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的主角——Tim Thomas,做出了两次生死抉择。
两次,他都选择了死亡。
第一次是在车祸后。
在那次车祸中,由于Tim的过失,造成了7个生命的死亡,当中包括他的妻子。
为此,他一直谴责自己,活在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为了偿还自己的罪过,他选择了牺牲自己——将自己的器官分别捐赠给7个值得帮助的人。
而这个抉择,直接意味着自己的死亡。
除了发现其中一个预定受助者是骗子,继而另觅他人之外,其余6人的捐赠计划都在顺利地进行着。
直到他遇到片中的女主角——Emily Posa。
按照计划,Tim将会把自己的心脏捐赠给Emily。
可是,Tim和Emily相爱了。
因为相爱,本已时日无多的Emily希望能继续活下去。
因为相爱,义无反顾一心求死的Tim希望能和Emily结婚生子。
Tim犹豫了,他现在想活下去,想和Emily有将来。
于是,Tim再一次面临生死抉择。
他疾奔到医院,找到Emily的主治医生,他想知道,如果自己不把心脏移植给Emily,Emily是否能够活下来。
答案是否定的。
心脏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要么Tim,要么Emily,其中一个必须死。
而决定权就在Tim手里。
Tim再一次地选择了死亡。
而与上次不同的是,上一次他是为了赎罪而死,这一次,他是为了爱而死。
至此,电影终于把一个关于赎罪、生命传承和爱的故事,完完整整道出来了。
选择一次死亡,需要很大的勇气。
选择两次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Tim的勇气实在让人折服。
也许这不是一部适合在平安夜看的电影,但它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爱的平安夜。
看到烂片真TMD的愤怒到想骂人。
如果说Muccino对文艺片的理解,就是用100分钟的沉闷无聊冗长,来烘托最后20分钟的高潮,那只是说明他是个傻逼。
哥给你支个招:随便找条土狗,拍摄100分钟它的各种特写。
最后20分钟再拍摄它被做成狗肉火锅的过程。
保证也能催人泪下,比你丫拍的这烂片要文艺一万倍。
第一点,片长与内容比例问题。
大家都发现——这部片子太冗长太沉闷太啰嗦了。
看到后来尽管有一个比较精彩的大爆发,但之前长长的铺垫会失去一大批观众。
而事实上所有在最后爆发的电影之前多少都设置了悬念,吸引人看下去。
本片只不过是悬念了前十分钟罢了。
第二点,叙事方式问题。
《当幸福来敲门》也是导演的作品,因为那个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本子使导演架构电影的能力问题被解读为“真实平淡”的叙事手法,而没有手法到底是不是一种好的表现方式还在争论中,但是电影一出肯定是要吸引眼球的,之前不断的谈话,人物变换,谈话,场景变换,再谈话……怎么能吸引观众看到最后呢?
第三点,细节问题。
本片的多数细节都是给了史密斯的眼神,他演的非常优秀,但不代表本片有值得注意的细节。
如果说水母是一个,在水母中自杀设计的挺唯美,但细节是为了意义存在的,本应该设置更多在“救赎”方面,而不是死亡手段。
如果它暗喻着“一场美丽却危险(致命)的自我解脱(救赎)”则显得刻意了。
第四点,情节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最难做到的就是深入浅出。
所以要想让人明白,深刻的思想往往喜欢披上玄奇的外衣,是为寓言。
同期影片《阅后即焚》是把生活传奇化,《本杰明巴顿奇事》是把传奇生活化,所以要让人看,还是要有点不一样的。
故事是浓缩的生活,即使纪录片也是一样。
第五点,演员问题。
不是史密斯演的不好,而是演的太好。
一个皱眉都带着角度的英俊黑人,不如一个马脸的眼角下垂的中年男白人更适合这个悲伤的拯救者形象。
电影传达一种沧桑感,如果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或许要比史密斯不断把握眼神还要讨喜。
不过毕竟导演要为了票房,因为其他已经不能吸引人坚持到底了。
第六点,真实度问题。
一个是和心脏病患者的感情处理。
实在是太煽情了,完全为了来点浪漫儿设置的。
而且不考虑一下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
一个是TOM的故事,对一个成年女性讲的励志故事,它不会有那种强大的激励效果。
还有最后华丽的死亡,的确很震撼,但我希望那种震撼是由面部表情体现的。
第七点,我的问题——我真是个挑剔的家伙。
不过我已经把该抖的全抖出来了,实在记不住看片时候想到的第七个问题了。
为了要迎合主题,所以这就归罪于自己了。
也许本没有问题,想的多了就来问题了。
一颗星给最初的情节构想,一颗星给史密斯。
星期天老天爷不作美,阴冷+下雨了一天,早上一直赖到11点28分才从被窝里钻出来,然后就一直浑浑噩噩不知道干啥好。
通常这个时候都会去看一部电影就看吧,上网,打开小区的共享,看见勤奋的管理员up上了seven pounds,反正will smith的片子不会让人失望到哪去,就看呗。
片子一开头,就看见Ben(Will Smith)痛苦地在浴室里打911电话,报警,说自己自杀了(我差点以为又一位威猛先生要产生了)然后镜头一切,一片阳光明媚的海洋。
Ben的旁白:“In seven days god created the world, in seven seconds I shattered mine.”其实故事一直就是在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把Ben做所有事情的动机和原因逐层向观众展示,为什么他会shattered了自己的世界,他之后会做什么?
