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片荒,看看有什么新片,一看新出的爱丽丝怎么这么低分,查一查为什么,就看到导演岗妈了,诶,没想到朝花夕誓也是她的,更没想到会有这么大争论,我记得当初看的挺感动的啊,跟狼的孩子雨和雪一样,当然,这片更多是寿命论。
就像热评第一的那位一样,不是说刻板印象啊,上海,女性,大学或初入职场的年纪,不婚不孕主义者,就太符合对于田园女拳的刻板印象了。
这几年,自从版本t0崛起,就越发感觉,距离越来越远,终究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了。
到底是男权世界观下,导致的无法体会女性内心想法,还是女拳已经脱离社会基本思维逻辑模式,这是个问题。
讨论这个真的挺头疼的,因为就像那句话,不上称三两,一上称一千斤都挡不住,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1900的思想和2200年的思想全部纠缠在一起,想理清,可太难了,累了。
过去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什么问题,社会解决。
现在发声渠道多了,生产力也解放了,结果身体跟不上脑子,每天就吵来吵去的,唉。
就只能说少点戾气,少点冒犯吧,除非特别离谱,尽量不争论,没意义。
就,纠正一点吧,国外版本比国内领先很多吧,现在什么样,尤其日韩,对吧。
成天嚷嚷生育机器,那拜托你也别给男人扣生育帽子行吧。
谁说的男人必须要结婚,必须要生孩子了???
拿生育这点攻击男人是不是在搞笑啊。
就整点实在的不行吗?
吵什么婚姻啊,你爱结不结,爱生不生,谁管你啊,搞点实在的,比如批判批判消费主义啊对吧,能光荣承认自己不是小仙女是劳动妇女,再有,具体实践实践集中式养老对吧,给大家看看不要婚姻如何安度晚年好吧。
就按这个人口比例和结婚比例,大龄单身男性更多,你分享分享如何安度晚年,绝对看的男人更多啊。
想摆脱女性情绪化的刻板印象,麻烦先成熟一点,怼天怼地的,唉。
就很多次女性跟我提什么父母不听她的之类的,我的回答就是,你这一辈子,自己干成什么事了?
凭什么让父母听你的啊,上学工作,甚至恋爱都是父母安排的。
就最经典的,多说多错,说得越多,越露怯,为什么别人一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是个小孩?
唉,跑题跑的太远了,跟电影一点关系没有了哈哈,反正就是来拉分的嘛,这么多年前的电影了,也没人看影评吧。
就酱
你是,我心头不眠不觉的思念你是,我耳边萦绕不散的爱恋我挥手,与你离别我转身,与下一个离别相会
蒲公英在时间里散去沉重的躯壳与黄土相依我终于读懂了那古老教诲的真正含义离别一族的孩子们呀请把希比奥尔上的故事剪去世人所艳羡的不死的血脉是我们不止的别离离别一族的孩子们呀你不要爱上任何人你所爱的人终会先你而去留你落寞留你孤苦无依那些尘封的故事啊会将你深锁于名为回忆的深渊那些匿于时间里的欢笑啊会让你陷入孤寂的地狱
离别一族的孩子们呀你不要爱上任何人那些短暂的幸福啊终将以长久的寂寞偿还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RBGka-L_ug3SWkvGjrPcQ
听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朝花夕誓》上院线了,在众贺岁档影片中也算独树一帜,又是我比较喜欢的日本少女漫,所以决定去看一下点映。
像我这样80年代生人,对日本漫画是有情结的,我们小时候基本都是看日本动漫长大,比如《圣斗士星矢》、《魔神坛斗士》等等,但因为我是个女孩,其实更偏爱少女漫的类型,比如《花仙子》这样的。
记得在我高中时代,那时候很流行漫画屋,可以看漫画又可以喝饮料,还有一个个小包房,在那里呆一整天都不会觉得腻,看不完还可以借回家继续看,日本漫画几乎成了我四年高中生涯中惟一聊以慰藉的东西,可惜,这样的漫画屋在上海几乎绝迹了,究其原因,可能是时代的产物吧!
