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整体于前四部确实有少许改观,可是1.这塔拉真是牛掰,只是一个学生啊,身中7🔪还不死,医院里就她一个病人?
医生护士呢?
超级加倍VIP啊。
病房被关灯,非得出去瞅瞅,还没拿个🛠️,一直在大声挣扎叫着,生怕杀手听不到喽。
被刺杀的受害者,就一个警察留守?
警察永远就那5,6个人,永远没有支援主角的时候。
2.杜威的死毫不意外,前四部就该死了,但是这里开枪,还是不打头,尼玛都走到电梯口了,拐回来,被凶手反杀?
右手拿的枪,子弹就是打不出来是么?
5部了,还是毫无逻辑性!
3.你们朋友都死了,还都在喝酒🍺party?
男男女女怼怼怼?
还不如全部给干s算了。
这女杀手也就一个学生,永远都是那么大力气?
把肌肉男都能干趴下?
4.双杀手永远死于话多,几枪的事,非得嘚吧嘚嘚吧嘚,把自己给嘚吧死。
5.主角团们,永远不会去抢枪,同伴被打,永远不会去帮忙,一个被干趴下,另一个在上。
6.几十年了希德妮的力气还是那样,看那身材像是练过,可没卵用,还是永远干不过凶手(她死不了不代表比凶手强悍)!
......太多了,不想吐槽了
2022美国恐怖片《惊声尖叫5》,豆瓣评分6.0,IMDb评分6.7。
这几年翻拍重启经典IP看吐了,但凡几十年前的经典IP都要重启,有的是完全重启,有的则是从原作中找几个没死的角色重演新版,打着正宗续作的旗号。
这些打着正统续作的重启版经常片名为原作原名。
本片正是如此,片名为原作原名Scream,没有副标题,没有数字(中文片名才体现了5),多位老版角色出演,这一做法和新版《月光光心慌慌》、和新版《德州电锯杀人狂》太像了。
第五部为了让人感到是正统续作,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嵌入了很多很多卖情怀的元素,前四部的多个角色出现在第五部中,而且第五部还将高潮戏地点设定在了第一部的屋子里,甚至将女主设定为第一部大反派的女儿。
第五部的豆瓣评分是五部曲中最低的。
《惊声尖叫》系列的豆瓣评分,除了第一部上了7分以外,后几部都是6分出头,勉强及格,而第五部则压到了6.0及格线上。
第五部没什么亮点,还是照搬前四部的套路,老版元素的过多嵌入,过度的卖情怀,使得第五部缺乏新意。
《惊声尖叫》第一部1996年问世至今已经25年了,这25年间砍杀恐怖片多如牛毛,观众审美疲劳,老版重启很难吊起观众胃口。
由于第五部嵌入了大量老版元素,剧情与前四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熟悉前四部的观众不建议直接看第五部,既看不出情怀来,也难以理解剧情设置。
建议看第五部之前重温一下前四部,会很有利于理解第五部剧情。
直接看第五部,只能说看个热闹,看不出门道和乐趣。
第五部换了导演,前四部的导演为同一人,韦斯·克雷文。
第五部不仅换了导演,而且还是双导演,在片尾字幕致敬了前四部的导演韦斯·克雷文。
《惊声尖叫》系列和其他砍杀片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砍杀片的大反派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而《惊声尖叫》则来源于身边人,每一部的杀手都不同,因此增加了悬疑元素,给观众增加了猜测谁是凶手的观影乐趣。
第五部开篇妹妹遇害后,亲朋好友便开始按照电影剧情相互猜疑,这一情节很刻意,为了增加悬念而生硬设定情节。
《惊声尖叫》系列和其他砍杀片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砍杀片的大反派多是一击致命的强悍型杀手(比如《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而《惊声尖叫》的杀手则是普通人,因此在杀人过程中有激烈的搏斗过程,杀手也经常会被痛扁,这一点使得《惊声尖叫》的真实感明显好于其他砍杀片。
