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巧克力≫,讲述留学生女孩与滑雪场救护员相识,并与其哥哥上演三角恋的故事。
本片虽然剧情和节奏都很拖沓,但展现了日本风光还算有点质量,好歹算是部日式风格的文艺爱情片。
虽然我也自知这情节很狗血,但林志玲在片中的表现总比那谁要强很多,就为她看也不算后悔和白瞎了期待。
总之,爱看不看。
看完这部电影,看了很多影评之后,我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的观后感。
里面写着:看到结局,男女主角在一起了,大家为他们圆满的结局感到开心,殊不知,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在一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又有谁会知道?
我的感觉,也同样。
不能否认,导演开启这部电影的意义,应该是让人懂得去发现爱,去珍惜爱,去懂得守护爱。
但我想从最基本的开始:什么是爱?
有人说,能在一个人身边守护10年,必然是爱了。
错!
我不能说林场对林月一定不是爱,我只想说,他或许守护的,只是10年前的林月,那个可爱的留学生,那个和阿守在一起的林月,那个他没有得到的林月,那个受了伤的林月。
他所守护的,只是在他生命中缺失的一部分,一种感觉,或许跟林月无关,或许跟人无关,只是那时那刻的一种感觉,那种让自己以为爱上了的感觉。
或许是我没有完全解读电影的故事,或许是我太悲观,总之,我感觉他们这一段,与爱情无关。
既然这样,何谓守护爱,何谓等待,何谓发现和珍惜呢?
没有了最基本的假设,一切都不成立了。
对于林月来说,她不可能不知道林场在她身边是因为什么,不管他是守护那份感情也好,守护林月本身也罢,总之他所做的一切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她不接受,本应早早用含蓄的方式让他知晓;如果她一早就能接受,又何苦为难他整整十年?
最后让她感动的,竟是林场做出了她想要的巧克力味道——阿守曾经做出过的味道。
林月和林场在一起了,却觉得那么的讽刺。
他们在一起真的会幸福吗?
她还会经常想到阿守吧,一个愣神,都会引起林场的注意——他守护了10年,自然对他苦苦得到的这个人是十分敏感的,林场或许不会问她,或许会装作不在意,可又怎么可能不在意,只会自己偷偷在心底难过罢了。
之前说不介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一起。
一旦在一起,她便是他的,他就会介意,她心底有另一个人的存在。
说来说去,这个电影中,最幸福的便是林月,前半段人生有阿守的细心呵护憧憬未来,后半段又有林场的相守和呵护。
不管怎样,她都不会是一个人。
我却不喜欢,她利用林场的感情,浪费了他整整10年的时间。
最后在一起就能弥补一切吗?
在一起就真能放下所有安心爱他吗?
……一切都是未知的。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我是颇为气愤的,我也不清楚它触动了我的哪根神经。
我只是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以理由去耽误别人的时间。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清清楚楚的表达自己不好吗?