2014年的时候我去台湾,发现台北还有好多这样的漫画屋,已经发展到还可以上网打游戏了,看着书架上整排整排的漫画,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怀旧感。
《朝花夕誓》海报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少女漫依然是我心中不变的“初恋”。
少女漫的设定要放在大陆来说,其实都有点狗血,但是在日漫里,这种“狗血”可以变的顺理成章,甚至欲罢不能。
就拿《朝花夕誓》的设定来讲吧,一个永远不老的种族受到外来者的侵略,稀里糊涂下捡到一个孩子并养育了他,孩子一天天长大,但“妈妈”却永葆青春。
终于,这种关系无法再维系下去,因为在凡人的世界里有生老病死,而在永远不老的种族里,面临的却是不断失去和一次次的离别。
美好的童年《朝花夕誓》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会长大”,就像生性胆小的玛奇亚得学会做一个母亲;热爱自由的雷莉亚得学会放手;深爱着雷莉亚的克里姆得学会如何去爱;艾瑞尔得学会如何独立生活并且做一个父亲。
这几个主要人物都面临着人生的难题和选择。
我们这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是在失去的同时你也在得到,而这些得到也成就了今天的你,就像玛奇亚对雷莉亚说的:“没关系,你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世界那么美,叫我如何能够忘怀。
”而所有这些美好的回忆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因为这就是爱的力量,而永远不老的“离别一族”也会找到并不悲伤的离别。
这些与一个个个体之间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被写进他们的“昔日织”里面。
“离别一族”的家园《朝花夕誓》中的“离别一族”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他们不但可以长生不老,容颜不改,就像金庸笔下的“天山童姥”,还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而这种“昔日织”就像摩斯密码一样,可以将心事与密语写在上面,只有“离别一族”可以读懂,他们通过织布来沟通,也通过织布抒发自己的情感。
所以在玛奇亚收养艾瑞尔之后,就教给他这种独一无二的本领,而年幼的艾瑞尔在一块布上织出了“妈妈”的意思,这份礼物玛奇亚一直珍藏着,哪怕在艾瑞尔成年之后离家出走、当兵成家,她也没有舍得丢掉这份回忆。
对玛奇亚来说,这块布承载着母子二人的爱和情意。
看到这里,不仅泪奔,因为我想到我的外婆,小时候我是外婆带我长大的,一直到幼儿园我才跟妈妈来到城里生活,而在我临走的时候,外婆拿着一篮子玩具让我常回来看看,玩具她会一直保留着。
这块“昔日织”让我想到了外婆给我做的玩具,想到了我自己的童年。
盖着“昔日织”的艾瑞尔虽然这部电影里的设定是“母亲永远不老,儿子逐渐老去,但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拥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不再是自己唯一牵挂的人”这个普世情感却是很打动人的,相信做过母亲的人都深有体会。
虽然我自己还未做母亲,但是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母亲便不再是他的全部,而作为一个母亲,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放手”,这何尝不是一种“别离”,不是一种痛。
孩子长大了,不再抱你也不再和你亲昵,转而替代的是疏离和叛逆,作为母亲,何尝不在心里流泪。
而“母亲,是不可以流泪的”,电影中的这句台词写得太一针见血,我就从未见过我妈妈哭,哪怕生活再艰辛再难,她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哭泣。
握住玛奇亚的小手
捡到孩子的玛奇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离别一族”虽然拥有了世人羡慕的“长生不老”的基因,但事实上,他们很孤独,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将孤身一人,其实说的是“如何面对失去”,当自己永远不老,身边的人都慢慢老去甚至死亡,如何笑着说“再见”。
这部电影的时间线拉的很长,涵盖了艾瑞尔的一生,当看上去依旧是少女的玛奇亚去看望即将离世的艾瑞尔的时候,她在他额头上亲亲一吻,就像小时候那样,他还是她的孩子,而她依旧是他的母亲,他会照例说一句“你回来啦!
”而她会说“路上当心哦,记得回来吃饭。
”其实,他们都没有老,回忆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作为女性编导,我很能理解女性的节奏和逻辑性,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注重细节和感觉,所以在那些跳跃的段落里和长长的时间线里,唯一不变的是两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
《朝花夕誓》唯美的画风,精良的制作以及所传递出的人世间的“爱”值得在大荧幕上感受一回。
这个画面太美
夕阳,太美
5.5分1、离别一族的设定与回忆爱玛浓雷同2、全剧很多转折十分生硬,比如家破人亡的15岁女主收养男主时内心的转变;青春期的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是从何时何事开始有别于母子之爱的,太突兀以致于我一度认为要发生不伦之恋了。
3、“做了母亲就不可以再哭泣了喔!
”黑脸问号?
母亲是人,不需要神化,她有表达自己感情的权利,即是她是个爱哭包也不妨碍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诸如此类本片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太陈旧。
4、“你忘了我吧,我也会忘了你”蕾莉亚跟女儿的告别像极了嫁给大山深处的女人,逃离人贩子魔窟的样子。
但是你说“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怎么舍得忘记”黑脸问号?
小姐姐你可是被绑来强奸生娃骨肉分离,昔日恋人也没了,死之前还想带走你,这个世界对你可不好。
5、长生不老的民族成天只会织布,不学习,不发展军事,不研究科技,难怪好像还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也难怪别国几个小兵就把整个民族一网打尽。
5、最后的回忆杀是怕大家不落泪吗,处理得很低级。
纵观全剧最感人是埋葬狗子的片段。
6、画风是什么鬼,眼睛是两个点,鼻子是两个浅一点的点。
唔,也对现在是极简主义横行的年代嘛~
整个电影看下来槽点实在是太多了我真的忍不住专门上了常年不用的豆瓣来写一篇吐槽。
这部电影前半观影体验还是很不错的,画面很美,妖尔夫很美,整个西幻和养成的设定很戳我。
但是从女主带着孩子离开小镇去救蕾莉亚失败以后就开始疯狂向迷的趋势一去不复返。
看到后面越来越尬,真实如坐针毡不明白电影怎么还没结束。
一开始我就明白,在这种煽情感性为主的片子里是不能去寻求什么严密的逻辑的,但这部片子它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啊!
让我一个一个列举好了:1、妖尔夫这个种族一点自保能力都没有,居然也能存在这么久?
看他们也不是与世隔绝躲起来,那么这么一群长生不老而且都是美人的族群以前没被人觊觎过?
以至于那啥帝国派个军队去,连抵抗都没有就全灭了?
2、灭了之后,看样子是只有玛琪雅被龙拖着逃走了,那其他妖尔夫的女性应该都被抓走了才对,怎么最后就剩蕾莉亚一个人在皇宫里要被强娶?
而且时间已经是艾利尔从婴儿长到6岁了,那么之前6年就这么好好的把她养在皇宫里啥也不做?
其他妖尔夫的男性6年就吃干饭,硬要人家都生米煮成熟饭了要结婚了才去救?
甚至王子的大婚游行守卫那么松懈,简单就被得手了………不知道该说啥。
3、蕾莉亚怀孕了就不能走是什么逻辑??
又不爱那个王子,自己扶养孩子不行吗?
还自愿回去,那不是必定就是被当做生育母猪吗?
亏她还是向往自由的假小子人设,连这点勇气都没有?
