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周处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主演: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王净,谢琼煖,李李仁,刘子铨,曾珮瑜,陈秉佑 ,游安顺,郑有杰,盛鉴,吴奕蓉,黄迪扬,曾向镇,沈威年,杨迦恩,曾皓泽,郑永岳,张启乐,苏耀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年份:2023

《周处除三害》剧照

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7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8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9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0

《周处除三害》剧情介绍

周处除三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 饰)在逃亡藏匿中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同时得知自己只有不到三个月的生命。万念俱灰的他原打算投案自首,可是当发现他在三大通缉犯中仅仅排名第三时,内心突然躁动起来。在此之后,他决定仿效古时候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临终之际要在江湖上留下他的传奇名号。通过地下医生张贵卿(谢琼煖 饰),陈桂林找到了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的香港仔(袁富华 饰)和牛头的线索,随后踏上征途。贪嗔痴,三毒熬煎,红尘混沌之人,被业障缠绕,永远无法跳脱因果轮回…… 电影引用的“周处除三害”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降龙大师:猎龙队光之声家族的诞生凤唳九天之焰赤篇东城寿司天堂之吻六花的勇者凸变英雄BABA桑树渍绝命鸳鸯光芒失枪72小时紧急呼救第一季流人第四季仇恨魔界契约亲吻表亲我们一族夏威夷之恋后来的我们惊天营救2鸟笼山剿匪记传闻中的女人别告诉任何人决战前宣武门神拳无敌八卦掌吸血女伯爵家里家外传奇大掌柜

《周处除三害》长篇影评

 1 ) 周處除三害:浪子回頭,人死留名

在進場觀影前這部電影媒體和影評都吹捧得蠻厲害的,尤其是吹捧阮經天的特別多,讓我見識到其公司公關的強大的同時也讓我真的很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好?

所以一開始就是抱著對標港片的水準去審視。

幸好,有一些不足但好在不會覺得失望,台灣的黑道犯罪片不要流於混混打架罵髒話已經算是進步了,起碼這部電影有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然台灣的黑道犯罪片是停滯不前的,我想可以歸功在用心的劇組還有來自香港的導演身上。

先從電影的概念開始談起:電影的英文名很有意思,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一隻豬、一隻蛇、和一隻鴿子,在致敬了《黃金三鏢客》的同時,也分別代表了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的角色,細節的部分可以看到袁富華的角色香港仔手上有蛇的刺青;而陳以文飾演的林祿和背後則是有鴿子展翅的刺青;阮經天演的陳桂林有奶奶送的小豬手錶還有在行刑前收到程小美贈送的衣服上有豬的記號。

三人互相殘殺以達到除害的目的,三種動物也象徵著佛教中所說的貪嗔痴,貪嗔痴的排序也一一對應了三大通緝要犯的排名。

貪——是為貪愛五欲,是林祿和的惡,他貪戀著錢財與美色,才會以尊者身分自居,享受著他人的景仰背地裡卻用宗教來斂財以及洗白自己的罪惡;嗔——是為嗔恚無忍,是香港仔的惡,喜怒無常、手段暴力,強勢脅迫他人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痴——是為愚痴無明,是陳桂林的惡,他並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知為何而活,所以才會不斷的犯下一件又一件要案,因為他從殺人裡尋找存在感。

周處除三害預告:以豬、蛇、鴿三種動物為意象,並且三者互咬象徵相互殘殺我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很酷,引用了典故並稍加轉化,編劇在設計概念的部分真的頗用心,雖然是黑幫片,但卻可以看到跟以往台灣的片子不同的地方在哪裡,有一個清晰的引子,帶出想要討論的主題跟故事大綱,讓觀眾在進場前就能對影片有些概念。

可以大膽的說這是台灣近幾年做得最好、完成度最高的黑幫犯罪片了。

之前在上映前一直有聽說周處的幕後跟劇組很認真,作品是不會騙人的,成品水準果然不俗。

這部電影雖然無法跟香港警匪片相比,但也是不錯了,細節都很完整,武打戲動作也很俐落,尤其是開場時陳桂林與陳灰追逐打鬥的場面,搭配攝影可說是非常有臨場感,場景佈置設計的也好,除了某些部分太唬爛誇張,例如被捅了關進棺材後還能爬出來殺人、最後殺爆一堆人時很多人都逃出去了結果都沒有警察來抓還讓他安然無恙的搭上船返台等等,都有點太開外掛且不合理了,大概只能用爽片不需要道理跟主角光環來解釋,還有陳桂林跟蹤的方式太過粗心大意讓我很出戲,其他都還在能接受的範圍。

劇本其實蠻好的,但第三幕時真的有點水,放太滿沒有取捨就顯得有些拖沓。

前期都還是緊張刺激的警匪追逐、幫派火拼武打的戲碼,槍聲流血不斷,節奏非常快,這段在主角的帶領下其實是很爽的;中期畫風突變,節奏變慢,大篇幅描寫陳桂林受到所謂「宗教信仰」心靈感化的過程,雖然我可以感受到導演在嘲諷邪教信仰以及人民迷信,順勢帶出偽善才是最大的惡這樣的主題,但反而有點找不著方向,我一度懷疑「我們還有在抓逃犯嗎?

」殺爆其他人的情節也覺得有點太長,好在最後還是成功「除三害」並自首,成功實現浪子回頭,但我認為情節把控上還可以再加油。

結尾時我最不解的其實是李李仁演的警察陳灰和程小美那段戲,我覺得很沒必要,雖然在陳桂林心裡陳灰是如果沒有除三害唯一會記住他的人,但電影裡對他們情感羈絆、互為對手的描寫反而是少的,突然表現情感交流真的很奇怪。

我覺得這部電影有很多地方可以收尾,但最後選擇煽情一把並結束在行刑我是有些失望的。

如果是想表現陳桂林赴死也不畏懼、無心留戀人世的狂,那前一段程小美刮鬍子的戲碼就多餘了,而且完全破壞角色形象,如此狂氣的人,竟然因為曾經救下的女子為他刮鬍子而落淚,我覺得如果笑著以不在乎的方式表達更符合陳桂林的人設。

把整個行刑過程演出來我又覺得有點太多,雖然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台灣的死刑原來長這樣,但覺得有更好的收尾方式,至少不要那麼直接。

我覺得編劇和導演在探討善惡二元對立這塊很有自己的觀點。

何謂善?

何謂惡?

陳桂林的動機是建立在想要人死留名,但是在旅途中他也漸漸找回真實的自我,雖然曾經被邪教的偽善所迷惑,但他最終還是實現除三害的目標並浪子回頭前去自首,社會上從此少了三個窮凶惡極的罪犯,而他也認清了善的本質,也不枉活了這一輩子。

話說真正除三害的周處是誰,我覺得把這個高光角色給了謝瓊煖蠻好的,不然我前期以為她是來打醬油的。

一輩子違背了醫生的良心救治這些黑道老大們,讓他們出去殺更多的人,在死前借陳桂林的手除害並某種程度上作為陳桂林的人生導師去指引他,也算是將功贖罪彌補罪惡了。

還有我比較想提出來說的是角色的人設塑造,或許因為是黑幫男人戲,所以女性角色很少,跟男人的聖經《教父》是相似的。

程小美——跟在黑道老大身邊十多年的女人只能臣服其下、只能被英雄救美、並傾心於來救她的「王子」,對於展示力量的男性盲目崇拜,這樣的故事為免有點老套,這個人物是沒有主心骨的也確實讓演員難發揮。

演技方面,之前我對阮經天的演技一直接受無能,其實在這次陳桂林這個角色中我還是常常看到阮經天的前一部作品查無此心中林祐生的影子。

好的地方是陳桂林本身就是江湖中人,比較陰狠暴戾,而且有一種豪邁的狂氣,所以能接住阮經天偏用力的表演,也讓他比較放得開,在表演比較柔和的情節有自然一點,我想他能提名影帝也是因為這點,就是遇到適合的角色了。

陳以文、袁富華都是演技派沒什麼好說的,兩位為電影增色不少。

陳以文反轉整容式的演技蠻厲害的,雖然有猜到他是大boss但露出真面目時確實有驚到一下,本來他已經讓我有些卸下心防了;袁富華在髮廊跟阮經天的對手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有瞬間把緊張氣氛拉起來,而且幾乎都是粵語台詞,真的很有港片的味道。

略可惜的是兩人沒有對手戲,無法看到兩位演技派互相飆戲,也少了豬蛇鴿互咬的感覺,也讓後半部分劇情落入平鋪直敘的樣板戲。

比較讓我失望的是王淨,雖然角色人設很差,但全程眼神空洞,完全看不到靈魂,而且一號表情演到底,跟以前的她狀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不適合程小美這個需要艷、需要媚的角色,她比較沒有那樣的氣質。

想到最可惜的是王淨在預告中的畫面被完全剪掉了,不免會好奇減去的戲份會不會讓程小美更完整而不是淪為背景板、會不會讓其更有厚度,想到這裡只有一聲嘆息。

電影裡是沒辦法看到這個畫面的( ・᷄ὢ・᷅ )總之雖然瑕疵不少,不過瑕不掩瑜,該有的爽感、刺激都沒少,演員演技也大致過關,其中寓意也值得我們思考,是一部可以前去電影院觀賞也不會後悔的電影。

如果喜歡武打動作爽片的人我覺得這部電影你會喜歡。

ps:因為抄襲所以改成三星了,本來非常高興這部電影的突破,但抄襲是不可取的行為我也並不鼓勵,所以扣一顆星。

 2 ) 为什么说陈桂林是三害之一

我说《周处除三害》的陈桂林其实是恶人,有朋友不能理解。

电影里的三害是猪,蛇,鸽。

这也是电影的英文名。

对应佛教贪嗔痴,陈桂林代表的是猪,是痴。

香港仔是嗔,是蛇。

尊者代表的是贪,是鸽子。

陈桂林的恶跟另外两种是两种性质的恶不一样。

痴为什么是恶?

