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部贺岁片来讲,它应该还是不错的,起码老少兼宜,哭笑兼半,其乐融融2` 作为一部制作三年的电影,我觉得貌似不值`因为其中很多桥段都是电影里面用得很熟悉的,台词也没什么特别经典的吧,但也算是周星驰式的幽默"最近身体好吗?""有点问题,我的样子变英俊了"3`作为星爷的电影来讲,做到了较好的连贯性,象以前在"功夫"里面用过的棒棒糖,如来佛掌``让人回想起以前的片子,这也是导演们爱用的伎俩啦还有我们熟悉的台词"我顶你个肺啊"``4`作为科幻电影来讲,科幻成分没多少啊,小贝说"我们的科幻电影还不成熟,要慢慢成长",其实按我说我觉得我们就不要搞专门的科幻片了,偶尔弄点科幻元素就行,这科幻我们搞不过老美的啦`5`作为我一直念叨着的那"七仔",这还是不错的嘛,本人一直就喜欢有毛的动物,而且这"七仔"是相当可爱,所以买张票去看看那毛毛的东东扭来扭去也是不错的,大冬天的,看一看也暖和``哈哈6`作为小徐娇演的电影(我不知是不是她第一部电影),我觉得小女孩演得不错,应该是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童年了吧,演得挺好!鼓励鼓励!我是不太熟悉周星驰的电影的,就说这么多吧,大家过年看这乐一乐,飙飙眼泪星爷辛苦了!
刚刚才看了<长江七号>,比较的晚,看好的第一感觉是很糟糕,江朗才尽.不过,之后静静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感觉到这部电影,原来还有其他的含义.电影本身的剧情就不用多介绍了,里面的笑料也是星爷之前用过的,不过既然星爷说这是比较适合小孩子看的电影,那就没有必要指责了,因为这些对于刚刚孩子来说,这些笑料还是很新鲜的.但是如果你以为这电影只是表现了这些,那就错了.在这个片子里,星爷表示了对钉子户的崇高的敬意!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男主人公是作什么的?是个建筑工人,大家都知道建筑工人一般都住在工地的,不用交房租,不用交水电煤,那么,节约的男主人公为什么还要和孩子住在外面呢?首先说明房子是不用交房租的,而且这房子也不会是路边的一座遗弃的旧房子,因为水电煤怎么来的? 所以这个房子的产权或居住权是属于星爷的.从外观看,这个房子是拆了一半的房子,而房子所处的位置也在交通要道的旁边,附近就是公园,很适合做高级公寓,所以明显是要改造的房子.那么为什么星爷还不搬走呢?只能是补偿的金额没有谈拢.在电影中星爷一次次的重复的说:"做人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不拿别人的东西,虽然穷,别人也会尊重你."就是要说明钉子户想要的只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所以这个电影没有像其他的反映钉子户的电影一样,着重描写住户的反抗的过程,而是描写了钉子户在斗争的时候普通的生活状态,钉子户也是很普通的人,他们在斗争的时候,过着也是很普通的生活,他们只是像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警告】以下内容为主观体验型影评,不喜勿入。
是不是每个曾经飞扬跋扈的古惑仔到了最后都会成为懦弱的老爸?
是不是落草为寇的山贼都在内心渴望着召安?
老少咸宜的《长江七号》就像一位妓女,花了三年时间改头换面,终于从良。
可以让人稍稍微笑,又能微微落泪,宛若没有瑕疵的大家闺秀。
一举手,一投足,都位置感十分,镜头感十分,控制着自己于是控制了你。
从良没有错,这不是个关于对错的事情。
世上有些事情无关对错,好比小马哥帮兄弟砍人,我不能说砍人是对或者错,不能讨论那些马仔的父母亲人什么感受。
这只是和感觉有关,如果当年你也曾经在烟雾缭绕的录像厅里呆过,那么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思。
周星驰的电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一点都不。
和今天皆大欢喜的票房相比,我到今天都喜欢当年票房惨败的《大话西游》,喜欢被批评为粗俗无聊的无厘头喜剧。
和今天随便都能走进北大讲演的星爷相比,我更喜欢当年《逃学威龙》里的星哥,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星仔。
在录像厅里看投影,白墙上的那个人分明就是自己人,他如果一脚跨进这间黑房子,那么也会一样抽着烟看到目不转睛。
谁管票房不票房,粗俗不粗俗,小人物需要有个人在屏幕上展示自己最狂野的梦想。
需要有那些笑中带泪的离奇遭遇,需要有那些挣扎遭遇更大的打击,还需要永远有个美丽的星女郎不离不弃,一直和你守到云开日出,守到张敏归来拥抱,守到朱茵城头重逢,守到莫文蔚修好了龅牙和眼眉。
还能要求你什么呢?
