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看日剧惊叹于福田麻由子、芦田爱菜等子役的精湛演技,但对她们在戏外的状况了解甚少。
如今《小戏骨白蛇传》的火爆,连带着让剧中一群儿童演员圈粉无数,众多花絮发布出来,许多网友惊呼“这群娃娃真是逆天了”。
我看过之后的感想是,这哪里是什么“逆天”,分明是得到机会绽放的天然。
那些拨动人心的精彩,本质不过是天分、环境、认真和练习。
“白娘子”陶奕希是街舞高手,“许仙”周芷莹特长是唱歌和古筝十级,但两个人在“白蛇传”中都是首次拍戏,从试镜时的有悟性但生涩的表演,到成片中出色的表现,这背后是她们努力的争取、私下的认真练习、以及在剧组中边玩边练达成的默契。
“许仕林”钟奕儿和“许姣容”李欣怡,在拍“三笑寻亲记”“白蛇传”之前,两个人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湖南卫视的“宝贝了不起”节目中一同参加过训练营,她们合作表演的双簧,恰好发挥钟奕儿的台词功力和李欣怡的表演天赋。
没想到她俩都是老搭档了。
钟奕儿的妈妈在采访中说,在奕儿两岁左右时,就发现她的表达愿望特别强,口齿也伶俐,于是就有意在这方面培养锻炼。
从奕儿7岁的影像到而今10岁的“小戏骨”花絮,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小宝宝是如何在舞台上和镜头前一步步成熟起来。
至于她表现出来的懂事、暖心、高情商,想必是日常耳濡目染的结果。
若说前面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城市家庭,从小有着更好的环境和机会,那么“白蛇传”中另外一对老搭档就是另一面的例子。
“许仕林”配唱李正康和“许姣容”配音兼《千年等一回》演唱者向小康,两个人来自湘西古丈的山村,他们此前参加北京卫视的“音乐大师课”节目,并合唱一首《天路》。
他们的节目一打开就自带催泪效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两个人都是家境普通,母亲卧病),而是因为他们的面孔和歌声,是名副其实的一尘不染。
他们的演唱还没有丰富的技法,但那声音的纯粹干净,一出声就打动人。
从向小康在“音乐大师课”第一期身穿校服、系着红领巾、怯生生唱的一首《送别》,到她在“白蛇传”剧组录音《千年等一回》时充满自信、跟着节奏舞动的微笑,这样的成长简直让人拍手称赞。
尽管他们缺少像城市孩子周边那样丰富的机会,他们在初对镜头时难免会拘谨,然而,学校、合唱团还是为他们创造了学习的环境,进而发现了“音乐大师课”“小戏骨”这样的机会。
配唱演员在剧中不露脸,然而许仕林唱段那带着丰沛情感、音色非常有穿透力的歌声,还是让许多观众记住了李正康的名字。
也希望正康妈妈的病能快点好起来。
写这篇评论,并非只是列举这样一些“别人家的孩子”。
事实上,《小戏骨白蛇传》给这些孩子带了如此的关注度,而在镜头之外,类似这样出色的孩子们也并不少。
也许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天分,孩子在面对自己喜爱的事情时,那种认真的投入和努力的练习也几乎是天生的(当然也需要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大人们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让他们天然生长的环境,小到家庭,大到社会。
最后引用“大队委”钟奕儿的话作为结尾:“希望让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地方,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孩子小时候承受不了的压力。
”
李正康、向小康在“音乐大师课”节目合唱《天路》
钟奕儿采访:我妈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趁着家长不在,把自己扮成公主娘娘什么的。
小戏骨更是像圆了小朋友的梦,自己来呈现电视剧里的情节,多开心呀。
当床单围巾变成了飘飘白裙,信念感就更强了,所以才有了他们的演技。
看小戏骨,也是在安慰那个小小的自己。
小演员只要不耽误学习,能把学习和拍戏事业兼顾,有这样的机会真好。
小演员也不要督促自己减肥啦,你们不胖,真的😂
刚开始看,觉得孩子扮演大人挺逗,然后看到爱情戏,又觉得尴尬,起鸡皮疙瘩。
后来慢慢入戏,慢慢适应,觉得小朋友们把角色扮演的真是到位。
想下当今大牌明星,只靠颜值,没有演技,不觉得丢人吗?
