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感觉到作品的用心。
画面恢宏大气,演员颜值演技双在线。
但是,架空剧实在是看不下去,感觉剧情太幼稚了。
演员们煞有介事地说半文半白的台词,一本正经地讨论家国大事,但无论如何努力都逃脱不了荒唐与滑稽。
拿一个历史上不曾存在的王朝为背景,模仿雍正王朝九王夺嫡的故事经不起推敲,显得过于单薄,所谓的家国情怀,男欢女爱,太虚了。
这种电视剧(小说)本质上不过是草根出身的所谓作家对权力斗争、贵族生活的YY,去忽悠一些对宫廷斗争充满兴趣与幻想却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素养,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读者一起去意淫,看“天盛王朝”,“闵海候”等系列称谓就和假古董似的,low气十足,土的掉渣。
所谓的楚王赵王太子端坐朝堂,却给人一种沐猴而冠的既视感,差点能笑尿。
所以,制作公司再努力,团队再强大,这部作品也逃脱不了没逼格的命运,无他,只因原著本身逼格就不高~ 制片人导演大大们,麻烦以后别拍架空朝代的电视剧了好吧?
中国五千年历史,足够给你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去创作,干嘛非得拍这种不三不四的东西?
昨天兴冲冲的打开半年不开的电视,两眼一黑,仿佛回到了那个期待李逍遥却看到明台的我。
陈坤披头散发,满眼阴翳,却强迫自己挤眉弄眼演一个活泼少年。
按我的理解,一个古代王族,初婚年龄是不会超过二十的。
本剧中的各位王,显然已经到了回家抱孙的年纪。
我并不反老,也尊老爱老,只是想说演员外形要与角色定位相匹配。
当年的金燕西就是我的童年男神,但是如今的陈坤显然不适合这个角色。
这个片子从开拍开始就受到颇多关注,演技爆表,电影圈男神女神下凡。
可是这些噱头的堆积还是不如角色匹配四个字。
收视说明一切,观众并不care通稿吹。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长点心吧。
很喜欢宁奕这个角色 没有看过原著 但陈坤演绎得完美 我觉得他就是宁奕 很棒 尤其是那种鬼魅的笑 各种情感的拿捏 对爱人的柔情 对权势的向往 对亲情的渴望 对臣子的感情 这种男人太棒了 颜值超级棒呀 感觉这部戏颜值又上了好几级台阶 特别喜欢他和倪妮的情感戏 太傲娇了吧 感觉他们就是一个人 我估计他自己拍完难出戏了
有很多粉丝留言说原标题【真的不好,不出意料会扑街】不好。
唔,想了一下,确实不好,太直白了!
那好吧,改一个就是了呗。
毕竟难得遇见这么死心塌地的粉丝,还是得顾及各位的颜面。
那啥,究竟这剧怎样,貌似并不是我一人在“黑”吧,有目共睹?!
--布景妆容是好的,人是美的。
但是剧情嘛,看了两集,但并没激起我继续看剧的兴趣。
剧情太平淡,节奏进展过慢。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演了两集都没把主要人物立起来,这就是电视剧的大罪。
如此一来扑街的可能性已经...不小了。
别跟我扯什么才播了两集,人物性格慢慢体现嘛。
《白鹿原》小说50多万字,要是前2000字里没把白嘉轩的人物形象扎扎实实地给立起来,鬼才会想继续看后面那几十万字的文章。
又是70集的电视剧,注水是必不可少了。
无能为力的吃瓜群众只能期盼影视圈能和时尚圈一样,能复古能轮回。
早日回归二三十集的电视剧,少注水多干货。
杜绝捞钱洗钱。
单集片酬都规定不能超过100万了,啥时候规定一下单部剧剧集不超过50集(当然得看剧本质量来定。
不过这个太主观了,主观的东西嘛,就时常会初心易忘,有空子可钻,评判标准是什么,谁来评判?
所以...唉),我个人觉得会更有价值。
男主装疯卖傻只是韬光养晦,人设太陈旧。
虽然并不能要求每部剧都推陈出新,但过度重复的人物设定,观众对此已免疫。
小说IP改编电视剧如今太泛滥,可捡便宜的事儿没那么好做,真诚建议以后导演们不要跟风拍小说IP了,终归是些网络小说,原著写的就那水平,再怎么改也是费力不讨好。
大咖很多,但演得没有古韵,说话方式,语调和表情都太容易让人调戏,说是现代剧也没人不信。
陈坤在这两集里演技有些浮夸,可惜。
最应该给倪妮找个配音,用原音值得赞赏,但台词功底还是有待提高啊!
