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就不觉得有趣。
迄今为止,我拒绝了周围亲戚朋友打着所谓好心好意的旗号给我介绍的一切相亲,全因为我觉得不光是婚姻,就连爱情这回事,都需要缘分。
如果两个人还没见面,就已经被互相告知这是你结婚对象的备选,兼被看照片、聊文凭、问清工作爱好收入几何;然后各自怀着不轨之心去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这种约会,在我看来,被抹杀掉了一切本来有可能存在的浪漫元素,从循序渐进的有感觉、谈恋爱再到结婚,一下子直奔主题,无趣之极。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一个完全没享受过相亲的单身男人,看《我为相亲狂》,会觉得,这是非常陌生的体验。
故事把背景放在上海,主角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有韩雪扮演的职场女强人,有杜海涛扮演的抠门小气男,也有谢依霖这样继续“HOLD住姐”的奇葩女,还有着冯铭潮扮演的帅气IT宅男,再加上一个喜欢写耽美同人的网络美女作家和一个多金却留着洗剪吹发型的富二代。
虽然这当中部分角色的定位离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不过也算是集中了这年头相亲能相出种种不可思议事件的大成。
《我为相亲狂》里有着这个社会种种乱象的缩影。
有的女人一心想嫁入豪门,所以拼了命的参加各种土豪举办的酒会,想藉此认识那些帅气(或者土气)多金的钻石王老五;有的女人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对事业极其看重,爱情则是无所谓的随缘,急坏的是自己的父母;有的男人一直以结婚为目标寻找对象,却不舍得哪怕看一场电影的票钱,更不会检讨自己有什么问题;有的男人不善交际,遇见心仪的女孩,说话却吞吞吐吐,只能在发短信的时候组织好语句……在短短的100多分钟里,《我为相亲狂》集中了以上形形色色的都市年轻男女,再加上谢依霖这样的奇葩女人不停穿插,依靠她从网络视频到台湾综艺节目再到《小时代》里的一贯式演绎,凭借她在戏里的舅舅所开的婚姻介绍所,将几对男女的感情故事交织到了一起。
这里面最惊艳的是韩雪,她所扮演的职场女强人一身时尚OL装,高跟鞋踩在地上的踢踏声就足以令办公室里的男性俯首称臣,冷冰冰的无情酷劲让我第一次感觉她终于找对了当代戏的演绎方式;至于杜海涛也难得的诚恳起来,首次看见他可以抛掉《快乐大本营》的综艺味道,以令观众信服的方式去演绎一个斤斤计较看似抠门,内心却是善良温柔,乐于助人的上海小男人。
而宅男宅女的那一段戏则和全片的喜剧氛围有一些区别,就好像陈可辛的甜蜜蜜一下子嫁接到王晶的百变星君里,这成为这部“狂”字打头的喜剧片里最为文艺小清新的一段,点缀得恰到好处。
选择在光棍节上映,《我为相亲狂》的应景之处再显然不过,它似乎正在为银幕外那些为相亲而去看电影的男男女女们提供一个电影之后,坐在咖啡馆里的谈资。
在这部电影的世界里,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工作是什么,无论多大的年纪,都逃离不了“相亲”二字。
就算是像韩雪扮演的职业女性,拥有不俗的事业和充实的生活,看起来并不需要着急相亲结婚,但也总是会被母亲的软硬兼施给拖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相亲。
这并非戏剧的虚构,现实也一样。
其实银幕外的单身大众们,也何尝不是呢?
就算你自己有多不情愿,但是父母亲戚朋友所营造的巨大蜘蛛网,总会罩住所有还单身着的大龄男女。
相亲,真的让人无处可逃。
我为相亲狂是在魔都拍摄的,几乎就是魔都一日游的感觉,各种知名景点都入镜了。
影片说的3对男女相亲的故事,浪荡公子高富帅配女强人白富美(韩雪演的) 宅男配腐女(宅男是IT宅,月入过狗,工作桌子上全是高达。
脱掉眼镜比高富帅还帅。
腐女是写网文的大神(文章收藏过万是什么概念?