哈哈。
谁给你们的勇气在娱乐圈里混。
再次为小戏骨点赞,个个长大都会成为大明星啊。
给导演深深的鞠一躬,想法奇特却又细节做得如此到位,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
期待众导演更多的精品。
已经很久没有去关注翻拍经典的片子了,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变得浮躁,对于经典一些人总是拿着情怀让人无语买账,谈及投入都动辄以千万为计量,然而到最后很少能让人感觉进步或与之持平,多数都成了垃圾。
对于白蛇传这部经典电视剧我是看了很多遍的,那时候家里只能收到几个台,每到暑假必会放映这部片子,所以尽管有50集我还是看了多遍。
后来渐渐的播出的次数就少了,翻拍的就上映了,荧幕上魑魅魍魉,让人很无语,故事改过来改过去,看着那些做作的表演和浮夸的画风,真的让人有问候全剧组长辈的冲动。
印象中刘涛翻拍了一次,故事被重绘了一次,看着倒也不是很别扭。
其他的真的没有按下遥控器的欲望,要么是一股子邪气强调许仙与白素贞和法海之间的感情纠葛,要么就一边倒的让小青当剧情的神补充,到处挖坑。
还好,今天刷微博看到了这群孩子演的,然后去优酷看了,真的很好,演得很认真,或许是因为天真,所以一些情感就十分的自然,小许仕林的几场哭戏感情分外的真切,很让人感动。
许仙的姐姐演技很好,对于这样的年龄段来讲已经超越了。
在白素贞被收走的那一场戏中可以见其功力。
许仙也比较出彩,无论是唱腔与感情流露都是很自然地,详情见其与许士林在金山寺相遇不能相认的一场戏。
对于白素贞我觉得小演员尽力了,一颦一笑都有着气韵,尤其在她出塔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错觉,那种久违的熟悉感涌上心间。
或许剪辑差了,但是当你看完后就会知道,原来感情还是纯的好。
我很有感触,不仅仅是这些孩子的演技,还有他们自己对角色赋予的自我意识。
我突然觉得也许感情是我们心里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选择唤醒了哪一颗就存有哪一种种情感。
又想起了以前的一幕幕,看了之后很想再去看一遍92版,真的触动到心底的记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讲真,作为资深新白脑残粉,所有关于《白蛇传》翻拍的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
记得小时候有一部港剧画风的《白蛇传》,许仕林是个半妖,脸上有蛇鳞,看得我直想吐,总之是一大童年阴影。
关于那部剧,我想票圈几百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过的,或者说还有印象的。
再则,原先我并不看好央视翻拍的《白蛇传》,因为从小我就对翻拍有抵触心理,后来看了这个刘涛版的《白蛇传》,发现改编很大,剧情跟新白几乎不同,同样也很精彩,能算得上是经典,毕竟还是央视出品,尤其op、ed也是相当好听。
再后来,是前几年左小青和任泉主演的《又见白娘子》,保留了黄梅戏的部分,但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我也是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地方台有播出的《白蛇后传》,好像小青是主角,男主是邱心志,刘诗诗也有在里面,剧情仿佛过得去,总之人长大了的缘故,也是偶尔遥控按到看两眼就过去了。
除此以外,就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以及有部新加坡剧《青蛇外传》,情节是完全忘了,但是里面的主角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尤其是男女主,那几张脸一看就觉得炒鸡熟悉,像是范文芳夫妇和焦恩俊。
言归正传,小学生主演的这部剧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是致敬诚意满满,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特效音效以及某些经典镜头,都还算得上是专业cos。
这群演员,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演出那种大人的感觉,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是尽力做到了。
饰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戏,身段轻盈,衣袂蹁跹,赏心悦目,是可造之材啊。
其他,诸如饰演许仙、许娇容、许仕林的几个重头角色的小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模仿到位,并且有自己的心思在里头。
可以想见,他们是细心钻研过新白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新白作为一部经典得以代代传承的影响力之巨大。
有人说,让一群小孩子演大人的戏会不会带坏他们影响他们。
我说,绝对不会,难道你小时候就没有披着个被单偷偷扮一回青蛇白蛇吗?
