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震惊:刘晓庆老师终于演老年人了!
这剧评之前先去微博转了一圈,实在是好奇片方和平台的首要宣传点是什么,答案是:没有(硬要说大概是剧名,毕竟是真的绕口)。
和前两集给我的观感一样:形式感很强,叙事线很散。
可以夸一句有质感,却无法赞一声很动人,就像用精美的摆盘装了一桌家常菜,把普通的食物搞成普通人吃不起的样子,但尝了才发现,不过如此。
我看到了台阶,也看到了落地窗外的风景我觉得,《北辙南辕》是一部有门槛的作品。
背景设定在了北京,角色台词和交往处事都有浓郁且鲜明的地域特征,看似爽直实则较真的腔调,插科打诨以酒会友的饭局文化(当然,可能是导演的个人喜好)无形中铸造了第一道台阶,没那么普世也就没那么入流。
其次是人物身份,看似包罗万象有群演有社畜有霸总有人妻,实际上,群演是中戏毕业,社畜是貌美海龟,人妻是多金富太,就连最普通的小助手,都住着出国亲戚的房子,交往着博士后男友。
按照剧情需要,她们当然也会有烦恼有冲突有坎坷有低谷,但那之前,她们住别墅穿华服吃顿饭就有工作,骑个马就遇熟人,不会有挤地铁等公交的尴尬,不会有投简历瞎面试的无助,不会有又带孩子又拼事业的慌乱,所有的矛盾,都像是镶了金边的乌云,倾盆大雨之后就能看到双彩虹。
就算之后真有什么投资失败婚内出轨男友劈腿职场受挫,也不过是“凡尔赛文学”尝试与民同乐的“玩笑”,公主就算遇不到王子,也会被其他公主甚至女王拯救。
这第二道台阶,直接割裂了角色与观众的情感连接,也许情绪偶然能够代入,但看到落地窗外的风景,就能迅速清醒抽离。
最后是剧情发展,不拖泥带水,无铺垫渲染。
仿佛默认观众自带脑补能力和理解能力,毕竟很多情节没有前因后果,用台词交待,用镜头过渡,用表演注释,最后,需要观众来拼凑和疏通,真正应了那句话,创作者负责一半的创作,剩下的一半交由观众完成。
我也想过白奶奶这样的退休生活以爽娱人者终不如以情动人,但无所谓女性群像剧的财富密码是什么我不知道,但《三十而已》的出圈热度证明,拿捏住了观众的燥郁点总是没错,所以,《北辙南辕》的姐姐妹妹们底气足话语狠姿态强,通通绕不过一个“爽”。
人间清醒白奶奶怒怼满脑子想啃老的儿子:要饭管饱,要钱没有。
霸道总裁尤珊珊拿了大女主逆袭剧本,年纪不大有公司有儿子有前夫,人脉遍天下。
龙套演员鲍雪事业虽不顺心态很健康,能说会道家庭美满前途一片金光闪闪。
硕士海龟戴小雨手撕交往五年的隐婚未婚夫,说走就走的美女子在哪儿都是风景。
能干贵妇司梦住在学区房既能下厨房又能写小说,带孩子虽苦但没有丢掉自我。
辞职追爱冯希和男友交往有底线有理智,看似恋爱脑,但好日子据说在后头。
“爽剧”其实挺好,女性们在现实中有太多的不易和限制,能让她们拿“人生赢家”剧本,搞事业享财富有美貌被人爱被人宠,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前提是,她们的人生应该丰富多彩,有爱情但不能只有爱情;她们所拥有的都是自己努力争取和获得的,可以有好运但不能都靠命;她们会失败会伤心,落魄之时有很多人伸出手,但最终站起来还是因为自己的双腿。
真实接地气不是都市剧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但人物是否出彩是影视剧优或劣的关键因素,所以,《北辙南辕》怎么样,还是看这群姐姐妹妹的故事如何发展吧彩蛋
PS:花姐和柴总牵线酒局那段,真的是爱奇艺CEO龚宇自己演自己,也是绝绝子。
如题,在北京,只要你看到北京大爷、大妈和外地人争吵时,大概率会听到一句话“你丫有北京户口嘛?
装什么大尾(yi)巴狼!
”战斗结束。
有北京户口了不起么?
