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小解,隨口聊聊,只聊電影近年韓國電影實力已超越往年的香港與日本電影了,運鏡模式、編劇劇情鋪陳、突破性、配樂、選角、切入角度等等...都已經走向亞洲前端,與國際接軌了我想,這不是你我所可以否認的,關於韓國的電影累積能量,大家有目共睹。
"殺人漫畫"題材不盡新鮮,但妳看得懸疑,點出了罪從一開始的出版社編輯慘死,搭配"似畫似鬼殺"交錯模式,上演一段符合漫畫中的情節而死的悲劇 觀眾們都在猜想著<嗯...是鬼殺的!
>第二個死亡的賓葬社人員,更加強渲染了這方面的推論<鬼復仇!
> 直到警察的出現,漸漸導向<是人殺的>方向發展,中間穿插了一段年輕熱血小警察的過往。
而廢墟中的電腦被發現後,瑞賢失蹤便牽引著後續一連串快速發展,這邊掠過不談第三個死亡的是年輕熱血小警察之死<鬼殺!
>然後穿插出了作者姜知允的過往,她殺了瑞賢第四位死亡的是老警察<鬼殺!
>最後故事結局了,是鬼殺?
或是人殺?
就讓觀眾自己去猜想吧!
--------------------------------------------這邊只簡單提出第一個觀點:私心!
1、姜知允的私心 瑞賢之所以死,是因為她擁有了她所不願意的能力,她聽得見鬼的聲音,她聽得見他們的故事, 所以不受控制的把聽到的一切畫了下來,但山窮水盡的姜知允可不這麼想,她多麼渴望能擁有源 源不絕的靈感!
為什麼妳有才能,而我卻腦袋一片空白?
漫畫家最恐懼的莫過於靈感空白!
姜知允起了一個念頭,她把紙遞給了瑞賢,讓她畫在紙上,再來複製後投稿,這是她第一個私心 當出版社告知可以出版了,這是允知的第二私心,她偷了瑞賢(聽說的故事)的畫。
一回到家所看到的是她的畫在一片火海裡,瑞賢極力反對她將自己的畫(鬼的故事)公諸於世 失去理智的允知便把瑞賢殺了,屍體在哪裡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這是允知的三私心。
2、出版社編輯的私心 面部傷殘的母親出席了自已的畢業典禮,受同學恥笑的編輯將母親出席的舉動寫在了日記,傷心 的母親看到了之後傷心欲絕的自殺了。
及時看到的編輯先是搶救,之後因為自己的私心,便躲在 一旁哭泣,這便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與不想再遭受其他人異樣的眼光的私心。
她犯了大惡,不孝之 罪。
她的私心,我不免為這樣子的母愛動容,為了自己的孩子,死在所不惜...3、入殮師的私心(瑞賢的父親) 照顧重病臥床的妻子五年,受夠了這一切的他殺了自己的妻子,這便是入殮師的第一私心。
再把瑞賢關進死後母親屍體的房間裡,因為自己不願見到瑞賢而想起妻子的臉,第二私心。
把瑞賢拋棄之後他獲得了自由,入殮師的第三私心。
4、熱血小警察的私心 六年前的一個夜裡,他告訴了女友自己錄取了(估計是警校吧?
)有了一份正當職業便可順理成 章結婚,疏忽之間撞傷了小女孩,活著卻沒有救她,小警察為了前途與婚事而斷然離去,她的第 一個私心。
在姜知允的家裡搜查時發現了一張畫,他便採取了殺人滅口的做法來掩蓋過去的錯誤,第二私心 這邊導演用了錯位的手法還原錯殺現場與口供兩個不同,口供裡的畫面是小警察右手拿槍頂住自 己的右邊太陽穴,然後畫面卻是小警察倒向右側,左面朝上,不知道有幾個豆友們注意到這個細 節?
為什麼叫熱血小警察?
不知道,中文翻譯如此,而我忘記他叫什麼了,故稱之5、老警察的私心 在地下室看到畫的他,才承認自己錯殺小警察,他的口供(小警察說是鬼)與做法(擦掉指紋) 皆讓小警察變成自殺,這便是第一私心。
導演也還原了上述的細節,左邊太陽穴中彈,右邊後腦杓被削去一半,小警察左面朝上。
--------------------------------------------第二個觀點:認錯,悔改?