最终的双反派揭示谜底后,非但没觉得惊艳,反倒觉得很狗血,因为编剧将动机设定为了恐怖电影铁粉的疯狂行为,动机缺乏可信度,仅仅因为痴迷恐怖电影就照本宣科肆意滥杀无辜,这是讲不通的。
第五部的暴力血腥尺度很大,有多处不忍直视的杀人桥段,在医院里杀手的双刀杀,很带感。
《惊声尖叫》系列的杀手揭示是影片的高潮戏,不过每当杀手揭示为女性,都显得很不合理,因为影片中杀手的身材和杀人的力道不是女性所为,前四部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第五部也是如此,虽然是一男一女双杀手,但女杀手显然不具备片中彪悍的杀人能力。
角色台词中掺杂了大量的梗,台词中融入了大量对恐怖电影套路的调侃,一开始还觉得挺有趣,但太多了,看到后来都麻木了,并且过多的玩梗和调侃干扰了观众的观感。
老版角色回归是为了情怀并凸显正统续作,这样做法可以理解,不过老版角色非要参与凶案其中就讲不通了,因为这一系列的凶手不是固定的,不是《月光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那样的连环杀人狂,因此老版角色是没有情怀的,是不存在旧怨的,老版角色非要对付鬼脸的动机是讲不通的,因为凶手是物是人非的,不存在非要算清旧账的历史渊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女主姐姐很像印度女星朴雅卡·乔普拉。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惊声尖叫5》。
片名Scream / Scream 5 (2022),别名夺命狂呼(港) / 惊声尖叫(台) / 新版惊声尖叫 / 新惊声尖叫。
《惊声尖叫5》是《惊声尖叫》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同时也是该系列第一部片名《Scream》中不带数字的续集。
影片延续了该系列设定,同时又想在此基础上重启这个IP。
时隔25年,鬼脸杀手重现伍兹伯勒。
一群青少年成了鬼脸杀手的目标,小伙伴们人人自危,纷纷猜测身边人谁会是凶手、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害者。
上个世纪砍杀类型惊悚片大肆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式。
当第一部《惊声尖叫》1996年首次亮相时,它的确给砍杀惊悚电影带来很多新元素,融入了青春校园、轻松幽默和真实恐惧感后,整个电影的观感大不相同。
同时《惊声尖叫》的创作灵感还来自前辈恐怖电影,影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惊悚电影的各种“规则”,并用自己的方式颠覆了这些规则,创造了许多有趣的新鲜玩意儿。
与该系列前四部电影的传统一致,本续集也延续了各种有趣的规则。
1.永远不要相信爱情。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可口,到了第三部时就会一心想着杀了你。
2.杀手的动机总是与过去的某些事情联系在一起。
3.第一个受害者都会有一个朋友圈,杀手就是朋友圈内的一员。
在朋友圈里找他们,如果你知道他们做的原因,你就能知道谁是下一个。
4.电影总是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5.永远不要惹毛连环杀手的女儿。