后来那么多年她被软禁,见不到孩子,说句难听的都是自己太傻吧。
4、竹马把玛琪雅抓到别的国家软禁,要她斩断过去,看着好像很黑化,结果上了战场也不管软禁了这么久的玛琪雅,随便她乱跑,然后男女主就重逢了——心疼竹马君这么多年毫无意义的软禁。
然后——全剧最雷的部分开始了!
这段全是雷点所以我不分点了,一口气说完吧。
竹马找到了心爱的蕾莉亚,要她一起走,但蕾莉亚表示虽然我从没见过我女儿但她是支撑我活下来的动力我不能走,竹马大受打击,点燃了地毯表示那我们一起死吧,结果被突然杀出来的侍卫长射中,拖着伤口从自己点燃的一圈火的缺口处走了出去——你不是想跟蕾莉亚一起死吗,现在又要逃生?
——不,他只是拖着换了个地方死。
而侍卫长射死了竹马,你以为他带走蕾莉亚王子妃了吗?
不,他的酱油就结束了,王子妃还是可以自己乱走。
而蕾莉亚宁愿竹马死也要见自己女儿,你以为她要去找女儿了吗?
不,她走到顶楼要去自杀。
然而命运还是让她在顶楼与女儿相遇,你以为她要与女儿相拥而泣吗?
不,她还是要自杀。
你生命的支撑的女儿就在眼前,而你不抱一抱她摸一摸她,而是要在她眼前跳楼,也不在乎这是不是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
我给编剧的逻辑鼓啪啪啪三个响掌。
这里当然不能让她死,所以不会飞的龙突然毫无理由会飞了,胆小的玛琪雅突然毫无理由会骑龙了,二者突然毫无理由的就把蕾莉亚救了,然后蕾莉亚突然不想死了,叫女儿忘了自己就和玛琪雅飞走了。
……我是真的心疼竹马啊!
你到底是为了什么汲汲营营了这么多年!
为了什么而死!
为什么要让kaji的角色领这种意义不明黑暗料理便当!
我心好痛!!
其实上面的我都还可以忍受,接下来的几点才是我真正受不了的。
首先整部片子看下来,明显想说的就是母爱的事情。
但是却又要在男女主之间掺杂微妙的暧昧成分——本来一个不会变老的美丽“妈妈”和没血缘的“儿子”这种关系就肯定会有桃色氛围,剧组还要进一步渲染,比如艾利尔的朋友以为他们是私奔的情侣,艾利尔喝醉酒说“欢迎回来的吻呢”之类的,听到他说“我从来没把玛琪雅当母亲看”的时候我几乎已经觉得锁了,这对绝对是要母子变恋人的节奏,结果??
突然镜头一转,艾利尔结婚了,孩子都要有了,抱歉,你离开不是为了守护玛琪雅吗?
说的守护呢?
守护到哪里去了?
玛琪雅消失这么多年了你不知道,原来你忙着和别人谈恋爱啊。
既然是想塑造两人之间的亲情,为什么要掺杂那些让人误会的暧昧成分?
对这种吊人胃口结果强行ntr的行为我只能表示呵呵。
其实我懂,剧组是想表达那种生命的传承,孩子要离开母亲,组建新的家庭,并且有一天也会成为父母。
但是毫无渲染突然就让艾利尔做父亲,不仅没能处理好艾利尔和他妻子的感情线,更把他和女主的感情线也弄得乱七八糟。
最后表达出来的与本来想表达的完全就不是一个东西,实在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然后是我最想吐槽的,全剧的核心:母爱。
不会老的软弱少女学着怎么做母亲坚强起来,和孩子互相成就成为更完整的人;蕾莉亚因为母爱留在不爱的人身边,因为母爱在孤独的软禁中坚持活下去;而竹马到最后都不能理解爱,永远不能幸福,悲惨的死去。
哪怕和重要的人终会分离,但曾经的记忆和对彼此的影响会永远持续下去。
母亲和孩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编剧想表达的东西,简单来说大概是这些吧。
这个设定还是很有张力的,母爱是一个格外容易打动人让人落泪的题材,但很不巧全剧唯一一处骗了我眼泪的是狗死了挖坟那里的对话。
感情的题材讲究一个真实,需要你唤起观者的同理心,然而这部剧全程盲目渲染母爱的无私奉献伟大,作为一个女性,与其说让我有同感,不如说让我不舒服。
某些情感是不能够这样大白话的故事叙述出来的,母爱根本就不是像女主对男主那种主动热情得仿佛情侣一样,一刻都不想分开的情感,而是体现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里面;母亲也不是脑子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母亲也是一个有自己独立生活和追求的人。
然而这部电影里的母亲(蕾莉亚就是个典型)完全就只是脑子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的傻子。
说实话,会被这种展开感动哭的,大概都是不可能成为母亲,只是想有个人这么无私的爱你的男性吧。
不是我女权警察,但实在是有点物化女性。
其实最后在艾利尔死的时候最后去见他一面的强行煽情桥段我也觉得十分搞笑,你怎么知道他要死了?
你为什么之前要跟他分开,这么多年一次都不去找他?