說到這邊再回到那句"私心!
"容我再補上幾句話: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但你犯了錯的當下,可有悔悟?
是掩飾,亦或負起責任?
有一句話這麼說:一步錯,步步錯。
而往往一個小錯誤便會牽連著更大的錯誤產生!
不論是出版社編輯、入殮師、熱血小警察、老警察會死,都因為他們犯了錯,當下有想要補償,卻又 讓錯誤發生,他們沒有認錯,所以死了,死的可疑,死於幻覺與自殺?
1、入殮師殺妻時,妻子還沒死;死前仍呼喊,我都道歉了還想怎樣?
並沒有悔改!
2、小女孩還活著時,小警察沒有救她;死前說我不是故意的,她出現在這地方幹嘛?
沒有悔改!
3、老警察錯殺小警察當下小警察沒死,他有眨眼留下血淚(死不瞑目);在地下室他也不認錯!
4、編輯的母親當下沒死,是可以救活,編輯選擇視而不見,嘴裡咒罵去死好了;編輯死前並沒有悔 悟!
當然,這只是猜想,影片中沒有拍出來。
5、姜知允殺瑞賢時,瑞賢沒死絕(猜測被火燒死);重回地下室回想時,知允說了句對不起,瑞賢 流著淚笑了,原諒她了,因為知允之錯了,悔改了嗎?
錯!
允知沒有!
因為她遇到了一個善良的瑞賢,一個眾人都迴避的女孩,而瑞賢感念她的接納與 照顧所以選擇原諒。
她仍會繼續運她的能力去做畫畫,她得到了瑞賢的原諒,她仍可以繼續活著 人無良知比鬼險惡多了,個人覺得她比鬼可怕!
劇情難免有一些不合理,例如編輯母親面容那段,以韓國整形技術來說,我想多半部分恢復不成問題 才是!
總體來說值得一看,勸戒我們走向正途,不論是人是鬼,至少看了有所警世作用,對吧?
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但你犯了錯的當下,可有悔悟?
是掩飾迴避,亦或負起責任?
整部影片从漫画来切入,是挺有新意的。
导演在恐怖的场景上的掌控也是比较成熟。
影片前半部分的预告杀人,或许看着有些类似于《死神来了》,不过,两者还是略有差异,可见影片还是别出新裁的。
而后半段,情节的多次反转,似乎对电影的主题并没多大的作用,只走了走形式,将故事完整的讲述,有点戏弄观众的嫌疑。
在影片的最后,带出女主的“黑历史”,我还以为会是救赎的结局。
反而,女主从一个给有罪的人传达死亡预告的角色变成一个替冤鬼复仇的罪犯。
她的存在,或许不是内心的忏悔而得到幸免,更多的是冤死的亡灵希望通过她来复仇而已。
故事发生的开始的确让我很兴奋,就是遇害的情节完全按照漫画情节展开。
这里我首先提出来一点,没有鬼杀人,一切都是幻觉!
自己杀自己!
女主幼年是个失败的漫画家,遇到了赵瑞贤受欺负去帮她,两人成朋友。
然后得知赵父亲杀害妻子后发疯,把她关尸体一个房间,赵渐渐有了特意功能,能听到死人讲故事,并压制不住想画出来!
(原因可能有鬼魂缠身的作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了,就是赵虽然也是画出一些遇害者的漫画,但这些漫画不会导致遇害者死亡!
(可能有人会说之前一个小女孩之死他们爸妈找到赵,但是大家注意没,赵一直否认是自己杀人,所以我觉得那只是一个巧合)后来女主将赵画的漫画出版,贪心之下杀死了赵,那枚戒指象征赵的魔力戴到女主手上,特意功能也转移(跟戒指没关系我觉得,只不过是一个象征)。
但是为什么女主画的漫画就引来恶鬼复仇呢?