我这么解释吧,其实陈桂林是跟丁蟹同样的一类人。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逻辑,以自己的标准去做自己认为的“惩恶扬善”的事。

这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这种类型,但能力较低的人叫犯浑。

因为他是猪,是个痴的,他是个浑人,也是恶人的一种。

而且他是怎么看这个事儿的,你完全摸不到头脑。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你可能碰到个浑人是丁蟹,也可能碰到个是陈桂林。

都是不确定的。

他既可能干出为民除害的事,也可能干出害了自己好朋友全家的事。

这都取决于他自己是怎么看这个事的。

从文艺创作来说,鸽子和蛇的故事是好讲,但猪的故事不好讲。

老港片里曾经有过这种猪,但几乎都是配角。

丁蟹和陈桂林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却是我看过的,在中国故事里,看到过的,少有的最经典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这两个应该也是唯二的作为主角的猪。

我看片量可能不足以支撑这种说法,但大家可以想想,电视剧里,也就是丁蟹这个人物独一份。

影史上,似乎是没有过陈桂林这种猪作为主角人物。

而且这两个猪的故事,其实都是香港人讲的,细品一下,很有趣哦。

华语电影史的人物谱系里,没有这种猪,陈桂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一个经典。

 3 ) 牛逼坏了的电影

这部电影至少有五重解构:第一重解构是,当陈桂林仿佛得到天意的指引一般放下“贪嗔痴”,悟得正道皈依尊者,真相却是这一切都是骗局,所有的“天意”不过都是人为策划;第二重解构是,陈桂林发现真相反戈一击,却发现林禄和真的拥有一批放下“贪嗔痴”的信徒,真正地甘愿将自我奉献于玄之又玄的不可道之非常道里,陈桂林的枪口对他们而言毫无震慑力,他的屠杀沦为荒诞的戏码;三四重解构接续出现,先是陈桂林终于以为冥冥之中确有前定,故而他才被误诊肺癌而作“周处除三害”之举;再而张贵卿坦白这都出自于她的设计,根本没有什么“天意”,她才是那个除了“三害”的“周处”。

于是到了最后伏法的一刻,陈桂林恐怕也想不明白造就了他的结局的是天意还是人为了,然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无怨无悔,接受荒诞。

事实上还有第零重解构,那就是电影宣发过程中披露的剧情介绍这样说道:“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最终的罪与罚。

”它给予我们一种错觉,似乎这部影片将要表达一种惩恶劝善、追求超脱,颇有一些佛理意味的观念。

然而相反地,影片并不是要“表达”这种观念,而是要解构它;相较于这种“元解构”,片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自首民众在此排队”的戏谑手法简直都是些不入流的小伎俩。

然而这部牛逼的电影有没有硬伤呢?

有的。

最直白地来说,既然要做一部牛逼的电影,就不应该让一些细节导致了整部电影的发挥出现问题,而那些问题本来是可以规避的。

譬如陈桂林的“破棺而出”是极其唐突失真的,此处显然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然而编导不为也。

再者,程小美给陈桂林剃须和陈桂林上刑场的两段完全就是废片,既然片子已经够牛逼了,又何必委曲求全,走类型片的路数范式?

当然,作为一个厌蠢症患者,那段屠杀场面我是看得不能更爽了。

单就有这样拍的勇气而言,黄精甫也该拿个金马最佳导演。

 4 ) 我,陈桂林!

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出场就是去参加葬礼,他平静地谎报帮派,领了代替流水席的盒饭,正吃得香,旁边小弟搭讪,分享八卦——杀死葬礼主角的杀手叫“桂林仔”,道出了剧中所有毫无上帝视角的跟班们,那种“好像应该为大佬死亡愤恨,但实在是崇拜利落追债杀手桂林仔”的心声。

我上哪儿去找截图?

有剧照就不错了桂林仔来参加被自己干掉的人的葬礼,难道是什么杀手检视作业成果的心理吗?

呵呵儿,并不,他是来继续干掉帮会二把手的。

李李仁扮演的警察陈灰,与吃饱饭杀完人眼神难掩饱足的陈桂林远距离对视,不确定要否开启一场追击。

这样苟住定格的画面,总是由一个人提速打破的。

这次是陈桂林,他先跑起来,镜头一路尾随,再摇到天空,俯瞰酣畅的追击,《周处除三害》的片名也被拖拽而出。

这个镜头语言,我很喜欢!

跑起来你听说过,周处除三害吗?

躲藏四年后,陈桂林接到给奶奶送药的医生贵卿的电话,要他去往医院。

奶奶状态并不乐观,陈桂林被要求做好心理准备。

贵卿问陈桂林,是希望手术顺利呢,还是不顺利呢?

上天帮忙抉择,医生走出手术室,陈桂林情绪分明经受牵动,却在嗓音上“退一步”,冷却地问“怎么样?

”,这句去稚化的对白处理,真的很不错。

从前没有在阮经天参演的《命中注定我爱你》《我在垦丁天气晴》《艋舺》原声剧中get到台词表演处理,却在此处起了鸡皮。

奶奶刚走,贵卿就交还遗物给桂林,是经年累积的百万现金和一只小猪图案肉粉色手表。

陈桂林立刻带上手表,贵卿也不吞吐地告知桂林得了肺癌,他最多剩下半年命。

贵卿劝桂林去自首,桂林轻弹了一下烟屁股,又是一个像询问手术结果那样回敛力量的描写。

总归,桂林就是去警局自首了,却碰上运钞车意外散落现金,市民捡拾后重去自首归还,非常滑稽。

他无奈地排队,经过告示栏,看见三大在缉犯照片。

翻看告示栏被覆盖的通缉单

被排序自己是第三位——那些曾经低藏的力量,在此刻涌散全身——陈桂林想效仿周处,干掉前两位,让人间记住他的名字,哪怕是恶名!

目标一:香港仔陈桂林摸清了香港仔的据点“小美发廊”,“小美”确有其人,是香港仔法律意义上的继女,小美的妈妈因顶替香港仔二级贩毒罪名,正在服刑。

香港仔照顾继女的方式,就是凌辱。

陈桂林进店修胡子,算是试探,小美并没有把黑夜中的屈辱带到白日的营业中,询问陈桂林修理要求,细致服务,不料香港仔忽然归来,接过剃刀,割损陈桂林眉角以示警告。

入夜,香港仔再度欺辱小美,将她双手捆绑在床头,陈桂林开始行动,和香港仔缠斗扭打,数次开合电灯的开关,这厢强弱交替的激动,与小美被束缚静止的身姿形成对比;室外,开关控制的灯牌明暗,也是势力交替的譬喻。

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陈灰,追截到了终于露面的陈桂林。

暗夜追击的俯瞰视角,又是一次很棒的镜头语言,加之追击之路夹河延伸,河面流水反射灯光,像是一条光界,在区分黑白生死。

四年前追击中失去右眼的陈灰,这次依然败于陈桂林下风,陈桂林在一个废弃大棚截住香港仔,不由分说的暴力铺满画面,香港仔利用废置木箱上的长钉反击陈桂林,陈桂林咬牙带出长钉继续压制,香港仔干脆把长钉彻底摁进桂林肌理,陈桂林没有任何趁手的武器了,他只得在自己肉身上寻找战斗的转机——他用牙咬下了香港仔的舌头!