起点家可以卖VIP了吧)还有杜海涛演的抠门男和HOLD住姐演的搞怪女大学生。
(海涛演的是个极品抠门男,相亲问妹子吃中餐西餐还是日式,中餐就是俩包子,西餐就是热狗,日式就是他自己做的紫菜包饭团。
和妹子逛街只乘超市免费班车。
真的黑的一手好上海男人)总之是个四平八稳的商业爱情片,听说导演是拍纪录片出身的,所以剧情什么的=——=。。。。。
怎么说呢,《我为相亲狂》这电影的题材不错,构思也很好,但始终觉得,三对情侣的相识方式有点狗血。
特别是江小鱼和米雪,看的时候我就在想,他们会以什么方式见面呢?
结果是父母安排的相亲见面会上。
瞬间感觉主角光环笼罩!
哈哈!
他们俩很呆,但是相见后,两人相望泪眼站起的那一刻,我还是看到了爱情的伟大!
两个如此呆板的人,也有炙热,不顾一切的时候!!!
坐在米雪边上的大妈惊呆了的表情把我给笑抽了!
不愧是神游一族,他俩居然直接拉起手冲出了餐厅,完全无视家人的不知所措了!
爱情真尼玛伟大啊!
或许跟风是我们永远无法去除的国民性之一,据说有些大妈现在家里还在吃着非典时代的盐,面对不断飙升的房价,我们总觉得即使有N套房子还是不够住的。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群相当缺乏自主意识的国民。
最经典的段子莫过于那个轮船失事船长动员跳水的,他对中国人的心理动员是既然别人都跳下去了,你也跳吧?
结婚从前是父母的事情,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致来说作为当事人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因为对于以延续宗祀为目的的婚姻来说,爱或不爱并不重要。
后来,所谓爱情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自己要顺眼。
然而,随着80后们逐渐都开始过三奔四,结婚似乎一夜之间成为全民都为之操心的话题,对于那些仍旧没有上岸的朋友来说,越来越不明白婚姻到底应该是什么了。
于是,这世界仿佛多了一类人,剩男或者剩女,他们既是自己的烦恼,也是父母的烦恼,相亲于是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项比工作还神圣的工作。
由上海师范大学韩晶教授导演,韩雪、杜海涛、Hold住姐谢依霖、李佳航、冯铭潮等联袂主演的电影《我为相亲狂》就是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一次巡回展览。
理论上讲,任何话题或现象在当今的娱乐时代都会成为一场炒作,相亲这么极有爆炸性的材料自然也不例外。
于是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都有所谓的从百人千人到万人不等的相亲大会,而且相较之逐渐销声匿迹的超男快女好声音金嗓子选拔大赛们,该戏码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未来发展趋势绝对有成为中国第一娱乐节目的势头。
本片具有相当的上海特色,既有秉承半两粮票的节省模式杜海涛,也有魔都气质的韩雪,更有其他各种情路坎坷的恨婚男女,奔波在相亲的悲喜路上。
相亲的兴盛来自于恐慌,对于被剩下的恐慌。
当然相对于当事人来说,父母可能是更慌的一族,对于白晶晶(韩雪)、赵帅(李佳航)、江小鱼(冯铭潮)、米雪(范祎琳)来说即是如此。
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正在激烈的交锋,上一代人的婚姻观念一头撞上了后现代式子女。
有时候,压力不止来自外界,过分关注的爱更是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压力,魔都和帝都则绝对是相亲行情竞争最激烈、性比最扭曲的两大市场,尤其是上海,无论是本地土著阿拉还是外地硬盘,总要被从金钱、前程、感情、相貌等等方便被度量衡着。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现代相亲奇观,无数男男女女在各种亲朋好友的关注下走向相亲的战场,而相亲在他们的心里却几乎成为一种娱乐活动。
江小鱼虽然早已经发现啾啾(HOID住姐)的几次大变身,但是却并不去戳破,因为对他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得不应付的娱乐活动。
同样,奇葩的抠门男童军(杜海涛)所反映的也不仅是抠门的问题,为什么两个陌生人的见面就必须以一个人买单请客为中介?