因为你们注意没,赵死前说的,别出版那些画,会把恶鬼引到世上。
这就是答案。
其实也是某种交易吧换种思维看,就像一种桥梁,通过女主的手,恶鬼来到世上复仇,女主名利双收。
当第一部书出版后,女主又陷入苦恼,没有思路,于是想到了自己的特意功能(我觉得那种功能可能要在具体的地点才有效,也就是只有在她们以前住的屋子,才能听鬼讲故事),然后每晚画出来,传给自己的邮箱(女主不知道自己画给自己这很好理解,联系之前赵画画时候也是处于癫痫疯狂状态,可能那会是鬼附身作画)然后有了开头的故事,漫画画出来,上司收到,惊恐,产生幻觉,自己用刀自残自杀。
赵父亲殡仪馆产生幻觉,自断头。
这里重点解释的是小警察之死,其实我很欣赏之前的网友说的一点,就是鬼来复仇的时候,如果中途原谅了你,你就会得救。
那会小警察临死前,老警察说你刚有了小孩子,不能死,小女鬼美珍原谅了小警察,没杀他,但是老警察却意外走火,老警察眼里有美珍影子,很多人觉得是美珍借老警察之手杀死小警察,我觉得不妥,更好的理解是老警察看到的是美珍,同时也是自己堕落的自私恶念。
最后,女主看到漫画自己杀死赵情节很恐慌,但是很快镇定下来,这里原因我觉得最后不是重点说赵复仇女主,而是小警察复仇老警察。
女主早就得到赵原谅,不会死,而用这个把老警察引到老宅,从而自然而然有了小警察复仇老警察情节!
有人要问为什么一瞬间女主要杀死老警察,其实,你们可以想象,女主本身就是一个贪欲很重的人,而且听那么多故事,是鬼的代言人,最后一张图定个在女主嘴角微笑,身后很多厉鬼,其实她才是无数厉鬼的化身,所以她体内必有小警察冤魂,自然杀老警察也不奇怪。
一直想看的电影终于看掉心情舒爽……比想的也并没有好许多,可能本身期待就太高了……不过还算是韩国恐怖悬疑片平均水平。
就是被吓得胃疼……虽然想吐槽警察死得略冤……不过过失杀人也是杀人而且最后还没有承担责任,但是相比较其它来说罪责有点轻……唉要真这么说就扯远了……最可怕的还是热血小哥,后面要杀知允的时候才是真心可怕。
唉妈真看得腰酸背疼……各种不敢睁眼。
结局也算是平均水平吧……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警察说【不是他们需要你而是你需要他们】。
其实比起大多数的贪婪,知允内心更瘆人啊……总之还不错啦……
不知道为什么看这种迷信和悬疑搀和一起的就很舒服,感觉有现实的参与,但是又离现实比较远。
不会有自说自话的那种攻心的恐惧。
这部看上去尤其舒服,虽然没有刺激神经的恐怖,也是韩国恐怖片的典型惯用形式,但是加了漫画的元素,有疑点,有晦涩。
各种演技也到位。
个人觉得最大的疑点就是最后一个漫画段落女主和瑞贤的关系,是瑞贤原谅了她,还是瑞贤是她的另一个分裂人格。
哪一幕呢?
就是后期女主的那段采访。
除此之外,电影发生的所有事,都是女主漫画里的内容。
恐怖惊悚类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以鬼讲人性。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将这个核心主题放在段采访中,由于剪辑编排问题,才造成了亦真亦假的错觉,成为大家主要讨论的对象。
采访中有两个点:【其一:女主并不相信有鬼】【其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为人知的角落。
】这就是电影主题——【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电影的呈现方式,使漫画里的女主与画漫画的画家享受同一身份,因而容易产生混淆。
其实底层逻辑很简单——漫画家画了一部漫画,里面的故事很成功,她又在前一部漫画的基础上创作了第二部漫画,以自己的身份(漫画家身份)切入,利用第一部的故事创作了一个鬼魂复仇故事。
所以整部电影的内容都是漫画内容。
当然也有一些依据可以作证。
【其一:漫画家石锤抄袭,最后还能大获成功?
】——不符合电影主旨逻辑。
【其二:所有做过错事的都得到了复仇,女主却没事?
】——不符合电影主旨逻辑。
【其三:全员恶人?
太过戏剧化。
】假如女主真的杀过人,却能全身而退功成名就,那就不符合电影主旨,有自己打自己脸的嫌疑。
因此,我更倾向女主只是以自己身份为蓝本创造了一个新的漫画,以此表现自己对人性的观察和揭露。
但导演的野心更大,他将采访片段剪进结局之前,用小警察复仇、女主身后出现无数恶鬼结尾,颇有一种从【法律】和【制裁】两个方面规制人心、令人不要犯错的作用。
当然也误导了很多观众,以为女主凭什么能逃脱制裁功成名就,难道就凭朋友一句原谅?
