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主演:黄磊,蒋勤勤,元秋,赵宝刚,路晨,金玉婷,舒砚,王澜,陈昊,初星一,刘竞,高放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四世同堂》剧照

《四世同堂》剧情介绍

四世同堂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新版《四世同堂》改编于老舍同名原著,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曾静饰祁老爷,黄磊饰祁瑞宣,蒋勤勤饰韵梅,陈昊饰祁瑞丰)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胡同中冠家(赵宝刚饰冠晓荷,元秋饰大赤包)、小崔、小文、李四大爷和孙七等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真实再现了北平百姓由否认现实到终于认清险恶局势的思想变化过程,刻画了一部分人从“小家”升至“大家”的心路历程与由消极逐渐升格为积极的反抗斗争,以及另一部分人置国仇家恨于不顾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及最终下场。同时为了在更靠近原著的前提下体现时代性,新版《四世同堂》加强了对民族性鞭笞的分量,并加快了叙事节凑与场景的可视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下理想国同意球童战术新圣水湖畔私人诊所第四季骇人命案事件簿第七季火影忍者志愿军:雄兵出击有要问本的问题吗?甜心巧克力住我对面的小哥哥醉后一拳逃亡鳄鱼岛速度与爱情惹不起的殿下大人青涩花开终有时外星居民第四季永恒传说整蛊之王精神导师之梦解放·终局营救Byplayers:如果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话贴身女保镖中华兵王之警戒时刻知己丛林大反攻2最后的吸血鬼11号监狱猫街谎话连篇2

《四世同堂》长篇影评

 1 ) 战争中胡同内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看完电视剧,因为那些人和那些事,我就想着何时有空就翻阅原著小说。

真是要多谢老舍,让我看到了战争时期,北平胡同里平常人家发生的不平常的故事,战争不止是前线的厮杀、百姓的逃亡,战争对于在家的普通百姓而言产生了痛至骨肉的强烈影响。

哲学、政治都会提到“价值观”,我也会想,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现在看来,在面对变化、事故时人的反应和行为,才是深入你血液的“价值观”。

看看那些人:大赤包、冠晓荷、招弟、祁瑞丰、菊子……钱先生、祁瑞轩、祁瑞全、高第、尤桐芳……李四爷、白巡长……再看看他们的选择和言行地位财富和民族大义,大赤包们选择了前者,他们甚至能为前者出卖人命,钱先生等诸多家庭的家破人亡就是冠家向金山上攀爬的垫脚石;菊子离开了没有一官半职的瑞丰,还联手蓝东阳陷害义姐大赤包、夺走她家的官职和财富……在大赤包们看来,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同当年的满洲建立大清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既然无区别,那对想当官的人来说,可谓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好时机。

钱先生们选择了后者,他加入地下党,邀请瑞轩一同帮忙进行暗杀日本军官;瑞全索性离家出走,到战场前线;桐芳虽然没参加任何政党,但她对冠家和日方的仇恨,让她大义凛然地选择用炸药桶日方共死;高第虽是大赤包的女儿,却选择了日方特务身份作为我方在日方的卧底……李四爷和白巡长,虽然在日军进驻北平后仍旧做着芝麻小官,但他们的心也总是向着街坊邻里的。

大赤包要李四爷挨家挨户收铁,用于上缴日军。

李四爷一开始是拒绝的,他知道各邻里街坊的苦。

冠晓荷用高价位逼迫李四爷,李四爷低头上门却改不了倔强,白巡长为减少可能造成的更大损失,笑着打圆场……这些个事儿,真是数不胜数。

除了个人的选择,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亲戚邻里之间的微妙联系。

大赤包和冠晓荷对待自己的女儿,不仅谈不上“宠爱”,更极尽地“利用”女儿。

大赤包让招弟、高第招待特高科长李空山,女儿作为公关攻破李空山,大赤包做了慰安妇检查所所长。

招弟是个爱荣华富贵、穿衣打扮的单纯姑娘,为了自己的心头好,她听妈妈的话;为了自己的心头好,她被李空山骗取了自己的贞操。

大赤包本想将这个乖女儿送到日本高官的怀抱中,以此换取自己更多的利益,这一计谋就断送在招弟的贪和李空山的欲念之下。

大赤包被陷害入狱后,只剩高第和冠晓荷相依为命。

高第通过做洗衣服类的粗活养活游手好闲的冠晓荷,当高第的生计愈发苦难的时候,冠晓荷作为父亲,难以启齿地提出“那你去卖呀”这一提议。

高第愤然绝望。

原来,这世间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子女视作掌上明珠,即便是官宦、商业人家也会将子女作为自己前途、生计的筹码。

