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自己主演自己的片子时,总是喜欢唠叨,让人很无奈。
不过这部片子唠叨的恰到好处,没有影响到其幽默的情节。
里面摄影师的中国话实在是非常搞笑。
老头子的前妻嫁给了好莱坞影视大亨,在为一部新剧本寻找合适的导演时,她不顾众人反对力荐老头子,一方面是对他才华的认可,一方面也为了帮他摆脱当下不为人赏识的困境。
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老头子突然神经性失明,他的经纪人为了帮他保住这份工作,隐瞒电影公司老板和投资人,坚持让老头子完成了导演的工作。
电影没有意外的获得美国影评界的一致差评,却意外的在巴黎获得好评。
而老头子也重新抱的美人归,和前妻和好如初,共赴巴黎开始他们的新事业。
一个曾经有过辉煌时刻的导演,因前妻的举荐,而得以去参与一部大制作的电影,然而却患上了心理性失明。
经纪人不希望拍电影的事情因此作罢,鼓励沃尔假装是一个正常人,继续拍电影。
于是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有名气的中国摄影师一直不明白导演要什么风格,很捉急;随行记录记者认为导演很神秘,让人难以捉摸,有想法,非常人也;演员们貌似都有了自信,无论怎么演,导演都说好好好非常好;当前妻艾丽发现沃尔失明后,帮他掩饰,甚至为了即将到来的与投资人的单独见面而排练。
男主也是很有意思。
他一直对前妻念念不忘,刚失明的时候特别手足无措惶惶不安;后来前妻帮助他时,便乐在其中,还借机光明正大的亲前妻。
终于,经过这一系列神操作,男主和前妻复合了,也打破了与儿子的僵局,重新建立起父子关系。
更好玩的是,胡乱拍的电影没有得到美国电影界的认可,却意外收获了法国电影界的青睐。
电影本身是讲拍好莱坞电影,故事的结局也是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
有时候,人就是被自己限制了发展。
身边的爱人、孩子,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试着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
主人公也是在失去亲人、失去光明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前妻穿西服的飒爽、儿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之物。
小清新喜剧是伍迪老头的一贯风格。
男主瞎掉是个搞笑又充满隐喻的设定。
如果喜剧真的如同理论派所说的那样是用制造强烈反差和不合理来炮制笑点的话, 那Woody Allen是炉火纯青的大师绝对没错。
话说回来老头年轻时就是职业段子手嘛!
这么多年作为Woody Allen的影迷,我为什么没学到更多的东西啊,我需要深刻检讨。。。
虽然电影中快到结尾的部分的转折来的没有说服力,但好像也没啥可指摘的,Hollywood Ending嘛就是任性就是无厘头吧,不过这也决定了片子只能算作中等喜剧片吧。。。
Woody Allen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来调侃现实的荒诞的,这片子里的价值观告诉我们:还好是他是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
《蓝色茉莉》就不是啦。。。
老头要健康长寿啊!
光看名字就知道伍迪·艾伦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讽刺好莱坞的刻板和无情。
一个神情慌张、动作滑稽的小老头不断挥舞着双手,就好像在扇好莱坞的耳光,左右开弓,把好莱坞狠狠羞辱了一番,还笑眯眯地说,别生气嘛,我逗你玩的,实在很腹黑。
片中表现最细腻的是当他失明时前妻对她的爱和支持,但又不是盲目的那种,以及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体谅和照顾。
影片最后一句台词很棒,“每一位丈夫都应该瞎一段时间…”--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好莱坞结局>
1.导演被迫拍除臭剂广告。
前妻劝制片找他当导演。
失败。
2.最终得到了电影。
郁郁不得志的导演。
他一开始拒绝见他们,后面同意了。
3.不懂市场调查。
4.前半段有点无聊。
5.为了自己而拍电影就像艺术性的自我抚慰23336.前任夫妻之间吵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两个人说谈公事结果一直吵架。
公事私事无缝连接。
惹怒了前妻。
7.男主把自己演技很差的女朋友搞过来拍片。
结果他们得知她是女朋友。
8.哈哈哈哈导演和女朋友完全无法正常交流。
9.拍片前他忽然瞎了。
疯言疯语。
照样进片场(这里开始有意思了)10.一个记者过来记录拍片日记。
哈哈哈哈比喻导演在片场是个瞎子,被人操纵。
有点神经喜剧的意思。
很多台词。
11.通过记录的人来说片场的一些过度。
12.女主角脱衣服勾引他。
他看不见。
错位。
13.电影是一个爱妒忌的情妇。
14.和摄影师的翻译沟通。
摄影机放错了位置,就说“他是个天才,他的摄影方式简直不同寻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5.“李安还等着我拍戏呢!
