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
Атлантида,荒芜世纪诗篇(港),末日荒芜诗篇(台),Atlantis
导演:瓦连京·瓦夏诺维奇
主演:Vasyl Antoniak,Liudmyla Bileka,Andriy Rymaruk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语言:乌克兰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2025年,战争结束的一年后,乌克兰军人塞吉回到现实生活。创伤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工厂主管嫌弃、同袍轻生、关厂失业,连家裡的熨斗都不管用,只能在野外猛射人形靶发洩。失业的他因缘际会加入挖寻军人遗体的「黑色鬱金香」计画,认识了志工卡蒂亚,在荒芜废地挖掘的同时,也像掏挖著满是创伤的自己,打开被战争所侵蚀的腐肉,希冀能长..详细 >
更加确定影像整体作为装置的作用,战争与反乌托邦意识形态的简化表达。
3.5;近未来的设定,末世废土美学,死亡遍布,阴沉天际毫无生机可言,漫长的长镜如同无可忍受的死水生活,纵身跃进毁灭的快感,仅有的拥抱能温热尸群下的活体吗?
很巧妙的视角。用战后的生活,反思战争,揭示现实。固定机位长镜头,少人物特写,多环境细节,探讨人和一片土地的关系。
85/100
末世景象
末世景象 颇有欧洲艺术片风骨 好几个镜头很震撼 但是散 最后那段性爱戏实在没必要 一下子破坏了整体的调性。
简直是神预言
这样的影片,真的只有在电影节才能看到。本来是为了凑时间夹的影片,观看目的基本上也是为了能睡一觉,给下一部影片缓一缓,但难得,这部片带的末世气息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炼铁厂的一跃到挖出尸骨,战争的疮痍遍布着这个虚构的2025乌克兰,可是依旧有那么多人留在这片曾养育他们的废土之中试图养育出新的花朵,这就是故土之情吧。
拿奖?为威尼斯哭了,不,还有末日杀神2,我更哭了
3.5也许这真的就是未来的样子,是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人心、对自然、对社会
预演未来。无法判断战争何时到来,却能想象战后的日子。昨天乌俄真的开火了,原来电影可以比现实走得更快。/永远阴暗的天空,太阳似乎都无法抵达。投身熔岩通向死亡,人被高温融化却无法熨烫一条冰冷的牛仔裤。在那里,做爱都没有温度。
【乌克兰】“加料”版的《顿巴斯》,看的时候总在无形对标;但感受上会更加丰富些,全因它囊括多个主题与表达,也在设置时间线后的想象与时政新闻无形照射做出预判与纪录。出人意料的是它没有那么复杂,漫天风雪完全寂静的这里,爱人们做爱拥吻寻求拥抱;这样有些“在末日里相爱”的故事和那些不吝聚焦的残忍与暴力如此冲突,却又令人难忘。
电影会说话,视觉效果真的不错诶!
就在现在..
无聊
工业和战争驶过,我的躯壳空空如也
2025年,战争结束的一年后,乌克兰军人塞吉回到现实生活。创伤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工厂主管嫌弃、同袍轻生、关厂失业,连家裡的熨斗都不管用,只能在野外猛射人形靶发洩。失业的他因缘际会加入挖寻军人遗体的计画,认识了志工卡蒂亚,在荒芜废地挖掘的同时,也像掏挖著满是创伤的自己,打开被战争所侵蚀的腐肉,希冀能长出生存的勇气。乌克兰与俄罗斯间的战争带来空前生态灾难,导演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惊人的场景与摄影,为人物打造出剧场般的舞台。以满佈地雷的区域、废弃的矿场与工厂污染的土地与水源,突显人们面对冰冷的战后景况,是如何的渺小而无用。片中更巧妙植入前苏联名导狄嘉维托夫作品,搬演一齣讽刺幽默的冷调人生。不错,还可以
静止长镜带来的凝视感是我喜欢的,但仍然无法避免平均五分钟走神一次,观感像在看一部台词很少的舞台剧。当然镜头本身是美的,很多惊艳的scene,尤其是工厂里那部分赛博朋克感,整体也都充满后末日体验。仅有的几句台词也足够引人深思、反思。
剧情的发展有拖沓,剪辑要是能重制一下就好了。
纪录写实的场景,考验耐心的定格镜头,红外成像,现实被艺术折腾成这样,怕也只有小部分所谓“精英”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