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умрак воскресный без сна мучит жизнь меняВ вихре теней прошлых лет не дожить мне дняЗанавес чёрный, печальный сошёл с небесВ белом саду забрели мы в дремучий лес Верю, что ангелы мне тебя не вернутЗнают они грустно как без тебя мне тут В воскресенье Не зажигайте свечей, пусть молчит хоралТех, кто нас знал, верят, что нам лучше тамСмерть не мечта, пробужденья не стану ждатьВсю свою нежность хочу я тебе отдать В воскресеньеhttps://lyricstranslate.com
最后一集才注意到Schmitt医生在治疗中忽然改成duzen, 虽然在第一季的第一集就已经出现过。
然后意识到他从开始就得到的这么多Gereon的信息并不完全来自严密的监控,而最早引出矛盾的小黄片导演 König也不只是一个偶然掌握了重要信息的小人物,他背后是两代权威形式的冲突,Gereon的父亲和哥哥,d.h. 国家主义和科学主义,前者把“不正常”踩在脚下,后者则要把“不正常”变“正常”。
两季16集,眼睁睁看着Gereon这个没有主义的人怎样一步步走向所有人的对立面,或者说,他的对立面们如何一一浮现。
这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的“罪与罚”。
他果真像Wolter所说只会照章办事吗,也不是,或许他这么拼命有一点证明自己不是“废掉的机器”的意思,但是给年轻同事报仇也并不只是说服Benda的说辞,他甚至和女主一样有点意气行事。
他真得没有个性、不好也不坏吗,他怎么不好,最早打动我的是他望着绚烂阔远的天空出神,太可爱了,粗陋、世故、内心单薄的人不会欣赏自然;他对所有打过交道的人他都表露出一种具体、直接、有针对性的体贴,Wolter也知道连自己的妻子都很喜欢这个年轻同事。
(多说一句,不然第5集会直接把他掐死,他在知道Gereon嗑药之后就没把真正他当人看过。
)这样一个人可以是最路人的,也可以是最饱满的,如果他成熟的机会早一些到来,完全可以成为Benda那样的好官员、好上司、好家人,可以在闲暇时候弹弹钢琴、和小女仆逗逗笑。
但是连Benda这样一个让人安心的人都躲不过命运的残酷。
总之我的分析并不像一些评论那样,认为Gereon是“内在-先验有问题”的,即便我不否认他在第三季很可能会有问题、也不认为这是他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
总之目前为止我很欣慰的是还可以毫无保留地心疼这个孩子。
最后一集哥哥抚摸他的手和脸、把他抱在怀里的时候——终于有人在他露出软弱的时候没上去踩一脚了,(想想从开始他所有的弱点都被人抓住利用,连女主暗中伤害过他,虽然是被迫+不知事关重大)那就任自己相信一会儿感情和宽恕吧,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虚假的港湾。
兄弟之爱这样一个终极性的话题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由负责祛魅的科学家来表达,况且是一个直接针对“心灵”的心理医生,况且是一个和只认识钱、杀人不眨眼睛的黑社会合作的医生。
第一季结束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有一季,后面就自行脑补Gereon嗑药被公开、像Krajewski一样被警察局开除、gar ehrlos, 然后他不肯和黑社会合作、不肯被做抓去实验,又和街头阶层有过节,还断了回科隆的退路,所以……(残酷到我直接厌世了。
而第二季结束的时候,如果不是知道还有下文我觉得更让人不满。
很高兴剧本始终没有向极左或极右屈服,始终站在心志伦理和现实主义政治的对立面上,但心理治疗师绝不是一个没有个性又最个体化的现代人的朋友,他随时准备接管暴力,并且对于“不正常”他永远留着最后一招:切除额叶(参考《禁闭岛》等)。
心理学家哥哥有多英明呢?