您要是去京城有名的中山公园相亲角逛一圈,就会发现“才高八斗,还真不如北京户口”。
2010年之后,为了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北京开始疏散外来人口,具体方案为以房控人、以车控人和以学控人。
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没有北京户口,您不能购买商品房、不能参加机动车指标摇号、子女不能就近入学。
除非你有连续五年社保、连续五年纳税证明、固定居所证明、工作证明、子女户籍所在地无监护人证明等等一系列特别繁琐的证明材料才有可能享有以上权利。
又或者你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且工作单位是符合首都发展定位的科技、文创类企业,且企业规模、纳税和个税扣缴达到一定额度,才有资格通过工作单位向人社局申请开具北京“绿卡”——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如若不然,你就没资格在北京买房、参加车牌摇号(虽说摇号中签比已经是3000:1)以及子女在京上小学。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还认为北京户口不重要嘛?
非常重要!
因为它与你的生活、工作、情感、婚姻的选择息息相关,在北京有这么一句话“买房并不代表落户,有了北京户口才算扎根”。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北漂,如何才能获得北京户口。
依照目前北京的落户政策,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案。
1。
婚姻随迁。
说白了就是嫁给北京人,然后户口迁进来。
但条件是必须婚姻存续满10年,且投靠人年龄满45周岁,方有资格申请迁入。
对比一下米国绿卡,嫁个米国人婚姻满两年就可以获得。
2。
应届生及硕博毕业生留京。
前提条件是北京院校全日制本科或硕士、博士学历,其次还需学校有留京指标以及用人单位有落户指标,方可办理北京市集体户口。
这是每年北京院校毕业生挤破头都想要的机会。
3。
积分落户。
通过学历、获奖情况、纳税额度、纳税年限等等一系列纬度来综合评分,达到分数线的可以落户。
北京前两年每年通过积分落户的人数在6000人左右,而这座城市有2500万人口。
所以能通过积分落户的人,我称之为“人类的精华”。
4。
高端人才引进。
说到这基本就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了。
基本知识点普及完了,我们终于回归正题,尤珊珊你有北京户口吗?
从剧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首先,尤珊珊是外地考入北京的,但她大学没读完就退学了,肄业。
这样一来,上述的第2、3、4这几种落户的方法就不可能了。
其次,尤珊珊大三退学后跟北京籍的男朋友结婚,但她很快又离了,所以上述第1条婚内随迁也泡汤了。
于是,只要是按照政策办事,她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北京户口的。
我们通过剧中给的信息和时间线倒推,今年孩子12岁,她退学生孩子的时间大概在2009年,两年后离婚,2011年。
那时北京已经全面开始了各种限购政策,且不说她在离婚后的十年间有没有足够钱去买房买车,最起码这前五年她连买的资格都没有。
更何况,她还跟人炫耀说自己离婚时不要男方一分钱。
到了2016年,也就是尤珊珊最早可以获得购房资格的时候,北京房价一夜暴涨,四环内的房价纷纷突破十万一平。
这就很玄学了,一个没文凭、没户口、没背景、没存款的外地离异女,是怎么在短短的十年之内,不但住进了可以遥望CBD的大house、坐进保姆车、没事吃饭、喝咖啡、满世界散财,就连那个装13的铁锅形小众乐器Hang,售价2-3万一个,俨然一副京圈女老炮的做派,您受得了么?
反正按照正常逻辑,在不违法、不伤风败俗的框架内,我实在推演不出尤珊珊是怎么突然开挂、达到人生巅峰的?
靠跟着师傅炒股?
她师傅都上吊了看样子也不咋地……要么就是一个雷砸下来,尤珊珊醒来和某个京圈豪二代发生了灵魂互换,魂穿了。
生活中,很多为北京户口奋斗的年轻人,实在无望就转去弄天津户口了。
而尤珊珊这个条件,说实话,天津落户都难。
最后说句不该说的,剧中的外地人谁最有可能拿到北京户口?