摁钉子

咬舌头此处值得屏息。

消除第一个目标香港仔,陈桂林还记得,要回去解开小美的束缚的双手,他载小美开出远路,顺手崩掉望风的两个马仔,可谓是解除了小美往后生活的重大潜在危机,他把车子留给小美,告诉小美:“从现在开始你自由了”

被香港仔绑缚的双手

陈桂林来解开了

一次天亮后的告别陈桂林来不及取出钉条,背上行囊,重又上路了。

目标二:林禄和陈桂林是硬汉但不是无脑,自然还是把钉子取了出来。

并沿信息追到了澎湖一处灵修场所,寻找通缉犯林禄和。

场所内所有人对尊者马首是瞻,认为自己获得灵魂的救赎,陈桂林也信关圣,但却对“人间之神”抱有防备,忽然,一个俯视镜头从天花板照下,陈桂林大吐黑水,晕厥其中。

尊者开导醒来的陈桂林,告知他体内有不干净的东西,但是会好起来。

陈桂林动摇了,他说出自己要亲手交给林禄和的是林母的骨灰。

尊者带他去看林禄和的无字碑,说多年前自己还是医生时,救助血淋淋的林禄和,林禄和拒绝就医,声称看见所有人的死期。

尊者带陈桂林重新拍片,研究肺癌恶化程度,医生说他正在奇迹好转。

失去追杀目标的陈桂林动摇得更彻底了,他追随尊者洗涤心灵,亲眼看着上交的现金与小猪手表付之一炬,象征着切段尘缘。

每天承担着洒扫工作,杀手身份仿佛是最粉碎的前缘,至于周处除三害,也只是前缘身份的执念剧情罢了。

陈桂林这个感性傻蛋要追随尊者了直至一个小朋友和妈妈来清修,忽然大吐黑水,晕厥其中。

他把小朋友送医,听到尊者重复判词:“他身上有不干净的东西”,再看到医生拿着曾经属于自己的缺角x光片,给小孩母亲解说肺部受到感染……沉浸式的欺诈不言自明。

陈桂林的杀手脑袋重启,探到了尊者藏匿追随者财物的密室,取回了仅剩的小猪手表。

想要解救同被洗脑的小孩母亲,结果追随者们群起攻之,小孩母亲被要求拿起匕首刺杀被众人按捺的陈桂林,小孩母亲在真假恍惚中,选择自杀。

我想,她已经没有信心去分辨这世间的善恶真伪了。

另有代劳者将匕首插入陈桂林胸膛,将挣扎中的陈桂林与小孩母亲钉入木板棺材,埋入天知地知荒草知的海岸潮土中。

也许是天之大任未竟,陈桂林突破木板盖与浅覆其上的松动泥土,先是去往林禄和无字木碑开棺,确认里面并无尸骨,只有一张尊者模样与其母的合影。

尊者就是林禄和。

陈桂林继续挖出土中受潮的枪支,非常沉静地返回,不,是杀回尊者宣讲的礼堂,一枪崩在尊者肩头,当众宣读通缉令上对林禄和的描述。

因对林禄和奸佞人格的仇视,陈桂林此番作为的动机“正义”,与警察通缉林禄和的政建“正义”,不谋而合。

尽管受潮的枪支接连哑炮,陈桂林承诺九发不中便会作罢,结果,第四发正中林禄和眉心。

配乐也在陪着陈桂林清算那些执迷不悟的随众——他们可以奔向自由,或者将昧心的赞歌当作自我送葬的哀乐。

三害归案陈桂林初始目的是想要干票大的,好留名后世。

他的两个目标,都是在警方看来分量更重的罪犯。

光看着目标前进,他依然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件工具,倚靠职业杀手的经验,他这番追击也只是自己在使用自己。

但这两次行动中,他都遇到想要救赎的人,想要救赎的“自我投射”。

这才是他决心除害的动机,才是他脱离工具设定,成为人的高光轨迹。

从前,陈桂林,意味着一件杀人利器,就像莫邪剑、干将剑一般,只是一件兵器的名号。

只有他容许了为人的动机在心头生长,“陈桂林”,才真正成了称呼他这个人的姓名。

除害达成,陈桂林主动联系警察陈灰,在码头接受逮捕。

他走下台华巨轮的画面,身影是那么渺小,但就是这样的镜头语言,才叫我生出敬佩——这个巨轮面前仿若一墨点的人物,他身上有那么强劲的力量与那么荡气回肠的孤狼故事啊!

轮船去程,陈桂林还是少有人识的一个人

回程,他已经完成“周处”烙印,警方媒体都在等待其归案

我叫

陈桂林入狱后接受身体检查,陈桂林根本没有患过肺癌。

贵卿来探视,头发剃得很短,露出多处斑秃。

她告诉桂林,患癌的是自己,当初是为了积德才骗桂林去自首,没想过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小美通过陈灰的帮助,在探视中完成上次并未完成的胡子修剪。

陈桂林信任地闭上眼睛,泪水止不住流出,小美不断帮他用指尖抹开。

他们之间是遗憾的爱情吗?

我认为不是,他们在各自的生命轨迹中,都是边缘化的受害者,正是这种孤单且难以挣脱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彼此身上看见生命的窗口,长久的封闭体验中有一扇窗,就有一次盼望,无论窗外是光明还是又一层黑暗。

值得盼望,便是生命的神迹。

至于陈灰,他是尽职尽责的警察,但也碍于这层身份,他自警自律,没有越界以暴制暴,所以他对陈桂林是很有欣赏的。

他不赞美杀人犯,但他灵魂一定有暗处认同着陈桂林的不法——像香港仔和林禄和那样的人渣,只是依法舒服处死真是太便宜他们了,还不如让陈桂林这样的杀手以暴制暴,以恶惩恶,为害除害。

合眼,观自在影院亮灯了,但我会听完《坏蛋》这首片尾曲的。

“让我的野蛮至少一次为我尽情狂欢/做一个坏蛋至少不用奇奇怪怪把自己关起来/肆无忌惮。

 5 ) 为何“除三害”这么“正点”又“正当时”?——观“江湖”导演黄精甫精心调制的台湾文艺气质的黑帮片

周处除三害够劲儿。

从欣赏黑帮片的几个要素角度谈谈这电影为什么好首先得排除网络噪声:大陆院线真正意义的黑帮片几乎消失,以至于观众仿佛失去了嗅觉,还在为大尺度、过审争论不休或炒作自戕(引发撤删),这些都是无意义的,等于主动跳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窠臼。

黑帮片的意义就是要把人性的恶放大给成人看,到达令人反思效果,这才是做电影应该有的一种开放、内省的态度。

周处除三害在黑帮片中算是复仇类(陈桂林寻仇也算)。

这类片子早有成熟套路(经典结构可套章节化的杀死比尔),有模式参照欣赏起来就相当轻松愉快,而不必过份纠结现实中是否真如此,结果网络却冒出来很多抬杠、挑刺的声音着实好笑:如总纠缠"为啥刺胸不死","怎么能逃出棺材","枪为啥卡壳","怎么能吐出大摊黑水","教众为什么不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凡此种种,完全属于没看出名堂。

对于诸如此类,在谙熟暴力电影的主编、导演眼中,连小儿科问题都算不上,因为这些在这类片里就都不是问题了啊!

人家考虑的就是怎么用好那些成功复仇故事里经典元素,一切都只为了观众的情感释放、情绪的宣泄,谁会理会生理、物理、社会上谁都看得出的不合理。

—想想徐克电影都能让东方不败喊出:“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就是为了让你看做的一场梦,也是在点醒较真的。

复仇片重在写意,最主要因素/看点在于:- 杀人/寻仇动机交代清晰,必要伏线(伏笔)埋下即可;- 冲突设计巧妙和标新立异:文斗戏+武斗戏样样精彩,能被反复津津乐道;- 打斗/杀人过程的节奏/紧张度恰如其分和想象力要足。

如此拍才有酣畅淋漓之感。

这些若还不理解,建议多再看看已快忘记的曾经的经典,如昆汀的杀死比尔、无耻混蛋、被解放的姜戈...若还忍不住说有这样那样类似问题毛病,那就是抬杠了。

回到问题:电影到底好在哪儿,为什么比过去几年”小学生交作文水平”的同类题材高超?

这次又是亲自操刀编剧,身为导演的黄精甫证明了自己的才华,我认为他很用心,巧妙运用了人尽皆知的”周处除三害“故事,电影结构与之暗合(谁是周处,谁是利用周处的本就明确),情节处理除了“换肺”(骗主角得绝症)是全片噱头外,并非以奇制胜,而是胜在揉进了黑帮片的精髓:— 创意十足、效果惊人的文斗、武斗戏— 瞬间即塑造出正、反派人物鲜活个性— 场面节奏和气氛的把控到位— 在主角所痴迷的意义—“人死留名”—上,由经历除“贪、嗔、痴”这三害的“我执”串起来,看似零散、实则统一以上种种导演都明显做足功课,134分钟三个完整杀人故事娓娓道来,连贯流畅、不拖泥带水,事起、人物动机等有必要铺垫交代,观影的爽感体验和思考空间才达到相应高度,从而成为内陆近几年上院线同类几乎绝迹的少见口碑佳作(上一部还是无双、无双之前是寒战2,阿祖的除暴也算好,就是还欠不少火候,导致观众看完各种惊呼并不意外)。

正式说戏的妙处:1、出彩的文斗戏和武斗戏,一看就是精心设计,各列举三个:文斗戏最佳之一:榜二——香港仔许伟强出场后,在小美理发厅剃刀上眉一幕:妙在和陈桂林几句冒似有意无意对白的暗藏机锋一下话锋陡变将其逼上死角。

一开始陈桂林从有所警觉,来不及就被按住,冒似温和代替刮另一半胡子开始了斗法,从起先毫不知晓对方心理意图(因为视角在陈桂林,不在香港仔),到几句话的相互试探,机锋陡转,令陈桂林猝不及防,又切入小美视角,剑拔弩张,迫使陈桂林暗自拔枪,气氛瞬间拔到观众“提嗓子眼”一刻,交警无意闯进解围,才如过山车一般喘出大气。

为后面杀榜二主动转被动的后面的悬念迭起完成了铺垫。

文斗戏最佳之二:榜二突然骚扰小美(拍其臀),对小弟跟着一起笑忽地发威一幕:妙在直接几句逼问小弟笑什么所形成的压迫紧张感,一番“你不讲,我心理会很不安”,小弟吓紧,命再干第七杯,静静地站起,第一瓶、第二瓶到第七瓶,一下下、慢慢地、狠狠地酒瓶翻起砸其头,厚厚棒球帽下见血,还不罢休,继续烟灰缸要抬起,小美出现救场,整个过程心理震慑力是极强的。

这是黑帮片典型惯用的心理攻势较量,经典如电影”好家伙(Good fellows)“里前面聚会中讲完笑话,忽直问”有什么好笑“故意制造紧张,试探关系;黑社会1的开始,梁家辉让张家辉”把调羹吃了“,直到张家辉慢慢、狠狠地碾碎咽下瓷碎渣同时以“无惧的眼神”死盯梁家辉,梁家辉胆怯转成玩笑口气“调羹怎么能吃呢?

