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1年最期待的港片之一,久违大银幕的谢贤出马饰演杀手,创意新鲜又鬼马。
看完全片的感受是,电影质量实际上没有那么好,但就是说不出来的喜欢。
电影的前半部依稀有老港片的癫狂,甚至因为几位高龄角色而显得老而弥坚。
但可惜的是影片没有在“杀手”上大做文章,后半段过于温情与伤感。
“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港片也终究难抵自然规律,向现实和衰弱低头。
谢贤、冯宝宝和林雪,三人饰演曾叱咤江湖的杀手组合。
六十年代他们英姿飒爽,是江湖传说;到了现代他们籍籍无名,蹉跎生活。
谢贤孑然一身,他的刀不再杀人,改为削面,却因手脚变慢被辞退;冯宝宝一边惨淡经营一家夜总会,一边被儿子儿媳嫌弃工作不体面,还要逼迫着卖掉房子,给孙子买“学区房”;林雪,货车司机,一身病痛,独自生活,经常光顾的一名风尘女成为唯一精神寄托,幻想着娶她回家。
电影开场不到十分钟,“杀手”便沦落至此,没有黑风衣,没有墨镜,没有高科技,一点都不酷。
一个“任务”的出现,让三位老友重聚,面对各自的困境,三人重操旧业。
到了现场,谢贤惊讶地发现,原来是一对被病痛折磨的夫妻无钱买药,于是雇凶自杀。
谢贤选择了拒绝,后来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丈夫亲手杀掉了妻子,然后被捕。
生活在绝望中的人,无力自救,如果替他们了断,“说不定,也是在帮人。
”跨过了道德门槛,后面的事情便顺风顺水,他们还张贴了“耆英天使”的广告,专为老年人提供“杀人”服务。
紧接着一组蒙太奇,既展示了杀手组合的专业、老练,也让观众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孤寡鳏独、老弱病残,他们都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活着煎熬,但求死个痛快。
唯一的有钱老人,独自居住山间别墅,儿孙宁愿不睡觉赶飞机去玩,也不愿回来探望,还嫌弃路程遥远,向谢贤抱怨一通后,他把亡妻的遗照抱在胸前,躺在床上说:“动手吧,别让我老婆再等了。
”这一部分是电影最精彩的段落,“老人杀手杀老人”的设定极为黑色幽默,去杀人的路上冯宝宝还顺便去买了一捆菜,上次这样戏谑杀手应该还是2001年彭浩翔的《买凶杀人》。
但是电影那直白的现实指向蕴含的能量太强了,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代际差异、社会福利等等问题虽然只是轻轻揭开一角,但联想到近几年香港的政治经济问题,加上疫情冲击,生活问题已经成为广泛性的社会问题,这些少人问津的底层老人的问题更为严峻——生存问题。
三位杀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意气风发的年少轻狂到新世纪二十年代狼狈落魄的英雄迟暮,恰是象征着香港的崛起与落寞,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也许是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压住了想要飞扬起来的故事。
电影的后半部分,谢贤去执行任务,结识了活泼女孩钟雪莹,任务失败却被女孩纠缠,原来她父母离婚,谈恋爱后意外怀孕男友却失踪。
谢贤在收留她帮助她的过程中逐渐加深感情。
冯宝宝的夜总会最终还是卖掉了,林雪的意中人也嫁给了别人。
电影最后,谢贤与冯宝宝一同照料着钟雪莹和她的婴儿,仿佛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是颇为意外也有点遗憾的结尾,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作为美好人生的终极追求,非常保守,也非常东方。
江湖不再,英雄已远。
香港黑帮片杀手片作为脱胎于武侠片的类型作品,一直承续着武侠电影的价值观,英雄要么战死,要么归隐,给世人留下的是落寞与苍凉,相夫教子、膝下承欢、阖家团圆的庸常生活与江湖人生是两个世界。
《杀出个黄昏》的前半部分很符合片名的暗示,三位老人重出江湖,渡人渡己,用超常规的故事讲述人间悲喜,后半部分却渐行渐远,杀手放不下家庭,江湖抵不过人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一辈子,不如好好过日子。