至少有一点他一定错了。
从第一季反复说到的“恐惧的源头”,他指的是战争和背叛。
他应该再往前看一看。
战争对人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但更让一个人毁灭的,恐怕是服役结束终于回到家,结果父亲说,“不该回来的回来了”,以及从小被灌输的:你就注定是黑格尔主义精神-现实结构底层的渣子。
对于“反战”我从来没有疑虑,die Frage ist bloß, wie? ! 如果我们乐于追求从中推导出战争的心灵状况的其他产物,那就无法拒绝战争。
而要控制战争,最不那么不可能的途径竟然是放弃那个统一的心灵状况、放弃生命概念,让本来已经碎片化的世界继续碎下去,把自己交给更深层的偶然性。
但是无论如何,谢谢哥哥抱了抱Gereon,在我们还可以爱这个被几乎所有人伤害的孩子的时候。
我说不出“宁愿看他死也不想看他成为法西斯”。
这句话太法西斯了。
人啊,在哭成泪人、互相抱抱的那一瞬多停留一会儿好不好?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有一些剧透。
本文中,我想说一个可能别人不会提及的点。
首先这一季确实更精彩了。
政治分野的从极左到极右都出现了:托派、德国共产党和工运、苏共、社会民主党、保皇党、,民族主义者、纳粹……然后有丰富的各色的社会边缘人群:犹太人(族裔而言)、新女性主义者、性工作者、Queer(LGBTQ)、黑社会,网罗了魏玛时代的社会万象。
以上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两个男主角:Gereon Rath和Bruno Wolter: 魏玛共和国就是纳粹的前夜。
这两个人在我看来就是纳粹的两种化身。
第一个人是探长Bruno Wolter。
这是一个有温情但可以很残酷的民族主义者。
他的性格比较简单,有温情在于他对Charlotte Ritter是有恻隐之心的:打理她母亲的葬礼。
他的残酷就不用说了。
主要是冷血枪杀自己的年轻同事,因为后者在监视及企图伤害他们的民族主义大业。
因此这个人可以为了事业适当的残酷。
处在他当时的年代里,我觉得这个人很普通很正常,他的道德水平和今天的人其实差距不大。
第二个人是更复杂的,就是男猪脚Gereon Rath。
这个角色更复杂,在我看来也隐藏更深更危险。
从前后两季看来,这个人没有什么政治大局观。
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
他是非政治的、无政治的。
他的所有旨趣,他介入社会政治的方式,有两条路,一是他的职业,一名警员,他有他的工作,二是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他的父亲;他的哥哥;他的嫂子;他中意的女人(女猪脚),等等。
这些是他的情感所在。
他因此而被卷入到大政治里。
在巨变的魏玛时代里,他更像一个旁观者。
他因为各种个人的事情而被卷入到更大的政治里去,而且居然还歪打正着成为了关键人物。
他没有任何政治立场。
当他冒着生命危险飞到苏联上空去拍摄德国民族主义军人设立的空军基地时,他并不是为了和Benda一样,维护什么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政治:,这是他的工作而已。
当Benda已经放弃追寻苏联列车上那节车厢的Sorokina黄金时,这个小职员居然自己调动资源拉着女猪脚一起劫火车去了!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是什么政治使命驱动?
他想把黄金交给谁呢?
从德国民族主义军人手里劫下来后,是交给德国政府?
交给苏联政府?
交给Sorokina?
交给托派?
他的正义感在哪里?
完全不知道。
他也没有答案。
他只是一个在自己岗位上机械执行任务的螺丝钉而已。
照章办事。
当他在黄金车厢上对Bruno Wolter掏出手枪时,后者说,“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根本没有道德,只是照章办事,你的行为不创造任何价值”,我觉得这句话是金句。
虽然Bruno Wolter被塑造为坏人,但他对Rath的这句描述极为准确。
他极度准确地勾勒出了Rath的形象——一个官僚体制里的螺丝钉——并进行了有力的价值判断。
这句话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之后,他被后来可能演变为盖世太保的右翼警察收买,委以要职。
在法庭上,为了保全自己,他做了违背良心的为证(客观结果是损害了德国共产党的事业),所以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没有政治观,只有很自己的自己和亲友的利益。
这个人相当的有特点。
而且是德国官僚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这些螺丝钉的组成,使得纳粹德国庞大的屠杀犹太人的工程得以履行。
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大的政治观,只是完美无缺的执行委任自己的工作。
他们认为执行这种工作是履行职责,并不需要为上司的行为负责任。
纽伦堡审判第一次指出,个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上级要求你做触犯人类罪的行为,而你做了,那你就要承担伦理罪责。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富有特色的德国螺丝钉官僚。
在纳粹即将倒台的最后几个月里,许多德国城镇在盟军(主要是盟军,如果是苏军来了人们基本都逃跑了)快到来时都选择放弃抵抗或投降。
这时,警察还在积极奉行戈培尔的命令即枪毙任何“叛国”的市民。
经常是离盟军解放还有一两天甚至若干小时,德国警察还会枪毙已经放弃抵抗准备投降的市民。
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死亡不计其数。
这是德国官僚在最后一刻还在机械的、不考虑任何伦理语境的发挥作用的典型例证。
为了执行机械的命令,他们造成了大量无谓的、荒诞的牺牲。
这可能也是某种德国特色,他们是犹太人大屠杀的重要环节。
在我看来,主角Gereon Rath和Bruno Wolter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格。
Gereon Rath是非政治的官僚体系螺丝钉;Bruno Wolter是一个为大政治理念驱动同时愿意为了事业愿景诉诸某种暴力的人。
作为警察,他们都可以是在十年后被派到东欧作为SS Einsatzgruppen亲手残酷枪杀犹太百姓的人。
与年青一代的党卫军不同,他们都是在纳粹上台之前接受教育、平民背景的普通德国人。
出于不同理由,他们都有潜力成为纳粹得力的杀人机器。
他们的道德和今天的人差距并不大。
他们也是代表Arendt的“banality of evil”的人。
总结:《巴比伦柏林》为我们塑造了两个纳粹体系下的刽子手候选人。
前六季两前六集七分,后两集十分,男主演技真好,埋水泥那一段吓到我了,这季好像不吃药了,但是武德还是不行。。
战场戏瞬间秒回我们的父辈女主姐夫是真混蛋。。
妹妹会不会有危险(上一季我一直以为是她哥来着)上一季的支线反派是CPD,这一季是黑色国防军,全世界的左派通有的zz幼稚病的问题,只谈主义不谈实际,搞得上下不得人心。。。
不过黑色国防军的军火库存放也太草率了吧,说好的严谨的德国人呢。。。
老觉得苏德到底在密谋着什么(瓜分波兰bushi)女主的闺蜜真的给我气死了,恋爱脑没主见,别人说什么是什么,很典型的被渣男玩弄感情被骗做傻事的乡村女孩形象,我无数次以为她要挽回结果最后居然不仅是议员还搭上了一个小女儿。。
nazi党终于出现了,离小胡子上台也没几年了,还伪装成gcd假死骗自己的女票去暗鲨大人物,这zz元素buff叠满。。
死的人也太多了,本达沃尔特两个戏份重人物都无了(是演员不续约了吗)要不是看到后两季的演员表差一点以为女主也没了。。。
原以为沃尔特是小强,会去苏联大搞特搞,结果只是阎王多给了两更(不过也是,以本片道具服饰布景的精细程度,再搭建一个苏联场景经费得上天)前几集在铺垫,展开的有点慢,第五季那个红马一出来氛围感马上起来,在我以为已经反转够多的时候,又来一个反转。。。
索罗金家族的黄金,白俄想靠它复国,德右想靠他在阵帝国雄风,亚美尼亚黑帮也对它垂涎三尺,闹了两季结果是一车厢煤炭,我原以为只是一个几方全员恶人,最后各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故事,没想到居然真的有黄金。。。
不过煤炭和黄金的质量是不是差太多了,掂量不出来吗。。
那么多煤炭纯度高的话似乎也值不少钱吧火车顶对决有点太过了,苏联使馆拿煤炭砸车厢的那一part,我还以为是单纯的泄愤,结果居然也是伏笔,被砸的掉漆的车厢,最后露出了黄金。。。
怎么就没想着再检查一下呢?
索罗金娜那条线上季有点冗长,这季绝了。。。
这这种李代桃僵的剧情,真的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她还主动向男主说和自己小时候和司机女儿玩,或许在她的潜意识在不断告诉自己,索罗金家族有一个最小的女儿,你就是那个最小的女儿,她再通过向男主等外人的述说不断强调自己内心的认知,谎言说一百遍,可能就成真了,或许十几二十年后,她自己都会忘了索罗金家根本没有女儿,不过把线索都画在画上这是什么脑回路(想到越狱里的男主的花样纹身。。。
怕忘了?
Created by Tom Tykwer (Run, Lola, Run)(《巴比伦·柏林》), Henk Handloegten and Achim von Borries, Babylon Berlin is far from being your run-of-the-mill crime series. Se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Weimar Republic's downfall, the German mega-production tells a story about crime, trauma, lost dreams, and the Nazi's rise to power(这部德国巨制以魏玛共和国垮台的早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犯罪、创伤、梦想破灭以及纳粹崛起的故事。
