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捋时间顺序:1.日本黑帮老大岸峰收下外号白死神的俄罗斯人当小弟2.白死神反水杀死岸峰取而代之,成为日本黑帮老大3.岸峰当时的亲信木村老爹携儿子小木村死里逃生,隐姓埋名生活4.白死神有一个深爱的妻子,生下下一儿一女,儿子扶不起阿斗,女儿嫉妒父亲偏爱哥哥5.柠檬和蜜柑受雇在玻利维亚暗杀了白死神的手下,白死神前往处理6.白死神从玻利维亚返程时安排了儿子接应,但儿子去机场接机的时候遭遇车祸被警察带走7.白死神的妻子担心孩子黑帮身份暴露,前往警局协调处理,中途遭遇车祸8.白死神安排最好的医生为妻子做手术,但施术前医生被毒蜂暗杀9.多年后白死神查明,妻子的车祸是代号卡佛的杀手所为,本来目标是自己,但误杀了妻子10.白死神将妻子的死归咎于柠檬和蜜柑、自己的儿子、卡佛、毒蜂5个人,想要复仇11.白死神先安排人绑架自己的儿子并索要1000万赎金,然后雇佣柠檬和蜜柑解救自己的儿子,雇佣毒蜂杀死自己的儿子,雇佣卡佛抢夺放有1000万赎金的手提箱,让他们在子弹列车上互相残杀12.结果出现意外(1)帮白死神运交1000万赎金的小弟,正是小木村,他成年后加入黑帮,想要找白死神报弑母之仇,他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木村老爹,(2)卡佛没有接下抢夺手提箱的任务,改派给了瓢虫,(3)与毒蜂有仇的恶狼也登上了子弹列车,(4)白死神的女儿因为嫉妒父亲偏爱哥哥,想要杀死父亲,以小木村的儿子小小木村为人质,胁迫其成为自己的帮凶暗杀白死神13.一阵乱斗后,恶狼、蜜柑、恶狼、毒蜂都被瓢虫杀死,白死神的儿子被毒蜂杀死,白死神的女儿被柠檬开车撞死,白死神被女儿设计的反向枪打死,木村一家笑到最后,装满1000万赎金的手提箱爆炸,瓢虫任务失败,但所幸捡回一条命。
看了一些高赞热评以后,我才知道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群像剧式多线叙事的方式,看小说也许蛮带感的,但限于电影的篇幅,实在是承载不下这么多人的故事,简单一笔带过的个人故事显得非常浅薄,最后串联所有人物故事的白死神妻子车祸案也就显得牵强,整体电影结构非常松散。
聚焦到子弹列车上,所有人的行动来看也是漏洞百出。
1.柠檬和蜜柑明确任务是救回白死神儿子,取回手提箱,结果经过一番苦战,杀死17个敌方黑帮成员后大获全胜,上子弹列车了松懈了,放着1000万赎金的手提箱随便乱扔,重要人质随便放一边不用看管,太过儿戏。
2.每隔几个站,白死神的手下就要求柠檬和蜜柑下车确认儿子和手提箱都安全,但在上帝视角看,绑架自己儿子的事情是他一手策划的,目的是杀死儿子,钱不钱的根本无所谓,为什么非要几个站下车看一下人呢?
万一他们下车跑了不去东京不是更麻烦?
3.子弹列车有10个经济车厢,6个头等箱,还有酒水卡,但每个人似乎都能轻易找到手提箱,瓢虫一上车就看到了,白死神女儿随手一翻就在垃圾桶里找到了。
4.瓢虫几乎不具备杀手的任何特质,不敢开枪,下毒不如毒蜂,也没有任何缜密的计划,上车以后下迷药意义不明,靠运气让柠檬喝到,靠运气找到手提箱,莫名奇妙就赢了。
5.车上一堆外国人在打斗,乘客完全不在意,就算后半程白死神买下了所有车票,那乘务人员呢?
列车司机呢?