为什么要自杀?
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被卷入的人物越来越多:无端被Ben辱骂的肉类公司电话客服Ezra,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患有先天性心脏衰弱,如不能及时换心脏就会很快死去的Emily,也就是故事的女主角;Ben的大学室友兼老死Dan,眼睁睁看着Ben在做一些旁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却不得不支持他——因为是老死;带着两个孩子与男朋友同居的Connie,被男朋友虐待却不敢反抗;患有白血病的冰球教练George;需要换肾的Holly;Ben的哥哥,那个真正叫Ben的人(Ben的本名是Tim),被弟弟冒充为国家税务调查局的职员...整出影片在一种压抑及忧郁的气氛渲染下进行,其实还是把人看得挺郁闷的。
Ben养了只箱水母做宠物(虽然这是片子的争拗重点之一,也是重要线索之一)最后也用这只宠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片子最后的高潮,也就是让我这只患有眼泪缺乏症哭得不能自已(传说中的“泪流满面”和“泪如雨下”)的三十分钟之内把片子的感情掀到最高,同时也将观众的骂战论点提出。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这部片子12月19号上演,IMDb的分到现在一直都维持在7.58分不上不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虽说到了最后这部片子的确是把该煽的情都煽了,表达的那种自赎及“生命到最后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及“让我的生命和爱在你身体里延续”的思想可以算是淋漓尽致,Will Smith就特别适合演这种内心特单纯,特忍辱负重,表情特固执的角色。
Emily将一件polo送给Ben做礼物,这个大个黑男人穿起来之后一脸娇羞地对Emily说“It's pink!”(Thank god终于有个男人觉得男人穿粉红色不自然了= =)然后Emily狡黠地对他说:“No it's salmon!”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sweet,多聪明的Emily啊。
还有一段他们俩温存完之后Emily所做的“what if”游戏,(瀑布汗,一个连走路都会因心脏衰弱无法供血到大脑而导致昏倒的女人居然还可以嘿咻...)Emily作出了一系列假如有适合的心脏可以提供给她,让她的生命继续的假设之后,Ben说如果那样,我们就要结婚,要生孩子。
看到那段的时候突然觉得,一个男人在和女人嘿咻之后,而不是之前说以上那翻话,是多么地“与众不同”...最后镜头又回到了影片一开头,Ben拨打911.然后他将一大袋冰倒进浴缸,再灌上水,变成会让人爽歪歪的冰水混合物(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冰水混合物给人制造的冷感比纯冰块更厉害)然后自己躺了进去,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内脏都给挖出来呀...(《救命》的阴影太大)结果他是把他的宠物——那只箱水母倒进浴缸,然后事实证明无脊椎动物是不会念及喂养之恩的,水母很快就将毒触手伸向Ben的手臂,Ben迅速中毒身亡。
到最后Ben的好友Dan执行了他生前的意愿,将Ben的心脏移植给了Emily,让她活下去。
虽然这一系列被我描述得很狗血,也被观众骂得很狗血。
但人的情感是没办法欺骗自己的,我还是哭得排山倒海收不住声音,边哭还要边怀疑,这中毒的心脏还能work嘛...到最后一段是为我的哭泣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换了角膜(连眼珠颜色都变了= =)的Ezra对心脏移植成功(其实这部电影可以拿来做医学昌明的宣传片了= =)的Emily说的一句“Hi, Emily.”不知道为何这句的催泪功效比前面所有都强大...(反正都剧透了,那就继续剧透得更猛烈一点吧!
