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母亲去世,八岁的奈莉和母亲回到旧居,但母亲难以抵挡住亲人逝世的悲伤而离开了,奈莉却遇到了和母亲有着同样姓名、和自己长得极为相似仿佛她们是一对姐妹的八岁小女孩玛琳。
影片一开始,奈莉就知道了这个小女孩与自己的瓜葛。
她们一起搭棚屋、一起玩侦探游戏、一起划船。
奈莉始终用悲伤而平静的目光注视着玛琳,等到分别那天,她也终于袒露了自己隐藏很久的秘密。
玛琳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奈莉说:“我从你身后的小路来。
”
玛琳是奈莉的母亲,奈莉遇到了小时候的母亲,以及尚没有去世的玛琳的母亲,也就是奈莉的奶奶(这是这部影片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将母亲的母亲翻作“奶奶”而非世俗中的“外婆”)。
影片的开头,奈莉遗憾自己没有和生病的奶奶说“再见”;影片的最后,奈莉和彼时还很年轻的奶奶说了“再见”。
片中两个小女孩坐在一块儿,奈莉说母亲离开了她,玛琳说“我肯定她会回来的”,此时奈莉低着头,也许在想:是啊,你来了。
每一个母亲过去都是一个小女孩。
八岁的玛琳喜欢笑、下巴有些丰润,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演员。
这些是本来八岁的奈莉所不知道的,现在她知道了,当她看到母亲在房中静静地等待自己,她也因此觉得自己与母亲更进一步。
影片我最喜欢三个地方,第一是片中有关“母亲的母亲”的翻译,前文已述;第二是开头将近一分钟的一镜到底,奈莉同医院的各位婆婆说了再见,唯独没办法和奶奶道别;第三是结尾音乐响起,八岁的玛琳与三十一岁的玛琳,她们都是奈莉最喜欢的妈妈。
片子很短,只有72分钟。
它与《你好李焕英》给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观感,我没有悲伤,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充盈在胸膛。
我想起我和我的妈妈走在街上也会有人以为我们是姐妹。
“非专业影评,仅个人想法”《小妈妈》是我看的瑟琳·席安玛执导的第二部影片。
去年年底看的《燃烧女子的肖像》让我对这个女导演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与好奇心。
席安玛故事的聚焦点好像总在那些孩童、少年身上,让我一度有错觉是否她自己本身也有着需要被治愈的童年。
(:D)短短的七十几分钟的影片,通过一个八岁女孩Nelly的视角,讲述的却不是她自己的故事,而是她的妈妈Marion。
外婆的离世让母女俩又重新聚在一起,她们回到外婆旧宅收拾东西。
路上小小的Nelly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她乖巧地在后排吃着零食,却也惦记着给驾驶座里的妈妈投喂一口,看她忙忙碌碌时常对不准的样子,Marion不禁露出了幸福又心酸的笑容。
她笑中带泪地把头倚在小Nelly圆嘟嘟的小手上面,是全影片最温馨的画面之一。
母女无言驱车回旧宅弗洛伊德提到过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那是一种排外的(包括父亲)、原始的、本能且自发性的强烈情感。
剧中很多时候父亲作为母亲成年后最亲密的人,却显然对她的童年一无所知。
小Nelly天真又直白地戳破了这一点:“因为她从来没对你提起过。
”其实也侧面反映了父亲从来没有关心过。
这变成了一个母女间才知道的秘密,Nelly像守护宝藏一样狡黠地藏着对妈妈的秘密。
秘密就藏在那个地方——Marion童年未完成的树屋。
在这里Nelly遇到了另一个小女孩,她说她叫Marion。
画面一转,Nelly眼中是按捺不住的欣喜。
孩子不像成年人,她们对神话和奇幻世界有着天然的接受能力。
她没有任何质疑,譬如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跟她妈妈叫一样的名字,为什么跟Nelly拥有一样的长相,她在那一秒钟就确认了小Marion是她的妈妈,因为这个“小妈妈”就是脱胎于她自己,她创造了一个妈妈,就像童年时用来角色扮演的芭比娃娃。
那这个“小妈妈”在八岁女童有限的想象力中,当然会跟她自己长得一模一样。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导演对小Marion与Nelly血缘身份的暗示吧)。
痛苦会把时间变成一个漩涡,故事从这里开始就不再是线性叙事。
于是就出现了八岁的“小妈妈”和格局一模一样的两个旧宅,(迟钝的我在以为自己脸盲的情况下不停的前后对比两个屋子的不同。
)她们在这个漩涡里弥补自己的遗憾。
影片最初一直不懂成年后的Marion为什么总是神情哀伤,八岁的小Marion说:“我有种感觉,所有人都在问自己问题。
”能说出这种话的小孩,一定是从小敏感又悲观的小孩。
所有人都在追寻。
比如对Nelly来说妈妈为什么总是如此难过,对小Marion来说,自己的身体里会不会跟她的母亲一样,看起来病怏怏,需要终身靠着拐杖走路。
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想起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莱农对于母亲离世的那一段心理描写。
尽管我⼀滴眼泪都没流,但我很难接受⺟亲的死。
很⻓时间⾥,我都很难过,可能那种痛苦⼀直都没真正离开。
我⼀直认为,她是⼀个⿇⽊、粗俗的女⼈,我很怕她,⼀直都想远离她。
在她的葬礼结束之后,我感觉好像忽然下起了⼀场⼤雨,看看周围,没有⼀个可以躲雨的地⽅。
有好⼏个星期,⽆论⽩天还是夜⾥,我感觉到处都是她的影⼦,到处都是她的声⾳。
那就像⼀股青烟,漂浮在我的脑海⾥,没有任何导火索也会燃烧起来。
我很懊悔,在她⽣病时,我才找到了另⼀种和她相处的办法,我甚⾄回忆起了我⼩时候,她还年轻时的⼀些愉快的时刻。