死一卡车人了,也没有个说法。
6.木村老爹上车寻仇,连把枪都不带,拿把刀非要秀一下日本传统文化。
片末白死神要杀死木村老爹的时候,子弹列车都要脱轨了,还在那玩俄罗斯转盘。
这些设定太过于僵硬了。
总结全片,也许拉长篇幅做成电视剧形式,好好把每个人的故事来龙去脉讲讲清楚,铺垫足够了再由白死神一气呵成串在一起,也许会有意思一些,短短2个小时的篇幅,每个人的故事的是半吊子,哪里有什么专业杀手的对决,都是杀手过家家,列车大乱斗罢了。
整体而言《子弹列车》是一部有头有尾外加有点可惜的群像剧,以故事而言因为要在短短几个小时说完里面许多角色的背景故事,并在这些杀手之间跳跃,就变得需要取舍,这点我觉得导演或编剧在拿捏只有要让人觉得有趣。
作为大卫·雷奇在封闭空间完成动作大片的挑战之作,随着数位杀手轮番登场,影片中拳拳到肉的动作戏与火爆场面可谓一个接一个,不少影迷直呼:“久违地爽到了,这才是好莱坞动作巨制该有的样子!
”而娱乐新闻网站HOLLYWOOD FIRST LOOK更是称赞该片是一张能让观众重返电影院的特等座车票,“它狂野无比、动作高燃,且具有出色的娱乐性!
” 著名娱乐杂志COMPLEX则评价该片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狂野冒险,“完全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每一幕都能让我感到紧张刺激,目不转睛。
”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硬核打斗兼具令人捧腹的幽默感,喜剧“笑果”十足。
大卫·雷奇标志性风格的话痨类型元素、无厘头荒诞爆点的黑色幽默、演员轻松自如的表演,都让观众在紧张刺激之余得到了一种情绪的切换。
电影《子弹列车》由导演大卫·雷奇执导,布拉德·皮特、乔伊·金、布莱恩·泰里·亨利、莎姬·贝兹、安德鲁·浩二、亚伦·泰勒-约翰逊、真田广之、迈克尔·珊农、凯伦·福原、丘增、罗根·勒曼、Bad Bunny、桑德拉·布洛克等联袂出演。
从高口碑原著到超强卡司阵容,该片无疑成为了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悬疑动作爽片。
在电影里许多运镜风格和动作设计我觉得都有和动画元素致敬的味道,导演也指导过《死侍》、监制过《壮志凌云》,有了伊坂幸太郎原作架构出的小说背景支撑,让《子弹列车》可以大胆在列车上发挥动作戏。
虽然如此,有一点却很吊诡,都修改这么多小说情节了,怎么没把日本小说那爱说大道理的桥段给砍掉?
反而保留那些莫名其妙的说教戏。
整体而言我觉得《子弹列车》是有趣的,可以看到一种和风和美式幽默的结合,形成一部很异色的动作电影,但又不过于突兀。
但虽然已经改良很多日本梗,但毕竟原作是日本作品,一般习惯国际大众动作片群众吃不吃这套,就有待认证了。
片子本身素质感觉也就三星,但好歹也是近期矬子里拔将军,两个小时的片长看完了也算欢乐,还是给个四星吧。
全片尽管把背景设定在了日本的高速列车上,但基本只有非常零星的列车元素和日本元素,一般像是这种交通工具影片,除了主要角色,路人乘客也是很重要的元素,但这片的乘客们基本全程装聋作哑,为数不多有台词的也都是欧美角色(查宁现在到底啥地位?
到处客串)。
感觉连导演都觉得全片美国味儿太重了太对不起原著了,就偶尔让皮特来以外国人的身份来说一下日本的习俗,还找来两个在好莱坞的日本演员来客串工作人员,看到Hiro居然重回大荧幕还是挺惊讶的,我记得他去制作游戏了并且出了个很棒的《星际拓荒》,但尽管如此他的表演和日本影视剧里的乘务员也差得很远,后期编剧干脆也把他给忘了,和蛇一样也没交待结局,近期人气飙升的喜美子则本以为她会是个隐藏大佬,好歹也是动作戏成名,结果真的就是个普通人甚至像个机器人,看到被角色们砸烂的储物间的时候居然毫无反应。
更别提真甜了,好莱坞对亚裔演员的过渡重复使用真的是越来越发指。
到底是日本悬疑小说改编的故事,剧情也确实和封闭空间推理小说类似,不同身份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在一个封闭空间,下场往往都不咋地,本片也确实加了些悬疑要素比如女记者和黄蜂,尽管只要有些日本观影经验都会知道吉祥物皮套下面肯定是个主要角色 片子全程也是个无巧不成书的故事,尤其是皮特屡次下车失败的手法,但感觉编剧在多人物剧本的驾驭方面还是需要打磨,比如西班牙杀手的背景介绍其实可以放在他出场之前,然后紧跟着他遇到皮特。
最后的佐德将军出场挺让我惊喜,不过他最后貌似直接放弃装俄式口音了哈哈哈。
片里很多日语版的英文流行乐挺有趣,尤其是stay alive,居然有日文版!