” 这些都是如出一辙,但能都令人年年不忘。

文斗戏最佳之三:榜一——尊者,前牛头林禄和被枪指头,仍试着”口吐莲花“遭遇枪卡壳的将死前的神情变化一幕:妙在被揭发身份的反讽(搞笑)效果,事起突兀又无奈下,强作镇静(就让他表演是否还真地保持镇静)地抢白“天地不仁”,陈桂林轻蔑哂笑回应非常解气:“死到临头还嘴硬啊”,一下子就把尊者逼到求生不得,求死未知的无发再言的绝境。

——然后,第一枪卡壳后,第二枪送给了最壮冲上小弟,陈桂林缓道出对关帝君请愿过节将所有人注意力转向枪卡不卡壳,第三枪卡壳,尊者无奈一笑,第四枪继续卡壳,尊者居然露出了迷之微笑,那是一种面临死亡侥幸心理却又怯怯地笑(优秀如的陈以文演得不要太绝,为此配得一枚最佳男配提名)。

第五枪一枪爆头。

绝!

这过程当得细细回味(有点类似罚点球 哈哈)。

一波三折,这就对节奏感把控的妙处——慢处理。

过往黑帮片子无不在各种饭桌、谈判桌前的中的文斗戏上下功夫:如何事起,再到一个又一个的意想不到的反应,暗藏机锋、峰回路转,暗潮汹涌,或以对白或以夸动作,诸如如此类——处理得好,无声胜有声,处理不好“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大明星。

武斗戏最佳之一:和陈灰第一场交锋中出现的出其不意引其头撞香炉盖:镜头给到香炉盖只在一瞥间,陈桂林急智即出,瞅准就把陈灰的头瞄着香炉盖尖摔过去,一击中的,眼框顿时鲜血淋漓,其后直接导致其右眼灰浊。

(没瞎并非心有仁慈,而是得照顾警察还得够帅,且后与追的过程中与逃犯心有戚戚焉)这绝对是精心设计的,黄精甫怎么可能对那些小儿科的问题会放在心上?

这个细节设计类似于英雄本色枫林阁小马哥花盆藏枪的设计桥段一般。

武斗戏最佳之二:和榜二彼此均置于死地时的发狠:像榜二的狠从让小美洗去箭头型利器上的残肉,就已做好铺垫,等奔向草地库房,那是生死之战,其中动作设计也是可圈可点:眼见到利器入喉的镜头在各类影片搏杀场景反复用及,而榜二的一刺不及肉,之后反复两次如锤砸钉一般,往同一处击打,还是第一次见到,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整个过程基本是力对力。

在陈桂林有长钝器被按入肉的情况下,反杀(不要再问为什么他这样还不死,还这样能打的话,拒绝回答)。

武斗戏最佳之三:陈桂林悄无声息地引蛇(悲催被砸就凭小弟)出洞,巧妙地刺喉杀人一幕:虽然不长,不赘述。

但这个我也极其欣赏且并印象深刻,因为函盖了暗算中的意外设计技巧,有悬念,和不雷同的杀法,达到悄无声息毙其命地效果,也体现了陈桂林的“智”。

再次表示这位小弟也太悲催了。

本片夺得这次金马60最佳动作可不是盖的。

这是我记起并列出的电影里设计的文斗、武斗戏我认为前三的各自精彩处。

(题外:黑帮片本来就要琢磨这些,可是现在内陆上映的各种主旋律很不得续到10的反贪、扫毒、毒战、潜行里面的枪战简直已如儿戏,我们春节放烟花水平,精心设计是不存在的,赶工茫然钱行嘛。

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谁也再没心思,毫无章法地对付对付交作业收工。

不服,可以参照下最近的困兽、刘天王那个仆街的潜行,甚至也有阮经天在的怒潮,里面的枪战如果谁敢再翻看还看得津津有味,我表示服气——你是大哥。

)2、人物性格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下能瞬间立住,或三、俩动作,或小道具(如香炉盖、刺青、小猪手表),或几句对白,情绪化的表情特写,设计得都非常有味道,又非常干脆利落陈桂林的出场相当抓人:开场深得帮派聚会的要领,几组镜头,黑社会葬礼气势就出来,上来几句话各方交代清楚,陈桂林不露痕迹混进报身份要盒饭,第一句台词说”干“的小混混搭话讲桂林仔的”手榴弹“传说,陈桂林听着暗爽(有很多已认识他,自豪且开心),办大事前还又打了个电话——给奶奶寄钱,人物性格一下子立住——“心地存善”、“痴迷于要出名“、 ”狂“、“心理素质强”...电影对榜二、榜一的恶表现得同样掷地有声:这两位截然不同迥异性格表演都做到瞬间拉升观者情绪,所请演员均影帝和影帝提名水平,出场即令人形成强烈印象:榜二香港仔阴隼、榜一牛头改头换面的尊者老道深沉。

这俩身为老大,都在用一种精神控制,各自手段也形成某程度对比,稍用心即可发现以精神洗脑比好勇斗狠更为邪恶(目前所见影评均未发现和提及)。

这些即归功于好演员高超演技,更归功于背后对出场设计的用心(可自行回忆和比较)。

特别要提下袁富华,资深香港演员演香港仔,以前文绉绉、一往情深在叔.叔里演gay,换场在此片轻松演得够阴狠、够嚣张、够变态的角,反差效果显著,拿过香港金像最佳男配的确实有水平;至于陈以文就更不用说了,深沉老辣的角色非常适合他。

所以这才产生观看寻仇过程时有置之(榜大、榜二)死地而后快的淋漓。

影片英文名起 ”猪、蛇、鸽“,暗指”痴、贪、嗔“,同时各自对应自身的信物:”戴小猪表、手臂蛇刺青、后背凶鸽样刺青“,与人物性格相符,不少评论详尽述及,也不再赘述。

(我觉属尊者这那个出境在天鹅湖小天鹅背景音乐响起亮出后背纹身颇为震撼的,也意味其藏得最深—产生刺青让人不敢直视效果(有点类似德国纳粹旗帜的形态标记,电影”红樱桃”里面给少女纹的那种);特意说下这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感情角色——程小美背上纹了一个 “cotton” 字样(我理解软绵绵,实际据说是藏字“情感”)。

令我非常满意和欣喜的是暴虐戏外的温情、细腻感人的部分——很台湾。

这里表达最足、最美好的一段是,程小美在理发店第一次遇见陈桂林,镜头很快给她,该是眼神睨到陈桂林戴了那块小猪手表,小美即刻会心一笑。

短短瞬间的笑意盈盈让屋内整个气氛温情拉满——她懂陈桂林(这位戴Q表的非台中陌生人能坏到哪里呢), 才有后面的信任,决绝地跟着离开等等心心相印的故事。

此后随即室内随着香港仔带着小弟们的到来乌云笼罩,这就是先扬后抑的气氛节奏变化,情绪拿捏到位,后面接着谈。

所以,尽管全片134分钟三个杀人故事(“周处自己杀自己也算”)洗练流畅一一多再解释旁支就真成了裹脚布(所以很多观众在情节上问不到点子,总要扯不相关的裹脚布想闻一闻,仇杀片是不会这样的,讲求的是干脆利落)。

3、节奏、气氛感和导演背后的态度的把握上,按台湾话:很正点好的复仇暴力电影,最高级的是在于气氛、节奏和感官心理的影响。

这是黄精甫在来台湾拍电影最大的明显提升。

最可圈可点的是最后一场大家津津乐道、争论无休的会堂杀戮戏(没按照暴力电影看的都表示血腥不理解),试着来解读:杀戮戏无疑是全片的高潮:黄精甫导演理解独特,节奏调慢、气氛诡异,态度鲜明——:“戏谑”(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地完成这次杀戮,一如杀死比尔I、II,一如无耻混蛋的精彩结尾都是能看得出导演的态度(进一步即所谓“意图”)和场控的调度水平。

首先说导演态度(意图)上——戏谑式杀戮:所有观众都被会引向教众有该杀不该杀的问题——这确实存在不可回避。

理解的入口就是面对一众迷徒——陈桂林的视角,是“可杀可不杀时,那么我杀还是不杀交就给上天和我的感觉”——这也是导演态度,对邪众一定要以“以戏谑”的态度完成杀戮的。

这一基调明显:从前面文斗戏就提到从牛头那迷人、性感的微笑即已可见一斑;而一众迷徒居然淡定歌声嘹亮,就进一步燃起陈桂林的欲望:还不醒的,让跑不跑 ——卡壳还不跑 ——还客气什么(可见,那时的陈桂林依然痴于成就为道上“要被记住的”人物)难道还不杀吗?