虎毒不食子,但是也可能做出将子女作为诱饵的自私行为。

“因为穷,不懂得付出、自私自利”,这个观点在小羊圈应该是个伪命题。

从钱先生家的白事开始,胡同内的各户人家都因为抗战而接连遭难。

李四爷这个里长是主持白事的江湖人,也算得上是邻里们的主心骨。

李四爷去各家筹钱帮助钱家、小瞿他们办丧事,还挨家挨户地请求大伙儿替方六写保证书,用保证书来证明方六的清白,希望日本军可以放出监狱中的方六。

有个网友在弹幕上感叹说“穷不帮穷,更要被欺”。

当时,日本军攻破中国的各地政府,却没能打破小胡同内的暖暖人情。

大赤包的生死可谓是《四世同堂》剧情的分水岭。

大赤包活着的时候,这个要权多事的女霸和周围的小走狗们一同主导了各类荒诞事件,令看客我欲罢不能。

大赤包死了之后,戏谑少了,虐心虐人的故事因日军而增多,杂粮的有限配给、其他食物成了稀缺品也成了乞丐明抢的目标。

最后妞妞也被饿死,她再也不能活着见到胜利的曙光。

太爷爷抱着死去的妞子时候,得知了日本投降的瑞宣一度哽咽,我也忍不住因人间疾苦而泪眼婆娑。

说实话,这一部分的魅力有所减少。

根据记录,《四世同堂》原著中最后的13段是从英译本中被再译成中文,原文在文革中被毁。

或许,这是最后一部分略显逊色的原因之一。

哎又是文革,看了太多关于文革的小说作品,当《四世同堂》步入尾声、准备迎来和平的时候,我内心没有释然,默默地说着,还有内战、还有文革呢。

在时局面前,百姓显得这般无力。

最后,来说说我所喜欢的黄磊。

黄磊所扮演的锐宣,是个心有国家、也放不下小家的读书人。

在抗战后期,他对白巡长说:“如果咱俩谁被逮着了,绝对不能出卖战友”黄磊的大眼睛散发出坚定的光芒。

尤记得黄磊在《橘子红了》当中所扮演的耀辉,最后因懦弱离开了秀禾。

那个怯懦胆小的黄磊,终于在《四世同堂》中展现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

 2 ) 四世同堂

我看的几天的努力之后,《四世同堂》终于进入了30大观,这部剧让我看的一发不可收拾,昨夜又是一个不眠夜,可能这就是所谓“经典”的力量。

看这部剧的时候还穿插看了《南京!

南京!

》同样是表现国恨家仇的,侧面描写对我的冲击力似乎更大一些!

这几天的国恨家仇被升华到一个境界,心中充满了愤怒,对日本人的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安置。

相比《南京!

南京!

》一个个悲壮的大场面,老舍先生这部剧的细水流长倒把我的心刮的更痛!

日本人,疯狂的侵略者让我觉得已经谈不上人,更可恨的是那些欺负同胞的中国人。

在这部剧中有太多这样无耻的人。

大赤包是一个,这个女人凶狠毒辣到一定境界,看他发飙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人是疯了。

为了到达目的不择手段,看她的眼神只能说是凶残。

但无论如何如,在某些时刻,她还能说的上是个女人,到家里男人是个窝囊废,还是个要脸的窝囊废,她的家里人怎能不累?

冠晓荷,就是那个要脸的窝囊废。

越看到最后越是来气,赵宝刚演的也是进入一个境界,让我看到冠晓荷这个人的时候都想直接跳过,倒是看到他被活埋的时候心里才解恨了一些,这样的人活着只能祸害别人,死了到更干净!

他为了做官,宁愿自己的女人去做军妓;为了活着,她让自己的女儿去卖;为了巴结,他出卖了自己的邻居,甚至自己所谓的兄弟。

在他那里,真理永远掌握在权位之人手中,日本人是他的一切,他的忠日指数达到98,连日本人都不感相信,这样一个人能干出点邪恶的事情,干出点狠点的事情也还能说的过去。

但是他偏偏什么都不是,他的能耐就是百个七八桌,来点情调,吹吹牛,仗着自己的亲人当处吹嘘。

真到老婆有危险的时候,他倒像个大屁虫,什么都不冒一下!

