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战栗杀机

BANANA FISH,香蕉鱼,バナナ・フィッシュ

主演:内田雄马,野岛健儿,平田广明,石冢运升,古川慎,细谷佳正,川田绅司,福山润,千叶翔也,森川智之,三宅健太,堀内贤雄,上田燿司,小形满,齐藤壮马,村濑步,石冢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战栗杀机》剧照

战栗杀机 剧照 NO.1战栗杀机 剧照 NO.2战栗杀机 剧照 NO.3战栗杀机 剧照 NO.4战栗杀机 剧照 NO.5战栗杀机 剧照 NO.6战栗杀机 剧照 NO.13战栗杀机 剧照 NO.14战栗杀机 剧照 NO.15战栗杀机 剧照 NO.16战栗杀机 剧照 NO.17战栗杀机 剧照 NO.18战栗杀机 剧照 NO.19战栗杀机 剧照 NO.20

《战栗杀机》剧情介绍

战栗杀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有着非凡的姿容,和卓越战斗力的少年·亚修。统领街头暴力团的他听到了,被手下所杀的男人在临死之际说出的“BANANA FISH”的神秘话语。与此同时,他与作为摄影师的助手来取材的日本少年·奥村英二相遇。两人决定一同追寻“BANANA FISH”之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望月羊与钢的森林大悲大喜24小时别走好吗别西君最游记RELOAD地狱里长夏日恋语录剩女觅爱记逆转管弦乐团大变局之梦回甲午可爱的谎言~温柔的黑暗~无秩序青春一个温州的女人何处寻真相老妈老爸的浪漫史第一季事故科故事错缘余生,请多指教少年与海佐罗吹玻璃的人阿呆与阿瓜2恋爱小说至幻感受剑指高分巨物三生三世花之殇硬核风暴犬之岛

《战栗杀机》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是亚修,为什么是英二,为什么是死亡:关于Banana Fish九个关键问题的解读

一 为什么所有人都追着亚修不放?

亚修虽然美强惨,很具有吸引力,但一堆人争夺他并非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具有象征性。

亚修已经成为了众人欲望投射的一面镜子,蒂诺想压倒一切掌控一切,亚修却不驯服;欧沙拼命想得到的东西,亚修已经得到,却轻蔑地根本不想要欧沙拼命追求的东西。

月龙和亚修经历相似,但亚修得到了他想要的救赎和陪伴,月龙只想把他一起拖回深渊。

而只有英二是一个单纯的普通人,他没有扭曲的欲望投射到亚修身上,但他同样希望得到亚修的认可和陪伴。

亚修让我想起了《伊利亚特》中的古希腊美女海伦,都是美好得不切实际,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

帕里斯迷恋她的爱情,她的丈夫迷恋自己的尊严。

阿伽门农迷恋她能为他带来的胜利和荣誉,阿喀琉斯迷恋为挚友报仇的痛快,其他联军士兵想要满足一睹绝世美女风采的好奇心。

海伦永远活着别人眼中,展示别人的欲望,而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他们只想从她身上寻找或是实现欲望,正如亚修的敌人们。

但他比海伦幸运,他有一个知己英二,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

二 亚修为什么这么厉害,会不会太夸张了?

除了美强惨是很受欢迎的人物设定以外,我们可以看到亚修并不是龙傲天一样的人物,他也面临很多内在或者外界的困难,而这样的对比更能激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他已经如此强大,在颜值,武力值和智力值都已经远超常人的情况下,也无法战胜险恶的环境,无法战胜过去的阴霾,这一点不是非常讽刺吗?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在思考的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共情,因为观众之所以能够欣赏一部虚构作品,是因为作品提供了一个微妙的情感支点,观众能够代入自己又能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亚修正好完美满足了这一点,他的脆弱,他的创伤,他的冲动,他的不服输都是观众身上会具有的特点,会激起共情;但他又是那么强大,还生活在一个我们无法涉足的世界,又为观众提供了审美距离,不得不说这个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

我能想到的最不成功的极端例子是电影《此房是我造》,电影并不烂,但很难让观众找到情感支点,男主角完全的反人性,但又生活在大众中,还体现出很多常人的习惯,这就让观众无所适从,大批离场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三 为什么大部分男性会侵犯亚修?

其实这种关系在本质上并不是完全基于泄欲的目的,而是一种权力关系,一种男性对对男性的压迫与控制。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女性气质长期处于劣势,在传统两性关系中处于被控制的顺从地位,而男性一旦和女性气质相联系就难免被污名化。

在男性对男性的侵犯中,尤其当施暴者和受害者是异性恋男性时,施暴者会感到一种打压对方男性气质的快感,会感到对方已经臣服于自己,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监狱,军队甚至学校中,而且很多时候是非进入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纯粹成为了一种侮辱。

在《Banana Fish》中,我们发现很多情况是符合上述理论的,尤其是最后雇佣兵指挥官的所作所为。

另外揭露类似对儿童施暴行为的作品并非个例,此类犯罪行为并不少见,更不猎奇,比如《丝之屋》《沉默的天使》,甚至是《V字仇杀队》中也有不少上流社会的人在干着同样的肮脏勾当。

而且说句题外话,艺术世界中如何设定,设定的好不好和与现实符不符合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能在艺术世界中自圆其说,而《Banana Fish》的设定是能够服务并推动剧情的。

四 为什么亚修这么厉害的人会羡慕并喜欢英二?

和英二为什么喜欢亚修的道理是一样的。

英二就是一个普通甚至平庸的人,擅长做饭和跳高并不能改变这一点,所以只能放弃从“他有什么比亚修强”这个方向去寻找,而是从“他有什么是亚修没有的”这个方向去思考。

正是因为他正常普通,才让亚修羡慕,因为他的成长环境中从来没有这种平常人,从来没有人想着杀人犯罪是不对的,没人觉得十几岁的他应该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没有人觉得他是脆弱且需要陪伴的,也需要时不时喘一口气。

英二就是第一个走入他生活的平常人,正常同龄人的日常对于亚修这样的人,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束光。

英二也像一面没有杂质的镜子,照出他内心的彷徨,痛苦与小脾气,而和亚修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人只能照出他的坚定,强大与冷漠,甚至他的好朋友肖达也无法承认他是脆弱的,而英二可以接受,因为他也是如此。

亚修羡慕他可以大方流露出自己的缺陷和不安,羡慕他的家庭生活,羡慕他可以自由地走在阳光下。

正如像我们和英二这样的普通人觉得亚是一束光一样,亚修觉得英二就是一束光。

五 和英二之间是爱情吗?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全凭观众理解,这一点没必要争吵,优秀的作品大都具有暧昧性和多义性,所以才提供了更大的解读空间和想象空间。

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厚,甚至是很伟大,这种感情不会因为被定性为爱情或是友情而降格。

但让我反感的是,有人觉得两个人之间关系非常好就一定是爱情,好像爱情一定比友谊高贵牢固,爱情是友谊的进阶和升华这样的看法,恕我不能赞同这一点。

深厚的感情只有爱情一种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还有亲情和友情,爱的模样不止一种。

六 蒂诺爱亚修吗?

我觉得不爱,即使他认为自己是爱的,将这种病态的控制欲理解为爱简直是对这个词的玷污。

以前常常听到一句话:“爱他/她就给他最好的”,但这里的“最好的”是以谁作为出发点呢?

是施予者还是接受者呢?

蒂诺觉得亚修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对他言听计从,而实际上亚修并不这么认为,他只能感受到创伤和窒息,蒂诺交给他的技能也好,权力也罢,都是他不想要的,试想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愿意过亚修那种生活?

更不要说蒂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他只在乎自己的意志,别人都应该围绕着他,他就是一个极端的占有者和施暴者,如果有人在你不情愿的情况下,一边打你一边说爱你,一边监禁你一边资助你,你会觉得这是爱吗?

七 为什么亚修最后必须死?