必须继续开枪,且不能停,然后就看枪口下的一众信徒反应表现,相当戏剧化了。

如果这里安排信众轮到自己头上卡壳还不跑,也不开枪那就不是桂林仔了,也不是周处了——不跑也不杀让岂不成了黑色幽默戏。

这里需要强调下:包括对陈桂林超度同样是戏谑手法来表达!!!

再说节奏和心理气氛:专攻黑帮沉寂过憋着气想咸鱼翻身的黄精甫这次还是做足功课了的(至于是不是已够老道,各位可以再行讨论和回味)。

尤其是这里面枪的卡壳的设计是非常妙的,其一,这样处理控制的不仅仅是尊者、教众的表演,也牢牢控制了观众的心跳。

有没有注意,这场枪爆头是被故意平缓地、白描式地放慢放大,就要有条不紊地给你看?

这就是心理和节奏上的控制;其二,呼应前面关二爷前掷筊请示的谜底——上天赐以惩罚。

所以枪卡壳就是为了在你期待不卡壳时,偏偏上天就让枪卡壳;等你期待会卡壳,又不卡。

这种处理完成了杀戮戏中导演对节奏感的把控,同时其态度也都体现了出来。

这和前面文斗戏列最佳中榜二在理发店的以“隐和放”以期拿捏对手心理是一个道理。

只是进入高潮放收相当密集,全凭心意,直到最后枪指向那位“宫颈癌晚期”的主弹主唱尊者情妇,居然是让其最后镇静弹完唱完。

有什么效果?

体会一下:正是邪教侵入人心后,居然使其对死亡时心念竟能到如此强大。

安排如此有“仪式感”的杀戮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观众如你我都在期待她会跑,可就是不跑,可偏偏就是平静地(内心也许在波涛汹涌不知)唱完最后一句,坦然接受子弹倒下(至于有人半调侃:她才是最后的尊者,好吧)。

总之,这样谁都记住了这位从头到位面善的女信徒,并且印象深刻,这跟节奏、心理的控场是分不开的。

最后,得说一下导演对“当代周处”自己灭自己的态度:对周处的迷途知返(最后依然痴,别忘了最后还要对着记者们大叫“我是陈桂林!!!" ),完全是一种同情的笔触——这是一场来自于并由医生的谎言引发的”除三害“——第三害除自己的过程必须交代齐,这也与世说新语中对周处的态度和故事结构是暗合的(老者诳周处去杀虎除龙成为英雄,最后发现自己竟是一害,真心悔过为结束)。

整个电影除执着于”不怕死,怕的是死了没人记得“,桂林仔的行为做派并非大奸大恶(连女色都不碰 还被温情所感化)。

所以才有了后面安排小美探狱,为恩人刮胡子——充满着施洗的味道,和满眼泪水的处理,包括最后平静地说:“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大家”(我认为是明显是发自其真心的言语,而非所谓大陆化式地处理,只看国内电影的内地观众观影现在真是越来越自我迷失,而反讽地是对这样真心忏悔不再抱有信服的态度——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其实对比,王千源在解救吾先生面对老母愧然一笑,以及除暴里吴彦祖被枪决前的望天绝望眼神的处理也是非常传神的,虽然很大陆,这也许面对死亡前全人类的内心都是共同的,不可能只想着自己,那才会是真正的虚无。

)。

黑帮电影的意义就是在于敢于让成年人主动去思考藏在人心中的恶,去直面他而不是回避,正道才会出现。

我不大相信16+的中学生看完就热血沸腾地想着当古惑仔,反而他会更深思考校园霸凌等社会现象。

 6 ) 三刀拍案惊奇

《周处除三害》脱胎于《世说新语》中的原名典故,以周处杀虎除蛟,最终改过自新为脉络,本片糅合了来自香港的黑帮气质与日式诧寂风格下的隐秘邪恶,为本片烙印上了属于新时代的注脚。

两场除害戏码一场激烈凶残一场荒诞沉静,节奏相当舒服。

周处山中刺白额虎,下水三日搏巨蛟,而最终明白自己才是三害之首,遂放下屠刀成一代忠臣。

陈桂林亦发廊刮眉战港仔,堂内除发会尊者,终矣完成未竟的剃须,走完一生。

剃刀,剪刀,刮胡刀,一拍案,此谓“三刀拍案惊奇”。

第一刀:剃刀影片中的陈桂林自知身患绝症,决心死前除去三大通缉犯中的前两人以名垂青史,而第一幕的除害记,便是逃案多年心狠手辣的香港仔。

香港仔犯下事端多年,面对层层追缉,却并未跑远,所谓大隐隐于市,香港仔在市里经营发廊和几处其余小地盘,也算过得舒坦自在,而陈桂林自以为能偷窥香港仔生活伺机刺杀,谁知香港仔躲藏多年,反侦查意识一流,两人一会面就火药窜天,便有了这刮刀划眉。

这第一刀,又稳又狠,照着人的要害或是面皮招呼,要的就是仇人刀刀致命,情敌破相毁容,香港仔的刀,用来杀身取命的。

香港仔的凶狠也体现在了与陈桂林的死斗之中,相比于开篇陈灰同陈桂林间更有章法的搏杀,香港仔宛如一条疯狗,能逃便逃,能打便玩命使狠招,手上有什么家伙都招呼过去,端的一套疯意厮杀,看得颇为过瘾。

当然,这只猛虎最终还是不敌陈桂林,被他一路追杀毙于野郊。

第二刀:剪刀手刃香港仔后,陈桂林要除的第二害,乃是二十年前杀死数十人的林禄和。

造访林禄和尊者所建之邪教集会可以说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陈桂林怀着杀意而去,却知悉林禄和已死,又自觉肺癌状态大为恶化,于是本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陈桂林误入了尊者一行人布下的圈套,被邪教伎俩诱骗,散尽家财,剪断长发,只求心灵的救赎。

这第二刀,便是尊者剪除信众头发的剪刀,虽然他剪发技巧不好,给阮经天剃成了狗啃泥的发型,但这刀本意不是削发,它说是要剪除七情六欲,实则是通过鞭挞与宣誓,完成对信徒的驯服,对信仰的收割。

如果说香港仔的刀杀人,那尊者的刀便杀心。

而被这刀所蛊惑的信众也可怕至极,多数执迷不悟,因而有了最后一场教堂的屠杀大戏。

和同香港仔的武斗比起来,陈桂林与尊者的抗争别具风格,陈桂林醒悟尊者的骗局并被关入木箱认清现实后,本来的抛弃七情六欲瞬间忘到脑后,持枪杀个回马枪,一枪崩掉邪教头头。

他以为只杀林禄和一人,邪教就会土崩瓦解,但他没料到这洗脑之深,让大半信徒仍旧笃信这些虚无缥缈的谎言。

于是最后那场教堂的屠杀,带着天命加持的肆意爽快,既然你们执迷不悟,那我就送你们全上西天。

我觉得最后这场戏已经可以列为今年观影的名场面之一了。

第三刀:刮胡刀陈桂林除完两害,自然自知他是最后一害。

但他本来的初心也就是罹患肺癌,命不久矣,在死前混出个名声。

但从陈桂林救下小美一事,我们也知道陈桂林并不是那种无恶不作之人,他年纪轻轻成为杀手,也是挂念老母,但当家人不再,自己的生命又岌岌可危时,他只能选择在罪恶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而在尊者的社邪教内生活的那段时间,虽然尊者满口胡言,只是用他那一套复读的说法来攫取钱财,但在某种意义上,那段平静的生活确实洗刷了陈桂林的部分执念,当他终于完成了两害的追杀后,他也欣然自首,以除自身之害。

此时的他,大概已经料到所谓癌症是假,黑医张贵卿让他自首才是真,张贵卿说自己医治黑帮,不知是罪还是善,老天其实已经用绝症下了定论。

于是最后一把刀,是为陈桂林送行剃须的,用了许久,已不再锋利的刮胡刀。

小美当时未在发廊完成的剃须,在监狱中终于完成,完成了一次洗心革面的闭环,也了却陈桂林最后一桩信仰。

如此,三害皆除。

一拍案...三刀说完了,哪里拍案了呢?

