a movement or go on a march, write a book,carry a placard.”这句话刚开始听起来有点道理, 但细想更像是不了解女权历史的看客的外行话。
果不其然,一看幕后工作人员名单,是男编剧男导演捏!
当道格拉斯的妻子说“哈,在房间里给人面试。
”,他嘴上回说这经常发生,企图大事化小,但他还是在内心中隐隐不安。
不然他没必要特意返回楼上不是吗?
毕竟底下都是乐于与他寒暄,为他获奖而来的人。
他敲门,他善意邀请,别在这了,“下楼来见见大家。
”当玛德琳打开门看到道格拉斯时她其实也高兴的吧,有人能来救她,给她理由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
但故事就在这里出了差错。
他看到了恐惧,看到她没有接受邀请,看到门上那个牌子,他突然得出自以为是的判断“也许这是一场交易,或者说,她忍受后会获得更值得的东西。
”所以他竟然就离开了,竟然还敢于给出自以为是的人生建议。
.她失望透顶,但又不敢相信,毕竟这是她追随二十年的偶像。
所以她没有对峙过,三年里,她一直在观察,直到她发现自己偶像,在光辉的日子里,萎缩变为了胆小又容易听令于他人的鼠辈。
一次误解也许可以被原谅。
边界太模糊了不是吗。
“他也许不是这样的人。
”但当她的光芒升起,他开始在所有人面前一遍又一遍讲那一句“她啊是睡来的职务”的玩笑,准确说是故事。
1次,10次,20次,30次…三年,一年,三个月,讲得越来越顺口越来越频繁。
这时候,她终于死心地为偶像定罪。
.所以回到那夜酒店房间里。
最后她甩上门,走进浴室,她不需要男性的帮助,她选择了愤怒的反击。
而感谢制片人也是只敢循循善诱的蛇,他越是在意语言表达,玩弄文字,他越是表达出对外界舆论的恐惧,女主抓住了它,拍下了照片。
如果这是一个擅长上手的暴力男性…也还好不是。
.蛇鼠一窝,老鼠知道蛇的罪恶却不指责。
蛇知道老鼠总会宽容它而敢于进攻。
猎物用了三年,学尽了蛇鼠的招式将自己异化为pua专家,咬死老鼠而容忍蛇。
she made it.确实用三年时间做到了。
人都奇形怪状不会写笑话只会冒犯的印度裔在台里竟然能苟三年;拍下印度裔冒犯企图揭露不公的女同监制,最后视频被瞎剪辑用于引导给道格拉斯定罪;妻子明白喂八卦就能提升报纸订阅,而选择就趴在他人身上吸血;女儿满嘴主义炮轰一切却完成不好基本的衣食住行对社会毫无建树。
另:那么擅长玩弄语言和文字的夫妻俩却无法和女儿正常沟通,很讽刺。
好一个,稀烂的,自以为是的,彼此指控,彼此圈禁,无法正常交流的社会。
睿智的意思就是什么也不评价的无趣,无趣就是成名者继续活下去的密码。
他说的是实话,甚至这段导致他被封杀的视频也是剪辑过的,他说出了世界的真相,但因为实话而被封杀。
玛德琳的观点可能是真的认可道格拉斯那段美化真相的语言,但谁又相信?
主持人也在引诱她给出更juicy的答案。
她赢得“不光彩”,她痛彻心扉的事不想被公众知道,该审判的人还没有被执行到位。
道歉没有意义,形象在一次次黄谣编排中已经坍塌。
你曾经也是攻击政客寻找公正的星星啊,或者说:那也只是人设的游戏?
非常精彩,节奏流畅,台词情节没有废话,是可以再刷好好品味的精品。
不要因为这个莫名其妙的译名而错过了,放在中文语境下,应该叫《道格拉斯塌房了》。
故事很简单,六集的体量刚好,主题明确——从来没有什么女权,只有人权,如果人权被践踏,那是需要掀起战争的。
如果我们一直是平等的,为什么会有女权?
由男性赋予的女权还是真正的权利吗?