还真就是那个去了德国就把女朋友甩了的博士后李响。
渣归渣,骂归骂,也就他有资格。
目前只看了8集,整部剧都充斥着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即视感,一副“让你们这些平民看看我们北京有钱人都是怎么生活的”的施舍嘴脸,对比之下小时代都亲和许多剧情到目前为止也发展的莫名其妙,人物关系和剧情推进都跟闹着玩儿似的,需要人物凑在一起也不管合不合理就往一起组饭局,之前见都没见过,只要吃过一顿饭大家似乎就可以对彼此掏心掏肺了,就可以互为知己齐心合力开餐厅了,过家家一样
万万没想到豆瓣上的评分如此低,且看一些评论让人迷惑,评论纠结于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不接地气,觉得人物生活过于优渥脱离现实而让观众产生厌恶导致以偏概全忽视了该剧本身的亮点,这些评论有失偏颇。
没有怎么对电视剧码过字剧评的我简单说说观后让我留下的印象:1、画面的质感,不论是调色还是构图,可以说是电影级水平,审美相当可以2、动作场面的讲究,不论是攀岩还是滑轮,拍摄难度与细节的考究,相当下功夫,你单拿到电影上可能感觉很平常,但这可是电视剧而且是网剧,足以证明剧组诚意满满,当然也说明了现在网剧的竞争激烈,大家也舍得花心思制作更精良的作品3、台词也好,以最后一封遗书为例,没有过多华丽修饰的词藻,真情实感老人对孙辈的话语,字字戳心,我也免不了动容4、这剧对角色的尊重,一些重要角色杀青都会在字幕上码出该演员本剧所有呈现完毕此类字样,这细节做的非常讲究,特别对于剧中离世角色的处理相当高级5、有几场戏印象深刻,黄渤数字那场,任素汐与蓝莹莹访谈纪录片式对话那场,任素汐的控制力牛掰到无fuck可说。
还有刘晓庆在饭桌上与两孙辈吃饭对话那场,刘晓庆与其儿释怀对话那场,刘晓庆最后厨房到客厅独角戏这场,什么叫艺术家?
如是!
5、蓝莹莹没想到演绎的如此到位,活灵活现;刘晓庆毋庸置疑,金字塔顶端的那尖,金光闪闪,牛掰掰6、四人斗文饮酒这场,让我好生喜欢,日常除了商务应酬局,说些面上的话语,嘻嘻哈哈浑浑噩噩便哈拉过去,但以自己内心喜欢的爱好相聚作乐局何其稀缺?
万家灯火与星河,人间值得又一刻7、朋友间说出,她是我的家人,他是我的亲人,你们俩是我的爱人。
友谊是纯粹的是干净的,何其幸福。
这传递的价值观不应该被铭记吗8、乐坊这个场景在该剧有很重要的作用,王珞丹在此说过几次“在你这就是我心中的一座庙”这话能懂的就自然懂,不能懂的也没必要懂。
每个人心里都希望有自留地,不管是让自己撒野还是放空,亦或是悲伤还是欢喜,掩起门属于自己的虔诚,剧中巧妙的是把乐坊设置成如此属性,音乐本就是干净纯粹且让人放松,handpan的声响特别棒最后,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与状态或许离大家有那么一丢丢小距,但剧中我看到更多的是生活的不易、无奈与锤炼,造就更好的我们,我们理所应当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
无常是常,常事无常,但生活处处充满希望。
如上。
第三集:芙丝水(广告植入词语:那两瓶芙丝水过来,然后沏茶没水了) 尴尬指数2颗星 郎酒(广告植入情景:花姐 这个时候应该有酒,郎酒大大的特写)尴尬指数3颗星第五集:白啤瓦伦丁(广告植入情景:还有啤酒吗?
比利时原装进口的白啤瓦伦丁可以吗)尴尬指数五颗星 感觉对于比利时原装进口这个特点是广告主强制要求的 特别尬第六集:京东健康(广告植入情景:功能介绍)尴尬指数2颗 英树的全系列(广告植入情景:你买的什么东西呀,新买的化妆品,英树的全系列,据说可以修复肌肤提升亮色)尴尬指数1颗 郎酒(广告植入情景:火锅遇郎酒 新郎马上有)尴尬指数2颗第七集 爱好厨(广告植入情景:会所询问)尴尬指数1颗第八集 迪奥 (广告植入情景:你喷香水了?