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都无法想象几十年后的亚修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完前面发生的那一切,我觉得亚修实在太累了,非常非常疲惫,一副随时准备赴死的样子。

他不在乎是否会死,但他太热爱自由与快乐,他想选择死去的方式,他不想死在别人手中,他不想屈辱或是痛苦地死去,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受够了,他想在幸福中死去,他想自己掌握命运。

而在暂时解除危机的平静中,正好出现了一个契机。

亚修多年的生存经验告诉他,平静,幸福且自主死去的机会在以后恐怕没有了,想要控制他,摧毁他的人只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他恐怕无法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在自己喜欢的人的陪伴下,在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下死亡,所以他抓住了这次机会,不用为任何人,不因为任何人,就这样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除此之外,在现实中亚修当然有理由也应该活下去,但作为一个艺术人物,他的死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不会说希德·巴瑞特,科特·柯本或者川端康城,太宰治的死亡有任何审美价值,也反对将真人死亡浪漫化的说法(即使他们本人这么认为),但在艺术作品中,死亡确实可以变为审美的对象,而亚修选择从“黎明”燃烧为“灰烬”,选择burning up而不是fading out,非常符合他的人设,也符合悲剧审美价值,就像身中数箭的圣塞巴斯蒂安,他在画中的痛苦与死亡都转化为了美感,殉难是一个圣徒最好的归宿,正如亚修,在最光彩的时候死去,是他最好的归宿。

八 豹子到底象征什么?

私以为《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好的一篇小说,而《Banana Fish》则是我看过的最能诠释这部作品内涵的作品。

我们发现,亚修有一种超越求生本能的追求,这种追求粗看是自由,但仔细想来,却是另外一种东西,是一种在自由之上,甚至是人理解之上的东西,是无法触及的人生奥义。

在小说中,主人公哈利有着追求超越平凡的渴望,在重伤之时,他回顾自己的生活,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又说不清楚,只能追求,在排除若干种可能性之后,还是得不到答案,正如那只豹子,不停向上攀爬,直到进入不毛之地,直到迎来死亡。

哈利最后乘坐飞机越过了豹子没有越过的乞力马扎罗山,他找到了超越之道了吗?

我觉得没有,因为很大可能这是他重伤后的幻觉。

但人的高贵之处也正在于此,我们总是在追求人生的真谛,但总是得不到,大部分人都在艰苦的旅途中放弃了,而那些高贵的人还在攀登,他们孤独甚至痛苦,最终他们也许还是一无所获,但他们的姿态永远是向上的,在高处,在无人打扰的地方,他们的姿态将会一直保存下去,直到被下一个攀登者发现,正如亚修。

英二说亚修不是那只豹子,是因为豹子是孤独的,而亚修不是。

九 为什么帮派闹那么大动静,警察那么没有存在感?

因为这是一部帮派题材的电影,是犯罪大类型下的一种亚类型。

我很喜欢看黑帮题材的作品,我的经验是警察在大部分帮派题材中都不会很厉害,最多制造一些麻烦,因为帮派之间或者内部的斗争才是主线。

就拿最有名的《教父》举例,里面警察出现了吗?

在那段名垂影史的平行剪辑中,第二代教父Micheal一边参与他孩子的洗礼,一边指挥他的手下对敌对帮派大开杀戒,警察怎么不来抓他呢?

这一点在动漫中也一样无需质疑。

突然觉得Radiohead的Planet Telex其实很适合亚修在遇到英二之前的心境,歌词如下:You can force it but it will not comeYou can taste it but it will not formYou can crush it but it's always hereYou can crush it but it's always nearChasing you home sayingEverything is brokenEveryone is brokenYou can force it but it will stay stungYou can crush it as dry as a boneYou can walk it home straight from schoolYou can kiss it, you can break all the rulesBut still...Everything is brokenEveryone is brokenEveryone is, everyone is brokenEveryone is, everything is brokenWhy can't you forget?Why can't you forget?Why can't you forget?PS:OP和ED好听到爆炸!!!

 2 ) 珍藏漫画十多年,终于等到动画。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没看过原著的最好不要开弹幕)

阴差阳错的,十几年前在某个旧书店淘到了《香蕉鱼》的漫画,封面都快破损的三本合订本。

作品应该是鲜为人知的,豆瓣漫画已阅数量极低。

吉田秋生广为人知的作品应该是夜叉,那本后来也买了看,虽然后者画风更成熟,不似香蕉鱼一开始稚嫩的笔触,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始终是香蕉鱼。

一直期待作品真人化,这是一个意义深刻、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

原谅我的词穷。

它在我心目中甚至高过浪客剑心、棋魂、幽游白书。

因为故事无比真实,就像隔着大西洋在某个阴暗的地下室会发生的事情。

比起银幕上夸张的动作电影,香蕉鱼的剧本毫不逊色。

而今动画化是个契机,能让更多人认识这部作品。

看了前面几集,作品还原度非常高。

人设和记忆中的一样,很好地呈现了作者的写实风格。

画面细节可圈可点。

庆幸在2018年而不是十年前动画化。

叙述节奏很快,信息量较大。

作为十几年的资深腐女,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本书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之间超越亲情爱情友情的感情,和寻常所谓的耽美毫无关系。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茫茫人海,遇到一个同龄的、对等的、能够彼此理解、关怀对方的人,一起经历了风雨、生死,最后在记忆里永存。

这种感情是不能亵渎的。

如果好好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摄影展最后那张亚修最美年华的定格,会让人情不自禁落泪。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亚修的结局是这样的。

我从17岁想到27岁,还在继续想。

亚修定格在了他的17岁。

希望有人能够喜欢、欣赏这部作品。

 3 ) 关于Ash Lynx

关于题名“香蕉鱼”,来自J. D. Salinger的《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香蕉鱼“游到一个洞里去,那儿有许多香蕉。

它们游进去时还是样子很普通的鱼。

可是它们一进了洞,就馋得跟猪一样了。

”“它们吃得太胖了,就再也没法从洞里出来了。

连挤都挤不出洞口了。

”再后来,香蕉鱼们都死了。

Ash身处香蕉鱼世界,反抗着香蕉鱼世界。

引用B站nullSim的评论来说:我是多喜欢这种伊卡洛斯式的少年形象,他是自由的飞鸟,他孤高,在黎明前便像灰一般燃烧殆尽。

Ash是一个有着悲剧性人生的天才,他的悲剧气息,他的向死而行的勇敢,与黑暗反抗到死的决绝,感情深刻浓烈,性格冷淡疏离,极致吸引力。

上一个这么喜欢的角色是《NANA》里的本城莲,你我都能轻易看到,这种角色身上的悲剧性,对于他们最好的结局就是死去。

这个世界配不上他。

Ash面对飞过来的子弹从来不躲,我想他从来不畏惧死亡。

PS.看完前9集,我不认为这是一部BL番,如果仅仅因为一个标签而失去一部优秀的作品,那么你该失去它。

 4 ) 有佳章,非佳作

这部作品,是看到很多人推荐,慕名而来看的。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想,是形式大于内容。

有佳章,非佳作。

制作精良,OP和ED好听。

每集的小标题文艺感十足,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流中的岛屿 什么的,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整个故事和人物塑造,都太不行了。

先说剧情。

本来是一个极有悬念的开头,军人奇怪的病症,随着主角团的调查,幕后真相被揭开 这样的框架,可惜虎头蛇尾,而且一些情节漏洞太明显,我现在想到的一些特别无语的情节:比如,肖特当间谍那段,他居然以为自己一个人能保护英二,把李家和帝诺集团那么多手下当空气,最后果然被几个打手随便制服——那他还不如在别墅时可以偷偷给亚修暗示李月龙有问题吧?

比如,一行人到亚修的老家,亚修在父亲的酒馆外面偷偷张望,英二居然就那么大喇喇地喊他的名字,导致亚修暴露——明明知道自己在逃亡,有敌人在追踪他们,还能如此不谨慎。

比如,亚修和军方开会,被说像"恶魔"。

可是,军方的人会是什么善茬吗?

发动核战争都会进行认真评估和推演吧?

亚修的那个计划算个啥?

比如,最后一集,最大反派帝诺,中了枪,还能移动到控制室,还能接着移动到生死关头的亚修那里 最后帮他一把,为了推动情节连常识都放弃了啊。

情节不通顺,就会难以让人信服。

啊对了,最想吐槽的一点,英二劝亚修去日本的一个理由是,日本禁枪。

先不说亚修种种的痛苦根源,和枪支有多大关系,就日本的人文氛围,真的是定居的好选择吗?

