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风格:1、剧集类型另类。
其实真探在美剧中算是挺特殊的,它的形式(不是类型),既不是连续剧(每季的故事、主角都相同),也不是系列剧(每集的主要角色和世界观是相同的),可能我看得美剧不够多,认真想来,似乎只有《希区柯克长篇故事集》这种系列剧有点跟《真探》类似,但是《希》是每集主角和故事不同的,不像《真》是每季的主角和故事不同。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美剧不拘形式的另一种突破吧。
2、用统一的主题来总领不同的每一季。
像《真》这种剧集,编剧难度很大,因为剧集与剧集之间无人物、情节的任何关联,一不小心就容易名实不符、滑向割裂。
其实ture detective的“true”字,就表明了这部剧集的涵义,它不再像是绝大多数传统的侦破片、推理片或警匪片那样,描述高大上的神探、小缺点的天才、甚或是特殊岗位的正常人,而是有诸多残缺的普通人,甚至破案都不一定是警探们的主要诉求(两季案子都是在主要人物退出警界后才真正破获的),起初他们都像真实的警察官僚一样敷衍结案了事,但由于种种阴差阳错的巧合或者是自身利益的考量,才让真相得以浮出水面,甚至是都未见得真相大白(如第二季)。
这种描写,很明显地让人更有“真”人、“真”事、“真实”世界的感受。
这正是“True”的含义所在。
所以,《真》之所以可以成为剧集,必然不能靠人物、情节这些表面的联系,而是靠的内在的主题、风格、世界观的联系而联结成一体,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真实”案件和“真实”人物,最终拼结成了一幅完整世界观的画卷。
而《真》的主题是压抑的、沉重的,就像真实的生活,这也是其“True”的体现。
二、《真探》剧集出现的意义1、电影类型片转战电视。
近年来传统的单纯意义上的警匪片、侦破类电影走向低潮,可以看作是其转向电视界的沿续和发展,毕竟相较电影,电视的投资更低,回报的可控因素也多。
2、演员阵容更强、可看性更高。
主角习惯请一些长年半红不火、火头已过(比如科林·法瑞尔)或者事业转型期、低潮期(如长年浸淫在喜剧片的文斯·沃恩、爱情片专业户瑞秋•麦克亚当斯 )或是正在成长寻求突破(比如遭遇大片败仗的泰勒·克奇)的二线电影演员而不是请专门的电视剧演员,马修·麦康纳可能算是个例外,但其实他真正走到一线来收获脑残粉还是在《星际穿越》之后,之前只是实力慢慢显露和认可的时期,而且《真》的第一季首播比《星》片上映与还早了十来个月。
这种选角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来成本低,二来演员相对成熟很多,三是这些人会愿意在小荧屏上尝试迥异的戏路以挑战自己试探观众,毕竟这种“转型”或尝鲜的成本对自己对片商来说都要比大银幕上低得多。
3、比电影获得了更充裕的时间。
8集的剧集,长度几乎是1部电影的4、5倍的时间,这样编导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细雕慢熬人物形象、去充分细致地铺陈背景、营造氛围,案件也可以设计得更复杂一些。
三、额外地,强烈推荐第二季个人觉得比第一季好,第一季仍然有诸多类型片的套路,比如双男主设计是典型的类型片套路,邪教和点到即止的指向现实批判也是美剧的老套路(如x档案等),而且作为侦探片的基本模式并未有大的突破。
但是第二季中的诸多关于现实的指涉,让人感觉颇有电影《唐人街》的风范,其实现在电视界无论哪一国度仍然以娱乐为主,涉及现实的也就是家庭、婚姻、爱情、职场等等老套,真正能够直接指涉当代政治、经济这些敏感话题的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二季远比第一季接地气,更真实,更配得上那个“true”字。