无论如何这片子也算好莱坞改编日本作品不算失败的片子了,如果这种群像剧让三谷拍可能会更有意思也更日本,类似大空港那样的故事,而且片子的喜剧元素也确实不少。
第一次看伊坂影视化的作品,第一次就遇上这一部,幸福!
(偶然才知道改编自伊坂原著,不然可能会错过呢)一切都好伊坂啊🤣本伊坂粉狂喜!
各种元素乱七八糟杂乱无章地搅和到一起,其实都是他有意安排与设置,在恰当的时间会咔嘭一声怼到你脸上😂对偶然与命运命题的着迷、恶魔小孩、莫名其妙的名言、查找我的手机、手贱开了手提箱衣服全掉出来、杀人的时候电话响了要不要接……伊坂太喜欢搞这种恶作剧啦!!
啊对还有托马斯小火车😂真是服了鉴于他的尿性,最开始电视插播热播动画和蛇丢失我就知道它们会有大用处,可是蛇再出现还是特么吓死我!!
不给五星是因为太多蛇的镜头了啊妈的!!
😱😱😱😱把蛇换成猴子或者老鼠不好吗😭😭连人物名牌和片尾字幕都是伊坂小说封面用的风格😆导演肯定是爱伊坂的!
很懂伊坂!
原著估计没这么血腥(毕竟伊坂是走温暖风),电影这么拍倒是非常合理,恶作剧气氛更浓,不失导演自己的风格。
他也是真的爱小贱贱!
有个问题:皮特从哪里搞到的皮筋扎头发?
总不会一直戴在手腕上吧🤪还有就是,日本刀真锋利啊。。。
电影用全程都在不停提及命运命运,各种戏剧化悲剧但看的人发笑的命运,很难不让人联想什么。
然后反派头子一出场我就笑了。
看到这个造型有没有想起谁?
没错,就是他
命运的线 White Death 发散出去,又在他这聚拢,各种巧合交织在一起,以一部电影的长度演绎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真会玩梗哈哈哈哈。
今年最佳幽默暴力美学片!
我真的是笑满全场!
特别喜欢这种设置:把人物都放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然后通过各种巧合偶然和冲突产生联系。
一个父亲要寻找把自己儿子从天台上推下来的凶手,拿着纸条上了子弹列车。
一个“善良”且“霉运”的“托运人”,要在日本东京到京都的子弹头列车上偷一个箱子。
故事从这里开始。
后面就是各种大打出手,各种拳脚相加,毒舌“毒药”,枪林弹雨。
可能因为原作的关系,这个故事居然有一个日本风格的精神内核(其实看到设置在日本的时候我就应该知道)— 命运。
一切都是命运,福祸相依,命运会回馈你的善意,会给你安排最佳的时机,会让你死于你的选择。
这种极强的宿命论调子贯穿始终,暗示与意象化互为补充。
有一点我非常佩服的是软广的植入,太流畅丝滑了我真的毫无怨言,Fiji矿泉水几乎算是个配角演员,雷朋墨镜配杀手非常ok,托马斯小火车倾情演出,高尔夫球杆和鲷鱼烧无缝入镜。
整个片子充满了日式视觉效果。
人物介绍的时候我以为是在打电子游戏,许多镜头深得暴力美学祖师真传。
最后桑德拉布洛克客串出演,让我一下子想起今年的《迷失之城》。
所以他俩就是互相客串咯?
友谊长存!
