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母亲类的题材确实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部分,道不是经历过世间种种,只是心中一直对“妈妈”这个词些许敏感。
和丁小军一样,我的白月光就是我的母亲。
很爱这部剧的娓娓道来,就好似走马灯中回顾自己的一生,到最后碧云哭了,本该一家团团圆圆,喜气洋洋的时间里,一个人默默在洗手间里哭泣。
好似像在宽慰,家庭最终没有像自己那样支离破碎;好似是在慨叹,苦日子也算是熬出了头;又好似在伤心,最终善良没能得到上天的宽恕;也或许在担忧,小军没了妈妈,能不能继续好好的生活。
辛勤的一生,最终没等到黎明;鲜花终是凋零。
谢谢丁碧云,让我看到了我不曾看到我母亲的那些面。
每当涉及亲情的作品,我会下意识的以为,就是卖的为人最脆弱的东西罢了,没有必要。
可这部作品,真诚,淳朴,就是我们身旁看得见的人和事。
和小军一样,我的母亲很早生下了我,曾经看到一句话“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年龄,她却把青春奉献给了孩子”,我庆幸自己至少有个幸福而又完整的家庭。
妈妈的伟大,无法用言语表达。
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感情,最后为了孩子的决绝和义无反顾;最后那满眼斑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累赘,骄傲地拿出装着存款的盒子,淡淡的“这是妈妈这些年攒的钱,给你买房子”,又好似在换种方式告别,住在妈妈给你买的房子里,就算在天上妈妈也能更好的感你所感,看你所看,也不是迷信,是一种希冀与寄托;是一种不舍一种遗憾。
都说家是游子的港湾,或许对碧云来讲,她希望房子能代替她的怀抱,去给予未来小军温暖,去见证,去怀念!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尽管他们说的世间种种终必成空,可并不是刻意去错过。
那些细枝末节,总是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过度为他人着想,却从不抱怨自己的幸苦;那种为母则刚,一个人承担孩子的责任,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要为了生活辗转反侧;那样忍辱负重,不计前嫌为了孩子心甘情愿。
不知多少个夜晚,面对着生活一筹莫展,又不知多少次徘徊,看着小军坚定了信念。
就像是我亲身经历过母亲各种欢喜各种忧愁。
造化弄人,苍天又曾饶过谁,我希望我的母亲我的家人能永远的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短短十四个字,却总是令人心头哽咽。
很多评论在说小军自私说小军是妈宝男,笑话他。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但是我理解他,因为我和他一样到现在都重复做着一些事。
没事给妈打个电话,想着存钱给妈买些礼物,会因为被母亲斥责而争吵,也会气得母亲愤愤的“好自为之”。
这就是家啊,这就是温度啊。
常打电话是因为不想让妈担心,告诉她您好好生活,我很好!
也会争吵,是因为做错了事却不想让母亲过分担忧而心里的宣泄总是给了最疼爱的母亲。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见母亲可能就一年两三次,我也会像小军那样在夜里等着妈妈回家,悄悄给妈妈塞钱,悄悄给妈妈夹肉。
我也总被说懦弱说妈宝,可是要知道善良的不争不抢怎么能说成懦弱?
及时报备自己的近况,是母亲坐立难安的解救密码,怎么能说妈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在最后的关头,就算治疗的过程再困难,想想妈妈的含辛茹苦,相依为命,苦中作乐,仅存的二人圆满,作为孩子又怎么可能选择放手!