所以我只想说,女主就是我心中的绿茶婊,我不喜欢。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交错在一起。
这种倒叙,更像是一种插叙,将“触景生情”的回忆路数完全的展现出来。
它不像是单向度的倒叙,将时钟划归到过去某一个时点然后完整的进行叙述,而是把当下生活中的与之有关的连接点,作为一种提示或者说线索带领观众们去探求一个答案。
比如墓碑上死者的姓名,比如墓碑上雕刻的巧克力,比如女主人公身上的手术刀疤,比如女主寻找巧克力独特的味道等等。
整部影片的基调给人的感觉就是“寻找”,女主人公在寻找她所想要找到的男友做的巧克力的味道,而观众们则是在寻找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影片在故事叙述上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
比如在线索的铺设上,女主人公当年滑雪时的心脏不舒服就是暗示到后来她接吻时的晕倒,以及心脏的移植等。
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到前因后果,而不会有所困惑,但其中也不乏“发现式”的惊喜。
所谓典型的日本式小清新,在影片的画面和音乐上可以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将日本的“唯美”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禁让人联想起著名的日本电影《情书》,同是一个寻找的主题,同是一个从压抑内心到释然的过程,两部影片或许能够做一定比较。
《甜心巧克力》主打暖色调,尤其是女主红色的穿着和红色的雨伞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是显得格外耀眼,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象征着爱情与激情。
久石让的音乐也是恰到好处地跟随电影不紧不慢的节奏,流淌出一股甜蜜的温暖。
但是从故事的深度、惊喜程度与演员的演技来说,《甜心巧克力》还是不如《情书》。
也或许是当下这种清新类型的爱情艺术片数量比较多,不禁会提高观影者的共鸣标准。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可以一看,但是在当代电影故事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所需要的震撼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个人觉得,这部影片从故事角度来说还是单薄了一些,但从拍摄手法、画面、音乐等其他方面来看,导演的呈现还是比较完整,比较精致的。
当然,如果只是抱着娱乐的态度,在秋冬时节去欣赏这么一部足够温暖和甜蜜的影片,还是不错的选择。
北海道雪景风光很美,林志玲日语说得很嗲很好听,轻柔的慢慢的。
从一开始安排阿守是个救护员,我就知道他在电影里必死无疑了,还得让女主角念念不忘10余年。
剧情没有亮点,所谓甜心巧克力是一种想念,用心包裹爱的滋味。
一个人如果用10年去陪伴,照顾,等待另一个人,那必然是真爱了,久处不厌就好。
选择新的生活不是忘记,而是活出深爱的人期望的样子。
文/安意如 看了《甜心巧克力》开场5分钟,我就有了判断。
“林月”这个角色适合林志玲。
她的气质,很适合出现在这种日式情调,温柔舒缓的片子里。
连她天生娇嗲,都变得非常自然,妥帖。
这是让人惊喜的认可。
在过往的片子里,林志玲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都与影片和其他主演之间存在一点距离。
她确实有在用心演,但她的气质总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感觉像是悬浮在影评上空。
《101次求婚》好一点,她扮演的角色定位就是“女神”,有黄渤这位神通广大的“屌丝”拽着,女神有很随和,不撒娇,俩人看起来居然也很搭调,看完还有一点温暖和欢喜。
这次更好,他在日本导演筱原哲雄的引导下,尽情流露性格中的温婉优雅,日本演员素有的内敛沉静的表演方式,帮她入戏,从表演的深度来说,她很自然的突破了以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一代宗师》里的章子怡,盖过了男主角的风采,成为她一人的大戏。
电影里,林月在雪地里仰望天空的镜头,干净空灵,让人想起岩井俊二的《情书》。
这是日本导演的素养和功力,他们善于用镜头去表达情绪。
哪怕只拍演员的侧影,也能勾起观众的浮想联翩。
那是十年前的林月,独自从上海来到北海道留学,借宿在夕张小镇的木场家。
这宁静美好的小镇给她许多灵感,她绘出许多画作,还认识了两个善良美好的男生——木场和星野守。
与稳重内敛的木场不同,星野守热烈明朗。
他教会林月做手工巧克力,让她尝到爱的味道,从此之后刻骨铭心。
林月从星野守那里感受到的爱的甜蜜和温暖,是她期待已久,不能抗拒的。
两个生长环境相似,心灵默契的人自然地走到一起。
面对关系的改变,木场只能深藏爱意,隐忍心酸,微笑祝福。
是的,木场才是故事的主角,虽然他经常被忽略。
林月对星野守说,她是因为看过《幸福的黄手帕》才决定到北海道游学。
星野守陪着她去看了电影里的小屋。
那部电影平静的阐述爱之艰难,爱之坚守。
一个人,究竟可以爱另一个人到什么程度,在漫长时间里的坚守,最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那时的林月有期待吧!