XDD
好莱坞电影导演中有“三奇”。
第一“奇”是大卫·芬奇,对于他,我们在熟悉不过了,他凭借《社交网络》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也拍过《搏击俱乐部》《纸牌屋》《返老还童》等经典作品。
第二“奇”是大卫·林奇,他好莱坞的鬼才导演,把形式主义玩到了极致,他的电影都是一个个诡异的梦,透过梦,他探讨的人潜意识的恐惧和欲望,《蓝丝绒》《穆赫兰道》《内陆帝国》都在努力呈现一个怪诞又急迫的本能世界; 第三“奇”是大卫·雷奇,他是“三奇”中名气和成就最小的,却是经历最离奇的。
早年雷奇就是个龙套演员,他曾在1988年客串出演了洪金宝主演的电视剧《过江龙》后来他转型成了替身演员,5次担任过布拉德·皮特的替身,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搏击俱乐部》。
再后来雷奇自己也出演了《创:战纪》《黑客帝国》等作品,浅尝辄止之后,他又退居幕后,以动作导演的身份参与了《金刚狼2》《美国队长3》等大片的制作。
在业内摸爬滚打几十年后,雷奇终于凭借《疾速追杀》名声大振,之后又连续拍出了《极寒之城》《死侍2》《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等动作电影作品,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动作片导演。
虽然和芬奇、林奇相比,雷奇的成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但从龙套奋斗成大导演,他的奋斗历程足够打动人心。
所以当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雷奇邀请好友布拉德皮特拍摄自己的新片。
皮特是看着雷奇一路爬上来的,他早就想和老友真正合作一次,立刻答应了下来。
今年,两人合作的新作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就是《子弹列车》。
本片于8月5日在北美上映,立刻拿到了北美票房冠军,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2.2亿美元,作为一部R级电影,这个成绩可圈可点。
而口碑方面,它的豆瓣开分高达7.8分,短短几天涨到了7.9分,几乎预定了年度最佳cult片。
我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忍不住给大家安利。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全程高能没有硬伤的爆米花爽片,观影体验十分解压。
而在消遣之余,我也明白了,雷奇凭什么从一个龙套替身演员能一步步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演。
本片改编自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推理悬疑小说《瓢虫》,讲述的是一群杀手在封闭列车上展开杀戮的角逐游戏。
在改编时,雷奇就明白“献丑不如藏拙”的道理,自己要拍的是一部R级片,观众看的不是复杂的推理和盘根错节的故事,看的就是飙车、爆炸、杀戮和飞舞的血浆,自己擅长的也是这个。
雷奇就删繁就简,舍弃了小说中许多精巧的情节设计,采用一锅乱炖的方式,将一群各怀鬼胎的杀手困在一个实行丛林法则的列车中,任他们自身自灭,一个推理悬疑故事就很自然的成为了一个“养蛊”游戏。
何为蛊?
蛊是武侠小说中至毒至阴的物种,《诸病源候论》这样讲述制蛊的过程:“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
”雷奇当年是在香港混过的,他最熟悉这个“养蛊”的套路,在特意在片中加入了一条带有剧毒的非洲树蛇。
