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森林深处

Into the Forest,进入森林,走进希望无限的森林(台)

主演:艾利奥特·佩吉,埃文·蕾切尔·伍德,麦克思·明格拉,考乐姆·吉斯·雷尼,迈克尔·艾克朗德,温迪·古逊,西蒙·朗莫尔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5

《森林深处》剧照

森林深处 剧照 NO.1森林深处 剧照 NO.2森林深处 剧照 NO.3森林深处 剧照 NO.4森林深处 剧照 NO.5森林深处 剧照 NO.6森林深处 剧照 NO.13森林深处 剧照 NO.14森林深处 剧照 NO.15森林深处 剧照 NO.16森林深处 剧照 NO.17森林深处 剧照 NO.18森林深处 剧照 NO.19森林深处 剧照 NO.20

《森林深处》长篇影评

 1 ) “可以,这很女权。”

能源枯竭(“以往某个一直正常运转的系统开始失灵”。

) - “父亲”为“需要电力的必要活动”储存汽油(“腐朽衰退的人还在遵循着旧系统的规则做事”,“必要活动”之所以必要完全是“被培养起来”的。

) - 姐被强暴后坚持留住孩子并在原来妹和bf爱爱的地方生孩子(出于“政治正确”,小孩就是没错就算他爸非礼了他妈;再说不在被强暴后留住孩子生下来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女性伟大”?

女性在那交欢过的地方、那个入口像阴户的小树屋(女性-大自然)诞下新生命这本身难道不“充满诗意”?

)- 姐质问妹人类存在多久&电力出现多久(嘛…老娘没电也能活,走!

跟姐打野味去……诶?

我手电哪去了?

)-“被强暴的姐”用“汽油”烧“屋”(那个男人是处于这失灵系统影响中的畸形个体,所以他作为男性一定要强暴姐才能体现这系统有多糟糕。

随着“新生命的出现”,原本在旧系统庇护下的“屋”不“坍塌”怎么行?

于是那时起“屋”便不是“家”了,“汽油”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力量,它不仅可以用于维持系统运转也可以用于破坏系统。

——虽然前面各种槽点,不过汽油烧屋的概念很好,就是电影里表现得过于仓促)… 所有这些设置用意很明显,同时不乏有生硬刻意的成分,比如“父一定要死”、“姐一定要被强暴”、“姐一定要在妹ml的地方生孩子”…影片中“父亲的死”是有意“一笔带过”处理,父亲除了几句可有可无的遗言外就“好疼啊!

哎呀!

要死了…要死了…”地咽气了_(:з」∠)_ 。

姑娘们也是“哭累了就直接把父亲尸体当枕头”(论爸爸的正确用法) - “睡醒(脱离父)后反正尸体也没什么用干脆就埋了吧” - “埋的时候面无表情” (“父终于死了”)- “忆亲人哭”(其实是在为她们自己落泪——某种以往存在于她们世界里的美好被强行夺走——习惯了在父的庇护下生活后与父的纽结突然被切断所以暂时感到不适——但这是她们走向自由的必经之路)——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父亲”在其中不过是一具在必要时候可被利用于推进剧情的空壳、一个可以用于展现创作者个人观念的工具而已。

“父亲为什么会死?

”——因为父亲犯了一个禁忌,他竟然试图用“电”锯锯树,这对于试图“进入(回)到森林”的导演兼编剧来说根本就是一种亵渎所以只能死——可以,这很女权。

与“我就是爱狗 - 狗是人的朋友 - 同类不相残 - 你们不许决定流浪狗生死 - 所以就算我不收养这些流浪狗你们也拿我没办法。

”相类似的圈地自萌态度确实让人一时爽(只要我愿意我就总能找到理由去解释我的行为而不用考虑我这种行为对其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而事实上这理由的制造更多地是为“维持我的某种幻想”而服务;比如“狗是人的朋友”,问题是狗怎么“看待”他被成为了人的“朋友”?

)然后呢?

如影片所呈现那般,以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原来能源枯竭问题也可以和“系统出了问题”挂上钩(仇电系生态型女权斗士…_(:з」∠)_ …嘛能源“被你们紧紧攒着”,出了问题不是你们造成的难道还赖我们?

),那咋办?

要么选择“回到森林”、回到解放前;要么先烧屋摆个姿态以显示自己“政治正确”,但偶尔兴致来了发个电奢侈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嘛…坚!