). Using the language of noir(黑色小说语言), the show offers a unique exploration of the slow, creeping manner in which fascism takes hold of society, hiding in plain sight. With three seasons available on Netflix and a fourth one on the way, Babylon Berlin begins in 1929, months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crash that would devastate the global economy. Detective Gereon Rath (Volker Bruch) is sent to Berlin to find the origin of a sex film that is being used to blackmail a politician in Cologne. Alongside his partner, Bruno Wolter (Peter Kurth), and aspiring investigator Charlotte Ritter (Liv Lisa Fries), Gereon is dragged into a much larger conspiracy involving a train transporting an illegal poison gas and tons of gold smuggled out of the Soviet Union(一列火车将非法毒气和数吨黄金从苏联走私出去。
).Based on the Gereon Rath series of novels by Volker Kutscher, the plot of Babylon Berlin has all the elements of a good noir thriller. lt's a tense, mysterious story, with dubious heroes that walk the fine line between the underworld and the law, and that often seem powerless to fight the corrupt structure of which they are a part of(《巴比伦柏林》改编自沃尔克·库彻的杰伦·拉斯系列小说,其情节具备优秀黑色惊悚片的所有元素。
这是一个紧张、神秘的故事,可疑的英雄们游走在黑社会和法律之间,他们往往无力对抗他们所在的腐败机构。
). This desolate, oppressive atmosphere engulfs both the characters and the audience: viewers are left in the dark about the dangers that lurk around the corner, looking for villains in all the wrong places. In the case of Babylon Berlin, the real danger is the growing strenght of the Nazi Party.Though Nazi Germany is no stranger to the screen, movies and TV series usually prefer stories that take place during Hitler's regime. Few productions take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that led to the Nazi dictatorship, and most of the ones that do are documentaries centering high-ranking officers of the Third Reich or Hitler himself(虽然纳粹德国在银幕上并不陌生,但电影和电视剧通常更喜欢发生在希特勒统治时期的故事。
很少有作品对导致纳粹独裁统治的过程感兴趣,而大多数感兴趣的都是围绕第三帝国高级军官或希特勒本人的纪录片。
). Bob Fosse's Cabaret is a rare example of a film that focuses on the daily lives of people in the last days of the Weimar Republic, unaware of what exactly the future holds for them. The movie is not about the Nazi's rise to power per se, and that's what makes it such a compelling portrayal of their journey to control.Babylon Berlin follows roughly the same guidebook. However, being a TV series, it has the luxury of taking its time before revealing what’s actually at stake. At a first glance, the Nazis are nowhere to be found in Babylon Berlin. Though anyone that knows even the slightest bit of history can tell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usinessmen and old army officers that allegedly get together to hunt, Season 1 has almost no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Nazi Party whatsoever(乍一看,纳粹在巴比伦柏林无处可寻。
尽管任何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能说,那些据说聚在一起打猎的商人和老军官有问题,但第一季几乎没有直接提到纳粹党。
). The sole exception is a brief mention of Hitler’s name by a secondary character. It’s all very discrete, and even if we know we should b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se elements, the show tells us “no”. It tells us to look at the communists.In the first episodes of Babylon Berlin, we are introduced to a group of Trotskyist Russian refugees led by violinist Alexej Kardakow (Ivan Shvedoff). Kardakow is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ith Swetlana Sorokina (Severija Janusauskaite), a former Russian aristocrat who claims to be the owner of the gold hidden in the train. Kardakow’s plan is to use the gold to fund a guerrilla war against Stalin. Sorokina, on the other hand, has promised to share it with the owner of the Moka Efti cabaret, Armenian mobster Edgar Kasabian (Misel Maticevic). It’s thi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otskyists, Sorokina, and the mob that the audience is first told is in the center of Berlin’s criminal activity. Much like the Nazi Party, Babylon Berlin’s showrunners hold the communist in front of us like a red herring(《巴比伦柏林》的制片人把共产主义放在我们面前,就像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 By the time the first swastikas appear on screen, it’s already too late.
