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蝶翩翩 (2021)9.32021 / 韩国 / 剧情 / 韩东和 / 朴仁焕 宋江很温暖治愈的一部剧,台词简洁,人物线索干净,情节发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演员表演优秀。
老伯伯、老奶奶演得出神入画;宋江演技虽然没有老演员扎实,但是角色很适合宋江,表现出的疏离感和矛盾对于剧情需要来讲刚刚够用。
不得不说的是,宋江身姿挺拔适合演芭蕾舞演员一角,舞蹈近镜(腰部以上)很美(当然中远镜也很美但应该是替身芭蕾舞演员)。
总之非常值得一看。
感觉12集有点少了,但又感觉刚刚好。
爷爷👴真的太可爱太可爱啦!
我真的太喜欢啦!
胖胖的身体,慈祥的面容,还有整天背着他的小黑包,小黑包简直就是为爷爷量身定做的!
整个造型就非常可爱。
宋江也是真的太帅太帅啦!
怎么穿什么衣服都这么好看呢!
身材绝绝子!
在这部剧中,李采禄一开始对爷爷的态度是真的不好,我看着都要被气死了,到了后面虽然他对爷爷大吼大叫地说话是为了爷爷好,但是我也感觉很生气😠。
最后一集当爷爷在机场送李采禄走的时候,爷爷看着他的背影,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虽然爷爷和李采禄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已经成为了彼此比亲人还要亲的人,彼此陪伴彼此成长,双方在另一方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爷爷这一生治愈了太多人了,只要接触过他的人都受到他的影像,最终都去追逐了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和陪伴让你感到从所未有的安心与舒适,虽然这个人会迟到,但是永远都不会缺席。
🌈通过这部独一无二的剧,真正地让我理解了我听到过很多次的话:“有梦想的人,永远热泪盈眶”“有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这两句话,是我看到爷爷和芭蕾之间的故事时,体会最深的两句话,也是脑子里一下就蹦出来的话。
我羡慕爷爷,也佩服爷爷。
70岁的老人都有梦想,可是我却没有梦想。
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梦想要如何去实现。
我也想有梦想,我也想去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为了梦想发光发热,为了梦想去冲破脑袋、头破血流也没关系。
我喜欢那股为了梦想而拼命的劲儿!
年轻的我目前只是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对现在的自己很不满意,我也问了自己“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感到最幸福?
”,我心里面没有答案,我也不知道。
我也想去探索。
我想从现在开始,对我遇到的每一个熟人都问一遍“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感到最幸福?
”我想有人会很坚定地回答我,也会有人像我一样没有答案。
梦想什么时候开始奋斗都不迟,只要不带进坟墓。
十年前和现在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遭到反对、嘲笑、唾骂,可能家长并不支持,同学同事会讽刺,旁观者会觉得你是疯了,无人可以避免这些东西,你既然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而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就注定会遭到挫折和痛苦,可能所有人都不会理解,除了你自己。
但是要知道: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只有走到底,才能够获得鲜花和掌声。
一条充满鲜花的路,走到半路,可能就已经失去了新鲜。
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想想爷爷是如何战胜他人和自己的,想想他是如何站在芭蕾舞台上完成自己的梦想的。
一个70岁的人,都能为自己的梦想每天坚持,你还年轻,你为什么不可以。
还有,在年轻的时候,多陪陪父母和家人,每年带父母去检查一下身体,这样自己放心,父母自己也放心。
一家人要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爱抚。
这部剧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人生值得我们好好活一把。
自己的潜能永远无限。
趁年轻,多多体验。
加油💪come on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60岁东北大爷飞9米大跳台练空翻#就这个新闻来说,60岁的时候还可以这样,真的令人佩服,属实不是一般人。
果然应了那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
大爷还说到,未来想和孩子们一起飞。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多少岁开始都不晚,即使失败了也不会遗憾。
像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
比如接下来咱们要聊的这部剧,老人在70岁时才开始学芭蕾舞——《如蝶起舞》
该剧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它被网友们誉为传奇人生的网络漫画。
其主要讲述了一个心怀梦想的70岁老人和一个拥有天赋的23岁少年在艰困的现实中彼此扶持并挑战成为芭蕾舞者的故事。
剧中70岁老人的扮演者在现实里已经是76岁高龄的“国民爷爷”朴仁焕饰演。
他在被邀请出演此角色时曾坦言,他的年龄及其他原因学芭蕾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又表示在看过原著漫画之后深受感动,因此下了很大的决心出演本剧。
拥有天赋的23岁少年由宋江饰演,宋江本人并没有学过芭蕾舞,不过在此剧播出后总是会有观众问到,“宋江是学芭蕾舞专业的吗?