她不会知道,在她生命里的两个男生,会矢志不渝的守护着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她答案。
一出场意外,星野守为了救林月丧生,他的心脏,移植给林月,从此之后,林月背负着星野守留给她的爱和回忆生活。
她记得他的心愿是开一家巧克力店,为此她放弃了画家的理想,固执地做着手工巧克力,只为找回回忆里爱的味道 这是电影里,第一个让我感动的点,回忆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回忆里有难舍的人和事,味道之所以难忘,是因为那刻与你分享的人重要。
浮生漫漫,当时光洗劫了过往,,我们执意留下不忘的,无非也就是一些吉光片羽的细节。
没有人比木场更懂林月,她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小女人,也是一个优雅坚贞的大女人,她承担了伤痛,即使心里再孤单,也会假装若无其事,她优雅地守护着感情,一个人也要完成曾经的承诺。
他知道她温柔倔强的性子,时光的流逝,不会引起她的仓皇,她会选择安静优雅的老去,坚守承诺,用行动证明永恒。
面对这样的她,他能做的也就是竭尽所能的呵护,面对这样的她,沉默的坚守,是他唯一可以保持的默契和优雅。
在感情里,不是每一次,每个人都有做主角的机会,谁敢放言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配角的辛酸和悲哀。
通常不是你早,就是我晚,天时地利两情相悦是如此难能可贵,要谢天谢地。
这部电影也许能唤起你的一些回忆和期待,偷偷想起我们曾经爱过的,却不能表白的尴尬……想起那些曾经忽视的付出,已辜负的深情……或许还有些来得及的回应。
木场对林月的深情,不逊于以命相付的星野守。
时间和生命一体同源。
星野守用生命守护林月,他用余生去守候她。
做不了陪她开始的人,就做陪她走到最后的人吧!
即使林月的心里永远都会有星野守。
就算得不到回应,我也心甘情愿相陪。
在时光中不计回报付出,不离不弃的坚守,才是最让人耿耿于怀无言的。
2014年第七部电影《甜心巧克力》。
影片各种的插叙各种的游走于现实与回忆,故事并不复杂,人物也很简单,北海道的皑皑白雪交织浓浓的松露巧克力,一段冰冷却香甜的爱情故事降临了…要说台湾演员还是适合和日本人搭戏的,浑然天成,少去太多的执拗。
且抛去林小姐的童声不说,服装造型特别耐看,高挑的身型配上长统靴站在雪中,真美!
影片的镜头处理的特细致,感觉每一个都可以作为海报出现,尤其是在夕张小镇的大雪映衬下,图片特简单干净,很日本很动人!
不得不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竟然是久石让。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才给了4.9分?
我还挺喜欢的,看哭好几处…
林志玲自从踏入影视圈来几乎已成为烂片的代名词。
虽然她很努力,但是千篇一律的卖笑换装,肤浅的眼泪笑容,经不起推敲的情节,都是她所演影片的硬伤。
这部《甜心巧克力》也不是例外。
本来也没抱着多大期望去看,看完只能更失望。
难道是心境变得复杂了?
我已然不能接受这种从一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男女主人公共同战胜时间、病痛等现实中所有的不确定因素而在一起的童话故事。
大多数剑指诸如情人节、光棍节等“非官方”节日的浪漫影片,都毫无新意。
俊男爱美女,养眼又梦幻,现实很残忍,结局在一起。
除了少数像《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凭借演员非凡的演技和故事独特的视角而突围而出的影片之外,很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
为煽情而煽情,为感动而感动,没有一滴眼泪流到心底,没有一抹笑容发自内心。
林志玲所谓5分钟一小哭,10分钟一大哭,随便一个路人滴两滴眼药水都能做到。
她并没有融入整个场景之中。
或者说她融入了,但是表现出来的太表面了。
全世界每年这么多档爱情故事,实在很难再在情节上出奇制胜。
阳光的美少年在恋爱的甜蜜中意外身亡,徒留娇柔的说着台湾腔的上海美女戚戚然十年矣,然后美少年的大叔兄弟默默守候,终于获得早些时候不知道跑哪里去的酒吧老板天助,抱得美人归。
天哪,能不死人吗?
能不要因为美食和美景在一起吗?
能屈服于时间和空间吗?
能不要这么这么俗套吗?