曾经看《京华烟云》,超喜欢胡可。
但不得不说,《扶摇》和本剧中,胡可的表演都用力过猛,让我很想回看《京华烟云》,看看当年胡可演戏时是不是有这毛病。
赵立新人设很好,人有才,各方面能力也强,但最近好几部剧都是演差不多类型的人设,表演也是用的一贯套路,已无感了。
补充关于男女主陈坤多年来好评还是有的,毕竟颜值能打,演技也不拖后腿,人也不作妖。
但要说演技很出众,我个人觉得倒还不至于。
回想起他出演过的角色,说实话还真找不到太惊艳的(从演技角度来讲的)。
金燕西的成功是源于气质,厂花的成功则源于颜值,那其余的呢?
记忆点还是不够。
陈坤饰演的那些角色,终究太有重复性了,真正有颠覆性质的角色是没有的。
《天盛长歌》前两集天真无公害,不关心世事只想制作蜀锦的样子,是否似曾相识?
没错,就是有金燕西的影子,但终究没了那份青涩,便显得刻意做作了。
最近因童年男神聂远出演了隔壁的《延禧攻略》,故去重温了《上错花轿嫁对郎》,真要论演技的话,我觉得聂远还更好些。
如今心思深沉的乾隆身上哪里还找得到当年爱插科打诨的齐三公子的影子(虽然我本人最爱的是《贞观长歌》里的李恪,觉得是聂远演技和颜值巅峰的代表角色)。
虽然最近小红了一把,但还是挺可惜聂远现在脸是老了,《延禧攻略》的剧本硬伤也挺大,经不得深层次的推敲。
不过还是希望聂远之后能接到更好的剧本,要是能再演正剧就更好了。
至于倪妮,我就搞不懂了,为何有不少观众总觉得演电影的来演部电视剧就是放低姿态。
隔壁韩国如此我还算能理解,但我国电影现在也就这副德行,烂片数目远大于好片,电影咖就真的演技完爆混电视剧的明星?
我看半斤八两而已。
“电影咖”来了,就能拯救鱼龙混杂的电视剧行业了?
开玩笑吧!
所以重点还是得看个人实力。
倪妮是有灵气,但演技还是一般,又不沉下心打磨。
灵气的样子演小妞电影可能还凑合,演古装剧真的就一言难尽了。
幸好不是正剧,否则真要是糟蹋了剧本,得哭瞎。
还是拿我重温的《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黄奕来比吧,人家20岁刚出头时的演技都比张艺谋调教过的要30了的倪妮演技好。
想想都心塞。
对了,虽然场景挺好,但看了老片后突然怀念起实地取景了而非搭棚子了。
对了,经网友提醒,我得补充一下,我说的实景不是那种影视城里拍出来的。
比如还是拿《上错花轿嫁对郎》举例,该剧宅斗戏份是在扬州的何园还是个园拍的来着,外景还有瘦西湖和大明寺。
虽然现在回顾该剧,影像是不高清,但景美且真实,古色古香的感觉。
不过现在每年要拍那么多剧,都去名胜古迹实拍,恐怕得糟蹋了好风景,所以这个希望也只能是想想了。
说了这么多,貌似没几句好话,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尬黑。。。
好吧,那我也没办法了,我拍着胸脯说我是实事求是了的,如果不信,我也没辙了。
妖猫传里,黄轩演白居易,说到李白唾沫飞溅,当时电影院里有个女生说:这也太夸张了吧。
夸张吗?
