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菊美》是近一段时间来,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片。
刚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幻想着是怎样的一位知性、热爱生活的女性,从天上来带着美和爱。
可片子逐渐拉开帷幕的时候,是一望无际的川藏的草原和那耀眼和独有的湛蓝。
辽阔的天空下,一个年轻、肤色黝黑、带着藏民独特五官的小伙子活脱脱的出现在眼前,他带着阳光一样的笑脸,纯净的眼神,洒脱的骑着摩托车驰骋在蜿蜒的山川与草原深处他爱的岗位——基层藏区乡干部。
年轻的他带着这样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子,从20几岁开始,简单的记着他每一个要给百姓做的事情:修一条盘山的公路、架一座连接大河两岸的桥、连起带来光明的电路、建成百姓定居的藏族别墅。
完成一件事情就撕掉那一页的记录,撕得粉碎,撒向天空,累并开心的笑。
20几岁,不可思议的政治成熟感,他带着共产党人对群众和百姓的关爱,满腔热血的投入到服务身边的百姓中来,在山沟里、在藏民区、在群众和百姓身边、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跟前。
他带着受欺负的格朗大叔要回被老板扣压的几百块钱、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火速赶往一线营救受灾百姓、一心惦记藏民的房子把回家看儿子忘得一干二净。。。。
可他也才20几岁,也曾与我同龄,却有那么一股可贵的韧劲和热忱,为老百姓热忱、为党的事业热忱、为藏民的幸福热忱。
我呢?
同样是党员,我也曾有过那样炽热的爱民和简单的心吗?
饰演菊美姐姐的陈瑾说,回看这部影片,自己依然非常感动,“菊美最感动人的地方是他干的全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但每件事都是在为人民干实事。
其实英雄不一定要做拯救世界这样的大事,菊美把青春无私献给了人民,他就是英雄。
”他的确是一点一滴的干着和感染着,用他活力、热忱的心一点点的改变。
他对格朗大叔儿子的藏民只能“逐水而居”言论的驳斥和“你忍心看着你的阿爸在潮湿的环境居住和到处流浪?
”的质询,他对没有孩子的藏民夫妇的关照和对偷盗牛群藏民潜心的责问,日记里面记的2月28号前办好单孜的户籍证明;4月15日,翁姆家里的孩子缺一本新华字典;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上差两枚螺丝。。。。。。
一个79年出生的年轻人给我们80后、90后一股怎样的榜样的力量,有责任、有担当、有奉献、有对群众深沉的爱!
可他终究也有好多的遗憾,对自己身体的忽视和大意、对妻子一辈子的承诺的失言、对父母和家庭的关照的缺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觉得菊美留给我们的是那样一种精神、一股韧劲、一种坚持、是奉献、是让人心疼和留有遗憾。
生命可以昙花一现,精神期待历久弥香。
《天上的菊美》用简洁、唯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菊美多吉与妻子昂旺巴姆的爱情以及他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故事。
菊美多吉一心为藏区民众服务的梦想,促使他不畏艰难、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抵抗着对亲人的思念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个人。
由于每天奔波劳累,夜以继日的工作,强健的康巴汉子毕竟是血肉之躯,过度疲劳致使年轻的生命停止了跳动。
该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在我眼中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能给人以行云流水的一气呵成之感,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电影主旨在最后得以升华,给人以真正触及心灵的感悟。
《天上的菊美》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由著名演员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的倾情演绎,展现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主人公菊美多吉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给我们以忧伤而又热血澎湃之感;妻子巴姆对丈夫多吉的爱与支持,体现了一个唯美而坚毅的爱情故事;姐姐英措觉姆与弟弟多吉的亲情,犹如香雾侵润了金殿里祈福的真言。
同群众一起修公路、修牧民定居房、筑水渠,刻画了菊美作为藏区基层干部帮助农牧民的奉献情怀。
在巴姆临产的当天,菊美还在龙灯乡为牧民定居政策的实施而忙碌着。
当菊美决定回去看望巴姆和儿子,但在路上却遇到了患重病的村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掉头把村民送到了医院。
对菊美来说回家成了奢望,不按时吃饭成了一种习惯,身体的疼痛却是家常便饭。
他用年仅33岁的年轻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当他从我的生命中走过,我已泪流满面。
我是他的妹妹,小时的他是家里的宠儿,最爱吃阿妈炉上那烤的喷香的小麦饼。
他无忧无虑,像一团火,照亮阴冷的角落,映照着阿爸阿妈脸上那数不清的褶皱满藏的笑容,他是一只百灵鸟,他的声音穿过树梢,在空中打了个转儿,又落在那条生我养我的多多河上叮咚作响,为家人祈福出家的觉姆姐姐每每忆起他小时的样子,小时唱歌的样子,就像生命中那道迎风飘展的枣红色法衣,那是爱、生命的起点。
他这样的男子树落谁家?