我的愧疚感让怀念⼀直在持续,我在抽屉⾥放了她的⼀个发卡、⼀块⼿帕,还有⼩剪⼑,但我觉得这还不够,戴着她的⼿镯也还不够。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我怀孕时,我的胯部⼜开始疼了,⽣产完之后那疼痛还没消失,我选择不去看医⽣,我保留着⾝体的疼痛,就像那是我⺟亲给我的遗产。
她们害怕变成母亲的样子,最后发现原来她们的爱一直藏在这害怕的情绪里。
我们很少会去思考母亲摆脱了母亲这一身份之后,她也曾是一个小孩。
三十一岁对于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来说,是很老的年纪。
然而Nelly却说不。
在她心目中,她对她母亲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保护欲,这我特别喜欢的Nelly的一个特质,早慧又勇敢的让人心疼。
所以她用自己的身体塑造了她的妈妈,帮她建造了童年未完成的小树屋,陪她做了可丽饼,最让我泪目的是Nelly、小Marion、还有仍然年轻的外婆三个人一起过生日的场景,那是母女俩从未有过的记忆,那是三个人在真实世界中共同的遗憾,她在拯救母亲的童年时,也在弥补自己所缺失掉的那一块。
三人一起庆祝生日影片中有两次母女俩共眠的场景。
第一次醒来后,母亲没有任何理由地消失不见,这对一个刚丧失外婆的八岁小孩来说应该是非常大的打击;于是第二次她静静地醒了一整夜,听着“未来世界”的音乐,来对抗黑暗中那团代表恐惧的黑色阴影。
小Marion醒来了,真好,Nelly还有时间和她与外婆道别。
作者:Scott Roxborough / The Hollywood Reporter(2021年9月4日)校对:覃天译文首发于《虹膜》《小妈妈》是瑟琳·席安玛继2019年广受赞誉的《燃烧女子的肖像》之后,推出的一部更为私密的作品。
这位法国电影导演将她以18世纪为背景的电影中的情色渲染和性政治,转换为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八岁的女孩试图与她的母亲建立联系的故事。
故事总有转折:《小妈妈》还是一个时间旅行的故事。
八岁的奈莉(约瑟芬·桑斯饰)刚刚失去了她深爱的祖母,正在帮助父母清理她母亲玛丽昂(尼娜·梅尔瑞斯饰)童年时住的房子。
在探索周围的树林时,她遇到了一个同龄女孩,名叫玛丽昂(加布里埃尔·桑斯饰),她很快意识到,玛丽昂就是她的「小妈妈」。
在此次采访中,席安玛讲述了她与女孩们一起工作的经历,日本动画如何激发了这部电影的灵感,以及为什么记忆和想象才是真正的流动容器。
问:你在疫情前就写好了《小妈妈》的剧本,是不是隔离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促使你把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
席安玛:是的。
在这次隔离和整个疫情期间,我想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事。
当然我现在也在思考。
我觉得孩子们现在需要有血有肉的小英雄,我们需要和她们对话,并包容她们。
疫情开始以来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种种情况使这个故事更具实时性和紧迫性。
回顾职业生涯,我和很多年轻的观众有过交流。
《假小子》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现在仍在法国的许多学校放映。
然后是《西葫芦的生活》。
我经常和孩子们见面、交谈。
我想给她们充分的电影院式体验。
在写这部电影的剧本时,我的脑海里一直想着孩子。
问: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联想到了那些处于隔离中的孩子——因为影片里的女孩们是如此自由,可以跑到树林里玩耍——他们无法拥有这种快乐。
席安玛:当然,他们被关住了。
不过孩子总是被关在家里。
在这部电影里,我想谈论失去和死亡,我们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经历,但你知道,疫情可能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去相信我们可以在隔离的情况下创作电影。
我们建组之后,就会把自己锁在摄影棚里。
拍电影的整个过程就像是某种隔离。
问:这是一个时间旅行的故事,但你处理时间旅行的方式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或《回到未来》完全不同。
大多数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通常由男性导演制作)关注的是时间旅行的机制、流动的容器等等。
是什么激发了你关于时间旅行的创意,为什么你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席安玛:我最初并没有刻意去写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剧本,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
写完初稿后,我心想,「哦,这是一部穿越时间的电影。
」一开始,我想当然觉得这是一部关乎现在的电影。
这不是一部关于过去或未来的电影,因为你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确切背景。
所以我们并不是在时间中旅行,而是在空间中旅行。
我想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我们以往在电影中习惯的时间旅行。
通常,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里都有一种环游的桥段。
它们通常是关于角色获得了什么?