陈桂林当年揪着陈灰脑袋往案板上一拍,废了陈灰一只眼,就是这一拍案。

虽是玩笑话,但陈灰或许是片中最无关紧要的角色了,他代表了努力但又没什么用的台湾警察。

当年陈桂林就在他们眼前犯案,陈灰去追,警车去追,竟然还落个车毁眼瞎的结局,而通缉榜单上几十年都追查不到的恶霸,陈桂林靠着自己的门路几个月就一一漂亮地解决。

要不是陈桂林最终电话叫来陈灰,警察一行人还不知在哪里徒劳蹲点,就像那个被废掉的眼睛,似乎还在,但没啥用处,当个背景板看看得了。

总之,《周处除三害》算是院线开年不可多得的爽片,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在快意恩仇之下一晃即过,有恶人火拼,大开杀戒,也有邪教语境下的荒诞文本,黑色幽默,而阮经天更是刮眉剃头再剃须,用三刀完成了对身体毛发的改造,也完成了除三恶的初心。

当年周处听友人劝,改过自新成一代忠臣,但可惜,如今已再没有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童话了。

 7 ) 阮經天不是周處

我可能比自己想象中更喜歡《周處除三害》。

電影在香港的評價非常兩極,但票房大概確實不好,院線的排場並不算多。

無論是否喜歡它,「黃精甫一點都沒變」這一點評價大概是再中肯不過,兩邊的人都不會反對。

就像當年拍的《江湖》,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很不喜歡,如今這部也是。

黃精甫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這麼多年後,拍了一部台灣電影,還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令大家以為他也許有些改變。

一同看此電影的朋友說黃精甫僞善,我一時不知如何反駁,後來回到家再細想,也許是誤會了這部電影,至少是我可能誤會了它。

我誤會它是一部與社會議題有關的電影。

這也怪不得我,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周處除三害」畢竟是有出處的),以及這幾年台灣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對社會議題的偏好,再加上邪教那一段劇情,很難不讓人對它有此誤會。

段落式的敘事,表層展現出來的憤怒,或許又令它看起來有點像是台灣版的《天注定》。

但想想黃精甫過去的幾部電影,他對於社會議題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關心。

這部電影雖然表現了台灣社會的一些荒謬現象,或涉獵了台灣人所關注的一些議題,如黑幫猖獗、警察無能、廢除死刑……但這些其實都只是背景的點綴,而非主題。

我不介意說自己年少時也喜歡過《江湖》甚至覺得《阿嫂》也不錯,現在我也願意相信黃精甫只是想講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對,就這麼老土,一如十幾年前的黃精甫。

解除了這個誤會,電影裏一些看似不合理、不統一的東西,比如簡單如「阮經天飾演的主角陳桂林到底想怎樣」,就變得說得通,而原本看似串聯不起來的故事,在精神內核上至少是一致的。

身為通緝犯之一的男主角,到底為了什麼而要去殺死另外兩個通緝犯?

如他在電影裏宣稱的那樣,是要在病死之前做件大事讓人人記住他,還是為自己曾經「作惡」而贖罪?

贖罪嗎?

他其實沒有那麼「壞」,在邪教修行營大開殺戒之前,他殺死的沒有一個是無辜的,都是黑道上可說是窮兇惡極的人──當然,身為黑幫的殺手,他也不是為了什麼正義,純粹為了賺錢而已,但即使是為了賺錢,也非個人的享樂。

潛逃的日子可不好過,連唯一的親人也無法親身探望,他不像袁富華演的那個香港仔,視通緝令如廢紙,一直在警察眼皮子底下繼續行兇作惡。

他四年前殺人賺錢,是為了他相依爲命、年邁的奶奶而已,儘管實際上他奶奶並不需要那麼多錢,他只是以為錢就是能給奶奶最好的愛。

他看到奶奶留下的那隻表,可能也明白了奶奶需要的不是錢。

他自己也是一個缺愛的人,無論奶奶給了他多少愛,都填補不了父母的缺失。

他大概以為,奶奶給不了的,是經濟問題。

由謝瓊瑤飾演,四年前曾為他療傷,在他潛逃四年期間又替他照顧奶奶的「赤腳醫生」,在他眼中,或許也是母親的一種替代。

在未知道二人真正關係之前,看起來就挺像那麼回事。

當然,兩人關係的着墨並不多(這是整部電影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但在奶奶過世後,他在她面前毫不掩飾地痛哭,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對她的信賴。

陳桂林跟「周處除三害」故事的「周處」並不一樣(劇透:真正的周處是那位醫生)。

他由始至終都只是因為自小缺愛而在追尋別人的關注,他除害不是替天行道,也非贖罪──這也解釋了他人不算蠢,卻為何那麼容易受了邪教蠱惑,也解釋了他發現被欺騙後,會有那麼大的憤怒。

與他相反,邪教教主在成為通緝犯之前其實有一個母親,之後甚至曾寄信給他母親,對自己的貪念所引發的惡行表示懺悔,但這些懺悔當然都是假的,他告訴陳桂林「牛頭」林祿和已死也是假的,因為他本人就是林祿和。

我想,當陳桂林掘開林祿和的墳墓,發現棺材裏放着的只是一張林祿和和林母的合照時,他最大的憤怒不是自己受騙,而是林祿和也欺騙了他的母親,甚至埋葬了這段「親情」。

某程度上說,陳桂林其實「還是個孩子」。

這是他對孩子吐黑水反應那麼大,繼而發現那其實是個邪教的原因。

他想救孩子,也想救孩子的母親,因為那個母親為了孩子願意向教主獻出自己的一切,不正是陳桂林的生命裏所一直缺少的部分嗎?

這個怎麼也打不死的人,為且只為兩個人流過眼淚,一個是全世界唯一關心他的人,他的奶奶;另一個就是在他執行死刑前,為他刮鬍子的髮廊女小美。

刮乾淨鬍子後他流的那一些淚,不是悔恨的淚,而是得到了一種受到關注的安慰。

他本以為殺掉兩個通緝犯再投案自首,就會獲得全社會的關注,彌補他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而最終,他的確贏得了一些關注(他自首現場不遠處圍滿媒體的情況,也挺符合現實中台灣媒體的形象),他沒料到他在關進監獄後也將很快失去這些關注,畢竟這些關注並不是真正的關心。

在他等待死刑的期間,唯獨還想起他的,就是他在除害過程中「順手」拯救的那個女子。

王淨飾演的女子小美,和陳桂林很像,都是缺愛的可憐人,但又和陳桂林截然不同。

她母親健在,但正在替救過她的男人坐牢,同時也導致身為女兒的小美背負巨債,並被救過她母親的男人所控制。

陳桂林開車載她到海邊互訴衷腸,有點不合理的浪漫,又有點老土,但老實說,我又很喜歡。

先是小美問陳桂林:你為什麼要殺香港仔;陳桂林沒回答,反過來問:你為什麼要為香港仔做到那種程度。

有意思的是,香港仔在被殺死之前,也求陳桂林給一個他必須死的理由。

小美最後「像」她母親那樣,為救過她的男人走進了監獄,但她不是去代替他坐牢,而是為他刮掉鬍子、乾淨離去。

他們走出了父母輩的命運,並互相安慰了彼此,陳桂林的淚為此而流。

陳桂林直到被執行死刑前,俯臥的他抬起頭,眼神裏仍然在渴求著他人的關注。

當你理解並且接受陳桂林這個角色「只是個孩子」,那麼他在邪教的殺戮,就不是在扮演「制裁者」的角色。

他只是痛恨邪教所營造出來的虛假的美好。

正如我前面所述,黃精甫大概是沒有「正義感」的人,我們只是誤會了他在這一段有社會議題的表達──當然,造成誤會,也可能是導演的問題。

此文寫到最後,我上豆瓣看了一眼短評,我也明白了朋友為何特別不喜歡這段戲──原來真的不少人當這場戲是「爽戲」。

導演的問題肯定不止這些。

警察那個角色就拍得不好,強烈的BGM加威風的出場,開頭和主角追逐、打鬥如此之長,還傷了一眼,最後卻戲份極少,然後又不合理地和一直追查的對象共情了。

決定去殺兩大通緝犯之前,陳桂林得到關帝的啓示,本來要去自首,結果到了派出所才發現,自己成為了通緝犯四年後,在警察眼中仍然是nothing,而李李仁飾演的警察,是所有警察中真正「在乎」他的人,他和陳桂林的關係,有點像暗戰裏的劉青雲和劉德華,一個咬着不放,一個帶着病軀「替天行道」,貓和老鼠,本來可以寫得更有趣或更合理一些,但結果成了徹徹底底的工具人。

 8 ) 不就尺度大点吗?我真的很鄙视自己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这种尺度的片子也是我能在大银幕看的吗?

”观影时,内心一直如此低语。

限于你我都懂的“规则”,限于观众处于“被保护”的模式,这种级别的影片是很难出现在影院的,特别主创全员中国人。

如果你经常走进电影院观影,那么本片可以让你看到与以往不同的(大陆电影中不会出现的)——尺度(包括打斗和血腥部分),对“坏人”的刻画更加立体,毫无存在感的“警察”,对一些黑暗世界的披露(黑帮、毒贩、性虐、洗脑组织),另一种死刑方式等等。

总之,看过之后让人大呼过瘾。

饿了太久,看到好吃的,难免会很惊喜,也会疯狂吞咽,仿佛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分割线————————————————以下内容观点比较散,是我对电影呈现内容的一点点看法,如果还没看影片,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和自我见解,建议观影之后再看。

1、三害是什么?