迪奥你不是给我买的?)尴尬指数1颗第九集燕之屋(广告植入情景:燕之屋的碗燕留给你陪你过年)尴尬指数1颗星第十集燕之屋(广告植入情景:燕之屋的碗燕给你奶奶的)尴尬指数1颗星 良品铺子(广告植入情景:我在吃良品铺子猪肉铺)尴尬指数1颗星10集九个硬广植入而且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没有罗列的广告植入,不愧是广告撑起的电视剧,我收回之前广告费就够制作成本这句话,靠广告成本就能盈利了不愧是广告植入大师,卖剧都是纯利润,强强强,欢迎品鉴
帝王将相成为了布尔乔亚,而劳动人民的生活永远不能出现在荧幕。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够140字,我想到了国际歌,我想到了宣言,我想到了毛选,可是我想不到的是资本的猖狂和大多数人的沉默。
曾经听说过爷爷一个工人养活一家的故事,也见证了外公一个省厅级干部因为葱油饼的大小吵架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是否思念他,但我知道所有的古巴人都怀念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那个浪漫的红色年代。
上周看了《北辙南辕》的很多短评,骂声一片,以至于我都没开始看就弃剧了。
后来老公发现了此剧,说还是试一试,毕竟是大导演拍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于是我就陪着老公看,结果,真香。
演员演技没得说,全员演技在线,剧本也比市面上大部分剧要合情合理的多,而且剧情嘎嘣脆,不拖拖沓沓,看的很爽快。
感谢老公没有让我错过这么好看的剧。
可是这么好看的剧,为什么会骂声一片,以至于在豆瓣上夺得4.7的“高分”呢?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8类差评:1. 主人公莫名其妙成功;2. 剧本悬浮不落地;3. 剧中危机化解的太容易;4. 追赶女性话题却无女性主义;5. 讨厌京腔;6. 广告植入太多;7. 带着仇富的心理给了差评;8. 最后一点就是对冯小刚纯粹的人身攻击了。
说实话,这八类差评都挺立不住的。
先说说第1类差评,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成功。
很多人说人物们的成功是凭空出现的,没有奋斗就成功了。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剧本的误解,因为它的设定就不是一部种田剧,是成年人的情感剧。
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在社会上混过的30+的成年人,他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和原始资本积累。
再说第2类差评,剧太过悬浮。
《南辕北辙》被冠上了电视剧版的《小时代》的“贵冠”。
有这种评价的人一定对顶层社会有什么误解,这五个主角除了尤珊珊能和上流沾边外,其他的顶多算个中产,顶层社会远远达不到。
五个女主的社会身份很有层次:靠人脉和能力拼搏起来的北漂尤珊珊;有海归硕士小雨;有龙套演员小雪;有等渣男博士毕业的北漂冯希;还有会计师的全职太太司梦。
五个角色确实没有迎合最底层劳动人民,但我们应该允许影视作品针对不同的受众。
如果家长里短和胡搅蛮缠的乡村剧才叫落地,那受过教育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扶贫和上山下乡剧,那都市男女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谍战剧,那喜欢现代剧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无脑恋爱偶像剧,那有脑子的成年人看什么呢?
接下来谈谈第3类差评,危机的化解太过轻松的问题。
其实剧本对危机的设定还是很有分寸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都是些多联系几个人都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司梦老公惨遭假小三陷害那段,其实很容易就解决,在这个人情社会中,找个医生帮鉴别下诊断书真假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再说消防通道那段,就是加了个斜坡,跑趟建材市场,谁都能解决的事儿,很莫名其妙吗?
其实所有的危机就讲了一个道理,人情事故。
遇到困难找找朋友,不需要朋友的就说人话好好沟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第4类差评没有女性主义,这类差评我有些不理解了,纵观这五大女主,哪一个没有自我呢?
尤姗姗不用说了,一个人活出生活中的大女主范儿;小雪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在男友不接受拍裸戏的前提下也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去了;小雨虽然是小三,挺不光彩,但也是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在活,追求自己的安稳富裕的生活;冯希没有接受博士男友的反对,坚持投资饭店,最后也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渣男,选择了赵赫男;司梦最后圆了作家梦。
还有配角刘晓庆的角色,她活出了辛苦一辈子的奶奶该有的样子。
虽然剧中没有让女人各种惨,但却给我们展现了女人该怎样有自我的活着。
下面第5点就是大家对京腔的厌恶。
说实话,本人对京腔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我不会通过演员的口音去评价一部剧的好坏,这样的影评不客观。
第6类差评就是广告植入。
我确实也挺反感广告植入的,冯小刚植的也不够艺术,但现在哪部电视剧没有广告植入呢?