这条蛇对推进剧情作用并不大,它是象征物,代表这个列车上实行的丛林法则,也暗示整个养蛊的过程。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必再纠结影片中具体的故事情节(导演也没指望你看懂),只需要明白这是个谁能活到最后的游戏就够了。
片名《子弹列车》起的也很巧妙。
子弹和列车都是带有速度感的东西,雷奇就是用片名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一部动作爽片。
在《黑客帝国》有经典的“子弹时间”,即慢动作时刻,本片中的“子弹时间”比比皆是 而全片都在飞驰的列车上进行,影片的节奏也会变得飞快而紧密。
子弹和列车,同样代表速度,但一小一大,一慢一快,一个是特写,一个是背景,整部电影的每个空间似乎都被速度感给填满,张力立刻撑起来了。
我们再看看踏上列车的杀手都有谁。
首先是布兰特·皮特饰演的杀手,代号“瓢虫”。
导演雷奇过去是皮特的替身,也是他多年的挚友,他或许是最了解皮特的男人,在他的镜头下,皮特是神光炯炯,凛凛有威,全片他既有西方双哥那种硬朗的外形和性感的小表情,又有东方侠客般的飘逸,在列车的各个车厢里,他是神魂驰荡,留下了萍踪浪迹,让观众看得目眩神迷。
这个老男人,越老越有魅力了。
小说里指出瓢虫身上有七个斑点,代表背负了人世间的七种苦难。
如果往深刻了拍,完全可以拍成《七宗罪》,但雷奇志不在此,“瓢虫”在影片中仅仅是个代号。
瓢虫接到简单的任务,要去新干线上寻找一个银色箱子带下车即可,结果他一踏上车就被迫卷入了这场“养蛊”游戏中。
接着是代号“父亲”的木村。
他的儿子被人从高楼推下,命若悬丝,他被迫踏上这趟列车,寻找背后的始作俑者,也卷入了这场争斗。
还有木村的父亲,代号长老,他得知儿子在车上遇险,也踏上了这列火车,表面上是为了营救儿子和孙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迎战一个可怕的敌人。
原来长老当年是黑帮要员,一位不速之客闯入,将其他成员全部杀死,长老侥幸逃脱,他一直等待报仇的机会。
而那位不速之客也是本片的大boss,代号“白死神”,他也要登上这趟列车。
不得不说,“白死神”的面具很中二。
“白死神”的女儿,代号王子,她也在列车上,她从小被父亲冷落,要和父亲讨个说法。
“白死神”还雇佣了几个杀手。
其中负责搞笑的是双胞胎兄弟“柠檬和橘子”胖的叫橘子,瘦的叫柠檬,他们一白一黑,完全不像双胞胎,在影片中副业是杀人,主业负责搞笑。
“白死神”还派一个杀手叫“毒蜂”,装扮成玩偶躲在列车上,她擅长下毒。
还有一个龙套杀手叫“恶狼” 他结婚时,婚礼上众人中毒,七窍流血死亡。
恶狼在婚礼上碰到瓢虫,就怀疑是他下的毒,因此也踏上列车来复仇。
这趟列车从东京发出开往京都,途径很多站,每一站都只停留一分钟。
杀手们在途中上上下下,死死伤伤,窗外是车声粼粼,霓虹如火,窗内是子弹穿梭,刀光无眼。
雷奇在剧情处理上特别的任性,或者说全片压根儿没啥靠谱的剧情,非要说有,那么杀戮就是各个情节直接相互勾连的缆索。
比如“王子”把木村的孩子从高楼推下,仅仅是为了引诱他踏上列车,帮自己完成杀戮; 比如“白死神”一边派杀手“毒蜂”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一边又派“橘子和柠檬”去保护自己的儿子。
比如“恶狼”去找“瓢虫”复仇,结果被自己扔出的刀反弹回去扎死。
比如擅长下毒的“毒蜂”最后反被毒物害死。
两个倒霉蛋甚至还摆了个“死亡pose” 比如柠檬和木村前面都中弹而死。
后来导演又用一个敷衍的理由让他们原地复活。
而这个胖子更是打不死的小强,从飞驰的雷车上掉下来愣是死不了。
主角皮特呢,主角光环也是满格。
全程被毒蛇咬,被针扎刀捅蛇咬,全都毫发无伤。
最后列车解体了,他在空中翻转720度后依然是帅气依旧。
皮特最后带着伤痕装,和美女共赏夕阳余晖。
而大反派“白死神”,前期猛如虎,最后一枪把自己崩死了。
反派的女儿“王子”,前期是腹黑萝莉,最后直接被柠檬开的车撞死了。
总结起来,本片就是导演想让谁活谁能活,想让谁死,观众看的就是一个爽,你如果死抠背后的逻辑,那就输了。
尽管是一部无脑的爆米花电影,但《子弹列车》在各个方面做的都很出色。
雷奇果然是浸淫好莱坞和香港影坛多年,好东西都被他学去了。