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没有一名女性能在看片过程中无动于衷,因为类似的事听得太多了,甚至过分得多。
我甚至还观察到自己有个可怕的想法——就这有啥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在咱们这就连那个坏人上司都不一定会引发那么大声浪,甚至女主还会被批判羞辱,坏人还能吸引来一堆垃圾的吹捧呢。
不值得大惊小怪?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可怕的想法。
哦,因为冒犯无处不在,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啊。
让我来给你数一数——如果你是一个流媒体平台新号,在没有任何数据参考的情况下,必定会刷到美女热舞,再点个赞,很快就会从擦边到直接推荐附近的热门会所,就是你以为的那种,评论区不堪入目。
任何一个男性占比高的社群,几乎都会出现各种冒犯女性的发言,但他们自己并无意识甚至理所当然。
“看她这样一晚肯定不便宜”“能爬到这个位置都是背后有金主的”“不肯生孩子的我不如去X”“彩礼敢要这个价她的X是镶金的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扯这么多不就是因为我没钱”……太多了,你肯定也很熟悉吧,就像我的车友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几乎没有女车主说话了,因为除了聊车,更像一个黄色资源分享地。
再代入到女主在酒店房间里的表现,我是否能做到如她那般勇敢呢?
还是直接被吓哭?
感觉到了厌恶、不安、害怕,可是又真的很想要那份工作。
我是否能有力量保护好自己?
不,或许可以从小做起,面对不恰当的玩笑大胆表达不适;面对过分的要求直接拒绝;面对不公平的对待勇敢质疑争取……就这样,一点点的把力量攒出来。
但前提是,我能保持住“大惊小怪”,识别出这种不安,正视这种厌恶。
所以非常羡慕欣赏男主女儿的态度,咋一看会觉得过于敏感甚至杠精。
但是想想我身边的女性包括自己,依然被规训要听话乖巧,要以为家庭牺牲为荣,凭什么?!
那还就真不如敏感一点,杠精一点,因为有些话你不说,他们真的以为你不介意。
因为精准,所以惊艳。
相比于故事性,更臻于思辨性。
记叙文都尚且难拍了,谁能想到英剧竟然能拍好一部议论文呢?
甚至还有趣,还深刻,还紧紧牵引着屏幕前的万千心脏,甚至心脏方位,还传来了清醒的抽痛。
短短四集,那些埋伏在稀松平常里一切难以诉诸于口的“不舒适”,都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对,就是这样!
”(一瞬间相似的记忆碎片翻涌上来,与剧情形成某种合力。
)
“是的,我也有过!
”(再细想,某段本已蒙尘的往事浮上来,哑口无言却屈辱畏缩的心情历久弥新。
)
“好气,现在想起来都还气得发抖!
”(气泰然自若的对方,也气暗暗恐惧的自己,还气无人来救的世界……)
我们的愤怒是——明明有人在受伤、在呼救,世界还是体面安稳一如寻常,就如每天都会重新升起的太阳。
而星星点点的阴翳却被自然地忽视了,湿淋淋的大雨却庞然无声,只蓄满了女性的湖面,眼见着要漠顶,却因为无人在意而佯作无人知晓。
后来,他们学会了更多的修辞和伪装,却不过是捕食者的诱饵、只想更优雅地吞食。
正如从茹毛饮血到餐桌礼仪,只是就餐人的文明史,从来与盘中餐无涉。
他问,“你是女性主义者吗?
”
他说,“好啦好啦,帮帮我吧。
”
他“宠溺”,“真是不听话的小宝贝儿。
”
他们机巧自然地借用强势的话语权抢走一切叙事的可能性,把“女性主义”反抗的语言转化为调情的伎俩,把“反抗”视作“淘气”;一如次等化女性地位,他们自觉地贬损女性发出的话语。
更令人胆寒的是那其中的所谓“好人”,他们从未主动发难,仿佛是性别之间的中立者、希求两方的友好与赞美,一探便知,他们是审时度势的投机者,他们自然地站在优势方那一边,某种程度上成为更狡猾的同谋者。
于是这一次,Madeline们向“好好先生”开战!