”其实他在确定出演后,为了更好的诠释芭蕾舞者,找了许多影片观摩,还先学了6个月的芭蕾,他付出半年的时间得到了观众对他这一角色的认可。
故事开始,70岁的沈德出(朴仁焕 饰)老爷爷在老友去世后,感慨人生。
他早已退休,每天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是突然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打发时间。
在他看过一场芭蕾舞表演后,他又突然有了目标——跳芭蕾。
儿时的他喜欢芭蕾舞,可是因为父亲的阻拦他既不能跳也不能看;成年后娶妻生子将一生奉献给家庭,从没尝试过自己想做的事。
沈德出老爷爷下定了决心,在练习室看到了训练的李采禄(宋江 饰)。
李采禄的父亲因为打人进了监狱,他拥有极高的天赋,本以为他可以踏实训练再功成名就。
可现实并非如此,他失去了家人,不担心父亲是不可能,而且打工占据了他生活里一半的时间,仿徨于梦想与现实。
李采禄和他的教练听到老爷爷学芭蕾的请求时,第一时间就拒绝了他。
老爷爷并不气馁,他坚持每天都到练习室观摩他们训练。
他的坚持打动了教练,他说“失败也没关系。
”恰好他们的教练也想改变李采禄不珍惜天赋(打工)的做法。
教练说到要李采禄做老爷爷的老师。
老爷爷的眼里仿佛有了光。
可李采禄震惊之时又表示抗议。
抗议无效,他退一步说,一星期后要老爷爷坚持一分钟芭蕾舞者的站姿,站满一分钟他才肯答应。
70岁的老人做这样的动作本就有极大的危险,一个不小心就是伤筋动骨。
老爷爷起初一秒钟都没坚持住,甚至中途还在问自己,“我年纪都这么大了,是我太贪心了吗?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
老爷爷认定的事情就从不会轻易放弃,年轻时做邮差的工作,曾被要求背下工作区域所有住址和位置。
给了他一个星期的时间,他果真做到了。
老爷爷终于穿上了心爱的芭蕾舞服。
李采禄不敢相信老爷爷成功了,他又还是想让老爷爷知难而退。
第一天就使劲给他压腿抻筋,试图让老爷爷放弃。
老爷爷不但没有放弃,还“制服”了他,他们两人互相牵制。
李采禄虽然是老爷爷的老师,但老爷爷还是李采禄的经纪人,他们的教练让他负责记录李采禄的日常习惯。
比如不吃胡萝卜,比如无缘无故发脾气,或者是他认为值得记下的练习重点。
通过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李采禄对老爷爷的偏见和傲慢,但后来出现了许多让他改变自己态度的事情。
老爷爷除了自己的坚持,重拾儿时的梦想外,他对家人也是这样的。
他告诉老伴儿,不要过度干涉子女的人生,人活一辈子,也该过自己的人生了。
老人的儿子说自己的媳妇在孩子大了想要重归职场,老人对儿子说到不要控制儿媳,让儿媳放手去做。
老人的小儿子辞掉了医生的工作,老伴儿希望他去劝儿子继续做医生,但他没有劝解也没有干涉。
因为他从小放弃了梦想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过勉强的生活。
故事很简单,可是很好哭,即使不是那个学舞蹈的年纪不被众人看好,他依然在坚持。
爷爷和青年在坚持的每一分钟里都在互相激励,因为他们在舞蹈中找到了自我。
梦想是穷其一生的追求,只要开始,就不算太晚。
总之,如果你也在为了梦想而坚持,或者在追求梦想的时候感到迷茫时,不妨看一下这个温馨治愈又幽默的故事。
想要看的小仙女们,关注公众号【hanjuts】后台回复 如蝶起舞 可以收到链接
原来距离这部剧发行已经一年了 这可以说是我今年目前为止最喜欢哭得最多的剧了(预感就是2022年度最喜欢的剧) 几乎每一集都会有让我哭傻的点 老戏骨真的是绝了 老爷爷每次演发病都会让我心痛到窒息 罗文姬女士演技依旧在线 这部剧的人物群像刻画我真的好爱 在这里没有坏人 只有身怀创伤的人 而每个人到了最后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happy ending 每个人都飞起来了 都实现了自己的梦 而不只是采禄和老爷爷 还是想谈一谈自己最爱的角色(虽然宋江在舞台上是真王子)但我还是最喜欢皓凡这个角色了 虽然经历过很多创伤 但依旧无法抹灭他心底的善良和美好 他的底色永远是好的 只是创伤的阴霾曾经遮盖他 怎么说 觉得这个人物给了我希望和共感 也许是内心深处也知道他与自己无比相像吧 虽然跌倒过 但还能爬起来啊 是一种希望 是我这种小市民的希望和镜像 (每次他哭我都好想抱抱他 是眼泪很多的小哭包
因为想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从工作了5年的996互联网大厂离开。
裸辞1个月的人,看完第一集,不禁爆哭。
该剧讲述了23岁陷入人生迷茫的年轻人和70岁重拾梦想的老人因芭蕾舞结缘的故事。
年轻人要面对理想、兼职、离世的母亲、入狱的父亲、好友决裂,陷入对人生迷茫的困境;老人要面对家人的不解、年轻的理想、好友离世,不同的年龄阶段,却一同面对人生的课题。
70岁生日的时候,家人问老爷爷有什么生日愿望,还没等他亲自回答,妻子就抢着帮他回答:1.孩子们工作顺利;2.自己身体健康没有病。
是的,这就是大家对于一个年逾古稀老人生日愿望的刻板印象。
但这真的是老爷爷内心深处最想要的生日愿望吗?
