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水平普遍停留在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这种小型战斗的水平,而诸多神剧的出现也确实反映了这种现象,因为这些神剧只知道战斗,不知道战略,对于中国整体抗战形势茫然无知,甚至不知道敌我双方是中华民国和日本,这种神剧只有娱乐的功效,丝毫不能引起人们任何的共鸣与思考。
而《长沙保卫战》(以下简称《长沙》)已经脱离了这种幼稚的水平,无论是战争还是战役都能用一种战略眼光去看待。
它也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弱势,多次强调日中战斗力五比一这一血淋淋的事实,相比过去神剧一昧贬低敌人,这已是难能可贵。
而对三次长沙会战,该剧更注重高层在战略上的博弈,将指挥官之间战略的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军、一个师的调用都体现了双方的谋略,这显然比一昧追求战斗场面的刺激有意义的多,将纪实文学的笔法挪用到电视剧中使之多了几分思考价值。
首先必须要先表扬一下这部剧。
它部分还原了长沙保卫战历史,并肯定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敌的贡献,这一点就值得一赞。
而里头的战争场面和服装武器之考究,若不与国外的历史剧相比话,放在国内这部剧也算是上乘之作。
而里头的沙盘推演也表现的可圈可点。
但也就仅此而已,它并不能列为经典的抗战剧。
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缺点是导演用了一般拍摄主旋律式的红剧的形式来拍摄了这段以国民党为背景的历史剧。
简而言之就是用了以往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GCD形象嫁接在国民党身上,无论演员的表演,剧中的台词以及内容形式都和以往的红剧毫无差别。
这让人看得有点别扭,里头从领导到底层士兵都像《解放》,《八路军》这些电视剧似的,个个都是那种幻想式的伟光正大,个个都是想象式的器宇昂扬,指点江山。
这种感觉很难描述,也就是特别“装”,只要看了那些老套的红色题材的作品,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种“装”的感觉。
这也是很多中国战争题材的作品都无法跳出那种老套的红色题材的影子。
总而言之,这部剧放在当时的语境总感觉有点不太对调,很难让人感受到抗战时期那种家国情怀已经当时的那种生活质感,所以这部剧难以成为经典。
同样的抗战题材,《我的团长我的团》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乃至巅峰,抛开里头要表达出的深刻哲学思想不谈,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团长》这部剧给人感受到了那种国破家亡的痛以及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当时的一些生活状态,使得整部剧看起来有质感,有厚度。
而这部剧却找不到那种感觉。
本想给2星,如果按照前苏联的《解放》系列来比确实也就值这分数,可是看到以国军为视角的影视太难得了,单凭尊重历史(部分)的角度来说这部剧足以秒杀一大批抗日神剧,所以多加1星,3星。
众所周知2005年的电视剧《八路军》和2014年公映的电视剧《长沙保卫战》都是很不错的片子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就这两部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电视剧竟然是同一个导演拍摄的!
在《八路军》中蒋介石和以前样被塑造成人民公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国民政府亦是百般诋毁,将抗日的功劳全部都给了共产党,并且公然宣称八路军消灭了50多万日军?!
(日本防卫厅战史公布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战场日军战死者为40万)应该说经过了近70年的岁月日本没有必要在欺骗民众了!
(日本和苏联在诺门罕战斗日军一开始只承认日军死亡为7000人。
在1966年才将真实的数据公布为22000人)共产党消灭的人数比日军自己的统计多出10万人,而国民政府抗战八年在共产党那竟然没有消灭一人!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拍得相当的有意识形态!
时间来到了2014年《长沙保卫战》横空出世,极大的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出来!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导演就是《八路军》的导演邓亚春!
2005年他在《八路军》里否定国民党而在《长沙保卫战》里他又一个劲的赞美蒋介石!
所以历史真的是因为统治者的不同而出现许多根本性的不同!
本剧情节过于拖沓!
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土豆网上面有我重新剪辑的《长沙保卫战精编版》约75分钟和《蒋介石对日秘密和谈》约30分钟都是高清的!