所以,只要接受【一切都是漫画内容】的设定,这部电影的内核和呈现就趋于完美,是难得的佳作。
我们都说中国的山寨能力强得没边。
但反观近几年的韩国电影市场,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众最能接受的山寨。
可能山寨这个词不靠谱,比较流行的是改编或者翻拍。
就如同同样来自网络漫画的《传说的拳头》以及来自香港电影的《监视者们》。
至少对于熟悉韩国大荧幕的韩国观众来说,近两年充斥着众多外来思想的韩国大片绝对是种数码宝贝进化的感觉。
去年那个总结语叫什么?
“票房与品质双飞?
”哦不,“票房与品质齐飞”。
就比如这部《杀人漫画》。
老实说,我并不是出一部新片就马上跟进的人。
一周前刚看完《横道世之介》的纯情满满就马上介入了这部《杀人漫画》。
可能由于最近韩片出片速度太快,总觉得在精彩程度上面如果是100分的话,细节把握上面,甚至不如前一年的同样是由漫画改编得《邻居》。
当然从结尾上来说,《邻居》剧情的影片剧透掩盖也是完胜《杀人漫画》。
虽然我在“有关键情节透露”打了勾,但还是不想细细地讲一遍剧情,就允许我潦草几句。
这是一个以鬼的倾诉反映到现实漫画的,拍摄时总是饿着肚子表现面黄肌瘦的美女漫画家,把一件件冤魂们要进行的复仇反映到现实中的故事。
这个美女漫画家可以比作卡卡西,但她只复制了原本就具备鬼听妹纸的这一个鬼听能力。
通过这个能力出来的画,提前给现实中的人告知了以下几个鬼索命事件:组长之效仿母亲毁容性死亡。
(当然效仿是我自己加的,因为总觉得让母女死成一个样子更讽刺)鬼听妹纸的父亲医院停尸间的死亡。
还有一个月女儿就要出世的热血青年头部中枪死亡。
身系误杀惨案却几乎全片都表现得正直又直觉灵敏的警察大叔死亡。
之所以这里用“死亡”而不是用“自杀”,你懂的。
以下是自己认为的几个影片不够完善的地方,认同的就看,不认同的看到这里就可以关了。
第一点,在鬼听妹纸的父亲医院停尸间的死亡事件之前和之后,美女漫画家的态度转变用一句“这是第一次亲眼目睹鬼杀人,被吓尿了”的解释在我而言是说不通的。
在组长死后,美女漫画家对警察的不耐烦虽没很多,但确实有,这就导致美女漫画家在用撕裂的漫画拼凑出医院地点后,并没有直接告诉警察大叔。
(你要说警察大叔没留电话给她这个借口,那我只能呵呵了)之后警察大叔对待嫌疑犯美女漫画家的态度(带出去没手铐,自己一个人带没警察看守等等)以及美女漫画家在看赴约短信之前的态度。
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影片剧情问题。
第二点,不知道是故意影片剧透还是什么。
对于一个剧情我十分不满意,就是热血青年头部中枪死亡。
可能是我看影片的习惯,我真的能看出来死亡的时候倒下和姿势和子弹中枪部位和之前热血青年的持枪方式是不同的。
这就让我觉得,这个桥段设计很不合理,为什么不能同一边?
而且,当时某人右手本来空无一物结果后来多了一把枪。
这样之后给人看到的真实情况震撼的保密性不是更强。
由于这已经是第三个人死亡了,我不敢说十个人中有一个和我一样看得出,熟悉恐怖片的剧情铺设的人力,一千个人里有一个我是相信的。
而看穿了这一点的人,之后在看到雨里和上司解释的这类剧情,就觉得表现得更不太对劲。
(这里不完全剧透了)当然看完全部再回来看这段剧情的人,和之前就发现的人。
那对于美女漫画家车门被关上的之前两个镜头的深意,当然是之前就发现的人感觉更好。
第二点的问题也只有这一个优势了=。
=第三点,怎么说这又是个最烦的一点,我最不能接受的。
那就是美女漫画家你怎么还活着,当然我也被你的美丽和敬业所打动。
但是,在录影棚这个桥段内的表示,就表示当时美女漫画家的二三次元并没有混乱,这个录影棚的通告我是坚信发生在警察大叔死后的后续。
影片从头到尾巴结束之前都在传达一件事,就是漫画画出来鬼索命的对象都难逃一死,唯独这个美女漫画家没死,那么其他死的四个人对比美女漫画家唯一没做的事情是什么?