当然第二季的缺点也是鲜明的,和第一季一样,前期刻画人物的过程细腻到接近于冗长了,相当一部分弃剧的人就是接受不了《真》剧前期的拖沓;科林·法瑞尔和文斯·沃恩组团抢劫那段实在有点太像港片简单粗暴的套路了;三个主角都拿性说事有点太巧合了,当然你也可以往好里说,这是编剧搞对应,因为第一个死者本·凯斯皮尔也是因性而死;表演上用转型演员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比如说瑞秋•麦克亚当斯就感觉浮皮潦草(虽然她很尽力地不扮靓了,但是扮丑不等于演技提升),在第二季的表演上,没有出现第一季中马修和伍迪并驾齐驱各有千秋的飙戏场景,个人觉得第二季的演员表演上是文斯·沃恩>科林·法瑞尔>瑞秋·麦克亚当斯。
三个警探,至少一个半的人设来自艾尔罗伊的“无际荒原”。
把这个故事直接搬进洛杉矶四部曲,一点不违和。
只是少了一个好莱坞的纠缠,就这剧里还愣是挤进了一个电影片场。
每个人的背后,不只是主角,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结果是:许多小细节值得回味,主要人物的形象却不那么鲜明。
好在演员也没那么大魅力,看故事看故事。
抡上一打冰镇啤酒外加一包三五烟。
这剧风格实在实在是太适合一晚上憋着尿一口气撸完了。
看完似乎并没有太大惊喜却又真实的令人发颤的结局后,第一件事自然是赶紧杀到厕所把那泡憋了一宿的尿清泉而出一泻千里。
想想一个通宵就这么过去了,一肚子的酒即没带来一夜情也没带来什么生理或心理的上头,而是就这么随着马桶下水道流走了。
好歹在这一晚上它还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排泄后实在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伤,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离开了自己一般。
这季的真探给我的感觉也是一样,有人喜欢也有人和第一季神剧比较,对我而言,这季的结尾着实有点小失望,我们总期望着正义能战胜邪恶,故事的结尾总会有什么惊天大秘密被揭穿外加主角的惊天大逆转,然而或许这季的真探想要表达反而正是现实生活中无奈黑暗和悲哀,三个或者说四个主角的身世还有遇到的问题也许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儿,我们会犯错误,也会努力做些什么去尝试改变或弥补,但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改变,这个世界固然依旧充满了爱和美好,但在我眼中当今世界黑暗面实在太深太可怕,如果把真实的世界拍出来可能就和这季的真探一样。
第一季讲的如果是“探”,那这一季讲的就是“真”了,撇开了理想化的happy ending,很多事情就是无奈的可悲的。
话说回来,花了一宿看完这一季,原本也是想期待开完神剧第二季,或许会对我产生一些改变,有一些新的想法和精神支柱。
人们总是觉得某天某刻某个神奇的厉害的事件发生之后,也许只是一瞬间,他或她的一生就会得到改变,但就和这季的结局一样,事实往往残酷的半点情面都不留。
然而我的结局也并不比剧里的差呀,依旧什么也没改变,只是喝完了一打啤酒抽完一包烟,浑浑噩噩一宿完了一会儿依旧得收拾东西赶上6点去上班的班车。。
7/10结局可以说是很现实,但总觉得有点用力过度,过于煽情……父子感情线一味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爱,但个人没多大感觉,最后临死前留给儿子的录音上传失败,应该算一个泪点,但没有被打动。
因为儿子和父亲的互动真没多少温情成分……弗兰克就像个赌徒,虽然看似理智,但最终还是死于自己不肯放手的筹码。
摩托车警察是最让我遗憾的一个角色了,他渴望正常的生活,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引入正轨,然而现实不如他所愿。
他真的努力想要好好生活,女友有了孩子,最后决定结婚,看似美满结局,其实不过是将他的真实一面再次压制。
看到他最终死去的时候,为他悲伤,也为他松了口气。
死亡对他而言,也许也算一种另类解脱。
结尾,活下来的女主将证据交给记者,然后和弗兰克的女友带着孩子,做好准备,离开屋子,迈向未知和或许存在的希望。
喜欢这段剧情。
无论生活再怎么操蛋,总得继续,不是吗?
