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可波罗,所以去找了真金太子扮演者Remy Hii的参演资料。
估计华裔外表所限,09年出道的演员,演出项目不多,马可波罗算是推了他一把,youtube上有他主演的短片《Kiss》,导演是Alex Murawski,他演得挺不错的。
毕业于NIDA(悉尼国家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也因为参演《Better Man》拿过一个奖。
在马可波罗里,小心眼无安全感的真金太子也演得过关。
年纪不大,前途光明。
看采访,他更像是个话痨。
演员演技好不好,一部分由导演决定。
我个人想法,如果一个演员,不同的故事里有不同的个性,不论演得好不好,总归是根苗子。
最怕演什么都一个模样,没救了。
Remy Hii演得认真,我感觉总差了一点点,这一点点就像高原海拔,水沸腾了,也够烫,但是没开,怎么都烧不开。
有此感慨是因为以前一同学,演得不错、挺好,就是温热开水效应,烫人没问题,灭不了菌。
我希望Remy走出一片天。
因为好久没看到这么古典的丹凤眼了。
刷完第一季突然觉得从小到大看过的中国人拍的古装戏感觉都差不多,这部剧让我重新认识了古装戏也可以这样拍,中国古装戏的演员演来演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场景看来看去也差不多,清代戏特别多,突然出了一部老外拍的尺度这么大,演员肤色这么多的古装戏,顿时觉得眼前一亮,还挺有意思,总比看国产剧审美疲劳要好,看电影看剧从什么角度去看,每个人都不同,有些人喜欢从历史还原的角度去看,有些人喜欢奔着演员题材剧情去看,还有些人就是喜欢为了吐槽而去看,我想说的是老外拍了一部从建国以来,中国人都不敢拍,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就这一句话就拖了中国国产剧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如果要深究历史 可以去考究一下古代人英语普及程度,为什么个个英语说的那么流利, 写影评要中肯,老是钻牛角尖就没多少意思了,改编就是改编,这不是纪录片,连正史都是经过帝王美化传下来的,野史也没有考究过,二者都不能全信。
那这部剧拍的到底怎么样?
看是要跟谁比,跟中国拍的古装戏比答案是好,制作精良,灯光,构图,色调都很讲究,非常明显的能对比出来。
如果跟美剧<权利的游戏>,<斯巴达克斯>比,答案是凑合, 那还是差了一些距离,相对而言没有那么血浆到处溅的镜头,XXOO镜头也没有给特写,一般都是中景交代一下就完了,还是比较含蓄的。
其实我最想吐槽中国观影人群,不过又要长篇讨论,还是留着下次吧。
往大了说,无论是美国小报儿还是中国,大抵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美国小报基本上不知道这剧在历史上下的功夫和实地置景的重要性,本质上对亚洲历史也没任何了解,浮皮潦草的看一下评一下没什么责任,为反对而反对。
(IMDB的评分其实还是很高的。
) 中国也是逆反心理作祟,往往亦为反对而反对,罔顾马可波罗之命题本身的虚构性,却偏偏要从正史的角度来批判,这是一部在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冒险传奇,本来都是拿来跟冰与火之歌比了,摆明了就是一个娱乐产品。
其实谁也不是历史学家,偏都要装得一本正经眼里揉不得沙子,好像真从朝鲜大学历史系来中国,没见过好莱坞式娱乐和中华穿越剧一样。
美国媒体看不懂东方,中国人也听不懂英语,然后关公战秦琼的齐战一部电视剧,挺好笑的。
借着什么东西抖机灵其实点到为止即可,洋大大们辛辛苦苦花心思拍个跟中国略有关联的片子,作那么功课可以了,话说这也是部NETFLIX的收费剧,你们骂街之前给钱了么?
如果以架空历史的视角去看,制作还算精良,就是对我来说前半部分剧情推进的节奏慢了些,而且有太多完全没必要的裸体戏。
十年前的老剧了,对剧本身没有太多想说的,只想说说对我们内娱的一点小想法。
我期待了很久内娱能拍点什么外国历史的古装大片。
以我们中国人的视角去讲外国历史故事,应该会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题材。
娱乐用的电影电视剧,用不着讲史实抠细节,你在这吭哧吭哧翻古籍考证,人家都把李世民射瞎八百回了。
你担心瞎扯淡会伤害友邻情感,那友邻有没有顾忌你的情感而不瞎扯你的淡啊?