千秋功业,不朽英名,换来苏察哈尔璨继续乞丐生涯,阿漆白日晴天在集市上摇动猪肉摊。
那时候周星驰不远,觉得自己再惨一点就是他了。
“最惨的就是猪大肠了,里面有陀屎哎,屎哎!
”有屎怎么了?
吃饭的时候一样可以看,并不影响胃口。
和钟镇涛口水对攻,你来我往,白沫横飞。
有口水怎么了?
换成子弹,那就是《黑客帝国》,你怎么不恶心呢?
布鞋踩进地里,左脚点右脚就能凌空上升,这就叫“水上飘”。
水上飘很厉害,但是能被火箭筒打下来。
这的确很无聊,但是我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
我没说关于意义的事情,你看见我笑了没有?
那就是全部的意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里说过:感情应该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
具体来说,就是狠狠踩对方的脚,让他涕泪交流,表演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踩脚无论如何都和戏剧理论没有多少关系,但是无厘头也是一种诠释方法。
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学院派的解释吧?
不入流,等外品,流星一现,我觉得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褒义词。
当周星驰根本拿不到最佳导演的时候,当报纸和杂志在批评他并且预言他会很快消失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他最具价值的一刻。
主流社会、主流价值和主流人群的根本不予承认,反而让人觉得周星驰全身上下熠熠生辉。
这就像一位性工作者,没有多少人承认,但是她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野性和生命力让人心折。
纵使世人都大拇指朝下,我也要起立鼓掌。
不是你不美,而是世人都盲了,无法欣赏。
现在他们睁开了眼睛,从易于消化的《少林足球》,到甜美可口的《功夫》,再到今天老少咸宜的《长江七号》,票房有了,金像奖有了。
今天再说看周星驰的电影,那是去真的电影院看真的电影。
而不是说逃课凑钱去录像厅,或者是三朋五友在自己里看VCD。
为什么50块一张的电影票,16元一张的D9,带给我的快乐反而没有一元钱一张门票的录像,8块钱两张的VCD来得多呢?
为什么越多人喜欢你,我反而觉得你渐行渐远,已经快要到我视线的边缘了呢?
从良是好事,被大众欣赏是好事,拿奖有票房也是好事。
如果在那么多年里有人曾经如此取悦过我,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他获得荣誉和金钱?
又有什么理由阻拦更多人去欣赏?
或者,一定要以某种小众的姿态让自己感觉良好?