年迈的海员好友对老爷爷说“我一辈子都渴望拥有船只,去看广阔的大海和鲸鱼,你内心要是有想做的事,就去实现它吧,对你来说还不晚。
”是啊,相比于“我从来没有做过我自己想做的事”的遗憾,70岁重拾热爱的芭蕾梦,的确还不晚。
只要出发,就能抵达。
我们渐渐活在一个世界给我们划定好的人生轨道上: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不要撞南墙,尽量存好钱....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
生命有限,不要背负世俗的目光,勇敢去追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吧。
记得高中时候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下一句话:“唯有热爱,能抵挡岁月漫长。
”看完后第一感受是,我想和28岁的自己说一声:“还年轻,加油。
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老爷子演得太好了,一直因为芭蕾和老年人融合的题材觉得怪怪的,提不起兴趣看,可看到评分这么高,忍不住看起来。
这才发现男主原来是恶魔那个剧的主角,颜值确实赏心悦目,有点喜欢又有点不咸不淡的看下去。
默默喜欢上宽厚有思想的老爷子。
在付款后却忘记拿东西开始就隐隐觉得确实得病了,默默地不安。
虽然生活中偶尔揶揄对象老了得阿尔兹海默症,但自己经常想不起一些名字也让自己好害怕。
看到第七集,彻底破大防了。
到了这个年纪开始发现看剧的时候不像年轻时候只带入年轻的角色,有时候理解了老人,好想这样默默关心自己的父母家家。
当老爷子满头银发无助地喊妈妈,我怎么办啊的时候,泪目了。
想爸爸了。
爸爸离开一年了,我不说什么,但想起来却心痛,老爷子孩子般哭泣的时候,搞不清自己是在伤心什么,就是很伤心💔。
记得剧中老大妻子催老大回去时候说,现在不去喝大骨汤,妈妈去世了就喝不成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把南瓜汤冻起来了三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酸挫折,父母也是孩子长大的。
但孩子却难以理解父母,经常觉得父母不懂他们。
现在的我们在父母和子女重叠的身份中,思考叹息着。
为什么知道还是做不好孩子和父母呢。
又是一年母亲节,今天要和大家推荐一部暖心治愈系韩剧《如蝶起舞》,又名《像蝴蝶一样飞》。
这部剧一举拿下豆瓣9.1分、韩剧TV9.0的高分,一开播就登上一周全球口碑剧集榜
过了一年,豆瓣评分一度攀升到9.4,可见观众对它的喜爱。
这部剧是关于梦想,关于一对忘年交追求梦想的故事。
一位怀有天赋的23岁少年采禄,一位是重拾梦想的70岁老翁德出,相互扶持挑战成为芭蕾舞者。
70岁?
芭蕾舞者?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么一位老人,想要成为芭蕾舞者,穿着紧身舞衣,在舞台上旋转跳跃,相信应该鲜有人能接受。
剧中老翁的家人们亦是如此。
可想而知,70岁的老翁德出,面临着怎样的艰难险阻!
他的故事,更是引发了我们对何为孝道这个问题的深思。
在剧中,德出的芭蕾舞梦想,其实是层层递进式提出来的,让我们理解他的同时,又陷入深深地自责。
一、老=习惯?这么久以来,很少有一部剧,将镜头直接对准了老年人。
在许多影视剧中,他们或是主角们的父母,或是推送故事情节的正反面配角,总之,没人关注他们真正的情感和诉求。
可就是有这样一部剧,它讲了70岁德出的老年生活。
哪怕作为主角,他依然很有故事感。
人老了,熟悉的老友一个个离去,参加葬礼时,德出发现了自己的异样。
“我为什么没有流眼泪呢?