)原来Ben由于开车不认真,发短信,导致两车相撞七死一伤(伤的是他自己),包括了他挚爱的妻子。
于是他痛不欲生,决定先救7个人,再去天国会他老婆。
这也是为啥IMDb低分的原因,其实在外国,是很部赞同以这种方式自我救赎,特别是部分宗教人士,觉得自杀是对上帝的亵渎。
同时还有的人觉得编剧这样将Ben“上帝化”,由他来选择谁该被救,实在是有点大英雄主义了一点。
其实从演员的演技和感情宣泄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下次换个聪明点的编剧,或许会更好!
“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而我摧毁了我自己的世界,只用了七秒。
” 1、计划 蒂姆,自这从七秒之后,一切都被改变了。
他的人生彻底被颠覆,他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原先的生活本身已经被摧毁了。
连同他的家庭、妻子、幸福、安宁、希望……全部都被埋葬。
而且,这种摧毁是不可逆转的。
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处于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如同一颗不着边际的尘埃。
终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
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什么才是终点。
他计划了自己的道路,接下去的时间,不过是倒计时而已。
电影的开始颇有些扑朔迷离。
透过银幕,我们看到神情忧郁的蒂姆在海中游泳、上岸。
他在海边别墅独自活动、沉思。
然后,他打电话去羞辱一个盲人肉类推销员,说一些非常刻薄的话。
抛下电话后他神情痛苦,忽然大声重复一个个人的名字,以至于失控抡起椅子、砸向茶几。
走出自己的屋子,他似乎也在到处搜集别人的信息,或者,是在刺探别人的信息。
他似乎没有恶意,但也没有暴露出什么明显的目的,让人猜不透用意。
我很感谢那些错误的故事简介,让我拼凑不出故事的整个面貌,才让我始终带着疑惑追究下去。
当谜底慢慢揭开,我们终于了解到,蒂姆口中喊的那一个个名字,是死在车祸中的人名,他每天都被这七个名字压得喘不过气。
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去弥补自己的罪恶、减轻自己的痛苦。
因为剥夺了七条生命,所以,他决定帮助这世界上的七个活着的人。
他把自己的海边别墅赠送给一个被男友虐待、两个孩子的母亲,帮助她获得新生; 他把自己的一个肺捐给了得了肺癌的亲弟弟; 他的骨髓捐给了一位得了白血病的男孩。
他的右肝捐给了一个中年黑人女子; 他的一颗肾脏捐给了一位冰球教练、一个有三位孩子的父亲; 还有两位……是最后获得他帮助的两位。
在他死后,他们分别获得了他的心脏和眼角膜。
为了救赎,他奉献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生命。
在影片中,蒂姆帮助的第一个人,是一个西班牙裔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正饱受同居男友的家庭暴力。
但她不敢离开,怕那人怕得要死。
蒂姆告诉她,有需要的时候她可以找他。
于是,一天晚上她带着孩子逃了出来,带着满身的伤痕。
他给了她一把钥匙,赠送给她一栋海边别墅,那曾经是他自己的家。
从此,这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可以过上一种远离暴力的安全的生活。
海风吹起了窗户的纱帘,带来清新爽朗的空气。
年轻的母亲站在窗户前望着大海,内心充满难以置信的新生的喜悦。
与此同时,观众的心里也充满了惊奇和疑惑。
为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做?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了。
但在电影中,这一切都是用倒叙的方式展开的。
一直到了蒂姆死后,最后才由他的弟弟,来揭晓蒂姆所有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车祸一年后,弟弟得了肺癌,需要双肺移植,他当然只能给一个肺,但从那刻开始,一个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他已经一无所有,生无乐趣,满身创伤,内心痛楚无法治愈,内疚和自责始终如同毒蛇一般纠缠着他。
他这么活着,比死要艰难得多。
但是,毫无价值的死亡,又于事无补、完全是一种浪费!
留着这具残躯还可以做些什么?