生活现实如此强大,到只要不认输,不妥协,就不能算输。
卧槽,这一季结局真·狠。
脱离“story”,呈现“truth”,太过于现实了。
这一部的故事挺复杂,人物特别多,表达方式也复杂,我看完后才复盘过来。
这一季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交织,三个警察,黑帮老大弗兰克,市长、市长儿子、财阀、警察局长、复仇者。
以及死去的黑帮老大手下。
虽然剧情错综复杂,情节乱如麻花,我觉得只要搞清楚1992年钻石抢劫案是谁干的,后续的黑吃黑、明贪腐、暗贪腐的因果就大体明朗了。
当年的钻石案的犯人是奥斯丁·切桑尼(芬奇市市长,最后死于想跟他争夺权势的儿子之手)、本杰明·卡斯珀雷(一开始贯穿全剧的被害者,被盐酸烧眼,也是黑帮老大弗兰克的得力手下)、蒂格·迪克逊(财阀、市执行长)、霍洛韦(芬奇市警察局长)、凯文·伯里斯(芬奇市警察局副队长)。
一切都是当年抢劫案的因果衍生,这几个人因为抢劫钻石发家致富,跻身芬奇市权力中心,干一些贪腐的勾当,后来又坑弗兰克的洗白钱,但是中途当年的苦主(珠宝店老板夫妇被这群人虐杀了,这对夫妇的一双儿女躲在壁橱里目睹了一切)的儿子复仇,杀了本杰明。
本杰明为防身又留了一手,把当年抢劫的视频和这些同伙以权谋私的海天盛宴(雾),权色交易之类的罪证资料放硬盘里保存下来了,还被复仇者拿走了。
这部剧没有耐心,或者脑容量核桃一样大,或者理解力不行的人是看不下去或看不懂的。
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是最后编剧把男主、男二、还有弗兰克都写死了。
就留下女主(还是通缉犯)、弗兰克的妻子拿证据翻案+浪迹天涯。
这对百合还挺带感的😂。
虽然真探系列我能看完,也能看懂,也挺佩服它的各种细节和用心,但是还是觉得它并不能吸引我,不是我的菜。
不过,因为也不长,还是可以看一看3的。
如果这部剧是单独的存在,没有第一季作为所谓的比较,多少人不会还没认真看完全剧梳理好剧情 就跑来翻剧评满嘴“完全比不上第一季”然后 “看不下去还是弃剧吧”。
翻遍剧评也没有一个认真解读剧情梳理人物关系的,如果迷你剧也看不进去 就别把看过权力的游戏这种内容更复杂庞大的剧当做挡箭牌了。
多线架构,关系复杂但有理有据,每个人物的挣扎都刻画得深刻有力,探案过程稳扎稳打,无论是事件发展还是人物内心都描写得十分真实,很喜欢的一点是 片头片尾曲以及穿插在剧中酒吧歌手唱的歌曲 都带着揭示般的明喻或暗喻。
谷歌了蛮久看到了一篇文挺好地梳理了剧情,分享如下,有空再翻译吧: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5/08/03/true_detective_season_two_a_guide_to_the_plot_of_this_confusing_season.html
真探第二季视听语言1、很多航拍高速公路的镜头作为转场,隐喻
2、p1摄像机仰拍固定机位,两位警探走后,留下心理医生一个人直立地站着,更显诡异
3、配乐:深沉恐怖乐器名称貌似是mega marvin,类似的恐怖音效乐器有the apprehension engine、水琴4、女主在看拉皮条网站时候的景别和轴线原则
剧本1、并不是说前面铺垫太多,而是感觉交代的不是很清楚。
因为案件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太多,人物关系很复杂,而且交易、对话都说得晦涩难懂有很多黑话,专业词汇较多,一开始看我都写倒回去听个四五遍才能听懂某一段的剧情。
如果没有耐心的话,可能会听不懂一些细节,便觉得没有那么多韵味。
但是介绍得比较详细,带到其背后的原生家庭和现在的家庭,就会让人觉得人物没有那么脸谱化,更加鲜活,而一些举动都更情有可原,也算是一种铺垫,对人性的一种诠释。
2、一个细节,看出女主作为警探的警觉和防备,右手戒指带三个,为的是打人的时候更有攻击力,也正好符合女主说的,她在下班的时候也会带着刀,因为她不想让自己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男性可以轻而易举把女性杀了的世界里。
3、一语成谶?