《惊声尖叫5》唯一不变的就是继续解构恐怖惊悚类型电影,同时也在解构了之前的几部《惊声尖叫》电影。
这部软重启作品同样想拍出一些新意,借着角色之口吐槽归纳总结了惊悚杀戮电影中的种种作死行为,只是最后却依旧没有能够跳出这些成熟的套路。
《惊声尖叫》系列是青春校园惊悚电影,凭借着一招鲜打出了名号,鬼脸也随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随后还有《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系列等作品。
这一次,电影毫不避讳地拿自己的粉丝下手。
在这里,每一位杀手都有自己成为杀手的独特理由,这一部紧密结合当前社交网络,信息化社区给了这些疯狂粉丝聚集发酵的温床。
重启、续集都很难讨好原教观众,不管怎么拍都会变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每个观众都想看到不同的东西,如果自己的小心思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粉丝圈里就会变得有些混乱。
《惊声尖叫5》巧妙地致敬了全系列,同时又对粉丝们开刀,尽力开发了这个系列的价值。
《惊声尖叫》系列和很多砍杀惊悚电影一样,并不会拥有正常智商的角色,更别提看起来聪明的人了。
观众处于上帝视角,会经常被角色们各种各样的犯蠢行为惊到,尤其是惊悚电影中常见的各种套路屡试不爽。
这些角色前一秒看起来还挺聪明的样子,下一秒就变得比石头还笨。
当然,这也是此类电影刻意为之,不然怎么会让观众产生智力上的满足感呢。
《惊声尖叫5》中,新演员阵容和前几部作品的角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萨曼莎·卡彭特是《惊声尖叫》(1996)中比利·卢米斯的私生女。
韦斯是《惊声尖叫4》(2011)鬼面幸存者朱迪·希克斯的儿子。
查德和明迪是《惊声尖叫》(1996)已故演员兰迪·米克斯的侄子和侄女。
文斯·施耐德是《惊声尖叫》(1996)中斯图·马谢尔的侄子。
安珀·弗里曼住在斯图·马赫在特纳巷的旧屋。
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与前几部作品传统角色没有联系的是伍兹伯勒高中青少年角色丽芙·麦肯齐,不过她的姓氏暗示了凯西·贝克尔在《惊声尖叫》(1996)序言中提到的看不见的邻居。
这是第一部不是由《惊声尖叫》系列导演韦斯·克雷文(Wes Craven)执导的系列作品,韦斯·克雷文于2015年8月因癌症去世。
本片中为了纪念他,设立了韦斯这个角色,电影片尾的字幕和一闪而过的鬼脸都是向他致敬。
片尾字幕字体也与前三部电影的字幕字体相同。
迪兰·明奈特(Dylan Minnette)饰演韦斯·希克斯(Wes Hicks),他在自家房子里遇到鬼脸时的反应是真实反应。
拍摄时,制片人特意把偷偷鬼脸带到了迪兰·明奈特意想不到的地方,结结实实地把他吓了一大跳。
说实话,这一段是全片最抓心的一段,悬疑气氛做得最好。
可以感受到,影片在制造突然惊吓的时机方面下了大功夫。
惊吓半重启,青春不再来。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手动斜眼《黑客帝国4》当前好莱坞的原创力急剧下降。
传统大厂对自家系列翻拍和续集开发的现象估计短期内是少不了了。
光是《终结者》5年间就重启了两次……在“粉丝文化”盛行的当代,粉丝的创作热情有时候是大于原创者的,要知道凯文·费奇自己就是漫威最大的粉头。
而如此看来,所谓的“原班人马”制作也并非是打救四方的灵丹妙药,也有可能是限制思路的紧箍咒。
正如《黑客帝国4》里吐槽华纳一样,被抓住脖子的鹅是下不出金蛋的,何不转战幕后扶持新鲜血液来以不一样的视角延续香火呢?