比起爱情,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又怎能逾越母子的羁绊。
为了我她能放弃所有,我要让她知道,为了她我也能劈天盖地。
谢谢小军,让我明白怎么更好的和我的母亲大人相处。
我也明白今朝我们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霭里,也会深深俯首。
风筝飞上天,线要抓紧,要握牢。
我会珍重,就算世间种种,最终必成空,尽量将梦都实现,尽量将话都告诉您,很多东西不要等到离别后才种在心中。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我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时候,我想我也会:包她包的饺子,听她听的歌曲,去她去的地方,看她看的风景,一定也会照顾好她照顾的自己。
以上随录,仅抒己见,还请海涵。
致《您好,母亲大人》,也致我的母亲大人。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家庭美满幸福,没有悲伤没有病痛,好好生活,心中充满温暖的光芒。
丁小军和母亲丁碧云之间的母子情真的很令人感动 其实我能理解丁小军说的不想拖累余雅是什么意思 我相信丁小军在作出与余雅分手的决定之前 应该也深思熟虑了吧 如果不与余雅分手的话 他就不能一心一意的照顾他病危的母亲 再者 在还没收到母亲乳腺癌复发的消息之前 丁小军与余雅之间的感情已经可以说是摇摇欲坠了 俩人的生活作息是颠倒的 女方想要男方过得体面一些 而男方只想要过平凡的生活 特别是那句"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 所以就算丁小军在与余雅分手之前 跟余雅商量一起照顾她的母亲的时候 一开始可能余雅是真的想替丁小军减轻负担 但是我相信时间久了以后 她与丁小军之间的感情也会被时间给消磨的 毕竟两人到最后只有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 一点情侣的样子都没有了 倒不如丁小军一开始就与余雅分手 长痛不如短痛 丁小军是一个会先替别人着想 然后才想回自己的人 或许在听到医生说母亲现在的情况就连做化疗也很难痊愈的时候 丁小军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从上海有前景的公司辞职了吧 他甚至坚持了两年 现如今只差一步就能转正了 但是他还是辞职了 为的就是在母亲有生之年 好好地陪伴在母亲左右 不让自己后悔 正所谓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儿亲不待" 真正适合丁小军的可能是尹怡吧 感觉这俩人性格比较相似 然后尹怡也比较能帮丁小军分担责任 毕竟照顾病患本身就是她身为护士的本职工作 不像余雅 余雅的工作是没有时间肯定性的 做录制的 有时可能会拖到很晚才录完 如果还要在自己身心疲惫的时候 照顾别人的话 那无论是谁都很难撑下去的吧 希望后面编剧能好好地讲诉丁小军与母亲之前的亲情线吧 感情线可以有 但是亲情线才是主线
这部剧真的要静下心来仔细看,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母亲永远是子女们心中的牵挂,和剧里的丁小军一样,年纪小的我们会经常因为母亲的管教而叛逆,觉得生活总是自己的,不管是谁都不能强压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多,渐渐明白家长们的无可奈何,是倾注了多少心血放弃了多少才能将一个孩子培养长大。
以前的我很逃避表现感情,但是某一个瞬间开始变得勇于表达,那时才发现母亲眼底的欣喜,原来我错过了这么多。
另外董洁的演技真的好细腻,之前还觉得她不适合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但是看下来每个时期的细节都和生活中遇见的同龄人一样,这就是好演员,有些人不要上来就骂,哪来这么多二极管
您好 母亲大人,这剧的剧名是不是不吸引人,还是宣传不到位,这剧真的没啥热度啊,这剧那么好看。
我也是因为尹昉主演,刚好王楚然也在我还是想看王楚然大美女谈恋爱呀。
在相逢时节以为可以饱看一次,又有小绵羊,哎差强人意了。
母亲大人这剧,虽然细腻节奏也不慢。
每个角色都觉得是真实的人不是为剧情而活的npc。
没看之前不知道这剧这么值得一看。
还有他用几条时间线同时叙事,一开始也不习惯,后面剧情发展起来就好了,可能也是这种叙事手法看着不习惯看的人少,但是剧情很吸引人,其他的不足就会变小这剧,亲情线,感情线,人物角色都很正常,就整个剧发展正常。
故乡:(我今年看见了好几个故乡出现,发现故乡的发音很温柔,当你念完这两个字后好像后面还有音拖着,就像水面起的涟漪那种感觉)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是情话吧,我记得也是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得出的结论)今晚月色很美 风也温柔:(这句话很温柔,在母亲大人里尤其)早安晚安:(第一次见到这个,原来也可以是当情话来讲)这剧里的好多陌生人,路人,邻居,兄弟姐妹,都很温柔,母亲和儿子的剧情线也没有强行煽情,都刚刚好,看着所有都淡淡的但是又可以感受他们都爱意满满没有撕裂没有拉扯就很好。
还有儿子的剧情也就是男主,对,就是剧情开始,两条时间线,母亲的十七八岁和儿子十七八岁两个时空同时的人生,我个人对这个手法还是喜欢的。
男主的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人和一些变故这些变故让他成长,又好像不只是成长。
男主的感情有两段,其实两段都很生活都很温柔的发生也有很温柔的结束。
两个女生都是温柔善良的女孩子,没有狗血的感情冲突这点好喜欢。
现在热火的《人世间》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你有没有看过《您好,母亲大人》呢?
光看这个名字,你可能觉得没有人世间那样大气,看这名字就知道讲的是母亲这一角色。
我没看过《人世间》,在豆瓣上,它和《人世间》同样是8.1分,这是我看完采取看的豆瓣评分。
那么,它究竟好在哪。
您好,母亲大人的剧情是以儿子的角度去发展,通过采访儿子的形式,展开儿子丁小军与母亲丁碧云这两条故事线,两代人的故事。
剧中丁小军这个人物一身正气、内敛却敢于挺身而出,与周遭格格不入,却用自身人格感化他人。
这么完美形象没有其他缺点吗?