抗战剧里算是比较好看的了,格局大,战斗场面精彩,剧情讲逻辑,不神剧。
很多人都说这剧里的蒋是难得的正面形象,我倒觉得还原了他怯懦无能的本质,火烧长沙、秘密和谈、怕事甩锅、打退堂鼓等等光辉事迹罄竹难书。
最后终止和谈的原因居然不是为了国家人民民族尊严,而是怕自己这么干会失去民心,自私到家了,平时虽然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对比起他干的那些事只让我觉得这人更加虚伪恶心。
文夕大火的始作俑者就是千古罪人这点洗不白,锅可以随便甩但这主意开始是谁定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再正面也不过如此,也别怪人黑,再黑黑不过自黑。
蒋的演员演的不错,接到薛岳爹过世的电报时那眼中含泪的样子我还挺可怜他的,可惜综合人品来看只凸显出了这人有多小气。
薛岳跟彭中华较劲的时候我也曾觉得薛岳挺小气,但是接下来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成功展现出了他的魄力,之前跟彭中华怼的那些话反而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
彭中华还行,我挺爱看他的戏份,演员长得还蛮忠厚的,很拉好感。
可能因为人设就是照着伟光正的形象来的吧,觉得他这人真好,大度能容又有远见,没架子,跟李本忠在一起有意思,跟薛岳和吴参谋在一起那就是所向无敌,敌方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过去,虽然架不住薛岳经常不听劝。
相比之下柯丽娟和陈明韵才叫烦人。
个人来讲比起薛岳更爱看李本忠的戏份,毕竟动作戏多,更生动有趣些。
五星满分的话,给个四星半吧。
跟着老爸看的,总体来说还不错。
看了STAFF,这片子八一厂拍的,这帮人之前还拍了一部《中国远征军》,基本符合史实,结果豆瓣也就六分多。
哥哥们,里面除了一个报社总编,一个GCD都没有啊,有些人非要以GCD人太多影响观感为民刷差评,我也是醉了。
不过这一部里彭中华这个角色确实显得多余,主要是太脸谱化,看着让人心烦,所以扣了半颗星。
这片子基本延续了之前《中国远征军》的风格,演员也基本沿用,整体恢弘大气,有的地方能看出经费不足,但是基本可以理解。
凯迪社区有历史帝考究说什么方先觉和葛存壮的事迹被挪用到李玉堂和李本忠身上的情况,我觉得这些人基本是吃饱了没事,把史实和艺术作品混为一谈。
要真考究,《三国演义》里赵云套用陈到的事迹还少吗?
怎么不去喷罗贯中呢?
还有人说内地拍国军的事迹基本就是瞎掰胡扯,想看台湾拍的。
我看过一个台湾拍的抗战剧,名字好像是叫《勇士们》,和内地那些抗日神剧基本没区别。
内地拍出来抗日神剧他们就喜欢胡咧咧(大多港台导演),拍出一部相对考究的,没收视率也就罢了,还要被历史帝们挑刺,真为这些主创人员感到不值。
招聘日结兼职工作要求:年满16岁,男女不限工作内容:协助工作人员开好淘宝店铺工作工资:170日结工作时间:10-17点任意时间段来工作地点:芙蓉区湘域中央2栋联系微信:13011355026另诚招实力代理招聘日结兼职工作要求:年满16岁,男女不限工作内容:协助工作人员开好淘宝店铺工作工资:170日结工作时间:10-17点任意时间段来工作地点:芙蓉区湘域中央2栋联系微信:13011355026另诚招实力代理
平日里我是不看抗日的电视剧的,浪费时间。
但是这部电视剧难得我看完了。
实际上最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就是把历史的真相公正客观的摆清楚,至于是非对错就留给大众去评说吧。
随着历史的发展,近年来有更多的像长沙保卫战这样的良心之作了。
一提到抗战剧一般都是骂声一片。
也不乏各种喷子互骂。
我想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就不要分什么共产党国民党了。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国民党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国民党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国民党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撤退。
第一, 77事变后,苏联给予国军约35个甲种师的装备。
第二,苏联派出个军事顾问团,除了战略上提了很多建议外,在战术上对国军贡献最大的是防守阵地战壕,苏军对日军野战攻击方式比较熟悉,设计的战壕在几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实话,这战壕也没多大技术含量,如果国军几只军队能与日军野外阵地战打一年半载,而后开个全国总结大会什么的,应该也能摸索出来相应战壕战术,=·=可国军一直抗不住啊扛不住,抗住的基本也打残了,更没时间去总结。。。。。
这是苏军用日本人命换来的。
第三,长沙会战时,中日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日军是精锐立军,士兵牛装备牛,不过自77以来日军第一批精锐士兵至少减少了一半。
所以日军的实力是下降了。
国军除了几个精锐师外,大部分部队相对日军就是民兵水平,民兵嘛,底子太低,只要没做逃兵当匪兵素质只能越打越好。
第四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的转折点是宜昌会战。
第五,一三次长沙会战国军算是达到战役目的,二四次长沙会战日军达到战役目的。
二四次国军失利。
第六,汪精卫与日谈判,日本官方政府给予的承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
=·= 可怜的文人,就这样被忽悠了。
《长沙保卫战》展现了复杂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还原这一历史事件的战争史实正剧,不与趋利瞎说、神骗鬼吹的抗战雷剧为伍,而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回顾历史,讲述中日双方的战场厮杀,和中国军民对侵略者的齐心抗争,更展现了长沙城军民共同修筑攻防的情景,以及“天炉战法”的诞生等重要历史事件,剧情紧凑且激动人心。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