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线简单完成度很高,笑点密集,虽然有些地方的反转透露着尴尬。
三位男演员除了彭昱畅拍戏时24岁左右,其他两位30岁扮演高中生看得出来很卖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
1、大勋花应该是承担着最高频的笑点了,一面爱惜着自己的耐克乔丹泡面,一面又为兄弟两肋插刀,可爱又无辜。
可能综艺咖演电影总是有点不适应,给人的感觉类似于在看《明星大侦探》。
2、王大陆在预告里的那句“你能站着为什么要躺着”,真的是给人很大的惊喜与感动。
电影正片里王嘶吼乞丐的那段重头戏,终于给了观众一个感情的发泄口,照理是很燃的。
但是王大陆在将这句话重复了五遍以上之后,每一句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是很单一的,只是愤怒,缺乏感情的递进与转折,比如为自己兄弟处境的那种绝望不甘、想到十几岁的自己即将与好兄弟生死相隔的无措不舍,这么好的桥段真是可惜了。
王大陆似乎还是停留在“徐太宇”时期,演员的每个角色可以将自己的特质作为底色,但如果演的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3、一直躺在病床上的高远虽然只有头部动作和眼神,但起码令这部类似于商业小品的“闹剧”有了电影的质感与光晕,也承担着电影最悲情的泪点。
在乘着摩托车去大海那段,彭昱畅在摩托车上有两次眨眼,节奏缓慢目光温柔,还带着重症病人对世界的留恋;被发现违章之后,王用被单捆着彭昱畅在背上,彭昱畅的头搭着王大陆的肩膀,咧着嘴露出虚弱又明媚的少年人的笑,这个笑容在这种场景下有了多层次的意味,笑完之后却更令人心酸与心疼;最后一场用嘴叼着笔艰难写字的名场面,真的是让这个电影立住了,真正对彭自己愿望、兄弟们的愿望有了交代(简直哭死);彭在这部戏里有几场哭戏,不论是面部肌肉、嘴唇的抖动配合还是眼泪滑落的弧度与节奏,都堪称灵魂;后面还有多次演技高光时刻,为了不剧透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说一嘴,本身这个电影题材我是不适应的,商业片迎合受众无可厚非,但太多把女性物化成符号的镜头,甚至本身带着点猥琐。
主角演戏的分寸很难把握,略多一分就显得油腻,但恰恰是彭彭这个干净的少年将这部电影变得纯洁起来,让一切十几岁少年为兄弟做的种种努力加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是你的戏,你寸步不让”,演员彭昱畅在演戏的时候真的是发着光的。
另外,戏外的彭昱畅啊,也希望你的光芒别被短暂的阴霾掩盖而暗淡下来。
在片名还是《伟大的愿望》时,这部翻拍自韩国同名影片的电影,是一部“性喜剧”。
它的内核关乎成长,友谊,家庭,生命的价值等等。
自然,也包括“性”。
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伟大的愿望》变成了《小小的愿望》,虽然剔除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东西,但还是历经千辛万苦,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谓的“不可描述”,就是性。
是影片里的“破处、做爱、处男处女”等等一系列,你看得见口型,却听不到正确发音的词汇。
一部所谓的“性喜剧”,当它失掉了性的元素,也就失掉了在语境之下,制造冲突的门径。
电影本身的笑料,也在删除情色与情色的边缘化运动当中失去平衡。
于是,性元素的强行剥离使得情节的流畅性遭到破坏,电影呈现出来的东西,会给观者带来最直接的逻辑偏差,而非只剩下“喜剧”的外壳那样简单。
影片无形之间表达的东西:破处就等于谈恋爱,谈恋爱就等同于做爱,“点穴”就能制造恋爱的感觉……这一切,都非常的变态。
在我看来,尺度也未必亚于直白的说出“破处”和“做爱”。
因为这样的误导和胡诌,传达出来的信息,才是不健康的。
找一个女孩来破处,和找一个女孩来谈恋爱,这当中有着天差地别。
显然,影片为了配合上映的“标准”,又懒得在现有剧本(韩版电影)上花费心思。
于是,电影整体渐渐走向诡异。
比如说,如果只是找个可以和瘫痪男主谈恋爱的女生,最多算是来临终关怀,社会温暖。
用得着整得这么大费周折,鼻青脸肿?