有的,剧中给他的人设是家庭没有其他人富裕,遇事怕担责,从下面这段采访中,你可以感受到主持人:你当时可以直接说,说你愿意选择你的妈妈,那你为什么日本不能直接说你不愿意去,我想你如果这么说的话,大人们肯定能想出既能尊重你,他们又能彼此在一起的方法不是吗?
丁:我怕我妈失去辛福之后,心里会一直怪罪我主持人:用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成功一次之后很容易变成习惯。
丁:一直道大学我都有这个习惯,在一场比赛中不输掉的方式,不是去拼,而是根本就不参加比赛。
大学中最能体现的他的这个心理、内心性格的事情就是他与余雅的爱情,被动式的接受,胖虎拿他手机以他名义向余雅告白,余雅的主动式逼迫他告白,余雅工作机会被安排到北京发展、母亲的生病迫使他跟余雅分手,包括后来余雅知道内情,当时他与尹怡的关系,又迫使他这样子以这样的方式活着。
所有的事件结果都是外来因素迫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被动型的人格特点,让人不由得想到一个词,现实所迫。
反观她的母亲,每一项事情都是她主动的选择,即使被迫的却是她主动选择,她与梅先生分别20年不遗憾吗?
遗憾的,可是她做了选择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就断绝了这种想法,连梅先生之后的电话也不回了。
她在努力积极活着,是往上走的态势,从乡村在镇里面,后面到城市里面,从小厂到大厂,要去日企上班,不会日语,就用收音机从零开始学日语。
反观丁小军他是以向下的方式,从上海到乡镇事业单位,后面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这算不好吗?
虽说写作在任何地方都是能发光发热的,重点是他有没有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争取过,余雅他是喜欢的,在现实面前他有去争取吗?
胖虎的事情他有去面对吗?
尹怡对他的喜欢他有立马回应吗?
所有这些东西在时间的推波助澜下渐渐淡化反而容易了,他这一生都在利用时间,用时间去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
积极的人生从来都是在追赶时间的,用时间推波助澜反而自己永远有他因去把不好的结果归罪,满身抱怨时间,他人的我们只会被时间所束缚。
你有没有想过某个时间段该有某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情,可是到了那个时间段你发现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埋怨当时怎么没早做准备,如果重来会不会变好呢。
重来的你还是当时的你,你的思想见识没有回去,当时的你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你的选择把你带向了不同的道路,形成网状结构。
这就是本身同个起点,为什么有的人走的靠前,有的靠后。
人生在世,是好是坏都是我们的选择。
不管是好是坏,被动还是主动,但一定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丁小军不喜欢余雅吗?
喜欢的,但是尹怡合适,可以说他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尹怡,胖虎被车撞伤变成植物人,他是有责任的,虽说后面他把那比律师费给付了,可是人情永远都还不了的,这笔人情是他妈妈和尹怡去还的。
丁小军的选择,归结于现实因素迫使这样的选择。
如果是自己呢,设身处地是不是也会做这样的选择。
为什么他母亲反而就比较洒脱了呢,付出大于给予,不亏欠别人,敢爱敢恨。
相信你能成为想成为的人,最好的选择结果就是在选择结果的路上一直为结果去创造能实现的条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的结果也只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望所有的观看此片的人都能找准自己心中的定位,人生很短,30集的剧情讲述了两代人的一生,希望所有人有机会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忧愁物质上的东西,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母子关系这一复杂的命题。
这么近,那么远孩子名叫小军,故事从他接受采访开始。
彼时的他已是知名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母亲的书,写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悔恨,对母亲的回忆便在主播犀利的提问中徐徐展开。
他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近。
小时候,他会在家门口等待加班晚归的母亲,哪怕倾盆大雨;他会把母亲夹给自己的红烧肉悄悄放回母亲碗中,因为他知道,肉很珍贵,母亲也一样;他会在母亲遭到男人欺负时用胶水封住每家每户的锁眼,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保护母亲;他还会时常装病,因为只要这样,母亲就会留在他身边……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
但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需要这片天了呢?