巴姆,我的嫂嫂,她漂亮端庄,母亲河给了她一颗纯洁的心,高原给了她质朴挺拔的身躯,她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她就像一片洁白的云,专门等候升起的太阳,为他遮风避雨,生命就如那飒飒作响的幡,热烈舒展。
如果有人问见一面就爱上了,爱一辈子,快不快?
剥开礼束缚的扭捏,那是灵魂的发问:“你答应了吗?
”“你说吧,到底有什么困难,有困难给我说,打我电话。
”“群众一分钱在我这里,比金子还金贵。
”“就像农民种地、牧民放牧,干部就是要干事一样,你谢我干啥子?
”“你的耳朵听不见,你的心感受得到。
你的眼睛看不见,你的心感受得到。
”“有更多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那是我的愿望,我也不感觉累。
”“等牧民们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工作就轻松了,我就回来。
”“我一定对你好,好一辈子。
”“阿爸,儿子,等着我,我很快就回去。
”“只要你好好的,等多久都行。
”“我天天像等待太阳一样,等你到家里坐坐。
”不要说共产党人为民干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不说,你只做,群众的心感受得到。
那一年,他33岁,我28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2012年5月18日开始,天堂里多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名叫菊美多吉。
两年后的同一天,关于他的影片《天上的菊美》在峨眉电影集团举行了盛大的首映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齐聚在此,共同体验菊美多吉短暂又璀璨的人生。
电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写意诗,刻画了他在20岁到33岁的这段时间里的欢笑、泪水、汗水、爱情、亲情。
影片平实、生动、感人至深,菊美的青春岁月在一幅幅绝美的高原风景中,在一段段朴素却拥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实场景中喷薄而出,又不期然地戛然而止。
《天上的菊美》正如“悲怆”奏鸣曲,隐藏生命的磨难,弥漫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对无限、对理想的渴望,“人的心在尘世之物中感悟超尘世之物”。
首先,我不否认有可能因为文化差异导致导演想表达的点我根本理解不了,所以没被打动。
接下来讲讲我自己的感受。
这几年主旋律的影片相当不少,虽然没有刻意留意,但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难免也看了不少,原本感觉觉得主旋律影片不再是小时候记忆里那种夸张到不是人的节奏了,开始回归真实,尽管仍然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夸大其词,但是我们在共产党员的身上不仅看到了党性,也看到了生而为人的人格闪光点和人性犹豫与徘徊。
所以我把这部电影称为旧的一贯的主旋律电影的回归。
首先,能感觉到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采取的这种跳跃式的平铺直叙方法着实欠佳,每个事件都没讲透,主人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也并没有铺陈好,导致其实最后一个送主人公离开的那么多人来看他的场景有些突兀,同类电影来说《孔繁森》的过渡与铺垫就好得多。
其次,一条路串联起来的故事串成了天雷滚滚。
这个地方我虽然感觉如此但是有些保留,怀疑与各地区文化不同有关,包括婚姻、子女、家庭,几个点都似乎是硬加进去的,格外雷人。
再次,主人公形象的打造又向“不是人”迈进。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党员和一个有喜怒哀乐自私伟大的人并不矛盾,甚至一个可以打动我们的伟大党员形象并不见得和死亡相关,而是在自私与无私之间、懦弱与勇敢之间、私欲与博爱之间的那种挣扎与选择更为动人,当然,那并不是说无条件的不分状态的都选择后者,你身边如果真的有任何时候任何节骨眼任何情况下都选择后者的人,你不会觉得需要防着他么?
