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深藏于心的隐秘欲望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匣中之物,放的时间太久便形成了束缚人心的鬼魅之物。
一旦“偶遇”降临,每个人都会变成鬼,所以我们需要驱散心中对于过往伤痛的执念,做一个坦荡而洁净的人。
但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需要一个坚固的匣子,珍藏着我们对心爱之人心爱之物不变的热情与向往,哪怕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要从生活手中夺回属于我们的幸福。
先说阳子吧,说是很爱她爸其实也未必,在她眼里她爸的闪光点是“深爱妻子”的痴情人设,她是把他当成了完美爱人的形象,等她最后发现他根本不爱她母亲了的时候她就已经醒了一些,还有一点是她从小父爱母爱缺失导致的对父爱异样渴求以及对母亲的憎恨。
事实上小孩子就是很现实,一个身体健全又是家庭支柱的父亲对比体弱多病需要人照料的母亲毫无疑问是权力掌握者,小孩子会无条件地亲近强者,这本身也是人性的选择,而他们家的悲剧发生在于父女都跨过了人伦道德的底线,妄图以这种乱伦的方式去弥补妻子/母亲情感缺失的那一块 然后是赖子的母亲,她的遭遇就是从小不被疼爱,长大后只有短暂的平静婚姻时光,之后寡妇带着女儿被男人糟蹋蹂躏过来以至于只对房子有着深深的执念,对相依为命的女儿没有足够的关心甚至还暗怪她是拖累,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在意所以找了那么多姘头都无所谓,她这样的冷漠导致了她的女儿赖子根本不能理解她的痛苦甚至恨她,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也让赖子本身就不算好的性格变得扭曲(我认为人之初,性非善非恶,有的人可能会更敏感极端或冷漠迟钝,但是是非观还是后天引导影响更大) 中二少女赖子,似乎本身就有完美偏执,与母亲产生嫌隙起源于年幼就撞见母亲和男人的床事,这对于年幼的小孩来说是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又缺失母亲的沟通和引导,以至于她之后的性格变得偏激。
在她眼里母亲年老色衰同时又家境清贫,是她的污迹般的存在(母女的关系是一面镜子,而这对母女互相都认为彼此是拖累)遇到了加菜子这样的“完美少女”,再加上加菜子的一些话语导向,很自然的赖子把加菜子作为她母亲的反面同时也是她自己理想化的投射,一旦加菜子不再完美,尤其是当她又恰好有了下手的机会,她对母亲的仇恨就全都倾注了加菜子,在确认加菜子不会回来以后她又开始“东施效颦,试图取代加菜子让自己成为“完美”。
<图片1>作者:酱牛腱关于上期中提到漫改动画时出版社的主导权,这几天小编想起一个很有名的例子。
2006年MADHOUSE制作的TV动画《NANA》第一集播送前,八卦杂志《夕刊富士》忽然爆料来自于所谓关系人士的消息:“由于前两集的内容被制作方大幅改写,惹怒矢泽爱老师,几乎要闹到播送取消的地步”。
官方对这条八卦没有做出任何回复,而前两集也按时播送。
内容和漫画的开头相比,叙事确实进行了前后顺序的调整和一些删节,但剧情本身没有原则性的变化,根本谈不上 “大幅改写”。
这使得当时的观众都认定这是八卦杂志无中生有的炒作。
然而一个多月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NANA》第六集播出时观众发现,第六集把第一集的剧情几乎重演了一遍!