或者说,难道你不是从小就受到新白的影响吗?
观看者都能欣然接受,饰演者反而不能从中受益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比烂大街动辄翻拍经典的那些噱头剧要好得多,比某些当红小生花旦的演技要更能打动人心。
再论剧情和剪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试水翻拍剧不能够面面俱到,情有可原,这也使得整个剧情节奏变化相对较快,连接不很顺畅,画面剪辑起来常有突兀之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处,几乎是唱段的堆叠。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没看过新白只看过许多脑残电视剧的00后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或者难以接受。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新百不就是这样的吗,好像也不会觉得说着说着就唱起来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悠扬的BGM。
要说这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翻拍剧让我能够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在于哪里,我想还是其中关于经典新白的种种回忆了吧,无数的黄梅戏唱段和经典的BGM一个接一个,有时甚至可以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片中某些粗陋浅白的台词,某些虽致敬但水准还不及原版的特效。
PS.听说导演从选角到培训小演员再到拍摄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相比那些两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要用心得多。
前一阵子不是还传出新白又要被翻拍了么?
还是希望导演和主创们能够用点心思,要么真诚致敬经典,要么就和央视大大一样,整个重来,旧瓶装新酒。
看过小戏骨之后发觉。
在10岁这个年纪的演技绝对是一流的。
比之当前靠脸的明星优秀很多。
拍摄进度是加快过的。
基本将主要情节一网打尽。
部分拖沓的情节被舍弃。
使的电视剧看起来更加紧凑。
服装设施基本也和经典版无区别。
值得赞扬回味。
而且由孩子演出也将受众范围大大提升。
萌万岁。
公众号:吃喝在杭州 更多萌点带给你。
小的时候是看成人版白蛇传,长大了是看儿童版白蛇传!
看了无数遍的赵雅芝版,以为翻版会是新版红楼,西游记一类败笔,但是错了……故事情节尊重原作,精缩的嫁到好处,处处衔接恰当。
十岁的小孩子可能连词意都不能完全理解 ,却能演义的淋漓尽致!
很多人说没有创意,只有模仿,但是能模仿至此,实属不易!
小白蛇清秀俊美,气质上一直想做到极致,小许仙呆呆的,或许这就是许仙的性格,姐姐不用多说,为人母的心酸让一个孩子表达的真实无比,许士林更是哭的肝肠寸断!
不是苦情剧,是一群孩子努力的良心剧,力挺!
看电视好久没落泪了,却被一群孩子几次带入情境戳中泪点,感谢,感谢最爱的电视被新鲜血液精彩重现!