看完第一季的感觉是惊鸿一瞥,即开眼又炸裂。
尤其是第二集在酒吧里,伴随着“ Zu Asche Zu Staub”(尘归尘,土归土),酒吧里的纸醉金迷加上惊艳的交叉剪辑,感觉前两季都定格在了这一瞬间。
结合最近看的日剧《我的危险妻子》和美剧《不死法医》,《巴比伦柏林》制作绝对精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电影不疾不徐的缓慢质感,而非完全依靠故事推进剧情。
完全依靠编剧推进的电视剧有太多巧合与套路,持续高能之后,留不下任何影像记忆。
就像《不死法医》,完全依靠男主角的“不死之身”的超能力,各种案件一一化解,剧情推进像是从后往前写得一样,每一个案件先定下谁是凶手,然后再编造各种行凶意图与手段。
《我的危险妻子》情节跌宕起伏,这一点上比《不死法医》好,但是他延续了像《半泽直树》等经典日剧的一贯路数,反转接着反转,各种情节的小循环凑成一个密集的大循环。
好看是好看,可是看多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
一部电视剧里不推进剧情又不是为了刻划任务性格的段落如果算作某种“冗余”的话(褒义词),《不死法医》里这种“冗余的水分”之处出现在男主人公在200多岁的生命里不断闪回到过去与妻子的回忆种种,而种种回忆有时候出现的非常突兀,突兀到为了剧情推进强行回忆的程度。
《我的危险妻子》里几乎是满满的干活,没有一点水分。
电视剧也要讲节奏,这里说的节奏不仅仅是哪一集出现爆点哪里又出现伏笔,而是我前面说的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主要讲了儿子从科隆来到柏林警察局为父寻毛片,剧情切口极小,但穿插了多条叙事线索:男主角寻毛片,苏联托派革命分子意图对抗斯大林集权统治,蠢蠢欲动的反共和暗流等。
在托派革命分子—苏联大使馆、柏林警察局—饭店帮派、德国大财团—帝国复辟军官、凡尔赛条约制裁下的柏林平民日常生活间,剧集勾勒出1929年间在施特雷泽曼治理下魏玛共和国顶峰(魏玛共和国一共维持了15年),与希特勒代表的纳粹分子蠢蠢欲动的复辟行动下的柏林生活浮世绘。
第二季则将全部的笔墨用在刻划共和议员揭露帝国军官复辟之路上,剧情在收缩,观感也在朝美剧的方向发展。
而在第一季里那些柏林街景、夜店奇观也不再惊艳。
最难让人忍受的是,两派权力博弈之间,男主角竟是一个没有政治立场的人。
这使得他的存在完全没有核心支撑。
如果第一季为父寻毛片还算是一个没有合理性但有必要性的理由,那毛片都销毁了,第二季留在柏林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逃离父亲的管制?