越说越来气,像大赤包那样的人是恶,但起码还是有自己,在某些时刻是不低头的,最可恶的就是这样的墙头草!

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

不说这个人了,真的超级生气!

祁瑞丰,你能在窝囊点吗?

死了干净!

又是一个可怜可恨的人!

胖菊子,……………………

 3 ) 三世同堂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电视剧,我斗胆谈谈我看到至今还尚未演完的新《四世同堂》剧。

我承认,我是被这首慷慨激昂的主题歌吸引的。

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京剧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让我感受到活力的就是老舍的原作。

某日我去书店,亲见一位很年轻女士询问店员要买《四》,店员面露难色答道:断货了。

此乃本地首屈一指一书店。

我想她一定是被电视剧所吸引,然我看到如今,说实话,我还没有认同演员们的表演。

除了黄磊老父黄小力扮演的钱先生还有赵小刚张力十足以外,众主演还没有谁演得出色出彩。

所以我为老戏骨们而喝彩,看到冠先生的汉奸相我真是融入了戏中,忘乎所以地在心里暗骂。

而究竟什么让这部戏为大家所喜欢?

买断货的书可以证明。

我才几天之前看过了巴金的《随想录》,其中怀念老舍的文章我含泪读完,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的惋惜,我扼腕天才的失去。

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城市的观察,我猜测原著中大量对国家的爱没有通过黄磊的表演流淌出来,我猜测原作中精巧而细致入微地描绘各式各样穷人生活细节的故事,可以允许压缩改编成30几集的电视剧,我猜测作品中活着的语言,我猜测作家创作时对汉奸嘴脸的大量观察,甚至直面冲突,我猜测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用笔当做刀子。

既然谈到剧情,不可避免提到大赤包。

她被有意的戏剧化,更加亲和年轻人的口味,但是我们不妨考虑一下:那个时代,如果我们——你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会怎么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会祁大爷那样做吗?

都会祁家老三那样扛起枪吗?

政府的军队节节溃败了,我们不会信仰崩溃吗?

没有钱取暖没地方买粮,我们就不会为侵略者唱戏吗?

我把我自己问住了。

三世同堂谁去养家?

两世同堂谁去扛枪?

90后是用纸尿裤养大的啊。

我现在在学日语,在学习日本文化,我试图思考日本人和战争。

我一度认为:中日空间距离近,就像德法,两伊,巴以,摩擦在所难免;我一度认为:日本人贴近自然,这使他们产生了强大向心力,心理上需要一个忠于的目标;我一度认为:日本人的精神深受海洋性格——自然环境飘忽不定——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们生命的漂浮不定,以及他们轻视甚至矮化生命的态度,以致南京的灭绝。

我曾经试图用以上诸理由去化解心中横碍在中日之间的结,但是最终我还是不能。

五千年悠悠中华,只有这一次,只有这一次被外敌全面侵略,我心中无法释怀。

不能原谅日本淡化历史的行为,更加不能原谅中国人忘记这段无比的羞辱。

这下真真地扯远了。

我既没有看过《四世同堂》原著也没有看过老《四世同堂》,所以在这里胡说八道真是不识天高地厚。

还望大家谈。

 4 ) 更喜欢新版《四世同堂》

老版新版我都看过,老版的瑞宣接近于平和+阴郁,新版的是平和+沉郁,两种区别还是挺大的。

《四世同堂》原著我也看过,瑞宣这个人物内心矛盾非常大,但表面给的感觉却是很平稳,有一种知识积淀而来的淡然处世风度,原著里写,整个胡同的人都尊重他,信任他,演成老版那个阴郁的样子,很难让人有接近的欲望。

瑞宣唯一一次在旁人跟前失态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一见父亲尸体就吐了血。

老版是这么拍的,新版不知道为什么改成痛哭了。

不过黄磊也演得很好,二弟靠着他的肩头哭,他自己即使悲痛欲绝也坚持站立着。

老舍这个书,写瑞宣的父亲天佑并不多,只有他哄着老父亲的戏份以及最后被逼得自沉的戏份比较详细,瑞宣和他的感情深厚,都出现在瑞宣得知他的死讯,在巨大的悲恸中回忆儿时的情景里, 不知道为什么老版新版,这部分回忆都没有拍,我挺遗憾的。