植的更恶心的也大有人在,单拿《北辙南辕》批斗,有些不公平了。
关于第7类“仇富”心理,可以理解,但需要疏导。
有这样心理的人可能在遭到现实的爆锤后,再看到这一群演员在电视里大秀小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观看电视剧的情绪中。
有落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不平衡而失去了评价电视剧的公允,那就和爆锤自己的不公平的现实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最后也成了我们最讨厌的不公平的样子。
最后一类差评就是对冯小刚的人身攻击了。
说他是油腻老男人等等的纯粹人身攻击我们就不谈了。
只说说他的“大飒蜜”情结。
他有没有“大飒蜜”情节我不知道,反正我喜欢做事爽快、落落大方、聪明明理的女孩。
《北辙南辕》的“大飒蜜”尤珊珊是个典型了,不过她可不光是个“大飒蜜”,她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大飒蜜”。
一个只身在外奋斗的女人,靠的不止是能力,还有人脉,朋友是她成功的法宝之一。
她对朋友好,一方面是她为人善良,但另一方面,也是做人脉投资。
比如她选择小雪,虽然小雪现在还是个跑龙套的,但小雪机灵还爱交朋友,这种人未来可期,外一压中了,那就是成百上千个30万的回报。
有好些网友说,尤珊珊这样的闺蜜来一打,呵呵,想交尤珊珊这样的朋友,我们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吧。
不过,剧中确实有我不能接受的瑕疵,那就是关于挪威那部分。
首先那个挪威医生说的是瑞典语,标标准准的瑞典语。
其次,挪威都不是欧盟国家,根本就不花欧元,人家花挪威克朗,但剧中有关挪威部分反反复复强调欧元,有些碍眼了。
恕我太过苛刻,我之所以不接受这些瑕疵,是因为冯导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导演了,这种基本常识错误不应该犯的。
所以总的来说,《北辙南辕》瑕不掩瑜,剧中的人情世故值得观看,设定也并不悬浮,还是值7+的。
如题,我现在一旦听到京味的大道理,不管说它的人是男还是女我都想吐🤮。
搞得好像自己看透了人生一样,实际呢,这种东西就像是反复使用的地沟油,浮在食物表面,看着鲜亮。
实际吃着腻味还不健康。
谁承认那套蝇营狗苟的东西?以及我十分讨厌王珞丹在剧中飒蜜这个设定。
看着是挺好的,独立,酷,经不起细挖。
对别人酷,爱理不理,就对你上头,钱也不要,啥都不要,就要你的爱。
一个人不可能又卑又倨,也不会上一秒口罩一戴谁也不爱,下一秒就开始舔。
这么来看,其实飒蜜这个设定还是恋爱脑的女性,只是她更有钱,更有能力。
算是升级版的装饰品吧。
我讨厌这些剧情的设定。
对演员们和道具灯光没有意见。
2021年了,女性群像剧为什么还是充满这种男性凝视呢?
作为混影视圈的北京土著人,我想说,这样一半真实一半夸张的作品,看的人一阵erm erm…发自肺腑问一问,究竟是谁在买账?
如果观众真爱看的话,不妨给句痛快话,那我们搞创作的也就有奔头了。
*更:这篇小观后仅讨论对照剧情人物的北京生活。
不对主创思路和创作内容进行任何扒蒜式评价,毕竟文艺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好看不好看的,观众们说了算,大家开心就行。
①北京人都怎么说话?
剧里北京话(或者说当代新派北京话)说的最地道的(含配音)是啜妮演的司梦,大多数北京女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么跟家里人包括丈夫孩子爹妈等贫嘴的,感情深的还夹杂些许损和怼,不是挑事儿那种,是逗闷子发牢骚调剂生活那种——“你可算了吧~甭(bíng)逗了~得了吧你~没nā个!
打住吧你~呦呦呦还来了劲了嘿~要不然zèn这么着吧~你往内边儿挪挪~呵呵,就你能耐,你怎么不上天呐!