如果嫌中国脸演亚历山大太尬的话,那汉使就是个非常好的入手点。
傅子介、陈汤、班超、王玄策等等,游走于列国之间翻云覆雨、智商碾压部落文明,个顶个的牛逼到神话故事一样,艺术创作一下不得帅炸了?
反正你拍片拍剧又不挣这些国家的钱,把郑和拍成魅魔太监走到哪收小弟收到哪的人设不好吗?
天朝就得有天朝的傲慢,王化蛮夷才是我国两千年不变的基本国策(不是)。
美国人拍剧不也是把殖民者拍出一副“我打死你、奸你老婆、揍你儿子是为了给你传播文明之光”的慈祥嘴脸么?
近十年国产古装电影电视剧一直在武侠仙侠和四大名著封神榜里打转,早看腻了。
拍个爽片都不敢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谈何传播文化影响力啊?
看美国的历史剧,基本只能用戏说的角度来看,不然肯定被气死。
马可波罗本来就不是啥信史,被美国人拍成电视剧更加放飞自我了。
但是,这部剧倒还是有些亮点的。
这部电视剧室内和室外简直完全是两种风格,室内很小家子气,完全没有元大都的气派,朝廷上也没几个人,似乎是一部低成本电视剧;草原上的镜头却是苍茫雄浑,颇有史诗大片的质感。
奇怪的就是里面女人特别喜欢脱衣服,杀人要脱光,自杀也要脱光,这是啥啥风俗?
总之,这是美国人拍了自己开心的,我们不花钱就看个热闹,不用太纠结。
贾似道倒是表现得不错,之少不是国内影视中一贯的奸邪小人了,是难得亮点。
Netflix的新剧《马可·波罗》甫一亮相,我就去看了。
抛开“史上第二贵美剧”的噱头不谈,其中国历史题材足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兴致盎然。
片子从马可随父亲叔叔一路东行开始,不期遇到蒙古士兵,被带到了大都皇宫。
父亲叔叔仓惶解释自己为何来到蒙古境内,但未取得可汗忽必烈的信任。
倒是马可的能说会道吸引了忽必烈的注意,让忽必烈做出留下马可成为臣子的决定,并让马可一步步成为连太子真金都嫉羡不已的宫廷红人。
前四集中马可单独觐见忽必烈的戏太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野心勃勃但又充满哲学思辨的君主,来到陌生环境好奇地观察一切物事的外国游者,一个仔细地听,一个认真地讲,用言语勾勒生活,用质疑交流可能。
这样的一个带着一丝脉脉温情的忽必烈汗,对大多数爱好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陌生的吧。
本来这样一个以蒙古视角讲述的南宋覆灭故事就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更何况南宋在本片中是那个顽固的反面角色,是那个阻碍忽必烈实现祖父毕生梦想的绊脚石。
片中诸多历史谬误,更是贻笑大方:南宋宫廷居然不在杭州而在襄阳;理宗薨逝时继位的居然不是他侄子度宗而直接是度宗的儿子;贾似道固然大权在握被度宗称为“师臣”,但居然敢用火药轰死当朝皇太后。
更不要提贾似道为了维护南宋政权化身战争狂人、送身为宫妃的妹妹去蒙古刺杀蒙古皇后等奇葩设定了。
所以若是希望通过看这部剧温习元朝史那就不必了,夸张的想象让这部剧成为美国人对东方的幻想剧,像是在讲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中世纪罗曼史。
不过,用马可·波罗这个真实性存疑的人物当做这部剧的主角,本身就是默认了想象成分的合理性吧。
毕竟,《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旷世奇书早就被历史学家发现充满了夸张和时间错乱。
剧中没有出现南宋国都杭州,实在是令我感到万分失望的事(剧中提到苏州的次数都比杭州多!
)。
在美剧中会如何呈现那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让我无比好奇。
因为缺少考古资料,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ile de l'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中援引了不少《马可·波罗游记》中对行在(杭州)的描述来论证杭州在13世纪惊人的繁华。
但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些许不合常理之处:马可·波罗被认为是于1276年至1292年间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已经是蒙古治下(杭州于1276年和平沦陷),他笔下的杭州自然也是蒙元初期的杭州。
谢和耐显然认为蒙元初期的杭州和南宋时期的杭州变化不大,所以引用了该文献。
但这难道不应该让人诧异么?
不谈杭州失去国都身份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冲击,杭州一如往昔地保持繁荣这一事实让谢和耐在其导言中所写的“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这一论断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对蒙古和元朝的想象,就如此般。
“中华文明破坏者”、“至始至终未能融入中华文明的短命王朝”是我们对蒙古人和元朝的固有印象。
但现实果真如此么?