杀出黄昏,原来就是为了安享天伦,这十足是一个悖论式的黑色故事。
这部电影最可贵的是三位主演,谢贤84岁,冯宝宝 68岁,最年轻的林雪也已 58岁,他们都是香港影坛常青树,伴随观众多年,只是近些年大银幕作品较少,年轻人不太熟悉。
用这样的班底拍出这样的港味电影,监制林家栋功不可没。
2021年可以说是“林家栋年”,主演的《智齿》《手卷烟》质量上乘,监制《杀出个黄昏》扶持老将、提携新人,皆是口碑之作。
谢贤凭此片拿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最佳男演员”,相信还会有更多斩获。
华语电影里高龄角色一直很少,尤其大陆电影,几乎没有老年演员发挥的空间,这两年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又见奈良》里的吴彦姝和《寻汉记》里的李保田。
日韩电影常青树比如罗文姬、树木希林、国村隼类型的演员有很多,欧美更不用说,施瓦辛格、史泰龙、摩根·弗里曼、连姆·尼森一把年纪还在当杀手,七十多岁的塞缪尔·杰克逊还在做漫威超级英雄,八十多岁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刚凭《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再拿影帝,希望华语电影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更大空间,给不同年龄层的演员更多机会,不枉费他们靠岁月和磨炼积攒下来的一身本领。
记录还是要写的仅仅是个人对于看完后的一份记录,不代表什么-最初看完是有些失望的,一总老年人的电影应该这样去认为吗因为看不懂,这片子想要讲什么,所以就按自己知道的写一写吧人物呢一个杀手,秋一个司机,叶一个情报接单人,凤三人年轻时在一起做事,中间发生了什么,可能是凤结婚,所以三人就散了没想到,到老了,凤又招集两人,重操旧业,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吧。
于是故事变开始的,看到这错误的认为是一个宝刀未老 挑战自我 再创辉煌的故事。。。。。。
也的确是这样的故事 ,但很当下,很传统,可能说是很暧人他们对面了老年人的问题,又做了现代年轻人的榜样老年没钱看病想死有钱面对孤独也想死。。。。
年轻爱情就是天大的事,想死。。。
还有胖子他真的爱吗?
可能他让自己相信那是真爱,因为真的没有来爱他啊。
所以,当朋一个电话他就什么都丢下的去了。。。。
最后组成的新家,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有爱,只要希望还在,一切都不重要,我们可以成为家人。
-后来想想,这是一部女性电影一切都很好,所以不应该告诉你们,这之后的事,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面对的问题会更多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影片毫无掩饰的展示着衰老的细节,英雄也好、玉润也罢,终将躲不掉迟暮与珠黄。
日年复复庸碌之中,已近不惑。
偶观此片竟有共鸣,正如臧克家作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常感觉自己已经老去,生活就像快要凝固的树汁,如蝇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余生的岁月愈发粘稠,却来不及变成琥珀,只会禁锢着一切挣扎,而我连值得追忆事物都乏善可陈。
这人生,真乏味。
看一部电影,体会另一段人生,仿佛通过一部精彩的电影,可以短暂的逃离生活里的平庸。
港片里,我们通常不待见李灿森所饰角色的窝囊、无奈和不肖,我们更喜欢谢贤们靓丽帅气、精彩霸气。
悲剧如此、喜剧如是。
就像骗女孩上床,为了哆嗦几秒钟,事前冗长的斗智斗勇,和事后没完没了的麻烦才是生活的全部。
有研究说,人体每隔七八年全身细胞都会换一遍,那么8年前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你理解不了几年前的自己有多么傻逼,更理解不了和自己当年一样大的儿子为什么会如此不可理喻。