这样让天佑的形象单薄了些,也让演瑞宣的演员不好把握哭父亲那场戏的尺度。

黄磊演的并不懦弱,原版书里,瑞宣骂瑞丰,出口最重的话是一个滚字,其余只在心里而且无奈与自责多于愤怒,新版里,钱太太撞棺材去世,瑞丰惦记着她家的书画,想趁机卖了,瑞宣直接骂他畜 生, 我很喜欢看这段,非常解恨,如果完全按书里拍,瑞宣只是一味的敷衍,表面没有什么激烈的情感爆发。

在现在的时代才会显得瑞宣这个哥哥懦弱。

瑞宣在老三回来的时候,书里写他把老三当成希望,当成带来光明的人物,老三见了他的面,没有提瑞宣照顾家的辛苦,瑞宣心里还稍微委屈着,但很快释然,(惨然一笑貌似),想老三心里的“大家”当然比“小家”重得多。

黄磊演这版没有把瑞宣见过弟弟之后,有点委屈的样子演出来,而是单纯的欢喜,甚至有点仰视弟弟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楼主说黄磊没有哥哥样子的地方, 抗战8年,末尾的时候,瑞全回家,简直是久旱甘霖一样的存在,这种仰视的态度,完全能够理解的。

原著里,没有写瑞宣和富善先生正面的语言碰撞,(通常大家得知中国吃了败仗,都是“瑞宣不敢看富善先生的眼睛。。。。

”) 黄磊这版,多出了瑞宣和富善先生讨论战争和侵略的情节,一方面,瑞宣的气节体现出来一些,另一方面,富善先生只是一个亲中的英国人而不是真正中国国民这个立场也体现出来。

黄磊这版,瑞宣抚摸中国地图一组镜头,真是太到位了,就切在新版电视剧的片头里,此时无声胜有声。

蒋勤勤的表演,黄磊的表演,几位老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一个家是多么重要。

老舍原著里写,日本人只为6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国人提供杂合面,是让中国人“绝户”,“没有了老年人和儿童,中年人又活着做什么呢?

” 看了新版《四世同堂》,有了几位非常棒的演员营造出的家的氛围,演绎出的传统中国式扶老携幼,原著这段话才有体现。

看完原著,觉得瑞宣是坚强而有理想的,但被家绊住了,看了这版电视剧,会明白家不仅仅是责任,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瑞宣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老版看过后,祈家老太爷和打赤包比较有“戏”,原著里写过祈家人特别是瑞宣有让一些人“敬而远之”的能力。

我看老板的瑞宣,觉得他那个阴郁的样子,会让所有人怕而远之。

新版,黄磊会笑,八一三,他笑得非常温暖,像看见雨后彩虹一样的笑容,他对妻子儿女的爱也不仅仅体现在给生活费上,(也托编剧的福,加了很多表现情感的细节戏)。

他会和妻子一起为了节省开支吃最差的粮食,会在儿女吃五毒饼的时候,把笑容含在眉眼间,会在好不容易从监狱里逃出来,被小小的女儿搂住脖子的时候,要求女儿亲她一下。

瑞宣是沉郁的,因为战争,因为他的责任,可瑞宣也有他活着的快乐,他为之付出一切的家, 新版黄磊能够支撑得起这部戏,不像老版让配角夺了主角的光辉。

另外,一点跑题的话这个电视剧,联想到韩寒砸老舍文笔不好。

(不是砸巴金么,还是老舍?

) 有的小说看文笔,华丽的视觉,精雕细琢。

有的小说看情节,老舍很多小说都有纪实文学的味道,比如《四世同堂》比如《骆驼祥子》比如《茶馆》 写小说是需要文笔的,可是这类小说,强调文笔反倒显得多余。

瑞宣:“老二,你别以为天永远黑的,人越wuchi越有饭吃,不是这样的。

” 老舍的小说,老舍的结局。

嘘唏。

 5 ) 《四世同堂》话剧

看的是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话剧,由田沁鑫导演,切换场景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

2017年10月来到乌镇,参加乌镇戏剧节,亲眼目睹田沁鑫老师,黄磊老师,濮存昕老师,为人低调亲和。

辛柏青是国家话剧院继濮存昕老师之后又一英俊小生,想起《幸福像花儿一样》,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殷桃的戏就略微弱一点,都是一个性格,但饰演是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最喜欢的人物是大赤包——秦海璐表演太棒了,加上声带音色修饰,鲜活人物形象完全树立在舞台,被她吸引。