不夸张。
一个写诗的疯子,怀念另一个写诗的疯子,上窜下跳、手舞足蹈,正常得很。
之所以演员的表演让人感到夸张,也许是因为剧情的单薄。
剧情并没在有限时间里把人物树立起来,让人感到演员这样演是不合适的。
陈坤在剧里宴请太子,太子问他要不要到东宫行走,他一边接住太子的酒,一边笑得皱纹都堆起来,丑陋到仿佛在哭。
这个镜头持续了很久,一句台词没有。
我突然觉得,陈坤也许不应该趟这浑水。
宫中的生活就是这么丑陋,你亲哥哥,杀了爱你的人、把你送进狱里,现在眼看你又要得势,赶紧来看你是不是又要和他争太子。
假惺惺给你倒酒,问你需不需要他的帮助。
你要表现得温顺、听话,这时候如果非要笑,可不就是这般苦模样嘛。
一定会有评价说陈坤老了,脸上都是皱纹。
他知道自己有皱纹,知道自己这样子丑,但是这丑陋能表现人物内心的苦,所以他一定要演。
就是这个镜头,我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演员。
说句有点low的话,我看过很多大热电视剧的片花,很多男主不是高贵冷艳眉头都不皱一下,要不就是一根没有反应的木头。
连他们都能被吹演技好,那我只能说这年头古装剧,尤其是古偶,是在走下坡路了。
新补充:又看了几集,这根本不是古偶这是权谋剧啊!
真的好看!
对不起编剧我不应该说你剧情差的!
再补充:大家在楼里讨论天盛长歌就好,尽量不要攻击别人哈……
要说这剧拍得好不好,那绝对是拍得很好。
特殊的画幅不仅有利于展现优秀的服化道以渲染氛围,搭配上同期收音,还有利于更好地呈现演员表演,特别是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人物时,可以发现连那些边角位的小角色都很有戏,这剧,哪怕只是一个小演员,都很少有掉链子的。
技术手段与演员表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制作水准、表演水平均属上乘,最难得的是艺术审美真的好,观看过程眼睛一直很舒服,这种舒服是需要很多细节的配合来营造的,确实当得起“精致”二字。
但你要说这剧好不好看,那就,值得商榷。
说不好看,不对。
你单拉出一些小的片段,人物言语之间的交锋,神态动作中来往的刀光剑影,很有趣,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精彩,当你看进去,是能够享受到观影的乐趣的。
说好看,也不对。
尽管能收获到乐趣,却很难调动人的情绪,让人提起劲来追剧。
你对情节的后续发展没有期待与好奇。
这个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叙事问题,把原著的女主视角换成了男主视角,其他元素却没有遵循戏剧规律进行相应的调整。
只改动视角这一个点,哪怕其他内容完全不变观感都会改善许多。
换视角导致了三个问题:一、减少了紧迫性,二、没有悬念,三、女性观众缺乏代入感。
男主开篇是从软禁中被放了出来,此后他的行事动力有两个,一个是复仇,一个是夺权。
但这些都没有紧迫性,他自身没有遭遇危机,那些王兄们对他的提防短时期内并不会造成他生命安全或者是地位发生本质性的动摇。
然后男主本身还是个地位很高的布局者,各路人马的身份来历性格诉求在他的角度看得一清二楚,这就导致了很多悬念也立不起来。
当使用男主视角叙事时,这个故事就很平,显得没有波澜起伏。
但从女主视角出发就完全不一样。
单前六集,女主就遇到了一被迫嫁人,二她娘杀了人一家三口马上面临着要逃亡,三逃亡过程中娘和弟弟被抓自己被救。
这三点都是属于立刻待解决,不解决就无法继续生存发展的危机,这就有紧迫性。
而女主也并不了解自己的身世和当今的局势,她的无知与观众是一致的,从女主的角度一层一层地揭开迷局来推进故事,观众就会更容易代入。
如果使用女主视角,这个故事就会产生升级打怪的爽感。
现在整个剧在大的结构上就没有什么爆点,看点全部集中在小的结构上了。
这就导致观众是游离的,基本只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欣赏演员的表演,欣赏制作的精美,而非沉浸在剧情里,与角色同喜同悲。
权谋,落在一个架空的世界观上天生就有着短板,观众对真实历史人物赋予的认知和情感,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求知与好奇,在架空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所有架空世界观的故事,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所以,要么你所设计的世界观足够吸引人,能让人心生向往,要么就是主视角人物的命运起伏足够牵动人心。
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优秀的奇幻玄幻故事,切入点都会落在人物传奇。
而天盛长歌的男主,人物的传奇性不能说没有,但却是没有得到足够呈现的。
最糟糕在于,现在这个故事没有根。
根是什么呢?