只是加了点内容调了些顺序,和原作漫画更加接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对比一下原作漫画和第一第六两集。
这动画界极其罕见的单插一集读档重练状况,让我们对其中可能发生的争议浮想联翩。
而《NANA》第一集的演出,就是本文主角中村亮介和该片监督浅香守生共同进行,分镜则是浅香监督自己画。
当然无论我们怎么浮想,在没有官方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对这条八卦消息并没有求证的方法。
然而有趣的是,在当时浅香监督关于《NANA》的访谈中,同样大谈原作改编。
其内容也和中村监督上一期中的言论基本一致,先是对原作带来的束缚大吐苦水,之后还搬出《银河天使》的监督经历来感叹故事和分镜的自由并表示分镜负责人就是作品的神(您也不想想能有几个片比《银河天使》更自由啊)。
这一老一小不约而同的感叹,让我们对《NANA》的浮想得到了不少状况证据的支持。
不过无论是考虑到大人的事情,还是小编有限的能力,都不允许本文进一步深挖。
幸好,这类束手束脚的情况在丸山社长的努力下,在MADHOUSE的漫改作品中还是相对少见,而中村监督更是不久后就接到了稀有形式的活儿——京极夏彦原著小说《魍魉之匣》的TV动画化改编。
当时不仅是中村监督自己,整个MADHOUSE实际上都没有多少小说改编的经验。
不过正如他自己提到的,漫画的画面对于分镜有所束缚,而小说形式反而有助于动画画面方面的自由发挥,但是自由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难度的降低。
他同样要面对他自己的原则“不对原作忠实而是诚实”。
本作又应该对什么诚实?
需要体现怎样的演出意图?
下面介绍基本不含剧透,请未看过《魍魉之匣》的读者放心阅读。
中村监督实际上并不是一开始便参与《魍魉之匣》动画化的企划。
他参加项目时,故事剧本已经完成到了最终话,西田亚沙子已经画好了以CLAMP原案为基础的人设草图,以第一话为主的美术设定也已完成。
实际上这类监督中途加入的情况相对少见,估计里面又有什么大人的事情。
不过他读完脚本看完人设后开读原作,立刻被京极世界吸引,一气读完后,拍板决定接盘。
<图片2>看到CLAMP的人设原案后,监督的第一感觉就是影像必须往抒情甘美方向走。
而他为这片画面演出上定下的基本视觉概念是“光与影”。
全片所有镜头的layout都设计为光影并存,原则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明暗均匀的镜头。
但是光影的并存并不是随便交给原画去打影子就算,本作中监督引入的重要流程,就是在分镜阶段就会加上光源和阴影。
通常的TV制作中,这一流程往往会被留到layout后才进行。
这一工程的提前意味着分镜负责人对于画面的控制力更强。
这也是MADHOUSE出身的演出家共通的特色之一,他们的演出方式受MADHOUSE巨匠川尻善昭的影响极强。
川尻习惯于自己负责作品的所有镜头,所有的lo和草原都自己亲自上(工作量!
)。
而中村由制作进行身份进入业界,之前并无作画经验,却也会在自己作品中亲自原画。
这正是因为在他心目中,川尻的做法才是动画监督的理想状态。
而包括他在内的MADHOUSE演出家们,尽管受到工作量和画力限制,不能完全踏袭川尻的亲力亲为。
但画不了动画,多说多写总没有问题吧。
在分镜阶段进行的详细指定,同样可以增强分镜对最终成片画面的控制能力。
那么这较强的控制能力究竟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看过本片或者原作的读者应该知道,这部作品的大戏都在于嘴皮子——掉书袋搞推理,打嘴炮喷敌人。
里面有四到五集,整集就是几个人屋里在那或坐或站地说说说说说不停。
所以分镜的难点在于,这密闭空间里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角色位置还不动,那么这站桩戏画面要怎样才能不重复不单调?