很明显,因为事实上是人找来“做爱”,而非“谈恋爱”。
大费周折的过程是笑点,笑点之后,逻辑就被影片囫囵过去了,给你个眼神,你也无法体会。
而那些强行笑点,也都是直男癌视角下,对于女性群体的低俗崇拜、恶意嘲弄。
卖不了色就只能卖傻卖蠢,编改不足就用真实照片补凑拼贴——一面价值观崩塌破碎,一面正能量审美疲劳。
再比如,“标准”以下的高中生不可以谈爱,在校老师不能出入特殊场所。
那么,影片设定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已经下海辞职的老师,还有什么理由再以师生的名义发生冲突?
在丢失性元素的推进之后,连这类冲突都显得太过重要。
同样的手法尴尬用过几次,不免觉得可怜兮兮。
不能出现性,但是除了没有把性直白的说出来、演出来,其他该与之配合的内容依旧没有变,不管是跟从韩国原版的情节,还是剩余台词的暗示,“小小的愿望”,还不就是那个不能提的愿望。
不管怎么逃避、涂抹和修改,这份隐晦仍然摆在观众眼前,仍能够被拿出来津津乐道。
剩余的情节脱跳和逻辑混搭,反倒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笑料。
而超越这份破碎之外,能看到的,只有再熟悉不过的本土化手法:粗糙堆砌的年代符号,网络电影的滤镜搬套,创作者的疏懒和庸常。
很难想象,在一个回避性教育,不可以在影视作品中谈论性的环境里,人们却可以公开歪解事实,颠覆三观。
只字不敢提“性”,相关可以阉改,镜头全部照拍。
电影如果这样搞,有没有所谓的“标准”和模式限制,创作的意义也都不大了。
的确,不论是《伟大的愿望》,还是《小小的愿望》,对于电影所涉及的东西,不能谈,还偏要谈,这件事本身就很难了。
但是,并不能因为“标准”的限制而丢掉创作的诚意,删减和阉割也不能为影片的低质担负全责。
谈性色变的环境令人作呕,执意卖惨的滥造也充斥着油腻。
但从观影路人的角度,如果我想去看这部电影,第一吸引力就是彭昱畅。
资本掌控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这不是我这样平凡的人所能控制的,但我也有我这样平凡的人说话的权利。
这部电影在我的第一印象了里就是三位主演,而彭昱畅绝对是最吸引我的。
我对这个算不上大帅的男孩有说不上来的好眼缘,不管是当年#演员#里令人惊叹的初见,还是后来看了#大象#和#快哥#里的真诚,又或是在#往生#的谦卑。
我都看到了一个年轻演员的真诚和感动,我在心里给他的定义:未来可期的演员。
所以关于他的电影我会想要看到他表演的提升,我对他作为演员有所期待。
关于这部电影的纷争我今早看了微博,我相信关于番位之争这个话题彭昱畅他个人本身可能也无法做主,他只是个演员,只能怀有赤诚之心去掌控他的表演,其余的他做不了主,我等这样的普通观影路人也做不了主。
但因为喜欢彭昱畅我想我能控制自己的钱包,彭昱畅这个年轻的演员我喜欢,彭昱畅的电影我支持,如果没有一番之争我会第一时间去买票,但现在我可能会等网络上线再去看,我会看彭彭的这部电影,但我可能就不贡献票房了,因为我喜欢的演员被欺负了,所以我拒绝去电影院。
尽管我这个路人对这部电影,对票房,对市场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我觉得我的观影感觉很重要,我还是期待彭昱畅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我期待他有所突破,我期待他永远对电影充满真诚!