……算了懒得吐槽了。
总之这部电影,我的一星给入野自由,一星给cast的其他声优以及优秀的作画,完毕。
———19.11.16补充——不常玩豆瓣,上来看到这个影评突然火了很惊讶。
针对某些人的评论做出一些回应:首先,这部片子我的确没有多认真看,写的也是最直接的第一观感,说我“太无脑”的,这部片子我看得灵魂都颤抖了我真的没法像你们一样强行挖“深度”强行辩白。
要是我能我也不会打二星了。
当然所说的东西全是个人观点,我从来没想代表任何人,“强行代表大众”的帽子我不认谢谢。
其次,我二十出头,上海某985高校在读,自认有相当程度分析辨别能力。
会觉得我太幼稚的人我只想说你们陈腐的思想大概让你们根本无法想象新女性的心理。
我是半个女权主义者,并且坚定不婚不生育(家庭已经认可),在我看来生育是种残忍不公正的剥夺,我绝对拒绝承担生育将会导致的职场歧视和身体负担,我这个层次的圈子里和我有相似想法的女生多得出乎你们想象。
生育是女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直接下定义“她还年纪太小,等以后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会有新的体会”,对此容我一哂而过。
当然不能否认现实中有女人想做电影里那种妈妈,那是她的权利,我尊重而不苟同,这篇影评讲的是就是这种“我的想法”。
第三,很多人说这个电影的核心是离别不是母爱。
我不是专业人士,写这篇影评的时候也没参考任何其他专业言论,完全就是照着自己的想法一口气写完,的确水平有限,有些地方偏颇实属难免,另一方面我认为编剧的传达能力肯定也有一定问题,所以才会这么多人也跟我想法相同啊。
总之无论如何,有不同意见欢迎好好的评论交流,能不能别张口就人身攻击?
先不说素质和涵养问题,半句道理讲不出口或者自己根本没有判断力,看了吹这部电影的评价就过来骂我浅薄无知,我觉得您这种人才是真的无知愚民呢。
上月下旬,2019年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初选名单公布,今年曾在第21届上海电影节获得最佳动画片、韩国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获得儿童评委选择奖的《朝花夕誓》赫然榜上。
《朝花夕誓》由曾经创作了《未闻花名》等作品的著名动漫编剧冈田磨里担任导演。
对于以编剧闻名的冈田磨里而言,这应该是首次执导动画长片。
在《朝花夕誓》之前,我对于冈田磨里并没有更多的印象,被称为“催泪神作”、评分高达8.2的《未闻花名》,在没看过TV版的情况下,艰难看完全片的我认为毫无疑问是煽情过度的烂片。
所以,对于《朝花夕誓》的质量,我并不抱太大希望。
不过2016年凭借《你的名字》声名大噪的新海诚却对本片赞誉有加:“新晋导演的才华令人嫉妒,自己也感到压力十足。
”至于在东方美学世界里基本就没见过世面的西方影评人,对本片更是推崇备至,在烂番茄上打出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100%的烂番茄指数。
——不至于吧?
一群乡巴佬。
不过前几天看过本片之后,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至少在感官上而言,美,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第一感觉。
这是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高透、干净、清澈,高曝光的画面明亮而不刺眼,各种颜色的搭配和对比带着近于完美的、朴素而优雅的清新与华丽。
在构图上,青山、碧水、流云,远山积雪与水中倒影以及近景的花草,形成了动与静、简与繁、冷与暖的绝妙对比,由近而远,错落有致,幽深开阔而淡雅从容。
类似这样的画面和构图,对于一个近于童话般的故事背景而言,几乎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甚至于多数时候,只需要对着这样的画面大段大段地留白、反复循环地BGM洗脑,也足以让很多人毫无抵抗力。
对于光线的处理,本片也同样深得此类题材作品的精髓——大量的侧逆光画面造成主体与环境的反差对比,精细的柔化处理造成明亮而不刺眼的画面基调,高曝光产生斑驳陆离、温暖清新的散射光源——没错,就是日本小清新题材最擅长的“明媚而忧伤”的风格。
另一方面,影片的镜头多数时候也都冷静而缓慢地移动,以一种近于散文诗般的节奏,不疾不徐缓缓铺开。
当故事情节矛盾爆发,影片节奏加快时,画面主体的快速移动在这样内敛而克制的镜头对比下,更显得疏离而淡漠,对于情绪的堆积和释放反而愈见锋芒和锐利。
诗性的文本语言是类似影片的标配,本片也不例外。
从故事一开始,文艺气息极其浓重的旁白与对白就牢牢把控着影片的基调。
应该有不少人在影片一开始就会被这样极具诗性的旁白所吸引吧。
事实上,对文本语言能做到像本片一样精雕细琢的,现在的作品确实也并不多见。
当然,我疑心字幕组可能未必能把本片在文本上的许多细腻与优美之处翻译过来。
相对于中文,日语在表达上的细腻大约可以达到分子级别。
然而一旦翻译成中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日语水平和中文功底,有时难免大而无当甚至于生硬突兀。
所以只是简单地参照语境和看日本电影的经验,本片中一些在我看来略显生硬的地方都能看到翻译不当的痕迹,基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这样的问题可能或多或少无法避免吧。
但无论如何,《朝花夕誓》在文本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否喜欢这样的风格。
此外,本片让很多人赞不绝口的音乐制作由川井宪次担纲,感觉完全不用废话了,这位在《攻壳机动队》中创作了《傀儡谣》、在《七剑》中创作《七剑战歌》的大神级作曲,在我看来是与久石让比肩的人物。
很多人把《朝花夕誓》当成一部以“母爱”或者“成长”为主题的片子,从中看出来尴尬和矫情。
在我看来,本片煽情或有过度的嫌疑,但其他指摘其实未必看懂了这部片子。
