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儿他爹看过很多次了,每次的关注点和思考点都不一样。
如果被肥皂剧冲击的无聊空虚,可以来看看。
真正感受什么是大男人的宽阔胸怀。
作为少数民族的领袖和君主,没有中原皇帝见谁猜忌谁的毛病。
你有实力就认可,不服就打打看。
目标更简单,统一草原,然后征服,加上复仇,带上兄弟。
如果哪个朝代能让我重燃起虚荣心或者说是骄傲,必有蒙古大元。
即使我是汉人。
在世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人其后代更是席卷欧亚大陆,在冷兵器时代,罕见匹敌!
其纵横草原几十年,几乎无一个手下背叛于他!
但是这部片子有一个地方没有足够予以丰富:在其父去世后,部落其他亲友弃他们母女而去,从众人捧月的贵族地位坠入一贫如洗的境地,以后又如何弹起的,这种生命的弹性,还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探测,因为这是奠定其后半生辉煌的源泉!
突然想起来,要刷这部历史正剧。
小时候看过很多次,现在看起来,很多情节我竟都能记得住。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情节,一个是铁木真小的时候杀死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中年的铁木真杀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扎木和。
可是当我再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对这位英雄的看法和原来有了很多差别,应该说变得更加全面了。
铁木真戎马一生。
一个三十集的电视剧讲完一个英雄六十六岁的一生,是不够的。
可是当我们从短暂的三十集电视剧中,走过一个人的一生的时候,仿佛我们也能看到过去看到未来,不免感叹人生也不过三十集。
杀戮。
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得不保卫自己的部落乞颜部,甚至当他最落魄的时候(13岁),他也要保卫自己数得过来的马匹。
恩仇必报的铁木真不会忘记也速该(铁木真的父亲)的死,背负着家族复兴的重任。
责任。
从幼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他逐渐完成了家族的复兴。
逐渐强大的铁木真发现,当他征服一个部落后,他要杀掉那些首领,抢光那些财物,霸占那些奴隶,或者直接屠城。
可是他渐渐发现,要让这些部落里的人真正归顺于他,只有这样他才能养兵蓄锐,他的实力才会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让这些部落变成一个部落,不再是四分五裂的状态。
从此,统一蒙古就成了他的责任,为父报仇也不再只是他的唯一目标了。
这让我想起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争霸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的成功不单单是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还有经历了数年兼并战争以后人民内部渴望统一的因素,百姓渴望有个人站出来结束这种战乱的局面。
我想铁木真当时也是一样的,所以此刻他的眼睛看向了更远的地方。
1206年他建立了蒙古帝国,创立了蒙古文字,成为了可汗。
统治。
人的目光看的再远,他也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安排。
人的一生总是很短暂的,英雄总是一阵流星划过,不会给他们太长的时间停留。
他还有很多抱负没有实现,统一蒙古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中年,打金国用了12年。
在打西夏的时候,年迈的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盘山。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句话对是对了但是不全面。
我还是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要有包容性的,要多方面的。
冷兵器时代造就了这位天之骄子,不可磨灭这位领袖对蒙古后世子孙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忠诚,孝顺,刚毅,坚强,他的脸上有大草原风吹日晒的痕迹,这是上天赐予这个民族最美丽的象征。
我们换到欧洲,亚历山大的东征为东西方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他的东征也给被征服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
所以有正面也有反面。
历史总是这样,有血有泪,不容更改的。
但是不管这么样,他是时代的英雄。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回到过去,真实的历史比改编的电视剧精彩的多。
下一部我想读《蒙古秘史》,从书里了解更多的故事
看这部电视剧,是冲着编剧去的,因为正好在看朱耀廷的《成吉思汗传》,里面对成吉思汗生平的描述,引经据典,多方考证,有很大的可信性。
这部电视剧基本就是按照这个传记来展开的,所以一开始,我就被吸引了;另外一点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主要演员大都是蒙古演员,里里外外都透着蒙古壮汉的彪悍和纯朴。
特别是成吉思汗的演员巴森,我看的过程中多次对比了成吉思汗像,越看就越像,到最后,都产生了成吉思汗就应该是这样子才对的感觉。
女性演员,从长相来讲,都不是花瓶,却都有一股草原般的英气,大有巾帼不让之风!