(为此编剧还强行把嫂子弄了过来)夹在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30年代的柏林,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主角沦为一个只叙事穿针引线的棋子,这样很难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相比之下女主角性格鲜明,动机扎实。
虽然有时候也是强行刷存在感,但在核心性格塑造上,更能站得住。
民主吹花,就像中世纪游吟诗人寻找的一种乌有之花一样,在1929年的柏林,注定是一场镜花水月。
帝国梦即将席卷而来(1933年希特勒上台),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借着男主角看似忧郁又忙碌,实则不着四六的穿针引线,看一眼魏玛共和国顶峰时期柏林的繁华一景。
大概汤姆·提克威拍片风格,第一部铺垫第二部跌宕。
超感猎杀如此,巴比伦柏林亦如此。
故事背景发生在德一战后皇帝下台希特勒上台前那段岁月,称之为魏玛共和国。
女主作为社会底层人员,不自暴自弃不自哀自怨,白天在警察局求谋生,晚上夜总会接“私活”的的一部奋斗史。
男主作为一位科隆官二代并患有战争后遗症的退伍军人现役警察,为了帮助老爹仕途销赃从科隆调来柏林的警察,一路从风纪组干到刑侦组,然后到政治组(大概就是盖世太保的前身)成为一名小头目。
这也是我看过男女主感情线交际最迟的一部戏,直到第二季倒数第二集才出现。
各位配角在时代背景下,德共、黑色国防军,俄国流亡分子,亚美尼克人(黑社会)都各具特色表演出彩。
按照一年一部的拍摄节奏,第三季怕是要19年下旬。
今年Netflix的两部德剧都很棒,另一部是暗黑。
德国金摄影机奖,巴比伦男主和暗黑男主双双获奖。
两次世界大战间期出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全球集团和欧洲集团,一个是自由民主的,另一个是有机威权主义的。
这一时期的欧洲的政治地图也显示了两个次大陆,一个是自由民主的欧洲(西北欧地区),一个是威权主义的欧洲(欧陆的中心、东部和南部)。
在两个欧洲之间的“大陆分水岭”附近,德国和法国占据了大部分的边界地带。
这或许间接地暗示了德、法都是摇摆的国家,它们都有可能走向另一条完全相反的政体道路。
Mann指出,德国的核心是位于东部的柏林和普鲁士,而这更靠近威权主义的欧洲。
欧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半威权主义/半自由主义二元国家在德国走向法西斯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德国在一战中落败,在短暂的革命动荡后迎来了先进的的自由民主制——魏玛共和国。
然而通过律令建立起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并不容易,缺乏资产阶级革命的德国在成为发达国家的同时,保留了半威权主义旧政体,这使得魏玛时期的议会民主岌岌可危。
各方势力暗地里的制衡勉强维系住了柏林表面的平静,然而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牵动各方的神经;处于政治光谱中间派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遭受多方压力,极左和极右势力都在试图对现状进行颠覆性改变。
当权派维持稳定的能力已经逐渐变得脆弱,这在《巴比伦柏林》中犹太籍议员本达在警局左右为难的处境就可印证。
此外,战败后德国被迫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必须割让约一成的领土、让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德国必须承认对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军事力量被严重削弱,德国部队要从1000多万削减到10万,军官从5.6万削减到4000人,且不得拥有重型火炮、坦克等进攻性武器,甚至不能生产重机枪。
该条约被视为国家耻辱,“刀刺在背”的传言迅速找到了替罪羊——魏玛共和国的领导层。
一战前线归来、对战败的结果依然如鲠在喉的军官尤其听信这一点,剧中的国防军将领及一战老兵喊出了“是谁背叛了我们?
社会民主党!
”的口号便是例子。
祸不单行的是,德国在当时正在经历严重的经济萧条。
1929年德国失业问题的空前严重(如女主夏洛特的底层家庭),动摇了当时的社会根基,数量巨大的失业人群极易被操纵从而颠覆当前格局。
政治和军事上的孱弱、对共和国的不满、阶层分化严重、各色党政林立,潜在的法西斯支持者厌倦了阶级政治和民族的衰弱,一个可以将紧密凝聚的民族和强大兴盛的国家交织在一起的政体被赋予了希望。
法西斯主义回应了这一承诺。
有机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结合可以解决危机,引领社会、经济和道德发展,并将国内无法解决的矛盾引向德国境外和外民族。
德国人目睹了毁灭性的、始料未及的战败,而这被认为应归咎于需要对投降负责的政府和外民族;目睹了战后初期动荡的阶级对抗、领土的沦丧和赔款的负担,而这些都是外国势力强加,法国人、英国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还目睹了两次国际经济灾难,犹太资本家和庸俗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应该被诅咒和超越。