结尾落入窠臼,钟雪颖辍学生子艰难生存,林雪应阻拦pc心梗离世,冯妈该养老院里无人探望苍老痴呆,谢贤该被弱鸡小孩用自己的刀所伤,昏暗后巷中挣扎爬行缓慢死去。
好吧,向日渐西山的香港和香港电影以及高龄演员致敬。
这部林家栋监制的电影特意邀请谢贤出演一位年迈的杀手,很少见他摘下墨镜的样子,可见为了这个作品,很给林家栋面子。
整部电影杀手只是个媒介,它并不血腥暴力,而是充满了对社会话题的讨论,还是很有深度和意义的。
在第40届香港金像奖入围名单中,很多人在为谢霆锋没有获得最佳男主提名而可惜,但他的父亲谢贤却因为这部电影而获得提名,只差一点就能看到父子同台竞争的场面了。
同时入围的,还有林家栋获得编剧提名,林雪获得最佳男配提名,女主钟雪莹获得最佳新人与最佳女配双提名,充分说明了这部电影以及演员的出色。
故事围绕着四个人展开,谢贤、冯宝宝、林雪年轻时是叱咤风云的杀手搭档,一晃几十年,因为年纪和体力的关系,连面馆老板都容不下谢贤的慢速度将他辞退了。
廉颇老矣英雄迟暮,就在他自己都快要认命的时候,一个新的任务改变了他的生活。
帮助那些对生活没有生趣,希望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安乐死去,也算是让他们有了一种解脱。
另一边冯宝宝受婆媳关系、孙子教育等矛盾冲突,最终无奈接受了儿子李灿森的要求卖房。
林雪收入不稳定却一直喜欢一女子,可惜女子没有选择他。
两个人都是突然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随便栖身一处虚耗着生命,也幸亏三人是多年死党相互扶持,不然很可能会抑郁而终。
一个孤儿小女孩的出现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她被渣男搞到怀孕就甩,本想草草结束年轻的生命,可还是因为缘分而跑来和谢贤暂住,两个孤独的人似乎找到了一种依靠。
谢贤是真的把她当亲孙女看待,三个老家伙还去替她出气,为了给小女孩新生的希望,林雪甚至被关进了监狱。
当新生命降临时,谢贤和冯宝宝就像亲爷爷奶奶一样照顾着她们母女,虽无血缘胜似亲人,这种感情更加可贵。
这也是电影的价值所在,谢贤冯宝宝也好,求死的众人也好,无一不是缺乏亲人关爱的独居老人,一旦他们萌生死意是很可怕的。
生活需要希望,小女孩和小宝宝的陪伴便是最佳答案。
夕阳红杀手三人组的业务在香港经济日渐凋敝的大环境下居然逆势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只不过承接的业务已经从黄金时代争财夺利的腥风血雨,变成了现而今我下单杀我自己,帮我脱苦海、助我上天堂的半慈善业务了。
一次意外的接到了一个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的业务,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故事就此展开。。。。。
单身老年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破裂家庭的未成年人问题,啃老族婆媳关系难题,底层民众医疗和生存难题一一都展现到了,虽然有自己下单杀自己的戏剧夸张,但表现的都客观和克制,不煽情不卖惨。
可惜想诉说的太多,故事线无法承载太多支点,也无法深入表达导演的人文关怀。
导演的叙事功力还需要锤炼,节奏感的把控也缺火候,尤其表现在问题少女与杀手秋哥建立祖孙感情的过程上,冗长拖沓且不自然、强行耍宝扮乖。
问题少女下单杀自己的原因交代的太迟,不但没有制造出悬念效果,反倒令略显冗长的祖孙建立感情的过程牵强又尴尬。
虽然蹭了杀出个黎明的片名,但全片完全没有片名的那种魔幻和暴力美学的质感,无论是摄影,分镜,叙事,光线都差强人意。
不得不感叹香港电影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就像领衔担纲的两位老人谢贤和冯宝宝,真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让人不胜唏嘘。
但谁说这又不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呢!
谢贤,冯宝宝两位前辈的表演轮不到我做评价,单是如此高龄能完成度如此之好,其职业精神就令人钦佩!