现实世界有多残忍,十年,不是一个真实空间里能等得起的数字。
得知男友为救自己意外身亡,仅仅哭是不够的,仅仅十年内没想到一次就哭一次也是不够的。
真正经历这种生离死别的人,眼泪已经是最最廉价的表演了。
整部电影充斥着虚假的浮夸的沉重哀痛,使人无法与主人公情感共鸣。
又哭,又哭,这也能哭,还哭,基本上是我看整部影片脑海里盘桓不去的几句哀泣。
而所有浪漫桥段的堆砌、美食对情感的辅助,都不能达到导演希望达到的效果。
连最后的换心,都弥漫着浓浓的烂俗韩剧意味。
想一手握着日剧小清新,又要在光棍节让所有孤男寡女心头一动,导演胃口好大,但是却适得其反。
看完后没有感动,不会为主人公的境遇唏嘘,不会在光棍节有强烈脱单的欲望,心里只有一句话:真的太草率了好吗!
少数能加分的也许只有大师久石让的音乐,北海道美轮美奂的雪景,以及男女主人公美好的颜。
真正的爱和悲伤并不是只表现在笑和哭里。
融入生活乃至生命,才能感染观众,痛彻心扉。
文:OneMyRoad影片讲述一个女人从发现爱、失去爱、寻找爱,到最后发现爱就在身边的故事,导演用唯美而流畅的镜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从日本北海道到上海的动人故事环境。
影片的导演为日本人,从影片的每个镜头都可见日本人对于镜头画面的几近苛刻,大篇幅的远景镜头将人物置身的美景展现出来,再加上林志玲与两大日本帅哥演员的甜蜜搭配,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如巧克力一般入口即化的惊喜。
影片分置于两个城市空间——上海与日本。
在日本的场景大多是女主角林月所回忆的片段,上海则是现实中的生活场景,两者通过主人公林月的回忆穿插,将过去十年与现在的故事娓娓道来,整个故事的主题则非常鲜明,就是获得爱情、守候爱情、等待爱情,到完美结局。
可以说,影片一改了大多数爱情片中女主角对于忠贞爱情的死候,不再立贞洁牌坊,寻求新欢、忘记旧爱。
日本的地理空间与上海的城市空间呈现出一种不同的氛围,对于回忆片段出现的日本空间,导演用极为唯美的构图将10年前的故事完美化,里面没有争吵、没有分离,而只是到星野守意外丧身,使得影片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无奈;上海的城市空间中,导演则摒弃了唯美的构图,用较为现实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呈现出不同与回忆的故事画面。
于是,影片的层次则十分分明,让观众能从现实跳到回忆,再从回忆跳到现实,影片也在这样的一种往复中进行了很好的叙事工作。
从色调上看,我们也能看出端倪,更多的对于城市空间的色调运用在日本,雪山、花境这一系列场景的设置,使得影片的回忆片段如梦一般,显得不切实际;而在上海的现实场景中,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不论是画展、酒吧,亦或是“甜心巧克力”的店铺中。
举个例子,原本充满梦一般色彩的甜心巧克力店铺中,一位店铺的消费者与学员之一说:“巧克力怎么会有感情?