法西斯主义提出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它承诺建立起人们渴望的有机民族主义的强大国家愿景,超越阶级和民族冲突,同时使外国势力和他们在境内的走狗臣服于复兴的德国。
Mann指出,意识形态的力量很少取决于其意涵的复杂性,最强大的的意识形态往往简单但拥有共鸣,超越了平凡的现实并赋予了行动的意义。
当深处生活泥沼、困于国家衰败的德国人开始接触到一个关于更美好的社会、起初一听还有点道理、再一想还有可行性的政治图景时,意识形态是最强有力的,因为它结合了理性和超越理性的东西。
此外,法西斯主义想仅仅依靠意识形态的“超越性”或公众舆论是无法获胜的,准军事主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Mann指出,准军事主义在国家军队的力量明显衰退的情况下蓬勃发展,正如上文提到,德国军事力量在一战后被严重削弱,德国准军事组织的发展也随之而起,剧中“黑色国防军”就是准军事组织的一个例子。
仅到1932年,黑色国防军人数就超过了30万人,并且开始秘密训练德国空军力量。
在剧中,黑色国防军利用钢铁商人尼森偷运毒气和各类武器,打着纪念战友的名号聚会,实则是密谋收复失地和发动战争的计划,并发动了“圣血日计划”企图复辟帝制。
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组织对于孩童的态度。
战友聚会时,小男孩被训练得发言振振有词,颇有思想觉悟和军事意识;警官布鲁诺在发现格里安的侄子误闯自家地下仓库的武器库存时,并不是严厉惩罚小男孩,而是企图挖掘他的军事潜力。
这与后来法西斯政权对于儿童的思想灌输如出一辙,使年轻一代在成长初期就怀有民族主义和准军事主义的价值理念,这无疑对纳粹上台提供了坚实支持。
同时,剧中黑色国防军也与魏玛统治精英达成共谋,在议员本达和主角格里安试图揭发黑色国防军的行径时,却被泽达斯军官批为“与国家作对”,该组织甚至还受到了共和国总统的支持。
这样“受大众欢迎的”、自下而上自发涌现出来的,同时又精英主义的、统治阶级与此合谋的准军事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强大武器,法西斯分子因此可在民众和精英中获得广泛支持。
法西斯运动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威权主义运动而最终成功的原因,是在于它极为巧妙地利用了“大众暴力”,不惜一切代价、扫平一切针对建立有机民族主义的反对力量,并将其美化为“用武力仲裁制止冲突”,法西斯分子实际上是在激进支持分子、居于阶级斗争之外的大众、软弱与矛盾的精英层面实现了三赢,最终通过高压政治、选举竞赛和宪法操纵的混合手段来夺取权力。
至于后续发生的种族清洗,未必是当时的选民能够料想的,正如Mann指出,“当时德国的选民就如全世界的选民一样注意力有限,人们并不清楚‘排除’或‘消灭’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有机民族主义的吸引力、超越性的承诺足以让数以万计惶惶不可终日的选民冲昏头脑。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剧中主角未来的政治选择。
我认为警官搭档布鲁诺、主角格里安未来会成为法西斯分子。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由两代连续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出生于1890至1915之间,其中又可分出“前线一代”,他们参与过一战(以布鲁诺和格里安为代表);还有后方一代,战争时他们还是孩童(格里安的侄子为代表)。
布鲁诺是典型的法西斯分子(虽然他在第二季已经死了)。
他符合大部分法西斯核心支持者的社会背景特征:一战退伍军人,相信背后插刀论,对魏玛议会民主制失望,在公共部门工作,有政治理想,认为达到建立新社会和创造新人的理想可以不择手段(毫不犹豫地杀掉监视自己的间谍),信仰军事主义(参与黑色国防军)等等。
他在死前的最后一战曾对格里安说道,“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根本没有道德,只是照章办事,你的行为不创造任何价值”。
可以看出,虽身为警局中层,本应代表着社民党的利益,但他认为“国家利益”高于“政党的政治利益”,个人的生死私利已完全超然,为复兴一个强大的德国可以赴汤蹈火、殊死一搏也在所不惜。
法西斯主义会吸引这样的人,并且他很可能成为激进支持者。
至于格里安,他在剧中似乎扮演的就是魏玛共和国的旁观者。
他的政治立场模糊不清、摇摆不定,全然没有布鲁诺那般的立场鲜明。
正是这样的无立场很可能会被法西斯主义所裹挟进入时代潮流。
他出身于保守主义的政治精英家庭,受其父亲的色情录像带的冲击,他可能会对魏玛传统精英抱有抵触态度。
我认为他会支持法西斯,并不是像布鲁诺那般成为核心支持者,而是随波逐流地加入法西斯,成为一个大背景洪流下的小支流。
有人可能会反驳格里安有着最基本的人性,不会支持法西斯。
但我认为他的道德只在稀疏松散的日常才得以发挥,比如随手给自己的审问对象一笔钱。
我觉得他在很多重要的关键节点不是凭着道德在活,而是凭着本能在活。
这种本能也许是他内生的性格缺陷,也许是在残酷的战争经历中习得的。
面对死亡、药物、爱情,他都伸手抓向了最容易接近的救命稻草,选择了逃跑、麻醉、偷情。
我觉得他可以在纳粹时代习得一条生存之道,一句话,苟活在纳粹年代。
而这无关于道德,只关乎如何在那个年代生存下去,尽管他可能会受到良心折磨(但面对以往的每一次选择,他哪一次没有受到精神折磨呢?
)但他也并不是一个弱者。
那个时代逼迫每一个人做出非黑即白的选择,也许这就是战争带给个体最为严酷的摧残。
为什么我说这部剧是盖世太保养成记呢?
诸如魏玛共和国的世态万象不是更好麽?