记忆犹新的是第二幕喝醉酒的状态,人性的反应,丑而嘴脸,精确到每一个表情,眼神,语气,动作,幽默,节奏。

尤其七力四感中的四感表现的特别到位。

 6 ) 说两句心里话

原先就读过《四世同堂》那是很久前的事情,很多情节都有些模糊了,央视播放电视剧,又激起了我的兴趣,从书店买了一本认真的读了一遍,而且是对照着电视读。

掩卷而思,觉得书面的远比图像的来的清晰。

央视的电视剧应该算是比较有水准的,而且还找了那些名演员来演,着实下了功夫,宣传也很到位,但看片花是没有什么纰漏的,可是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觉得改编的痕迹太重,让人觉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原剧的那份凝重,而故意的将个别人物性格鲜明化,却扭曲了小人物的真实心理。

觉得这是一份缺失,若是按照原来的剧本走,那可有的看了,还原小人物的内心,还原小人物的灵肉,那才是真实的尊重生活,尊重作者。

 7 ) 连爱都是朴素的

<四世同堂>的导演说,他们翻拍这部剧不是为了怀旧的。

但总归是有点一厢情愿的想法,安安稳稳座在沙发上看这部剧的,多数是怀旧。

于是,难免拿来新旧对照一下,于是,板砖和口水也就开始比翼齐飞了。

——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只不过,观众总是喜欢把批评先放大,那一点好处,就搁在心里独自欢喜吧。

当年课本中的〈四世同堂〉的印象,到现在已经渐渐稀薄。

只余下那些灰白的片断晃晃荡荡。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背景。

可是偏偏新版《四世同堂》的初衷便不是留下这些灰暗,而是尽可能地让调子明亮起来。

但有了小说与旧版电视剧的先入为主,新版的《四世同堂》被很多人认为缺少沧桑,缺少味道。

而作为北平为地标的代表小说,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京味又少了一些。

也是,在范围涉及言情、偶像、军旅等众多题材领域的一口京瓷,在最该出现的地方反而来得不浓烈,也难怪被批。

但绕过这些“欲加之罪”,(人家导演说本来与旧版就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剧嘛。

那些罪状也可称为创新。

)新版的〈四世同堂〉并不难看。

之前担忧这是一版偶像剧,不过在蒋勤勤有点脏兮兮的装扮上就看出了这些靓男俊女们不想用脸蛋来演戏的诚意。

说起蒋勤勤,总是给人美艳刁蛮的感觉,可这里的韵梅荆钗布衣,贤良淑德,一生都是为了家庭、为了丈夫而活着的。

蒋勤勤经历了结婚生子,这部剧里把妖治的光芒收拾得干干净净。

而黄磊,演这种戏倒是最驾轻就熟的,他本人就有一种文人的气质,而瑞宣是典型的知识份子的代表,即使力量微弱,也做着在那个背景之下该做的反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而与妻子韵梅一起艰难地维持生计。

他也有他的弱点——彷徨、软弱、犹豫不决。

《四世同堂》中描写的祁家人,浓缩着那个时代下的中国人。

或抗争、或苟且偷生,或被逼得无路可走,发疯……韵梅在丈夫瑞宣被抓后,一心想要求救却无奈家门被特务走狗把守,情急之下的她,开始用凿子去凿那面爷爷亲手垒起来的结实的墙。

天寒地冻,她穿着单薄的棉布旗袍,先是用凿子,最后赤手挖墙。

头发散乱,脸上泪水和泥土混和着……心开始痛了,那是一个女人的情深似海。

从不曾说——在那个难以安身立命的年代,岂敢奢言爱。

韵梅和瑞宣的情份是朴素的、温柔的、沉默的。

可那一刻终于崩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面写,“春天好似不管人间有什么悲痛,又带着它的温暖与香色来到北平。

”日子也一样,爱总是能带来一些暖色和希望。

 8 ) 一个小问题

昨天看《四世同堂》时,桐芳炸死了日本军官,小文夫妇也被打死,随后日本人去搜小文的家,贴封条,封条上写着民国(多少年没看清),但民国是绝对没错的,怎么会这样?