在《回到未来》中,时间旅行让你回到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生活,在那里你的父母很幸福,你也有很多钱——这是资本主义版本的时间旅行。
在我的电影中,时间机器给了小女孩现在,给了她们聚在一起的时间。
这是一次让人们重聚的时间旅行。
而且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我们自身就具有这种能力。
你可以把我的时间机器看作是关于记忆的,但它也是关于想象的。
你可以看看父母小时候的照片,然后把自己放进照片里,想象着自己回到了过去。
这部电影试图解开我们自身的时间机器的秘密,它就在我们的脑海中。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这是一部很好的疫情电影。
现在我们必须依靠脑海中的想象机器。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
我们独自呆在家里,不能旅行。
很多人都在失去亲人。
我们需要想象力去旅行,去联系彼此。
问:你刚刚提到这部电影没有设定在任何特定的时期。
可能是2020年,也可能是80年代或90年代。
你是如何设计场景和服装来营造这种模糊感的?
席安玛:老实说,这是拍这部电影最难的部分。
因为这对我来说是违反直觉的。
一开始,我打算建造两套相同的房子,也许通过厨房将它们连接起来,你明白吗?
联通现在与过去。
然后我意识到这并非现在和过去的联系。
它必须是同一栋房子。
我们决定让过去和现在都一样——同样的颜色,同样的灯光,同样的公共空间。
衣服也是一样。
声音设计也是如此。
这「两座房子」的声音效果完全一样。
你过去听到的每一首歌都和你现在听到的一样。
这部电影的服装是我自己做的——除了《燃烧女子的肖像》,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我很会买服装!
每一套服装、每一件衣服都来自于当下。
但是影片没有表明具体的时间。
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可以超越时间。
当然,可能对于和我同代的人来说看起来会有感触。
我42岁了,成长于80年代和90年代。
电影里的很多东西都来自我的童年。
但从目前对这部电影的反应来看,不管属于哪一代,人们似乎都能产生共鸣。
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两个女孩的?
她们是同卵双胞胎,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席安玛:其实选角过程很快。
我总是和同一个选角导演(克里斯特尔·巴拉斯)合作,尤其是这次因为疫情,很难去见很多人……我只试镜了三个孩子,包括这对双胞胎。
我真的很想和双胞胎姐妹一起合作。
有几个原因。
这部电影的想法——如果你遇到你的「小妈妈」会发生什么——延伸出了很多问题。
她是你的妹妹吗?
她会成为你的朋友吗?
她是你的妈妈吗?
还是你是她的妈妈?
你们的母亲是同一个人吗?
我的意思是,当你说到核心家庭成员的时候,你们确实拥有相同的基因和DNA。
所以我想要通过一次大胆的选角来解答这些问题。
我也很想让这两个女孩彼此熟悉,这样她们在一起拍戏就会很舒服,而且她们的场景会有一种直接的亲密感。
而且这很美妙,因为你知道,作为一个导演,我总是准备得很充分。
我属于掌控型的导演——我不喜欢意外,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控我所拍摄的东西。
但她们这对双胞胎姐妹创造了一些独特、美丽和令人惊讶的东西。
问:你怎么指导这么小的演员?
席安玛:我们不排练。
与年轻演员合作关乎于信任。
我从未见过她们预先准备。
因为那不是她们的工作。
我的工作就是让这一切发生在片场。
当我和青少年打交道时,情况就不同了。
我们会认真排练。
但对小孩子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当然,这有点疯狂,毕竟这些孩子将出现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里,而你不确定她们是否能表演得当。
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
你必须信任她们,必须相信她们的智慧和能力。
我觉得孩子们太令人钦佩了。
我完全信任她们。
她们一点也不愤世嫉俗,极尽诚实。
关键是要信任她们,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和孩子们一起拍摄,你每天大概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能在片场拍摄,所以你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可能要拍四到五条才能拍到一个满意的场景。
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遇到了你的「小妈妈」,你会问她什么?