贴合片名《babylon berlin》,那就先说片名好了,这个高明的片名,直接奠定了整部剧的优秀,berlin前面加个babylon,让人好费解。
孤陋寡闻如我,百度了babylon,得到的解释是:巴比伦,奢华淫靡的城市,任何大的富庶的或罪恶的城市。
一个简单的片名,暴露了编剧的文学素养,妈也,太高超了,不就是要讲当时柏林这座城市的奢华淫靡嘛,比喻象征全用上了,babylon/berlin两个单词首尾字母还一样,顺便又给优秀的导演一次设计精巧片头的机会。
那么就继续讲讲这个让我“爱不释眼”的片头好了,因为嘛,babylon/berlin两个单词首尾字母一样,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形,这个组合的圆形被设计为万花筒,片头的每一帧影像都以万花筒呈现,一则代表柏林这座城市中的万种世相,二则表示当时身处柏林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分裂、癫狂和迷乱。
所以呢,片名和片头点题点得精准又不失巧妙,可这仅仅只是导演和编剧十分之一的优秀哟。
令我着迷的本剧的剧本,有着万花筒般令人眩晕迷乱的错综情节和宏大背景,题材的多样使之更加复杂。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放在一战后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有着多种政治背景下的犯罪刑侦剧,可以说综合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刑侦题材以及悬疑。
整个故事情节由案件推动,同时支线情节交错进行。
第一季的主线案件是捣毁黄色录像带任务(属于政治任务),支线情节主要是一班夹带私货的火车,由此引出当时存在于德国国内的多个政治派别,其中有托洛斯基派、德国共产党(红色堡垒)、亚梅利亚人(黑社会)、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等等。
政治背景的交代在第一季中还是较为模糊的,一些主要人物的动机也不明确,所以第一季的故事主体是当时魏玛共和国的首都柏林万象的展现,作为第二季的序幕,它展现的不仅是那些政治派别或组织,还有当时柏林从底层到上层的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浮华之下的乱象,盛景背后的荒唐,拉开了这座巴比伦之城的帷幕。
而从第二季开始故事的主线则转向那班夹带私货的火车,支线主要是越来越明晰的政治斗争,政治派别从极左到极右一一浮现,除了第一季已出现的托洛斯基派、德国共产党、亚梅利亚人之外,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保皇派或民族主义者的身份也渐次显露,最后政治身份不一的各个团伙全部聚焦在火车事件中。
所以呢,虽然这个剧本背景繁复,却作了戏剧化的巧合处理,在繁复的政治背景下讲了一个侦探故事,再从侦查过程中牵扯出政治斗争,而这一切由火车引起至火车结束,画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圆,完美。
这样复杂的剧本着实考验导演的调度功力,在我看来,作为铺垫的第一季更加优秀,这一季通过剧情的铺开展示了柏林这座巴比伦之城的众生世相,这是魏玛共和国腐化和衰败的开端,同时也是盖世太保养成的客观环境,这会不会使你想到究竟是法西斯选择了希特勒还是希特勒选择了法西斯?
反正我是想了,其实浅薄如我连纳粹是什么都不知道,看懂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何其困难。
不过一部电视剧可以激起厌恶政治的我对魏玛共和国历史的兴趣,足以说明导演和编剧的能耐。
还是回到导演的镜头语言,由他的镜头语言我看到了一朵恶之花带着死亡气息的美,所谓美则美矣,然绝望也。
比如第一季的某一集开篇,伴随着一首优美的莱茵小调,镜头划过清晨薄雾中柏林护城河的河面,色调浓郁而冷峻,之后镜头下沉至河水中,是一具惨白的尸体,这便是本剧的基调,BGM很美,色调很美,展示的却是混乱不安和死亡。
而导演尤为擅长且运用最为圆熟的则是剪辑和蒙太奇,配合主线和各个支线情节的相互交错展开的,往往是一首歌曲和一段快速的蒙太奇,杀戮和狂欢同时进行,轻而易举将故事推向高潮。
最后回到人物,也是我的主题,盖世太保,这是在拉开帷幕的第一季后,第二季逐渐展露出的主题,聚集在了人物身上。
剧中的两个警察,Gereon和Bruno,是刻画最饱满、多面、真实的人物,他们都有善良、正义感的一面,作为警察,业务能力也都不差,同时他们也都参加过一战,Gereon是带着父母的嫌弃和心爱的女人成了嫂子的苦痛参加了一战,却带着战争心理创伤和没有救哥哥的自责回来;而Bruno呢,虽然没有交代,我猜想是带着德皇的使命而去却失败而归,一心想着重振军国主义的雄风。
于是他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Bruno是政治信仰坚定的保皇派,联合黑色国防军企图发动政变复辟帝制,复辟帝制的目的在于继续走军国主义的老路。
Gereon只是一名执行者,他没有政治理想,刚开始来柏林是执行父亲交代的任务,如果说他有什么想法或观念,就是Bruno在最后一集跟他说的“你只会照章办事”,Gereon这样的人,在社会民主党议员本达的手下,他可以成功阻止了一场政变,而在未来的法西斯分子手下呢,他就是传说中的盖世太保,事实也说明了他也确实成为了希特勒上台前秘密警察组织的头目。
于是babylon berlin这部原本看起来是揭示柏林社会万象的电视剧,在男主角的身上我们却看出了一个盖世太保养成记的故事。