《朝花夕誓》所要尝试思考和表达的,其实是对于人与人的相遇与别离,以及生命的本质之于情感的意义——或者情感之于生命的意义。
拥有不老容颜,“以机杼为生,以日月为梭”的妖尔夫一族,被称为“别离一族”。
这样的背景设定,一方面固然是影片对于此类题材和类型的讨巧之举,另一方面,也更容易从更高远的视角俯瞰平凡人一生的情感关系和脉络。
因为被国王觊觎长生不老的血脉,妖尔夫一族被入侵掳掠,带走了村中所有的女性。
主人公玛琪亚幸运逃脱,并在行将绝望轻生时,遇到了被山贼屠杀的一个普通家庭的遗孤。
玛琪亚救下了这个遗孤,起名为艾利尔,在热情的单身母亲米朵的帮助下,将艾利尔养大。
显而易见的是,玛琪亚与艾利尔的关系并不是普通的、典型的母子关系。
在这段关系中,艾利尔依靠玛琪亚对他的感情获得生存的可能,而玛琪亚则把艾利尔当成自己的“昔日织”、当成生命的意义。
这种对于情感羁绊与生命本身的隐喻,在片中其实非常明显。
生命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隐喻下也获得了更直观更清晰的诠释。
当然,玛琪亚与艾利尔的关系与情感并非一成不变。
玛琪亚一直尝试要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尝试融入这段世俗关系。
但因为她不老的容颜以及艾利尔自身的成长,这种非血缘的情感关系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为解决这种因外界和个体成长而带来的挑战,艾利尔决定参加守城卫兵以“保护玛琪亚”,并在此后遇到了童年的玩伴蒂塔并和她结婚生子。
相对而言,艾利尔一直在成长并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在与玛琪亚的关系中对他而言的束缚,而玛琪亚却无法从这段关系中挣脱。
所以当面对敌国入侵时,艾利尔曾经“保护玛琪亚”的参军初衷变成了保护国家、保护他和蒂塔的家园。
在《朝花夕誓》看来,生命之于情感,终究是会成长、衰老、死去;而情感之于生命,却可以是意义、价值和存在。
所以妖尔夫一族的长老说:爱,会真正让你变成孤身一人。
对于习惯了强调情感可以“至死不渝”的观众,影片尝试从相反的角度,以无穷无尽的寿命以及不老的容颜反观情感本身,于是当被视为生命之意义的情感失去依托与凭藉,真正的“孤身一人”也就顺理成章。
在冈田磨里看来,或许也只有这样的视角才能真正体现世俗的情感羁绊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之间纯粹的、未经磨蚀和粉饰的关系。
相对而言,玛琪亚其实是幸运的。
她在妖尔夫村中的玩伴、“自由不羁”的蕾莉雅被掳入宫中,成为延续王族血脉的生育机器。
而蕾莉亚的情侣克里姆,则一直为了救出蕾莉雅而处心积虑四处奔忙。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如同玛琪亚和艾利尔之间一样简单而纯粹,甚至充满了欺骗和利用、践踏和蹂躏、勾心斗角和你死我活。
为了救出被囚禁宫中的蕾莉雅,克里姆带着族人潜入宫中,但却被发现并屠戮殆尽,只剩下克里姆一人逃出。
在种种艰难与不幸中,克里姆绑架了玛琪亚并要求她一起营救蕾莉雅。
理由是:我们一直在体味失去一切的痛苦,而在这段时间,只有你,一直那么幸福。
克里姆说服敌国对绑架蕾莉雅的国家发动了战争,但当他成功时,蕾莉雅却迟疑着不愿意跟他一起离开。
最终他被赶来的卫兵开枪打伤后死去。
另一方面,被囚禁宫中被当成生育机器的蕾莉雅,连见自己的女儿都不被允许,当发现她生下来的女儿并没有妖尔夫长生不老的能力时,又被断然遗弃。
在《朝花夕誓》看来,生命与生命之间不幸的、扭曲的、异化的关系与羁绊,对于生命本身而言,是无法消解的损耗和磨蚀。
在影片一开始,妖尔夫的长老说,数百年前,像妖尔夫这样的生物还遍地都是。
但她并没有说明这些生物离去的原因,而真正理解了这些原因的,只有蕾莉雅一人。
囚禁于宫中的蕾莉雅,经常去看与她一样拥有不老的血脉、并同样被囚禁起来当成战争机器、但却不断染上“红眼病”死去的飞龙雷纳托。
或许是同病相怜,或许是想尝试逃跑,蕾莉亚对幸存的雷纳托说:你们明明拥有翅膀,为什么不从这里飞走?
让这个国家束手无策的雷纳托“红眼病”,在蕾莉亚看来原因再简单不过:
对于被践踏、被蹂躏,失去自由与尊严的生命而言,长生不老不过是炼狱一般的折磨:
当然,作为故事主线的玛琪亚在影片最后,“找到了并不悲伤的别离”,成功地把影片的基调拉回了积极正面的方向。
从而玛琪亚、蕾莉雅、克里姆三个人以自身的遭遇和这种遭遇之下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分别诠释了生命之间不同的羁绊关系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影响、价值与意义。
这部动画电影,是用永生人和有限生命人的亲情去说“离别”的故事,和20年前的香港ATV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以爱情为主题不一样。
僵约是电视剧,所以内容非常细致,但细致归细致,重要的是僵约三部曲完整地拍出了不死僵尸男主角和有限生命女主角之间的那种纠缠不清的感情。
前两年有呼声希望ATV重拍,最终碍于版权以卖没办法而作罢,简单地说就是,僵约三部曲的故事只要做一次性的重新整体上的编排,去粕存精,在拍摄上也不要像当年那样一个演员多个角色了,加上20年后的电脑特技,绝对会成为新的经典的!
这里,我就拿僵约里的不死僵尸男主角的一段爱情来和这部动画电影的说,就是况国华和妻子阿秀的故事。
阿秀在况国华永恒生命里,和本电影的艾莉儿对于女主来说,都只是永恒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僵约里面的男主角面对的离别不止有父母,还有第一任妻子的阿秀,以及最终的和女主角马小玲的离别!
在动画电影里,说的女主人生的情节真的是单薄的不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动画电影想到以永生人为故事背景,但却没有着墨永生人的个人生活上,而僵约则有这个重点!