再说一下人物塑造。

明明故事背景是美国,角色也是美国人为主,可是举止性格又时不时透着日本风。

比如亚修的父亲,在继母死后,说的“真是个好女人”,记者大叔的妻子,对“欧巴桑”这个称呼的气恼之类的,都有一种在看经典日式对白的感觉,哎,违和感真的很影响观看体验啊。

主角亚修,又是天才,又是悲惨童年,又是黑道,又是深情,等等等等。

这几个特质,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能抓住一个来塑造好已经是不容易,这部动画里呢,几个一起上,可惜毫无关连只是粗暴推砌,前期的特质还没有这么复杂的时候,我对他还有好感,越到后期,越觉得无感——当人物没有说服力,让人觉得假,又怎么去共鸣呢?

所以,他的结局,即使设计得那么精妙,又美感又惹人心痛,我只觉得图书管理员可怜——好好的上着班,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大意外,接下来又要报警又要疏导清场,很麻烦吧——我明明在看头几集时是挺喜欢亚修的,最后就成了这样。

——总之呢,花十几个小时看这部动画,真的,性价比不高,时间是宝贵资源,要好好爱惜。

 5 ) Banana fish的原作

其实漫画我大概都有好多年没翻过了而且也不在手边,但是这几天看到开始逐渐有人讨论这部动画改编,有一些忍不住想要说的话。

说到原作者吉田秋生,她被大友克洋影响,是站在“电影式表达”前端的人。

称她为作品最适合改编成真人影视的漫画家,我想没有人会反对,事实也如此,吉田秋生在进入成熟期之后的漫画,除了题材敏感的《像河流一样》(河よりも長くゆるやかに)之外,都产生了真人媒体版本,而且都不是一时应付随意的商业作品,最近的一部,则是由是枝裕和导演,绫濑遥,长泽雅美,夏菜和广濑铃主演的海街物语。

Banana fish即使在吉田秋生的作品里也是一部地位特殊的作品,不仅是容量最长,见证她的画风和编剧变化,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在这部作品中,她的尖锐性既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迎来了终结。

而这个尖锐性,大概是现在的读者观众最难以理解的东西。

我在读过banana fish好几年后开始看的美剧,一部叫做the wire,讲述了Baltimore市的警察和毒枭之间的故事,一部叫OZ,讲监狱的故事,这些美剧令我觉得有趣的是,不仅其中映射现实的部分令我觉得触动,我也在故事中读到了某些我似乎很早就接触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就藏在banana fish这个故事里。

非常不可思议的,bananafish的世界观与这些美剧的世界观高度融洽。

我并不是说吉田秋生的作品完美,但是在80年代的日本,一个少女漫画家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描述,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坂本龙一觉得惊讶的地方。

因此,banana fish其实是一个在极其写实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发生的毒品,杀人,儿童性虐待,黑帮纷争,黑暗的司法体系,背后隐约出现的政治生态,并不是虚构故事中让人提神醒脑,为虐而虐的东西,这是现实,这是远离大部分观众却又真实存在的现实。

即使曾经有那么一些作品隐约提及,也并不曾像这个作品那么直白的摊开给你看。

所谓的好人,不过是无力的虚无的伪善的人类。

从这点来说,这部作品和浦泽直树的monster,20世纪少年,是相似的。

也因为这个现实过于的强大,所以吉田秋生赋予了Ash超越一般人的超强的能力,也给了他值得信任的知己和伙伴,Ash的强大是这个故事中唯一的幻像。

他脆弱的战斗着,试图与一个远远超过一般人能力强大的存在战斗着,无数次的被摧残和被碾压,也骄傲的战斗,期待着破晓的来临。

然后是Ash和英二,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我觉得并不需要太去分辨比较好,我觉得形式化对这两个人来说是多余的,因为如果以形式而言,他们本来就不会相遇,也没有需要与对方同行的理由。

但是这个故事给了他们一个邂逅,就好像命运的捉弄一样,并不需要太明确的考量,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可思议,也可能是一场灾难。

并不是所有的相遇都会是好事,但是这刻骨铭心。

然后是Ash,Ash,River,River,River。

吉田秋生因为现实中Rive Phenix的死赐死了故事中的Ash,人是可以坚强的活下去的,可是他却不行。

有些人可能命中如此,注定死于青春。

这个与生理的寿命长短无关。

他那么耀眼,近乎一场幻觉,那么睿智,如同百岁老人,可是他却无所寄托。

他所在的世界里充斥着太多的杂音,而他却无法离开。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选择离开的权力。

他的魅力就像是蝴蝶在人掌中的挣扎那么真实的美丽,但是却要凝固在一瞬间。

吉田的残忍也许也是一种温柔,是一种如同秋夜如水一般的温柔,有一些悲剧其实注定难免,那么起码停留在最温柔的一刻,光之庭院也好,英二的思念也好,都是那么的平静而缓缓地继续,如同所有的河流,也许肮脏也许清澈,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湍急的,激烈的涌动过,而最后则将汇入大海,将所有的黑暗沉入海底。

那么,是否能够有破晓的来临呢?

在地球的所有的角落,都会有黑暗的降临,也都会有黎明。

即使是到达了南极的极夜。

曾有人说过,吉田秋生的河よりも長くゆるやかに和秋元康作词,美空云雀所演唱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本质都是一样的时代精神,只是我们终将失去的,是那最美好的部分罢了。

 6 ) 从Banana Fish的隱藏屬性説到愛、理想与人生之所以不朽

作品譯名《戰慄殺機》,照此理解,整個故事可簡而概之爲在利益恩怨的驅使下,殺機在不同的人或人群之間反復循環往復地出現。

如此雖未嘗不妥,但返回到作品原名《Banana Fish》來理解,整個故事的結構与意義可能都會更加完整。

Banana Fish是什麼,是一篇小說的名字,是一種毒品的名字,代入作品,進行故事文本分析的話,可以視為引子、線索、隱喻、預言……比較明顯的就不提了,這裡且分析幾個它的“隱藏”屬性。

1、作為寓言的《Banana Fish》小說《Banana Fish》寫了一個名為慾望的死局。

本作講述的,亦是一个可被名為Banana Fish的死局:毒品Banana Fish之研發應用所牽涉利益之深广,各方勢力糾纏之複杂,政治影響之巨大,已經到了無人可以破解的程度。

人人都為Banana Fish而來,而人人都是Banana Fish,沒有誰可以在卷入后全身而退。

2、作為隱喻的毒品Banana Fish縱觀全劇,亞修很忙,忙千百件事,其實衹是在忙一件事:反抗。

而他反抗的對象,并不是哪个具體的人,而是淪為喪失自我(被人控制)、麻木不仁,最終六親不認、殺人不眨眼的非人之物的命運。

眼熟嗎?

對,這和被注射了Banana Fish的人毒發后表現一模一樣。

3、作為預言的Banana Fish預言什麼,預言亞修的命運。

在作品中,毒品Banana Fish沒有解藥的,祇有死亡才能給被迫注射者以解脫。

亞修想要結束血雨腥風而充滿罪惡的黑社會老大生涯,除了死亡,也同樣沒有其他辦法。

但是,具體分析預言是如何成真的話,并沒有這麼簡單。

現實和時代決定亞修一半的命運,這部分不是今天的題中之義,但剩下的那一半,亞修自己或者說他的性格決定的那一半,是本文所必須在意的。

亞修的行動動機一直很清晰,一開始是為了自保,後來是為了反抗,再後來為了復仇,而最後是為了救人……第一次開槍,他八歲,哥哥參軍,父親冷漠,沒有人幫他,他衹能靠自己殺死了性侵他的變態,但是噩夢沒有結束,拿起的槍,同樣再也放不下。

剛剛認識那段時間,亞修常對英二說,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亞修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是祇有握著槍,才能非常勉強地維持為人的尊嚴,生存下去。

他美,所以被侮辱,也是因為他美,所以被重視,被栽培;他智商極高,博覽群書,有勇有謀,所以能當上老大,所以承擔過多的崇拜和責任;他討厭暴力,喜歡去圖書館靜靜地看書,然而他終究殺了太多人。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他常常想起《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里那只凍僵的豹子。

亞修説過,想要可以不握著槍也能活下去,或許,像英二那樣自由如鳥般可飛躍高墻或者如旭日初升的早晨那樣清白地活著,才是他的理想中人生的樣子吧。

這裡需要強調,在亞修心裡,英二和理想分量雖然可以劃上等號的,但兩者之間并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説,不是英二出現后,亞修才突然產生了那樣的理想,亞修說過自己是靠著直覺生活的,他剛開始就強烈地被英二這樣的人吸引,衹能說明他本就有這樣的理想。

可是英二和亞修所生活的那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亞修的理想与現實也是如此。

所愛隔山海,而山海永不可平。

現在想來,劇中角色,幾乎個個都以為英二是亞修的致命破綻,我看的時候曾經也這麼想過,後來才發現,其實不是的。

不是英二,更不是理想。

真正的死因是理想与現實之間的距離。

而那段距離的名字,即為命運。

英二明白了,於是他最後寫信給亞修説,想要从命運手中保護他。

英二做到了,亞修也做到了。

英二用愛,抹去了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

而還有什麼能比來自所愛之人同樣堅固不移的愛意更能撫慰人生之痛苦?