对,就是美女漫画家二三次元重合后,说的一句“对不起”!!!
就这一句“对不起”再加上道歉对象的一个特色脸的“接受表情”(我现在只能定义那个表情为接受)就让美女作家没死,还继续发布作品。
从鬼听这个能力要继续流传下去揭露人世间人性丑恶我是赞同。
但从剧情设定来说,这简直就不能忍。
有的人说美女漫画家的故事没被美女漫画家的卡卡西之眼画出来,只是原稿所以没死。
那我继续对你呵呵。
那影片最终镜头是真正成漫画的画质。
警察大叔都存在在里面的最后一格漫画画面,如果没有前面发现的这些细节,肯定被画出来的细节,怎么会有这最后一个漫画画面?
虽然最后画面作为点题确实很赞,但是从剧情设计角度来说,这就是个漏洞或者叫做败笔吧。
当然我在评价上还是点了“力荐”,我想用这个来讽刺我们自己国家可以吧?
呵呵,山寨大国。
电影只看了一遍,最后一点让人很诧异,女主状态很好的在电视上宣传第二部新书,而且说自己并不相信有鬼。
如果书上的情节都有真实的发生过,估计这本书在现实社会也并不会让出版。
而且每个案件结束的时候似乎都是以漫画的画面结尾,包括女主杀死小女孩,最后一点女主身边有许多冤魂,也都是漫画的形式。
所以,我认为,整个电影都是女主的第二部漫画的内容,所有的故事,包括女主角自身的故事,都是她第二部漫画自己想象的内容,像是第一部书的一个续集。
女主精神状态很好,事情并不是真实的,天才的想象力,她就是有画恐怖漫画的能力。
不讨论故事剧情,只分析姜知允和赵瑞贤的关系的一种可能性。
在我看来,姜知允和赵瑞贤是同一个人不同人格,姜知允是主人格,赵瑞贤的人格具有与鬼魂沟通的能力。
所以赵瑞贤只是时不时的发疯,不是常疯。
所以那个老电信员工讲赵瑞贤时没提到姜知允。
所以不是姜知允将赵瑞贤杀死就得到了她的通灵能量力。
以为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所以入殓师看到姜知允时会以为看到他死去的老婆,女儿长得像她妈。
姜知允把赵瑞贤在老房子那杀死,变成赵瑞贤的人格时必须在老房子,所以在那里设了电脑和网络,赵瑞贤的人格听完鬼魂的故事就用邮件发给姜知允的人格。
赵瑞贤的人格不愿意用鬼魂的故事出名,姜知允将赵瑞贤杀死其实是杀死了赵瑞贤人格善良的一面,所以赵瑞贤的人格在老房子听完鬼故事会把画好的发给姜知允。
所以姜知允杀死赵瑞贤房子里没有留下任何尸体等痕迹。
所以后来查指纹会没有赵瑞贤的指纹,因为只有一个人。
因为人格的分裂,所以姜知允经常会醒来发现自己不知在哪,而且会觉得梦到赵瑞贤的人格听到的部分鬼故事。
我们是为自己而活。
人性的“恶”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第一个杀人故事,美淑没有救下自杀的母亲,母亲的真面目让她觉得真的屈辱。
她是为了自己的颜面所以没有救下母亲,毁容的母亲让她失去了自尊。
尽管母亲是自己的亲人,但损坏了自己的颜面,还不如没有。
这也是有些人心目中都会有的想法吧。
有的人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老师会不会告状,而是父母穿的好不好,会不会给自己丢脸。
妈妈长得漂亮穿得好看当然是会给自己争面子的,但是毁容了会吓到同学又为什么要出席呢,也许妈妈不去家长会会更好吧,起码她不会让女儿觉得没面子。
同时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之一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出席家长会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里的重点大概是孩子太在意他人的眼光了吧,母亲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毅然参加家长会,她在意的是孩子怎么看自己,当得知孩子希望自己死的时候她真的选择了自杀,一个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的妈妈真的会在孩子成人以后回来寻仇吗?