席安玛:当然。
毕竟我写了这个故事。
我所有的问题都在里面。
我不认为这部电影有什么秘密。
一旦有了想法,你就可以用几种非常不同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
你可以拍一部「小爸爸」——一个小男孩遇见他的小爸爸,这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也很有兴趣看到这个故事。
我拍这部电影的方法是提出一些大问题,那些我们都会问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对角色进行太详细的描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将其与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在其中看到自己。
但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我小时候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这是非常私人的。
问:你曾提到了宫崎骏是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
席安玛:其实应该是宫崎骏和日本动画电影。
我认为《幽灵公主》是有史以来最美的电影之一,它对于孩子全神贯注,并且将孩子视为最聪明的观众。
宫崎骏电影的节奏和韵律中一直都有那种信念。
我也很喜欢宫崎骏电影中的音乐和孩子们,比如《龙猫》。
这些故事相信电影的力量,相信作为观众的孩子的力量。
我相信电影的激进诗意,以及电影的工具性。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想到了电影界的女性先驱们,她们发现了摄影棚拍摄这一手段,她们创造了魔幻现实主义。
我想:「我有和她们一样的工具。
」这部电影本可能在电影院重新开门之际拍摄。
封城期间,我看了很多梅布尔·诺曼德和许鞍华的电影。
于是我想:「让我们用同样的工具,用同样的信念来制作一部电影吧。
」问:电影中你和让-巴蒂斯特·德洛比耶一起写的那首歌——《未来之歌》(The Music of the Future)——的灵感是什么?
席安玛: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想要一首歌。
并且是我第一次想要给电影中的歌写歌词。
当然,《燃烧女子的肖像》里的歌也有歌词,但它们是拉丁语,所以没人懂。
这次我尝试写一首法语歌,一首给孩子们的歌。
我们讨论着,写一首可以作为一部动画片的主题音乐的歌,那种我们会在小时候看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动画片。
而且在儿童动画片中总是有很多实验性的东西。
这可能是影片中唯一一个有点怀旧的地方,但歌词都是将来时态的。
这首歌叫作《未来之歌》,第一段歌词是:「孩子们的声音会唱出你的梦/和你一起做成为孩子的梦/在没有你的时候做成为孩子的梦/在远离你的时候做成为孩子的梦/最终做一个和你在一起的梦。
」这首歌很符合电影。
这是一首超越时间的歌曲,因为它使用的是将来时态,寄望于未来。
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原文链接: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movies/movie-news/berlin-film-festival-2021-celine-sciamma-interview-petite-maman-4143344/
1 在妈妈离开的时候,我遇见了另一个妈妈。
难道是在做梦吗?
她在我的面前,和我同样大小的身影,建筑着那个她童年时候的小木屋。
难道是一场倒置的回忆吗?
她的妈妈也拄着拐杖,尚且年轻的身体和我一起玩填字游戏。
悲哀的母亲的生日我没有去参加,而是举着那个大大的甜甜圈。
甜甜圈上围着一圈蜡烛。
她的笑容是尚且没有被生活的悲哀浸染透的模样。
我看着她,心里也觉得开心。
当我向她吐露了我的心事,她虽然带着孩子的茫然然而若有所思。
当我们将要分别,隔着行李箱,她对我说,她的悲哀并不来自于我。
是的,母亲也有母亲的故事,母亲也有母亲的人生。
她的悲哀在从小听到残疾母亲的絮语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生根了。
“我感觉我要死了。
” 这句话从她小的时候就明白,但是心里一直准备着,直到她三十一岁,终于看到了结果。
2 “马利翁,你知道吗,我们还可以做最后一件事。
” 于是我和她欢笑着抬着气艇,在那如同人生或者缤纷世界般流淌的河流上划过。
开始是我在费力滑,后来我突然呆住,她在后面充当主力。
我们划着划着经过那幽暗的蓝色建筑,然后眼前豁然开朗。
生命是一片似乎重复的欢乐景象。
“再见,奈莉,我要走了,去做我的手术。
”“我有点害怕,但是……”她的眼神稚嫩而坚定。
我送走了她。
“好的。
”未来逐渐远去,我开始朝着现在走去。
3 碧绿的丛茎,狭小的木门。
我推开门之后看到阔大的屋子里孤独的母亲。
她盘腿坐在那,仿佛静止了。
“马利翁。
”我说。
她年轻的脸转过来,是悲伤的浸透了成年人折磨痛苦的微笑。