而这个盖世太保的前身Gereon怎么看也不像会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人物,在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他和Bruno义无反顾地烧掉可以作为保命符的几卷高级官员的黄色录像带的时候,一起仰天长啸,Gereon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也出现在黄色录像带中,失望地再也不回科隆而留在了柏林,虽然这一对乱世双雄无法改变魏玛共和国的乱象,但我也希望停留在那一刻,他们还保有警察的自豪和尊严,而不用为了各自所代表的政治集团倒戈相向。
第二季太精彩,尤其最后两集大爆发,其中最后一集Sorokina一首歌镜头扫视群像,是1929年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矛盾冲突浓缩一览,大幕即将拉开,极尽不安,暗潮乱涌。
这段的转场,光影和音乐配合的得神乎其神,Sorokina魅惑诡异的吟唱,又一次注射又一次重置的Gereon, 夜场狂欢眼神空茫的Charlotte,被骗炸死犹太长官后崩溃失常的女仆,盛装赴鸿门宴的男主嫂子兼情人,儿子被暗杀的欲言又止的聋哑夫妇,托派大难不死的Kardakov现身。
国内警察、社民党、第四国际(据说此处史实有问题)、贵族大资本家、地头蛇黑帮,穷人以及国防军内部两派,俄斯派、托派,再加上德苏之间微妙关系,各方均有损耗,斗争由暗转明,形势扑朔迷离,但已能隐约看出整体危险趋势,观众可以亲眼看到一个个细小、偶然或必然的矛盾纠葛正如何共同作用,导向一个结局。
蠕虫磕磕绊绊,从内溃烂的果实,已经开始散发迷颓悼亡的前调。
画面色调太有质感无话可说了,镜头语言克制甚至疏离,大段大段的上帝视角不仅限于场景,俯视拍人,压不住的躁动不安。
群戏的长镜头以及固定场景中人的运动那几处很精彩,印象深刻。
配乐是大亮点,风格多样但色调统一,反映时代特征的旋律选的精准,营造氛围的背景音用大量无调性、新古典来渲染,尤其是非线性节奏以及打击乐的使用对配合推动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极度不安异常,濒临崩溃,几近癫狂。
Zu Asche Zu Staub 太诡异,听了就出不去。
情节上由销毁录像带引到焦点——火车,到第二季结束都算圆了完成度很高。
接下来该讲哥哥的故事,新部门的新挑战,火车最后去向以及黑暗现实了。
人物塑造上很喜欢Gereon,Charlotte和胖警察。
最印象深刻镜头是水下人工呼吸,火车爆炸。
深爱男主,不仅是因为长得像加缪。
资源的话有字幕的人人和第一弹更到第四集,海盗湾有英文配音的全集,rarbg有原版加英文字幕全集。
德国民粹的崛起
真的很久没见过这么讨喜的女主,胆大心细、行动力爆表;另外不得不感叹胖子对枪时候真的好吃亏。
剧本失控 最后一集看笑了 扯
双城记既视感
完全崩坏,剧情越来越白痴和刻意。夏洛特的演技扛起全剧。
没有一分钟是废的,这剧是真的强。
第二季竟然不怎么蹦迪了啊。。。
能在既定历史里做到这么飞,实在太厉害了
巧合有点多。不过每集看了觉得一下子就完了,这感觉上一次在看权力的游戏时有过。但是,总不忍看着一个社会如同古老的巴比伦一样陷落——我们都知道前方是什么:恶贯满盈的纳粹德国
故事编得越来越骚瑞了,小强侠cp无坚不摧。
9分。先说瑕疵:还是上一季遗留下来的,一个是女主朋友在议员家里当仆人这回事,另一个是那个俄国人卡达科夫怎么不见了……女主属实越来越可爱了。本季为后面做的铺垫也看好;最后两集非常精彩!
這部作品,典型的高開低走,看完兩季越來越失望,宏大背景下的敘事漏洞百出,導演什麼都想露一手,反而讓劇情越來越弱智。細節的精緻,場面的高還原度值得讚賞,但是男女主角的刻畫都非常勉強,對人性的描摹也相當反智,反派的刻畫前後矛盾,左右失焦,真的有點辜負了這個高分。
2018.05
怎麽把耶尼克写死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往下看的动力瞬间下降
妙不可言,五体投地。在以魏玛末期为背景的时代剧里,设置耶尼克和本达这样两个明亮温暖的角色,从一开始我就明白编剧的用心,他们一定是要毁灭以达成悲剧效果的。毕竟这么好的人不被绞杀,世界怎么烂下去呢?我爱男女主身上无穷的复杂,女主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女性影视角色,她从不喊女权口号,却是女性意识女性立场的化身。本剧还很好的示范了什么叫做有用的恋爱戏,男主与嫂子的爱情——塑造男主压抑的欲望,女佣的恋爱——推动刺杀本达议员、纳粹党浮出水面的重要剧情。真想把我司所有合作的烂编剧都打包送去学这部剧。
这一季对第一季的剧情进行了很好的收束,男女主的线终于依靠逻辑整合到了一起,对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势力纷争也渐渐明晰。本来要给4了,但男女主的感情线还是非常之糟糕,尤其坠车入水那一段,逻辑问题层出不穷,男主在戏里痛苦大叫,我在戏外因为出戏疯狂大笑……男女主之间的互动还没布鲁诺和男主那似敌似友的关系来得吸引人。
第二季更好看!S1铺设下的各条线索现在缓缓展开,角色的立体程度和复杂程度也都上升了一个台阶,故事更复杂、更精巧,但讲得居然还可以更清楚,实在了不起。倒数一二集高光,每一处暗藏的剧情炸弹在这里引爆,以火车大劫案为中心的将近两个小时的故事非常紧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一个接一个,信息量几乎是指数式的增长。以及,Rate和lotte的cp也太好嗑了……水下逃生的一场戏张力和亲密感直接爆表。本剧应直接改名:脆弱敏感小白兔和机智勇敢小狐狸的魏玛共和国历险记,哈哈哈哈!
有些人想改变时代,有些人只是想混口饭吃。历史的车轮压过,蝼蚁无处可藏。
想要讲的故事太多结果都没有讲好的感觉,人物描述都不怎么饱满
第三季第三季第三季我一定要看男女主搞在一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