成、行吧、得嘞、哎呦喂、滚蛋!
北京人一见面真不说吃了吗您内!
一般还是问候天气或者问候身材。
大多数北京人也压根不说歇后语,因为真不会。
其他主角说的都奇奇怪怪的。
不过台词高明,鲍雪和尤姗姗还有冯希直言不是北京人了。
晓庆老师是重庆人,喜欢做川渝泡菜,可能是嫁到北京来了。
②关于娱乐圈的酒局很真实,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有时候一个难磕的档期,一个难啃的角色,一个想约的大咖,甚至是一个调不出时间的景,一个砍不下来的片酬,一个给了别人的代言,一个马上就被挖走的新人,都是在饭桌的觥筹交错中奠定的情感,酒不是万能的,没人愿意喝了吐吐了病病了还得喝,酒有时候只代表亲上加亲的双重信任和求人一方的巨大决心,是一种识人工具,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层级低、嘴甜接地气、长得不讨人厌不吓人的年轻人不论男女,的确是团队攻坚作战的一把好手,这是职场厚黑学了,不歪楼。
*更:影视圈的局,电视网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经纪人凑桌儿喜欢喝茅台(plus版的是铁盖儿茅台),外来酒首当其冲是年份美好酒庄私隐葡萄品种珍贵的红葡白葡酒,獭祭也比较受欢迎,二割三分是拿得出手的最低版;电影导演圈呢喜欢喝威士忌,山崎白州麦卡伦,买不着的年份版本带到局上,那可太有面儿了。
搀着喝也是常有的事儿。
剧里植入的是郎酒系列……erm……圈局基本不喝 o(* ̄︶ ̄*)o③关于数字先生有,但极少,再大的腕儿再忙的咖也不太敢了,圈子太小,都要脸。
尤其那些个演技不行的,最有偶像包袱了,最要脸了。
④关于18线小演员的生存状态别说18线了,有经纪公司的、有戏拍的,只要不是演主角或者配角的知名演员或冉冉升起的未来新星,演员们都生存的非常一般,大部分远不如我们普通干饭人。
举个例子,一年就算好情况能接仨戏一个戏三个月要求你全程进组随叫随到一个戏给你6w,月均2w扣完税1w2,在北上广这些城市生存年薪也就刚够wb,还不包括日常打点各个主创们的红包,你说啊那挣得也比我们强点啊,但是您乐意冬天淋雨夏天穿三层裙子说挨巴掌就挨说晒秃噜皮就晒让你跟谁亲嘴就得亲,还不能吃满足了因为要控制体重要保持脸小,夜里凌晨四点收工还得卸妆洗澡背词第二天六点开工。
因为你只是个小演员。
算了还是996建设祖国吧。
*又更:第20集里,鲍雪因为要控制体重不吃主食被白姥姥说教,在圈里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家都知道镜头有放大作用,举例剧里身材最瘦的金晨、最健美的蓝盈莹、脸最小的王珞丹,她们在现实生活中,都还要比电视上瘦一圈半到两圈。
所以演员尤其是年轻女演员和演颜值剧的男演员,脸小(最好是无比小,比巴掌还要小)是top王道,然后就是要有一幅好看的骨架子,不能太小因为必须得撑衣服,但也不能太大否则铺一丁点肉就虎背熊腰,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就最好甚至只能跟碳水、油炸、麻辣、酸甜等各种美好的食品告别了。
大多数演员在剧组里都是吃健康餐,一根胡萝卜、一根玉米、几条芹菜黄瓜、俩煮鸡蛋抠了蛋黄再配搭几片切西红柿,鸡胸也得是纯水煮没资格有任何调料。
这万一遇上一顿社交局得喝上几杯,全白费。
先跑个十公里再举一小时铁,才能瘦回去。
真难。
⑤关于房子尤姗姗,看窗外的亮马河和长亮广场的地理位置,应该是昆仑公寓之类的意思,就在华谊总部楼上,处于北京的东2.5环,使馆区,二手卖十二三万一平那种规模的。
*更:有豆友说也可能是宝格丽酒店,嗯,紧挨着昆仑公寓,瘦富美长包酒店顶层也说的过去。
司梦,看窗外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大怪楼位置,有可能是类似棕榈泉公寓的意思,处于北京3.5环,CBD隔壁,北京轻奢区,二手卖十一万左右一平那种规模的。