决!

不!

去!

波!

士!

顿!

——“别烦我,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双标党。

”3星给此片出现过的部分表现手法,除此以外此片还是值得一看——如果你是一名女权主义者,那么它有助于你了解猪队友到底整天在想些什么。

总的来说,影片立意尴尬,但是不乏闪光点——比如“汽油”,虽然我并不赞同用这原本用于维持系统运转的“汽油”去破坏这个系统的做法(虽然是一种象征,很“诗意”,但事实上烧的“只能是你的房子”),然而“汽油”真的那么珍贵吗?

姐妹值得为了它发生那样的口角?

即使在那个几乎失去电力供应的世界里?

——我们真的需要“加满了油的汽车”?

没有了电力我们是否可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着?

从“汽油烧屋”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警惕——不要以为身边存在着的、发生着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试想“金钱”、“房子”、“汽车”…这一切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些真的是我们的“刚需”?

还是说我们是“在某种潜移默化中”被培养成“需要这些东西”地生活着?

——不是说非得“回到森林”像我们的远古祖先那样生活,而是说可以试着思考如果暂时抛开对这些东西的持续关注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需求或追求?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只要“电力让人类的生存质量(因人而异)、劳动生产效率、交流沟通活动效率得到提升”,那么它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又有什么坏处?

——除了担心能源枯竭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什么意义上看是破坏?

)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能源发展特别是能量转化效率的问题,而不是总意淫着“系统即将崩塌”,人们将因此“得到解放”。

你有选择自己(或和一部分人)在孤岛上过着捕鱼摘果的生活的自由——你可以随时选择“脱离系统的压迫”并“回到森林”去“寻找真理”或因此得到某种“精神回归”,但请不要以为只要别人不和你一样认为“系统是错的”的并“回到森林”那么他们就是一群“被蒙蔽的人”,因为事实上你和他们一样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否“被蒙蔽”——你怎么证明自己“回到森林”的行为不是“另一种被蒙蔽”的结果?

 2 ) 亲情可以战胜一切恐惧

无论发生何种情况,生活都将继续,时间不会停驻!

这一夜,姐妹俩依缩在父亲的尸体旁,经历着傍晚到黎明、温热到冰冷、痛不欲生到徬徨无助,凄凉阴冷的森林,鸟鸣兽嚎的惊恐,是使她们清醒的闹钟,人逝不在,空气中久散不去的血气必将引来路过觅食的野兽!

姐妹俩手挖镐刨,只能将父亲尸体和着悲痛的眼泪就地深埋。

两双破烂的手,互相拖扶着疲惫的身体,带着心碎的伤痛回到那熟悉的木屋,俩人紧紧相拥,痛哭不已!

原本两个自立而孤独的灵魂,被残酷的悲痛、无助、惊恐紧紧的粘合在一起,唯有怀里拥抱着的对方的身体,才觉得自己好像还活着!

从后,她们总是相拥缩睡在壁炉前的地毯上,挨过每个漆黑的夜晚。

停电、停电、停电……白天和黑夜一样安静!

两人将家里所有的食物和仅有的汽油做好统计,确保她们在未来一周的日子,可以安稳渡过。

一天,七天,十天,电力不仅没有丝毫的恢复,连仅有的外界通讯也中断了。

灰暗的日子,单调的食物,不断重复的节拍,让备舞比赛的姐姐快要窒息,她央求妹妹用汽油启动自家发电机,期盼可以和着乐曲尽跳一次也好,妹妹断然的拒绝,让姐妹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姐姐将自己紧紧的锁入舞蹈室,不愿再理妹妹。

黑夜会把恐惧放大一万倍,妹妹恶梦中:看见姐姐遇难,离开自己,她痛哭大声呼喊着。

姐姐听到妹妹惊叫声,匆忙冲向客厅里已被恶梦,折磨缩成一团的妹妹,“我在这”真的是一句可以冲破黑暗,战胜孤独的暖阳,亲情总会战胜惊恐!