第二季显然不是第一季的延续,太多一言不合地拔枪崩人,背叛失望分分钟反转,节奏果敢快速得太多。
重点不是压抑而莫测的神秘,每一集都挤满了主人公们自认的悔不当初,全程各环节都在加速失控。
我还挺喜欢谢苗的,他有一种奇怪的真诚与正义感,独立他的果决和冷血外。
以及对不同事物截然相反的忍耐:可以咽下不可受之苦,压抑地奋命一博。
也可以在斡旋成功之际回肛,然后被这个意外杀死了。
最后的结局是一种无言的缓慢好转(也许),共同经历的人们各自死伤亡命,在阴谋组织者上位后开始复仇。
未必有效。
却无比真实。
一个宏大的故事。
92年的时候警署内部人员和本卡斯皮尔合谋打劫了一个钻石商店杀害了店主夫妻侵吞了赃物然后洗白了。
留下了两个孩子男孩莱恩(剧场布景摄影师)女孩妹妹劳拉(后被作妓女服务高端)。
后面警探提戈迪克森见到了钻石让伊莉娜鲁尔福去换钱希冀让案件得以重启。
开头卡斯皮尔被杀,他因为生意拿了福兰克(弗兰西斯谢兰)的500万让谢兰捉襟见肘。
奥西普切萨尼(市长)市长儿子托尼卡斯皮尔原警局长霍洛韦州议员因一块土地相互勾结各种小动作。
维克多雷州警探被女上司黑人戴维斯认为是个脏警。
妻子也认为他不地道要剥夺他孩子监护权。
查德小胖男孩。
贝泽莱西女主姐姐雅典娜父亲是潘提卡彭神学院职员。
丹妮其妹维拉是高级妓女。
欧文彼得洛是卡斯的医生同时给女孩整容。
强尼布莱克是谢苗助手勾结外部势力做空老板。
斯坦跟踪布莱克被发现灭口妻子乔依斯。
奥涩普阿甘诺夫俄以混血意图接手谢苗所有。
保罗伍德拉格公路骑巡警越战兵他女友和女主很像但不是女主。
“长大的你会问自己能承受的痛苦的边界在哪里?
没有边界。
痛苦会源源不断而人会精疲力尽”。
“不管你欠下了多大的债,受惩罚的不应该是你”。
案子被一拨人按下去了,戴维斯把它重启了。
原来大事是小人物干的。
几个男人都死了。
好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本人看来,各有各的特点。
要记住,编剧不是在讲述一个纯粹的解密游戏,他是在借助侦探游戏来反映这个社会不为人知的黑暗,有种雷蒙德钱德勒式冷硬风格的感觉。
第二季显然编剧野心更大,布局更大更深从州到市的形形色色的官员一丘之貉,他们淫乱,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诬蔑杀人,给人感觉这还有什么正义,主人公只有随时准备干他妈的,但是正印证了通过不正义的方式获取,最终会有悲剧下场,Frank和Ray终究还是死了。
还是那句话,这不是纯粹的解密游戏,也不是第一季哥特式黑暗风格的侦探故事,它只是一部借助侦探外壳,硬生生的把社会最黑暗,最压抑,最令人感到邪恶的生蛆的伤口掰给人看,极少人知道真相,主人公没有团聚在一起唱歌,坏人依旧逍遥法外,一股黑暗势力消失了,另一股接踵而至,让人感觉暗无天日,这个世界何时是个头。
第二季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露出大人物的各种龌龊故事,悲哀就在这,现实中我们总以为小人物与大人物没有瓜葛,甚至没有联系,但是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我们逃不掉命运的安排,跟大人物对抗我们始终处于劣势,我们悲哀地发现,什么正义,什么道德,什么法律,那都是大人物用来限制小人物的伎俩,没有所谓的公平可言,正如瑞秋最后跟记者说的那样,但还是跟我们留下一个念想,瑞秋将材料交给记者,讲出了一切,我愿意相信真相最终会告知天下,让所有人知道他们体面的外表下那龌龊的一切。
连普通的侦探剧都比不上啊,人家好歹故事完整逻辑清楚,演员演技也没那么烂。片头出现名字的演员,就ray相对还行,其他都是什么鬼,看着各种笑场加出戏。最后一集1.5倍的时长,就是1.5倍的大写的无聊。说喜欢第一季的人是在装逼的,你们才得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审美情趣。