最后,一个基层干部,的确十分苦逼,常常拥有着微薄权力,却在第一线落实着最宏观的政策,辛苦与贫寒都不难想象。
但是,一个轻易就会把自己累死的基层干部,着实应该反思。
伟大是伟大了,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了,但是其实党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拥有管理能力与管理技能,能够活的久一点、为人民多贡献一些时候的领导干部,我们敬佩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豁出命去的领导,我们更希望你们能留着命多顾念我们。
所以主旋律电影,别再大肆宣传那些为了党的领导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了行么?!
让那些真的心怀百姓的领导们学会如何顾惜自己进而为人民谋福利吧!
再回到总结句向菊美多吉致敬!
在这个太容易被物欲腐蚀、太容易被懒惰侵略的年代,还有你为了你在乎的最底层人民的幸福奔波奋斗,人民很感念你!
甘孜——藏语里洁白、美丽的意思。
草原、雪山、海子仿佛造物主遗落的珍珠散落在这里。
如果说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甘孜就像飘零在天堂门前的云朵一般五光十色。
这是一个发生在天堂门前云朵上的故事——万丈红轮中,壮阔蓝天下,离离草原上,千叠雪山间,平凡的党员菊美多吉把对党和人民的深情、把促进当地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梦想融入自己的血液,洒在了这片人间净土的山山水水中。
《天上的菊美》在用镜头展现了甘孜壮丽绚烂美景的同时,也还原了党员菊美多吉火红燃烧的一生。
美丽如画的环境下,是生产生活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残酷现实,菊美多吉选择扎根这里——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带领着这里的群众走出贫瘠,走向富裕。
现代文明与传统思维在这里碰撞,当喇嘛告诉菊美——牧民就该风餐露宿时,菊美力主修道路、修定居点仿佛成为与草原上残旧势力的一场战斗。
不幸的事,菊美为这场“战斗”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渴望前往藏区的原因是“洗涤灵魂,向往天堂”,菊美多吉把自己纯洁的灵魂留在了这里,为本已绚烂多彩的天堂之云平添了几分霓虹。
电影中经常出现空荡的高原场景,现实里电影院空空如也,但我眼眶和心里却是满满的。
《天上的菊美》真实、感人地向我们叙述一名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
风格质朴充满诗意,向大众展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真实的生活状态。
摆脱了以往简单地突出崇高的“固有模式”,而是在影片情节内容上更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基层英模“小人物”。
观众看着眼里,感动进心里,菊美作为一名尽职尽责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深入每个人的脑海,让我们对“小人物”又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菊美被称为“最美基层干部“,他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把真情、青春和热血倾注到本职工作中。
我们要学习菊美多吉,以开阔的胸襟,有情有义,大度开明,团结人、凝聚人、感召人、包容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结为一体,形成“铁关系”,成为真朋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宽广的胸怀,赢得信任,获得支持,争得主动。
要勤勉尽责,干事如牦牛般有劲。
人生在世,活一日须尽一日之勤;缺少干事奉献的人生,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人生。
菊美多吉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把一生的情和爱都播撒在高原,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值得我们钦佩,他那33岁的青春和生命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天上的菊美》 这部影片无论是从人物造型还是背景音乐都饱含了藏区人民对党的好儿女—菊美多吉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饱含了藏区少数民族独特的韵味。
整部影片还原了菊美多吉生前的真实故事,真实、感人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怎样为藏区人民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整部影片充满了浓浓的诗意,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菊美多吉这位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也深深地刻画在了观众心中。
这部电影拍得还算不错,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藏族的党的好干部。
但我有几个问题想探讨探讨。
1,按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是不是子女之中必须出家修行一个,就终身不能还俗了?