在叙事上,他模仿了盖·里奇的多线叙事,各路杀手,人均一条故事线,盘根错节,却错落有致,最后几条线拧成了一个毛线球,雷奇也不试图解开,直接快刀剪乱麻搞定。
在对白风格上,他模仿了昆汀的话痨式风格,最集中体现就是柠檬和橘子两个搞笑杀手。
两人一边是杀人如麻,一边却喜欢看动画片《托马斯小火车》,两人在列车上全程喋喋不休的吵架,甚至为之前一次任务杀了几个人而互相叫板起来,十分搞笑。
在动作戏上,他模仿了成龙影片里的杂耍式打斗。
列车空间狭窄,但道具丰富,堪称“成龙快乐车”,影片的几乎全部打戏都在其中完成,每一招每一式都让人想到成龙电影,看来雷奇没少在港片中取经。
在故事情节上,雷奇也偷师阿加莎,拍了一次“爽片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只负责作案,不负责打扫作案现场。
从影像风格上,雷奇也是极尽炫技之能事。
故事发生在日本,整个影片在字幕处理上,就很有日本动漫的特色,中二又热血。
而整部影片,他使用了长镜头、闪回、旋转镜头、变焦镜头等特效技术,观影像坐在过山车上,飞天遁地的,大大增加了娱乐性。
从深度来讲,这类爆米花电影似乎没有深度可言,但是熟谙东亚文化的雷奇也是绵里藏针地调侃了日本的文化。
比如说日本人号称有工匠精神,可是新干线的安检环节却如此不严格,让一堆杀手带着枪支弹药上车为非作歹;比如日本人不喜欢打扰别人,影片中列车上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命案,但车上的日本乘客,仍然是心无旁骛地坐在座位上读书。
比如日本人特别讲礼貌,影片中也多次调侃。
瓢虫和柠檬打斗的时候,有乘客警告他们安静一点,两人立刻停止打斗,回之以微笑; 瓢虫和橘子在车厢打斗时,乘务员经过,他们立刻微笑停战,甚至还买了一瓶矿泉水表示友好。
总的来看,《子弹列车》所有的元素都谈不上新鲜,每个环节都能看到明显的模仿痕迹。
但是其他人的模仿,往往是元素简单的叠加,东抄一笔,西挪一块,最后的效果是,各种元素之间横亘着砂砾一般硌人的割裂感,比如前年上映的《荞麦疯长》而《子弹列车》呢,导演雷奇有分寸感,知进退,他明白情节方面应该遮羞,动作方面应该放飞,几个元素之间应该进行无缝的粘合,缝缝补补后打上实用主义的柔光,整部作品看上去就完美无瑕了。
过去十年,我们的媒体上总是侃侃而谈电影如何创新,审美如何提高,十年过去了,中国电影并没有实质的进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缺少大卫·雷奇这样的工匠导演,他用《子弹列车》也告诉我们,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不必拍的十分高明,只要努力夯实基础,扬长避短,一样可以大放异彩。
爽片拯救生命爽片拯救世界!!
太他妈爽了太他妈好看了最近看了好多爽片开心开心开心开心我爱爽片!!
在我这里《子弹列车》是2022远超《瞬息全宇宙》爆米花片呀啊啊啊啊啊爽飞我!!
人物线和叙事线做的太好了,抛开逻辑不谈(没必要和爆米花讲逻辑)几个人物轮番登场,闪回井井有条地铺开,斑斓又不凌乱,最巧妙的是所有的线索都被编织在一个因缘网里!
东方作者是懂“命运”和“缘”的!
这两个概念的展开能和“爽”这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真的是绝了绝了,在这里所有可以被吐槽的过分抓马的巧合,都成为了对这一主题的成就!!
最后以水瓶的第一视角再串联起整个因缘网真的绝妙!
闪回中的“幻灯片叙事”也被出彩的运镜赋予了足够饱满和精彩的内容!
trigger也足够多,毒舌、下毒等等都在后面一一引爆,制造了足够的悬疑和爽点!
以及,列车的设定!
这个永远也下不去的列车,这个充满因缘巧合的列车,这个失控的列车…隐喻不言自在其中!
列车也制造了足够的笑料,幽灵般的售票员,对混乱充耳不闻的乘客,都是很出色的喜剧效果。
除了爽点也有情感点,兄弟情、亲情、复仇、挣脱与独立…虽然都是一笔带过且有时稍显幼齿,但依旧是成功的节奏点,把观众全身心调动起来。
在预先不知道的情况下,桑婆贱贱和钱老板的客串真的超级惊喜!