导演也算菩萨心肠,故事结尾还是温暖的,有希望的,有光的。
最后希望香港的电影也像片名一样,能杀出黄昏。
以后就会有希望,有光!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一丝凄凉,曾经的翩翩少年,绝色佳人都经不起岁月的洗礼,人老了,其实内心是渴望被照顾,被关心,但是又不愿意去麻烦自己子女,而且子女还感受不到父母的心思这是最可悲的,我做为一个80后边缘的人,看后真的在反思自己,父母一天天老了,我们除了养家糊口之外,陪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多关心关心他们吧,其实不在钱多,心意很重要。
懷有對電影創作、科技飛速運轉、社會問題等等極大熱情和個人見解的林家棟,我願稱他為妥妥的Filmmake,他似乎有太多的話想說,想要攥著你的手大聲說,甚至在分享會中多次直接從椅子上站起來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訴說他的故事、他聽到的故事、他感受到的社會問題——社會的「孤僻」、個人的「孤獨」。
(紫瑩被警察攔截後向爺爺求救,回家路上是三步快兩步慢,正如每個小孩犯錯後跟在媽媽後頭,太近了害怕指責,太遠了害怕跟丟,而前面的媽媽/爺爺卻從未阻攔說「別跟著我」,這就是象徵著紫瑩和爺爺密切關係的開始;關於醫院戲份,林家棟直接提出將所有的床道具拎到走廊,再來一個long take,「這才是真正香港嘛~」;影片中每一位老人都是可愛的,歡歌笑語中他們快樂得像個孩子一樣,白日是傳統正經的爺爺奶奶,夜裡他們變成了真正的自己,就連一個抽風老人也在人群之中跳舞,這是我沒有看到的,是他自己說出來的。
在影片中又有多少細節是他用心埋下卻未被發現的呢!
正如他說過的一句,「演員是要被挖掘的」,那麼我想也說,林家棟也是值得我們挖掘的寶藏男孩。
)但我個人覺得他正式我本科班主任所說的那種導演,他說的比他拍的好、比他寫得好,有思想史可以的,但是能力沒有跟上。
這並非他的問題,是我們後面電影工作者的使命,替自己發聲,也替別人發聲。
电影将现实照入电影,同时又用美好瑕想,跳过了现实。
为子女卖房,住入养老院。
我们内心是拒绝的,但还是卖了,还是住了。
为心爱的女人,卖车,凑礼钱有些爱,真是纯粹的立秋,夏季过去,秋季来临诚以为,主角的立意,名字也是有意境的。
人生如立秋之年,何去何从。
胡言乱语一通,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的大家有时间,要看,要看。
香港导演高子彬的《杀出个黄昏》默默无闻,所描写的情节和主题,正好与日本导演北野武的《龙三和他的七人党》相互照应,仿佛两个心心相印,英雄惜英雄的暮年好汉,在夕阳下互相扶持。
老派的地下结社运动随着东亚国家经济泡沫增长期的放缓,战后社会管制力量由松到紧,法治的健全,已经逐渐消亡,正象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向了暮年。
随之走向衰弱的,还有地下结社运动初期所倡导的侠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五六十年代时,东亚的国家地下结社运动高涨的时候,所秉持的传统侠客精神,也已经日趋衰落。
随之而来的是,纯粹以利益为追求,以暴力为支撑的社会边缘犯罪组织价值观的形成。
北野武的作品秉持了他一贯的冷峻,即使用戏谐、滑稽的形态来描写老派结社组织的衰弱,也充满了冷峻的笑话。
日本的结社形态在200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社会反暴力法的实施,基本走向末路。
几个老人组织起来的地下结社形态,己结成为社会的边角料和笑料,但同时,影片也向原有的侠义价值观做了致敬。
高志斌的作品加入了温暖的感情主题,从音乐、色彩,以及描写的歌厅、小饭店这一类的场景,也充满了浓浓的老式港片的味道。
同时也怀念了老派地下组织所秉持的侠肝义胆,兄弟情谊。
影片还模仿了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杀手爷孙之间的细腻感情色彩,为这部怀念题材的作品,增加了一丝黄昏的温暖。