 3 ) 傻白甜的户外生存

傻白甜的户外生存我就搞不清楚编剧、导演在写剧本、台词的时候,能不能先找一点户外生存的常识来看看。

根据姐妹为了汽油争执的内容,从姐妹住的地方到城镇周边的大超市,需要2加仑的燃料,根据1美制加仑(us gal)=3.7854118升(l)的常识,以及那辆老款切诺基来判断,她们住的地方距离城市大约50-60公里。

而且根据影片画面判断,那里也不是森林采伐区;也就是说,是傻白甜姐妹和她们领便当的父亲为了离开城市选择的森林别墅。

另外,根据台词,别墅的使用时间已经达到140年,不过根据舞蹈室的落地玻璃窗、以及宽敞透亮的厨房机器现代化橱柜灯设施判断,别墅肯定是经过多次改建。

众所周知,房屋最根本的就是结构的坚固,这是房屋存在的基础;然后业主在建筑、改建的时候,会没有关注别墅的牢固程度?

当然,如果有所关注,后面别墅倒塌的戏份就编不下去了。

毕竟任何一部户外生存手册,都会告诉大家安全、坚固的居所的重要性;尽管没有水电等现代化生活条件,坚固的别墅仍然比女主角外面搭建的住所好不知道多少倍。

另外,傻白甜姐妹父亲领便当的剧情也同样错误百出。

主人公住处附近就是森林,肯定有许多倒下的树木或者树木枝丫,何况这种森林别墅都有壁炉,准备取暖的木材也最起码够用个把月;傻白甜姐妹父亲只要带上斧头,砍伐倒下的树木或者树木枝丫即可,既安全又省力,还可以节约汽油。

当然,她们父亲领便当的西风又得从头编写了。

总之,在户外生存运动开展得相当普及的美国、加拿大,出现这么多低级错误,只能说编剧、导演在写剧本、台词的时候是极端的不用心,简直是敷衍了事。

另外,看到出柜的艾伦•佩吉和BF演对手戏,真不知道说什么。

 4 ) 末日人性~

首先主角还是不错的,哈哈哈哈配乐也真心好听。

除了末日生存能力的展示,姐妹情深,我更加偏向把这部电影定位为人性。

此处不讨论父亲真的死的好突然,活生生被导演安排死了【摊手】电影中有四个情节转换,父亲死亡,nely男友的出现,姐姐被斯坦强奸,最后孩子的出生。

一、NELY男友在深夜突然出现,虽然我真的不明白怎么就出现了,此处可以定义为真爱无敌,为女友疯走几天几夜。

此处埋了两个伏笔,“孩子”和“姐妹情深,不离不弃”。

真的很想分析一下,此处男主的心理,因为世界末日,人性变得高度回归原始,人与人的信任度变得很单薄,找到真爱也真心不容易,男生也是有辣么一点喜欢女主,因此不辞劳苦寻找女主,但最后他们生离对我来说真心不怎么伤感。

二、本片最高潮情节应是姐姐被斯坦强奸。

那一刻我心真的很痛,捂着嘴都想哭出来了。

性本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同为人发泄之道。

斯坦本性应为恶,几个月为生存逃荒,性欲无法宣泄,见到姐姐起了色心再正常不过。

那一刻深深感到女性在力量上有一种无奈,在这里强调女权,力争男女公平的社会,如果失去了社会秩序,失去了法律保障,女性是不是会回到弱者的地位,在不情愿时完全无力反抗,硬生生只能接受,而后女性还要承受生育风险。

此处典型上演了一场拔屌无情【摊手】三、情节明朗姐姐被强奸后,形成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创伤心理。

对任何事情没有欲望,不能接受触碰,不出门。

但姐姐是一名内在消化性格,想把事情在内消化。

在妹妹很努力陪伴姐姐,希望她变好时,所做的努力,令人动容。

一种沉默的陪伴,如山一样沉默,如山一样强大。

有几个情节值得回味:在深夜妹妹想摸摸姐姐的手,姐姐反射性缩回,镜头回到深夜里NELY的眼,我想那一刻她在哭。

和姐姐重新吃饭,NELY微微上扬的脸,让人觉得家人不过如此。

以上,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末日失去了一些规则,让美好的人性更美好更珍贵,让人性的阴暗面不断增大,让人心寒。

 5 ) 很好的一部末世片,我个人觉得拍得很真实,很有想法,让残酷绝望的感觉夺屏而出

当电力突然消失,大家都以为只是暂时的行为,电力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很快恢复,大家都会恢复的以前的状态。

不曾想,就这么再也不会有电力了,社会也陷入了一片死寂,混乱接踵而至。

我想姐妹俩从衣食无忧到受到限制,再到失去父亲,失去保障,最后到忍辱求生,这是需要过程去慢慢适应的。

她们一定一开始也是抱着等等可能一切都会过去的想法的,这正是电影让人感同身受,非常真实的原因。

慢慢地试探,发现残酷就在眼前,慢慢地接受,再到对于能源物质使用的分歧,生活态度的转变,如何找到出路的挣扎,让两位女主慢慢地成长。

特别是小女儿,通过学习,知道了森林物资的运用,将浆果通过晾晒保存,还可以制果酱;知道怀孕期间要注意什么?