大概是从母亲以为他好为理由,为他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从母亲时常给他打电话,唠唠叨叨总担心他出意外的时候;是从他发现自己受家庭影响,在感情上畏首畏尾的时候……似乎每个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都曾有过这样起伏变化的阶段,曾经这么近,后来那么远,直到我们大了,母亲老了,老到世事无常,将要如断线的风筝般离我们而去时,才会幡然醒悟,记起那些曾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刻,想要让母亲享受世间最美好的甜;想要再次承欢膝下,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想要为母亲扛起一片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却再没了机会。
这么近,那么远,是时间带给每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悔恨。
终究是,意难平母亲名叫碧云,温庭筠曾有诗言:“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恰契合了碧云的一生。
碧云的一生,是不被理解的一生。
年轻时,她违背家里定下的好亲事,执意要嫁给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男人,众人不理解。
结婚几年,那个曾经支持自己的男人变了,赌钱、出轨、浑浑噩噩,她毅然决定离婚,带小军净身出户,众人不理解。
遇见真爱,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男人远走异国,众人不理解。
为了孩子放弃真爱,自己扛起重担,再没组建家庭,众人不理解。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理解的女性,却独立、自强、聪慧、勤劳、美好,无论生活掀起多大巨浪,永远温和而平静地淌过生活的难。
可惜的是,她将美好都给予了别人,却将苦难留给了自己。
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正是她与梅众的爱情。
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谦谦君子,两人相识相知,小心翼翼捧出最纯粹的真心,跨越了国界与语言,终于在这大千世界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当碧云知道小军不愿意与自己一起远走异国他乡时,便忍痛割舍了这段感情。
她克制地道别,决绝地切断了与梅众的一切联系,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破了心防。
书店里,两个年轻小姑娘,讨论着“我爱你”的诗意说法。
“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那是梅众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原来啊,每一个选择披上盔甲的母亲,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脏,每每午夜梦回,终究是,意难平。
母与子,光与影碧云是小军的镜像,小军是碧云的影子。
两人都曾为梦想执拗,撞南墙也不肯回头;两人都曾对感情小心翼翼,克制隐忍,孤注一掷;两人都曾为家庭舍弃一切,前路迢迢,尝尽孤独。
母亲曾经是小军的光,后来变成他想要摆脱的影,而后,小军又称为了母亲残年的光。
这对母子相依相伴,成为了彼此最难割舍的存在。
全剧看似在讲述两个人的经历,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母亲与孩子,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但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与生老病死的告别中,渐渐读懂了人生。
碧云身上,有每一个母亲的影子,小军身上,是每一个孩子的集合。
含蓄如我们,也都曾像小军一样,不敢向母亲表达爱,亦来不及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说一句告别,于是悔恨便蔓延了今后的人生。
但整部剧最好的地方,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说爱与告别。
当碧云与小军搬到新房子,将要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人生时,两人坐在夕阳下,互相说着“我爱你”。
当碧云与梅众渐生情愫时,梅众在微风吹拂的湖边,对碧云郑重告白:“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当碧云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并非不告而别,而是拿起电话,对梅众说出了再见。
爱与告别,也许是每个人的成长必修课,要好好说爱,也要好好说再见。
这部剧大概率不会火了。
播出至今,没关注度,没话题。
但真的得聊聊。
在影视剧普遍漂浮无根的大环境里,还有这么一部朴实真诚的剧存在。
它受了冷落,我们更该珍惜—— 您好!
母亲大人
评分未出。
但不少一星已经到场,都是因为一个——“不配。
” 因为个人过往的绯闻,女主董洁被认为不配在剧中饰演一个母亲。
Sir懒得八卦。
比起争执的口水,不如聚焦于作品。
改编自不良生的散文《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这在国产剧中少见。
反复的回切,或许有点零碎。
缺乏令人上头的狗血,剧情显得平淡。
这些都会造成一些观看上的不友好,但《您好!
母亲大人》仍然展现出了相当罕见的品质——追逐流量的国产剧,是否还能保留对生活起码的尊重。
01初看《您好!
母亲大人》是不太靠谱的。
饰演母亲丁碧云的董洁,80年生,今年也不过41岁。
饰演儿子丁晓军的尹昉,86年生,今年35岁。
两人之间,实际仅差6岁。
这能成?
可很快,你就感受不到了违和。
看董洁的出场——中年妇女常见的短卷发,深凹的法令纹,脸色蜡黄,面容憔悴,眼皮重得像是抬不起来。
敢老。
但这是第一步,表演的细节更让你接受—— 这个角色真的老了。
母亲丁碧云到上海看病,检查完,母亲领着丁晓军到南京路附近逛逛。
途中,丁晓军递给母亲一瓶水。
董洁先是皱眉、喘了口气,费劲地缓了一秒,再强打精神把水喝下。
远远看过去,这就是一个行动不便的老母亲。
《您好!
母亲大人》故事一共分为三条线索,跨越了30年。
第一条线索是现在。
丁晓军步入职场后,与母亲共同抗癌的相伴。
它代表了错过的遗憾。
第二条线索是,学生时代。
高中到大学。
从丁晓军离开母亲,再到他重新回到小城。
它代表了人总有一天,要独自行走在世界里的成长。
第三条线索是,童年。
丁碧云从结婚,到离婚,一个人吃尽生活酸楚,抚养孩子长大。
主打年代感的戏不少,大都在用年代符号和回忆杀,勾起观众的情怀。
但是像《您好!