他一定曾经不停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然后,通过这次器官移植手术,他忽然发现,原来这具苟延残喘的躯体,自有其价值,能够帮助那些深陷痛苦的其他人。
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值得去做的事情。
他会让自己自戕的行为,显得更为有意义。
于是,他制定了这样的计划,并坚定不移地逐步推行。
他到处搜集别人的信息,不过是去甄选合适的援助对象。
他划定了受赠人的范围,但还要自己去细细考察和甄选,以免将机会误赠给不值得的人。
他和他们面谈、激怒、刺探,不过种试探。
毕竟,他的馈赠太过珍贵,而且绝对没有第二次机会。
事情按部就班地按计划顺利进行,除了一个伪装成好人的不诚实的医生……幸好他及时识破了医生的真面目,中止了计划。
蒂姆打电话给那位盲人,也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他说了很多难听点话,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种族主义者和疯狂的谩骂者,只是想要考验盲人的品德。
盲人经受住了考验,他沉静地听着本的辱骂,始终没有被激怒。
到了最不堪的部分,盲人也仅仅礼貌地道别,切断电话。
挂上电话,蒂姆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2、意外 器官陆续被割掉,他的生命力也在逐渐萎缩。
但他依然毫不动摇。
让自己已经不堪承受负罪感的肉体,在别人身体里获得新生,岂不是美事?
对于这一点,蒂姆毫不怀疑。
但是事情还是出现了一点意外,蒂姆在靠近那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女子时,他逐渐被吸引……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蒂姆选中她,是有充分理由的。
这个女子心脏病很严重,血型有稀有,配对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不进行心脏移植,她必死无疑。
而她又是那么年轻……她不应该死。
在接触过程中,蒂姆渐渐了解到她坚强又脆弱的内心,她艰难面对病魔和独立承担经济压力大不易。
她乐观又豁达,美丽而无助。
这一切都深深打动了蒂姆的心。
当她再次心脏病发作而昏倒、夜晚在医院醒来,她打电话给蒂姆,告诉他自己很害怕,他身不由己来到她的床前,守了她整个夜晚。
两个病痛的身躯和心灵,都同样知道自己没有未来,活不过下个月,却奇异地能够感受对方的痛苦、能够彼此抚慰。
她的确是他在寻找的对象,他黑暗的生活因为她的存在而渐露光明。
他爱上了她,为此他第一次想要活下去,和她一起活下去。
但是他同时又清楚地知道,她没有他的心脏,会很快死去。
如果他活着,她就只能死;只有他死,她才能活下去!
命运就是这么荒谬而无情!
一个求死的人,为什么要在他生命的尽头,放置一丝光亮?
一点温情?
但是这点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处,却映衬得他的命运,更为悲惨、更为残酷!
蒂姆在两人第一次肉体结合的夜晚,从床上悄然离开、在夜雨中狂奔至医院,不过是要问医生一句话:她的心脏,获得捐赠者的机会有多大?
当听到医生迟疑的回答,他心下洞明。
他往雨中径直出去,不再犹豫。
如果两个只能活一个,他只有一个选择。
一个早就做出的选择!
当晚,他用一种奇特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一只世界上最毒的水母,噬咬自己的手臂。
这种方法非常非常痛苦,也会结束得很迅速、无可挽回。
在放入水母之前,他打了911电话让人来救自己。
然后他坐入盛满冰块的浴缸,只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救护车之前就会死去,而他的内脏不能腐坏,他还要用自己的心脏去救自己心爱的女人…… 一颗心脏停止跳动了,换来的是女子的新生。
他的眼角膜也在一个善良的男子眼中继续活下去。
所以,蒂姆也不能说离开了吧…… 影片结尾,女子来到复明的盲人面前,久久凝视着他的眼睛。
那双曾经充满忧郁的黑色眼睛,此时已经是一片平静。
盲人被女子这么望着,有点困惑,后来他慢慢笑了,说,你一定是艾米丽…… 女子落泪,点头。
盲人安静看着她,说,很高兴见到你…… 3、理由 关于蒂姆做这些事的动机,网上有很多评论,有些人说,这是为了赎罪,并说这是太完美的西方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故事,对此我是不认同的。
故事的设定还是合理的。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你自己的疏忽,失手杀死了世界上你最爱的人,以及其他6个无辜者,你会怎样生活下去?
你还能怎样生活?
你难道不会为此而改变些什么?
去做些什么?
所以他有动机。
这点是和雷锋截然不同的。
那么,蒂姆是为了赎罪吗?
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蒂姆每救一个人,他的痛苦就会减轻一点。
但事实上,看完了整部电影,救了那么多人,他依然痛苦,噩梦、负罪、抑郁,内心的黑暗根本没有改善。
错误就是错误,有时候大错已铸,是根本没法挽回的。
所以,就算蒂姆把自己全部身体都捐给了别人,死者从何受益?
他赎罪的对象都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他去找谁赎罪?
所以,其实他无论怎么去做,都于事无补!