我感到不是那么沉重了,因为我好像明白了背后的一串这类情绪的具体构成。
她离开不是因为我做错了,而是因为她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痛苦。
我和她是独立而又互相理解怜爱的个体。
“妈妈。
”
*原载于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小妈妈》和《你好,李焕英》放在一起比较其实是有一点疯狂。
但这正好是在《你好,李焕英》即将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的当口,上映的热潮和全民讨论的劲头还没过去,柏林放出了席安玛的《小妈妈》。
在这个故事中,8岁的女孩Nelly和妈妈Marion一起去养老院带回外婆的遗物,一家人回到外婆的旧宅,也是妈妈儿时的家。
过度悲伤的Marion在一个早上离开了家,留下Nelly和父亲收尾旧宅的整理工作,在Nelly的心中有很多对于母亲的疑问,却无法和父亲交流,她甚至不知道妈妈还会不会再回来,直到有一天她在林中的树屋旁见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容貌酷似的女孩Marion。
可以看到,面对相似的故事,一位导演靠的是毫无保留的真诚与情感力量,通过通俗简单的叙事以及视觉方式最大化地触及大众的深层情感,另一位导演通过考究的光影、色彩以及剪辑艺术将其变得私密精巧而充满魔力,去征服口味刁钻的所谓“电影节精英”,这是女性叙事的一体两面,它们一起作为一则实例,展示了曾经被边缘化而如今越来越强势的女性故事内部不可忽视的活力。
《小妈妈》几乎整部影片都十分安静,一种刚好可以安睡做梦的私密气氛。
一开始是顺接告别祖母的悲伤感情,再到母女之间温柔的点滴分享,到母亲突然离开女儿默默承受与期盼,感情静谧无声又明确透明地流动。
我们与角色之间没有任何的壁垒,Nelly遇到林中的Marion之后,席安玛用衣着服饰,房屋装潢等方式明确区分两位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区分两个时空,以高效而平等的姿态讲述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悬念,没有对角色的迷惑,我们和早熟聪慧的Nelly同步,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和她一起与这个Marion建立感情,享受亲密。
我们和她一同见到了自己最想见到的人,见到已经不可能见到的人。
当Nelly见到外婆的背影,她的第一反应是跑开,但和席安玛其他的女主角一样,她拥有一种不可阻挡的生气与勇敢,她再一次回到林中去找Marion。
我们总是与她同步,我们在体会那种欣喜与忐忑,再次回到那座一样的房子里,见到拄着拐杖的外婆,坐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玩填字游戏,这时候周遭的一切声音更加安静下来,我们对这里的处境了如指掌,但我们体会到的感情是十分复杂和翻涌。
只需一片树林,一座房子,一个树屋,席安玛构建这个温柔的魔法世界的方式简洁至极,剪辑以及调度在其中被放大出来。
当Nelly和Marion从一片葱茏中跑出来,当镜头凝视着外婆老宅旁树木笼罩的藩篱,当两个小女孩划桨穿越金字塔的缝隙,我们清晰地看到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向我们敞开,而它们只是静静地一直在那里,如此简单又十分具有象征意义,此刻它们在席安玛的镜头逼近下散发着魔力,像爱丽丝的兔子洞,或者是彩虹的另一端。
《燃烧女子的肖像》作为席安玛此前最为影迷接受的作品,全片流露出一种明确的奋力抗争的态度,从身份政治的角度大力回应女性面对男性社会的凝视的问题。
《小妈妈》的表达则更为有机和自然,私密流动的情感取代了政治和社会学的态度表达,但其中对于女性生存的境遇的描述仍然充满了席安玛的笔触。
秘密和倾听是《小妈妈》的中心,在席安玛看来,她是女性社会的中心,是女性精神交流的一切核心。
母亲离开的前一夜,她告诉Nelly自己儿时害怕床脚的黑影,她能看见那是一只黑豹。
开场两场戏迅速建立起母女之间的亲密无间之后,第三场戏母亲和父亲在厨房里的气氛一对比就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冰冷。
在女儿和父亲的交流中,我们也看出父亲并不是倾听的一方,Nelly非常犀利地说出,父亲从不告诉她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会说的只是收到什么圣诞礼物之类的实际的东西,在Nelly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小声说自己害怕的是父亲。
我们并不知道父亲的不倾听,不进行精神交流是不是母亲悲伤的来源,但其实明显的是,恐怕他也是父权社会僵硬的男性刻板教育的受害者,他们丧失了精神交流和想象,与女性的世界总是相隔阂(说句题外话,要对比《你好,李焕英》中对于父亲的几乎全然工具人化的处理,也十分微妙,两部相似的故事中,也都有意或无意将父亲在家庭亲密关系中的尴尬位置呈现了出来)。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设置巧妙的意象中心,则是绳索。