根就是落地的情感,能让观众理解进而萌生的同情,或者激发观众同理心所产生的共鸣。
男主的理念与追求,恐怕创作者自己都无法信服,这个人物,很难立起来。
相比而言,转换视角叙事的话,女主那边迫于生存压力进行了一连串无奈选择,不断成长所确立的目标,会更容易获得观众的理解。
行业从事者应当有勘破虚妄直指本质的能力。
说白了,什么大男主大女主,权谋言情的剧种划分全都是虚的,实实在在地讲好一个故事比什么都强。
庆幸的是,方向不对的努力也许注定不能让人获取期望的收益,但所有的努力总归不会是白费的。
有诚意的表演团队和制作团队还是完成了对本剧质量的兜底,只要能克服叙事平这个最大的障碍,拥有一个继续追剧的理由,比如对某个人物的钟爱、萌上某对CP、喜好某类情节、心仪服化……这个剧就不难看下去。
毕竟,不说多精彩吧,至少,观感会是舒适的。
这两年我看过最棒的电视剧,讨厌看那种男女主角从刚开始都相互讨厌,捉弄到后来的爱上,而且是那种一来就亲就抱的剧,这部剧把当时的那中明明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无奈和明明都在乎对方确要装着不在乎无所谓演义出来,但是当对方有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的去救对方,。
权谋戏是主导感情戏是辅助。
不论是剧情还是服装都很好,我特别爱里面的服装,颜色庄严有不浮夸,每一个人物都有相应的颜色。
坤哥演绎的宁奕,不论是眼神还是肢体语言都拿捏到位,还是那个演技好用心演的坤哥。
我都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黑这剧,明明是佳作确被那些爱看爱情剧的人黑的不值。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真去看这剧真是一部好剧。
看到50集,即便没有后面男女主因为家国命运的互虐,也已经看到了屏幕上能演出的爱情最好的样子。
关于爱情的影视剧套路太多了,特别是古装剧,无外乎是傻白甜遇到霸道总裁,要么女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么是为了虐而横生诸多无聊的误会。
但是这部剧的爱情,发生的核心在于:不驯服。
简单来说,就是女性终于有脑子了,而不是撅嘴、瞪眼、哭鼻子。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知微和宁羿应该是稍稍互有好感,好感建立在觉得对方新奇、有趣上。
皇子见到的女人那么多,能跟他对得上话、又让他能从心底觉得趣味盎然的很少。
而知微即便是不发誓,也没有以和楚王在一起为目标,她从来都有自己的目标。
一开始,她希望能潇洒走天涯,后来希望自己能有成就给母亲和弟弟更好的生活,在这条路上她一直在努力。
这是作为古装剧女主她很特别的部分,就是不谄媚、不依附于男主,甚至是从来没把他真的放在心上、成为生活目标的一部分。
为了给家人好的生活,她会表示要做孤臣,只对老皇帝一个人负责,不站队。
她一开始入朝,就没想做楚王的一枚棋子。
所以,对楚王来说,这个有趣的女孩是不受控的。
就像他跟辛子砚打赌时候说的,她不是你想娶,她就想嫁的。
为了不碰壁,楚王直到在知微入狱之前,都没有表达过这方面的意愿。
即便是入狱之后,他提出了可以怀孕脱罪,“本王可以”,这么难以开口的话,被拒绝后,他马上说,我知道会这样。
所以,在这段关系的发展中,虽然是互相帮助,但是谁也没有放弃目标特意讨好对方,没有谁是“恋爱大过天”的。
所有的表示都在偶尔的斗嘴和眼神交互的默契里,这其实是很高级的爱情表达,没有“恋爱大过天”是成人世界的现实,能够有人心有灵犀又是成人世界最柔软、最幸运的部分。
楚王说,只有知微能让他笑,是真的。