#时不时的戏#小小的愿望#thelastwish #ww资本脸好大
预告很感兴趣的电影,之后在尺度审片闹破天一系列操作中放任,今天终于在疫情躺尸的日子里看完了。
前任3的大爆让田羽生赚足了关注,这部戏却因为尺度问题遭删最终只能让人失望,预告里面的“我要XX”变成了“我要恋爱”,电影的分级制度如果能实行,对这戏的正常上映应该有帮助。
魏大勋的几场喜剧戏份算是高光时刻,彭昱畅的床上内心戏与结尾独白也是及格以上,观影途中不会让我有任何不适感。
王大陆的个人戏份就像是为了番位事件而硬生加上,湾湾口音的演技水平让人没办法不出戏,最终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湾湾男演员真的实力不够硬,彭于晏给推了诸如山堆的资源,也落不到一个会演戏的名声,剩下的只有肉身材肉身材肉身材,天廷晏稍好的也是拼命往大陆口音靠的赵又廷,台湾口音真的不适合电影,real尬。
电影上映时番位问题撕了个大口子,身为吃瓜群众的一员也身援了彭昱畅好几次,是王大陆的团队还是电影投资方的资本作妖之后也没个定论,但这电影从硬生生的加戏与剪辑,到最后的成片效果,正常人都能看的出来谁是男主。
湾湾资本吃了那么多年红利,占理又占份为什么不能回撕,彭昱畅本来就是一番,少他妈得了便宜还卖乖,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
“死亡是什么?”面对病床上的兄弟高远,徐浩在心底对自己发出疑问,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也许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死亡就是消失的事实,才会欺骗自己那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小小的愿望》故事的结尾,高远走了,徐浩和张正阳坐在花坛边,看着徐浩留给他们的照片和那句话“小屁孩们,你们也快长大吧”。
高远走了,徐浩却再也没有追问“死亡是什么”,而是去找了“司马缸”。
也许这就是少年,也许是编剧不想让观众过分悲伤,总之,最后这一笔,在我看来,没那么独特,也配不上中间部分的深刻。
既然是影评先说电影,个人认为剪辑出了大问题,整体电影节奏不合适。
我知道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改编是不得已的,但是这次的改编只让我看到了想要偷懒照搬的导演和编剧,没有诚意。
演员上只有彭彭让我认为是闪光点,我对大勋和大陆没有任何偏见,但真的表现不过关。
以上尽量尽量客观不带个人色彩,高能预警,以下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可以关掉不看。
我很少很少写影评,但是第一次被这个电影气到来豆瓣写影评,从一开始的番位之争我为彭彭觉得委屈,我不是他的粉丝,可以算路人好感,我只是觉得他对得起他的身份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但真正气的让我来发这个影评是因为今天的热搜“彭昱畅道歉”。
他需要道歉吗?!
应该道歉的是谁?
是片方!
是片方向他道歉!
这样的热搜是什么引导风向?
你们改了他的番位,蹭了他的路人缘,给了他什么?
一部剪辑的乱七八糟的影片?
还是全身湿透没有人扶的待遇?
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他没有辜负任何人,是这部电影辜负了他,到了这个地步了,别再消费他了,别再伤害他了,孩子不容易,真的。
刚开场五分钟已经就看不下去的赶脚,后期的制作不忍吐槽。
对于国内没有分级制度的电影,改档撤档大家都懂意味着什么,照搬原版拍摄的作品为了能上映话题上做了较大的改变,都什么年代了这不能说那不能说,这样的改编有意思么?
回归电影本身无厘头的剧情加上低俗的恶搞,反正我是笑不出来,唯一精彩的估计就只剩彩蛋了。
我知道我要看的是什么,你却给我看这个?
这个锅只能由制度来背了。
5/10
如果说年轻的生命已经注定枯萎是不是应该给在世的人多一点宽慰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感谢彭彭的演绎他拥有所有演员梦寐以求的共情能力高远从出场似乎结局就已经注定与其把这个愿望理解成简单的需求我会更愿意把他的愿望理解成这样“不要让你们经历死亡倒计时的悲痛我是得罪了上帝的折翼天使但你们不是你们不应该忍受这些所以原谅我在最后的日子里骗了你们但如果你们的悲痛能少一些的话这就是我得偿所愿的小小的愿望”“如果注定不能和你们一起长大那就请你们带着我快点长大等到我们再相见的那一天我们一定可以手牵着手就像过去在篮球场上一样一起跑着跳着去看漫天星辰还有我们曾经说好的那片大海”生命虽逝 愿望达成无悔 感恩 祝福愿你们一世顺遂❤️
友谊地久天长这句话,让人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下,刻骨铭心。
一生说起来也很简单,几个真心的朋友,一个相爱的爱人,一段美好的旅程,曲曲折折,就是这样。
愿望真的有很多,但每天却过的还是那么单调乏味。
我们是因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实现呢?