”“因为人老了就会习惯离别。
”随着年龄增长,老友相继逝去,参加追悼会的德出和朋友们诉说着生活的无奈。
当朋友举杯敬逝去的老友时,却发现眼泪不再留下了。
原来是人老了,就习惯了离别。
常态下的老人们,已经习惯于付出,为夫妇、为子女,就不是为自己,我们也从未问过年迈的父母,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回去的德出,路过一间芭蕾舞工作室,看着起舞的采禄,心之向往,但在被他发现时,就落荒而逃了。
作为老人,就连欣赏芭蕾舞,都变得小心翼翼。
可是那时候的德出,心里有个小小的想法在萌芽。
二、老人的生日=大家的愿望德出70岁的生日,大儿子在首尔大酒店,包下豪华餐厅,准备了“寿比南山不老松”山水双层蛋糕。
在子女的祝福中点蜡烛,许愿,一片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当年幼的孙女好奇地问“爷爷,你许了什么心愿?
”德出还未组织好语言,身旁的老伴替他回答说。
“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孩子们都工作顺利和身体健康,第二个愿望是不要生病给孩子们造成负担,就只有这两项,我们活到这个年纪,就没有别的了,对不对啊,老公?
”看着老伴,德出只能尴尬地表示“嗯,对啊。
”
没有人注意到老人的局促和落寞。
这时,大儿子发现老小没有到来,数落着在他眼里无所事事的小儿子,“没什么事,凭什么迟到!
”妹夫帮着小弟打掩护,可能是路上堵车,大儿子矛头掉转,讥讽妹夫多次大选落选也是一种本事,这一下打破了其乐融融的氛围,你一句我一句。
这时,小儿子衣着褴褛地走进来,热情地和妹夫打招呼,没看大儿子一眼,小儿子的到来,看似结束了这场尴尬。
用餐期间,大儿子不时地瞥向小儿子,难以下咽,还大声告诫自己的女儿,“要认真工作,不然就会变得和你叔叔一样”。
大儿子仿佛忘记了父亲才是今天的主角,继续数落着小儿子“不说一声就辞掉大学医院的工作,哎呦,落得那副德性,看了心寒,你还吃下去饭吗?
,爸妈可为你担心的不得了!
”女儿看了看母亲,想要母亲制止大哥无尽的唠叨,母亲只是低头不语,大儿媳也有点指责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似乎在埋怨自己的丈夫。
小儿子忍无可忍,反驳道“哥,我自己说不来的,你非要把大家找来替爸爸过七十大寿 ,结果现在怎么样?
一见面就吵。
我受够了你的家庭主义!
“小儿子向父亲德出,道了声生日祝福,便起身转身离开。
德出看着强势的大儿子,离开的小儿子,不语。
德出的生日,按照大儿子的意愿,相聚豪华餐厅,子女非但不开心,反而相互指责、埋怨,不欢而散。
年迈的父母要的是什么?
不是华丽的餐食、昂贵的礼物,其乐融融的假象,而是各自的幸福快乐。
三、老人的芭蕾=子女的噩梦德出终于决定要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努力去重拾儿时的梦想,他克服了身体的不平衡,一点点地感动了23岁的采禄。
德出每天向着梦想前进,变得神采奕奕。
原来这就是为自己而活的意义,每天偷偷在家练习芭蕾,变成了他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开心的时间总是格外的短暂,老伴发现了德出的秘密,质问德出。
德出变得慌乱、手足无措,但也有些不肯定地,向老伴吐露了心声。
老伴火冒三丈,指责德出的行为是给孩子们添麻烦,质问他为什么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样、公园里散散步、优雅地老去。
一直以为老伴会支持自己的德出,没想到老伴竟是如此坚决的反对,她还拿出剪刀将德出的芭蕾舞服剪得稀碎。
德出仍然没有放弃的准备,依然买芭蕾舞服、练习,比之前更为认真。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告诉家人。
在采禄的帮助下,德出将自己练习的照片发到了家庭群里,一时激起了千层水花。
首先老伴的电话打来,要求德出马上回家,大儿子和女儿反复打着电话,确认是否属实。
联系不上德出的大儿子,要求全家人召开紧急会议。
大儿子问德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这不像话的芭蕾,还没等德出回答,大儿子转头询问其他人寻求更多的支持者。
没有想到的是,只有平时和自己不对付的妹妹是和自己同一战线的。
于是他一再地质问德出。
“别人知道会说什么闲话啊?