不,当年我不觉得自我感觉良好。
我感觉很糟,但是很快乐。
在违法乱纪,混吃胡闹,浪费青春之中觉得很快乐。
那时候的周星驰是同案犯,这一点让人喜欢到死。
现在,我要说和周星驰的缘分已经尽了。
昔日的情分值得打一个三星,权且作为告别的礼物。
这种时候让人悲伤,但是要说些祝你幸福一类的话。
再有《长江七号》这样的片子,我不会再进电影院去看。
做为老朋友,我也不会买D版或者网络下载。
会偶尔看看你的新闻,看你又拿了多少奖,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少楼,换了几个女朋友。
只是看看而已,只能是这样了。
我感念曾经的周星驰,以及他带来的快乐,但是那和今天的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
一定有某个时刻,大家已经分道扬镳,向着不同的方向飞驰而去,一去不回。
只是,我当时并没有留意,所以才为今天的距离感到心惊。
旧日的笑话越是精彩,也就让今天显得更是黯然。
在我心目中,你永远停留在那一天,那时你是个独一无二、风度翩翩的猪肉王子。
从良了,就别来找我。
1您随遇而安。
满足于二流大陆警匪片的电影特技,一个空翻动作的反复多角度回放便让您心潮澎湃。
这次有一个飞碟从垃圾堆里飞出来。
您当然认为这是创新和高科技。
这样一部带飞碟带外星人的牛片。
当然五星。
2您有着高雅的幽默感,没怎么听过俗气的郭德纲,或者您错过了赵本山巅峰时期的小品。
在一个感人的主题下进行幽默的尝试是您的最爱。
而听惯了黄段子的我却在整片都没怎么笑过。
3您的逻辑能力超强。
当一部电影里的配角们(同学,老师,工头)可以如此快的变化自己的立场(甚至包工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最后也不知道)。
您竟然可以跟上导演的思路,急速反应的过来。
您真棒。
4您心地善良,容易感动。
这么假的复活您都伤心落泪,根本没有凸现过的主题您都看出来是伟大的父爱。
我真是佩服您的菩萨心肠。
南方大雪恐怕您比家宝总理还要提心吊胆。
5您阅读品位高雅,学术著作是您的最爱读物。
您从不读小说或者故事会一类的庸俗杂志。
因此您可能不知道一个丰满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子。
那么我告诉您,它一定不叫长江7号。
6您没怎么看过电影儿。
您不知道五星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
而我之所以还给了他2星而不是1星的原因就简单的多。
1小怪物有点可爱。
2我确实笑了两回。
3导演名叫周星驰。
“落雨不怕,落雪也不怕,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
能够见到他,可以日日见到距面,严寒大风雪也不怕。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那里也要找我爸爸。
我的好爸爸未找到,若你见到他就劝他回家。
”这首歌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是小时候动画片《星仔走天涯》的主题曲。
报道说某些停电地区依然发电首映《长江7号》引起争议,我觉得在冰天雪地里看《长江7号》,更能触动些童年歌词的记忆吧。
星爷,这个名字在华人地区的影响力估计不可忽略。
他从跑龙套开始,一直在转型。
初期靠夸张的表情言语哗众取宠,中期玩弄起台词的谐趣,这是完全隔绝于无离头层次的。
自《少林足球》开始,玩起了大环境电影。
如果你是星爷的粉丝,那他真是一个神。
如果不是,我们可以理解为:投机的电影商+渴望唤醒社会道德的艺人。
无论怎样,这个电影人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满足。
《长江7号》其实算是烂片一部,如果不是星爷,估计我懒得去看。
这是华人电影的悲哀,也是星爷的骄傲。
一方面烂俗的剧本太多,烂俗的电影更多,在谐趣环节上居然还是一人独霸。
多少年过去了,都没有人能撼动星爷的江湖地位,真是悲凉。
《长江7号》剧情就不用说了,基本看开始的5分钟都知道大概了。
其恶搞的镜头等也不显得新鲜,也是老炒冷饭的伎俩。
至于外星宠物狗的布娃娃造型就真的很不屑,但无碍它今年会大红。
但我有惊喜的发现,以前我们常常在口头念叨的台词均出自于星爷的口。
但现在更多令人捧腹的台词是出现于小人物的角色。
《长江7号》就象一壶中药,星爷只是药引,把各样的角色串联起来。
这是电影人的一股大气,一股霸气。
再怀念一下当年的尹天仇,那股跑龙套的死劲,确实令人感慨。
小狄这个角色的演技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夸张的表情令我想起刚出道的星爷。
一如既往地,星女郎越来越花瓶,完全没有存在必要都可能。
很多人说星爷拍电影都搭上了多少女人,以前可能是。
现在,谁嫖了谁估计还很难定夺呢。
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搞笑,时不时插上一段熟悉的场景。
比如赖死在商场要买玩具被打,比如改试卷分数,这都是我们以前的小记忆啊。
直到星爷跌死了,那一瞬间,我居然听到电影院里爆出了哭声。
有小孩子的,有女生的,我的心显得很凝重。
以前来嘲笑别人看周星弛电影哭是傻B,估计以后这个段子不能用了。