先看看前文提及的浅香守生监督的解决方案,他所负责的第六集分镜就是三个人坐书斋里说了一整集。
擅长少女漫画改编的浅香监督,他尤其得意的是对于当前环境和状况的利用,场面中的背景、物品、人物都为他信手拈来(扩展阅读可以看看《花牌情缘》的屋内表现)。
第六集中,他的运镜在书斋中上下翻飞,各种小道具层出不穷,角色小动作抓耳挠腮,观众完全没有觉得单调的机会。
顺便一提,这一话的作监细居美惠子就是中村监督之后的御用原画拍档,细腻的演技当时已经初露端倪。
<图片3>浅香守生第六话分镜,可见镜头的灵活之处和环境刻画的细致。
另外和前面的光影视觉概念匹配的是,除了已经加了阴影外,第二格眼镜处的高光和透过光指定。
中村表示画那么细可以直接放个大拿去当lo了。
第七集依然是这三位窝在书斋里说说说,而负责分镜的是浜崎博嗣。
相比万物皆为我用的浅香监督,浜崎尤其突出的是他的想象力。
而第七集的谈话内容多为怪力乱神的掉书袋,需要的正是这种妄想能力,为此中村监督专门找到浜崎请他担任该集,最后各种画风不同的传说神怪,依靠浜崎对于构图和镜头节奏的独特感性,在这一集的现实和想象空间中来回穿梭,达成了一种充满个性的奇妙平衡。
中村自己也明言,这集分镜比起成片来要激进太多。
浜崎博嗣第七话分镜,可见画风和正片比较起来相当不同,另外同样在分镜阶段已经做了色彩和影的要求。
中村自己在《魍魉》中的分镜演出更多受到浜崎的影响,他在本片中的分镜特色正如前一期谈俯瞰镜头时所提到的——他的镜头是主观的,这和浜崎的调动想象力有共通之处。
具体来说就是他的画面创作一定会考虑到角色的视点。
因为原作本也是重视视点的作品,剧情从关口和木场的视点展开,分别是关口视点中的各角色的心理变化,以及木场视点中的悬疑剧情推进。
而中村监督在视点方面的尝试体现在他对于角色的代入和沉浸。
比如第一话两位少女的友情刻画受到百合爱好者们的广泛好评,但是监督却明确表示自己对百合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甚至因为对于百合和女同和S(以吉屋信子为代表的日本文学种类,来自于Sister的首字母,描写少女和女学生间的强力羁绊和友好关系)分不清楚遭到此间行家的西田亚沙子大姐怒喷。
但是监督表示,虽然我不懂百合,谁喜欢谁的心情我还是懂点儿的,我可以在代入角色的视点后,把感情描写体现在分镜之中,下图是其中一例。
<图片5>第一话的视点大多是女角色赖子视点,这位赖子和她所憧憬对象的同学加菜子正是成为话题的那对百合。
其中最有趣的表现莫过于加菜子一旦说话,赖子视点的画面马上就开始脱离现实进入梦幻,周边鲜花盛开,光风霁月。
脚本村井贞行看到分镜表示我根本就没写这么一段啊什么鬼,监督却回答按赖子视点就该这么画。
尽管本作的超自然要素十分有限,但是监督认为本作中应该允许世界观随着视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哪怕出现幻想式的镜头。
多个视点的同时存在,使得即使是同一个角色的同一段戏,在不同角色的视点中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就是中村相比于浅香的无所不用,和浜崎的奇想天外,他自己提出的避免站桩戏流于单调重复的解决方案。
来看他的一个演出例子,中村监督亲自分镜的最终话第十三集。
为防剧透和读者公众场合出丑,这个视频没有声音,请放心点击。
片段出自十三集14分22秒处,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寻来带声音的版本观看。
视频播放页面:http://cdn.animetamashi.cn/c65ed9b642a7c457/video/72386e这个角色被静音掉的台词是他在描述自己的理想。
而很明显这个角色的描写分成了多个视点,而这些视点中的动作是不相容的。
接近客观的普通视点下的得意微笑,另一个视点中则是面露狰狞,再是眼爆血丝,以及最后狂人般双手高举。
这些不同主观视点在时间轴上的融合,给这段画面赋予了极其高的感情密度。
而迅速切换的镜头更是使得画面不会无聊。
谈了中村监督和其他几位的不同解决方案后,这里出现了一个分镜控制力带来的问题,各话分镜都是老司机,资历高能力强。
分镜既然是体现个性的不同解决方案,那么监督要怎么修改这些不同个性的分镜来达成作品统一的风格?