可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结果翻译被炒鱿鱼了我哈哈哈哈。
所以告诉了前妻。
16.记者忽然得知了这一切。
大boss就是豪尔得知真相。
就像寄生虫得知真相一样,弥天大谎。
17.哈哈哈哈后面不愧是好莱坞结局。
如果你想看一部文艺影片,比较好的选择是找部欧洲的片子,但要选择在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看,否则你很可能看着它入睡。
没办法,降低要求看部好莱坞的,又受不了总被自己猜中的情节发展和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好莱坞式的结局,在你上下两难、在艺术和媚俗之间找不到自身的位置时,伍迪•艾伦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脱口秀出身的瘦小的犹太老头一直坚称自己不是知识分子。
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他在《好莱坞式的结局》首映式上说:“法国人对我一直有两个误解,第一,他们仅仅因为我戴着副眼镜就认为我是知识分子;第二,他们总以为我是艺术家,因为我的电影老是赔钱。
”当然,他是笑着说的。
很难说伍迪是不是知识分子,15岁时成为幽默专栏作家,19岁被大学退学,29岁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喜剧先锋”,67岁荣获“棕榈之棕榈”(Palm Of Palms)特殊成就奖(这是继瑞典国宝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之后第二次有人获此特殊奖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伍迪一直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观察着世界,并用他的电影描述着人生的悲与喜、乐与哀,虽然他的影片多是喜剧,但在嬉笑怒骂的后面我们看到的还是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好了,赶紧进入正题。
《好莱坞式的结局》是伍迪的第36部编导作品,依旧是喜剧,依旧是在纽约,依旧是那个紧张不安、手舞足蹈的犹太老头,这次是拿好莱坞开涮。
瓦尔曾是个声名鼎赫的导演,但如今却为了糊口不得不去拍一些诸如除臭剂之类的广告。
所以当他的前妻艾丽和她的未婚夫哈尔——一个典型的精明的好莱坞制片商请他执导一部大制作时,他虽不情愿但还是签了约。
可倒霉的瓦尔在影片开拍不久突然奇怪的失明了,但在经纪人的劝说和各种压力下,瓦尔决定隐瞒自己的情况继续拍下去,于是,喜剧便开场了。
别期望伍迪•艾伦的喜剧会象金.凯瑞或周星驰的那样让你笑的岔气,大多数时候你会觉的这个罗嗦的小个子男人很烦心,但他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会让你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后你会觉得自己和他一样好笑。
有两段剧情我觉的很有意思,一段是瓦尔和前妻在餐馆里讨论剧情,瓦尔竭力想一本正经的和她谈剧情,可讲着讲着他就不由自主地抱怨妻子为何离开他而选择了愚蠢的制片商等等往事,伍迪的表演几乎不漏痕迹;另一段瓦尔为影片请了一位中国摄影师(实际上伍迪.艾伦近年来多次请赵非做摄影),后来摄影师对拍摄不满,怒而辞职用标准的普通话说:“TMD(国骂),老子还不干了呢,李安有几部戏还等着我开拍呢。
”影片温和地嘲讽了好莱坞的运作体制,指出了导演在好莱坞只不过是大制片公司的打工仔,根本无从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所以伍迪.艾伦坚持在纽约拍片,拒绝融入好莱坞的体系,这也许就是除了《安妮•霍尔》以外他从没得到奥斯卡亲睐的原因,可他真的需要那些小金人儿吗?