这也是对上海国际电影节那些丙丙丁丁说的。
嗷嗷!
2003年首播的香港ATV大型玄幻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I:永恒国度》大结局中的男主和女主最终离别 被2016-2017年的网络阴强迫必须打三星合格以上,所以,在war前照样打三颗星星吧!
21世纪10年代最后一个双十一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囖!
也就是,距离21世纪20年代还有不满50天啦。
在今天,HK终于开了第一枪了!
白天,潜伏的一些非暴力因也第一时间做出了试探性行动了!
这部电影里有意思的细节很多,想到什么就说一下,纯观后感。
先说一下不太满意的地方,整部电影过多使用同一种推动故事的方法,即某某在某地遇到熟人。
这个手法里全片一共用了这么些次:①玛奇亚在盗匪光顾过后的营地里遇到巴罗;②玛奇亚和艾瑞尔坐船时遇上克里姆;③玛奇亚在营救蕾莉亚行动失败后再次遇上巴罗;④玛奇亚和艾瑞尔在钢铁蒸汽城遇上兰格;⑤艾瑞尔遇上蒂塔并结成家室;⑥玛奇亚在战场上遇上艾瑞尔;⑦玛奇亚遇上艾瑞尔的妻子蒂塔。
这些遇见基本是都合的,而且遇见这个情节前后剧情或多或少有些断层,可能是有被删去的前因后果。
但剧里过多的使用这一手法,就导致观感上觉得故事有些立不住脚。
如果时长再给个半小时来解释一下可能会好很多,不过这样一来总时长就有两小时半了另外一个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后期剧情速度有如跑火车,又多靠人物独白来表达人物想法,就显得不太精致,尤其是艾瑞尔突然宣言要当一个父亲的剧情,实在唐突感满载。
看完全片最关注的是作为副线的蕾莉亚线,她说自己因为怀有身孕而走不了这一段很有意思,有些观众觉得这是在物化女性,不过我觉得这段其实是展现社会和女性自身对自己设下的枷锁。
蕾莉亚说自己有身孕而无法离开,又说自己已经无颜面对克里姆,这里虽然没有详细解释无颜的原因,但观众都能理解,是因为蕾莉亚已经怀有敌人的身孕,“背叛”了自己的恋人克里姆,因此无颜面对。
对于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蕾莉亚的行为是有些无法理解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即使她已经怀有身孕也可以逃走,没有那么多道义和“妇道”的束缚。
但局外人虽然看得清楚事态发展,却也往往无法和局内人共情。
套用俗气的比喻来说,此时的蕾莉亚确实是笼里的鸟儿,被关久了,面对打开的笼门也不会选择自由。
而蕾莉亚的蜕变和飞翔,就是整部电影剧情的最高潮,她和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儿相认后,纵身一跃跳下了高楼。
蕾莉亚说:“我是伊欧夫人蕾莉亚,是个淘气鬼,疯丫头,假小子。
而且……是自由身。
”这个场景确实是极度有力的,有些人也许不理解为何蕾莉亚在和求而不得的女儿会面之后不是选择爱女儿而是选择自杀,殊不知母亲不是一定要爱女儿。
觉得蕾莉亚要无条件的爱自己女儿,无论是被当成货物一般掳去,还是被强奸,还是被囚禁,还是被强制无法和女儿见面——都必须爱自己的女儿——这才是“妇道”。
蕾莉亚的台词里,说自己是伊欧夫人,说自己是自由身,但从没有说自己是梅德梅尔的母亲。
她的纵身一跃,是对自己母亲身份的告别,是对自己自由身身份的肯定。
鸟儿终究要飞出笼子。
是的,这是蕾莉亚对母亲这一身份给出的答案。
故事里一共有三位母亲,分别是玛奇亚、蕾莉亚和米多。
三个母亲的角色都很有意思,玛奇亚对艾瑞尔的爱确实是母爱,也确实超越了血缘关系,蕾莉亚对梅德梅尔的爱则全靠自己维持,最后告别的场景可以说是异常爽快,米多收养蕾莉亚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表现但其实也是母爱。
但反观故事里的男性,不得不说除了少数几个男性角色外全都是大猪蹄子,艾瑞尔则是尤其的大猪蹄子。
艾瑞尔和蒂塔变成了家室,还成为了父亲,全剧除了三个母亲角色,就只有艾瑞尔这一个父亲角色。
而他的表现又如何呢?