需要补充什么维生素?

甚至学会了接生,真是让人叹服。

个人觉得烧掉房子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房子就会成为目标,很多人会来抢夺,造成伤害。

另外,自己也会因为房子走不出来,充满依赖思想,永远不能主宰自己。

还有姐姐要生下孩子,我觉得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度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虽然是被强暴的产物,但是母亲不还是姐姐嘛,有问题嘛……很好的一部末世片,我个人觉得拍得很真实,很有想法,让残酷绝望的感觉夺屏而出,蛮喜欢的。

 6 ) 导演也跟着脑子进水了?

《森林深处》。

5分。

帕特丽夏·罗兹玛编剧、导演,埃利奥特·佩吉、埃文·蕾切尔·伍德主演作品。

将这个片子归类为“科幻”类,简直是对科幻的羞辱,全片和科幻一点关系都没有。

埃利奥特·佩吉饰演的妹妹和埃文·蕾切尔·伍德饰演的姐姐,和父亲住在森林深处,日子幸福而简单。

突然,电视里传来了停电的声音,然后就停电了。

据说是瘟疫来临,社会瘫痪了。

不幸的是,她们的父亲在锯树时出了意外,被割到大动脉流血过多死亡。

姐妹俩相依为命。

妹妹的男友走了很久来找她,但睡完后最终还是扬长而去。

而更不幸的是,姐姐独自一人在家时,被一个人渣强暴了。

故事写到这儿,整体氛围还是很文艺的,镜头运用得也很好,很多画面都很美。

然后狗血就来了,姐姐竟然怀孕了,而更狗血的是,姐姐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而最最狗血的是,当她们在树洞里生完孩子回到家时,他们决定一把火烧掉这座房子……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埃利奥特·佩吉是一位跨性别及非二元性别人士。

 7 ) 当她们烧毁房子的同时,向现代文明告别!

当她们烧毁房子的同时,向现代文明告别!

两个演员的表现不错,艾伦·佩姬是《朱诺》的成功之匙。

尽管前脱衣舞娘迪亚波罗·科蒂创作的剧本机智而狡黠,尽管贾森·莱特曼导演技巧非凡,令角色间的对话灵光频现,可这些,仍需要配合佩吉早熟而颇具明星风范的演技,才能烘托出《朱诺》的不凡。

在片中,那个聪明、独立、大大咧咧、满口脏话的少女,在意外怀孕之后经历的种种奇遇,经由佩吉的诠释,变得相当有个性。

埃文·蕾切尔·伍德以30万的报酬接下电影《我恨你的10件小事》,并扮演女主角。

2013年初,该片被迫暂停拍摄。

虽然片方表示此举完全在其权利范围内,但在2013年11月该片恢复拍摄时,埃文·蕾切尔·伍德却拒绝继续参演。

为此片方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索赔高达3000万美元的违约金

 8 ) 一口吃个大胖子

【剧透】刚开始觉得这在讲啥啊,不就是停电了吗,我倒要看看还能有啥花样,紧接着父亲在砍柴时丝毫不出乎意料地死了,他是唯一的男性角色,他死得如此惨烈,如此突然,意味着两位女主要独自蜗居在丛林深处的房子,不依靠电力等现在科技手段,回归原始生活,看来稍微精彩一些了。

然后小妹为爱走钢索,两次约会之后就跟陌生男子谈恋爱离家出走,说要抛下相依为命的姐姐,唯一的亲人,去看外面的世界,没走多远因为住不习惯,早上醒来一拍脑袋就又回去找姐姐了,去他妈的的爱情。

大姐在小妹外出时被强奸生下小孩,为什么小妹在神秘小屋里与陌生男子约炮就不会怀孕呢,大姐还执意要生下孩子,明明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再添一员,两位女性突然像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一样觉醒,带着婴儿离家出走四海为家,虽然期间他们有为如何使用汽油上发生过争执,但是相爱相杀,最终还是落在了姐妹情深上,影片还有停电之后对人类之光的渴望,对以前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在野外的生存,影片想交代的东西太多,不知道重点在哪儿,一口吃个大胖子。

 9 ) 我要烧了那座房子...