晓庆姥姥,这个就有点迷了,这二层红砖木门大落地窗小复式的地理位置太迷了,二环里哪儿拆迁能置换这么一个楼啊,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要是说距离老太太经常练歌的奥森公园不远,那倒是有可能,北京4.5环到5环之间吧)最迷的是,老年人按理说不应该爬楼,我爹妈六七十了,遛弯儿走五公里跳舞俩小时都行,爬楼真不行,膝盖受不了。
*更:有豆友说是白姥姥家在阿那亚,对,正解。
实际这个剧里很多主场景都在联合出品方之一阿那亚影视旗下的阿那亚房产及酒店项目拍摄的。
目前看画面,奶奶的红砖房是距离北京约120公里的河北滦平,叫阿那亚·金山岭,是一个别墅区。
李响看书的图书和彭湃呆的奥斯陆、李响留学的地儿应该都是在阿那亚旗下的空间。
(我就不歪楼了,毕竟不是写“找原型贴”哈)鲍雪,租北京老四合院的一厢房,剧情老给前门楼子的空镜,可能在那附近吧,二环里,离祖国心脏天安门没多远,租金没多少钱但也不便宜,不表。
戴小雨彭湃合租和冯希给人看房子,没啥可聊的。
*又更:鼓手大哥住的四合院,剧情里给的外景地标是在国子监街附近。
国子监在哪儿?
北京东北二环边上,北京Top10旅游景点之一“雍和宫”的对面,街里面有建于1302年的全名为“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古建筑群,帝都的氪金地段。
别的我不懂,我就记得在2019年国子监街里有一幢四合院的成交价是3.6亿。
⑥关于在北京开餐厅等(还没什么想法,目前没什么可更的)*又更:⑦关于在北京跑山看片尾鸣谢和拍摄环境,俞颂阳的山路滑板的地理位置应该指代的是北京怀柔一条穿梭于山间的公路,因为下坡多、弯度曲折、风景好、路面状况也不错,所以那里是许多改装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爱好者们(我可真没见过在那儿玩儿滑板的昂)喜欢的跑山路线。
我不提倡妨碍交通安全和有扰民嫌疑的各种跑山行为!!
就不说具体位置了。
时不时更一更。
本来看剧情以为是一步讲述独立女性在职场生涯中相遇成长的励志职场剧,没想到到底还是透露着一股弄弄的玛丽苏爱情狗血伦理剧气息5大女主角: 王珞丹 ,成功女性, 大二退学,结婚生子,离婚后来自己创业的 ,看剧中体现身价应该过亿,看前段视频猜测可能后期会和韩庚演的 俞颂阳以及前夫 产生感情纠葛; 金晨 ,30岁海龟,基本感觉要陷入和前男友和摄影师刘梁周的三角狗血恋中;关键对她的奶奶也是怪的很,做的两层独门独户的房子,怎么也不像是拆迁后买的,后面百分百还要来段夕阳红,加上家人反对怀疑谋图房子的戏码,如果预测成真这个就狗血的很了。
冯希 :和男友恋爱10年 从初中开始 就打从初三吧 正常初三15-16岁,10年现在25-26,一他是怎么和在40左右的王洛丹成为好友的,二他是什么学历,只讲述了他做代购和微商;猜测可以看出他和厨师 赵赫男 会有感情纠缠,要是再狗血一点,前男友 李响 还会再回国从新追她,然后陷入在 赵赫男和李响选择的纠缠。
司梦 :演的好像是家庭主妇,抱歉图片和电视中完全不符,看预告,老公被出轨,后期猜测出现家庭伦理纠缠小三谋图上位的戏码,然后是一群朋友热心帮助,就不知道是复合还是新找一个男人,敬请期待后面剧情发展 蓝盈莹 :验一个演员,感情线未知,看后面剧情,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个四合院的厢房是租的还是买的,如果是买的只能说演员收入真高,羡慕嫉妒恨 而且还有问题就是5人合伙 感觉就王珞丹和冯希在干活一样,不知道是伏笔还是为了把主题强牵强在北辙南辕这个名字上,着实不懂这个深意。
同时感觉整体故事结构框架太多,想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完,但是现在已经8集了加上预告体现的内容,不知道还有的18集可以让冯导把故事讲完吧,感觉悬乎呀。
整体来说前期预告片的期望太高,导致大失所望,以为会体现不同行业的一些职场事情或者酒馆的创业历程,没想到最多更多的剧情透露着狗血三角爱情家庭伦理的感觉,剧情中各种品牌硬性植入也是足够尴尬,让人大失所望,看出品人是王中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填华谊的窟窿不得已推出的圈钱之作,还是另有深意,毕竟电影的盈利未知性太大,电视剧按集售卖,冯小刚多年后的首部电视剧还是蛮有噱头的,相信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爱奇艺都花了不少的价钱 ,就是不知道30集是否可以把人物线铺满