当蒂塔临盆,而艾瑞尔先是逃避玛奇亚,随后又抛下临盆的妻子去赶赴战场,并且留了这么一句告别的话:“你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
”孩子比妻子更重要。
唉,男人啊。
当艾瑞尔在战场上拼杀,而玛奇亚帮助蒂塔分娩时,我是真的看笑了。
男人觉得自己保家卫国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家,但当母亲和妻子需要他时他都不在身边。
他当初信誓旦旦说自己要保护玛奇亚,但最后离开自己的母亲去参军;后来又信誓旦旦说要保护自己和蒂塔的家,但却抛下了临盆的妻子去保卫王都——而他的加入对于战局可以说是毫无影响。
无论战场是输是赢,他都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了她。
如果艾瑞尔选择护着蒂塔到安全的地方,我还真的能敬重他是一个好的丈夫,但他选择了战斗,这在我看来,他依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有戏言曰男人至死是少年,但这真的不是一种褒扬,我们需要的是成人,而不是囿于成人身躯的孩子。
说白了就两个字,巨婴。
竹马克里姆就是纯粹的巨婴了。
当蕾莉亚说自己无颜面对克里姆时我心想,如果克里姆真的爱蕾莉亚,他就不会去计较蕾莉亚是否“被玷污”了,因为这并非蕾莉亚的主观意愿。
当恋人被强奸,如果你真的爱她,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去安慰她,而不是发泄自己的精神洁癖。
看克里姆后来的表现,显然他救蕾莉亚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执念,也绝不愿意承认蕾莉亚的孩子梅德梅尔。
最后克里姆的精神洁癖甚至发展到了玛奇亚身上,先是绑架了她(和梅萨蒂干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同),又剪掉她染了色的头发,因为这头发是梅萨蒂人的颜色。
最后克里姆要单方面和蕾莉亚殉情的行为也幼稚至极,伊索尔射伤克里姆后,原本要单方面殉情的克里姆选择了逃跑,他要是给蕾莉亚一个血的拥抱我还敬他是条汉子,但他就这么逃走了。
至于梅萨蒂国军团长伊索尔这个角色,感觉是没有写完,最后被俘虏的场景虽然是一个结局,但并不是人物弧光的收束。
巨婴这个词我已经使用了两次,而第三次很适合给伊索尔用。
一边绑架蕾莉亚,一边觉得愧疚,一边杀了蕾莉亚的同伴,又一边觉得愧疚,但并不见他做了什么事情。
最后他放蕾莉亚自由,与其说是做了什么,不如说是什么都没做。
最后讨论一下结局。
对于这个结局其实我是不太满意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故事就断在蕾莉亚和玛奇亚乘着巨龙飞向天边,感受是最好的。
后面玛奇亚去看望暮年的艾瑞尔,感觉上实在是有点怪怪的。
显然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母子关系,后半段也告诉我们子女终究要告别父母,而父母也终究要告别子女。
蕾莉亚已经和梅德梅尔告别,玛奇亚和艾瑞尔其实已经告别了两次,她是没有必要也真的……不应该去见证儿子最后的结局,只要知道彼此都活在自己的人生里就够了。
而让故事显得怪怪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不自觉的把艾瑞尔的临终场景和故事前半段、众人向老狗告别的场景联系起来。
伊欧夫人作为生物来说实在太过优越,不会变动的相貌,长久的寿命,传说的种族,伊欧夫人是可以和神联系在一起的存在。
黑白老狗对于乡下这个小家庭来说是宠物,也是同伴;玛奇亚和艾瑞尔的关系原本没什么问题,但在人类垂垂老矣满身老人斑的时候,伊欧夫人依然常驻青春,这种对比太过残酷,但残酷点不在人类的死亡,而在人类和狗、伊欧夫人和人类的关系对比上。
再说的直白一点,玛奇亚向暮年的艾瑞尔告别,显得艾瑞尔像玛奇亚的宠物。
这其实是一层不必被捅破的窗户纸,但冈田磨里选择了创作这个结局。
这并不是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电影,而是以母爱为载体讲述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至亲的离别,人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开始走向死亡,人们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会有别离,同窗好友,恋人朋友,亲人恩师,这些也许都是我们记载着生命的那本厚重的书中匆匆翻过的一页,似是弹指一挥间,实则早已写下了满满的记忆,玛琪亚说只要她还活着,这些就永远不会结束。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玛琪亚在捡到男主时,有缺憾的结局就已经注定,故事开始时长老告诫过她不要去邂逅任何情感,后来剑客也奉劝过她,包括那条死去的老狗都是在隐喻着结局,既然是这样的结局,为何却能感受到治愈?
是过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过程,在这段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成熟到能够真正有勇气面对亲人的离去,而不是去做无意义的应激反应,作为曾经历过父亲突然离世的我看这部电影颇有感触,那时的我很难过,却不知为何流不出一滴眼泪,后来长大了才明白,人前的眼泪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的难过别人是看不到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缺憾,都有悲伤,与过去的遗憾道别,而不是活在过去的阴霾,开启新的篇章,去邂逅新的离别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
和朋友约着一起下午来看,早上刚和家母大吵一架哭崩,看电影中经常感动到哭,电影结束聊了两句想起自己家的事又控制不住地哭崩了电影整体画面非常美,川井宪次的配乐绝赞,单听配乐我估计都会很震撼,叙事方面略微散乱,感觉多个支线找不到重点,有些地方逻辑清奇,不过仍然是赚足我的眼泪,我可能是好这口从少女和婴儿相遇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大概是一个关于……母爱、养育的故事?
有一句台词是“孑然一身的人和孑然一身的人相遇了”,听到这一句我就忍不住开始哭了,大概我在了里面投射了很多孤独感吧。
各种作品里有很多关于孤独的人和孤独的人相遇和一起取暖的故事,看那些故事会让人觉得大有希望,但实际上现实中并不是如此,那些故事大概都是孤独的人写来聊以自慰的。
而且即便这样的人相遇了,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把自身投射到对方身上然后去爱,那并不是真实的对对方的爱,充其量是一种自恋。
【尽管理论上分析是这样的 ,女主没有这样做,后来还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意志的,无限鼓掌孩子不断长大,学走路叫妈妈,开始在家里干活,一家人温馨的画面让我数次流泪,我可能真的非常向往这种田园牧歌互相关爱的家庭生活,甚至对母亲这个身份产生了一些羡慕和向往 (莫非这个片子是鼓励生育的一盘大棋)艾利欧长大以后和女主有些暧昧那一段,让我真的有种“这什么俄狄浦斯剧情”的感觉, 不过想想如果从弗洛伊德的角度去看就很能理解哈哈哈嗝,男孩都是想要独占母亲杀掉父亲的,在这个case里父亲这个角色不存在,母亲又是一位相貌上不会老去又没有血缘的少女,可得性并不低,想要独占“母亲”的想法付诸行动也很能理解了orz 艾利欧意识到对女主的感情以后迅速逃避去参军,后来和青梅生下孩子这个剧情我觉得转得也实在太快了,而且不知为何青梅大着肚子还来了一句“和我这样的人结婚,真的可以吗”,我当时一下子觉得woc这是什么意思,艾利欧还能抛下你和孩子找女主去啊?