中国电视未来有希望了~
前几年真的是流行了好几年的小戏骨,上了好多热搜的那种感觉,这两年感觉风不是很大了的感觉,也不知道这些小戏骨都干什么去了,还在演戏吗。。。
当时他们火了之后看着真的是很灵的一帮小孩子,他们演的角色因为大家都比较的宽松,所以真的感觉比原著很多人都演的平分秋色或者甚至更好,希望他们长大之后能够继续演戏啊。。
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演的不错了,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对于原版的模仿,新白是一部经典,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熟悉到看到某个画面我们就可以脑补出前后的剧情。
小戏骨版的白蛇传感觉照搬原版的程度挺大的,虽然孩子演的不错,我还是希望这样的模仿能够少点。
我也不希望这些孩子过早的接触这些要死要活的爱情。
希望不要有这么多的翻拍剧,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翻拍,但是你要不赋予它新的含义,要不还是不要拍了。
小戏骨这版白蛇是我第一次看小戏骨的作品,因为看到小樱桃的安利,不过当时觉得这个女孩子长得好看,作为小孩演的也中规中矩,但还是不适合白娘子,那几张泪眼动图还是有几分黛玉的神韵,现在看过全集,给樱桃打7分吧,樱桃生活中是个爱跳舞的小女孩,基本功扎实,跳起来非常帅气,还是感觉和白素贞有一点点不搭,但是之后的貂蝉和蓉儿还都是不错的,很灵。
新白娘子传奇特别在其中的唱段非常多,这种演法一不容易就会演的很尴尬,比如之前某剧《新洛神》,看的人一脸懵逼。
不过这种唱段让孩子演起来倒是更贴切了一些。
在小孩子有限的对演戏的理解力上,他们很难做到比成年人更自然,表演痕迹总会更重,我之前看国产剧,一般小童星说话一板一眼,摇头晃脑,孩子气的天真有,但是还是有点让人出戏,这份一板一眼恰恰很贴合新白里的唱段,小孩子音域又高,奶里奶气别有一番可爱。
原版中许仕林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去找许仙的一幕,是我一直以来都特别感动的一个地方,原版叶童老师在这个地方情感处理非常丰沛,bgm的父子不见二十年每次看见也会垂泪。
小戏骨虽然没有用一个演员,但是小仕林的演技真的很优越,看了也能理解樱桃为什么看见了演技差距哭的那么厉害了。
该让这些小盆友们教教李易峰杨颖什么是戏,怎么演戏!
真不知道让一群小朋友拍这个的意义何在
不错哒,表情都很到位,唯一笑场的地方在许仕林中状元那一段,一群小盆友走路带风,衣袖甩呀甩呀的,笑。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小演员们哭戏一绝,十分动情。去杭州路上看的。
迷之好看,迷之感动
细节很重要。。。哈哈哈哈哈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表情特别做作吗?虽然小孩这样很不错了,但是也没有到89分这么夸张吧
小朋友们的演技很赞啊,虽然夸张了点但还是很到位的,比起现今当道的一众小鲜肉和几大面瘫都不知道高到哪去啦。
虽然没啥创意,互相消费。但是演技是挺好的吧,毕竟年纪小,很会学。
所有演员的演技都赞爆了!吊打一众流量明星!白素贞出塔与许仙重逢,堪称教科书级演技啊!
模仿痕迹过重表演用力过度,都是小孩儿演戏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也不例外。但是不影响让大家欣赏一下这些孩子们比某些面瘫流量偶像还精湛的演技!
很有我当年披着床单在棕帮床上自导自演自赏的风范
听到片头曲的时候,我浑身都酥了。。。想起小时候披着床单模仿白蛇的情景....那个演白蛇的小屁孩真是幸福啊。。。。
哈哈哈哈哈哈,小朋友们好可爱,哈哈哈哈哈
请某些小花旦小鲜肉肉学学小朋友们的演技!!!比你们萌,比你们有演技!给小朋友们赞一个
为什么小孩子演技可以比隔壁资源多到死从头到尾却只有一个表情的鲜肉们好(托腮)
3.9分。因为很短,所以前几集会有比较跳交代不清的感觉。中程改编的地方也很合理。塑造了一个最成功的许士林版本,寺院墙下暴走、叫寺门、问母为何不看他的三个微片段太好。满分萌。白娘子许仙表演有亮点。白娘子和小青包括许仙也有表演不精准的地方,可能是导演没把好那几个镜头的关。许仙的颜值和身高不够。
什么东东
虽然小演员比现在某些偶像还走心,然而,偶不喜欢孩子干大人的事,比如拍拖,尤其要生要死的拍拖。孩子就应该享受属于孩子自己的乐趣,装什么大人,此风不可长。何况创意全是别人的,看你有意思么,不如看原版,你们总胜不过原版去。
一颗星给许仕林,一颗星给小许仙和他姐姐,另一颗,蜈蚣精和法海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