”“爸,你和妈爬山就好了啊。
”“我不知道对子女有什么不满,才会做出这种荒谬的事情。
“一旁的小儿子不满大哥的做法,开口询问道“你到底在不爽什么?
每件事都要干涉、插手!
”小儿子走到德出面前,对德出鼓励道。
“爸爸,你也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说,你喜欢跳芭蕾吧。
”“如果你一直这样说,他们也应该就会放弃了。
”
可是,让大儿子放弃是没有那么简单的 事,大儿子甚至找到了德出训练的芭蕾练习室,企图断绝德出的训练,让德出被迫放弃。
争吵,避免不了;事情,总要解决的。
同时也让屏幕前的我们陷入深思,什么才是孝顺?
不能说,德出的孩子们不孝顺;反而,对于我们来说,大儿子最为孝顺。
大儿子自己是高企总经理,不让父母操心,还经常接济弟弟妹妹,给父母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经常聚集弟弟妹妹陪伴父母。
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大儿子可以算是最好的。
大儿子之所以如此强势阻挠,这是贫穷家庭长子的特性。
身为长子,贫困的家庭让他舍弃了太多,从小兼职贴补家用,交不上学费,大儿子需要考虑家庭的钱财是否够用,不会说出来让大家担心,而是选择独自承受。
他委屈,为家里付出了太多,家里人却不为他说暖心的话。
在大儿子的意识中,只有金钱才能让他们一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父亲德出追寻自己梦想时,大儿子感觉自己一直委屈求全,父亲却潇洒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如果是常见的运动,大儿子也不会这么反对,但偏偏是不被世人接受的芭蕾舞。
一般男生跳芭蕾,世人也有些不屑,更何况德出这样的七旬老人。
世人将如何看待父亲?一直照顾其他人的大儿子,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苦心经营的家庭,被父亲破坏,这是他不能承受的。
在大儿子的眼里,只要我给父母最好的物质生活,就已经是孝顺,定期陪伴聚餐,就是孝顺。
殊不知,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其他人。
这也是我们的观念。
德出跳芭蕾时,眼中绽放的光芒,大儿子没有看过;德出为了可以跳芭蕾,一次次摔倒的毅力,大儿子没有目睹过;德出第一次穿上芭蕾舞服的欣喜若狂,大儿子没有发现过……大儿子是个心存感激的善良的孩子,不然也不会从小补贴家用,长大后帮助弟弟妹妹,他是个合格的长子。
但却因为他没有发现德出谈及芭蕾的异彩,缺乏沟通,所以忽略了父亲最想要的梦想,忽略了德出最想得到孩子们支持的愿望。
疏于沟通,再努力,孝顺也会变成“无效孝顺”。
结语《如蝶起舞》是除了《请回答1988》之后,我看过的第二部暖心的韩国家庭剧。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有人都应该孝顺父母,但是“勿以己孝而感之”。
多些沟通,多些支持,父母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幸福,毕竟家和万事兴。
拉丁文懂了又忘也不失为一种拥有,因为遗忘是记忆的一种形式,……在我这个年纪,从事任何事业都是一种与黑夜为伍的冒险 ——《一个读者》博尔赫斯 葬礼,是这部剧的开头。
送别,却没有眼泪。
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习惯了离别。
全家人齐聚的70岁的大寿,被问到许了什么愿望,被妻子抢答到: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孩子们工作顺利和身体健康第二个愿望是不要生病给孩子们造成负担回家的路上,他和妻子说从现在要开始自己的人生了,被反呛无情,妻子如是说:孩子们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
住在养老院得了糊涂症的老友跳楼而亡,这个卖了一辈子船却没来得及为自己造一艘船的老友,在生命的最后终于随者自己的前进号驶向无尽的另一个世界。
最后一次看望老友,老友对他说的话,使深深埋藏在心底的愿望如藤曼般一路向上攀延而出。
偶然看到,少年芭蕾舞者飞跃的舞姿,从那日之后久久无法忘怀。
于是,他决定,70岁开始学习芭蕾!