其实我还蛮喜欢这一部这种带点漫画感的诙谐幽默,但是剧情确实有些俗套,有点像香港老年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比起少女与孤寡老人互相救赎的剧情,我更想看到三个杀手送别黄昏的挣扎与唏嘘。
挺多地方挺生硬导演再练练。20220115@佛老汇香港影展
前有《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今有《杀出个黄昏》都是聚焦社会人迟暮的故事,气质底色完全不同。再辉煌的城市终会衰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都会衰老,如何讲好老年人的故事,我看之后的电影可以多挖掘挖掘。
你有杀出个黎明,我有杀出个黄昏,你有这个这个杀手不太冷,我有这个杀手有点老,就算在香港,老逼灯们过得也不太好,其实可以再风格化一点,再癫狂一点。没必要整那么多严肃议题,而且这种电影必然有个大陆演员饰演楼凤,他妈的果然猜对了。四哥八十多了,打死我是不信。冯宝宝加一星。
看的又无形中对衰老多了分恐惧。今日有林家栋谢票。
人生匆匆,就是等敲那一下丧钟。我们多半都在刻意回避总有一天也要走上人生下坡路的事实,然而衰老和疾病不会放过每个人,世态的炎凉对老年人总归更残忍一些。冯宝宝的戏真好。
有点意思,差点意思。
BJIFF 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在大荧幕看四哥的男主戏,怎能不泪流满面,把孙女线全删了我愿意给五星。谢贤+冯宝宝+林雪的阵容太顶了,三个老人的生活困境浮于表面,有点可惜。今年的北影节之旅以这部结束,心满意足。
近几年的港产片清一色透露着旺盛的表达欲,冷酷都市与人间况味的对冲,以及穷。没错,大部分时候我们叫它们小成本,我自己也常用夕阳之歌形容今天的港片,但为何这一曲总是未见终了呢,恐怕是多得这一批江湖时代出身的老前辈始终撑住一口气。你看就快九十高龄的谢贤维持着漂亮身段上阵耍谢霆锋同款飞刀很难不感动。希望2022,香港电影可以活下去。
金牌杀手及其团队的老年生活。一个杀手、一个司机、一个歌女,他们的生活透露着香港老年人处境的悲凉。一个小女孩的乱入,却也成就了两代人彼此的向往。钟雪莹这个小女主倒是挺有惊喜感。
人年轻再风光也怕老无所依,没有人能熬得住寂寞。
关爱老年人系列
很像是港片时代迟暮的隐喻,年轻时风风火火横行无敌,老来无人问津,只能做几百块的帮老人痛快Die的小生意。奔着谢贤的最佳男主看的,确实这群杀人有点老,7-80岁还要舞刀弄枪,耍流星锤。冯宝宝早年的《武则天》是我们童年时的界碑,再没有比她更具有深度诠释的贴切的武则天,在这里演得也不错。老戏骨演技都还在线,就不挑剔动作了。剧本故事不咋地,逻辑也混乱,我一直以为最后能翻一下谢贤和冯宝宝早年的情史,俩人为啥没成,结果一字不提了。对香港当下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和悲悯,才是这个片子的核,老无所依且无人问津,凤姐伺候儿子儿媳一辈子,结果还被讹了房产住进老人院,林雪向妓女求婚遭拒,为了不排队看病,主动袭警进了监狱,觉得挺好。谢贤勾勒的最多,却没有动机,好像攒了好多钱,也不知道为啥。小女孩这条线,非常单薄,套路化
老年杀手也不太冷
我欲乘风归去,奈何社保不足,耆英关爱服务,体面利落登仙。片中讲述了关于医疗资源配置、代际沟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缺爱青年、空巢老人、非法人流等不可言宣的社会问题以及感情的羁绊。几位叔爷辈的老演员玩耍自如,这群杀手不太冷,热血夕阳红,组团去发疯,一起手牵手,唱青春之歌。“其实呢我想你做我老婆。”-- “我做你生意好一点。”这个就是社会真相了。与之对应,譬如,彼时边个话你听“只生一个好,大佬来养老”,账户余额要诈尸,憨批喔霍思密达。吉星高照平安宅,富贵常临积善家。日行一善,焉无福至。
愿意用老人家做主角这一点就很棒。在首映现场看到八十多岁的谢贤问大家他帅不帅,坐我前面的奶奶爷爷喊得超大声,靓仔!!
用一种极其不合逻辑的设定来讲述老年群体老无所养的社会问题,难得用一种隔代陌生人之间的慰藉来消解这一残酷现实。
不过份煽情+旧情怀,加一星。老年戏总是很苦。
杀手的老年问题,80多岁打几个小混混,平淡。
上好的原料,碰上个很一般的厨子... 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