哪怕之后你可能一生都不会再遇到她。
有时候,我们真没有必要拿别人的反常规来嘲笑对方,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娱乐,而且是一种源自恐慌的娱乐,它本身就是悖论的。
电影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现实中的相亲未必就如此幸运。
或许一次相亲之后我们结婚了,但未必是因为爱情,只是因为我们需要结婚了。
而相亲本身,永远是一种娱乐,其实每次相亲之前,总想碰到一个极品或者奇葩,但每次都遇到的普通人,看来娱乐也是需要对方有娱乐精神才行。
所以,相亲时遇到奇葩是一种幸福,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追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文化都刚刚开放,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说媒和相亲变成落伍的代名词,青年人所不屑为之,然而在近几年后,潮流又转了回来,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思维空前活跃的新一代却陷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婚姻危机,三十郎当的单身男女举目皆是,四十左右的大龄剩人也屡见不鲜,其中不仅有前途渺渺孤身奋斗的蓝白领打工仔,迷失在繁花都市的宅男御女,更有不少精神物质都富足的成功人士也落到孤家寡人的局面,这个世界怎么了?
相亲为何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成为婚恋新时尚,都市爱情喜剧片《我为相亲狂》用一场布及富二代、职场女强人、极品抠门男、校园女汉子、IT技术宅,文艺写作女等一大群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连串五花八门怪态百出的相亲故事,一个美好甜蜜的大欢喜结局,展现中国式相亲的光怪陆离之外,也露出其中温馨而又美妙的一面,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汽球,看上去很美,虽然并不多么坚实,很容易被现实刺破,但若是用心感受,也不失是一个可实现的婚恋参考。
影片由一圈很有观众缘的偶像明星和喜剧明星联袂出演,特质鲜明的演员形象与人物性格非常契合,可以让人很轻松就进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在几对主要角色之,个人以为最有趣的莫过于芒果台名嘴杜海涛和台湾表演天才Hold住姐谢依霖的情侣组合,两个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平民式角色最能引发共鸣,一个是一分钱掰八瓣花的极品抠门男,背得出商场所有打折促销品的名目和价格,每次相亲都舍不得请女生吃饭,带着饭盒里面装着自制的豆包和寿司,另一个是做着奥斯卡的白日梦,却连一个话剧社团成员都招不到的女学生,只能靠帮舅舅的婚介所做免费婚托积累表演经验和创作素材,当抠门男遇上豪放女,性格的反差本身就是欢快的笑料。
而另一对韩雪饰演的女强人白晶晶,与李佳航饰演的集团公子爷的爱情,职场爱情的套路相对更时尚靓丽一些,揭示的是现代职场普遍存在的精英爱情困惑,情感离不开精神和物质和事业的碰撞。