父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沉重的,无论是榜样或者是反面教材。
他不同于母亲毫无保留的付出,他会是在你背后把你推向成长的双手。
而男人与男人之间,往往也没有什么赤裸裸的言语爱。
只能怀念那一木棍子转到衣架转为报纸的那一瞬间温柔了。
动画片《星仔走天涯》的星仔被爸爸卖了,后来依然回到爸爸怀里。
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的父亲,我们之间的感情足够深厚。
却又不足够地表达呢。
父亲无声,总是会显得笨拙而小心翼翼,不善于表达却溢出满满的感动与关怀。
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只想要你过得更好。
也许他贫穷,给不起你好的。
可是他却总是竭尽所能给你他所拥有的最好的。
他从来都会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
不求回报,只懂付出。
不吹牛,不打架,不偷不抢,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他对你的全部要求。
也许显得婆婆妈妈、啰啰嗦嗦,却是他对你的期盼。
不求你能够闻达显赫,衣锦还乡,只求你一生平安,做一个好人。
父爱如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
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
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
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
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
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
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
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
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9年前,出道未久、还带着点婴儿肥的柳飘飘用一把椅子狠狠地教训了“死跑龙套的”尹天仇。
那部电影叫做《喜剧之王》。
9年间,白云苍狗。
柳飘飘结婚生子,变成了“锋嫂”;当年的尹天仇已经被尊称为“星爷”,真正变成了独孤求败的喜剧之王。
2008年1月29日,两个人的命运再次联系到一起。
这一天,星爷三年磨一剑的作品《长江七号》首映;这一天,由于陈冠希老师“艳照门”曝光,让我们看到了褪去了婴儿肥的柳飘飘风骚蚀骨的一面。
9年的时间足够长了。
9年前,星爷还对当年那段“死跑龙套的”生涯耿耿于怀,9年后,他已经越来越享受于在自己的电影里做一个“死跑龙套的”了;9年前,张柏芝还只能故作风骚地表演一个舞女,9年后,她已经能在陈冠希老师的镜头前自如地摆出各种姿势和表情了。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玲子所说: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里。
所以,当《长江七号》以一种温情、甚至煽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就没什麽奇怪了。
人到中年的星爷喜欢上了孩子,开始关心蔬菜和粮食,那幸福的闪电告诉他的,他想告诉每一个人。
于是,《长江七号》从一开始就明目张胆地打着煽情的旗号,不吝于任何一种催泪的手段,让你在毫无准备的时刻就中了招儿,又哭又笑稀里哗啦。
好消息是星爷没有舍弃他的低级趣味——虽然这种他曾经的必杀技在他的电影出现的频率已是愈来愈低,但是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七仔机关枪一般往周小狄的衣服上发射便便,周小狄当作宝贝一样捧在手中的“作弊利器”——便便——最终被抹在了自己的脸上,小学生版的“如花”虽然没挖鼻孔却依然惊艳……坏消息是星爷越来越满足了在自己的电影里充当一个“死跑龙套的”角色。
《少林足球》里的群戏都很出彩,但是星爷依然是最闪耀的一个;到了《功夫》,虽然搞笑的戏份大多都被交给了配角,但星爷还是拯救世界的The One;《长江七号》倒好,星爷直接退到了“男三号”,戏份甚至比小学生版的“如花”也多不到哪儿去。
整部电影最出彩的无疑是那只太空机器狗——长江七号,影片大多数搞笑桥段都出在它和徐娇身上,这也直接造成了《长江七号》简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儿童片,电影院里小朋友们笑得七荤八素,电影里恶霸同学说了:小朋友的事情绝对不能告诉大人。
只剩下我们这些坐在电影院里的“大人们”不知所措了。
出了电影院,我的朋友大航在哭过笑过之后说了:从这部电影开始,我断定周星驰已经江郎才尽了。
其实有点言重。