我要烧了那座房子,我是认真的。

即便那看起来,是我唯一所有。

影片《森林深处》(《Into the forest》)的结尾,两姐妹带着初生婴儿自丛林返回家中,哦不,这算什么“家”呢?

这只是一幢潮湿发霉,房顶漏雨,空空荡荡的房子,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食物家用消耗殆尽,还要它作甚?

那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几加仑汽油,曾经要被用来开启自发电机,制造片刻“来电了”的欢愉,或者加入汽车油箱,开去镇子上。

而不是现在,行使它本身燃料的权利---Light a fire!

上来就剧透,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笔者所为。

只是对影片最后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两姊妹最终带着新生儿“into the forest”,点题,阴冷的色调中,镜头拉远,收!

影片幻化了一场人为的世纪之灾和一个封闭的极端环境。

通过两个有亲缘关系的女性的遭遇,讲述了一个暗黑题材的女性成长故事:当绝望来临,该以何种态度继续生活下去。

影片示范了如何构筑一种彻骨的绝望?

影片开头高科技、未来感,绝对洋气的丛林木质家居生活只存在了几分钟,Power off!

莫名原因大停电席卷全国,一家人认为只是暂时,然而当终于发动起车子开去镇上发现超市被掠夺一空,早已无油可加,暴力近在咫尺,秩序荡然无存,不要再说什么"take care of each other",人心不古只是早晚的事, you are on your own! 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呢,两姊妹唯一的亲人老爹意外死亡,早早领了便当。

当两姊妹从悲痛中回过神来,已经2个多月过去了,停电依旧。

忽然明白和失去老爹同时存在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每日消耗的能源,食物,以及两人彼此的信任,以及外界疯狂的人类。

这就绝望了?

No way!

对于两姊妹而言,父亲,食物,燃料这些只是外在物质,而两人各自依存的精神世界也逐渐崩塌:这里我要先说说姐姐这个角色,虽然是冲着Ellen Page的名气去看的,但我认为姐姐(Evan Rachel Wood)的角色反而更加丰满。

她是大龄,且缺乏灵性(或者遇到瓶颈)的舞者,她敏感,多情,随时把“想念妈妈”挂嘴边,本身更具母性光辉,她想要获得认可,但没有电力,整日只能对着节拍器意淫音乐着起舞,她想用点汽油开启自发电,却被妹妹阻止,在食物匮乏的发疯时,妹妹背着她吃掉偶得的巧克力就足以摧毁这个脆弱神经的女人。

她甚至妒忌自己的妹妹拥有爱情,冷嘲热讽的让她“睡归睡,别带个孩子回来”。

我只能说这样一个女人为自己立的一手好Flag,这个稍后再说。

先岔开一笔说说Ellen Page演绎的妹妹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更像她的父亲,她热情如火,具有开拓精神和学习热情,能采集能吃的植物,做蓝莓酱,射杀野猪,做肥皂,甚至帮姐姐接生。

她的人格复杂程度要弱于姐姐但绝对是生活的强者,她唯一的弱者就是“她的男人”,但在男友希望带她逃离宅子,走上寻找“恢复秩序的波士顿”这个乌托邦的道路时,她甚至也能强大到自发做出决定不丢下姐姐,回归。

事实上,Ellen这个角色更像是引领和辅助的作用。

说回到姐姐,她憎恨男人,却被男人强暴伤害,似乎讨厌孩子却怀上施暴者的种子,选择据守不出房门,却被现实逼的不得不在丛林树洞里诞下孩子。

最终,这样一个绝对弱者却完成了对女权的“原力觉醒”,一个新的女王诞生并行使了统治者的权威:烧了房子!

我们进丛林!

现实给她绝望,又给予希望,让她彻头彻尾改变,就像她说自己意外降临的孩子“强壮,坚强,生机勃勃”。

其实,她生下了另一个自己。

暗黑题材的成长型电影果然要被拍成这样才让人印象深刻吧,在绝望的世界里,我们只有彻底打碎过去的自己,构建内心新的秩序和新的希望,在生与死面前,你才能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不是吗?

在下达纵火命令之前,姐俩有如下对话:“人类存在了多久了?