结论上来说本片中,监督不修分镜,他只剪。
看过动画和原作的读者可能知道,全十三集很难容纳整本小说巨大的内容,系列构成村井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的删改。
但即便如此,每话做完分镜时一掐表,至少是成片时间的1.2倍,最终话甚至是1.5倍,总得删点啥,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段都不舍得剁,监督愁得泪流满面。
而上面的监督自己的解决方案——多视点快速切换以糅合在同一时间轴上的做法,其实也是一个增加信息密度,从而节约宝贵片长的方法。
而对于其他人的分镜,中村监督只根据时间需求进行删减,而不修分镜。
他允许,甚至说有意追求不同的分镜风格。
而他统一世界观的手法并不通过镜头,而是通过美术、色彩、摄影处理以及音响效果。
前面提到的整体视觉概念“光与影”就是其中的重要要素,我们下期接着聊。
魍魉之匣,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的作品,每一个推理迷都要感谢京极夏彦给大家带来的这样的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而动画和电影确实也都没有让我们失望,一丝丝迷幻的交织,一层层剥落的掩饰,一点点托出的真相。
已看过小说和电影并熟知结局的情况下仍能让我彻夜刷完的动画,怎么样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匣中的少女,分尸的男子,抑郁的作家,黑面的阴阳师,懒散的侦探,美丽的女明星,还有那两小百合。
好吧,电影版果然没有拍出故事的精髓,纯属鬼扯。
动漫在铺设了12集之后,总算清晰的给出了全部脉络和答案,我这个侦探小说爱好者到了最后才明白为啥,智商果然和关口是一个级别的。
到最后关口半崩溃的妄图打开匣子,其实我也快要崩溃了,其实我也想要看看匣子里的久保。
也许那个特定的瞬间,普通人都会忍不住魍魉的诱惑,想要看看匣中的少女,哪怕已成鱼干。
我们置身于地球这个匣,又置身于个人身体这个匣,在职业分明上又是一个匣,层层推进,殊知魍魉就是本身。
而个人出发点又能看到别的魍魉,又或者,本身沉溺于魍魉这个状态中区分不同的魍魉,或是自身魍魉,无法置身事外,更容易被魍魉所迷惑 ,这能决定成为匣或为魍魉,当中也包含更大一层的匣与魍魉了 个人既是匣本身,魍魉也是呢 其实作品不错,对没看过原著来说,人设不错(榎木津好棒)但一出场发现谁谁认不清这对剧情走向完全走迷惑线,时间线各种穿插表示这剧看得更困惑了中后又插入佛鬼蛇神念经…说的是理却意外混乱(其实作者本身就喜欢这方面的,加上其实中禅寺就是作者吧,有种作者就在面前的感觉,必须稍微了解下作者呢,才能理解原著)解迷篇各种跌宕起伏,等迷雾散去(稍微感觉被骗的感觉,因为百合戏份过多啦)但也是最精彩部分,只是,这个故事何其凄美对各种当事人,或许作者只是觉得,这只不过是匣子与魍魉构成的层层故事,有感而发的也只是评价一一幸福的方法是,只要不当人就行了-是啊,我们寻觅的只是幸福,但那不是人能拥有的,但福祸相依,才让人刻苦铭心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不同的世界---题记从总体来说,前面6集的剧情较为拖沓。
到后面就开始逐渐紧凑起来。
若前面拖沓的情结击溃了你的耐心,那么你将无法领略后面的精彩。
动漫围绕着两个核心来写,一是魍魉,一是匣子。
魍魉是一种到现在仍无法被定义的清楚的鬼怪,有人说他是水怪,也有人说他是山精,甚至是影子。
还有一说法就是,当人的心被四面关起来的时候,那样,魍魉就会出现,吞噬你的内心。
这时候你的心,就像一个匣子,隐藏着许许多多即便是亲人也不能知道的事。
若你想战胜魍魉,就必须先打开匣子,知道他是什么,才能找到机会下手,但很多人却在这一个与魍魉搏斗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魍魉。
尼采有一句话,和怪物战斗的人,留意勿让自己也成为怪物,当你凝视著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著你……《魍魉之匣》里面说到犯罪并不需要动机,它可能是心里某个冲动的想法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机会给予了我们犯罪的便利,它仅仅是“过路鬼”的诱惑。