时代变了对吧,沃卓斯基、彼得大帝和JK罗琳。
《惊声尖叫5》可以看得出是一个流行恐怖片粉丝的诚意之作,从《鬼书》《女巫》到乔丹·皮尔,远的有cue经典的麦叔和杰森,有猛鬼街彩蛋,把第一部里比利提到的《惊魂记》也拿出来溜了溜,甚至还内涵了《星战8》。
惊声尖叫4里,《Stab》片头出现前,导演一栏里是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我相信罗德里格兹会来拍《Stab》,但是不相信莱恩·约翰逊会来拍。
如果他真的来了,那我即使脸打肿了也会看。
然而这并非说明《惊声尖叫5》是一部值得得捧上神坛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地位更像是终结者系列里《终结者3》之于《终结者2》,充满了对前作的模仿和调戏。
更何况The Original里就已经充满了各种90年代青少年校园恐怖片的犯蠢情节,从这点来看这部电影倒是深得前作“传承”。
直到现在都还记得1代里,最后比利·鲁米斯,斯都·马彻和女主角的对手戏,以及看似意外又狗血,却又能自圆其说的Motive。
比利本身长得有些邪气倒还好,我更佩服韦斯·克雷文能把马修·利拉德(斯都的扮演者)这个喜剧演员调教成杀手。
粉丝的同人电影也得讲究抓住原作精髓,像《宠物公墓》这种对原作自作聪明地做大幅改动的大有人在。
究其本质也没那么复杂,一字曰“心”,也就是态度问题。
第一部的第三幕,这种富有张力和戏剧性的对白在后面的几部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部舞台决战只能算的上半出好戏,演员的努力也迅速被看似更大实则更蠢的“动作戏”给打散)。
即使在这一部,也没有做到。
没有做到的不仅仅是富有张力的第三幕,整部电影从原来的探讨的社会舆论对受害者的压力,影视剧暴力对观众产生的影响,类型片规律的解构和戏谑降格为单纯戏仿第一部+反转。
而最后第三幕“粉丝的愤怒”这个Motive一出现简直就是大写的无语。
即使请回了老演员,即使买回了老房子,这种创作动机上的降格,偷懒和保守也注定了这部电影不会成为一部“新”惊声尖叫。
粉丝大胜利了属于是但是就像电影说的里一样,服务粉丝嘛……关于这部电影的槽点是数也数不完:非常鸡肋的比利·鲁米斯幻觉,年轻演员的功力不足,厨房的尖叫和枪声在几步路之外的楼梯竟然全然听不到,杜威的降智死法。
不过电影倒是把GhostFace这个形象对待清楚了。
我在看老三部的时候总觉得韦斯·克雷文对这个形象是以喜剧为主体(总是摔倒,抓人无奈乱挥刀子之类的),但是这一部里(加上我刚看了黎明杀机GhostFace的CG)医院片段,倒是隐约让我看到了一个杀手的魅力。
鬼面666总之肯定是回不去了。
考虑到续集已经开绿灯,在玩儿过一把情怀过后,还是得好好想正事儿才对。
我是这个系列的忠实粉丝,因为这个系列的电影就是反常规的(也没有那么反)电影开头就在致敬第一部,不过前几部的剧情我都已经忘记了,电影里女杀手安波有些亚洲人的感觉,一部分很性感,五官很亚洲,气质很欧美女主告知妹妹离开他的原因,妹妹的情绪我看不懂啊,主角告诉你真相还有杀手为什么要杀你的原因告诉你,你却生气的叫她滚蛋?
这电影有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感觉,前几部电影是这个电影里的电影,而且好像还请到了前几部的主角,但是我已经没印象了。
这个电影依然在反常规,比如关门,跟地下室的情节,这个电影竟然还能玩出花来,女主精神分裂症在剧情里作用不大,我觉得她可以在下一部女主黑化做铺垫,电影刚开始我就觉得跟安波肯定有关系。
还有讲道理拿备用吸入器的时候不应该解散派对应该让大家呆在一起,更安全,而且在房子里大逃杀不知道剩下一个凶手是谁,这很有趣,但是没有往这个方向走,我认为下一部应该是本作女主黑化成杀手的故事,前面剧情也有铺垫,如果说下一部主角是杀手那是不是也是一种颠覆呢?