既然死者无法补偿,无法知晓,也就不能原谅,赎罪一说,也就没法成立了。
因此,在我看来,蒂姆制定的整个计划并不为救赎,而是有条不紊地求死。
因为生存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漫长的折磨和煎熬,只有死,才能结束这一切。
只是,他不想毫无价值地死。
他要利用自己仅存的可用之躯,做一点好事。
他要为自己死亡,找一点价值和意义。
如此而已。
在捐赠肾脏的时候,那个冰球教练曾问他,为什么选择了我?
蒂姆说,因为你是个好人,你是个没有人看着,也能管住自己的好人。
好人就是好人,有没有人在边上看,都是一样的。
蒂姆选择帮困的对象,是这个标准,所以他伪装成各种身份的人,旁敲侧击,要看到就是这些人的真面目,而不是他们人前的表演。
蒂姆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他完全能够换个地方,找个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从头开始。
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年轻英俊,找个工作或者女人,都不是难事。
如果少一点良心,他根本不必死。
但他就是过不去自己的良心。
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他还是逃不出自己良心的苛责。
他依然逃不出黑暗的内心。
所以,他别无选择。
不为了别人的感激(蒂姆送给受虐女子别墅时,让她永远不要试图找他);不是为了进天堂(基督教的教义规定自杀者不能上天堂。
在《哈姆雷特》里,奥利维亚正是因为自杀,所以连基督徒的墓地都不能葬入);甚至都不为了被原谅(无论他做了多少,永远无法摆脱负疚感,因为死者永不能复生)。
他什么都不要,他只是想要一个平静地长眠。
看完电影,我想,虽然蒂姆从那场车祸中存活了下来,其实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他只不过比那些在车祸中死去的人,多活了些日子而已。
而这段日子,他过得如此痛苦!
所以幸存下来,到底是蒂姆的幸运?
还是不幸?
后来,我回答了自己:对于蒂姆来说,当然是一种不幸,但对于那些受益者来说,蒂姆的存活,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运。
此时,那些蒂姆馈赠给他们的礼物,就在他们体内活生生地跳动着,提醒着他们如何去感恩地活过每一天。
对于蒂姆来说,他不要感激,但他收获了感激。
因为他的死亡,而让别人能生存地更好,我想,这就是蒂姆寻找的死亡的意义吧?
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所以这个故事,并非完全是悲剧。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Will Simth的电影有一部算一部的照单全收,我是真的非常爱这个男人。
我不确定是不是去了电影院还是会哭的稀里哗啦,但我肯定是害怕一个人进去的。
Wind_City的风从我回来就一直溜溜的吹,过了Chrismas Eve,也还是一点雪都没有。
为了这个晚上我准备了至少四部电影两集电视剧,现在,这一部就把我撂倒了,有点累,估计躺下就能睡着。
第一次过一个不知所措的寒假,我十分承认自己从心里面不愿意面对一定要长大、而后忍受寂寞的这个现实,也从来不想否认其实我就是个幼稚自私情绪化的孩子。
但其实,意想中那个纠结又温暖的新年我已经拥有过了,有人愿意被我爱,有人愿意爱我,有人愿意听我倾诉,有人关心我是不是开心,有人愿意大老远的送我圣诞礼物,剩下的只差我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了。
等到心痛的时候再去伤心,如果我连快乐都要逃避,怎么还有勇气再见到你。
男孩子的忍耐力经常会需要这类电影考验一番。
在办公室悄然度过两个小时,满满的,也觉得空空的,但终究是在办公室,始终无法释然。
比援助北川更令我热情澎湃,甚至有了捐献器官的冲动,严肃的审视了自己的身体:得锻炼了,这些零件还不定是谁的呢!
看了大家的评语 我只能说这种片子是见仁见智的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应为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坐到的整部片子节奏真的很慢 我用了四个小时才看完(因为期间我做了很多事。。
嘿嘿)看完有种释放很解脱感觉本真的做的很对这是对他自己的救赎也是对旁人的救赎不过这种举动太极端 我觉得其实没必要的不喜欢评论片子 自己心里的想法留给自己就好讨厌把个人偏见拿出来说的人也许有些矛盾 因为我毕竟还是评论了但是只为倾诉心中那么点点的纠结是一部可以看的片子
Will在这部电影里有点客串上帝。。。
剧情其实完全该按照正常的叙事走下来。
而不是蛙跳,插叙。
他不会上天堂,他原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基督教不许人自杀是有原因的。
人只有活下来才能有意义。
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Will如果愿意,他完全可以去参加NGO,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需要帮助。
钱不能拯救人类,器官捐献也不能拯救人类。
只有知识才可以拯救人类。
作为MIT的毕业生,他有能在一夜间修复从来没见过的机器的天赋,他该这么放弃么。
然后就是用水母自杀,这完全是扯淡!