一开篇,是好好先生终身成就奖Douglas私下口误“ooops”引发了一阵抵制舆情,好一出“虎落平阳”。
再然后,最佳异性年下拍档Madeline明帮暗贬摆了他一道,让舆情发酵再上新台阶,接上了“被犬欺”。
温顺无害的小狗突然咬人,个中隐情为何?
请跟着镜头一起看下去,XX News持续为您报道。
我们(观众)仿佛被置于剧集中那些在X上吃瓜的“网友”角色,沉浸感陡然间拉满。
初看前两集,我们还会代入Douglas老婆的角色恨铁不成钢,眼见他在跟Madeline的智力角逐中每每落败,一次次直击神级pua现场Madeline心理大师一次次拿捏。
但到了后两集,我们看到初生牛犊时期的Madeline,曾经那样仰望过职业偶像Douglas,却眼见他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清风明月般地,浅笑缓步离开,才知那光鲜的浅表之下一样是不忍卒睹的龌龊。
Madeline的复仇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她的观点,相比于真小人她更痛恨伪君子,她恨他们既得利益还粉饰太平、也要对令人痛苦的顽固现实负主要责任。
因为我们(女性)对明目张胆的坏有所预料,却对平庸隐蔽的恶全无防备。
剧情设计还有一点高明,前两集先用“性转版pua”框架呈现原本高高在上的体面人Douglas被Madeline一步步下套,后两集再看开大前的Madeline也曾在猎人的陷阱里动弹不得,惶恐、害怕、勉力支撑,这一前后对比加强了戏剧张力,也让本因过于现实和普遍而缺乏表达冲击力的职场女性困境刻画光彩大增,那种被逼到墙角的痛楚与恐惧,基于寻常的画面呈现也有了刺痛人心的力量。
高,实在是高!
能够让技法充分为表达服务,能够让观点几乎无损地被观众接收,能够让剧情冲破第四堵墙让观者调动起不一而足的个人经历形成共振,达成各不相同却一样强烈的观影感受,才是最让我想大夸特夸的地方。
而女性话题本身,只是正好切合我身为女性的处境,人没法不关心自己的处境,在这个层面我也为Madeline叫好。
也期待下一季,Madeline和Douglas的能干老婆、前卫女儿,在女性命运共同体的层面,有更多的共振。
在成为女儿、妻子、母亲之前,我们首先是一样理应平等享受人权的人类。
这一点上,我要旗帜鲜明地站在Madeline这一边,还要高喊一声“她太酷啦”。
剧本一气呵成,张力十足,抨击,压制,牵引,表达,极其密集(或是不密集却激烈过火、锋芒相对)的对话将观众迅速拉近新闻演播,见证事件的步步发酵。
职场霸凌,内化自我,重塑洗脑(不加理会is me,无用功),想知道要说出铿锵有力且充满拒绝性的话语需要多大勇气(颤抖声、介意、不舒适)。
“只不过是”被用烂了,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托比畏惧被揭晓了,“为了自己”被铭记了。
男性默认的社会体制,女性的自由由男性制定,为什么他们不会第一时间败下阵来,是身后的权势,还是被口头禅事件惊掉了下颚。
通过前两集模糊视线,第三集塑造“男人样”(结尾的备注,影视作品影响到了现实),在第四集用“男人样”击溃男人,不管开始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都已经不重要了。
遥控器在我手上,趣味游戏式审问,人生没有彩排,星星永远明亮,侵犯人权是战争行为。
多年前,跟几个女性朋友和她们的朋友在英国一个酒吧喝酒。
其中一个女生,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我跟她不熟,她好像刚失恋没多久,那晚很快就醉了。
然后有两个英国本地男人过来搭讪,很快他们三个聊的火热。
眼看到了半夜,不想继续的我们准备走了。
这时候我和几个女生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我们不确定这个女生是不是想留下来继续,以及她是否清醒的知道留下来的后果。
在英国,如果她自己选择留下来(不是被下药或者强迫,是自己选择的),那基本上结果就是get a room,大家都理解和认可这个逻辑。
这时候,女生中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姐姐就很自然的跟这个女生说:太晚了,我们要走了哦,你要和我们一起走吗?