冯潮铭这一对宅男和文艺女的爱情又是另一番具有童话意味的曲折,两个在现实中羞于表白的年轻人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相亲,逐渐认识到原来所爱的人就在身边。
三组完全不同类型的情侣被剧情巧妙的交差在一起,上演着形形色色的相亲场面,各种奇葩轮番登场,虽有夸张搞怪之嫌,却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出处,例如赵爸爸召开的相亲大会,各种佳丽名媛像选秀一样赶场,只为一个嫁入豪门的前景;再如啾啾的美女大变身,化装成五位完全类型的女生,回答江小鱼妈妈的遥控问题,惟妙惟肖的变装秀透着多种剩女不同的心态和处境,谢依霖的耍宝天赋得到尽情发挥。
毫无疑问的,相亲已经成为当下都市里最普遍的恋爱方式,《我为相亲狂》演出了单身男女在相亲中遇到的百样怪态、千般滋味,记录了他们的孤单和渴望,泛情或纯情,虽然爱情之路无比曲折,但是通过这些角色给现实注入了希望,不管相亲有多少失败和不靠谱,只要用心去感受,总能找到那个你爱的并且爱着你的人,加油吧,剩下的人们。
在评价影片之前,请允许我表达对谢依霖小姐的近乎狂热的二见钟情。
几个月前的《小时代》是我第一次看她的大银幕表演,现在想想,我觉得该片把她浪费了,成了一个只会说冷笑话和翻白眼的机器。
而且那时我看扁她的演技,认为只是碰巧台词都具喜感,都需贱兮兮的表情,才有卓越笑果。
但《我为相亲狂》中,谢MM百变的装束、夸张的举止下,溢出的是丰富的情感和每一颗都亮闪闪着的喜剧细胞,让我无法自持的心生百般爱慕。
我最爱她在超市一场戏,望着周围大妈热情鼓掌,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写满脸孔,不弹木吉他,不送玫瑰花,爱情简简单单的萌芽,这意境营造的太无暇。
别笑话,但这里确实触到了我的泪点。
她在《小时代》里动不动露几块背肌,“汉化”的有点过头,《相亲》里虽然一样是中性示人,但我可以专心欣赏她的表情。
她撇嘴时眼角会跟着半喜半嗔的抽动,她猛摇头时脸上的肥肉微微抖着,她狂笑时那两抹法令纹收缩出可爱的弧度……我自信对异性的审美足够大众,但却对此完全缺乏抵御力,在靓女潮女艳女气质女性感女比中国剩女数量还庞大的爱情喜剧里,我不可理喻的又实实在在的被俘获了。
谢MM的抓眼球级别,完全把女一号韩雪比了下去。
影片的三条爱情线里,韩雪的白骨精寻爱我们已见惯不惯,文艺女那条线太简短,女演员范炜琳也不够咖,唯有hold住姐真正hold住了我的视线和心跳。
表达完我的爱慕之后,回来聊电影本身。
我很喜欢这电影开场的方式,没有大堆的字幕介绍,没有人物在旁白“我是谁,做什么的,什么性格”之类,但它迟早会把该知道的都告诉你。
童军不会介绍他是医院行政员,当我们看到他和极品医生打交道,爆发领笔风波,其职业一目了然。
江小鱼绝口不提他的生活,但别急,独特的相亲会面上,有的是机会让他喋喋不休的自我介绍,而且你一点也不会反感。
我一直认为,电影介绍角色,就像一次与观众的相亲,要在亲密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了解,而不是像受审的犯人一样,干巴巴的把信息和盘托出。
韩雪登场的那场戏说明了一切,只有不通人情的白骨精才会用这种招数相亲,看看她招来的都是些什么货色(掩面吧)。
也只有不懂观众心理的编剧才会用最平庸的开场,而《相亲》足够给他们上一课。