起先是档期错,情商低了。过后是定位错,更年期刚过。然后是方法错,肥皂剧没市场了。随后是圈子错,无产者生气了。最后,就南辕北辙还惨,北辙南辕了。其实,这套剧很温暖,高出同类国产剧很多。虽然讲了富贵,但都是人之常情,姐妹们的成长不是胡来的。另说,有些讽刺虽然温和,但也是针贬时弊了。当然,冯导更应该讽讽自己的插入广告,那么硬,不害臊吗?
不真实,只有虚无
看来打低分的都是爱看狗血爱情剧的人,但凡文艺色彩重点儿,剧情套路少点儿,人情味儿多点儿的剧,他们都看不懂
“这地段,这么大房子,看来你老公挺能赚啊。”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电视剧?哪个当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是这样的啊,谁要去感受有钱人的痛苦啊。
没有人比冯小刚更懂郭敬明🙃
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女性主义群像剧,但也不至于才4.8分。一些相对很贴近生活的场景,人设,因为加上了有钱的设定,就会被批评为“悬浮”,还是有点不公的。大男子主义,不care女性自我价值的男人们;精明现实、会为了工作耍小聪明的女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爹味男、油腻饭局,啃老族,很多现实问题有挖掘,但都不算深刻。很多问题都处理的比较中庸,没有强烈的价值观输出导向,台词倒是会引发观众辩证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导演眼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可惜剧情设计略为平淡,加一星给个鼓励。
对于网友说的消灭了穷人阶级,我觉得倒是可以理解,每一部作品有它的的侧重点,作品本身就是聚焦于这个阶层,没有穷人角色也无可厚非呀。不过,看完后其实不太清楚的是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聚焦什么社会问题?青春奋斗?女性独立?都不太像,这个始终没有交代清楚,不得不说是很失败的地方。
耐着性子看完了,感觉跟流水账似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国产剧水平一言难尽,矮子里拔长子,三星吧。
只看了几集,暂时来看中规中矩的…Ps:刘晓庆终于演符合自己年龄段的角色了…但跟演不是自己年龄段的角色一样…看起来总不对劲…
没想到啊,那么多大咖,老前辈们就先不说了,最出彩的居然是赵赫男。
我们需要终结冯眼中的大飒蜜时代,《南辕北辙》离《致命女人》,还差十个《欢乐颂》。
拍电影时冯小刚借着葛优的嘴说台词还不算违和,现如今五个女演员个个犹如冯小刚附身,太吓人了!!!
冯小刚的京圈儿生活,不接地气,但是源于生活,他们的圈子就是这样。
四星吧,首先画面拍的真的美,电影的质感👍👍👍结局有点仓促,最后几集哭死我啦,老戏骨的演技真的是到位
果然我还是太年轻,感觉挺好看的,上豆瓣一看,嚯,一水儿的差评。
江郎才尽,原来的那点子市井小聪明都被钱磨没了,只剩自大无知。看不起女性你拍个p啊,想骂着还把钱挣了?长得不能看,想得到挺美。
就算拍样板戏不带你,冯大师你也不用这么报复社会吧?
果然大家都住别墅😓
好看,我很喜欢,挺棒
对职业女性的想象力,聚焦女性职场、女性婚恋观,关注都市女性追求个人价值,更是倾向于对当前都市社会进行阐述表达,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考,不同年龄段的她们在困难中相互扶持、建立深厚友谊,在突破生活迷雾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