舞蹈工作室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么大年纪的人竟然想着要学芭蕾。
拒绝了好几次,他却依旧出现在练功房里,央求学习芭蕾。
少年为了打发他,给他一周时间让他完成双脚脚跟离地,双手举起到头顶维持一分钟的时间,否则就不会收他做学生。
这一切不能明目张胆,都要在偷偷中练习。
每天一早就开始晨跑,锁好门在房间对着镜子偷偷练,吃饭的时候也不忘踮起脚。
一周后,在少年的惊讶中,完成了一分钟的动作。
阴差阳错,少年的老师,老年的学生,开始了一段搞笑又催泪的芭蕾学习之路。
一次偶然,少年看到学生爷爷的笔记,才知道他患了阿尔海默茨。
记忆正渐渐消失,而在失忆之前他希望能完成从小的梦想,飞跃一次。
记忆是无数文学家偏爱的主题。
在诗人博尔赫斯眼中,记忆是一座巨大的迷宫,记忆是一个人的一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几乎每一本书都在写记忆,用几十万字写记忆的自我欺骗与逃避。
通过记忆,看到的有恐惧、焦虑、厌恶、遗憾和愿望,它就像梦境一般奇幻又难以捉摸。
它有时纷涌而至,你却无法抓住任何;它有时一片空白,你又要强行唤起。
更重要的,记忆是一种存在的证明。
它可以被遗忘、被抹去,但谁也无法否认它的存在。
那么多作家留下了百万乃至千万关于记忆的字符,那么多画家留下记忆的画作,却不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更让人震撼,无论在哲学还是美学上。
达利-《记忆的永恒》 一次爷爷走丢,少年老师在街上找到了他。
学生爷爷迷茫的双眼望向了他,一片虚无。
他再一次犯病了。
少年记起了笔记本上曾写道:那天我又失去了记忆。
我完全不记得自己到底是怎么走到那里的。
只是突然有音乐传到我的耳里,以为芭蕾舞者映入我的眼帘。
那个少年飞跃的舞姿,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见过的芭蕾舞者,也想起斥责我的父亲的脸庞与小时候的我。
我在那一刻短暂的清醒了过来。
当雪花降落,少年在雪地里起舞,这个老人看到的不仅仅是少年,而是少年的自己 这部剧当然是一碗鸡汤,它给了观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局,与此同时也探讨了关于热爱、成长、自我、家庭、成全、老去和走向死亡的话题。
它没有赤裸裸地展示人生的难堪,但肯定了一种体面的衰老,肯定了热忱的希望是高贵的,即使全世界都在嘲笑它。
一只年迈的白天鹅,衰老的只是他的容颜,而他的心比失去希望的所有人都还要年轻。
作者 | Alicia如何破茧成蝶,成为你自己(5)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08591/06
当上一代人不肯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落到下一代人的身上。
沈德出从他父亲那里承接的自我限制与匮乏同样传递到了他的后代身上,由于他年轻时过早地让孩子们承担了属于家长的责任(比如牺牲自己的需求来帮助大人解决问题),导致大儿子和小儿子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二女儿则一直陷在「只要我够努力,就能成功」的幻想里。
他们看不到自身的能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总妄想做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
二女儿沈圣淑虽然为了让老公竞选议员做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没有结果,原因是她把自己幻想的框架当成了外在世界,她的努力与外界现实状况是脱节的,导致她看不到问题在哪儿,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不对。
所以就算在幻想中努力一辈子也没用,还是要回到现实,先认清自己,找对目标再努力才行。
而小儿子沈圣官一直不肯回医院工作的原因,是因为他无法面对自己身为医生却救不了别人的挫败感。
他高估了医生的职责,把自己当成了神,觉得医生只能救活病人,救不活不行!
但是他忽略了「医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限制」这个事实。
假如医生只能救活病人,救不活不可以的话,就没有人当医生了!
要背负一个人的生死,这么沉重的负担,没有人愿意承受。
因此现实与妄想之间的落差深深刺痛了沈圣官的全能自恋,他做不到给自己设定的超高标准,无法面对自己,所以辞职不干了。
他内在虚弱的自己显露无疑,于是他想去了解自己的病人,去寻找不愿意做医生的答案,而这些都是在寻找自己的表现。
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成就多少事业,始终取决于一个人人格的稳定,否则基础不稳,即使发展起来也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无法稳定持久的走下去。
同样陷入全能自恋的,还有采禄的父亲。
身为足球队的教练,当队员达不到要求时,他应该做的是去教孩子,帮助他们达到要求,如果是个人素质问题,他可以选择更换球员,这才是教练的职责。
可当时他做了什么呢?
他不觉得球队不达标是自己这个教练的问题,而是把对自己无能(球员没有如我所愿)的怒火发泄到孩子们的身上,好像打人能改变现实一样,结果因为体罚学生入狱。
他的问题是,他想让球队达到某种水平,但自己却没那个能力,一个人无法给予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球队一直无法提升,归根结底是他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
采禄的父亲出狱后一直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结果这个问题就落到了他儿子的身上。
他一走了之,但是问题还在,要一直替他承担后果的人是采禄。
本来已经通过徵选的采禄为什么又一次与发展机会失之交臂?