和泰国不一样。
2,是不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血压会偏高?
3,为什么现代的牧民也需要定居了?
自古以来,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定居是不是不方便放牧呢?
还是说牧民定居以后就不会再从事放牧业了,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4,为什么很多党的好干部都会操劳过度,英年早逝?
远的有周总理,焦裕禄,近的有《雨中的树》男主角李林森,小岗村的沈浩,以及菊美多吉等多名好同志。
为什么没有人分担他们的工作呢?
也没看到他们有个得力的助手。
党组织为什么也不关怀一下患病的或有健康隐患的干部,调动工作或者让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呢?
他们自己有病也不注意休息,不想住院治疗,甚至还瞒着家人。
这又是何必呢?
活得长才能为人民服务得更久一点啊。
想到这我可能有个细丝恐极的想法。
正因为这样的好干部太少了,所以他们这些少数好干部不放心把服务群众的工作交给其他干部。
其他干部鱼肉百姓,少数好干部却无力改变他们,还有良心,觉得对老百姓于心不忍,感觉对不起老百姓,于是就加倍地拼命工作,拼命为人民服务。
这样心理上应该是觉得,只有自己越劳累越拼命工作,才能越补偿那些不好的干部给老百姓带来的负面损失。
我觉得周总理在文革期间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才会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心想着服务老百姓,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同事鱼肉百姓,造成他们自己内心也有很大的愧疚感,毕竟自己也身为干部,实在不忍心看到自己身处的干部队伍形象在群众眼里就这么沦落下去。
因此,我们党一定要注意警醒了。
一定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好干部,这样好干部不再是少数,能够放心地把服务群众的工作交给或分担给同事,才不会太劳累,才不会英年早逝。
还有就是我们的党组织一定要随时关心干部们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状况,随时关怀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千万不能等他们病入膏肓或者英年早逝了再来追加荣誉。
主旋律哟 江疏影很漂亮
其实我是奔着江疏影去的。。。。即使是单位发的免费票。。。
敬佩
虚假的人性虚构出的剧情充斥一种洗脑式的污秽。这个男的说会照顾好妻子孩子是个住家,事实是全部违反没有做到。抛下一切自杀式的工作冲动非常虚假,严重脱离现实,不是有另有内情,这个剧情就是洗脑式的污秽例子。一颗星给江疏影
该死的观后感啊。。
相应号召去感受党的光辉,看过以后觉得自己既能当演员又能当导演,信心倍增,效果良好。(*^__^*)
何弃疗
组织学习,还要写观后感。按政治理念来看,电影很不错,虽然有主旋律痕迹,但没有太刻意表现,不突兀。但从拍摄方面看,取景很美,有些镜头的表达的确没看懂。
风光很美,菊美的精神更美。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共产党人!!
这部电影就是反人类,不要身体,不要老婆孩子玩命工作累死,有病不治也要工作,这值得赞扬?
还是挺感人的,今天央六播的!
浮夸的演技,丧心病狂的编剧,只会用慢镜头的导演。。有种满级摄影带小号刷血色修道院的即视感。。
我有个想法,你可以载我一程。我也有个想法,我可以载你一辈子。。。。so 快。。
我的心,永远在这等着你。
这是一部神奇的片子!!
公司组织观看的,比想象中的红色电影要好。
电影立意是想弘扬党的好干部,为大家舍小家,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十年前,会被感动。现在只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其家人和自己都不公平。家人也是众生一员,该与其他人平等。而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连本钱都放弃,对自己不负责。影片名英译为高贵的灵魂,这种高贵的定义,我不认同。
我渴望爱情 能在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来到我身边。
主旋律的东西…
女神江疏影自带一个赞,其实演员都不错,拍得也不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