片里也有些没来由的地方,比如赵帅怎么冒出个慢城市的创意来,比如啾啾轻易原谅了偷看日记的童军(其实这是我很不能忍的地方,大男人偷看小女生日记,这可是天打五雷轰的罪行),舅舅的婚介广告之四通八达也很不可思议(当然,如果少了他,一大半故事就圆不上了)。
同时很矛盾的是,我十分感激剧情保持了这份语焉不详的朦胧,和一见钟情的、不问缘由、跟从内心指引、又无需太多磨难的恋爱美梦,这份朦胧真的挺搭调。
就让我们暂时远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伤世界,顺便让罗密欧的追爱招数也一并失灵吧。
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爱神比别处的都慷慨。
父母辈没有充当情人的阻挠,他们是一群推波助澜的善心长者。
门当户对的古老训诫又悄悄散发着魔力,富二代与白骨精,抠门男与女汉子,技术宅与文艺女(编程男配上耽美女作家,生活模式高度匹配,完全是和谐婚姻的楷模),展现了都市爱情丛林的市场竞争、自然选择的吸引力法则,同时也很励志:无论你多极品,多羞涩,多高贵冷傲,多心不在焉,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不用丘比特射出串心箭,不用月老拉出红线牵,心尖儿上的那个人,她会骑着自行车,像摩西分红海一样分开人群,来过你身边。
《相亲》走的是时下流行的“多线爱情喜剧”路线,没有阮世生的没心没肺,没有叶念琛的大喜大悲,没有陈国辉夏永康的兜兜转转,用童话故事的色彩,情景喜剧的气氛,和一个个像从四格漫画上蹦下来的人物,组成了一曲环绕着爱的正能量的交响曲。
唯一的一段悲戚,刚刚让我鼻子有点发酸,就被一群推厕所而入的二货全给毁了(大胆建议,如果安排失恋女孩和那个医生擦出一点火花,会不会更让人相信爱情呢)。
观众和故事里的角色一样,都是歪着脖子傻笑的草泥马,低头啃食着香甜的精神美草,内心是满满的爱的芬芳。
不得不说,广告商真是精明,影片开映之前全是双11的广告,恰好和剧情里超市班车、商场促销和一些若明若暗的消费主义观念(当然比起《小时代》是可以忽略不计啦)形成呼应,让我猛然意识到,原来陪着心爱的人购物,是一件这么浪漫的事。
我很是自责,太可恶了,这是商家的卑鄙伎俩,这是我平素最鄙视的植入广告,怎么能受到它们的感染!
但随即我又心安理得,正如片尾所说,这是个紫藤花开的季节,这是个恋爱的季节,而我实在爱死这种感觉了。
(文/方聿南)
陪韩雪脑残粉去捧场,这种片子想着是要包场的节奏,结果居然只买到了第一排的票!
虽然是在只有四排的小场,但是满座也足够让我震惊了,有木有!!
一部把网络上的段子串起来的片子,有的还是很久以前的段子!
hold住姐表现还不如小时代,演的有点过,大概情节需要,不过感觉戏路被限制了,只能演那些小丑角色,而且说话和表情都已经成为固定的模式。
李佳航也是一般般,还是喜欢他演张伟的时候,那种呆萌的感觉。。
他那些朋友是从哪里找来的临时演员??
比路人甲还要难看和乡土,还不如后面一起搭车去汽车影院的那些农民工。
还有不认识的女三号,侧面很恬静,正面么,咳咳。。
导演还是多给她些侧面镜头吧。
男三好阴柔,而且程序猿哪有说的那么轻松,朝九晚五,还做五休二!
还有片方真是太不舍得投资了,整个画面黄黄的,演员的衣服也是烂的很,自己平时穿的倒还好,关键时刻穿礼服了,反倒很没品位,富二代送的礼服边子都是毛毛的,还说是高级货,款式和颜色简直是土暴了好么,就算是拜金女也不会要的,明显是地摊货嘛。
最后酒会上的那是什么?
是度假长裙么!!