”其实这一段无疑加重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现实”环境构建,都市上海在消费文化的洗礼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变得困难异常,而真正做事带着情感的人少之又少,正如做巧克力一样,带着感情的巧克力与盲目地机械化动作下完成的巧克力,成为当今社会中感情的两种表现。
《甜心巧克力》源自于影片中的男主角福地祐介扮演的星野守在每一年新年前夕都会在各家各户门前放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甜心巧克力,女主角被男主角的善良所打动,并在男主角在一次意外后死去,便在心中发誓成为其无名无实的“妻子”。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这个在回忆中的男子都不曾主动与林月有过“亲吻”等的动作,就连林月因意外摔下山,都没有进行人工呼吸,只是在摩天轮上,男主角第一次主动拉住了林月的手,让她感受心跳。
影片体现出一种极“纯”的爱情观念,点到即止,可谓将“发乎情止乎礼”表达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回到现实中的段落,苦等林月十年的木场总一郎(池内博之饰演)的每一次对爱的出击都更为直接,每每都因为“回忆”而无疾而终,而终于在影片接近结尾处,他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抱得美人归。
影片从这里可以看出,导演在告诉我们,面对爱情,盲目的等待不一定能获得很完美的结果,主动出击,爱情便触手可得。
影片导演试图用这样一个跨越十年的爱情故事,表现当代人的情感状态,表现一种更为直接的爱情观。
巧克力作为爱情的必备甜点,使得影片在11月11日这个光混节档期增添了一种爱的甜蜜。
不过,影片想要借着光棍节档期,创造类似于《失恋33天》的票房奇迹,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林志玲的演技还需提升,两位日籍男演员的表现过于浮夸激动,与此同时,从日语跳至中文的转换中,让林志玲的声音有了某种可能性,原来志玲姐姐的日语一点也不嗲,而说起中文,依旧如故。
最后,整个故事还是略显老套,为了怀念过去,不惜牺牲身边完美痴情男人的守候,直至被这一男子打动,收获幸福。
整个影片也没有太多需要情绪渲染的片段,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影片最后的林月的一段感慨,说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味道,太过说教。
而女主角用十年的时间从一名少女成长为一个女人,这一典型的偶像剧风格的作品,终究没有超越以往的戏剧化套路。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否则后果自负,联系[email protected])
文/杀手里昂Leon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个叫夕张的小城市,这个仅有一万多人口的地方以盛产哈密瓜而闻名,这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是全日本幸福度最高的地方。
不过,最令人兴奋的还是一年一度的夕张国际冒险与幻想电影节,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恐怖、惊悚片都会齐聚这里,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夕张最重要的时刻,全民几乎都参与其中,仿佛一场电影盛会。
凭借着其天然的自然优势,夕张也成为许多经典电影的拍摄地,高仓健的《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影片都曾在这取过景。
《甜心巧克力》的很多场景也发生在这里。
作为一部合拍片,《甜心巧克力》将故事的背景放置在两个不同的地理空间之中,于是,上海和北海道便分别承载起了现实与回忆的叙事空间。
影片正是通过这两种不同空间的不停转换以及现实与回忆的不断交叉来揭开那段长达十年的等待与守护。
在北海道的夕张小镇,无论是飘洒的漫天雪花还是铺满山坡的薰衣草花海,都为这段回忆增添了一丝唯美浪漫的感情基调;而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却处处显示出一派摩登范儿,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外滩景象、迷离的酒吧都为现实部分的爱情加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这两种不同地理空间的强烈反差也成为影片中对于爱情态度的一种折射,当上海遇上北海道,你到底会做出如何选择?
《甜心巧克力》中的爱情呈现出一种三角关系,但这部影片与其他讲述三角恋关系的影片又有所不同,它并不是通过两角之间的角力竞争来获取这场爱情争夺战的胜利,甚至,在这场有关爱情的争夺战中,有一方是处于缺席状态的。
在影片中,星野守作为一个缺席的存在,林月的回忆便成为木场的竞争对手。