Nelly之所以走近森林能够遇到Marion,是因为她在院子里玩母亲儿时的玩具,绳索断裂,绳索另一端的小球滚入森林不见了。
当Nelly第一次在Marion家中看到外婆的背影吓得回家,之后第二次再去找Marion时就带上了一捆绳子和她一起搭树屋。
这一次是她主动想要找回和母亲以及外婆的联结,勾连起母亲的过去,这条绳索便是穿梭两个时空的魔法钥匙。
《小妈妈》也不仅局限在Nelly和Marion的母女关系,它同时关照外婆-母亲-女儿这样的家族中的女性传承(由此母亲的手术、从外婆那里得到的遗传疾病也可做此解读),她们犹如在一条绳索上依次出现的几个绳结。
当Marion意识到Nelly确实是自己的女儿时,问道,“所以你是我的未来吗”,Nelly的回答是,“我跟随你的路而来”,两个容貌酷似的女孩的形象在后半段越来越重叠,母亲和女儿的童年并置到了一起,好像并无时间的先后,无所谓区分谁是未来,谁跟随谁,她们的命运平行而无限地轮回着,是一条莫比乌斯环。
这种并置和平等在片尾两位女孩一同划船穿过湖面达到了情绪的高潮,背景音乐第一次出现,越来越昂扬,她们齐头并进划着桨穿越一座金字塔(古老、传统、亘古不变的象征)的裂缝,其实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席安玛的“宣言”。
内心有种震荡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包裹着在心里,却又很温暖。
大段与生活本身相似的节奏,却又又一种怀旧儿童的温情。
感觉时间变得缓慢,感觉孤独的自己也在电影中得到了陪伴。
人和人的相处,这样的亲密又各自独立,沉默,不需要刻意的表演和讨好,小时候自己也喜欢玩的游戏,这一切仿佛对正在退行的我予以安慰,同时又让我代入了一些真正儿童的视角,很多悲伤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讲不透理不清,直接就被时光洪流推着往前走,遗留在那里。
很悲伤,却还是要往前走。
最后一幕,孩子和妈妈在一起时,恍如隔世,两个人放佛经历了许多。
听导演说,错过的告别,这个词打动了我。
很多时候,很多人生际遇,都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直接进入下一场。
那种情感有些悲伤、有些温柔、有些无奈,淡淡的。
能和自己的妈妈相遇,很奇幻,安抚了一个孩子和一个成人的内心。
对话得以发生。
导演真是一个奇妙的人,能挖掘出这样好细腻的情感。
重构和创造,使得埋在心底的不知名、也不知该如何处理的部分,进入一个空间得以表达和舒展。
看水仙花开,看很多导演的电影,都有这样的感受,感受到过去自己的一些隐秘的情感和感受被言说了出来。
过去的自己会一直怀疑自己,是只有自己有这样的感受吗?
很多东西,人们保留在心里,不会探讨,还会耻笑。
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有人能够讨论这些。
不仅是认知上,而且是情感上的。
但这样做需要一颗多么细腻而勇敢真诚的内心啊。
有时候,席导的电影让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孤单。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的我,带着众多自己识别不出又消化不了的情绪,行走着。
内心有很多疑问,这些都让我感到极度的孤单。
要不把这些都压抑下去,假装一切不存在,变得极度麻木,要不就是有一双窥视的眼睛,总想知道他人的经历和内心。
但这是种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人,很孤单。
感谢席导给我一个窗口,不是窥探,而是真实地凝视。
感受时间流动的厚度和醇度,向我呈现一些东西,让我的心与之相遇,不再那么孤独。
能做到这样的席导真的好棒啊。
里面有几句话,感觉还是可以记下来的,大概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舞动柯布斯(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877643/Secrets aren’t always things we try to hide. There’s just no one to tell them to.秘密不是努力去遮掩的东西,而是无人倾听而埋藏在心底的我也一直在问自己问题,大家都是这样的搜了搜,发现这样几句话影片的主题是关于“遗憾”与“了解”。
影片开头,奈莉和每个房间的长者道别,但遗憾的是她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外婆道别。
同时,玛琳也通过奈莉了解了未来的自己,并化解了奈莉心中对妈妈的不解。
这是一个母女相互了解的过程,通过了解,获得理解。
因为了解,遗憾得到补偿。
最好的爱,就是了解。
因为了解,遗憾得到补偿。
好治愈的内核啊当孤单的时候,再看一遍吧另外,好喜欢这里的大自然,还有房屋内部丰富的色彩啊
外婆的离世让8岁的Nelly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房子里,这里有妈妈和外婆的回忆。