沒有了。

而亞修用死亡,消除了理想与現實的距離。

而還有什麼能比理想之實現更能戰勝死亡的空虛?

沒有了。

從此,他們的靈魂同在,再不分開。

在不打擾別人也不被別人打擾的圖書館里,靜靜地讀完英二寫給親愛的亞修的信,然後微笑著閉上眼趴在桌上做最後一个好夢時。

亞修必然發自內心地、感到無比的幸福与歡喜。

亞修,值嗎?

英二,值嗎?

值。

人生之所以不朽,唯一的原因,是愛。

 7 ) 浅谈《banana fish》的几个问题

我的观剧心路历程首先我是今年才开始看这部剧的,因为先看了《鸣鸟不飞》,自然而言的就顺势找到了与它起名的虐剧《战栗杀机》,我对这部豆瓣评分9.0的神剧非常感兴趣,然后就进入了一场虐心且抑郁的旅程。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真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我大概今年都不会走出这部剧的阴影了。

我是先看了前五集,后来才一口气追完的,所以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起初是愤怒,对于亚修遭遇的愤怒,导致我看了前五集就心碎的无法继续看下去,后来我又作死地直接看了最后一集的剧透,我就更加愤怒了,我搞不懂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冷酷的笔调去毁掉一个如此绚烂的少年,尤其在他受了这么多痛苦之后,更让人绝望的是他明明已经遇到了可以救赎他的英二,难道作者是想表达悲剧的美感——把美丽的生命毁灭给读者看,抑或是沉入黑暗的绝望——连英二都无法给予他最终的出路。

那么这部剧未免太残忍和绝望了。

于是我带着对亚修深沉的喜爱和惋惜,酝酿了一个星期,终于鼓足勇气把部剧追完了,看完之后我却没有如前期那么痛苦和愤怒反而有一种伤感的释怀,就如同亚修在最后英二的信中心满意足的睡去,我也在最后灿烂至极的画面中收获到了一种悠远和宁静。

亚修和英二的感情线两人的互动在这部剧里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且几乎都是玻璃渣,导致很多up主想剪一个两人的甜向视频抠来抠去就只有寥寥几个日常的生活镜头,以至于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发出灵魂的一问:两人到底是个什么感情,友情?

爱情?

亲情?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他俩的感情线真的就这么不明显吗?

我觉得前期是的,但到后期,尤其是肖达死过之后,两人的感情线简直就是大写加粗的双箭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最初两人相遇的时候,一个是冷面黑帮老大,一个是傻白甜摄影师助手,看起来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但是两个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好奇,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想一想两人生长的环境,一个是在尸山血海里冲出来的杀人魔头,一个是在幸福家庭长大的普通男孩,他们的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与众不同的人,所以对对方的好奇产生了吸引力。

后来就是英二那惊人的一跳,震撼了亚修。

亚修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好强,不服输,即便是被压迫被欺凌被蹂躏,他也没有服过任何人,帝诺也好、欧沙也好、李月龙也罢,他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即使被折腾的遍体凌伤,他也不决不臣服,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他怕的人,也没有他学不会的东西。

可是英二的那一跳让他震撼了,他发现了看似平庸的英二居然拥有他不能拥有的能力,他可以跳出高墙,跳出束缚,奔赴自由的天空。

那一刻亚修内心恐怕不止有羡慕还有佩服,很多人认为英二带给了亚修对自由的向往,让亚修能够鼓足勇气去挑战一切霸凌,让他坚定了追求自由的勇气,我觉得不只是这么简单。

接着就是本剧里第一高潮,也是第一大虐点,肖达的死。

肖达的死在我看来不止是虐点是高潮,也是两人情感的重大转折。

从肖达死过之后,亚修对英二的感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为在此之前,亚修每每落入危险,还有肖达这个可以托付生死的挚友给予他依靠,可肖达死过之后,尤其是被他亲手杀死过之后,他背后的依靠彻底消失,他内心的最后一个防线也彻底崩塌,他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崩溃之中,而这个时候也是恰恰是英二彻底地走进了他的内心的契机。

于是后来亚修在深夜噩梦惊醒之后伏在英二腿上痛哭的那一幕才能变得合情合理。

亚修平时防备心是非常重的,这从伊部大叔和马克斯的对话中就能看出,即便是对他抱有善意的人,他依然不能卸下心中的防备,而对于他儿时曾经遭受的一切,他在外人面前也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总用一脸不在乎的表情掩盖自己的伤痛,也展示出一副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姿态来掩盖自己的脆弱。

可是他却愿意在英二面前哭诉,展示他的脆弱与无助,这说明两人在此刻终于心意相通了。

而动画里还有另一处特别明显的暗示:亚修在欧沙死过之后,在伤重濒死之时恍惚中看见了自己的哥哥,他哭着求哥哥不要走,而最后画面一闪,他的哥哥变成了微笑的英二,而他也在朦胧中喊出了英二的名字。

我觉得这个场景是有极大的意义的,这其实就是暗示了亚修在失去了哥哥和挚友之后,把他仅剩的最后一丝情感都移情到了英二身上,他彻底交出了自己的心。

剧情也终于来到了我最喜欢的18、19、20这三集。

这三集表面上可以说又是一段虐情虐心的剧情,亚修为了英二的安全甘愿放弃一切变回笼中鸟会回到帝诺身边。

可是我却特别喜欢这几集,不是因为我有受虐倾向,而是这几集表面虐,实则却是疯狂撒糖,作者几乎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两人的感情此时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新的境界。

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到底在追求着什么但想要搞懂亚修对英二的感情,我们还必须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到底在追求什么?

如果我们认同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那一段的引用在暗示亚修的命运的话,那么问题来了,豹子在乞力马扎罗山上奋力奔走,哪怕付出死亡的代价,究竟是要追求什么呢?

其实动画里亚修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他只是冥冥之中感觉到好像一切都只是宿命的牵引,这说明其实亚修本人在前期也是很迷茫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折腾来折腾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所以我分析前期亚修的反抗更多的是下意识的本能,就像一个人受到了伤害,本能地会愤怒会反击一样,亚修最初反抗帝诺,更多是对长期压迫和折磨后的愤怒和报复,说白了就是那句“不争馒头争口气”,为了一雪前耻,为了一吐心中的怨气。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抗争更多是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才被迫反抗,真的是这样吗?

亚修曾明确的表示过他有段时间觉得还是死去会比较好一点。

他也对辛说过,他经常会思考究竟要不要当这个老大。

他甚至还在英二面前憎恨过自己是杀人狂。

换言之他并不喜欢现在的状态,他甚至厌恶现在为了反抗而到处杀人的自己,所以他并不享受报复的快感,他只是单纯的不服而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修不愿意接受月龙和白的建议,以退为进,假装屈从于帝诺等得到他的一切之后再大杀四方,毕竟这样不是更能轻而易举的报仇了吗。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阴谋家。

但是亚修拒绝了,他非要正面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是他蠢,而是他厌恶这一切,金钱、财富、地位都不是他想要的,甚至可以说他内心里是厌世的,他用激烈的反抗支撑着他的生命,但只有英二看出来他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掩盖他背后岌岌可危的灵魂。

因而前期的他是迷茫的,他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反抗和自由并不能拯救他破碎的灵魂,所以豹子冻死在半路上并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难道不是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吗?