这部剧感觉上并不是大制作,这点从战争的场面就可以看出来,号称几万人的战斗场面,敌我双方稀稀拉拉两队人马就对冲过来一顿砍杀,破城的场面也很单调......但这都没什么,在我心中,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本人,那个信仰长生天,戎马倥偬,征战终生,心胸宽广,目光远大,不对任何困难低头的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是战神的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孝敬母亲,善待亲属,教导儿女,体恤部众;看到了心仪的美女,会走不动道,看到母亲儿孙死时,会心痛流泪。
可以说,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长生天不让他成为成吉思汗,那长生天就妄称蒙古人的守护神。
这部电视剧更可贵的是,对于成吉思汗的敌人,里面都给了正当的评价。
敌人里面也有英雄,也有能让成吉思汗钦佩的汉子,在这点上,很多国产电视剧,就要甘拜下风了。
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能显示出成吉思汗的伟大。
对伟人的评说不是建立在对其对手贬低之上的,这样只能让胜利变得廉价。
越是伟人,他的对手也就越有其闪光之处,这才是历史,不是市井演义之流得以比肩的历史!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这里不说也罢,说了反而让人贻笑大方。
当我想要用什么来表达心中对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经历是,我想到了人们对高达动画的一句评价:这是男人的浪漫。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一部男人的征服史,他不仅征服了广袤的疆土,更征服了世代生活在那里的百姓的心,征服了所有胸怀理想的人的心。
他的伟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他的一生,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伟大的成吉思汗,雄风永存!
因为看常识说元版图,翻到这部剧。
就这么纪录片一样的正剧也特别吸引人,全部看完。
人年龄越大经历的东西越多,学习到的也越多,但是却又快要死去了。
但是很多事情自己完不成也用不着遗憾,还有后来人。
也许人的死亡对社会进步是有用的,因为有死亡有新生。
蒙古人的名字好些都记不住,所以除了几个大主角,剩下的都分不清谁是谁。
但是不影响看整个故事脉络。
《成吉思汗》有一种壮阔的史诗感,剧中大大小小的蒙古骑兵冲锋场面,都是真人真马,冒着生命危险的狂飙,倒数第二集追逐扎兰丁苏丹的骑兵冲锋场景足以在影史中万古长青。
《成吉思汗》又有一种特别的真实感,信奉主耶稣的太阳王,为真主现身的扎兰丁苏丹,乃至蒙古牧民和奴隶,都极为丰满又不失简练。
它能够十三世纪初的蒙古高原中大大小小的政权、部落、经济、文化都较为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其他民族的我们能够深入、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
巴森先生的蒙古本色和精湛演技,刻画了一个作为真实的人的成吉思汗,他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儿女情长,在巴森的外表下,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神,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蒙古之神,都褪去了神魔的外衣,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蒙古汉子。
也许这并不是一部百分之百还原的历史作品,但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做出的努力罢。
个人觉得很棒,巴森出色表演,整体叙事流畅(吐槽现在的电视剧把故事都说不好),有人说成吉思汗杀人屠城啊,我看过亚历山大远征也是反抗就屠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扯远了,我来说说我的一点感悟,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取得伟大的成功真的是一路坎坷,这个时候坚毅的性格的是熠熠生辉,你看看他被打败了几次,从小时候的被驱逐扛起生活的重担,苦难造就了他,黄金家族是他的成事的基础,但他能统一整个蒙古草原是另一个性格特点,他博大的胸襟,他能放过对多次害他的安答,尚待俘虏为自己所用(比如哲别),他用的大度告诉了别人他与草原其他头领的不同。
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激发创造力的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王朝,否则会出现腐败无能小人当道的王汗,金朝,西夏和花拉子模被正在崛起的王朝灭掉的下场。
我早年还在做科研的时候,整个组里一半的数据处理要经我的手。
倒不是因为我多牛逼,只是因为位阶比较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儿自然落到我头上。
可能我还算有点儿天分,逐渐把数据处理给自动化。
所以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越来越多的数据就开始经我的手。
然后重点来了,十几个参数,无数的阈值,还有十几个步骤。
同一个数据,只要微微一调整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整个组里,除了我,没有一个人对这些处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都熟悉。