没错,周星驰是老了,他在《长江七号》里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早已用过的桥段:《喜剧之王》里的表情变化、《功夫》里的如来神掌、《少林足球》里的大力金刚腿……甚至已经开始拿小孩面对镜头大哭这种场面来煽观众的眼泪,但是《长江七号》依然是一部好看和充满诚意的电影——即使离“优秀”尚有那么一段距离。
是啊是啊,说到底,我还是怀念当年的尹天仇,正如我面对陈冠希老师的艳照,开始怀念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柳飘飘一样。
可惜我们谁也回不去了。
三年前我大学一毕业,就决心不再写这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了。
看到网上对《长》一片骂声,忍不住又要插几句。
电影解读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主要谈一谈《长江7号》的技术性抽取与剥离解读法。
《长江7号》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
其中,又窜插着后现代的无厘头。
这是周的最大特色。
说到周,就不得不考察周的个人发展史。
小丫以前是个地倒的跑龙套的(可见其作品《喜剧之王》),后来成为一代喜剧之王。
这期间,商业化当然功不可没。
但也不可缺少周本人对喜剧精神的领悟和对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体验。
更为可贵的是,这种人生观\世界观,是动态的,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心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通过了周的一部部作品反射出来。
我们常说,看电影,也要看人。
大师级的演员都是通过一部部电影来不断地刷新自己,而远远地把观众抛在身后。
像李连杰、像周星驰。
星爷从《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开始转型,到《功夫》最终转型成功。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功夫》中结尾的那个细节,是一反周以前电影以搞笑结局的收尾方式,而是大无畏地走向前方,对最终的暗算不屑一顾。
这表明了周的演艺身涯,已经从明星走向了大师。
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升华。
从许多年前的《逃学威龙》中的星哥,到如今誉满影坛的星爷,这是怎样的一种成长。
当电影角色与演员的真实历程交汇的一刹那,大师便产生了。
这是一种绑定关系。
《长江7号》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涉及有:外星人长江7号、老师、星爷和星爷家儿子小狄。
我们知道,周一直至力于情景搞笑剧的创作,直到《大话》系列才为北大的一些学院派教授所认同。
但无论如何转型与成长,也不至于拍童话片或科幻片吧。
《长》肯定是要表达一种什么东西的。
当现实世界有种种难言之隐时,超现实主义便产生了。
以现实主义的回归手法来解读《长江7号》,让我们做如下的技术的抽取与剥离。
首先,长江7号这个外星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我到场景现场宁波的银泰百货考察过了,确实滑长江7号这种生物,只有启路文具有卖那个玩具的)至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小东西抽取出来。
一旦长江七号从影片中剥离,那么整部影片就像被抽了筋,变得干瘪。
这时,我们恍然发现:原来,七仔是整个影片笑声的重要来源。
不要停,继续剥离。
在影片中,那位性感善良的老师,几乎勾起了所有观众的恋师情结。
但是,试问,这样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不存在!
即使存在,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对周星驰这样的地道的安徽农民工拉拉扯扯。
OK,那么,我们也要把这个人物剥离出去。
另外,周星驰还遇到了一个工地老板,这个老板虽然态度像我高中的物理老师一样恶劣,但还是挺有感情的,即使算不是善良,也算的上是有良心的。
从中国近几年年年发生的矿难和农民工讨薪事件中,我们可能看到这样和蔼可亲的老板的影子吗?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OK,这个人物,同样剥离出去。
还有关于小狄上贵族学校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也应试剥离出去。
至此,我们把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还原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电影《长江7号》,是一部关于某农民工在工地上打工,后来意外死掉的中国式悲剧。
那么,通过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新闻事件”,一个中国式的悲剧,周星驰想说什么?
为什么又要煞费苦心地加入“神奇的七江7号”、“善良的老师”和“有良心的老板”这些题外元素呢?