首先在此纪念Wes Craven(1939-2015)。
1984年他仅用180万美元编导《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制作虽粗糙,但创建了一个启迪全世界的恐怖意念:人将会死于在梦中被杀死。
Wes Craven执导了《scream》1-4集(1996-2011)。
从某种意义上说,借此系列他开创一种全新的类型解构戏中戏叙事结构,含三种形式:1.播放经典恐怖电影,场景同步惊吓氛围。
2.再创基于《scream》的电影《stab》系列。
角色全员影人影迷身份设定,亡命穿梭于两重戏剧故事中,分合无界推进叙事。
颇具逃杀真人秀效果。
3.借用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侦探戏剧结构:全员皆凶。
(ps:现实中真有位美国小哥Joshua Patrick Dudley,应为90后独立影人,受启发并基于《scream》,从2010年开始至今制作了多部fan film《stab》系列,主要投放油管等网络平台。
) 黄金定律之开宗明义首杀:性暗示+stab辣妹+准电影人身份。
恐怖类型要素到齐并暗示本集戏中戏结构再进化。
电影系女教授Samara Weaving为本片开场增色不少,她比Margot Robbie更hot。
话说两人外形相似还同台《巴比伦》,但Robbie已跻身好莱坞一线女星了。
2023《scream6》。
电影系老师被电影系学生stab。
对电影业的讽刺来得如此黑色荒诞,已形成流行趋势。
《scream》系列27年来发展至此,核心的人物塑造发生了演变。
ghostface当然是恐怖类型标配邪恶icon,Billy也演化为正邪模糊的家族精神符号,这一演进应该是受《Halloween》影响更深。
Billy Loomis 与《Halloween》中著名的Loomis医生同姓,绝非偶然。
1996《scream》,还是学生的Billy Loomis被塑造为邪恶无赦,被stab数刀后再被爆头,死状甚惨,是按标准流程被实施处决。
Michael Myers已经彻底挂了。
好莱坞又一条创作金率在此主导:只要为保护家人,无论正邪。
sam开始接受父亲Billy的精神指引,导入《Halloween》的家族式反杀模式。
2022《scream》Billy Loomis趋人性化的演进为本系列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与邪恶的ghostface形成呼应制衡。
2023《scream6》,以戏中戏模式表现:聚焦封闭的戏剧化舞台,皆为家人而杀。
2022,《scream》新的主创们决心要将Sam Carpenter打造为《Halloween》Jamie Lee 的继任者。
新的大女主sam与一代恐怖宗师John Carpenter(1948-)同姓也非偶然。
2022《scream》近片尾,Sam被父亲Billy附体,整一分钟数机位狂切:狂插Richie20余刀,再对其实施割喉,正邪莫辨。
反杀比杀更疯狂更邪恶又如何?
此乃好莱坞创作原则之一。
戏中戏:1996版当然借用影响力更大的《Halloween》。
可以说本系列开启是受1978年《Halloween》启发。
1996《scream》戏中戏戏中戏:2022版借用1996版,都属借用影史经典。
2022《scream》戏中戏2023版戏中戏:受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影响,引用经典转变为fans自制。
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制作电影,电影百年来面临巨变。
2023《scream6》:戏中戏标志性绝杀舞台2023版戏中戏结构的极致呈现:ghostface英灵殿==lll。
和当下诸多好莱坞热门影片保持一致的戏剧性。
2022年大热恐怖《X》《pearl》其实也使用了戏中戏结构(含角色电影人相关身份)。
2023《scream6》英灵殿:杀与反杀齐聚。
可惜镜头隐喻象征性并不隽永。
当下年轻摄影师群体用惯了Steadicam,快速之下,无暇顾及前辈固定镜头深意。
2023版片尾非彩蛋,已经预告:下一部ghostface不仅标配利刃,其凶器将多元化,这也是流行趋势。