一早起来母亲不见了,Nelly则出门遇到了一个和自己极其相似的同龄女孩。
天然的亲近下,一场大雨,他们一起回到了女孩的家,无数的细节在告诉Nelly,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是她的妈妈…短短几天,Nelly和妈妈一起经历友情和亲情的共同回忆。
短短72分钟的小故事里,我数次落泪。
情感真的是一个很妙的东西,当Nelly看到一个几乎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女孩,既是妈妈也是朋友的关系让情感变得更加直接也更简单。
两个孩子最真诚简单的对话,单纯的眼神,不加掩饰的坦白等等,都让这个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的感情流动在观众与演员之间。
本是一个有科幻色彩的故事,但好像关于不科学的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一条路可以连接,一个梦可以连接,那些转场和莫名的对白就让人很自然地跟上了节奏,也分清了这对母女。
这是电影和视觉的能力,也是导演过人的地方。
我很喜欢电影的颜色,代表女儿的蓝色和代表母亲的红色服装。
我也喜欢那些光影,树林里的木屋,夜晚的静谧,都像是交响曲,在一个几乎没有配乐的安静影片里去激荡心灵。
那段“来自未来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就在落泪,我很难想象8岁的她们是怎么就这么自然的接受了我们是一对母女的设定,然后一起过这个生日的最后一个项目,去划船,收拾行李,挥手告别。
那段音乐太美好了,所有的感情都融化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数次想起自己的母亲,也在想她曾经也是个孩子也很年轻。
越长大越明白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感情和来自亲情的连接与重复是多么的珍贵。
我感动于女儿说的你以后会成为一个演员,我感动于母亲说的我的痛苦并不是因为你。
因为这次难得的坦白,大家才得以了解彼此的痛苦也分享彼此的快乐。
这些珍贵会成为无数次拥抱的开始,也将是无数个未知的争吵的结束。
短小精悍,透彻温柔。
我从未想过两个孩子会带给无数的大人一场奇幻的治愈之旅。
两年前在戛纳通过《燃烧女子的肖像》夺得最佳编剧之后,导演瑟琳·席安玛的知名度便迅速在影迷群体中攀升。
去年年初在arclight参加映后Q&A的时候,瑟琳·席安玛还未提及自己的新作。
然而在2021年的柏林电影节,就听闻她的新作《小妈妈》入选主竞选单元提名金熊奖。
不同于《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宏大”,《小妈妈》只有短短的72分钟,而且故事也设置在现代,围绕亲情以及儿童题材展开。
今天有机会终于看完了这部新作,感觉有很多可以评论的地方。
去年年初arclight的映后问答《小妈妈》最让人惊喜的地方,不仅是它只有72分钟,而且整个故事呈现的方式也非常简单极简。
首先说说人物角色:核心的人物只有主角小女孩、她的妈妈 (以及小时候的妈妈)还有外婆。
首先片头(opening scene)通过小女孩的视角点明了整个故事的前提:小女孩的外婆去世了。
小女孩和爸爸妈妈回到妈妈曾经和外婆一起住的房子里收拾东西顺便暂住几天。
席安玛的镜头语言是克制的,尽管没有情绪上的爆发,但我们依旧可以在开头的几分钟里察觉到小女孩妈妈的悲伤和痛苦。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motif,那就是外婆的拐杖。
小女孩留下来了过世外婆的拐杖,之后的情节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motif的反复出现。
回到外婆的房子之后的第二天,妈妈就独自一个人出去了,通过小女孩和爸爸的谈话可以感受是因为悲伤难过。
随后通过一条树林小道,小女孩见到了儿时的妈妈以及妈妈小时候搭建的“树房”。
这个地方很有趣:小女孩的妈妈走了之后,小女孩见到了小时候的妈妈 -- 小时候的妈妈从未和现在的妈妈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场景里,并且导演让小时候的妈妈与小女孩的爸爸直接对话,以此构建了一种亦真亦假的观感体验。
小女孩刚开始见到小时候的妈妈时并没有断定她就是自己的妈妈,尽管她和自己的妈妈有着同样的名字。
“小妈妈”对小女孩说小女孩的名字和自己的妈妈一样。
这也是一个可以挖掘的点,在西方文化里,父母经常会为自己的孩子起自己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名字来表达一种对于亲人长辈的爱意。
妈妈给小女孩起和自己妈妈相同的名字,说明了对自己妈妈的爱,同时也为观众提供线索,为接下来“揭晓谜底”留下伏笔。
小女孩和小时候的妈妈成为好朋友,来到她的家中,发现她的家和自己外婆的家无异。
她偷偷推开卧室的门,发现年轻的祖母躺在床上休息,旁边放着和自己过世外婆一模一样的拐杖。
小女孩开始明白这是自己小时候的妈妈和自己年轻的外婆。