其实与第一季最大的差距就是表演 第一季的表演不但撑住了剧本的逼格 而且升华了内容的深度 而第二季的剧本其实发挥空间不小的 只是演员的个人魅力让其沦为soso 另外导演不统一也是大忌 TD不是GoT 情节是其次 关键是氛围 || 幸福来得太突然啊 我还重温第一季呢 第二季就扑面而来啦
只看到了愤怒的科林法莱尔
弃剧了……
就是主角太弱才选了好几个配角,真正好看的和高潮在最后一两集,耐着太多耐心才看完,与上一季差两个档次
比前季整体差两档 不过整部剧临近尾声时 有个特别南方文学式的点 跋涉者死前的幻境中 见到最终的愿望 他告诉愿望自己脚步不停 但愿望否定他 说你已经停步了 跋涉者回头看见自己倒地的尸体 这信念崩断的瞬间 完成一个无限次往复的轮回 尽管连演员都不喜欢 这个点的触动却很大 会因为大概三十秒记住这季
可能是最好的结局,那也未免太惨烈了些。整个第2季水准忽高忽低。我把关注力全放在演员本身,勉勉强强看完了。确实与前一季落差有些大。没看的还是别看了。
既然是在文图斯,那里可是patagonia的总部,怎么可能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城市?编剧是故意恶心巴塔呢吧……
编剧,演员,配乐都太一般了,各方面挑不出什么亮点,剪辑还乱糟糟的,第一季虽然慢热,但是3集后逐渐引人入胜,而这季从头到尾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案件进展都如此乏味,很烦黑帮大佬这个角色的私生活戏分比女警探还多真的有必要吗?
什么垃圾救命,前6集到底是在拉什么答辩。能力不够的事就别硬拗了,最后只能变成一坨四不像的垃圾。
I have allowance, LOL.
除了表演以外,全面超越第一季。故事错综复杂,群戏火花四射,整体氛围惊为天人,而且作为电视剧,能把做到这个程度以及是顶尖水准。科林和文斯贡献了近几年最出色的表演,值得称道。结局的玉石俱焚屌炸天!
又名《科林·法瑞尔本色出演颓废探长》。结尾安排成“邮件发送失败”,毅然决定打五星(?误 3.5
和第一季相比各有长处吧,第一季编剧明显不是一般人,第二季则是在故事性上有了大幅度的变动或者说『提高』,几个主角的群戏线索也是异彩纷呈。男一糙帅糙帅的!(有点像布拉德皮特)/看到最后作为观众我真是死于心碎。
"这些真相都是用命换来的"。一步步看着黑暗吞噬、丑恶作祟。大量的航拍镜头所展现的城市,相比之下更显人的渺小。
第四集 一场屠杀,警察与毒贩交火,完全不看人质死活!果真美利坚自由! 懒得看!
遗憾的是,不复有第一季波云诡谲的神秘气质和电影般精致的视听语言;惊喜的是,故事更为黑色类型化,大幅升级的格局承载了更为沉重的悲情。作为制胜法宝的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再一次被发扬光大,决定每个角色归宿的,恰恰是他们自己的动机和抉择。黑暗汹涌如潮,却始终不能淹没那星辰般点点闪烁的光明。
男2打电话给战友男1,我受陷害走进一个局里了;男1放下电话跟战友女1通报消息,两人沉思了一下,滚起床单来,然后男2就挂了……除了第四集结尾惊艳了一下,整部剧集都平庸得可以,第二季的存在只能证明第一季的成功主要靠导演福永
看到最后,越发悲怆
S1只有猪脚很丧。S2每个人都很丧。每个人的过去都很黑暗,童年很丧,角色塑造只有gangster好一点,台词不错,其他人看起来非常刻意。特别受不了woodrugh,有身份认同问题的Gay,简直到了社交失能的状态,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