母亲大人》拍得这么细的,不多见。
文字可以写得细。
但拍成影像,会不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毕竟到处是爽剧,恨不得三分钟一个反转,动不动就“四海八荒”。
好在这部剧的导演抵挡住了外界的杂音,专注于还原原著的细节。
真实的力量,自然动人。
就拿卖猪肉这么一件小事来说。
小吗?
其实不小。
因为几两猪肉,可能是一天最大的开支,是思来想去为孩子的营养做的盘算。
撞见丈夫出轨后,丁碧云一气之下“净身出户”,一个人抚养晓军。
买五花肉的时候,丁碧云只买了半斤。
看见摊贩一刀下去多了几两,着急地说着: 你少切点 就半斤啊
第二次,丁碧云丢了工作。
她更穷了。
这也反映在猪肉上——因为要的太少,被肉贩呵斥:“买这么点肉都不够压秤的。
”没办法,只好再买些猪油回家。
猪油,用来拌饭。
不至于一点荤腥都没有。
猪肉呢?
自然是都留给儿子。
自己夹起一旁的榨菜,吃了起来。
可吃到一半,丁碧云的眼眶红了。
是因为日子苦?
不是。
她挖到了被晓军藏在饭碗里的一块肉。
02《您好!
母亲大人》有点像《俗女养成记》。
一点一滴让你回溯童年的记忆碎片。
比如过年时,电视里赵本山和范伟的春晚小品。
过冬暖被窝用的热水壶。
家里停电时,母亲对着墙壁扮出的动物手影。
但是“俗女”丁碧云没有得到太多爱的包围。
在那个年代,为了做自己,她选择了一种苦涩得多的人生。
90年代初,在女工之间传唱的齐豫《敢爱》专辑里的那首《橄榄树》。
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开始想要独立闯荡的精神特质。
丁碧云的每一次人生转折,都镌刻着大时代的印记。
比如好友的南下广州,对应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纷纷南下创业的时代趋势。
她自己则被买断了工龄,下岗。
开羊毛衫店,重新做回个体户。
亦是那个时代工人下岗后,自主创业的谋生选择。
时空之间的转场设计,也看得出用心。
比如这幕。
大学,丁晓军半工半读,去大排档推销啤酒。
下班了,就脱下工作服,拿出书包念书。
关上柜门的瞬间,镜头一切,是工厂里,正准备拿出工作服上班的丁碧云。
还有这里。
上一个镜头,是丁碧云参加同学会的场景。
下一个镜头,就转换成丁晓军大学的同乡会。
这一时空的互文,是母子人生和性格的互相映照。
Sir想起来,高圆圆在早些年的采访中,也这样说起过自己的母亲:我本来以为我跟自己的母亲是截然不同给的两种人,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她!
我有两道法令纹,这本来是困扰我的地方,但我每次照镜子看到它,我会心里一暖,这让我看起来很像妈妈,真好。
年轻时候,丁碧云不顾母亲劝阻,偷走家里的户口本和傅强登记结婚。
到了丁晓军,他依然不肯听丁碧云的建议报考师范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理想的文学。
丁碧云兴奋地走出胡同口。
如同丁晓军填报完志愿后,一身轻松地走出教室。
最后,他们都相继失败。
一个离了婚,一个成了三流作家,却都不曾因为自己的决定后悔过。
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理想里残缺着。
又互相填补着对方的人生。
哪怕常常不理解,最终却总会发现,每一寸性格里都刻满了她的影子。
03丁碧云,可能是上一代中国母亲的缩影。
不管境遇多么艰难,都咬牙忍耐,硬着头皮死撑;不管内心多么艰苦,都不轻易在孩子面前流露脆弱。
房子刚租完,工作被辞退。
她低声下气,请求对方退一点钱给自己好过年。
听闻丁碧云有新欢,前夫来厂子里闹事。
看着前夫被保安带走,背后是一众看热闹的工友,丁碧云憋着劲让眼泪噙在眼眶里,不掉下来。
一个人带着孩子的日子,丁碧云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工作。
缝纫师傅、小商店老板娘、流动早餐车摊主、服装厂女工、外贸加工员......什么挣钱多做什么。
有外快就接。
下班后,还兼职去剥小龙虾,一斤挣一毛钱。
这是上一代女性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拼尽全力,只为孩子安好。
日子再穷,丁碧云都不想丢掉做人的“体面”。
哪怕婚后丈夫不务正业,每天招呼一堆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将,她都怨在心底,默默承担家里的开支,期盼哪天丈夫醒悟悔改。
然而,唯二的两次“不体面”,都是因为儿子晓军。
第一次,是离婚前。
晚上回家,丁碧云闻到晓军嘴里的酒味,彻底恼怒。
她径直走进门,掀了麻将桌,和傅强在过道上大打出手。
再也不顾上旁人的议论,当着众人咒骂傅强这些年的不负责任。
第二次,是离婚后。
晓军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丁碧云不愿意让晓军回乡下念书。
但城镇户口需要三千块的落户费,丁碧云找遍了所有方法都凑不齐这钱,只好找多年不联系的前夫解决问题。
不料前夫不认账,丁碧云说什么也要把电视机抬走卖钱,让孩子上学。
争执中,被前夫扔到了大街上。
前夫一气之下,把电视机摔出马路。
丁碧云呢?