她问完,那两个男人也停下来看那个女生,没有打断或者说话。
然后那个女生想了一下说,我跟你们走吧。
然后我和周围几个女生都松了一口气,我们就一起离开了。
那两个男人也没有尝试阻止什么的,还礼貌告别。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跟这个女生不熟,如果她是我的闺蜜,我肯定不会顾忌这么多,硬拽也可能拽走她。
但是我跟她不熟,所以我自己感觉没有权利和义务去干扰别人的生活和选择,因为我不愿意也不想改变别人的意愿。
如果我在电影里是道格拉斯这个位置,在看了几十年男女各种权色交易后(虽然里面部分女生有被迫的可能),我大概顶多就是像他一样去敲门问一句,要不要女主去喝一杯,给她个机会自己选择离开。
再多我是不可能做的,哪怕我猜到她可能不愿意。
因为,我给了她机会走,而她在没有被下药或者强迫的情况下,清醒的知道这样离开的结果就是可能失去工作机会,那接下去就是她的选择,要不要冒这个险,接受离开后的结果。
再多,我也不会做,比如帮着她去跟我的上司理论等等。
因为,我们不熟悉,我都不确定这个女生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愿意做这件事,也许如果我干涉太多,她会反过来怪我抢走了她的机会。
当然,电影里女生最后的处理方法很绝,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智慧做到这点。
所以她也不需要感谢道格拉斯(或者“我”)曾经那一点点善意。
但是之后不论是否再碰到这个女生,我都不会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所以后面他被cancel了,完全是咎由自取。
至于那个上司为什么没被处理,那不是很正常吗?
女主有他的把柄,她现在不论是道德上,流量上,还是实际对Tobby都站在了绝对老大的位置,换一个新的producer能有现在这个这么听话吗?
成年人还是要看利益的。
这类题材有时难免虚高,看了下imdb也才7.1分,女权部分不说,第三集真的看得压抑,逻辑上其实很难自洽,不是替男主开脱,你门上挂个免扰,但是你却能自己开门,虽然面露害怕,但是作为男主来说,他如何分辨你是被性骚扰的害怕,还是你性贿赂怕人发现的害怕,主管在浴室,你来开门了,同事在门口,你完全可以夺门而出,或者跟同事求助,不是么?正常人的反应不该是这样么?你开了门,然后又关门进去了,无论站门口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想法会有不同?
不知道在演些什么。现实世界中在上司房间搞这一出,即使上司害怕你告他而让你进公司也不会给你什么好职位。而且在新闻界混了半辈子的男主真会在彩排时发推特?好小儿科的剧本
不明白这个评分
说着冒犯荤段子的喜剧编剧已经是最低级别的骚扰,包裹着真诚愚蠢善良忠诚而来的好男人其实也在心里将喜剧段子说了一万遍。PS:竟还有男人觉得托比的房间仅仅指的是托比的房间。
女粉丝手撕偶像进行复仇,是个爽剧。但是话赶话,每一个点都在说看呐,nvquan就要出来了也挺让人厌烦的。
1. 这么贱的制片人,想要拒绝早可以开门离开,拒绝只有一种帅气泼红酒的方式?2. 这么贱的制片人和工作伙伴可以不选择和他们工作。3. 这么贱的工作伙伴,可以不花那么多时间在他和家人出门度假的时候也短信热聊。4. 造黄谣在多次访谈中已经出现,也还能继续忍着,等着最后复仇?5. 最贱的、最该报复、最不应该被模糊的不应该是制片人吗?6. 既然不喜欢,既然自己有能力,为什么98%与他们相处的时间里选择伏低,牺牲自己最后报仇就是大女主? 7. 对已婚男人有这么多亲密肢体互动,对他的妻子来说,是不是厌女?8. 屁大点事啰里八嗦,喜剧作家的垃圾段子反复絮叨。9. 女权的胜利=忍受潜规则压迫+忍受黄谣+99%工作时间笑脸相迎+休息时间短信陪聊+女主复仇?请问女权不能有自主选择舒适职场环境的权利吗?