那是神经毒素!
你的器官还能用吗???!!!
我看到他用冰水,觉得他还不错,不愧是MIT知道该保持死后的器官存货,可是看到水母,我真的!@#$%^&^我以为他会割脉。
那样也更漫长,更痛苦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烂片。
看到E的黑色眼睛我突然觉得一阵感动。
觉得这真是一部好片。
觉得之前的一切错误都值得。
然后我去洗澡了,回来后,想想。。。
还是3星吧,冲动是不对的,我们要客观。
不能说出7分功,3分过的话来。
用现在积得德去弥补过去的错尚未必能被原谅,那么后来犯的错误永远也不能作为以前功绩的借口
《快乐王子》这故事我至今是读一遍哭一遍,特别的傻缺。
同时,我也极度傻缺地相信一个事实:这位王子在成为铜像前,肯定有够混蛋——即使不混蛋,估计也是相当冷漠的一个家伙。
在生活中,我们成不了伟人,大都只能当萎人——萎靡地生下来,然后萎靡的去死。
我们蝇营狗苟,觉得自己铁肩担起的是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奋斗,我们钻营,我们为着自己的那份所谓荣耀感和成功后的愉悦,完成着一场又一场功成名就或者不功成名就的真人秀。
很难说,我们究竟是得到了许多,还是失去了许多——因为无论是你立志要做圣徒,或者下定决心就想一辈子做俗人,说到底,都能行行出状元。
快乐王子也许当年的梦想,是当个成功的国王,把王国的边界线无限地扩大,让人民们快快乐乐地读书种田抱娃子。
娃子够使了就去打仗,耀武扬威建立十全武功,娃子不够使就无为而治,好歹算个贤德君王。
当不了君王,他也许想当经营王国的CEO,无限推进自己国家在世界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总之快乐王子一定是个想成功的人,他的野心不是并且从来不是关心那些贫穷的市民是不是快要病死,病死前又是否有橘子吃。
后来,快乐王子脑残了——就像电影里的威尔史密斯一样脑残了,我想大多数名利场中的胜者肯定对这部电影嗤之以鼻。
成功人士突然莫名其妙想死,而且死前还要把自己拆得零零散散不搞批发搞零售——这不是脑残又是什么?
总之,快乐王子脑残了,老婆死了——也许是父王母后兄弟姐妹,总之是对于他很重要的人死了……他才发现,自己对于他人人生的漠视,和对自己人生的偏爱,为他自身带来了心灵上的惩罚。
快乐王子的心是铅做的,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于是,快乐王子成了铜像,为什么被树立起来,也许是他也像威尔史密斯一样,在《七磅》里搞了零售——或许结局也很震撼很悲惨,但至少,有人愿意去纪念他。
而世间的大多数CEO啊WTO啊HBO啊……抱歉我搞不懂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反正他们,是没人想用任何方式去纪念什么的。
生病的孩子渴了,想吃橘子,可他买不起——一颗宝石做成的眼睛可以买多少橘子啊?
一个人没有肾就活不下去,但有人愿意捐赠的话,他可以重新赢得生命。
一车橘子或者一个肾脏,我们最好别用功能来衡量它们的价值——它们体现的,是某个人对他人的关爱,是某个人对生命的尊重,是某个人对别人生存的不漠视。
威尔史密斯可以以任何方式去死,但他却选择了最痛苦的那种——尽可能地保存好遗体,以便死后的捐赠。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我觉得,那不仅仅是爱情。
七磅的福音,他从前六次行善的壮举中汲取了勇气。
快乐王子有没有遗言为自己树立铜像,我不知道,不过如果他有遗言,估计他身上那堆宝石金子的行头,也是他千叮咛万嘱咐地放上去的——否则到了阴间他还想帮助别人而不得,那得多难受?
当我们把别人的人生,也当成自己的人生来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才真正有了重量。
至今我仍相信快乐王子生前并不怎么招人待见,直到他成了死鬼,成了铜像,我才能嗅出,他身上还有相当浓厚的人的气味,在那里蒸腾着,缭绕着。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