 9 ) 四世同堂

两周前看完,已经错过了表达读后感的最佳时期,但还是要记一下。

小时候学语文课的时候有一个灰常伟大的梦想,就是把老舍巴金这些人的小说都看一遍,而不是只能局限在书本上的选段。

可是等到有权限有自由有时间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正眼瞄过。

这不是一部我一直想当然的恶俗的宅斗剧,而是抗战背景下一群平民百姓的生活写照,却依然让我久久回味,挥之不去。

这里没有慷慨激昂的抛头颅洒热血,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潜伏战无间道,更没有大快人心的反恶锄奸,有的只是一群小人物为了生活所表现出的迥异的行为举止。

虽然有的令人厌恶不堪,有的令人为之动容,但其实存在即合理。

只是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四世同堂之首的老太爷活了一辈子都有好多事情没有想明白,所以我现在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不要想太多啊不要想太多。

2012.3

 10 ) 大团圆就真团圆了?

老舍先生在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时,是否想过自己在新社会中尽了力,从未欺负、侮辱过别人,竟被一帮毛孩子侮辱,究竟是为什么?

不知道什么原因,老舍先生走了一条和祁天佑一样的路,历经风雨的他,是否也意识到,在无奈和必然中,他心目中的那个老北京已经被摧毁,那些曾经“懂礼”的老北京人已经一个个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高喊造反有理的狂热分子?

或许老舍先生的死,并非因为受辱的愤懑,而是因为无奈的绝望吧?

沦陷时的北京和大跃进后的北京又是何其相似?

购物凭票,没有粮食,人们甚至要用树叶树皮充饥。

电视剧最后一集,小羊圈胡同幸存的街坊们齐聚一堂,庆祝胜利,我倒是在想,这些人里,能有几个活过1949?

活过反右?

活过大跃进?

活过1966?

《四世同堂》短评

还是更喜欢老版。

6分钟前
  • 煮酒诗年华
  • 还行

再看看原著吧,电视剧脸谱化感觉很重,虽然看起来很上瘾,但再回味总觉得单薄

7分钟前
  • 孟枝豆儿
  • 还行

黄磊还是适合这种戏路的,年轻的时候也是相貌堂堂啊

9分钟前
  • 朴小米
  • 还行

重整河山待后生

11分钟前
  • 纵横四海
  • 推荐

不如老版的好看

16分钟前
  • 宁静致远
  • 推荐

赵宝刚的冠晓荷真是绝了

21分钟前
  • 阿毛一定上岸
  • 还行

不是电视剧拍得多出色,而是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舍先生的小说很经典,这绝不是任何阿猫阿狗编的抗日神剧所能望其项背地!

26分钟前
  • 亓官悫罱乱精神
  • 推荐

那些人那些事,很喜欢主演们

31分钟前
  • 三岁家的一梦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都有黄磊的原因,我分不清楚瑞宣和觉新。

32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还行

正在看,细细品!中国人本性的中庸和忍耐,被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谦虚低调,但更需要坚强勇敢。国难当头,一群爷们儿谄媚逢迎,小妾和戏子倒成就了英雄传奇。可怜可悲!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巾帼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比九尺男儿更忠贞不屈的气概,果真真羞煞我等凡夫俗子。可敬可叹!

34分钟前
  • aaronquan
  • 推荐

先看到新版,很好看

39分钟前
  • 鱼肚白
  • 推荐

黄磊形象不错,勤勤漂亮,把这么一个个性不鲜明的韵梅演出了神韵,赵宝刚是个好导演,没想到演技如此出神入化

44分钟前
  • 释迦贝妮
  • 力荐

没看过原著和经典的旧版,这版拍得还不错。就是经常看得气愤难当

48分钟前
  • Asa·阿萨
  • 力荐

跟现在的剧相比也还可以了,但远远不如老版。优点是化妆、打光、画质都提高了,这也是应该的。

51分钟前
  • 冰上的春天
  • 还行

演的都不错

56分钟前
  • 胖茶壶
  • 推荐

挺好看的,但总觉得还是不如老版的。

58分钟前
  • 小佩奇
  • 推荐

小时候觉得特好看

60分钟前
  • 红玉波特酒
  • 推荐

四世同堂

1小时前
  • 静待花开
  • 还行

竟然2016年看过了,为什么我毫无印象!!!

1小时前
  • 清蒸小废柴
  • 推荐

韵梅发现瑞宣丢了工作怕家里担心坐在外面丝丝哈哈的靠时间的时候。韵梅转头抹眼泪,我也跟着抹眼泪了

1小时前
  • 饼干小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