还以为钱老板是什么大boss没想到真是个打酱油的hhh总之十分精彩!
请爆米花们学习
这年头能看到这么优秀的一部动作商业爽片实属难得剧情刚开始是有点平淡,但没想到结尾居然串起来了,全片都是伏笔,很多地方我猜都没有猜到,可以说全片都极其连贯。
动作场面很爽,很搞笑,特别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Ladybug的运气,打起来很流畅,更别说这个角色就很好笑本片就很日式,全片都是在日本,而且导演把日式风格掌握的很好,人物名字的亮出我很喜欢,很帅很日式(特别是结尾“水瓶”的名字,很好笑)片名也很好,我已经很久没有对片名这么满意了!
结尾高潮部分与白色死神对打的也是武士刀,很帅很爽。
配乐也很棒,全片都是流行音乐,很多还是把歌词改成了日文了,很日式,很应景特效没得多说,结尾那段确实很爽很上头,而且每个车厢的区别都很明显很有风格,结尾的日出部分也很好看,背景设计的很棒。
演员基本上都是认识的,甚至还有瑞安·雷诺兹,我本人是很喜欢这个演员的,他摘头盔的那一刻帅的要死作为一部R级片,本片是真的爽,剧情、摄影、音乐也都是顶级的,整体都是超出预期的
一个讲命运故事的电影。
每个人对待命运有不同的态度,而且每个人有不同的命运。
有人的相信命运,有人想逆命改天有人。
一个命运衰的不行的小帅,这一生的前半生都在倒霉运。
每次选择最简单任务,但得来的全是最艰巨的过程,而且结果的很惨。
但是这次,上来这趟列车,有了想不到的结果。
他把自己的霉运,都在之前给消耗完毕了。
get到的唯一一个过时笑点是让英国人说a bottle of water,钱宁·塔图姆闪现还是骚。不希望死的人死了,布拉德利特却没死。真田广之年轻时的扮演者根本不帅嘛能不能认真点,欧美审视日本一定要戴般若面具的,真田广之,般若面,武士刀,宿命,简直就是欧美人对日本的刻板印象嘛哈哈哈。こちらは運命の列車,FIJI赞助。虽然剧情很屎,但感觉演员们都玩得很开心,最开心的一次赴死。
每个配角都插入一段前史,过于细碎了。定位是娱乐动作片,但打得不爽快。
乍见新鲜,久看疲倦,但可以预见这部电影可以戳中很多人的嗨点。可惜没做到乱中有序,花里胡哨不过是诸多东西的拼接,没有罗列成自己的章节。
上一部有如此各尽其职的明星群演龙套和完整不泄气的第三幕的动作血浆有趣商业片都是几年前的事了?
西方大导演改编拍摄的日本畅销书,飞驰列车上的连环杀手戏剧。对日本的畅销漫画、动画通俗文化实在是不了解,也不知道这类娱乐片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拥趸者,还引得西方大导演大演员前来改编拍摄,看得你一头雾水,很累很无感。布拉德皮特年纪不小了,如此多的动作戏也是豁出去了。几个星给视觉制作吧。
a piece of shit
从《东方快车谋杀案》到《雪国列车》和《釜山行》,火车一路以来都在大放异彩。这次火车也毫不意外地成就了一部完成度极高的商业动作大片。整部片子用俄罗斯轮盘赌的概念去点缀每一个细节。因为一切都是随机的,运气占了人物行为的很大比重,所以剧情的走向在大部分时候便变得不可预测。虽然这种设定会让部分剧情变得很薄弱,但同时也能产生一连串爆炸式的惊喜。充满灯光和活力色彩的布景非常好看,在闪耀着霓虹灯的日本拍摄一场美式大片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可惜后面用上了CG技术,视觉风格较之前相比有很大落差。幽默插入得恰到好处,介绍水瓶的那几十秒钟有如神来之笔。每个角色虽然都没什么内涵,但都很时髦,充满个性,因此这么一台多角色串联起来的大戏,真的可以把人爽到。
一个好爆米花电影,这年头也不容易了
【C-】挺爽的,但爽点并非电影有多好,而是电影有多烂。作为一部动作电影却未曾贡献过一场说得过去的打戏(《小人物》至少还有公交车大战撑场面),每一场动作戏的调度水平都无比简陋(这还是车厢这种强调纵深且行进方向单一的空间场所,本该大有可为)。更别提本片打着致敬成龙的旗号,而模仿成果依旧局限于单调乏味的道具应用,只能不断产出无风格无危机无节奏的伪动作场面,用以反衬成龙的伟大。至于油腻CG,扁平日式文化,僵硬幽默情境...越是烂俗,结合到一起反而越有乐子,全看电影如何一步步落入观众的刻板预期。同样作为依赖闪回制造戏剧感的非线性叙事电影,本片故作姿态打造的智商陷阱真是有够虚伪,线索编排全靠“短平快”这三板斧去冲淡观众的思考,这点倒是沿袭《死侍2》的糟粕,难道大卫·雷奇只会拍这一种爆米花吗...