还是捡起来,一个人边流泪边抱着被摔碎的电视机回家。
这是丁碧云在剧里最接近“泼妇”的两次。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娇小的女子,也有这样的力量?
年轻时候,丁碧云原本有机会重拾爱情。
和温柔儒雅的日本经理梅众一起远赴日本,两个人的日子至少不用像一个人这么累。
但看到晓军把自己的出生证明藏起来,她最终还是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幸福,拒绝了梅众的爱。
丁碧云从来不把儿子丁晓军当拖累。
可老了,生病了。
知道儿子为了陪自己抗癌辞掉工作,丁碧云的第一句话却是: 是妈妈拖累你了
有人说。
丁碧云这种女性形象已经过时了。
但是你无法否认,她们就是这样活过了一个无从选择的时代,那是属于她们的强大与勇敢。
你遇上了另一个时代的主义与正确。
但这是你的运气,而不是你用来俯视她们的资本。
丁碧云打小功课就好,学习成绩拔尖。
但恢复高考那年,父亲病逝,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母亲重男轻女,决定让丁碧云辍学,供小儿子读书。
丁碧云满肚子委屈,但还是卖掉了书,辍学打工。
她的自我牺牲、囿于家庭,好像不符合今天被肯定的价值。
但我们是否想过——那被今天追捧着的潮流,可曾给过她机会吗?
丁碧云的母亲说过,“女人就是命苦,不是为男人活,就是为孩子活”。
然而没有说出来的是,她们何尝不想为自己活。
不做谁的妻子,不做谁的母亲。
只做自己或被疼爱的女孩,感受“今夜的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罐头盖的日与夜
《您好,母亲大人》是一部我看过的家庭剧中,特别具有艺术感,生活感和时代感的电视剧。
可是,至今为止,电视剧快播放完了,却受众了了,引为遗憾。
这让我实在愤怒之极。
众观同期的烂剧,比如《八角亭迷雾》成了“剧情的迷雾”、比如所谓四千年美女鞠婧祎演的千人一面的让人狗血不止的工业糖精一般的女性电视剧《嘉南传》,让人看了如吃了一口狗屎一般恶心不已。
而《您好!
母亲大人》则是一种让我穿越过狗屎丛林中,所寻觅到的清新脱俗,所感受到的如沐春风。
董洁所演的母亲,充满了中国女性的坚韧感,隐忍感和不竭的生命力。
在丈夫家暴,在丈夫把娘母俩无情赶出家庭以和小三结婚的悲惨境遇中。
这位母亲选择了和丈夫一刀两断,带着年幼的儿子开始了一段单身女性养育儿子的含辛茹苦的历程。
这位母亲是让人佩服的,她同时打几份工,多挣钱,以图让家庭能够过得很好。
尽管所挣无多,然而她却节衣缩食地为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生活条件。
当董洁饰演的母亲面临着生命中的第二位恋人时,这位来自日本的翩翩有风度的男人感动了她。
然而面对着孩子,她放弃了去日本的幸福之路。
尽管生活在于她来说是辛苦的。
然而毕竟曾经感动过,爱过。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爱着她。
那在星空下,恋人的“今晚月色很美”,“风也温柔”的时隔多年后的恍然所悟的隔空告白,成为白月光的存在。
母亲毕竟是得到过爱情的。
那个淡紫色的有着梅花的丝巾,就被她珍藏在了心底的最深处。
成为无数个难以过去的心酸中的快乐的纪念。
多年后,孩子慢慢的长大,母亲很快的老去。
那年轻时,因为照顾孩子而到处奔波的身体,终于不堪所负,而落下了肿瘤的恶症。
她的坚韧,她的年轻时的奋斗,她的无言的承担,造就了孩子的成才和孝顺,然而却让身体受挫。
儿子在上海工作,接上母亲就医,因为上海的医疗条件更好。
但母亲牵挂着她的家乡,牵挂着从前的那个小镇,也不愿给孩子添加麻烦。
后来儿子偷偷辞职,陪伴母亲回到小城治疗。
母亲在儿子的陪伴下,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那份最后的时光中,可能算是一份寄托吧,编剧让那位日本的恋人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二十多年后的他依旧没有结婚而是保存着对母亲的最好的思念和爱情。
恋人和儿子在母亲的旁边,终于,最后的时刻来临。
母亲告别了她的辛苦奔忙,到处忙碌,不断付出,坚韧而隐忍的一生,有挚爱的恋人,有孝顺的儿子,有孩子长成的喜悦,有恋人最后陪伴的悠长。
一切就像是一场对母亲的一生的最真实而绵长的纪念。
那个傍晚,在夕阳中,母亲告别了这个她深爱的世界。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想起了《山海情》中的热依扎演绎的那位西北农村的坚强的女性,同样是一位备受苦难折磨然而却充满了小草一般坚强勇敢精神的女性。
热依扎演的女性,在父亲以一头骡子和一口井的交换下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人。
她的爱情遭受了打击,因为不能与亲爱的青梅竹马得福在一起。
这位女性顺从父亲,结婚后遭遇了丈夫瘫痪在床的惨痛,但她不放弃不抱怨,而是在很多人不愿意搬迁的情况下,毅然拖着一家四口人,迈着慢慢长途的路向五百里外搬迁处的开荒地迈进。
那意味着一种希望。
为人母为人妻,独自一个人操持家中的事务,当没有人尝试种植蘑菇时,她第一个勇敢地进行试验。
她的身上具有着一种坚强,隐忍和执着的女性精神。
这位西北的女性,和《您好!