日本历史学家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中,力求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
就拿前文提到的杭州来说,在除去政治因素后仍能以百万人口和繁荣经济傲视全球,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蒙古时代究竟是怎样的。
剧中的蒙古宫廷看似十分“国际化”。
穆斯林官僚、蒙古将军、大马士革工程师在其间各司其职,而这其实的确是忽必烈政权的真实写照。
忽必烈求贤若渴且对人才的使用不拘一格。
他注重能干实事的实务型官僚,尤其是负责经济事物的人才。
汉族文人对蒙古政权不满的很大原因是在元朝几乎没有组织过科举考试,但如果从蒙古政权的治国方针来看,这么做的确有理:只懂得儒家经典、不谙实务的儒生在蒙古政权没法发挥作用,自然也没有提拔的价值。
剧中重要的配角之一阿合马(Ahmad)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是个伊朗系的穆斯林人。
由强大的穆斯林商人团作为支撑,他和汉人张惠等人在忽必烈政权中操持经济事务。
剧中出现的征税官桑加(Sanga)亦是有其真实考据:在忽必烈政权下,征税几乎完全委任给穆斯林人,且多数以”承包“的形式来进行。
杉山正明指出,忽必烈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
忽必烈及其策士从一开始就决心实践经济立国,考虑创造世界性规模的流通、通商。
吞并南宋,亦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地区,将为蒙古帝国构建一个世界性规模的贸易帝国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p.204)。
阿合马创造了专管经济、财务的特别中央机关“制国用使司”,即之后的“尚书省”,这与一向“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中华王朝形成了鲜明对比(p.206-207)。
坐拥当时世界上最大经济力和生产力的中国,忽必烈政权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超越区域与“文明圈”框架的大型通商。
无论出身、种族,只要支付三十分之一的商税与关税,皆可在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境内自由通行经商(p.238)。
西亚、中东、甚至西欧都纷纷进入以大元汗国为中心的欧亚通商圈,政治上的壁垒在日益频繁的贸易交流中消失(p.243-244)。
对于中华文化来说,蒙古政权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机会。
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实力,更造就了璀璨夺目的物质文化,闪烁着伊斯兰审美情趣和“回回青”特有色泽的青花瓷即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精华之一。
“中国的皇帝?
蒙古的皇帝?
吾将会成为世界的主宰!
”剧中的忽必烈如是说道。
这或许并非只是豪气万千的夸张之语,而是历史中的忽必烈真正付诸实践的事。
重商主义、自由经济、遍及欧亚大陆的通商网络……就某种程度而言,蒙古时代或许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
这样的论断,或许也是超乎我们许多人的想象的吧。
“现实总是输于想象的,陛下。
”马可·波罗说。
但想象,也未必高于现实。
参考文献【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日】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就当个架空历史剧看了,但也有点太离谱了,大宋成了恶人,蒙古反而成了受害的一方了。
顺便跟贾似道说句公道话, 进士、成功抵挡忽必烈十万大军,公田制,献出自己的几万亩地,怎么看都是个中国标准的全能英雄式人物。
最后一战虽然失败了,很多说是队友不合作,不管怎么样他也没有卖国,传言有过和谈,而且没有形成文件。
都生死存亡之际了,割地求和也不算卖国了,毕竟全世界也没人抵挡得了蒙古。
这帮投降后的汉奸写《宋史》,把屎盆子都扣贾似道身上。
一个电视剧都能歪曲成这样,何况是这帮投降元朝的汉奸写史
葫芦僧判葫芦案,糊涂制片糊涂看——吐槽《马可·波罗》1. 听说投资很大,又是《纸牌屋》的出品方,志在比肩《权力的游戏》,搞一出轰轰烈烈的「杀与操」之歌,观众们的好奇心被吊得很高。
我嘛一心想借此东风,打着学英语的名号学历史,过过眼瘾。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看了两集,大失所望。
3. 身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美国人自然是有胆气、有气魄拍马可·波罗和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搞基的故事,但也要看谁拍。
有乔治·马丁的原著撑着里子,有HBO的精良制作当面子,《权力的游戏》想不火也很难。
同样的标准去比较《马可波罗》,里子、面子尽失。
唉,准备看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4. 第一集,马可·波罗开口讲述他在沙漠的故事,坐在皇座上一脸倦容的忽必烈脸突然亮了。
皇帝让马可·波罗接着往下讲。
这一幕,容易让人联想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5. 此乃生死存亡之刻,人头落地与否,就在于马可·波罗的故事是否能够吸引统治大半个世界的忽必烈的好奇心。
这极其重要的一幕,本来需要大力渲染,竟然被导演给敷衍过去了——忽必烈不愧姓忽,真的太好忽悠了。
6. 《看不见的城市》里,大段大段奇魅的想象,随便抄几段,配上几场画面,也比剧中的胡诌什么「沙漠的夜晚如泣如诉」可信。
我知道,人人爱听故事,统治疆域空前绝后的众汗之汗忽必烈更是听故事大王,他就凭马可·波罗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能骗得了吗?