而到了18集,我回想起英二最后在信里对亚修说的那段话,我才更加明白过来,亚修真的不是那只豹子,他真的改变了命运。

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心的归宿,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那就是英二。

有了英二他人生才有可能有出路,他才开始憧憬新的生活,他才不那么厌恶自己,厌恶这个世界。

他梦想着可以跟英二去日本,他像枯木逢春了似的,空洞的生命有了真正完整的灵魂。

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回看18、19、20集才会发现是如此的震撼。

当得知白回来协助帝诺,要威胁英二的生命时,他明知自己毫无胜算地情况下,决定牺牲自己。

我们来看看亚修为了英二究竟打算牺牲掉什么。

生命——李月龙要他自杀时,他毫不犹豫地举枪。

自由——帝诺要他重回牢笼,他答应了。

报仇——交出了好不容易到手的banana fish 的资料,意味着他放弃了给哥哥复仇的机会。

自尊——第一次向别人乞怜,他哭着请求白不要伤害英二。

这几乎是他拥有的全部,他全都舍弃了,大家想想看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然而这远远还没达到两人感情的顶点。

亚修是个本性善良很讲义气的人,他曾多次为了自己的手下和朋友在勇闯生死线,如果现在用肖达或者马克斯或其他人的生命威胁他,他也未尝不会牺牲掉自己。

但即便如此他也绝对不会屈服或者牺牲掉自己生命的意志。

从后来他为了马克斯等人放下枪被雇佣兵爱德华捉住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不会甘心引颈就戮的。

可是当他回到帝诺身边以为自己将要永远失去英二之后,他第一次彻底心如死灰,他得了厌食症,只能靠水和营养液才得以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而到了20集,他与英二重逢时,居然奇迹般地开始进食,这足以说明英二此时早已成了他生命力的来源,一言以蔽之,他活下去全部精神寄托已变成了英二。

所以作者才会说,两人的关系是离开对方就不能活,因为英二就是亚修的一切,是亚修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终其一生不停追求的梦想。

banana fish的隐喻看完整部剧,我不禁想问亚修这一生不停战斗,真正想要战胜的敌人究竟是谁?

是那些曾经欺凌蹂躏过他的变态?

扭曲地想要占有他的帝诺?

还是对他又爱又恨的李月龙?

我们试想一下,当最后亚修终于战胜了这些人,他就能真正胜利获得自由了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的悲剧好像就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毕竟这不是个升级打怪的爽文,主角可以一路开挂到战无不胜。

如果说他小时候的不幸来源于外部,当他已经成长强大到可以战胜帝诺、李月龙和所有想要欺负他的人,为什么他还是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因为我们越往后看我们越会发现,亚修之后的人生不幸已经由外部转移到了内部。

自由不单单是指人身自由还包括心灵自由,战胜了外在敌人的亚修,自能获得人身自由,无法真正获得心灵自由。

心理创伤才是亚修这一生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

我认为这才是这剧名精妙所在。

banana fish在剧中不只是一种精神性控制类药物,能让人失去理智,终身为噩梦所扰,它的存在也不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工具,它是本剧的剧眼所在。

banana fish的毒性和心理创伤是何其的相似,亚修即使再强大也无法阻止自己从午夜的噩梦中醒来,就如同在战争中获胜了的士兵,在和平时期仍会摆脱不了心理创伤的后遗症。

有形的敌人终有肉体毁灭的一天,可无形的敌人却像幽灵一样跟他纠缠在一起,至死方休,所以只有战胜心理创伤,亚修才能真正解脱。

亚修不怕肉体陨灭,他真正害怕的是杀人不见血的心理创伤。

英二才是这部剧里的隐藏大boss说这个话,真的不是开玩笑,大家细想,在这部剧里有多少人为亚修的才华和美丽而倾倒,又有多少人想降服他的人,得到他的心,可最终真正得到他的心的只有英二,难道英二不才是这部剧里最后的“赢家”吗?

我知道看完这部剧后很多人都对英二这个角色颇有微词,认为他就是个拖油瓶,是亚修的负累,甚至可以说是杀害亚修的间接凶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英二真的是顶着主角光环才赢得了亚修的心吗?

我认为不是的,由于亚修太过璀璨夺目,很多人会忽略英二这个人的个人魅力,实际上他是个非常动人的角色。

亚修这一生就像是火焰,不断地燃烧生命,那么英二则更像是水流,静水流深、宁静而致远。

火焰绚丽,灼烧别人的同时也会灼伤自己,而流水平凡却有拥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这就是伊部大叔说的,英二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他能让人平静下来。

往深里说,英二有一种强大的爱人的能力,是这来自他超乎常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这种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虽然有很多人很轻蔑善良这种品质,认为善良就是无能的代名词,但我想澄清一点,你之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力量,是因为它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

如果你承认人性本是自私的,你就该知道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因为悲天悯人乃是神心佛性。

这真不是我夸大其词,从剧中人物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剧中很多人对亚修的喜爱是来自于他的能力和外表,那么平平无奇的英二又凭什么会赢的这么多人的喜欢呢?

伊部大叔对英二无微不至的关怀,亚修的部下几乎也都对他非常友好,在亚修死后辛也陪伴了他很多年,甚至当月龙要劳杀英二时,劳的第一反应也是不愿意,而最让我感慨的是白。

白对亚修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可谓毫不留情,可当得知月龙要杀英二时,他居然一反常态,违反了自己的一贯地做人准则,彻底地倒向了亚修。

更好笑的是,当白要去救英二的时候,月龙大闹了一场居然放白去了。

事实上这个剧里大部分都喜欢英二的善良和纯真,如果他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难道大家眼睛都瞎了?

所以英二是自己的个人魅力的。

正因如此只有英二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感受到亚修的想法,只有他看到了亚修岌岌可危的灵魂和破碎的心灵,他痛他所痛,他爱他所爱,只有他想要“不自量力”地拯救亚修。

这个剧里每一个人都在盛赞亚修的才能,他们自然而言的认为一个有强大能力的人必然有一个颗强大的内心。

所以帝诺要培养他,月龙要利用他,白要磨练他,他们都认为亚修是不会感到疼痛的,因为他是个强者,有着超高的智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可只有英二知道他只是一个渴望被拯救的孩子,只有英二才会想“你不也是个小孩子吗?

”分析一下亚修剧里的人际关系网,我们会发现,他的人际关系要么是上对下,以帝诺为代表的征服、以马文为代表的欺辱、以白为代表的教导,以及以哥哥和马克斯为代表的来自长辈的关爱,要么就是下对上,即来自于下手的崇拜和挑战。

在英二出现之前,只有肖达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挚友,但也仅仅是挚友而已,因为肖达不知道他的过往,不知道他的伤痛,即便最后知道了,他也没有产生要拯救他的心情。

正想杰西卡以为的那样,他们都觉得亚修这么强,是不会被真正打倒的。

所以肖达最终也没有真正走进英二的内心。

只有英二,与他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从开始的互相羡慕,到互相自卑(英二为自己能力而自卑,亚修为自己杀人的过往而自卑),到后来互相珍视,不可分割。

但亚修为了英二失去一切被帝诺困在身边时,英二曾去质问月龙,月龙用他的无能讥讽他,可那时英二并没有被他的话刺伤,他的话大意是说正如亚修重视我,我也一样,这话其实就说明了他们两个早已融为了一体,两个互相将对方融入生命的人,怎么会在乎拖累,就如同最爱的你的父母、伴侣,他们会因为你的无能就嫌弃你吗,当然不会,只有爱是不会计较得失的。

正如《匆匆那年》歌词里写到的,“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他们全心全意爱着对方,所以才愿意心甘情愿地成为彼此的软肋,成为彼此的包袱,如果你爱过,就该知道这不是拖累,这是甜蜜和幸福。

亚修的强大来自于他的外表,而英二的强大则来自于他的内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二可以在亚修死后带着对他的怀念孤独的活下去,而亚修最终却选择了放弃生命。

因为没有英二,亚修根本不可能活下去,只有失去英二才能真正在精神上打垮他,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当亚修知道此生根本不能有和英二在一起的希望时,他才会真正选择去死,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让结局看起来合理,否则一个在前23集经历了各种非人折磨还杀出一条血路的强人最后甘心赴死,怎么看都觉得滑稽。

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第三种结局,亚修根本不可能带着对英二的怀念与他天各一方的活着,他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与英二在一起,要么就是死,或者死于被杀,或者死于心理创伤的折磨,或者死于失去爱人的绝望。

英二并不像亚修那般极端,他的人生还有爱他的父母家人,老师朋友,所以在番外里,他说他并不是不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有缺憾的,因为再也不会有人能够激起他内心的波澜,他只能安静而遗憾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爱情?

