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
The Cut,切肤之歌(台)
导演:法提赫·阿金
主演:塔哈·拉希姆,阿金·加齐,George Georgiou,Numan Acar,亚利桑德罗·雷,马哈姆·胡里,Joel Jackshaw,Lara Heller,达斯廷·麦道格,Shubham Saraf,考克玛兹·阿尔斯兰,Sesede Terziy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波兰,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年份:2014
简介:影片以生活在土耳其小城mardin 的铁匠纳扎莱特的平静生活开场,他有贤惠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然而一战爆发,一天深夜,土耳其警察敲门将他从家中带走,苦难的历程拉开帷幕。在逃脱苦工、饥饿,大屠杀等一系列灾难后,他最终获得自由,并得知一对女儿还活在世上,从此生活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她们。土耳其到黎巴嫩,古..详细 >
亲情真感人!
1、帅炸了的音乐2、克制节奏,客观移镜头摇镜头3、烈日下的灼伤,海边的温润都无法抵达寻找,空旷的雪地,瑞雪迎来了奇迹4、夜幕下绝望地助死,烈日下谴责没有存在的上帝和信仰5、切口让他失语,语言也没有力量6、露天电影仿佛在讲我的故事7、人物欲望和动机非常明确,有点好莱坞8、妻子女儿的幻想段落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个恐怖的段落?
很好看的文艺片,特别是男主哑了之后纯靠演技讲镜头,很给力。美中不足的是男主开始寻女后,剧情开始流水账,虽有主角演技弥补,但剧情是硬伤啊。还有就是找到女儿后,男主开口说话了;全片一大半男主是没对白,就最后结尾高潮这么一说,很是起了反效果啊。
前半段时时刻刻面临死亡,血腥残忍张力十足,颇有点《钢琴家》的感觉。中间开始转向公路片,从一个荒原到达另一个荒原,注定了亚美尼亚人流浪的命运。法提赫·阿金跨越半个地球的奥德赛,无论是遇到好人还是坏人都让人无比动容。一见到拉希姆就想到预言者,一想到预言者就觉得要见血,果不其然…
史詩之作,藉由一個遭受迫害的亞美尼亞人講了一個感人至極的重逢之旅,導演充分的在這部電影中談論著信仰、歷史、種族的關係,又不失主軸的回歸「親情之愛」相當感人。
泪崩
美术音乐赞叹
活下來是上帝的恩典,要把罪惡和苦難都記錄下來。
啥?别闹了……小学生记叙文吗……
又一部反战题材的好电影,虽然寻女的情节略显简单且有报流水帐之嫌,但是那份深深的亲情和与之相对的战争的残酷,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法提赫·阿金“爱·死亡·魔鬼”三部曲终章。这也是阿金首次涉足非当下生活,拍摄历史年代戏。前半段是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时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后半段则是一位幸存男人的流浪与寻女之旅,横跨土耳其、黎巴嫩、古巴与美国,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熬过苦役、侥幸逃过屠杀、沙漠幸存、各处打工、两次扒火车、偷鸡又在搏斗中反杀庄园主、历尽严寒与独自跋涉...),终于与一位活着的女儿团聚。音乐用得不错,特别是那首多次复现也传递着身份认同的亚美尼亚歌谣,与数次登场的超现实臆想——睡梦中或昏迷后的妻女呼唤都令人印象深刻。集体观看卓别林[寻子遇仙记]实为最佳段落。不过全片还是比较俗套、割裂、拖沓的。对信仰问题也没有深入探讨(尽管阿金在采访中说“男主失去了宗教,获得了精神性”)。(7.0/10)
生活太艰难了,一路挫折都挺过去了,电影不错,最后那里遇到自己女儿真的是很感动。
画面好美,但男主太年轻看起来和角色有些出入
亚美尼亚民族视觉风,美术和音乐给四星。
就这样找到,也太敷衍了吧,简直就是神迹。整部片子的细节都没有很考究,大男主的戏也没有出来,还是只停留在故事的表层。
上gencoide教授让看的,挺老套的剧情规规矩矩
全片节奏时快时慢,抛开厚重的历史背景,基本就沦为风景片了。
宗教,信仰,亲情
所有排他性的信仰都不可信奉,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去约束自己,而不是攻击别人。
打卡记录,2016年2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