影片名为《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与原故事不同的是,原故事的周处并没有真的身死,而是意识到自己是害人者,遂改过自新。

而影片中,三大通缉犯直接内部消耗了,可以说真的做到了全军覆没。

当然,陈桂林说到底也是“假周处”,真“周处”其实是医生。

但他却很符合原本故事的前半段,一个恶人为了清除另两恶,甘愿同归于尽。

若我们拉开眼光,站在社会层面,这所谓的“三害”或许是这三个具体人物所代表的黑帮、贩毒、洗脑组织(某个词容易和谐,以此代替),属于危害社会稳定的三大毒瘤。

2、陈桂林的笑陈桂林从出场就一直笑容满面。

吃饭时,他在说笑,听着不认识的小哥谈起自己的江湖传说,开怀的笑。

和奶奶打电话时,他温柔的笑。

成功枪杀目标之后,在逃跑时对警察展示那得意一笑。

(亮瞎了我的眼!

)转身走出灵修堂又听到歌声想起,被气笑。

在自首时对着媒体,骄傲的笑。

与医生面对面谈话时,自嘲的笑。

以及最后行刑时的抬头,与这个世界告别一笑。

(直刺我心。

)为什么他的笑这么让我挂怀?

可能因为从他的笑中,我能看出他是一个本性单纯善良的人吧。

可能你会说,做杀手怎么会单纯善良?

我们稍微把思维打开一点点,杀手是一个职业,他本身并不是恶的化身,而只是因为在法制社会中这种职业是不允许的,所以才成为通缉犯,而且他杀的人都是黑吃黑的范畴。

我们暂时不做职业选择上的道德评判。

单单说这个人的性格。

陈桂林是单纯善良的,他做一份“工作”做的还很好,能赚到钱赡养奶奶。

可惜最后这次出手被警察看到,于是躲藏四年,奶奶病逝。

他的眼睛里没有了光。

他的单纯善良在于,在解决第一个通缉犯时,他也解救了被继父侵犯十年之久的小美。

他没有在杀人之后一走了之,相反,返回给小美披上衣服,揭开绑带。

虽然老大已死,如果他不回去,一直被觊觎的小美也会被楼下待命的两个混混继续控制,无法获得自由。

他的单纯善良在于,就算他想要获取线索,也只是假装绑架医生的儿子而已。

他的单纯善良在于,在找寻第二个通缉犯时,真的被忽悠相信了神迹,却依然保有对小孩的关怀,以至于发现真相,最后冒死揭露让母亲快走。

他的单纯善良在于,他对于妇女、儿童、弱者一直都是保护的姿态。

他在杀,也在保护。

3、洗脑组织之前看过一些新闻报道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洗脑组织,用一套理论让人放弃现实中的牵挂和金钱,转而进入一种类似寻找更平和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说到底,类似于看空一切,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即可。

洗脑组织常有,但影片表现的部分有几点很有趣。

一是当陈桂林返回组织之后,用枪指着尊者,他并没有展现出害怕的姿态,相反更加气定神闲,仿佛要说服对方“老天爷也是让很多人死,有人怨恨老天爷吗?

我也只不过让一些人死而已。

”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他已经把自己当作神了?

站在一个可以决定众生生命的高度来看问题,可见不仅仅是给他人洗脑,自己也给自己洗了彻底。

基本在他看来,其他人都是可以随时为自己奉献和牺牲的,自己就等同于神吧。

二是当陈桂林将尊者杀死,转身却听到歌声想起,不仅震惊。

他发现,杀了一个人是不够的,还有第二个人可以支撑起组织不死。

于是他转身,倒数让大家离去。

这时好玩的事发生了,很多刚来的人最开始跑掉,之后是一些信仰不够深的信徒,甚至也有身在骗局中的打手,但真的还有很多人没有离开,他们是真的相信——放下贪嗔痴成为新的人,而且也不惧怕死亡。

于是,面对如此坚定的信仰,陈桂林只好一一送走。

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这些被洗的彻底的人,是有信仰的,只不过信错了对象。

陈桂林对他们来说,是否也成为了一个超度者,反而遂了他们的心愿,帮助他们上了所谓的天堂?

当一种信仰,让你放下一切,改变之前的认知和生活方式,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信仰,是好还是坏呢?

可能好与坏的差别在于,宣传这种信仰的那个人,是否能真的和其他人一样吧。

而不是从其他人身上吸血,用欺骗的手段为自己谋利。

4、刮胡子陈桂林只有在开场和结尾是刮掉胡子、剃了平头的清爽样子,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胡子拉碴的颓废样子。

个人感觉,不刮胡子不修边幅,是他的一种隐藏方式。

有很多人认为最后小美去监狱给陈桂林刮胡子有点画蛇添足,其实不然。

这是对陈桂林的善良的一点回馈。

这部分略带煽情,但也体现出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平衡。

一是女孩子对之前恩情的一种回馈,我认为这其中并没有爱情的成分。

试想一个女孩从小看到母亲被亲生父亲虐待,之后自己又在继父的淫威下被禁锢十年之久,她的生命中是没有这样一个保护自己的男性出现的。

她对他的感恩,只能用自己能做的表达。

二是对警察的人情味的一种展现——陈灰并没有因为自己因为陈桂林瞎了眼睛折了脚就对他很刻薄,相反陈桂林的自首在他手上,也算是圆满归案,这对一个追逐多年的警察而言也是一种放下。

所以他也没有刻意为难陈桂林,甚至还让他在媒体面前稍有展示。

他也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圆了女孩子见桂林最后一面的梦,也让他体面干净的“走”。

5、可能被吐槽的点一是他有没有癌症自己感觉不到吗?

其实看他这么能打,我就很怀疑这是一个3个月就没的人吗?

但如果是主人公,本身就生活不规律+心情低落+常年抽烟+意识灌输,是会相信自己不久于人世,并且会感受到身体变差。

二是洗脑组织的胸片就不能换个新的吗?

洗脑组织中其实根本洗相机器。

所谓的拍片本就是骗局,拍摄设备存在也只是做作样子,根本不会真的有洗相设备。

一直都用一个片子在糊弄人,所以在陈桂林弄坏自己唯一的“道具”时,医生才会大叫“你怎么弄坏了我的片子”。

这就像你老板让你达成某个工作量还不给你活动资金一样的。

三是对岸的行刑警察不会有心理阴影吗?

这种死刑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如此近距离。

执行的那个人会不会有心理负担,以及之后是否需要心理疏导。

因为我们知道目前某些方式是注射死刑,且要3个人执行,执行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里是不是起作用的药剂,如此来减少心理压力。

但对岸的做法也是让我开了眼。

四是活埋那么容易出来吗?

按道理说,一个人的棺材本就小,而放了两个人更加没有空间,其实从真实逻辑讲,他是连屈腿屈肘的空间都没有,又怎么能把棺材板顶起来?

但这部分就当作是主角光环艺术加工吧,没办法。

最后要说一句,之所以影片能如此完整的呈现,估计还是符合了引进标准。

我们在观影时也可以看看对岸是怎么敢于拍摄和敢于暴露罪恶的,同时也可以反思一下,为何其他中国电影人在大银幕上呈现不了这种题材?

是某些地方没有这种事情发生吗?

是艺术创作没有现实生活的土壤吗?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1点26分

 9 ) 好一个腹吐黑水

只要对周处除三害的典故有印象,看名字也能猜出来这大概在讲什么故事,尽管如此,冲着豆瓣8.2的分数,还是在期待电影会有很不一样的讲述。

的确不一样,那是烂的不一样。

对电影没什么好评价的,纯粹吐槽一下里面脑残的点吧。

从一开始葬礼上一枪打死老大到杀死香港仔其实勉强还能看过去,虽然台湾片放不下自己这种身段——无论暴力镜头多么过瘾,一定要加上温暖的灯光、抒情的音乐和闪耀的人性。

除了想吐就是想吐,就像高潮前被对方问,你还要还房贷,一会有打车回家的钱吗。

桂林仔被香港仔插进了一整个箭头在腰子上,但一点也不痛,还是要特地回去帮少女解开sm腰带,两个人还要专门开车到了浪漫的海边,坐在沙滩上,互问一大堆为什么,最后桂林仔说,你自由了。

大哥,你的主线任务是什么,腰子上插了箭你倒是赶紧想办法弄出来啊,而且你俩谈的哪门子莫名其妙的恋爱,少女出门前还一定要换上白色连衣裙以证纯洁是吗。

所以当桂林仔回家呲牙咧嘴从腰子里拔出起码插进去十几厘米箭头也没流什么血甚至马上可以去赶路的时候我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这里就算还可以吧,终于除了一害。

到了林禄和这部分,我差点以为是导演技艺太深我理解能力太差。

如果我还没有失忆,那么桂林仔在追杀香港仔这部分,可以说是谨慎小心、见机行事。

起码做到了定位、观察、踩点、打探几个步骤,最后看准了香港仔要行好事,并以给鸡放血的方式处理了香港仔的小弟才上门。

到了林禄和这里,桂林仔就是个十足的弱智。

是不是文艺界默认所有的邪(宗)教对人的洗脑影响是立竿见影且深入要害的?

一个杀人不眨眼在道上混了许多年的魔王因为如此可笑粗浅的手段就相信了邪教头子?