7. 贾似道是「蟋蟀宰相」不假,电影里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行径似乎也符合「奸相」的设定,但是那蟋蟀长得真像螳螂啊。
尽管我读书少,但我见过蟋蟀。
8. 我知道,我知道,人人都爱东方文化,北美的汉学/历史非常牛逼,但阿不里哥之叛,竟然是由马可·波罗微言几句给揭露的,这兄弟情也忒经不起考验了,导演们也忒不把北美高大上的汉学家、历史学家放在眼里了。
蒙古人是幼子继承制,身为拖雷幼子,阿不里哥天然具有继承合法性,他也是经由蒙古贵族推举上台,光明正大、刀光血影地来争汗位的。
9. 如果我是此剧制片,我一定会过问过问这几千万美金究竟花什么地方去了?
阿不里哥和忽必烈四年之战,竟然简化成哥儿俩一夕坐谈,然后第二天当着千军万马的面,两个人在两军阵前当阵厮杀。
四年之战啊,贾似道还想趁着这个机会休战呢,你特么三五下就完了,那贾贵妃还没脱光衣服呢?
10. 阿不里哥和忽必烈那一战,千军万马也明显是CG制作,蓝天绿草地,真假,那戴着面具的军人——是找不到这么多东方面孔的演员是不?
总而言之,这场戏真的太省钱了。
怀疑钱都被导演组给私吞了。
11. 忽必烈兄弟的打斗,既不中国,也不蒙古,想一出是一出。
倒是很容易让西方观众联想到《圣经》中的该隐,兄弟相杀的原罪有没有?
莎剧般深刻有没有?
悲天悯人有没有?
我真的只有呵呵了。
12. 导演绝壁是影迷,货真价实的。
因为好多场戏,都能看得出来是在向电影大导致(chao)敬(xi)!
13. 一场戏,马可·波罗跟盲武士学武,抄的是《黑客帝国》尼奥向墨菲斯学武的那场,连镜头、布景、走位、动作、慢镜都学得很认真耶!
14. 另一场戏,马可·波罗与公主朱珠纵马追逐,不用说,当然是向华人骄傲、西人最熟悉的《卧虎藏龙》取经啦。
抄得这么明显,连台词都不换,瞎子都能看出来了。
15. 哦哦哦,我知道制作方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一定是演员片酬,让演员脱衣服的片酬。
东方人嘛,都是荒淫无道酒池肉林,就像上海酒吧里的小姑娘见着歪果仁就死乞白赖贴上去。
当然反过来,我们看美国人的性解放何尝不是如此呢?
16. 忽必烈可汗有个后宫,叫什么「昆布利特」女孩,成天一丝不挂,个个床上功夫了得,专供他忠心臣子们享受。
这个设定真的太毛片了,好莱坞的那种毛片,拍法也很porn得很。
不过,这个后宫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原型,不在中国不在蒙古,在波斯。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中老人」哈桑一手靠淫乱后宫+毒品,一手豢养了一批身手非凡的刺客,因而威震中亚,我觉得山中老人的后宫想必是这样的——不过在美国红脖子眼中,伊朗跟蒙古肯定差不离啦!
17. 这片儿的钱肯定花在宣传上了,上映前吹了多大的牛逼啊!
我本来抱着虔诚、学习的心情,梳洗完毕才来看的。
才看两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都一眼看到底了……也好,牛逼吹破了,果断弃剧。
18. 卡尔维诺在世的时候不知道,反正现在好多人扯大旗怒吼马可·波罗太会吹牛逼,把别人的事安自己身上了,就是一大忽悠!