友情?

很多人纠结两人感情的定义,他们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

最让大家困惑的莫过于,他们究竟是爱情还是友情?

下定义前不妨让我们分析一下爱情和友情的区别,我觉得爱情和友情乃至亲情在精神层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爱情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段友情和亲情,却无法在同一时间段拥有多段真爱这个观点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两人的感情了。

爱情之所以所以令人魂牵梦萦,令人充满向往,不正是因为它的非你不可吗,我当然也不否认任何感情都会产生独占性,可只有爱情是最难以让人分享的,人的一生可以有无数的挚友,但人的一生真的可以有无数的真爱吗,如果真的可以,那还叫真爱吗?

爱情是不可替代的。

从番外我们可知,英二在失去亚修后,至少七年内没有寻找伴侣,而且很大程度上以后都不会寻找伴侣,如果两人只是挚友的关系,那么失去挚友为什么会和寻找伴侣发生冲突呢?

如果说英二可以代替肖达成为亚修的挚友,那谁又能代替亚修成为英二的爱人呢?

所以我倾向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更偏向于爱情,只是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每天又都处在打打杀杀的紧张环境里,偏偏他们年龄又小,对爱情还没有开窍,所以命运根本就来不及给他们时间思考或正视自己的感情。

但我想如果亚修还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慢慢的长大,如果他们还在一起,总有一天他们会发展出正式的恋爱关系,就想番外里辛所说的,他们当时本来就已经是近似恋爱的关系了。

而且辛看了英二给亚修的信,也认为那根本就是情书吧。

他俩人的感情之所以没有这么明朗,我认为还跟两人的性格有关系。

亚修从小被性侵,身心都饱受虐待,因此他既渴望感情又压抑着内心的情感需求。

感情对他来说是沾了糖的毒药,一旦他动了真心就会降低警觉性,变成只会“撒娇的家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对英二的感情更多的是埋藏于心底,是难以宣之于口的。

而英二则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性格,含蓄内敛,他对感情的表达非紧要关头也是不外露的,亚修从精神病院死里逃生,英二与他重逢拥抱时都会有些难为情的说上一句,“虽然我也不想这样。

”再加上两人又是同性,英二也许或多或少的觉得两个男孩之间这样有些肉麻有些矫情。

所以好笑的是,两人为了对方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却始终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但这恰好又成全了两人的感情,毕竟两人相遇时,一个才17岁,一个19岁,少年朦胧的爱恋往往是很美好的,尤其还发生在亚修这个从小就已经经历过性爱的人,反而显得更加纯情。

在这样的设定下,作者顺利成章地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脱离性的精神恋爱。

这就引出两人感情的争议的又一大原因:没有性爱的感情还能叫爱情吗?

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不大能接受两人之间发生性爱,毕竟一个受过性虐待,一个是纯情少男,好像两人一旦发生了性关系就不纯洁了一样。

因为没有性关系就否则两人的感情是恋爱我觉得是靠不住的。

我觉得大家的思路可以开阔一点,毕竟这是个文艺作品,我们可不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讨论一下无性爱情的可能?

两个人可不可以单纯的由心灵情感出发一段与性爱无关的爱情呢?

这里不由得说作者对两人的年龄设定的非常巧妙,他们是两个是即将成人的少年,他们身上稚气未脱,还带着少年的心性,所以两人成为灵魂伴侣也并不算是一件很牵强的事情吧。

如果再去争论灵魂伴侣是不是恋爱关系我觉得就有点过于苛刻了,我相信两个人是彼此深爱着对方,只是命运还没有来得及让两人体悟,两人就彻底死别了。

不知道亚修死之前看到那封信时有没有意识到他的感情究竟是什么。

但我相信岁月流逝,七年后的英二再次对着亚修照片流泪时,恐怕已经知道那年少时的悸动早已变成了刻骨铭心的深情了吧。

人世间的残酷莫过于此。

关于结局的碎碎念在我没看完之前提前剧透了结局,那时我和许多小伙伴一样是非常不能接受的,毕竟大家都这么爱亚修。

但看完了整部剧,认真梳理了一下剧情和两人的感情线,又觉得这个结局也在合理的范畴,不算特别无厘头吧。

但是合理是一回事,喜欢是另一回事,首先声明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

当然了大家都是理性的成年人,不会因为不喜欢就去攻击作者,制作组什么的,这也太low了,这充其量只能表明我与作者的观点有点偏差而已。

我是非常尊重作者的想法的,虽然亚修的人生可以用非常惨烈来形容,但是细品下来,作者对亚修的爱不言而喻,尤其亚修的原型还是作者的偶像,我不大同意作者最后故意搞了个恶意的结局来恶心大家,我只是觉得作者也好,亚修也好,他们都太悲观了点。

如果没有英二,也许亚修死去会更壮美,孤单英雄什么的还是挺带感的,可是有了英二,有了救赎,有了希望和出路,还要选择放手,可黑暗未免太过深沉了,让人不寒而栗。

我总是不禁想问给这个世界多一点光明和希望不好吗,相信爱可以拯救世人不好吗,一定要如《prayer x》那样反复的问“我究竟应该去相信什么呢?

”难道英二不值得相信吗。

作者在最后的采访里说,其实他们去不去日本没有意义,因为即便去了亚修在她心里最多也只能活五年。

但我非常不同意这样的想法。

人的一生不该用时间长短来衡量,亚修哪怕不能平安喜乐的长命百岁,但在他有限的生命了有了爱的陪伴,有了幸福的时光,即便只有几年总比如此卒不及防和戛然而止要圆满的多。

否则在亚修收到英二告白的信,濒死的那一刻也就谈不上美好和幸福,因为幸福和美好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

我只是觉得太短暂了些罢了。

也许是年纪大了,心越来越软了,年轻的时候总是比较勇敢,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在意,可随着年龄增长,还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再温柔一点。

金庸先生在晚年曾经把早年的武侠作品又重新进行了增删,加了很多在年轻人看起来“婆婆妈妈”的剧情,把一些过于犀利和残忍的片段又给删改了。

很多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但我却特别能理解,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心肠反倒会柔软下来,就像剧中的白,屡次对亚修下手却又不忍心下狠手,因为不忍心。

所以我愿留一线希望,也许有一天作者会修改这个结局也不一定呢。

这部番剧究竟想探讨什么虽然作者给了这部作品搞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战争、毒品、恋童、官商勾结、还顺便把美国梦讽刺了一把,但落在剧情来说,实在也算不得硬核。

尤其到了后期各种bug越来越多,而且banana fish作为前期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到了后期存在感越来越低,后面居然还出现了亚修为了英二要自杀剧情,节奏也变得越来越来套路,基本就是救人被抓,被救再被抓,只想看男主大战黑恶势力的剧情党来说,非常的黑人问号脸,但对于想磕cp的妹子来说,两人感情线又不明显还基本都是玻璃渣根本就磕不动啊,于是很多人就陷入了迷惑之中,这部剧到底是个啥定位啊,怎么感觉有点四不像啊,打开 banana fish的各大网页,至今还有人为它到底是不是bl番吵得不可开交。

我觉得抛开那些标签和刻板印象,将作品落脚点落在人身上,也许就会明白剧中所有的背景几乎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这些人物这个剧就不存在。

作者对社会的黑暗和讽刺几乎都是通过这些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尤其是亚修。

这个世上不缺乏揭露社会问题的优秀作品,它们有的很宏观,有的很深刻,但是我却更喜欢诸如《banana fish》这样的作品,因为它从微观层面,向你展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个体是如何为黑暗所吞噬,所毁灭,这比整天站在上帝视角喊口号更震撼。

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每天为衣食住行而奔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思考什么人类命运之类的宏伟命题,虽然每天社会上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我们看完之后最多跟着愤怒的骂上几句,很少会有人真的有切肤之痛,甚至在各种政治正确的宣传教育下,还会生出几分莫名的空洞感。