”“10万-20万年。。

”“有电的历史有多长?

”“140年。。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我们有彼此。

 10 ) 回归本性

明显大环境是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但是却用小的视角在反衬,人和科技、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其实同时也越来越脆弱。

电影里的电力系统的只是一个隐喻,当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让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就会越来越苛刻,当条件不再时,整个系统就面临崩溃,当系统崩溃时,人性中的恶就会重新成为主流。

影片的最后,二姐妹烧掉了房子也是一个隐喻,意味着和原有世界的彻底决裂,也意味着新生。

就像姐姐说的:人类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电力只存在了140年,没有电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森林深处》短评

其实视角挺特别的 反正男主女主肯定都没爸爸就对了~~~~ 世界上没有电就能惨成这样 想想这个世界真的太脆弱了 少了什么都活不了 哎

6分钟前
  • Fallcon
  • 还行

为什么要标科幻!为什么要标科幻!为什么要标科幻!

8分钟前
  • 老苞米
  • 很差

科幻的背景下不如说是面对当下社会的折射

12分钟前
  • 麦子
  • 较差

叙事诡异的女权电影

14分钟前
  • 平平淡淡
  • 较差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情节……有点白痴。

17分钟前
  • 一池
  • 还行

这片子到底是个啥,而且要传达的意识有问题

19分钟前
  • Transcend
  • 很差

很有拿捏的一部电影,节奏有序不乱,人物细腻鲜明,幽幽的韵律,很好看。

24分钟前
  • liudae
  • 还行

又是爱优腾删减版,没表现强奸,突然就怀孕了。。。最后 烧掉房子的理由真是牵强。。。父亲死的也突兀,止血 然后去医院急救,即使没电也不至于那么快死了吧

26分钟前
  • 电影移动城堡
  • 较差

其实可以讲得更精彩

31分钟前
  • Forgot Limited
  • 还行

从一开始天真烂漫的白富美,到最后扛枪杀猪的女汉子,刚上高三的妹妹要养活艺术家姐姐真是心累...我们是两个姑娘在家看这个,一边看一边总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摄影音乐都很美

36分钟前
  • Silence🌸🌸
  • 还行

特别理想主义小清新的片子,末世基本只存在于背景和大前提之中。蜡烛点一堆不知道怎么想的,烧汽油跳舞不知道怎么想的,走路去波士顿不知道怎么想的,烧房子这么有仪式感又没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行为不知道怎么想的。总之就是处处给人一种“我这是在拍电影呢你们可怜可怜两姐妹为她们的成长动容吧”的感觉

38分钟前
  • Nenya
  • 较差

做点正常人该有的选择吧

41分钟前
  • 飞鱼服
  • 很差

我最喜欢为艺术献身的,伟大的女艺术家了。剧情逻辑... 有点...不说了。4星推荐

46分钟前
  • bugz-小号
  • 推荐

两位美女好养眼

51分钟前
  • Bridget
  • 推荐

xi'an with托

53分钟前
  • 提戈
  • 较差

末日科幻怎么搞得那么悲情 又是被强怀小孩 又是把住所付之一炬 太惨了好绝望

56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是时候净化一下心灵了

60分钟前
  • 黄石道人
  • 还行

科教片,导演花了100分钟告诉我们,科技是人类的负担,人类应该学会不依靠电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小时前
  • CathShero
  • 还行

1.人类存在多久?(10-20W年)有电的历史有多久?(100多年)2.《水果硬糖》的大女主老了,演技也老道了3.前面全都是铺垫:抢劫、强奸,断电从几天到几个月,再到孩子出生,甚至包括爸爸死于意外。4.通电的房子太招摇了,是聚光般的插标卖首,带走所需后必须烧掉,断了在所谓文明世界的后路,坚决地走掉,into the forest5.无论孩子是怎么来的,它只是它自己的。去远方是指望别人,留下来是要靠自己。6.做爱要脱衣服,洗澡要脱衣服,母亲见到刚产下的婴儿自然地露出乳房、献上乳汁,没有丝毫刻意的遮掩。选角时特意选了两个罩杯较小的女主,两段床戏也并不美好,应该是在降低观影者产生肉欲的可能。7.可以享受现代科技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可在末日来临时一把火烧了房子进入森林。森林提供你想要的一切

1小时前
  • 风之彩
  • 推荐

@Netflix

1小时前
  • Rex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