戴个草帽瞬间就淘宝范儿十足,可以当商品照片了。
但是我要说如果抱着吐槽烂片的心态去看的话,其实也没有那么烂的,至少可以让我们有槽点嘛
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几乎都未就电影之事和电影本身发言,一来不少影片实在连批评都懒得去批评,省得被利用为什么对冲口碑或逆向营销等,再则更想多点时间花在可以留下的文字上面。
看完点映场《我为相亲狂》后,仍不住还是借题发挥下,看得出,导演韩晶很用心去完成这部电影,尽管影片谈不上是鸿篇巨制,却是轻松酣畅,温情而不失清新。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教育的国人从来都缺少优雅,但确确实实从来不缺少的是见惯不怪和习惯性麻木。
从新媒体爆出PM2.5不断爆表的记录,已经让中国大城市的人群从最先陷入的恐慌到逐渐的习以为常;无数引发民众众议并愤怒的新闻事件们纷纷以烂尾的方式继续更新的时候,大家继续愤怒于最新的情绪发酵和以往较早前的发生;有个例外的是,剩男剩女的话题大约从新世纪初开始被讨论一直持续到当下各种相亲节目,从被关注程度而言,这一话题似乎从未过剩或烂尾。
我曾多次在各种文章中提及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依据马氏的理论,情感和归属属于第三层次,正常来说,《我为相亲狂》影片关注剩男剩女的需求理应属于这一层次,纵观国情并往深了去思考的话,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当下的剩男剩女其实只应隶属于生理需求这一初层次的需求层面。
我们习惯于集体无意识之短暂狂欢或愤怒之后,大多数人继续浑浑噩噩,百无聊赖陷入生存的无限压力之中,即便是想正常的说出真话和表达理性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渠道上被和谐,除了少许的人一直在奔走疾呼之外,生存和生理的需求仍然是这块土地上耗费了人们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乃至心智的主因。
一个看起来阳光健硕的兄弟常对身边朋友说自己内心很忧伤,大家总不以为然,但我相信他,他是一个有为的良知青年,他同样被界定在剩男范畴,他希望能够在明年之内要解决个人婚事,尽管他未来的女朋友或伴侣现在还不知道身处何方。
他的压力除了来自父母外,社会本身对于此类话题的讨论也常常令非常清晰清醒之人不经意陷入这个巨大的怪圈中。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不能也不应怪任何一个普通人。
我一直认为,电影本身是多元的,电影既可以是超越生活的,也可以接地完整融入生活;电影既可以记录这个时代的忧伤和喜悦,同样可以带给人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可能。
电影既可以在云端或殿堂,还可以调侃和讽刺创作者所反对的一切…只有多元的表达才会从侧面证实这是一个健康的时代。
《我为相亲狂》这样的影片,在喜剧的外表下,其实是有表达的电影,最少我愿意这样去理解,轻松观影之后令我陷入无限的思考,还有什么是可以剩余的?
(郎启波/文)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前其实是抱着吐槽的心情的,但是看完了之后,我想说虽然这部电影真的真的很普通,可以用俗套,平淡没有曲折,流水账,奇怪的光影效果等等形容词,但是它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爱情小品,特别是片尾曲,我一听就愣住了因为洛天依的声音太有标志性了,不能说歌有多精彩但里面有几句歌词直接击中了我的心脏。
当然大家不会冲着几分钟片尾曲去看,但是让人想吐槽的杜海涛我看他的时候完全拜托了快乐大本营的即视感,这真的很难得在参演的所有的影视作品里面这个现在唯一一个我看了不想笑,也没有感觉到他谐星气质的片子,而hold姐则更像一个普通的范二大学生。
偏重有俗套没有狗血,其实我是冲着张益达去的但是在这部片子中他并没有出彩,反而我最喜欢的是杜海涛和HOLD姐那对。
其实我在片子中没有看到任何的所谓中心思想和价值观。
但是我就像看爱情小品文一样很平静很闲适的观赏完了这部没有曲折不精彩没有高潮的片子。
这让我很开心,不管哪个从80年代就开始被一直提出的所谓什么慢下来的理念在电影有没有体现,但是看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慢下来了,它确实减缓了我心中的压力和郁闷。
希望有人也和我的感觉一样。
不知道相亲会这种颇具娱乐色彩的节目是怎么样突然一下子就火起来的,大概是随着80后们都逐渐飞鸟各投林之后,那些还在单飞的朋友一下子就成了另类,于是相亲会就应运而生。