不还是因为他父亲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导致的结果吗?
而杨皓凡一直揪着采禄不放的原因,一是他不敢找采禄的父亲算账,足球队里的孩子都害怕这个魔鬼教练;二是采禄原先也是足球队里的一员,由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离开了足球队,这让皓凡觉得采禄背叛了他和球队,所以他顺理成章地把输球与自己受害的原因都怪罪到了采禄的身上。
实际上,皓凡当年无法踢球是因为腿受了伤,采禄父亲入狱后他觉得自己的前途被教练毁了,他一直把自己的梦想与教练紧密连在一起,其实就是想让教练为他负责。
就这样,他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一直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自甘堕落,还利用这份受害,把它当作武器去攻击无辜的采禄。
他始终想让别人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负责,却从未想过为自己做点什么能改变现状。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一受挫就一蹶不振、怨天怨地的人,一定是本身内在就虚弱、无法为自己做事的人。
起初,采禄对皓凡心有愧疚,所以一直默默承受,既为自己离开了足球队,也在为爸爸承担责任。
但是采禄的忍让只会让皓凡变本加厉,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沉溺于受害者的剧情里——自己活不好,人生失去目标,也不能让别人好过。
当采禄最终正视他、揭穿他的无能时,皓凡虚弱无力的内心无所遁形——他一直希望有人能为他的惨状负责,可是他不知道,让他最终活成这副模样的并不是教练而是他自己。
当皓凡看到采禄为爷爷飞舞的一刻,他才对采禄的话有了真实感,才赫然发现他与采禄之间的距离——原来采禄已经走了那么远了,原来采禄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而他还沉浸在过去,始终不愿离开那个小小的足球操场。
解铃还须系铃人,每个人始终还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走出画地为牢的模式。
采禄的父亲和皓凡两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各自重新出发。
而沈圣官则需要认清作为人的有限,认清医生的职责——尽力做事即可,只要他还热爱这份职业,他就可以重返医院再做医生了。
还有恩浩,在最初的剧集中,她为了保住实习的工作,忍受客人的无理取闹、被丢餐巾纸的羞辱,以及主管的剥削。
她之所以会委曲求全,皆因她的父亲沈圣山,因为她知道,她爸根本不在意她的遭遇和感受,他只在意结果!
只在意她有没有按照他的意愿上学、工作,在人前有没有面子,所以那些委屈远不如她爸的羞辱带来的伤害,所以她宁可忍受不公平待遇,也不想因为失去工作招来她爸的兴师问罪。
直到她看见「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换不来想要的结果」这个事实,她崩溃了,这才促使了她第一次审视自己的人生,寻找问题的根源。
于是她第一次勇敢的反抗父亲,不再以「满足他的要求」作为自己生命的核心,她想重新找回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而不是她爸强塞给她的定义)。
当她能够真正脱离沈圣山的控制才能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
一个人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会不停的探索,只要是你想要尝试的,所有的体验都有意义,所以不存在成功或失败,只有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这是我们活着的权利,因为一个人的自我与内核的稳定,不是被限制出来的,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自我探索、不断尝试、体验和经历之后,活出来的。
所以即便沈德出再羡慕别人飞翔的样子也无法替代他自己的需求,一个人需要什么最终只能靠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沈德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选择活出自己的样子,当他看着逐渐能做出原本做不到的动作,这份成就感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而这份满足是他早在儿时就应该得到的,但是直到70岁他才允许自己拥有它。
沈德出通过跳芭蕾舞体验到了活出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他成就自己的满足感,所以他想努力完成更多的动作。
还有比成为自己更有趣的事吗?
能够「做自己」本身就很幸福,不是吗?