我想了想,是没有时间、是没有金钱、是没有勇气,还有没有同行人。
渐渐地看透了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渐渐地变得更加爱自己,渐渐地不去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无聊事情。
有愿望就去实现吧!
无论是去一次大理,还是换一个许久未换的发型,还是买几套好看的衣服,去做吧!
被女神安利的电影,开始还是蛮兴奋的,为了观看的连续舒适性,还通过种子、磁力等多种渠道下载了4k高清完整版,记得上次这么认真地搜索资源还是为了泷泽萝拉小姐姐,汗颜。
通片看完,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无非就是有梦想的小盆友与关爱他的家人以及两个损友的故事,甚至作为梦想的篮球也仅仅是房间内灌篮高手的摆设,与退役多年巴特尔的硬广式插入,他的家人甚至也谈不上有多么关爱,一场哭戏,几句台词,并未感觉如何羁绊。
倒是朋友的确够损。
全片仅有的三次暂停回放,一次是暴通讯录的求偶,另一次是医院的那一巴掌,最后一次暂停的最久,是看腿。。。
硬要上纲上线的话无非是健康的不易,珍惜当下,珍惜身体(全片重复的最多的一句台词反而是吸烟对身体不好,烟民情何以堪),珍惜友情,就酱。
打开看了一眼豆瓣评分五分,和心理预期基本相符。
通常这一环节是在看电影之前,豆瓣唯一的优点是筛选7分,神准。
不过在看到评论,这是翻拍韩国的同名影片电影,且在原剧中“交女朋友”实际是“告别处男”,聊这个瞬间就不困了,顺便又点上了一根对身体不好烟,以略微抑制压制控制和女神隔空聊骚的兴奋感。。。
ps:我竟然体会到了男主生前的最后一句台词的感觉: “特别幸福”。。。
在知道原片是告别处男之前,我是真的很难理解在现在这样,讲究真善美,奉献精神的社会风气下,找一个女孩子化妆一下女朋友做一下临终关怀有那么难么?
甚至可以挑的好吧,不是美女腿不够白都可以淘汰的,具有奉献精神从而达到自我满足的女性大把,目的性强一点借此上个抖音微博头条,高尚一点也可以借此有长期的自我满足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顶点就是自我实现,这都实现的冒泡了好吧。
但帮男主告别处男这我就理解了,毕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傻白甜傻到自我献身还是不太现实的,而风尘女子最起码要收费,况且演电影演到一半被抓嫖那就很后现代朋克风了,不适合上映。。。
但不被抓嫖那明显和五讲四美的中国电影文化不符,毕竟坏人是必须被抓获的么。
不然怎么够美丽新中国。
两国的电影文化如此搞笑。
韩国,有靠一部电影改变整个国家立法的“熔炉”,有客观讲述战争与人性的“太极旗飘扬”,有直面人性至恶的“素媛”,甚至有翻拍中国“无间道”从而拿到国际大奖的“新世界”。
而在00后都可以结婚的年龄,翻拍的韩国电影sex仍然讳莫如深,据说明年开始游戏安全设置会延续到影视作品,即将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蓝色的血液。
我是党员,我长在红旗下。
我并不哈韩,甚至我觉得那是蝇营狗苟的高丽棒子,但我不觉得影视作品连基本的繁衍本能都要回避,这并不是少年向电影,我更不希望在电影院眼含热泪看着革命先驱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时候身上迸发出来的是蓝色的血液,我怕我到时候哭不出来。
谢谢。
以上。
尬,去掉了性喜剧的噱头其实真的会影响质感,其余桥段的虽然与韩版比还原度高,但是没有韩版灵动。
