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Gundermann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主演:彼得·施耐德,比亚内·梅德尔,亚历山大·谢尔,米兰·佩舍尔,希尔玛·艾奇霍恩,安娜·乌特伯格,索斯藤·默滕,阿克西尔·普拉尔,克里斯蒂安·斯基宾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是关于前东德歌手格哈德•冈德曼动荡生平的传记电影。冈德曼白天在露天煤矿驾驶着挖土车,但晚上却作为歌手登上舞台,以自己创作的音乐感染他人。他以生活和生死为题材,却也涉及政治和社会批判主题。凭借其颇具个人化和真实感、既忧郁又富有诗意的作品,他成为八十年代东德地区的大众偶 像,但也时常遭遇同上级的冲突。甚至在两德统..详细 >
偏乡村/民谣风格的歌曲很好听,但似乎讲述东德主题的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深度上比本片更好的不在少数
你怎么能确保自己永远在正确的那一方?——送给今人。
不好看,但台词对学德语的还行,说话没有太快
虽然影片涵盖了音乐家庭政治东西德斯塔西等各个方面 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Krupp公司的那个斗轮挖掘机 不亏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应该是bagger 293 电影中的几个镜头让这台挖掘机呈现出了极其巨大而又孤独的美感
比起别的音乐传记片,这部多了一些深邃的意义。身为歌手的现在与非正式受雇于DDR安全局的过去,个人主义与当时东德大环境下的社会主义,彼此交错彼此冲突,正如最后他的坦言:他后悔的不过是对自己的背叛。P.S. 里面的音乐的确好听~超越了我对土德音乐的期待...
目前看的这几部德国音乐相关电影最好听的一部,虽然但是,男主的老婆是被他撬过来的,其实也是可以当歌手的,可惜了。之前的两个孩子去哪了呢?凭借男主发型判断年代切换
8.歌词写的真好,让我再次惊讶怎么有人懂得这样运用文字,内心如此丰富,才思真是如泉涌般时刻都涌出来,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带着使命来的。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挣扎,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
与自己和解?
歌曲很好听,歌词和剧情融合得非常自然,最后的音乐会尤其感人;画面也很美,对时代气息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拍摄煤矿的广角镜头,瞬间让我明白了“工业美学”的含义;最可贵的还是对史塔西的反思。影片并没有简单地把加害者和受害者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谴责前者,同情后者,要求前者向后者道歉。相反,它恰恰在质疑这种流行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描绘东德社会中个人与种种组织的复杂关系。东德政权倒台后,人们尽可以指责一个人与当权者合作的行为是做了帮凶;但如果你是个看不清未来的局中人,又该如何行动呢?影片的双线叙事逐渐揭开主角与史塔西的复杂关系:他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既是合作者,也是反抗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艺作品,也希望它们能有更多观众。
闷
作为一名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整体质量不过不失。遵循古典主义叙事结构,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的内心与经历,但是语法上还是有些过于谨慎了。不过,将工人阶级式创作的迷人和平易的状态展现得较为出色。每次演出,镜头都扫过观众的脸,是刻画Gunderman的音乐与底层社会阶级产生共鸣的简单有效的手段。
敢于直面自己和历史的人都是勇敢的人,但是抛开情境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却是不明智的。民主德国煤矿工业666啊,我超级想去开那个挖煤机🤣以及谁翻译的这个中文片名,一股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中学时代天天听Ernst Busch的人,对这种电影肯定是有加分的。
类似的题材我看过不少,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而人物多面描写方面又似乎断裂的很生硬。
色彩明亮到像當代故事,眼鏡轉換與插敘配合,另一次承認大腦刪除得了記憶。最後悔的永遠是背叛自己。
说实话,更喜欢《无主之作》。
说实话,我是看到中间偏后才看懂这电影是双线叙事。并不是没有发现不对劲,只觉得一些地方不符合逻辑,单纯以为是跳跃性的叙事,后来仔细想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割线”造成的,而且多数也只是平凡琐事,没有连续性也正常。这也是电影从4星降到3星的原因。涉及政治,政治立意却不明确,音乐非常好听,是加分项。说它打趴了《无主之作》,我不懂。
音乐特别好听
Gundermann @2019-06-15 21:49:28
个人感觉很一般,每一件事情以后都要唱首个非常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