观众在前几十集的惊险夺嫡中,也只有看到男女主偶尔的互动戏会觉得轻松、甜蜜,但又甜而不腻,分量不重。
演员的表演也是特别高级。
在山洞里,互相取暖、拥抱的镜头已经是甜到不行,不需要接吻、滚床单,就已经比这些甜了太多。
爱情最好的样子,是在眼神里。
看到喜欢的人,再坚硬的人眼神都会软下去。
在闽海,楚王单独面对知微的时候,就像一个畏缩的小男孩,他一点点试探,都被对方温暖地接住了,他才敢一点点继续索取。
他很早就没了妈妈,早就不知道什么是撒娇,但是在闽海的短暂几次独处里,他重现了小时候的自己,孤独太久,渴望爱,希望知微能抱紧自己。
只是这个小男孩,很快又要死去了,不得不重新换上生冷的面目。
提醒自己,这种温暖从来就不是他命里的东西。
很多戏,男女主耳鬓厮磨,看客却觉得无聊尴尬。
这部戏,男女主远隔天涯,看客都能感受到爱意绵绵。
“绵绵”,是对这份爱情最好的形容。
没那么浓烈,也不允许那么任性,但你就是知道,即便不能一世相守,世上总有一个非常了解你的人,了解你的脾气、愿望、想去的地方,还能一直爱着你。
这是一份关于爱的互相信任。
补充一点。
值得比较的是,两场楚王和知微挨脸的接触。
第一次,认识不久,在小黑屋里,楚王趴在知微身上,蹭她的脸,游刃有余,攻击性十足,而知微娇羞得不敢动。
这是“撩”。
他并没有太动真心,还是觉得“小狸猫”有趣,有亲昵也有点欺负她的恶作剧。
第二次,在闽海,楚王声音发抖地交代了自己的心意,说“我喜欢你”,然后靠近知微的脸,但是他很紧张,不像上次让人有情欲的想象,就是一个小男孩在靠近自己女神的感觉。
直到知微说,“我也是”,他突然退后,脸上露出了一下憨笑。
憨笑,在楚王的脸上印象中只出现过这一次,他一般是狠辣的、果决的、充满攻击性的。
但一个人遇到爱情的表现,就是出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身体里最柔软的情感破壳而出。
“爱就是想触碰又缩回的手”,在闽海期间的楚王对知微从来都是这种微妙的反应。
这两场戏,同样的接触,楚王从游刃有余到笨拙,从主动到被动,这才是爱情发生的轨迹。
《天盛长歌》也是自带热度的一部剧了,分析其热度来源于改变自IP小说《凰权》自带一群追随的书粉,称为自来水热度。
另一部分来源于陈坤,陈坤如今也不是流量挂的,粉丝也是一般般为什么有热度呢?
因为当时轰动一时,电影咖要回来拍电视剧了,要回来拯救中国电视剧了一定很炸裂,将本身大女主的剧名显示改成了《凰权·奕天下》来突出自己的地位和大男主,又改成了如今《天盛长歌》不过剧名叫什么并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看内在。
8月14日晚,准时守着电视准备看首播。
一开头画面黑暗沉郁,用网友的话说仿佛在看电影,但是不好意思,我家里开着灯,不能做到全黑的状态,家里的电视现如今本就是长方形的,电视剧的画面又做成了更长方形,看的整个画面都是又细又长。
又看了一会,唔,让我不得不承认的事,这部剧的画面置景真的都是超级用心了喂,仿佛真的有一丝电影的质感。
但是在电视剧的受众上狂吹电影质感除了能获得嘴头上的享受,视觉一点都不享受,因为很少人的家中能达到影院的那种效果,营造不了那种氛围,没有影院的宁静与黑暗,更少了些影院的专注。
电视剧的核心在于剧情,然而这部剧的节奏慢到想让我抓狂的地步,真的不用这么慢的。
举个例子:太监宣宁奕,长长的一声宣用了10秒,打开大殿的门10秒,镜头转向他10秒,然后JPG。
起身15秒,走上大殿20秒。
其中动不动的画面定格JPG。
可惜看的是直播,没有倍速那种东西,可能做的也只有换台了。
最重要的一点,我是被甜爱虐心的片花所吸引来的,我是不折不扣的小言古偶爱好者,大家也别把自己说的多高尚,这本书本来就是小言古偶,不会因为所谓逼格坤的加入有所改变。
然后开篇的前两集慢悠悠的是在为谋略铺垫?