因为,在中国,类似的“民工死亡”太司空见了,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无情。
大师毕竟是大师,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
就像马尔克斯的小说、莫扎特的钢琴曲。
他们遥遥在上,与世俗保持着距离。
同为中国人,周星驰长年生活在港台,通过直铺直叙的电影语言来叙述一个内陆悲剧民工的故事,其效果可能还不如某小报的记者写一篇通讯。
作为远离现场而又在场的艺术家,他唯有用一种近乎喜剧的极端方式来表达了对现实中国的认知。
一如世界喜剧之王憨豆先生,给人们更来无心欢笑的同时,无人知晓他内心的孤独。
关于《长江7号》这部转型升级之作,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王家卫的《2046》。
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看《卧虎藏龙》的经验。
像《卧虎藏龙》和王家卫的《2046》,也只有凭个人的阅历经验来消化和理解那些刻骨铭心的旷世爱情。
否则,就会遭遇电影不能承受之轻。
当然,我绝对没有批评大家水平低的意思。
因为,任何解读从来都存在和必要的。
但是,当你没有读懂影片,就对着周星驰开骂的时候,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是吗?
旺财?
)特别是和菜头这样,在网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士了,他的文章我也爱读,但对于这部影片也扛起了反周大旗,真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站错了队伍。
《长江7号》看后,我有许多感触。
我想起了几年前初到宁波打工的经历:压断手臂的四川人是我抱着他一路血肉模糊地奔到宁波六院;下应车站边的简陋的民工子弟小学,每天我都要经过,看着他们在拥挤的操场上升起陈旧的国旗;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扣工人加班费的老板……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http://www.zhaojingjing.cn/blog/(博:晶晶姑娘活色生香的宁波生活)首映当晚,带着一个宁波人特有的自豪激动地等待《长江7号》放映。
前2部电影的颠覆创意奠定了星爷作为优秀导演的基础与群众口碑,也让我们对这部新作充满无尽期待与遐想。
可是,88分钟过去,哭了,笑了,但却少了以往那发自内心的触动与观后的咀嚼回味。
真的,各位豆友千万不能把它定位成喜剧片,星爷早就打过预防针给我们了:这是温情片。
否则,你会觉得片中没抖几个利索得令人翘大拇指的包袱,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发笑,甚至在我觉得并不好笑的时候,本姑娘觉得这是20年来大伙看星爷片子积累下来的习惯继续延续到本片中所产生的现象,比如,认为这句刚说几个字应该是比较搞的,就先笑开了,结果人家台词都说完了才发觉这段是相当中规中矩的。
我很后悔,不该之前功课做的太足,媒体也不该把剧情曝露无疑,预告片也剪得太多,依我看,周星驰+1张海报足矣。
星爷以前的老片啥时这么大张旗鼓搞过推广(当然那时进不了内地院线也搞不了),但结果是受其影响者甚广啊,这就是群众基础与口碑传播的力量。
现在网络杂志报纸观影专题一搞,导致看完了觉得一点突破性的悬念与打破预期也没有!!
知道了剧情,再看高潮那段,自己居然一点也没入戏,心里恨得直想去跳甬江了。
其实,大家走进电影院支持星爷,都是想看周氏温情片是咋拍的,期待的是颠覆,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周星驰复制周星驰,那些模仿的片段来自《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不能不说比较遗憾。
此外,还有一个老套路,就是用3B。
徐娇很棒,7仔很cute,可是真的不敢恭维美女张小姐的演技和声音。
这就像《武林外传》,本来大家演得很和谐很自然,忽然来了个祝无双,就感觉好像是喝着肉汤却被骨头渣咯了牙,非常生硬。
希望她不光有着张柏芝的美貌,在将来的磨练中拥有出色的表演水平。
说到底,我们还不能完全接受如此慈爱不搞笑对着大家讲了N遍做人道理的周星驰,他在转型,但在粉丝心里还没转成功。
虽然没有大突破,但我给了4颗星:首先,带孩子看这片子太有意义;其二,因为星爷的认真与执着,他身体力行做到了一直想做的事情:拍1部自己心中的科幻片。
而我们许多人,嘴上喊得越响,却离奋斗目标越远。