之后,当小女孩告诉小时候的妈妈自己是她来自未来的孩子的时候,小时候的妈妈没有一丝犹豫就相信了小女孩。
这同时也象征了妈妈和女儿之间的默契、信任和爱。
有几场戏非常打动我,以至于我一个人在屏幕前抽泣:当小女孩和小妈妈玩过家家,装扮成审判员而不会系领带的时候,她默默一个人走到年轻的外婆前,问她可不可以帮她系领带。
年轻的外婆笑笑,用心的为她系好领带、整理好衣服。
这个镜头之所以如此打动我,是因为我有时候想起来那些我们再也见不到的亲人或者挚友,如果能和他们再见一面,再打一次照面,再拥抱一次,那该有多美好,哪怕仅仅是一秒钟也好。
第二个镜头是,当小时候的妈妈得知自己的妈妈在自己31岁的时候过世时,她有点惊讶:原来自己的妈妈能活这么久;因为妈妈身体不好有病,而且妈妈一直展现出自己好像活不了多久的样子,小时候的妈妈一直害怕自己的妈妈突然离开。
第三个是,小女孩和年轻的外婆一起为小时候的妈妈庆生:两人一起点起来蜡烛,围着小时候的妈妈足足唱了两边生日歌 -- 这场戏让我想起来从小到大的那些幸福美好时光,假如这曲生日歌能悠悠长长地一直唱下去,假如那些美好幸福的时光停在那里。
结尾处,小女孩送完小时候的妈妈和年轻的祖母上车去做手术之后,一个人走回外婆的家,看到现在的妈妈一个人坐在地上,她说她很抱歉这几天不在小女孩身边;小女孩说妈妈没关系,不需要道歉,我很好。
在这一刻,似乎那些和年轻祖母还有小妈妈一起相处的时间是真实的还是梦境都不重要了,最美好的是亲情,以及简单而又深沉的爱。
《小妈妈》只有72分钟,朴素的镜头设计和调度,没有炫技的剪辑,但却勾勒出一幅简单而又深沉的亲情和爱。
我想,最好的电影和最好的爱是一样,它们都是简单而又深沉的。
10/02/2021写于芝加哥
⭐️影片名字:petite maman⭐️国家和上映时间:法国 2021⭐️影片时长:72min 讲述的是在外婆去世后,8岁的Nelly和父母一起整理外婆的家。
在树林的另一段时空里遇到了8岁的母亲,展开一段女性成长,爱与友情的故事。
导演是瑟琳·席安玛,作品有《燃烧女子的肖像》等。
这个作品一直被国内叫做法国版的你好,李焕英。
但是除了遇到年轻时空的母亲一样外,作品本身想传达的情感,却是不大相同的。
电影可以当做一个治愈的轻松电影,也可以当做一个女性成长的哲学电影。
这虽然是一个全年龄段的电影,但我更觉得,其实这是给小孩子看的电影。
小妈妈是在疫情期间上映,导演考虑到了也许观众无法走进电影院,而选择在家里观看。
整个电影有着大量的远景画面,没有上下文的父母关系,没有多余的煽情,没有繁琐的对白。
主角是个8岁的女孩,她的视角干净且浪漫。
你在电影找到呼应,电影也在呼应你。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一个作品,非常棒的电影。
b站有up搬运了电影的访谈。
这个电影留的余白,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访谈非常值得一看。
与自己的妈妈成长好朋友,无话不说,一起玩游戏,一起成长,是梦里的每个愿望。
跟自己的母亲和解,或许可以避免大部分原生家庭悲剧,现实里妈妈不是一个人,她是一种身份需要时刻为照顾幼儿牺牲自己休息时间,为给丈夫提供消解负面情绪的服务,为了整个家庭牺牲自己的工作。
身不由己,被家庭支配着。
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没有权利提高自己的认知。
妈妈也是一个人。
真有巧思,也平面呆滞,中段信息匮乏。
门内有颗心,好在时长短。
构思相当精妙,可以理解为暗示母女关系选用外貌几乎相同的女孩。但呈现出来就有了偏差,孩童成熟的骇人。
上个十年最好的拥抱是《托尼·厄德曼》,这个十年或许就是《小妈妈》。外婆、妈妈、女儿、姐妹之间不被刻画为父系继承的链式关系,而是敞开为滩状(不是大树而是树枝和叶子),连片中唯一的男性角色父亲也融化在这一滩里,银幕外的男性我也经验到了这种不无感伤的女性能量,生成-女性的能量。
妈妈,我想在你开车的时候喂你吃零食,用手环住你的脖子。妈妈,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难过。妈妈,我想做你的同龄人。妈妈,我想回到你的子宫。
很柔软。让人不再害怕。
与父母相识,分裂,和解
儿童版你好李焕英小妈妈豆瓣短评有时间去看。
不知道在弄什么,节奏特别慢
两个女孩服装的配色方案有讲究,红蓝色系到相同色系。成年妈妈也是开始红色,后来蓝色。
个人感受类似于但又稍优于烧女图,不过还是注定与席安玛无缘。
两个小演员饰演的角色常常混淆,还可以,但是部分还是有些混乱(倍速看挺好的)。(豆瓣网友那么喜欢过分解读嘛)
跨越时空,温柔的梦。台词有很强的隐喻,这是优点呢还是缺点呢。
短片的时长其实对此正合适,愁是淡淡的,慢慢的渗透进时间的:好好告别,在时间门外。
不是我的菜
改一句北岛——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
对不起我对席导太刻板印象了... 两个漂亮女孩子同躺一张床的凝视moment 我心里想的只有 在一起... (我是个魔鬼dbq)
过于清汤寡水,还不如李焕英
对脸盲患者不太友好
Berlinale71# 13 你好李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