第二个故事,“比地狱更恐怖的就是照顾病危的亲人”。
在妻子死后,他唯一的一个想法就是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作为一个丈夫,妻子在病床上半死不活,靠着氧气罐维持生命,他照顾了她五年,这难道还不够吗?
五年里没睡过一次好觉,五年里都在与自己作斗争,五年里都是在为妻子而活,他已经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了。
在最后即将下葬的一刻发现妻子还有呼吸,已经经受五年折磨的你又会怎么做?
你会选择继续照顾你的妻子?
十年?
二十年?
一辈子?
你的人生都要为你的病重的妻子而活了?
或许放开她会更好呢?
做回你自己,过你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更好呢?
难道妻子会不希望你过得好吗?
也许妻子也不想要再忍受病痛的折磨呢?
也许妻子给他的最后一个眼神只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和爱呢?
如果你是这个病危的妻子呢?
你会选择苟延残喘地活着,让至亲的人受罪?
冤魂?
真的是冤魂吗?
他的妻子真的会回来杀了他吗?
第三个故事,“救救我,我好疼啊”美珍在永秀的车底下呼救。
永秀第一时间是牵住她的手,试图把她拉出来,但最后放手了。
他确实是有苦衷,他要升职,要结婚,不能被这件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在纠结和内疚中他选择了放弃小女孩的生命,放开了救援的手。
谁不是希望自保,在对自己幸福生活造成威胁的时候谁不会选择维护?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这件事不能被别人知道。
让你选你能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
肇事逃逸,你没有过吗?
第四个故事,前辈死了。
“那个,并不是自杀”永秀死了,前辈想要坦诚是自己误杀了他,但是队长说:“这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自杀事件”,并多次强调:“如果说错话,你和我,都玩完了”。
内心的悔恨让他无法释怀,但是为了前途又不能说出真相,于是他接受了队长的话,告诉自己“永秀是自杀的”。
在访谈中,主持人问姜知允:“你相信这世上有鬼吗?
”姜知允回答:“其实,我不相信有鬼。
虽然我讲的是鬼故事,但确切地说,应该是把每个人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故事用鬼故事的途径来诉说。
从不起眼的小错误,到不可饶恕的大罪,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的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的意识”。
这世上并没有鬼,所有的鬼魅都是自己。
那么,是如何让徐美淑完成“完美自杀”呢?
又是如何让赵善奇在太平间自杀?
永秀的自杀事件又是如何?
前辈呢?
很简单,心理战。
显而易见的是故事里的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生前都看过与自己有关的漫画。
看到这些诡异的故事,首先心里都是充满疑惑的:这是什么?
她怎么会知道这些?
故事一步步在主人公面前铺开,把所有他们试图隐藏的秘密公诸于众,把他们内心的伤疤揭开,一步步击溃他们内心的防线,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可饶恕,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在神经极度敏感,整个人处于紧绷状态的时候,出现幻觉,从而引发自杀。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的意识”。
大家可能会疑惑,桌面上的鼠标点开了漫画,是谁在操纵徐美淑的电脑桌面?
又是谁解开了ipad的屏幕锁?
远程完全做得到。
姜知允是幕后黑手,但她不是凶手。
影片开头,心理医师说:“你听过爱丽丝后遗症吗?
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卡罗尔得的病,他把自己的作品和显示混乱,结果陷进作品里的虚拟世界。
创作型艺术家们,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把梦境和显示弄混,暂时出现自我否定现象。
”影片中我们也看到姜知允就是这种现象,她否认作品是自己原创的,否认自己的能力。
影片随处可见她戴在右手食指上的戒指,那是她自我的象征。
她创作时戴着它,灵感如泉涌,摘下它,她便开始疑神疑鬼。
姜知允也是为了一己私欲,利用好友后杀了好友,她嫉妒她的才华她的能力,那是她所需要的能力啊,她却得不到。
这世上太多不公平了。
你拥有的东西或者你不屑于拥有的东西恰好是别人所需要的东西,这真的让人很烦恼对吧。
这会让别人嫉妒,无可厚非,你会受到一定影响,也许你也同样会嫉妒别人拥有的东西,真是很让人无奈。
总之,这世上没有鬼,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内心的鬼魅在作祟。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