2023《scream》《scream》系列电影(六部)平均制作预算不超3000万美元,累计票房近10亿美元,每一部的票房表现都比较稳定,且美国本土占据绝大部分票房,足见美国人对此IP更钟情。
本系列暴力反暴力逻辑契合美国人的拥枪自由观念。
不仅此IP,slasher类型都是滋长于美国梦中。
保持对恐怖类型的解构自嘲,兼备嘲讽好莱坞体制的reality show效果,是《scream》系列别于同类的生命力所在。
Michael Myers已退出江湖,其部分基因已融入《scream》。
本icon知名度比肩《Halloween》,但产量低于后者,再发展至10集无碍。
作为一个尖叫系列资深影迷 这部算是非常还原原版的味道 而且全班人马都回来了 看到女记者和女主有种亲切的感觉 就是有些bug有点痛苦面具 比如双人作案 为啥 鬼脸给杜威打了很多枪还一点事儿都没有…那到底是两个人作案还是说还有第三人…除了这个地方 还有就是当知道凶手是谁的时候 鬼脸力量就突然变弱了………有点像突然任人宰割的感觉 然后主角们都强化了一般 明明鬼脸的时候 反派是力大无穷的
judy和wes送的那段有被惊艳到 反套路一层接一层 不知道别人 但反正我是有被整个节奏带到接近结局所有嫌疑人开始同屏的那一幕也很有感觉,一瞬间回到经典悬疑片但是其实凶手配比不大合理欸 比如老we送的那段 难道amber是穿了防弹衣吗😂我个人真心不觉得她能干的过老we最后感叹一下看到了monica 单纯见到她很快乐
1923:2022年,惊悚恐怖电影《惊声尖叫5 | Scream》既然系列已经到第五部了,难免都开始了怀旧模式。
(不摆烂已经挺好了)可能也是受到了《惊声尖笑》的启发吧,开始了自我吐槽与自我认知。
这个电影,仿佛变成了电影专业的研修课,跳出了电影本身,开始讨论影迷和电影的关系(笑哭)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吧,不过也就用这么一次。
下次不要拍了。
上来就这么暴力,没想到的是,居然这样都没有挂。
哈哈,这个瞬间,好欢乐
各种关门,故意的镜头设置,各种预判了观众的预判。
(动了不少小心思)
这段送人头,真的是 智商下线啊。。
太牵强了。
看得我都尴尬了。
她最清楚的,大愚若智(捂脸)
第二次智商下线,都发现是陷阱了,还装,被打了吧。
样子好帅的哦其实怀旧第一部并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你把这些老角色再请出来,然后弄死是不是就不讲武德了?
你不怕粉丝们捅死你们吧(斜眼)剧情虽有硬伤,但是高潮部分还是挺紧张的,还算可以吧。
一种新的尝试,就像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又在和影迷有所交流一样,拍得很好,就是下次不要这么拍了。
-我是面具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一种新的尝试,就像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又在和影迷有所交流一样。
前几天刚看完德州电锯杀人狂2022就立马在微博上写了总结,当时我还没看惊声尖叫5,结果我想着现在的软重启电影都是这个套路,昨天本来找到这个电影想着又是经典复刻恶意没想到,编剧竟然自己调侃了起来,那黑妹总结了我的总结,我真的要笑死了!!!
我觉得用心程度惊声尖叫5真的要比前面几部恐怖片要好很多!
属实是把脑子放一边会比较好的粉丝电影
没有新意的戳戳戳!
男盆友就差把“我是凶手”写在脑门上了…年轻演员们的演技真的拉胯
高质量的续作带来美妙的夜晚
Stop!Fucking up!My ending!真正的影迷都是连环变态杀人魔,谁毁了我的电影,我就刀刀捅进去让他血流成河!
看的第一部《惊声尖叫》,多年前只看过《惊声尖笑123》,当年差点没搞混。恐怖片迷狼人杀,戏里戏外软重启。砍杀片生存准则的其中三条:1.永远不要相信你的情侣。2.凶手的动机总是与过去的某些事情有关。3.第一个受害者都会有个朋友圈,杀手就是圈里的人。前作常驻角色杜威再登场,可惜他没看过《孙子兵法》,不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非得装逼补刀结果被杀手诈尸反杀,潦草下线。凶手的作案动机,引用凶手的原话:“没有人把真正的影迷当回事,没有人。他们只是嘲笑我们,为什么?!......好莱坞已经完全没创意了,所以我们决定给他们一些新的素材,你懂的,让电影回归本源。”杀手的死因,引用女主的原话:“我要引入一个新准则:永远不要招惹连环杀手的女儿。”诶?这个人设还有情节,跟《星战789》有点像哈。