母亲大人》中的女性母亲,具有着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她们所处的环境尽管不同,但因为在女性的精神谱系上的顽强和坚韧性,就刻画出了一幅壮丽的风景图。
中国女性,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遭遇到物质和精神的很大的变革后。
出现了很大的分裂性。
城市的女性,有像卫慧那样疯狂的都市女性,有像陈染林白的对于女性自身的躯体的清醒自恋派,有在二十一世纪的青春靓丽的美少女,但却渐渐忽略了对于传统女性的精神本真的关注。
我们往往去关注到新时代女性们的崭新的一面,却否认了女性们对于传统的继承,否认了对传统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本质的探索。
我想,《您好!
母亲大人》作为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女性成长史电视剧,关注到了单身女性母亲的成长,为探索传统女性的精神的坚韧性做出了强力回应。
又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更深的探索,那便是时代环境下,一位单身女性的精神成长史。
祝愿更多的《您好!
母亲那人》这类的踏实而沉稳的电视剧涌现出来,被更多的人关注。
而让那些烂糟糟的打着大女主的电视剧的电视剧而实际上却是谈着恋爱唱着歌的伪女性电视剧少一点。
我深切希望能够如此,为此,希望有更多的观众们关注到《您好!母亲大人》这部电视剧。
您好!
母亲大人 (2021)8.0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曹盾 荆冲 / 董洁 尹昉
现在很少有剧可以不拉快进慢慢欣赏了。
这部剧播出时并未关注,但最近看完意外触动。
剧情和演员的表演都在线。
上海和余雅代表的是每个年轻人青春时期的梦想。
足够璀璨,足够残酷。
小军给母亲电话时,明明住在郊区的破房子,确能和母亲说一切都很好,相信每个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都能感同身受。
下班后吃着廉价的大排档,但也能开心快乐。
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不惜一切地追逐梦想。
江城和尹怡是普通的小城生活,平淡普通,单纯善良。
剧情在小军回到江城后,哪怕是母亲身患绝症,也能感觉到少了很多压抑,多了不少温暖。
母亲的视角作为子女很少能看到。
年轻时为了孩子放弃爱情;得病后独自承担不想告诉子女,总觉得拖累儿子;离世前让小军把钥匙还给胖虎教他面对自己的责任,在新房里默默地看着开心的全家但自己去阳台为自己的即将离去哭泣。
这确实是很多中国那一代女性的样子,为亲人付出了全部,哪怕自己伤痕累累。
普通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多爱和温暖。
希望每个人都别在追求梦想的途中,忽略了这些宝贵的东西。
已经看剧两月有余 竟然思绪万千 无从下笔 很多感受拥堵一起 感人至深的好剧 伟大的母爱 坚韧的奉献的让人疼惜的母亲昂 不知道为什么 董洁的美和她的逝去因为很强的对比才有很强的冲击力 残酷的事就是把曾经美好的事物破碎掉 母亲的一生就让我体会到了这些 看的时候总感觉碧云是宇宙中的一颗不起眼的尘 幻化千年万年来世上和小军相遇然后别离 这短暂遗憾的一生昂 心生疼惜 碧云很了不起和智慧的母亲昂!
董洁的表演让我觉得中国影视圈里也只有她能这样完美精彩演绎碧云,也觉得碧云身上有她的影子!
尹昉也是天衣无缝的适合,准确把握和表达了小军的少年的敏感,青年的彷徨努力和对感情的认真和理智。
这部剧里没有主角光环 没有假大空口号 没有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梦 一切都是你我生活的模样!
剧的表现手法别致用心 是很良心很专业敬业很用心的团队和技术。
只是梅San的故事是真的么?