《安妮•霍尔》获三项奥斯卡奖的那天晚上,伍迪正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家俱乐部里吹黑管。
身为犹太人,伍迪却不时在作品中自我解嘲犹太种族性,表现出难得的民族自省和认知。
但伍迪确实老了,“他收敛了批判的锋芒,只是不动声色的讲着一个个无伤大雅却引人入胜的故事”。
影片结局如何?
我只能说,这是伍迪•艾伦的第36个非好莱坞式的结局。
伍迪艾伦最近负面新闻不断,媒体也是很不给面子,纽约的一个雨天很可能不会上映,甜茶傻脸都捐出了片酬。
anyways作为他的忠实粉丝,对他的喜爱还是丝毫不减。
昨晚看了他02年的好莱坞式的结局,一如既往的有意思,心情抑郁的时候看他的片子是很好的选择。
伍迪艾伦,一个说脱口秀出生的瘦小犹太老头,在他的电影里嬉笑怒骂之中看到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他自己编的故事很精妙,经常看到一半就猜不出来结局到底是怎样的,这可能跟我的阅片量阅读量也有关系。
这部作品仍然是喜剧,仍然是纽约,他扮演的还是他一贯扮演的手舞足蹈神经兮兮的聪明老头。
曾经他是个好莱坞赫赫有名的大导演,现在却不得不拍一些除臭剂的广告,就在最低潮时,她的前妻为他争取到了拍片子的机会,他需要和她前妻的未婚夫,精明的制片商哈尔签约。
虽然极不情愿,他还是做了。
结果他竟然因为心理原因突然失明了,在接下来的几周靠着翻译和他前妻打掩护拍完了电影,上映前他恢复视力了,但是片子一塌糊涂,受到了美国观众的一片恶评,但是却出奇的被法国的影评家欣赏,后来和前妻和好如初,一起去巴黎了。
哈哈哈。
这部片子虽然不是纯粹的喜剧,不会像周星驰吴君如般让你一直哈哈哈,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会让你笑的岔气,并且你也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很喜欢那一段,他去咖啡馆见一下前妻,本来是要聊电影工作上的事的,结果说这说这就开始大声抱怨原来的她的所作所为,后来拉回正轨,然后在对话中又开始对往日的爱恨情仇无缝连接的说出来。
最后在叽叽喳喳中前妻仓皇而逃阿哈哈哈,其实这也和后来前妻对他的未婚夫说“我一直都爱他”呼应了。
这就很生活,只不过更加放大了,更加激烈了而已。
还有要和哈尔单独聊天,他数着步子,走到他以为对的地方往下坐的时候,给我笑死了,太滑稽了,他的肢体语言很搞笑。
最后这个很可爱的老头成功追回前妻,胜利!
关于瞎子“瞎导”这一点也是很有意思,女演员穿着三点式不知情地勾引他,超级茫然尴尬的场景,他自己看了成片就说一塌糊涂,就是瞎子导演的,竟然获得法国人“50年来最棒的美国电影”这简直讽刺的阿哈哈哈哈哈。
不说了,五星推荐。
感谢上帝,还有法国人!
伍迪艾伦在戛纳年年受礼遇,如果不是有法国人撑腰,他估计在好莱坞压根筹不到钱拍片,所以不表示一下真说不过去。
这部电影我觉得就是送给法国人的礼物,不过让伍迪艾伦赤裸裸的奉承人也不太可能,所以剧中安排了一个曾经才华滂湃不过暂时失明的导演盲导了一气拍出来了一件被法国人称作绝世佳作的电影。
马屁拍了,且没丢掉伍迪艾伦的个人尊严。
伍迪艾伦的电影大都是要找一个讽刺的靶子的,讽刺男人,讽刺女人,讽刺这个世界,要说他如何深刻的讽刺了好莱坞也谈不上,就是让他讽刺一杯他正在喝的白开水他也能做到,我们永远不用担心他这个碎嘴子没话可说。
所以暂放下批判好莱坞这个过于大的题目,先从电影标题入手来看看他真要说的是什么。
一个失去了自己的女人的男人在电影结尾重新虏获美人芳心。
一个事业低潮期的导演在电影结尾得到了伟大的法国人的承认和赞誉。
事业+女人+巴黎=!!!