七分致敬三分自嘲一分原创
时隔十年,鬼脸杀手重现,原班不死三人组回归。开场就直接致敬第一部打电话桥段,一边送上熟悉怀旧元素一边又不断安插自我调侃。舞台搬回曾经血雨腥风的犯罪现场,屡试不爽的探索幕布边界,作案动机只为贡献电影素材,吐槽着续集口碑下降的同时又嘲讽了一通黑粉键盘侠。铁打的“凶手就是身边人”的双人犯罪组合,铁打的不死希德尼,铁打的无法自圆其说的bug~整了四季都没挂的小胡子警长死的也太弱智了些,穿上鬼脸服的安柏强到刀枪不入移形换位,没有装备就瞬间变回战五渣。杜威忘漏补刀领取便当,女团极限反杀,又一次政治正确的全新书写。
其實沒有太多新東西,但它修正了韋斯克萊文在第4集所犯的致命錯誤,將不倫不類的重啟續集導正成實質意義上的重啟續集,也直接對萊恩強森、JJ亞伯拉罕兩位星戰毀滅者諷刺咆哮,直接示範何謂合格的重啟正宗續作,回到一切原點,循著首集公式,老角回歸扶持新角,將正宗重啟續集的公式發揮的淋漓盡致。片名也很妙,它故意不叫驚聲尖叫5,彷彿2、3、4集不存在般,影片也沒特別提及2、3、4集的東西,只有第4集的副警長本集升格為警長,稍微有中間續集的東西而已,其他時刻它都是與第一集的遙相呼應。複習過前4集的情況下,每個梗都get到了,曾經的免死金牌杜威,這次在「重啟續集」的公式中成為了烈士,稍微有些難過,收在本集也是一個完美ending,也是給25周年粉絲的一個情懷大禮。For wes,For驚聲尖叫4本該成為的樣子。
What!?
又名《回忆杀》、《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新导演对原作的处理还是尊重的,角色们秉承了一直谈论恐怖片的陈词滥调,大量讽刺涌向现代好莱坞制作——翻拍和重启的所谓“Requal”,现在的观众是能get这种元幽默的,可问题是如何能同时吸引原作粉丝和现代观众。这次它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群青少年(主角),却几乎没有介绍他们,而是介绍了老角色(配角)的现状,新老角色之间都有联系(他们都在 25 年前的袭击后幸存下来),但对新角色的利用,与新的年轻观众的共鸣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没有建立新角色的性格发展,所以你根本不在乎谁死了。唯一在乎的还是杜威,好吧,新导演把老人弄死了,这的确是“Requal”的一个特点。
这种恐怖片不一起看一起吐槽那还有啥乐趣。看到Monica还挺惊奇的。最后被烧着的那个姑娘是不是在《好莱坞往事》里被小李烧着的也是她……
已经是纯纯的情怀片
好气哦,不好看呀!另外《惊声尖笑》对我影响太大了,一看这个面具就想笑~
作为一部恐怖片,它先是对自己致敬,然后又调侃自己,还试图颠覆自己,最后把自己给彻底搞乱了……
这一部应该是称作死忠影迷的“革命”,同时也是对第一部最有诚意的致敬。恐怖片生存法则与现实结合完美,揭秘的过程中吐槽了一堆IP续作重启花式扑街(如绝命圣诞夜、鬼娃回魂、月光光心慌慌、电锯惊魂、终结者、侏罗纪公园、捉鬼敢死队、星球大战等,这个揶揄的桥段非常Cute),退休警长纯粹是工具人领便当,坏蛋依然死于话太多,全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你值得拥有。
我没那么喜欢鬼书,但挺喜欢它在身后的😀
好烂 以至于在影院没人都忍不住玩起了手机 一群路人脸西海岸作逼孩子一顿骂来骂去 毫无营养让人尴尬的直白台词 前几部主角毫无理由的死亡 感觉就是编剧掐点想让他没 面对杀人狂的时候别玩手机行么 真不专业 几个主角心肺功能不行 也没啥大杀器就一个尖刀就能double kill 平时应该多练练马拉松 这种需要忍受前一个半小时为了后面高潮的片子请只需一个小时就够了 无用对话看了头疼
让初代演员登场并被杀死+好像猜得到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