所谓枝上柳绵吹又少,无论是谁都敌不过时间的变迁,在青春还未远去之前为自己找个人大概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由韩晶执导,韩雪、杜海涛、HOID住姐、李佳航等主演的《我为相亲狂》就取材于这场全民参与集娱乐健身结婚生子于一体的欢乐游戏。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不断膨胀的年代,如果不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来点出奇制胜或者出人意料那简直是对自己存在的最大侮辱,于是各种选秀、PK、真人秀天天上演,相亲这么极具喜感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的节目如果不开始一二简直对不起这个狂欢的年代。
《我为相亲狂》就始自于这样一个热闹的开端,童军(杜海涛)那极具喜剧价值的面孔配上那无敌的相亲抠B手段,即使放到现实中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啾啾(HOLD住姐)与江小鱼(冯铭潮)的另类相亲故事也无非是现实中不断穿梭于各种相亲的单身男女的夸张化描述,好多时候相亲的对象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相亲,我相过亲,哪怕仅仅是为了一场应付,认真你就输了,我们的时代提倡娱乐精神。
然而,在这样一场热闹的狂欢中,《我为相亲狂》其实还在不动声色的还原着我们的真实状态。
对于童军来说,抠门并不仅是一种习惯,而是对于陌生人的疏离感,我没有理由为一个素不相识和以后或许永远也不相识的人买单。
只是,在一开始就处在一种与他人相疏离的感觉中,又如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
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却安全感却越来越差,退回各自的内心当宅男腐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江小鱼和米寻(范祎琳)就是这样的一对单身男女,不是因为不了解爱情,而是我对这个世界缺乏勇气。
当我在心中刻画出你的形象的时候,他是完美的,为了这份完美,我希望你一直在我的心中。
当然,关于白晶晶(韩雪)与赵帅(李佳航)之间的猎艳与反猎艳、追求与反追求的故事或许最能说明我们的心态。
生于都市,如果神经不能足够坚强,那至少要做到像刺猬那样让别人无处下口。
白晶晶对赵帅的防范既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保护,我们无法不对突出其来的好事感到警惕,好多时候天上掉下的馅饼里总有毒药。
其实,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大概就是江小鱼与米鱼的公交相遇,那一刻他们离的那么近,可是又那么远。
每天来来往往的日子里我们遇到无数陌生的人,总是在那一转眼间就忘记。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只是通往城堡的大门被紧紧地关着,而我们又没有时间找到足够的方法来找开它。
这便是《我为相亲狂》,在一个狂欢的故事里隐藏的寂寞元素。
我们的了解方式越多,我们越孤单,这大概是娱乐时代人们的必须命运。
(孟庆雷)
冲着在我吃饭大学取景拍摄勉强给三星吧!可惜还是木看出来我校的景色呀,哎!电影倒是真的一般般了。
一颗星给李佳航,就算他也不好好演,快乐家族,专业毁电影30年
相亲奇葩多,我跟朋友已经遇到了。。这些都不算什么啦。。
刷分无耻
挺二挺脑残,适合边吃饭边看……
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奔着韩雪去的,剧情很简单,无非是迎合当今的社会现状罢了,而且另外几位主演表现的看似兢兢业业,但是好钢没有使在刀刃上,他们不适合这么做作的电影,没有偶像的气质,就不要强装富二代,小公主,很假。李佳航瞬间就把大家带入到了爱情公寓的节奏中,可以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看画质像是好几年前的片子了,虽然没有营养,但却反映了挺现实的情况,2013年的时候还不懂,现在有些明白了。剩女不可怕,可怕的是着急的人啊
白晶晶和赵帅、啾啾和童军、米雪和江小鱼这三对都挺有爱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却是童军这个人物,虽然平时比较抠,但看见他好像看到了自己,没钱的自己,特别的真实。而且里面好多都是上海的喜剧演员
我觉得还是挺搞笑的呀 而且串起来也不是那么狗血 海涛和后住姐太配啦
搞了半天,杜海涛才是主角,韩雪的那段爱情也搞得太寒碜了吧。。。。
一想到我未来的老公正在挥霍着我市中心的半个厕所便无比心痛!!!
也就HOLD住姐和海胖那段比较有意思
这里面的每个人都要多二就有多二
为了李佳航多给颗星……
131103
杜海涛和谢依霖戏份比韩雪和李佳航还多,真心逆天。
抚子也要相亲。哼~哼~
昏睡的下午。打发时间看的、不需要任何脑细胞、轻松、可以两星半
韩雪,再也不是那个《愤怒的蝴蝶》里的小姑娘,再也不是唱《想起》那个玉女歌手。
我操你妈的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