事到如今,这事儿都没完,学界还争议着呢。
19. 心疼陈冲。
心疼朱珠。
再次评本剧,比之没看之前高了一星。
本剧的剧本创作人员我不了解,连是谁都不知道。
原因有:本身我就对马可波罗其人有很大的怀疑程度,因此主创人员写了这么一个人物传记似的剧本也就无可厚非了。
就仿佛这是金庸笔下的郭靖与黄蓉。
人家单纯地虚构出来这么一个人物也就可以理解了。
剧中没有特别美的美女,但“西部来的摔跤婊”和假阔阔真公主都有让人上去甩一枪的冲动。
剧中人物的选角个人认为也比较到位,相貌与身份真是再符合不过。
因此,冲着这点,高了一星。
至于英文发音标不标准的问题,就连美国本土自己人都有口音,咱就别瞎BB了昂!
没之前预期的那么好(所谓元代的“权力的游戏”),当然也没有那些只看了一集就弃了还怒打一星的人说的那么差。
编剧的西方人视角、所针对的美国本土收视群体都注定了这又是一个“西方人幻想中的东方故事”,所以别再指责编剧剧本有多烂,一个裹挟着性和暴力的阴谋故事,足以首尾相衔自圆其说,对非目标群体的看客应该就够了(个人觉得季尾用壁画来揭示真正阴谋者和为第二季埋下伏笔的方式挺好的啊);更不用去纠结贾似道不是死在襄阳这种明显的历史硬伤了,都是为了说故事罢了。
老美拍的东方故事,有人看了觉得处处别扭,估计蒙古人看《忽必烈传奇》也是同一个味道。
布景、服饰、道具,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此前已经有评论里已经写过了,都是靠钱和用心程度才能砸出来的硬件,确实能完胜大部分国产历史剧;片头水墨又似血的效果也很赞啊。
西方人的审美导致演员的颜值被很多人讲,但男的看看忽突兀,女的看看真金太子,还是可以过去的嘛;喜欢熟女的还能看看陈冲阿姨,喜欢大叔的。。。
您可以在蒙古版的范伟和黄经汉两者间选一个嘛毕竟。
光很赞,故事七分虚,毕竟马可波罗外国人说元朝的小说,加之编剧也是美国人
烂俗宫斗剧
本来就是传奇,何必要拿历史剧来靠。作为传奇幻想剧,也算是合格的,武打好看,场面可以,演员演技也在线,配乐更是出彩。看个精彩,还是值回票价的。
这部戏,且不说历史学人要抓狂,要架空不架空,要史实又没史实,而且简直是人类学的种族研究领域的反例G点总汇贴。各种stereotype和prejudice,各种Orientalism、各种Eurocentrism,所有的学术/政治不正确都集齐了。Professor Louie你看了没,这戏为你的新书提供了各种reference啊哈哈。
从布景、服装和道具来看,本片投资还是不小的,制作也比较精良。虽说比不上《冰火》《斯巴达》这种神作,但也算是用心之作,只不过因为可选择的亚裔演员太少了,在角色方面拉低了本片的整体分。三星半推荐。
贾似道就这么死了好忧伤没有南宋了下一季怎么办要去打日本了嘛。未来马可波罗带着阔阔真公主出嫁波斯其实就是度蜜月去了吧。
一集都没看完……
外国人眼中的元朝。
制作还是很精良的,看的很不错,可是剧情成了眼中刺,总觉得不舒服。贾似道明明不学无术,自称抗元英雄,实则苟且议和,剧中反而是蒙古人爱好和平想签和约,贾似道成了战争疯子,一心抗元。编也就罢了,人物行为与历史完全相反,为了让蒙古伟光正,宋朝收复失地却变成了破坏和平,呵呵。
首先这部剧不是拍给你中国人看的,你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有Netflix,反正中国没有。第二说剧情儿戏YY的,你看目前电视机上放的那一部电视剧不是yy来的?
两集弃。华丽,精美,肉欲的烂。
弃了,太难看了
一集弃,对白人无感
五集弃 关键是没坑 你跟冰火比怎么能不挖坑呢。。。马可波罗被卡尔维诺灵魂附体啊
三星半。布景服饰风光自然是极好的,但全靠屏幕美感吸引眼球是不够的,剧情慢且predictable,无论史诗感/宫斗感都没拍好,还有妹子们太丑了。但我想说的其实是,当武艺高强的元兵大破襄阳城的时候,这是将郭靖黄蓉置于何地?
7分,战争场面略敷衍,但人物勾心斗角还真有点权游的味道。
中途弃了,浪费题材此刻,靖哥哥和蓉儿在哪里?牛家村?桃花岛?还没到襄阳么?那郭襄是怎么回事?峨嵋?灭绝/芷若怎么办?
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不希望育碧出《刺客信条:中国》的原因。即便投了这么多钱,依旧违和得厉害。
只是一部拍给西方人看的剧。
到底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