第一是不感兴趣是真的不易懂啊。
吹嘘着电影质感的外衣,可是里子确实不好的。
看似高质量的一部剧,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他没有找准吸引受众,是对自己本身自检的失败,事物大混杂最终搞成了四不像。
这几天一直在看大家对我这篇文章的反馈,其中有很多认同我观点的小伙伴,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看体验,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能够获得共鸣真的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毕竟分享观点的最终愿望就是获得共鸣,谢谢大家。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伙伴发表了不同意见,我也认真看了,很高兴能有这种观点上的碰撞。
其实,看书看电影都是很私人的体验,根本不能代表某种权威,试图获得共鸣是分享观点的终极渴望,分享之后我们甚至希冀用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这都是正常表现但是对于说服的结果倒是不必太过在意。
所以我提出的观点如果和大家不太一样,也希望大家不要太生气。
那么回到这部剧来,我承认自己对这待部剧的苛刻和不严谨了,评论里有小伙伴反映了这部剧其实还有DVD版本,显然我没有看,而且只是看了前面几集就给出了评论,这个两星确实是给得不太客观,当然,我还是保留我先前的部分观点。
纵观现在的国产电视剧,精品可谓凤毛麟角,小成本电视剧集中在家庭伦理,万年不变的家长里短老梗企图收割中老年群体,大投资的电视剧集中在流量云集的仙侠玄幻剧,企图收割少女少男心的年轻群体。
整个电视剧市场都是那么的匆忙和快速,能冷静下来用心打磨一部剧,然后传递一种调性更为宏达,格局更为高远的剧组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天盛长歌》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这样一部在细节上肯下功夫打磨,敢用电影质感来打造电视剧首先就是一种前进,但是有了高期待就必然还有高要求,审视这部剧的目光就势必格外挑剔,的的确确,观察下来中国的电视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无论是节奏把控还是剧本创作上面。
但是今年夏天,大火大热的所谓神剧造成的收视轰动对比收视惨淡的《天盛长歌》,让人不胜唏嘘,靠着一味迎合观众口味而放弃剧情逻辑,里面一点点发挥正常的演技就无限放大大赞妙哉,虚高评价成为政治正确,全民狂欢下,不禁引人反思:这种现象就真的代表中国的电视剧在进步吗?
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娱乐至死的信息狂欢只是徒增浮躁而已。
如果对于这种供人娱乐但不讲求逻辑的爽剧无限包容吹嘘,而对于用心打造但是尚有进步空间的作品太过苛责,就只会造成电视圈的恶性循环。
对于用心的剧,还是要包容一些。
所以特此更正分数为三星半。
更新于2018.9.2两星半观望,初看画面精良,基本采用的电影的调色和画幅,表演方面也请了一众有功底的演员,台词采取原声,方方面面来看都是一部努力想要做到最好的野心电视剧,但是剧情方面就显得非常空,我竟然从里面看到了琅琊榜的影子,比较杠精地挑个刺,这部剧无论从演员还是布景都有一种急于展现自己努力的感觉,很用力很着急,甚至感受到了剧组歇斯底里的呐喊:“快看!
我多么努力啊,我和市面上的俗物根本不一样!
”在节奏方面,更是十分欠佳,忽而拖泥带水,忽而莫名其妙,其实很多中国电视剧在节奏的把控上极成问题,只是大部分作品存在更明显的逻辑错误或是演员演技不过关等基本问题,这才导致我们忽略了节奏把控方面的致命的疏漏。
所以这部剧,在演技方面的问题不明显之后,节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电视剧的冗长没有重点或者莫名其妙的反转都是在处理节奏问题方面太过浮躁,急于将一个问题讲清楚,但又惶恐在讲述的过程中是否太拖泥带水就导致节奏方面的失重……但是演技方面就真的毫无问题了吗?
也不是,一帮有实力有功底的演员,在演的时候也都非常认真,但是莫名就觉得匠气很重!
这一点在赵立新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赵立新在近几年突然赢得了大众的关注,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很有内涵很有底蕴的演员,并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也乐于沉浸在自己的优秀里,他有过硬的台词功底,对角色也自信可以把握得入木三分,但是正是这份自信让他有种恃才傲物的感觉,在每一部剧中,他都急于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凸显自己无论演绎哪种角色都能就算气定神闲也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由于自信到自负的自我感觉,让他炉火纯青的演技显得不那么真诚,他所塑造的角色也不走心每个角色都是一种失重,漂浮感……其结果就是很难打动人。
这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陈道明,陈道明在前期也塑造了很多厉害角色,那时候的演技透着真诚,但是最近他虽然不太演了,但偶尔演几个角色,就突然有了很重的匠气,那是因为他在表演中很自然地开始暗示观众要首先接受他的光环,这就使得欣赏电视剧的初心也不再纯粹。
除了赵立新,里面陈坤、倪大红甚至倪妮都是如此,他们都致力于各自展现自我,没有互相成就……使得电视剧的角色之间没有融合,有一种突兀的分裂感!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