看完才发现是伊坂幸太郎的原著,疾速追杀的导演。仔细想想本片要是由日本人来拍那股冷幽默味会更好,现在有种疾速追杀混搭盗钥匙的方法的味道,就是打戏不够纯粹,文戏不够打动,再添加进杀手宇宙的各种元素和大量插科打诨,全片吊着的悬念很快就变成了皮特会不会死,但他这人设一看就是个笨蛋帅哥长命百岁的设定,所以后半段那根绷着的线一下就垮了。此外一群外国佬在日本打生打死大搞破坏,也颇为写实美军大兵在殖民地日韩享受法外治权的意思。
2022.08.04. 英皇iSquare IMAX。好看,值得看IMAX。很暴力、很血腥但又笑点不断,火爆场面一个接一个,又有一堆大牌熟脸加盟的大片,很值回票价。除已知卡司外,Channing Tatum, Sandra Bullock 和Ryan Reynolds均出场打了个酱油。皮特老帅哥上列车前坚持不带枪,然后跟一车的杀手们从头打架+跟人讲道理到尾,可以说是给出了非常特别、个人风格极强的喜剧片演出。每一场列车密闭空间内的近身肉搏、枪战等交火场面都拍的特别刺激,在IMAX银幕上看非常过瘾。故事写的也蛮有趣的,最后看上去那么多人乱打一通的剧情还都给圆回来了。结尾处终于知道为什么原著小说的别名叫《甲壳虫玛丽亚》。愿魅力不减的皮特帅哥再驰骋影坛30年。
烂到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个笑话,演员假装在演戏,剪辑师假装在剪辑,所有人假装在工作的结果是做出了一个自以为很酷炫的精美 PPT
我有种吃寿司却吃到加州卷的感觉
明明从剧本到卡司都无比有趣,最后拍得像一场春晚,又长还废话连篇。一看,《死侍》导演,难怪。双胞胎的戏、小女孩的戏、日本人的戏,统统让人抠地板,剩布拉特皮特一个人耍宝撑完全场,什么血浆啦日漫风啦,谁还没看过电影吗?唬谁呢!
动静太大
爆米花电影中的顶流。黑色幽默爱好者狂喜。各种梗都觉得好笑,连钱宁舞男梗都笑了三遍。
很难打消《子弹列车》的高评分都是得益于疫情以来鲜有出色电影上映这种想法。电影从头至尾都是套路,套路的故事情节,套路的人物塑造方式,套路的日本元素,套路的MV化的试听风格,就连布拉德·皮特的表演方式也透着一股别扭劲儿。演员阵容称得上豪华,但是没有被最大化。
22年10月1日很好看啊 那些电影大V是没拿钱吗说不好看,不比什么月球莫扎特强一百倍?24年9月6日再看 还是很棒 配乐满分 节奏明快 打斗干脆利索 又酷又飒,小贱贱出现一脸骄傲完成任务结果撞错人真的太符合他的人设了哈哈哈哈好看
过时的新电影
充满黑色幽默的R级爽片 皮特帮死侍代班无辜躺枪 很爽很好笑 喜欢双胞胎杀手 除了女儿其他的杀手都是死神自己雇佣的 “你想嫖我吗”私认为全片最好笑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