而里面每个人物也在为我们阐述了这个说法。
例如,赖子因为加菜子的眼泪和颈后的粉刺而把她推入了轨道之中;杀人狂久保因为瞥到了匣中的加菜子,而犯下了一连串的命案;雨宫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杀死了那个医生助手。
但是我并不同完全认同这种想法。
在《心战》里面说到,每个人做事都会有着其动机和目的,但普通人往往只会在想而不会真正的付诸于行动,而聪明人就会努力去做到这一点,但是,两者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普通人的心里活动并不比智者弱,这就是很多聪明人会在阴沟里翻船的道理。
《心战》说到,每个人做事都会有着其动机,只是看看这个动机是隐藏还是外显而已。
而在《魍魉之匣》中,同样也适用,赖子因爱成恨,就像《月亮和六便士》里面说到,卑鄙和高贵,妒忌与爱护是可以很和谐的存在一个人的身体之内。
同样,爱和恨也如此,因为在赖子印象中,加菜子是完美无缺的,在她发现加菜子竟然会流眼泪和颈后长着粉刺的时候,那一种毁灭的诱惑就会充斥着其内心,而那一辆飞速而来的火车便会她创造了极佳的机会。
久保也是,若没有母亲的死和其四指被匣子扎断,也因此患上空间恐惧症,恐怕他不会因为看到一个人棍而爆发其内心的一切,扭曲到为了再次体验那种感觉,而不断地杀害与制造匣中少女。
我相信,若你做一件事,必定是你成长中各种因素的集合。
有句话就是,若你了解我过去的一切,你会原谅我现在的所作所为。
在《魍魉之匣》中,有两个推理能手,京极堂和榎。
京极堂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话痨大叔,而榎就是一个不按规矩办事的最差侦探。
京极堂的推理能力在他知识渊博和对碎片信息的了解表现之下显得尤为彪悍,所以说,当你在羡慕别人将理论信手拈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他那一堆堆的书。
而榎是里面使这部阴郁的动漫增添不少阳光的角色,他总是嘲讽那个警官和龟毛男,总是不记得人名,但却在他另辟巧径逻辑之下显得十分可爱,他不爱劝人,总是用犀利甚至恶毒的语言来压迫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能,也就唯有这两个人在打开匣子的时候始终没被侵染,都是非常淡定和自信。
所以,在问题之前,一切掩饰都没用,心中的匣子都会被打开,接受这个世界的责难。
先看的小说原著,所以对会出现的画面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感觉视觉冲击并不像某些人渲染的那么过分,毕竟不是恐怖片。
情节很大程度上忠实了原著,特别是关于京级堂的鬼扯部分XD。
但的确如很多人所说,整体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最后的结局收的太匆忙。
实际上,原著结尾是非常有条理的抽丝剥茧的揭谜过程,给人的惊奇感也是层层递进的,是整个故事的“戏核”。
不过不知道如果先看动画的话还有没有这么好的感觉。
说说动画版缩水的部分:一是由于画面表现力所限,木场对阳子的情感渲染得不够。
这也导致最后两集木场的行为缺乏说服力。
二是整个砍掉了久保与“御筥(原来这个字念ju么……)神”的亲属关系。
虽然这条线在故事情节展现方面很鸡肋,但是作为推理故事来讲,如果缺少这条线,少女分尸案就不能和“御筥教”联系上,故事前面将注意力引到“御筥教”上让其作红鲱鱼的手法,就显得有点作弊了。
所以,还是推荐先看小说呢。
很赞。
看这个,一定要有耐心。
一共13集,一开始是四个案子(加菜子被推遭火车碾压、女性连环被杀尸体遭肢解、须崎太郎被杀、匣子宗教御筥样骗钱案),外加久保的小说,关口的小说,还有超能力测试,人体试验的铺垫。
各种乱七八糟的伏线,各种似真似幻的小说代入以及梦境,各种碎片信息潮水般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云里雾里,思绪纷乱如麻。。。
耐着性子看下去。
后面3集爆炸式地揭秘,之前所有的案件,所有的信息都在京极堂的解谜之中有条不紊又极其巧妙地串在一起了。
谜底能让观众惊讶得合不拢嘴。
说句实话,一颗青春痘引发的血案都没有惊讶到我,因为动画一开始就对加菜子和赖子的“友情”铺垫非常详细。