所以,《甜心巧克力》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女人在十年的时间里由得到真爱,到失去真爱,到回忆真爱,再到最后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生活的一个过程。
《甜心巧克力》中对待爱情观的态度是相对传统保守的,这种爱情观是极具东方式的,只有在这种东方式含蓄内敛的爱情观中,才会有这种为爱守护十年的忠贞不渝。
影片以巧克力为纽带牵连出一段长达十年的不渝爱恋。
在片中,巧克力已远非我们传统意义上能指的巧克力,而上升为一种象征意义,一种对待爱情与生活的态度。
在北海道,林月邂逅了星野守,星野守在圣诞夜化身圣诞老人为人们派发巧克力,为林月在雪地弄了一个心形巧克力,他的温柔善良、阳光浪漫让林月品尝到了巧克力的味道:热情且充满活力;而在上海,林月坚守着那份十年的承诺,一直寻找着十年前那种巧克力的味道,却始终没有找到,而一直默默守护在林月身边的木场帮她找到了这种味道:成熟且踏实稳重。
因此,巧克力便成了影片中林月对待爱情与生活的一种态度。
到底是该停留在对于过去爱情的回忆与想象之中,还是应该选择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追寻自己的爱情与幸福,这是林月在面临爱情时的一种两难困境,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一个两难选择。
这种传统的爱情观也决定了这部影片整体上的一个叙事基调:舒缓平静,情节上没有太大的波澜。
音乐大师久石让亲自操刀配乐也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通过音乐的渲染来带动观众的情绪。
所以,影片中的情感也如缓缓流水一样静静的流淌在镜头之中,一点一点的铺垫情绪,等待着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全部爆发出来。
林月为了爱的承诺付出了十年的等待不禁令人唏嘘爱情的神圣,然而,木场十年默默的付出与守护何尝不是更加伟大。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到处充斥着现实虚伪的爱情片中,爱情似乎成为一种权利交易的游戏,而《甜心巧克力》中传统保守的爱情观或许会带给观众一种对于爱情久违的向往与怀旧。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北海道的美景配上志玲姐姐的服装秀,以及嗲嗲的语音和表情全篇称为98分钟的广告片并不过分。
分分钟都可以出戏,然后加个啥产品图上去故事略老套,从一开始就看得出来女主看着Mamoru满眼是爱,看着木场就差点儿意思女主绿茶肯定没跑,是不是婊呢?
对于回忆部分,似乎是先和木场勾搭上了,又碰上了Mamoru,瞬间进入状态木场的10年大备胎是有点儿憋屈但似乎也说不出啥,女主这样的大美女还是被Mamoru的浪漫简单感打动了,普通光帅、付出对于追求者无数的女子似乎是没啥用比起101次求婚,本片还是相对美型了很多。。。
一分扣给志玲那个表情演技可谁又不能说这种角色设定可能就是她本色出演才对呢??
PS: 豆瓣的评论对波老师呼声好高,谁投资拍一个波老师和志玲对手戏的片子???
俗套的故事情节,好在男帅女靓再加上异国风情,多少挽回些分数
真没劲…
没什么新的剧情,但很温暖,爱情,感觉是不会再有的了,在电影里欣赏一下吧
林志玲一说话我就感觉在看A片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唯美的场景,舒缓的音乐,倒叙插叙娓娓道来两个爱情故事。没有什么激烈冲突,但是真的不错。如果有人看到,真的希望你去看一看,不要被盲目的评分所骗。
本来是为了看林志玲,可是真的是损坏形象啊。
一颗星是给久石让的音乐
柔光亮瞎我眼,后期师傅好辛苦。PS北海道很美,高安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一带)也不差哈。
为毛分这么低、冲着池内博之和久石让我也得给高分啊啊啊啊。剧情还不错啊。。
为什么同样是林志玲,答应了屌丝黄渤的求婚却对高富帅男二温吞了十年,最后在被说教几句后依然决然忘记过去,答应在一起了呢。电影里的爱情都是骗人的
说实话电影还是拍出了甜心·爱情,回忆,巧克力这些关键词 比林志玲以前的片子有了一定的提升 音乐和景色没的说 是影片的亮点 哈哈,不喜欢志玲姐姐的普通话嗲音但日语说的不错~
因为林志玲的颜去看了。喜欢最后一句话,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人,你一定忘不掉她的味道。
When you believe👐,Love 💋more, no less!Love on your side⋯⋯
太老套日式爱情,如果这是第一部我可能会喜欢但是谁他妈还有第一次???
如果有人在家门口放巧克力,不少人都不敢吃的!
和《情书》的距离,比小樽到夕张还要远。
志玲姐姐!!!
正好可以入门学习制作巧克力观影分几种,视觉上的,精神上的,林志玲的电影,不管什么题材,视觉上真的很美和《珍珠港》的爱情有点相似爱情或许不分先来后到,但属于你的爱人,或许绕一圈之后还是会回到你身边
恩,你说,你也会让我找到那个味道,我在等。
志玲姐姐的脸一颗星,N3B一颗星,教滑雪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