当道格拉斯说出“你看起来很害怕”时,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值得原谅。托比固然是恶人,但是不伸出援手还在背后不停造谣传播的道格拉斯就能称之为好人吗?第三集和第四集都太牛了。故事文本太令人敬佩,探讨的议题非常犀利和深刻。
垃圾
看到国外的feminism和cancel文化已发展到这种程度,还是觉得蛮羡慕。感受很深的是她们的眼睛。Madeline,Jenn,Claudia,在听到不舒服的玩笑时都没有陪笑,而是严肃地瞪了回去,要求对方解释。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态度,不要再用玩笑来合理化一切。/即使是对手戏再看到Karen和Alex同框也觉得好开心ㅠㅠ
前两集Madeline 曾在不同场景中被每个角色高频提起,一切矛盾都指向这个名字,它被念得像一个危险的咒语,你很难不认为她傲慢,她步步为营,她在罗织毒藤、预谋绞杀。直到直播预演——她的越界是反击,她的锋芒是火种自焚,是盐粒止血,她不是落井下石的加害者,她是侥幸逃生的反抗者
moffat is really not as witty as he thinks he is… 有限场景里靠密集台词弥补内容的剧集,谜语人卖关子了四集最终的落点在父权社会里的bystander,轻飘得有点摸不着头脑like is this all there is… 全剧最有力的只有一句you looked terrified
畅通乳腺的爽剧,有很多厉害的台词,节奏紧凑。第三集酒店玛德琳的处境相信能唤起很多人记忆里若干恐惧和无措的瞬间,但酒店故事的结尾(大部分情况下你甚至很难全身而退且能拿到这份工作)虽然爽了,却令我感到不安—这是否又指向了一种“强女叙事”?所有没能逃出房间的女性会作何感想?硬碰硬或愤而离席导致自己职业道路受阻的女性又会作何感想?男人们真的会因此反思吗?还是到最后又只有女孩们在一遍遍自省、后悔、回溯然后自责当时的自己不够聪明勇敢或没沉住气做得不够好呢?另外把道格拉斯的“见死不救”、虚伪和贬低女性传播谣言拿出来批判本身很好,可托比的行为不应该因此被弱化(甚至在结尾他丝毫没受影响)。另外隐约感觉到创作者试图与女权主义保持距离的倾向(想举例但字数写不下了)。
女主确实有点手段…
如果一个登看起来蠢,那牠一定更坏
They’re all misogynists—and worse, hypocrites. Oblivious to misogyny itself, stand indifferent beneath patriarchy’s shield.
如鲠在喉的不适:1. 老白男作为白月光 role model(He, I can take. But you, are different)。这种长期的崇拜爱意扭曲成恨之恶女叙事,满足了谁的ego?2. 妻子形象刻画扁平丑陋,与女主极致的敌对关系也显得没有必要,衬托女主的光辉不需要工具人恶毒女二。3. 看似女权题材,实则异常浅薄,甚至走到女权的反面。
女主为什么不报复上司,她已经报复拍了照片,男主也说上司很怕女主,上司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对女主价值更大。
她这么对他的顶头上司的一系列操作还能进了这个公司?上司不穿小鞋?这么所谓看重自己的名誉还会见到人之后关门进去就没想到会有流言蜚语吗….做了不让人说,你能管住所有人的嘴吗?这男主和她闺女都特么蠢得要死,好像幼儿园小孩,别人让你干吗你就干嘛?给你吃迷魂药了?我不懂这剧么高分的点在哪?手段确实可以,但逻辑根本不通好吗 。这是啥女权?她不报复tody就报复道格拉斯是因为是她偶像?见死不救?你喊救命了吗?????我看不懂
所有人刻板印象;所有人都在假大空;所有人都是egomaniac;魔法特一定很得意吧?搞一个虚伪又自命不凡来教育所有人的本子
有没有可能道格拉斯就是不放心才上去查看,叫麦德林下来喝酒的呢,前面几句话都在劝她一起下去,所谓看到她害怕,那这就是在帮她了啊,是后面看到房间门挂了请勿打扰才走的,他是误以为麦德林决定被潜才走的吧,麦德林这时候也完全可以向他求助。第三集看得特别不舒服,她有那么多机会可以走,再想要这工作也不至于吧。很多地方都根本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