这俩姑娘,怎么交往,如何相处,彼此的心灵自白,尤其是赖子,看她的心灵自白就不大正常。
她做出什么事,我都不惊讶。
但是,加菜子的身世,以及雨宫对加菜子神奇又诡异的爱恋,阳子对她爸爸的情感,还有久保和雨宫相逢后发生的魍魉式反应,我是真的惊讶得没合拢嘴。
看完后,你会发现,前面你觉得烦琐无聊的每一个闲笔,你看得云里雾里的那些信息交代,居然全都是必要的,并不是作者在凑字数。
相反,作者还把这些信息简化到最少了。
动画是clamp作画,京极几人组画得很帅。
尤其是榎木津,跟大家相比,他的画风直接跳到了少女漫的王子款。
笑。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意识,以各自的观点看待和思考事物。
对我们来说的现实,不过只是各自的意识在脑中编织的故事。
然而,这也只是在名为自己的匣子中,窥视到的主观世界。
总体来说,很赞的一部动画。
推荐一看。
看下来真是让我很不舒服 但是又吸引我想要去把它看完
日本人怎么想的。。。。。。。。
观后感:千万不要脑补别人的人生故事,否则是会出命案的。京极堂(中禅寺秋彦)帅得很冷峻,榎木津礼二郎好美男。
画面僵得像幅画,剧情乱到闷,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本正经的神棍,第11集才开始说人话,好在原作足够内涵,除了对他人即地狱这种消极看待人际关系的哲思外还有不明觉厉的硬(hei)科(ke)幻(ji)色彩,反而推理方面让我比较无感
如果静下心来看,这绝对是一部很棒的动画,给人的感触很深.人物多而且性格很丰富,关系处理得不错,最好的我觉得还是故事本身.不知到小说怎样,但是动画里的那种恐怖悬疑还有关口的那种心理做的很漂亮!到最后我都快和他一起叫了:再这样下去我也要变成久保了!最近一直看到杀人事件(虚拟),现在想想果然是因为遇上了那个偶然,遇上了偶然谁都可能成为杀人犯.
原作还原度很高,中间有几集完全就是在看小说嘛,全是对话,百合外衣下的乱伦惨剧,有一句对白印象很深:“人什么时候才可以幸福?”“当他放弃做人的这个身份的时候......”
想填补下画面感,结果没看到
哎呀,这个剧真是太妙了!案件和推理并没有多与众不同,主要这故弄玄虚的讲故事的方法真是太妙了!原作不必说,这个剧的编剧也是非常厉害。加菜子真的太惨了,一家子、朋友全是神经病,这里能有一个人对她的爱不是7形的?PS.看着木场大爷穿着日本军装做着警察的工作,这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民俗慢热番,京极夏彦原作,CLAMP原案,超豪华声优,昭和时代,天人五衰,后颈粉刺,私小说,强迫症,过路魔,箱形馆,731,肌无力,电子脑,巴拉巴拉事件。阴阳师作家侦探刑警,中年魅力男团。想到乱步贴画旅行男,攻壳心测,无头骑士,吉良吉影,小茶杯,贞子。匣中写下魍魉只是因为笔画多(ーー゛)
还是找原作看吧~话说简体版什么时候出版啊~~~~难怪没好感,原来人设原案是由CLAMP担当,动画制作则是由制作过「电脑线圈」和「人形电脑天使心」的Mad House担当。——最讨厌CLAMP的油头大眼画风了~
ost和画面掩盖了剧情的拖沓。
猜测这个故事更适合小说。
画的太精致了好吧!!!
請把東野的書能改動畫的都改動畫吧 書真心看不下去
没看过原著看这个真的会坚持不下去!时间线可能是有意也可能是无意的弄乱。还以为书里的内容,脑中的幻想和真实交插出现。完全混乱!虽然后面几集开始解谜时感觉很爽。但依然觉得动画这样,节奏慢,且太多废话。能想像有几集都是在主人公在讲解日本妖怪知识吗?--可能看书会觉得有趣得多。
非常优秀的还原与塑造,画面与音乐加上叙事节奏营造的风格时而优美闲适时而有妖冶的阴暗,细节用心,角色吸引人。除了《魍魉之匣》之外也涉及了一些《姑获鸟之夏》和《邪魅之雫》的内容,小说中的“作中作”的演绎是一大亮点(原作者亲自配音了一个角色……)。十三集完结了故事后加了一集中禅寺敦子视角经历的该事件,以及宛如原作者本人心声的结尾独白。
今天看完的。是个悲惨的故事。最后一集大揭秘惨烈啊但是我笑得停不下来因为久保咬死了父亲被姐姐插死了身躯冲上天变成了烟花因为开着弹幕看的弹幕搞笑的
前面情节和台词太乱,真相一般般。
这人设,有够让我无语的!
看了原著忍不住去看动画,很美。
还是书更好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