但是,不管《长江7号》最终票房与评价如何,却没有一位演员能像周星驰与他塑造的那些个性鲜明角色一样,让我们这些生于7080初的这代人如此铭刻于心。
甚至前日《鲁豫有约》星爷徐娇专访也用了罕见的高规格标题:“王者归来.再见周星驰”。
所以,当星爷逐渐转成幕后的这些年,竟然很少有香港电影能让我再笑得呲牙咧嘴、东倒西歪,除了,彭浩翔的《买凶拍人》。
1995年,当我第一次在家属区电影院看《大话西游》时,不知道王家卫与更早些的《重庆森林》,也更不明周星驰是何许人也。
所以,行云流水般笑过,脑子里却只留下那句当晚郑重记在懵懂少女日记本里,而几年后却被恶搞流传千万遍的“曾经一万年”所带来的酸楚感,因为那时,还陷在失恋的阴影里,片中白晶晶的感情困境和自己似乎有几分相似,呵呵,所以,现在管自己叫“晶晶姑娘”,大概早在13年前就埋下伏笔了吧。
之后的《喜剧之王》,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只要你心怀希望又肯付出,即使出身卑微只是个跑龙套的,将来也能做个大导演和好演员,就像戏里戏外的周星星,他用20年的时间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精神榜样,博得了众人源自内心的尊重与喝彩。
再后来的《少林足球》、《功夫》让我们为之惊艳,原来,武打片还可以拍得这么另类与不落俗套,从中可以看到星爷是如此的耗费心思,40岁的他,竟早生华发,再看《逃学威龙》中的青春少年,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
周星驰早期片子在内地公映的极少,但他的VCD、DVD却伴随我们从中小学生一直到而立之年,就如同82版《西游记》,每年不停的播,我们就照样津津有味地看,即使剧情台词再熟络妖魔鬼怪虾兵蟹将白骨精琵琶精再面熟,似乎也不会厌烦,而之后的续集,看了一集后,就觉着糟蹋了几亿人民群众的期盼。
经典就是经典,永远不会被超越,它的脊梁不是特效,不是华服,是朴实真挚的情感,骨子里蕴着的是人们对那段岁月的深切的怀念与重温的美好。
而现在,港片进内地容易了,但,7年过去,以往高产的星爷才带来区区3部电影。
所以如果想看,请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星爷;请拒绝盗版,请不要下载,请一定一定要去电影院,与热爱他的人们一起狂笑一起流泪,才会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真谛。
《长江7号》在宁波拍摄外景,市府和市民对它的支持可谓空前,可是从商业考虑,星爷并没有把首映礼放到他的家乡举行,作为宁波人。
我们真的很遗憾。
所以今天和某电影院的老总在线上聊了几句,我说,搞个周星驰20年电影回顾展吧,相信很多人会来看。
而且2年后江东的世纪东方商业广场、联盛广场都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院线放映设备,你现在还有时间抓紧搞品牌与培养观众黏性,突出差异化,别老被电影档期牵着鼻子走。
2008,希望我的建议能成真。
不是我们的良心都被恶搞吃了,而是打着恶搞的幌子去换良心那根本就不是恶搞,也TM换不来良心。
美娇......
周星驰技穷了……
太幼齿了 O__O&#34;…
科幻、戏剧、温情,看似哪儿都沾边,实际十三不靠。不是我熟悉的星爷风格
星爷老了,搞笑不再。
能一部片子里面全是小桥段也不容易撒..
挺煽情的,呵呵
比较可爱
返璞归真不是坏事,功成名就也不是坏事,挺好的。
新一代的周星驰电影我都不太习惯,家里至今还有七仔的毛绒玩具
怎么说呢,大家都在骂,我想说两句好听的,可不知道从哪说起。
受不了,烂的真蛋疼
实在是很烂的片子,不值票价。太一般了,本来算比较差也行,不过这年头星爷还弄这种,太失败了。
和老爹一起看的呢。7号救小狄爸爸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呢!小7好可爱啊!@Home
挺好看的电影啊,长江七号很可爱*^o^*,家里还留着公仔呢,徐娇演得假小子真不错
周星星同学你变得主旋律了,让我失望了...
其实挺好玩的
好看的儿童片。这绝对是赞美。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儿童片。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做作到极点。星爷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脱离底层太久,只剩下空洞无力简单粗暴的穷富、善恶、好坏两分法。富人一律丑角,仙女一律仙女。不再草根的星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