好莱坞式结局不永远是一个Happy Ending吗。
说他讽刺好莱坞,其实好莱坞的哲学恰恰是伍迪艾伦的人生观,一个是无条件的向市场(金钱)妥协,一个是永远与无常的现实人生合谋共处。
电影里的伍迪艾伦牢骚满腹抱怨不停,而现实里的他。
我觉得可能总是眯起小眼睛满意的坏笑。
不要太enjoy了!
【3.5星】2023-04-281、演得有点假,就算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还是好的吧?
双耳效应有的吧?
怎么会离得这么近,却不知道别人是坐在哪儿的呢?
那个海报也离谱,如果是一张纸还说得过去,都有相框了,凹的那一面才会是正面,怎么可能搞错呢?
这电影纯粹就是为了制造喜剧和紧张😰,让男主故意没有脑子🧠,这都不知道2、整体来说还行,至少剧情比较新鲜,男主因为家庭和事业的原因,在导演电影时失明,最后的结果也完全符合观众预期:嘲弄了法国电影评论界,一个盲人导演出来的电影却被认为非常有创意3、这电影应该是冲着女主来的,这女主御姐型,很好看,而且她是真能忍男主的碎嘴子,我真是服了,前面男主没眼瞎的时候,那嘴巴真是不带停的,而且时不时就把话题绕回女主背叛他,他生气地表达,看起来真累。。
4、一般略偏上,可看可不看
这评分虚高了吧。算是伍迪艾伦比较无聊的电影。一个瞎子导演拍了一个不连贯的片子美国骂的哇哇的在法国却褒奖然后收获前妻爱情。哎。中国摄影师太有意思了哈哈。“这拍的是什么东西!李安的新片还等着我呢!”“完了我的名誉扫地了!”
前半段无聊沉闷,后半段笑料百出,无敌老头前抑后扬原来是要拍一部纯喜剧,我错怪他啦~法国挽救世界~!
这部不怎么样
虽然看名字就知道是happy ending,但没想到是如此ending,太幽默了,或许每位导演都该瞎一阵子。
一个奇思妙想 几个小包袱 完整的故事线 但情节转变稍显强硬 伍迪艾伦电影的基础设施 妹子挺靓
狠狠的讽刺了电影圈之乱现状。哪怕是盲人导演拍出来的公认垃圾片,也能被某些“电影协会”找出角度吹成最伟大的电影……但本片除结局外也确实毫无亮点。成熟男人,决定从一天打两次二星开始做起,哪怕是伍迪艾伦。
虽然很有趣但是质量确实一般化,他儿子怎么就冒出来的,冒出来干啥的。
终于大团圆了,可拉法国人垫背不太好吧,毕竟还是戛纳给面子啊!
失明导演导演了一出不连贯的烂片,结果被法国影评人狂吹。这里头亚裔演员的汉语可能是非中资电影里最标准、最具情绪的了,伍迪艾伦不枉跟赵非合作了三部电影。“李安还等着我去拍戏呢”😂
One good thing about Wood Allen movie is its all talk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end so the money on OST can be saved.
果然是好莱坞式结局,但是为什么要靠法国人来拯救?说实话,不好看,这个电影让我对伍迪艾伦的喜欢瞬间降低
想讲的东西非常cliche,表达方式还蛮甜的。。伍迪艾伦对女性真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爱怜,属于高配版罗振宇了。
女主长得真英气,老头看多了就挺重复又无聊的了,惹人烦的碎碎念。
伍迪老爷子的所有电影加起来就像一部超长电视剧。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和他导演的前几十部电影一样,话唠片,喜欢的依然喜欢,不喜欢的依然不喜欢。
如坐针毡…
每次都把woody allen当解压爆米花片看,偶尔欣赏文艺情怀,多数时候吐槽他的老套讽刺和老男意淫。
被片子里面的 Téa Leoni 迷住了
所以说,艾伦一早就知道,他的片子只有欧洲人懂得欣赏。
没想到就是一个歪打正着福祸相依的故事。最后结局略感奇幻幼稚——但整体絮絮叨叨还是蛮有趣。哈哈。老婆真的很美。发飙的中国摄影师📹很搞笑。“感谢上帝法国存在!~”哈哈哈哈
啊,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