其实,国产版在故事架构及叙事情节上,基本忠实地按照韩国原版翻拍。但由“伟大”变成“小小”,由“做爱”变成“恋爱”,价值观是更正确了,正能量也更突出了,但“青春性喜剧”也变成了普通的青春成长片,观赏娱乐性大打折扣,就像做菜少放了盐,而且,在逻辑上也很有些别扭了。。。
说有亮点吧有些东西强行被避而不谈 原本的逻辑被摧毁 整部影片看起来就诡异无比 但要说一无是处吧 魏大勋呆贱的样子还挺可爱 而且王大陆那张大嘴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他确实很帅啊
没有看过原版,这一版所有的亮点都在三个大男生的演员选角上,彭昱畅当然不用说了,完全靠眼神演戏,王大陆、魏大勋也算是比较贴合角色;但剧情就因为关键因素“破处”不能碰而变得十分无稽,靠演员撑过四十分钟后就让人觉得乏味无趣,老实说也是难为导演了,算得上是用超强执行力来尽力挽尊了
将原版破处改成了谈恋爱,但这个改动仅仅是台词上的改动,可剧情还是往破处的方向走,这造成全片不少桥段有着明显的割裂感。不过将性喜剧最后被强拍成了成长故事,也挺难为主创了。
其实还可以,为什么分这么低呢,彭昱畅全程“趟赚”,可是眼神表情很有戏,魏大勋自带笑果,这种贱贱的角色很适合他。王大陆就是台湾腔加上偶像做作风有点出戏。
谁也没看过未阉割版本,也这让电影本身就有了戏剧性,导演小小的愿望一定是付出不至于全部白费。就目前能看到的版本来说,毛病肯定很多,两个SB同学也演的过于用力,彭昱畅你凭什么得了绝症还胖出来双下巴……但是,也至少有一两处让我笑出声过,开心就好。
挺好的一个题材,大概由于撤档重剪的缘故吧,到后半段变得特别乏力,号称的性喜剧也丝毫没有一点点擦边球,挺可惜的。
除了因为过审改的有点糟糕和有点尴尬的演技,竟然觉得剧情和彭彭演技都不错
我为这三张大嘴而来!
相比价值观混乱,刻意潦草,笑点低俗,演员装嫩,恶意煽情等等来说。导演的审美低廉和谜之滤镜调色更胜一筹!
这片和前任3之间,也就差了一个上海堡垒...到流浪地球之间的距离
带着镣铐跳,那也要跳的好看啊
要我说这个改完的价值观也不对,哪有人恋爱只谈一晚上的。
去看了路演。很难过,很可惜。如果这是一部烂片我反而不会有这些复杂的情绪情绪,明明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却因为片方的操作弄成这样。魏大勋的角色非常可爱,笑点中带出毫无年龄感的可爱真的非常令我惊喜了。电影里彭彭所呈现的高远这个角色,自己要离开之前也带给了所有人温暖,真的是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少年,就和他本人一样。多么好的他们啊,这么多人付出心血的作品结果导致如今这种状态,真的令人非常可惜。真的很难受。
看了首映,电影本身很棒,但是为了上映阉割了很多内容,看起来应该是片方早有准备为了审核拿出了plan B,也一定在后悔最早一版预告片暴露了太多惹祸上身。我为这个时代悲哀
破处说成谈恋爱,打飞机变成点穴。为了上院线也是拼了。分级制度还是难以实现啊。
看这版之前看了原版,然后基本上就没什么笑点了,笑点基本上就是复制韩版,还是不完整的复制,原创笑点很少,泪点就更谈不上了。可以接受韩版里直接大喊“我想XX”,但不能接受这种猥琐的暗示,把性当谈恋爱,既然知道照韩版拍审片过不了当初何必拍呢。
肯定不值五星哈,但作为脑残粉,张正阳给我冲!
本片后续经历的一切是一个国家的悲哀,而电影本身的拍摄则是一个导演的悲哀,田羽声第四次拍电影还如同第一次一样,这不是保持初心,这叫毫不用心,电影的审美很重要,但是你连一丁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