今年的电影《姜子牙》就给我这种感觉,这部电影口口声声说要拯救苍生,可从头到尾就没有几个苍生出现,人们看不见苍生的苦,自然也就很难为这种主题所打动,太像喊口号了,没有骨血,没有伤痛,就这么不轻不重的喊两下,感觉谁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当英雄。

《banana fish》却不会给你这种感受,因为亚修所受的伤害是那么沉痛,像刀似得凌迟着每一个观众和读者,自由、抗争、爱和希望才会显得那么动人,因为承载了太多伤痛,他是饱满的,沉甸甸的,是厚重的,有生命力的。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对人的珍视。

只有当作者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爱世人,才会创作出能令人灵魂与之共震的作品,《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人的轻蔑是创作者最大的傲慢,所有的创作者都应当警惕,那些过于追求大格局,大背景,大时代,大历史的作品只会让读者感到空洞而没有灵魂。

因为只有人,活生生的人才是最好的作品。

所以当我们抛开《banana fish》的社会背景,回归到亚修本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不就是在向大家描绘这样一个破碎却又自由的灵魂,不断地冲破黑暗,冲向光明的故事吗,它是什么番也就不再重要了。

我为什么喜欢亚修无论剧情如何,对我而言,单论亚修这个角色,我认为作者塑造的还是非常成功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为他伤心落泪,为他痛彻心扉,他太过亮眼,太过鲜活,连我这个剧外的旁观者都要为他的魅力所倾倒。

他这个人杀人如麻,却又不滥杀无辜,他为人坦荡,不喜欢搞阴谋诡计,最多牺牲牺牲自己,从不愿拖累别人。

所以我觉得佩服他的实力人有,佩服他的人品的人也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我还想谈谈我自己最喜欢亚修的一个点。

在各种毁三观的作品齐飞的年代,我居然难得的看到了一个三观奇正的男主,用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他也不为过。

当然了我还要声明,我从不认为文艺作品的好坏要以三观来衡量,只能说我更偏爱这种主角罢了。

亚修成长的环境非常畸形,他自己本人也曾遭受过沉重的伤害,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少年从不被他人的思想所摆布,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更难得的是他居然还有痛感。

我觉得除了跟他超高的智商有关外,大概还因为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影响了他,所以学习很重要朋友们!

麻木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麻木是逃避的良药,也是毁灭的开始。

亚修在经历过这么多苦难之后,居然还能感到痛,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因为只有痛才会激起人的生命力,亚修有多痛,力量就会有多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所以想要依靠暴力征服亚修的帝诺从一开始就输了。

关于帝诺,我想补充一个想法,私认为他最后救了亚修跃入熊熊大火,并不是什么爱意的表达,而更多地是向亚修认输了,向这个他一手调教和培养出来的少年认输了。

而他之所以心甘情愿赴死,心中大约还带着喜悦,这种喜悦恐怕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我救了你,你这一生都忘不了我啦之类的情感。

这老头如果真是个这样的恋爱脑,那他这么多年的大boss真是白当了。

要知道这种动不动想要征服别人的boss骨子里都是超级自恋的,他爱的是亚修吗,他爱的是自己培养和塑造的亚修。

换言之,他向亚修认输,他自认为是败给了自己的作品,那这么想最后他还是赢了,因为没有他就没有亚修。

当然啦,这只是他一厢情愿,我们都知道他败给的就是亚修他本人,跟他调教的一毛钱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想调教的亚修是对外人强硬,对他自己百依百顺的。

可惜的是亚修从来都没有顺过他,那老头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死了个寂寞罢了,所以在我看来,他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大的笑话。

请大家跟我一起嘲笑他吧。

 8 ) 最好的结局

严重剧透,慎入,慎入。。。

补完了漫画才觉得现在的自己有些发言权,同时也在懊悔,怎么这么晚才接触到这部作品。

亚修真的是个很奇妙的存在,所有形容美好事物的词都能套用在他身上,美丽,机敏,优雅,不屈……仿佛他是无所不能的,而漫画里的种种情节恰巧都在极力证明这个观点。

这样BUG一般的设定,显得与漫画里所构建的大环境格格不入,我认为亚修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人设,他更像是作者的某种幻想和寄托,来反抗这个现实而残酷的肮脏世界。

或许正是因为作者对亚修存有这样的怜爱和眷顾,所以他才必须承担得更多。

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亚修太完美,完美到不属于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同样也配不上他,所以让时间定格在他最美好的那一刻,也许才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

以上是我看完主线漫画,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自己的观点。

但是当看到《光之庭》的时候,又再一次产生了动摇。

对于亚修和整个故事来说是最好的结局,那么英二呢,对于英二来说这个结局会不会太残忍了点?

最初,亚修或许是从英二身上看到了许多他所羡慕的东西,所以才对他有了各种破例。

英二的单纯,是亚修曾经所拥有的,而英二的自由又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于是当英二要用枪跟他一起战斗的时候,亚修说什么也不肯,他必须保护好英二的那份纯粹,那是他的寄托,他的希望。

——“杀人犯有我一个人就够了”!

再然后,亚修一遍一遍地问着“你怕我吗”,“你怕我吗”,得到的都是让人温暖又心安的答案,两人的羁绊无疑在这过程中开始加深。

亚修从小就经历着可怕的性侵,即使成长到现在,很多时候依旧难以逃脱,但是为了活下去,他慢慢将自己的美貌当作武器。

漫画里有好几次同各种反派的对峙,对方往往以这个的话题来动摇亚修的心智,而亚修每次的反应都很激烈,即便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街头团伙老大,可这个男孩毕竟才只有十七岁。

深埋在心底难以启齿的噩梦,又怎会如此轻易释怀?

但幸运的是,亚修在无人察觉之际的脆弱与无助,恰恰都被英二所捕捉到。

正如辛在《光之庭》中所说“对于别人发出的微弱求救信号,感觉总是很敏锐,只有你,才能体会到亚修的痛苦”。

于是,明明是那么胆小,会因为老鼠而吓得哇哇大叫的男孩在枪林弹雨中站了出来,决心要好好守护那个看起来比他强大得多的人。

我始终认为亚修跟英二是相互救赎的关系。

亚修一直在反抗着命运,不屈服于任何人对他的支配,即使精疲力尽也在极力思考着如何保命。

他总将事情朝最坏的方面考虑,因为这样才最有可能捕捉到生机。

可是英二不求回报的付出和陪伴,让亚修渐渐明白人生并不是只有斗争,它还有纳豆、稀饭、豆腐三明治这样的存在,还有一个在街上不需要配枪的自由国度。

他开始憧憬和向往曾经与他而言遥远又陌生的平静生活,即便是日复一日,沉浸在柴米油盐中也没有关系。

亚修时刻紧绷的神经,终于在英二面前卸得毫无防备,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救赎。

而英二呢,因为在职业运动生涯上遇到瓶颈而产生迷茫,但看到亚修为了自由,为了活下去所做的努力和牺牲,开始了自我反思。

他明白了半途而废是最差劲的行为,即使深知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在亚修身边。

他变得勇敢,敢于正视自己之前一直不敢面对或者是感到困惑的东西。

他笨拙地表白,将机票与满是思念之情的信件通过辛转交给亚修,期盼着能与对方重聚。

他告诉亚修,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就算是自己的命运因为他而改变,他也心甘情愿。

再然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尽管过了七年,依旧不敢靠近市立图书馆,对着背影与亚修相似的人会瞬间激动而后失落。

将所有关于亚修的照片藏起来,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对着它们流泪。

我最初认为这样的结局于英二而言是极其残忍的,可是直到看到故事的最后,看见英二终于将亚修的照片挂到了自己的摄影展上,才明白之前的诸多不满在这部作品的立意面前是如此肤浅,起起伏伏了许多天的低落情绪也终于得以释怀。

在偌大的思念面前,无限压抑的情感或者小心翼翼藏起的相片都显得毫无意义,既然不想遗忘,根本无法遗忘,那不如就坦诚地去怀念吧。

只有正视,才能深刻体会到有关那人的回忆虽是悲伤,可又令人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触景生情,再也不是逃避回忆的借口。

所以直到最后的最后,亚修都在救赎着英二呀!