因为美和纯情的有些不真实了……希望这是真的!
今晚的月色真美 风也温柔
尹昉演得很好,董洁演得不错,剪辑有新意,可惜了,题材不能共鸣。——————20220406:与母亲又住了一段时间,感情飞涨。对于这种题材终有一天可以共鸣。
画面蛮好的 随便一截图就是壁纸 但是剧情和台词真的是稀碎 董洁声音太年轻 应该化妆一下 演技都挺好的 但是真的...很多地方很不生活化 没有加速的习惯 看得是挺累的 最后两集像是MV 每个人像是在做哭戏showtime 剧情be like 观众你哭了吗你咋还不哭 你看我多有感情
我單方面稱為這部電視劇除《覺醒年代》《山海情》之外今年又一部優質的電視劇,這劇不管是從拍攝角度,講故事的角度和剪輯的角度到這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我願意給滿星5🌟,這劇把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那種偉大的情感刻畫的非常好。沒想到曹盾在導這種偏情感戲上也是很厲害呀,拍的太細膩了,起承轉合上銜接的非常好,一直以為他只適合拍那種風景劇或者那種歷史磅薄感的大劇,這回看來還是小瞧了他了,這才是優秀的導演,什麼題材的戲都能拍而且拍的很成功,希望那些經常拍現代劇的而又拍不好的導演多跟他學學,尤其是那種喜歡拍現代家庭類的的導演多跟他學學看看人家怎麼導戲怎麼講故事。希望導演下部劇拍個歷史劇,比如清明上河圖那種劇相信你一定可以拍出歷史感。
都18集了还能多出一条时间线,闪回也生硬,不管是写出来的还是拍出来的,你敢这么播就别怪我给您减颗星
非常温馨又生活化,开始的两集对这样的叙事不太习惯,看进去了就觉得随意切换的镜头很牛,董洁演的母亲接近每一个中国传统的母亲,温婉,勤劳,没有自我,我想我妈了。。。
剧本还是有点尬 董洁的演技但看一个年龄段还行 年龄的变化没有演出来 光靠化妆了
和请回答1988一样,每一集都有感动的泪点,很容易就俘虏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演技是演员的灵魂,因为这部剧对董洁的好感有多了一分。“今晚的月色真美”
现实质感做得不错。可选角失败,董洁的母亲一角只有老年妆,却无真实的老态。相比于之前鼓吹的少年感,硬要演老人也是一种矫枉过正吧。尹昉演得好。
饰姚汝能的芦芳生演的梅众,徐宾赵魏这次成了不成器的爹,而小舅是憨憨崔器的扮演者蔡鹭。《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竟然导的这部剧。多么富有张力的组合,未来可期!
1.时空线的融合可以说是硬融。还好有单集主题作为支撑2.个人不喜欢有“娘道”质感,平铺直叙歌颂母爱伟大的戏剧。其中的情节多是满分作文里的桥段。但胜在导演拍的不错。3.董洁还没到演妈的份儿上,小女生的依赖和尹昉莫名像情侣。
妈妈是我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隔板 她干净 有力 坚强 温暖 好像爱我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属性而已
家庭剧好看的,董洁饰演的母亲真不错,演技自然,走心,对她的印象本来还停留在金粉世家,岁月流逝,董洁都开始扮演母亲角色了,好感慨啊
我不知道曹盾为何要用如此俗套的开头直播引入 开头第一个镜头往往是最引人入胜的 可你为何用了最无聊口型都对不上的镜头做开场?
董洁的演技绝了,挺好看的
3.5星比较合适,可惜豆瓣没有半星标识。先说缺点:剧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正如很多影评说的过时了。从外婆到母亲,一辈子为了儿子、弟弟而活,重男轻女,牺牲自我,可悲可叹,但不值得颂扬。再说优点:在浮躁喧嚣的国产剧中是一股清流,从内容题材到表现手法,甚至是配乐、细节上,都很细腻,虽然平凡却很感人。清新而不失隽永,安静中蕴含力量。而且演员基本没有拉胯的,董洁、尹昉交出了高分答卷,芦芳生让人惊喜,连小舅、父亲、外婆等几个角色都个个鲜活。《长安十二时辰》制作团队水准果然不一样。
10
有点单薄,亲情家庭题材又回归了,胜在情感真挚,本中年人很代入。
男主实在欣赏不来,三个老年人在车上的浪漫令人着迷。
为儿子牺牲,付出的伟大母亲,得了癌症。这样的人设多多少少有些空洞且刻意,而且母亲的声音有点太年轻了,演技也没有立住这个母亲的角色。每一集都很煽情感动,反而让人没有太深的感觉,多一星给剧集质感
实在受不了拍摄手段,从头到尾前后穿插,看的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