未完待续......关注Alicia,关注个人成长,+豆瓣关注个人咨询联系,可查看首页 作者 | Alicia人本咨询师,专注于精神分析、心理塔罗与占星、原生家庭、情感关系、母婴关系、亲子教育、自我成长领域已第十一年。
这部片子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有爱的家庭,可以沟通的家人,互相扶持的朋友,以及健康的可以练芭蕾的七十岁老人的躯体它还有很多俗套的点:眼前一片眩晕就是要犯病,爷爷一定会站上舞台,男主肯定会成功,梁皓范一定会走出自暴自弃和男主握手言和,并找到自己的理想,爷爷一定会在公演前失忆很多很多俗套,可以被猜测到的故事情节但你还是不能否认它的好它的每一个镜头走的都很踏实,铺垫都很充足,角色的每一个选择走的每一步路,你都会觉得是符合他的形象的,这件事就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它要给你讲一个“做你想做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晚”的道理,但是它不会一股脑的输进你的脑子,而是平淡的给你讲一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故事,透过一位七十岁老人和他身边人的相处,给你缓慢的展示出来,爷爷的芭蕾练习镜头很少,努力过程铺垫的不是很多,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够,但恰恰是这种不过分渲染热血的平淡,才给人留在心里很久的冲击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性格:梁皓范的野心,小心翼翼的伪装,脆弱的偏执,以及得到教练鼓励和爷爷影响后的重新振作,他是饱满丰沛的,而不是作为一个显示男主积极努力的工具人文姬奶奶的演技,真的是能让人一秒落泪的程度,听到自己的先生得了阿兹海默症,一个人埋在心里谁也不让知道,但是在感到不舒服后会立刻让小儿子陪着去医院,然后平淡的说出我都知道,我得健康才能照顾你爸爸,就像是一个平淡的下午发生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轻描淡写里有巨大的坚忍以前get不到宋江的演技,只觉得他是接了一些很贴合他本人的角色,但是看到雪中那一幕,他眼神里的疑惑,担忧,惋惜,着急,情绪一层层的递进,真的一下子get到了他的魅力好的故事是会有这样的魅力的,让你从失意中振作,从迷茫中寻找出路,从绝望中找寻希望这也是每个人的坚忍人生
就是很好
我可能真的不喜欢这类型得剧?我觉得太煽情了,而且剧情真的很慢很无聊.....后面爷爷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也没有让我惊讶得,剧情真的有点子过于平淡无聊,也许我也是还没有找到热爱得东西,所以不懂吧,继续我的躺平人生。
棒剧~
主打温情、治愈,主题很好,但过于平淡我看不下去~
虽然嫌它太煽情了,但眼泪还是像豆子一样往下掉。
期望值过高,还算是中规中矩的鸡汤韩剧吧,并没有之前看过的很多讲老年人的好看,比如我亲爱的朋友
集数太多了,并且老套,不过能看。
“当然,人活着,能不摔跤尽量不要摔跤,康庄大道自然是好了,可是,摔跤也没关系的 膝盖破了又怎么样呢?”真好呢,每个人都要努力地生活啊!第1、2集拖拖拉拉看了几天,昨天下午3点开始看第3集,今天晚上就刷完了,嘿嘿嘿;-)
过于煽情了。另外,男演员能不能不涂口红啊
平了,也就韩式工业励志片,我以为能更好,期待高了,实际就会失望了
这个剧能打这么高的分吗?我看到第六集没有什么感觉,觉得有些地方很假
一个是剧拍的真好,一个是我真羡慕棒子家生活剧题材的宽广度,不是俊男靓女才有戏、才有人生才有追求呀,希望我国的影视从业者也可以早日明白这一点。
心有所属,才是所有航行的最终意义。当仍有活力的灵魂选择突破苍老的皮肉,迎接它的便是风花雪月、浩瀚星辰、天马行空,是无限的灵感,与永恒的美的体验。梦想并不会随躯体的老化而凋零,我们要始终保持热忱;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重新赋予枯萎的梦想以生命力。
太矫情太刻意了。不如另外一部老年题材的韩剧
【3.0】换成了男性主人公和现实基调的《耀眼》。从好的方面来讲,整部剧极富社会意义,除了呼吁针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外,还是一部反对性别刻板印象(刚毅男性与柔美芭蕾)的作品。而从不好的方面来讲,不论是抒情手段、画面审美或朴仁焕相较于金惠子而言的表演质感,本剧的综合审美明显逊色《耀眼》不少。
we live only once,追梦的人都在发光啊!宋江啊啊啊太帅了~!!
一套溫情勵志劇在滿眼穿越、驚慄、仇鬥劇之中悠然出現是多麼令人驚喜。有生之年不計成績純粹追夢向自己的理想進發就是無可抗拒的生命力,看了第一集已經被感動吸引住。鏡頭好用心,小伙子去接出獄父親落車畫面那片牆的植披都拍得好美,會認真欣賞這部劇。結局雪中路軌兩邊的重逢別出心裁亦感人,沈德山為自己攝錄備忘片段又有喜感。因芭蕾結緣的老少情誼還有家庭的踫撞與溫馨,富正能量的一部電視劇。
完全不会感兴趣的题材
老爸你现在幸福吗也在飞翔对不对
教练!我想跳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