 9 ) 最后一封信

在豆瓣潜水已久,平时只写短评,第一篇剧评给亚修,可见他在我心中的份量。

看完沉重到有点窒息的感觉,哭不出来,然后去看了漫画番外【光之庭】,看到辛看着亚修照片流泪的那一幕,情感突然找到了一个爆发口,转眼已泪眼婆娑。

很难形容亚修和英二之间的情感,感觉就像辛说的“他们灵魂深处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说服自己亚修的离去,番外篇又把唯一的希望抹去,相信他们的故事,不,大家的故事,会一直在我心中占一席之地吧。

最后留下这封信结尾吧Dear Ash: You asked me many times if you scare me. But I never felt scared of you, not even once. From the first time I met you. Actually, I always felt that you are hurt much more than me ―― that your spirit is wounded. I know you are much smarter than me, and bigger and stronger ― but even so,I always felt I have to protect you. What am I trying to protect you from ? I want to protect you from fate. To pull you out from the fate that wounded you. You once told me about a leopard in a novel. You said that leopard must have known there was no way for him go back, but I told you, said you are not that leopard, because you can change the fate. You are not alone, with me by your side. My soul is always with you.

 10 ) 过时的三流杰克苏,建立在虚妄之上的感情

首先:英二进入黑帮斗争的理由—想看故事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结果。

大哥你脑子没什么大病?

会死啊,你就知道自己不会死呗?

其次:英二小白兔人设单纯的日本大学生,人生因为受伤失去事业而消极不起;能治愈受伤的只有专业医生和心理医生,不知道是不是义务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义无反顾的主动走近黑帮老大的生活,如果是盲目的爱情,那就大大方方写成盲目的崇拜让他舍命陪君子,别扯啥你的英勇品质触动了我柔软的心。

再美好的品质也不能抵抗面临死亡的恐惧,日本人都这么勇的吗?

从头到尾都是小白兔,根本说不通啊。

作者只是慕强,想得到独一无二的偏爱,说白了就是无脑杰克苏。

再其次:龙傲天亚修的无效悲剧经历亚修真的不聪明,也不美好。

所谓悲剧式人物,就是把美好的人毁掉。

亚修从小到大得到唯一的爱是哥哥给的,但是哥哥也不在了(他亲爹那里也是无语,完全的炮灰)。

他的悲剧不是自己造成的,是环境逼迫的。

关于美好的哥哥的部分太少了。

经历过这些,是不可能变成这么个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环境都坏起来了,人是不可能好的。

给人的感觉特别违和,看剧的时候就会想:又是这虚假的套路。

最后:灵魂的相互救赎是非常难的,不是这种无脑的偏爱幻想触碰到一个人的灵魂就很难很难,要经过长久的相处和了解。

虽然共处危险的环境会增进感情,但是这剧根本看不到亚修的英二的灵魂。

何谈灵魂的触碰?

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的人,是有相似经历和理想的人。

他们才有共同的价值观,更容易理解对方不易察觉的感情。

受过伤的人亚修如果需要治愈,那一定是他从小到大执念里的那种。

受过伤的人,心理比正常人更敏感更难以理解,只有非正常形式的一些特别的东西才能抚慰。

ps:黑帮枪战跟抗日神剧那些桥段没什么差别,黑帮斗争那部分,真的建议作者可以去看看以前的港片,一定会进步。

《战栗杀机》短评

怎么能又感性又理智地存在……真是狠狠爱了,月龙的脆弱感,亚修的美强惨,实在是太爱这种设定,一种悲哀环境下的反叛和挣脱,喜欢最后无法见面的结局,后半段剧情上脱离了banana fish有点拉垮但在感情戏上用墨很足,霓虹金的一些同性感情处理,悱恻又大方。

7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壮烈な孤独」

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为啥看到点基情就说是BL,原作在日本各大漫画网上的分类都是一般向而非耽美,民工漫还大部分都是bg呢也没人说是少女漫钢铁直男看不了了,更何况香蕉鱼漫画盖章的还是友情。表面是天才美少年男主保护平凡男二的八点档,实则越战引发的黑帮政治黑幕才是原作的主线和精华。

13分钟前
  • nini
  • 推荐

这个结局怎么会这样啊大哥 最后两分钟有必要吗请问?

15分钟前
  • 讓二
  • 推荐

rnm结局不是非要写死才能体现你这个文学性 我去你大爷的 想给原作寄刀片 不是 怎么为虐而虐最后施暴男主强行写死直接脱离情节像个你自己画的强权一样幼稚而可笑 md这💩一样的结局谁能吃下去

17分钟前
  • balangci
  • 很差

年底结算,一年的番不是百合就是基……挂上黑帮的名头就能掩盖GAY内涵?别逗了,当黑礁、永生之酒是假的么?剧情和场景设定弱的都透明了,给5分的都是奔什么来的呢?

20分钟前
  • 横岛忠夫
  • 很差

就在最后我以为就要结束的时候,刀子就来了……最虐的是亚斯是自己选择了死亡,是他给自己选的最自由的一个结局。微笑着死去,留另一个人在等待,真意难平。有的角色,作者无比绚烂的创造他就是为了让他赴死……可恶啊!(全片最喜欢的段落是乞力马扎罗雪山上的雪豹那一段,相比大热ed,自己反而最喜欢那首red)

22分钟前
  • 麦兜约了麦当雄
  • 还行

top级别的悲剧男主,毫无主角光环……

25分钟前
  • 报告大王
  • 推荐

这剧情属实离谱了,槽点实在太多…

28分钟前
  • rin
  • 还行

又美又虐!细节丰满,颜值上升,加上超赞的ed,虐度max!!!

30分钟前
  • 且听风吟
  • 力荐

「我忘不了他,也不想忘记他。但这并不表示我就不幸福。他努力地活着……这不是我们都了解的么?那奇迹似的生,而我们有幸和他活过的那一段日子……这让我感到很骄傲。」

31分钟前
  • 。Ryunosuke
  • 力荐

最后几分钟的刀不要_(:з」∠)_

35分钟前
  • 坂田仙
  • 力荐

分数虚高。人物过于单薄,整部充斥着古早玛丽苏的浓郁氛围,男主“美强惨”的设定一个都不达标。人物并不美型,当然这不是我欣赏剧的注重点,而是部分粉丝将其吹上了天引起了我真实感官的不满。纠结是bl还是高于爱情的友谊实在无聊,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完成得很好。这部的风格总让我想起时泪的蓝淋,不过比她的主角们抬高了一下精神主旨而已。

40分钟前
  • 悲星号
  • 较差

内田弟/岛弟。很触动,也很不信服。很喜欢,也相当厌恶。吉田秋生如果真是想塑造一个美和自毁宿命皆与生俱来并极度放大的凤凰河,单这一个点讲是成功的。但我真的不愿意看饼子又演这种给予的爱不够抵消痛苦想做生的支柱却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爱人转身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局外者。听他念「僕らはきっと会える」我也很痛苦。

44分钟前
  • 说了我是黑无常
  • 推荐

吉田秋生在任何题材,任何篇幅中,都能把握一个抓人、流畅又舒服的叙事节奏,这是难得的天赋。这部也不例外,作为剧情片看是很成熟的作品。但把它拔高到什么“探讨人性”的深度,奉为漫画里的严肃文学,那吹得也太过了。

48分钟前
  • 阿尔吉侬
  • 还行

男主一开始出来吊吊的,一下子就变弱了,男二小弱智,忽强忽弱,很突兀的转换,好奇怪的剧情,靠BL吸引人气

51分钟前
  • 九天De舞
  • 很差

制作精良,但是内容大概是美国街头帮派版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日式动漫?这种混搭还挺奇特的,误入其他圈果然会感觉不适啊ヽ(ー_ー)ノ

52分钟前
  • __Haru 。
  • 还行

用了这么多文学作品当title 果然也只是个title而已 剧情非常无聊 捡了三次也就只看了5集 人物毫无吸引我的魅力 很讨厌不停出现性暗示 设定明明很狗血 全世界都超爱ash 不懂分这么高

54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很久没看过剧情这么拉的东西了

58分钟前
  • 二十一世纪烂梨
  • 较差

不够严肃,娱乐性也没有

60分钟前
  • 抠你的肚脐眼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