混黑社会不需要智力吗?

真林禄和告诉桂林仔,假林禄和在医院说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出生年月日,他是一个有特异功能的人;桂林仔吐了一地黑水,林禄和去医院看了他,他的肺癌就从4期变成了可能没有,就这样说服了自己相信林禄和真的有神通力;桂林仔在接受入教洗礼时哭的稀里哗啦,我还以为他是做戏做全套,没想到他是真的信了这一套;。。。。。。

这一部分占了电影一半以上,而且是被观众激赏的部分,或许是我欣赏水平不够,这部分和香港仔那部分情节相比就像两部电影。

桂林仔像一个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小青年,被人灌了一些市面上如此常见的鸡汤就送上了100万和奶奶的遗物。

他发现新心灵舍教的过程更像基督/天主教爱用的无比老套的神迹降临。

当然,在导演的安排下,桂林仔终于发现了原来教主就是林禄和,当然少不了老套的豪华地下密室,少不了邪教头子一定会有的新妇,少不了满仓满谷的信徒供奉,懂得都懂,这都是邪教标配。

导演你哪怕少说一句话蠢笨如驴的观众(此处特指我)都看不懂你说的是邪教,完全看不懂,必须是全套。

而过去历史上以胆大心细做事干净利落出名的的桂林仔在身无一物的情况下拿着刚被骗入教的当事人财物冲到洗礼现场当着所有人面劝说被骗当事人快拿上自己的东西不要上当回去救儿子也很合理。

更合理的是,当事人被迫抹了脖子,他左胸被林的大护法狠狠捅了一刀,和当事人一起被钉死在棺材里、埋进土里、天还没黑就自己槌开棺材、从土里逃了出来更是合理得不行。

看到这里才看懂原来这是个僵尸片,怪不得被捅了一刀还能行动自如,智商完全为零更是不必认真。

至于后面的和警察“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和少女遗憾又温情的潸然泪下,甚至是医生的大揭密,都不算什么了。

桂林仔是块砖,那里需要往哪搬,感情戏也可,暴力戏也可,智力戏也可,被洗脑也可,什么情节提供什么演技,至于人物本身是否自洽?

无所谓,根本无所谓。

桂林仔在邪教内部大开杀戒的片段被赞的不行,这和除三害有什么关系?

除了看上去很卡通很动画,激赏的点是什么?

难道想说,人进了邪教就会执迷不悟,死到临头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就是说,电影语言必须要直白到这种程度,必须用几百行公式解释清楚“出太阳就天晴,乌云就下雨吗”才是好电影吗?

而且桂林仔你除三害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通缉榜头号要犯吗?

谁允许你成为私刑法官的?

当然,这一切可能是我这个没水平的观众对导演的误解,从一开始就没必要去追究电影细节是否真实,因为一切谜面早在桂林仔就自首时就对观众写出了谜底——你想去自首?

需要先交钱、排队、准备好身份证件,并且陈桂林三个字并不够插队自首的资格。

那么接下来所有的一切情节都只是荒诞的展开,认真说明你没眼光罢了。

所以当我听到林禄和对陈桂林说:“先生你腹吐黑水”忍不住喷笑也只是我语文学得不好罢了。

腹吐黑水,麻烦你给我表演一下。

最后的最后,我必须要吐槽一下关于贪嗔痴的解释,请问你们是认真的吗,贪嗔痴在电影里是林禄和说的没错吧,林禄和是一个邪教头子最后被桂林仔打死了没错吧,这是连导演都以negative的方式出来的对吧?

如果以上没错,为什么会出现“人生不过是一场贪嗔痴”这种观点?

究竟是支持邪教头子说的是对的,还是认为这只是一种荒诞的表达?

从一个贪的、嗔的、痴的人口中说出,一切不如意只是贪嗔痴罢了,并且把这作为这部电影的注解,这和信了邪教有什么区别?

那些一解析起来就停不下手的观众们,贪是什么?

嗔是什么?

痴是什么?

宁愿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水平的观众,也没办法同意这是一部好电影。

 10 ) 程小美和香港仔

大陆首映的第一天,我去看了《周处除三害》。

情节尚好,片子里对人物的细节处理倒是让我颇为惊艳。

譬如张贵卿开篇便周旋于奶奶、陈桂林和陈灰之间,她的身份却一直隐而不发,直到陈桂林去朝她打探香港仔下落才在言谈中得以揭露,静水流深,比之大部分商业片中迫不及待灌观众一嘴信息的做法高出许多。

譬如大家都说得倦了的林禄和,他寄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里已有新心灵社的宣讲册,他空棺材里只有一张母子合影和一截断发,他真的就“舍了前尘”再也没有取回母亲的回信。

但看了几篇影评和公众号,讲到陈小美和香港仔的关系,似乎都简单地归类为一个等待英雄救美的玩物,甚至有人认为程小美对香港仔有着斯德哥尔摩式的信仰,和后面的林禄和一节形成对照。

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程小美和香港仔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些更微妙和复杂的东西。

程小美对香港仔不是斯德哥尔摩式的信仰。

如果是信仰,不会在香港仔当众调情的时候条件反射性地反手挥开,不会在对方解开浴巾后偏过头做聊胜于无的反抗,不会在镜中看到枪时不发一言,不会在浴帘被扯开时立刻回身躲避,不会在陈桂林第二个选项还没说完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信仰是林禄和的故事里,心甘情愿奉上的身体、物质和依赖,即便尊者已经被陈桂林杀死,他的信众依然唱着歌不肯离去。

程小美绝不信仰香港仔,她被迫献出身体,却绝非心甘情愿。

她倒是有一些习得性无助,就像她的母亲当年被香港仔解救后便甘心替他顶罪,而程小美毫不犹豫地坐上了陈桂林的车,问他接下来去哪里。

这本该是一次重蹈覆辙,只是这一次陈桂林把方向盘给了她,于是他们之间真的生出一点真情来。

程小美对香港仔也不是单纯的恨。

在被解救的第二天,她和陈桂林坐在海边,他问她还有没有什么亲人,她说香港仔就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这句话很微妙,如果她恨他入骨,她大可以说“没有了”,为什么还承认他是她的亲人?

发廊宵夜的那场戏里,仅仅因为手下不长眼跟着笑了两声,香港仔便朝他头上砸了七个酒瓶,还不满足再要拿起烟灰缸的时候,程小美出现按住了他的手。

类似的场景在第二天的理发戏中又重复了一次,她纤细的手指按在他气得发抖的手上,她按着他,就真的按得住。

陈桂林从发廊离开之后,香港仔隔着浴帘质问小美那个人是谁?

你认识吗?

他来找你干什么?

带着几乎是委屈的神色(袁富华演技真是好)。

当他大喇喇地吐槽“百香果要怎么杀人啊”的时候,他们曾经相视而笑,笑容里只是温情。

香港仔是贪嗔痴中的嗔,是蛇,是愤怒。

夜宵戏和修面戏中他已是盛怒之极,压迫感极重,如果程小美只是一个玩物,那个烟灰缸、那把剃刀,就该落在她的脸上。

但是没有。

在那些我厌恶的毫无必要的裸露戏中,程小美的身上看不出任何伤疤或淤青。

香港仔打过她一耳光,在她拒绝低头的时候。

后来我想,这一耳光就是他们之间关系的注解。

这一耳光没有那么重,不是那种雷霆万钧、一巴掌下去头就被打得偏向一边,半张脸肿起来,甚至脱落牙齿、吐出血来的耳光。

这一耳光也没有那么轻,它是货真价实的一耳光,不是那种玩笑式的拍打。

这一耳光介于真正的惩罚和戏谑之间,是一个威胁——“我并不想伤害你,但你最好知道我可以。

”于是程小美低下了头。

性即是权力。

在程小美和香港仔的两段场景中,这一点不可能被表现得更明显了。

因为归根究底,毫无疑问,这是一段权力压迫的关系。

我没有兴趣分析上位者对他的猎物究竟有怎样复杂的感情,因为任何分析听起来都像是脱罪,而任何感情都不足以令他脱罪。

但在这一段关系里,猎物也有曾露出牙齿,撕咬着最后一点微末的领地。

所以我无法忍受有人说程小美信仰着香港仔,或是有了斯德哥尔摩式的爱情。

因为她最后的领地只是感情。

或许在他解救她母亲时,她曾真的看到一点曙光;或许在十年如一日的取药中,她曾真的把他当做继父去关心,换来他对待她那为数不多的区别。

她抓住了这一点区别,这一点区别让她维持了做一个“人”。

但她从未沦陷,从未放弃,从未在这一点区别里献出她的“爱”。

在这样的处境中,爱并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不妨碍香港仔该怎样使用她就怎样使用她。

但这是她最后能控制的一点东西。

因为这一点东西,她不是一个玩物,也不是一个斯德哥尔摩的信徒;因为这一点东西,她没有去死,她活了下来,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我真厌恶那些毫无必要的、只为了给某些观众发放所谓福利的戏码啊。

因为他们之间原本充满张力,但不是性张力。

《周处除三害》短评

-

10分钟前
  • R
  • 还行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15分钟前
  • Joy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