啥意思这是?
中间有一段剧情他说他要成为父亲,我还以为是说他要成为女主的父亲这次换他去无条件地去保护女主,原来是因为青梅要生孩子了?
打完仗艾利欧回来以后和妻子聊起女主,说是因为她爱着我,教会了我什么是爱,教会我如何去爱人,所以我才能成为一个能够爱你和孩子的人。
我听了是感动和认同的,但心里好酸,从小没有被爱的孩子可怎么办啊,sad认真想来这部电影里所呈现的爱,真的很神奇,这是一种完全为对方奉献一切不顾自己的爱,但又不是天朝家长的那种奉献一切想把你打造成ta想要的样子的那种爱。
这是一种没有独立自我的爱,母亲没有自己的生活,把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但令人吃惊的是她又给了孩子自由,让孩子能够有独立的自我,并且在孩子想要离开的时候好好放手。
这种爱的设定真的很神仙很反人类,我不认为应该要求母爱呈现这种样子,但我也知道的确有的人是能做到的,只是这种爱对爱者自己来说太残忍了。
总之这部电影细细碎碎诸多槽点,但我就是很吃这里面的家庭元素,虽然看到不少人觉得很尬但我就是哭的稀里哗啦……没救了哈哈,大概我意识上觉得家庭总带来伤害,潜意识里其实是及其向往和睦的家庭吧
画风不错。但是。。。?
也是三星以上四星未满,多加一星当鼓励。本质是个披着奇幻外壳的单亲母亲故事,非常的女性视角。明显不足的是许多段落为了展开而强行巧合,而且有些地方前后关系过于暧昧,无法一下子明白过来。野心有些太大,2小时塞了几乎可以拍成12集TV的内容,部分段落非常跳跃,来不及酝酿感情转折就出现了。唯一全称好评的大概就是美术跟川井宪次的原声吧……个人认为论亲子关系稍逊于狼的孩子
讲的好没意思,傻白甜女主带娃?讽刺?
非常冈田的片,冈田的小性子和克制小性子的欲望都表现出来了。故事真的是感人,最后的回访作为结尾让我非常印象深刻。
全程黑人问号WTF?中间貌似还看出了乱伦梗?看不懂霓虹金的脑回路
时间是经,每一个你们是纬,织就了现在的一个我,感谢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穿梭,织出美丽的昔日织。导演节奏实在太慢,。
掌声!!!最后那里我有哭。就是不喜欢画风,太嫩。
爱,会让你真正变成孤身一人。
这种电影如果是初中看应该会哭到逆流成河吧。虽然日本动画改变不了儿女情长疯狂煽情的习惯,还加了很多家庭剧里面很雷人的设定,但一个“错过”把很多看起来没有必要煽情都说通了,包括女主爱哭鼻子的毛病,确实是一部很有趣的动画片啊。
蕾莉亚那条线真的很奇怪啊!克里姆太可怜了……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自己,玛奇亚经历的生死离别,我算是明白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了,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
我一直觉得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有俩:一是生离。二是死别。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别离的故事,美好可以传递,希望能够播种,温暖洒遍大地。有时离别不等于悲伤而是期待,一起走过彼此生命的这一段旅程,留下回忆,于心中希冀着重聚之时地到来。能够相遇、相识、相伴,真好。就这样记忆里那些痛哭流涕的场景也缀满喜悦的微笑。
首先,这部电影的美术和背景无可挑剔,很明显PA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川井宪次的配乐很好的烘托了一些剧情。但是剧情完全是硬伤,故事的主题是爱和孤独,但两者所带来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并不明显,中后期时间跳跃太大从而没有很好的把握叙事节奏,不仅让人感受不到时间的推动,反而感觉莫名奇妙。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过多成长,开头什么样结尾几乎就是这个样。配角也没有更好的推动剧情,有种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的感觉。总的来说,画面美,剧情硬伤。也证明了,电视剧剧本写得好并不代表电影剧本能写得好。冈妈在导演方面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还是不错,但是剧本方面,冈妈仍需努力。
SIFF2018 Day3 片子很狗血,见面会导演倒是萌萌哒 @上海影城
男女主之间的感情也太莫名其妙了吧…………男主怎么仿佛一个渣男
有一个星星是打给音乐和制作的…不是冈妈片子差评专业户,客观的说整体没有剧毒但是冈妈这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实在是心理阴影太大了她是逃不出来了所以不停地写“家族”元素,总之是冈妈喜欢的成长、人与人之间纤细的关系、青春、回忆这些元素的堆砌,重要角色思维方式我跟不上所以这片的煽情点没get到
日本总是喜欢拍这种带有欧洲中世纪魔幻风格背景下的故事。一个有着15岁脸庞年轻且不会变老的母亲抚养普通人长大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看点还是很多的,就如片中两人的关系从母子,到姐弟,再到因年龄差距而产生更严重的矛盾冲突,但是这一点被女角所谓的母爱概念所覆盖,让核心主题变的很单一。影片节奏非常缓慢,但是时间线的跨度却很长,跳跃式的讲了男主的一生。其他内容也很多,但都是不太重要的背景故事。另外结局可谓相当煽情,击倒了一片少女心的观众。不得不说的是本片的配乐非常出色,宛转而悠扬!
周围好多日本大叔哭了…仿佛只有我满脸wtf和黑人问号 再可爱也不能掩盖角色毫无逻辑 感觉作者只想让他们说些酷酷的台词
不如直接上一寸寸的大风景画
“妈妈教会了我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