或者这么说,在整个世界,整个领域里对这套方法理解很深刻的人不超过10个,而这10个人当中大部分都毕业去了工业届,几乎没人留在科研届。
原因就在于,搞这个领域的数据处理很难发文章。
好了,到了最后,随着我手越来越熟。
我可以这么说,无论你给我什么数据,我都能处理出你想要的结果。
而且,除非我提到的那十个人愿意花很大的精力来跟我死磕,否则,没有人能看出任何猫腻。
这件事成了我离开科研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数据处理环节,后来我参与一些实验,其实也类似。
实验环境的一点点微调就可以让结果千差万别,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人为的。
整个科研,从样品制备,实验设备调试,实验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处理,图像处理……每一步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很多微操如果按照严格的理想化的标准来看都算是造假,但要真按照这个标准,一半的科研机构都躲不过造假的指控。
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别的,后来才发现这是结构性的。
这么说吧,人类科研领域越来越难取得成果,低垂果实都已经被前人给摘了。
所以想要取得真正的成果需要天量的投入。
但是科研部门评判标准却是论文的数量,这套标准让科学家无法不顾一切地投入,在机制中寻找真理 科学家必须在经费和产出间权衡。
而能够微操的空间有那么大,所以造假或者不严谨的处理变得非常普遍。
后来我去了工业界,发现工业界就好得多。
工业界里搞的探究不是为了发文章,而是为了提高产品性能,所以数据灌水毫无意义。
因此,工业界发表的文章可能并不多,也许档次也不见得高,但至少数据和实验大都可信。
总之,学术领域是需要大力改革的,里面的问题非常多。
以前我们只是单纯学欧美,现在也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了。
草原,羊群,马儿,马头琴,这些是我对蒙古最原始的印象。
很好看的电视剧,重温历史的好处之一就是有强烈的兴趣去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这种感受很棒很有趣。
马头琴演奏,我最爱的弦乐演奏之一,它的靈魂在草原上。
廣袤而蒼涼的草原,那裡孕育著最原始的心靈,直接乾淨粗線條卻熱烈細膩的情感。
馬頭琴將馬背民族的血淚悲喜淋漓的演繹出來,勾勒出一幅策馬揚鞭的壯烈畫面。
淚滿面,因為那畫面早已昇華成無際的大愛,"我"已渺小的不再願去放大。
但场面一点都不马虎,况且用的多数是蒙古族演员,好看。
男的多半粗鲁相,女的竟然个个鲜花一样。
只是那一水儿的美女演员怎么就都没有红起来呢?
成吉思汗能混到那个地步,我看一个是草原人的游戏规则很公平,一个是运气。
很多次生死关头都有贵人相助。
但凡蹦出一个黑天鹅,历史都改写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公元后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本剧全面介绍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十二世纪中叶,中国北方在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还
哥们杀了不少人。
战争拍的比较简陋,对蒙古的民族风情介绍也略显不足
很一般的传记历史片,不过也能理解对这样一段历史和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要完全体现出来也非常不容易,演员都是好演员,只能说剧有些单薄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上大学时候,那会儿的央视版本似乎西征花剌子模的部分删了不少。最近在油管上重温,确实堪称精品的国产剧。很搞笑的是央视删节的部分似乎都和religion有关,比如铁木真的几个政敌逃到信奉景教的乃蛮部,原本的情节是他们不情愿地接受洗礼,结果央视播出的版本台词整个改了,改为乃蛮国主要考验他们的忠诚。然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对那个情节觉得非常莫名其妙。说真的蒙古当时的向西扩张除了杀戮之外,必然是伴随着宗教,种族等各种碰撞。把这个删改了那真的就没啥情节了。。。
講個笑話,「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殺人最多的屠夫之一,我贊成所有謳歌帝王的劇都是史
台湾腔太出戏了
。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看这部片子,更有感觉
好难得,再次看到弹幕这么和谐的剧,草原大战还是很过瘾的,虽说美化了一些,不过没太过分,该抢抢该杀杀。
小学去内蒙古旅游一路车一路看旅行完正好全看完
记得以前中央一播过一次 这次是看的是中央四的 让我在阿根廷离开世界杯后还能看看电视
还好吧,我不喜欢
又是一部小时候超想看,长大再看却觉得平平无奇的片。
缺少激情 没有耐心看完
从小经历各种苦难,成就了后来的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戎马一生,有恩必报,有仇必报,恩怨分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人物刻画的很好有没有,哪怕是反面人物的人性也很全面
可能是民族题材影像里制作最精良的作品,播出自然是不容易的。今人以皇汉眼光看待历史和人物的功过是非实属狭隘,无论怎样成吉思汗此人绝非一个简单的杀戮者,能统一各部族融为一体并铸就世界帝国的伟业古今中外并无几人。
被各种老师在课上逼着看过(bushi)
不夸张,不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