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新意。
不知道用过多少次的题材,老爸是特工,救儿救妻,以及内部误会,这都是好莱坞用了多少次的故事。
打斗不狠,枪战不狠。
连笑点都是韩国电影用过多少次那种。
比如车里误会车中“咬”,以及喷口水这种所谓笑点,我不记得几部电影用过了。
如果导演觉得一部特工漫画就能让全国风靡,这已经是极大的落伍了。
权叔也是好久不见了,就冲他来的。
还有,导演为了体现权叔家庭的普通,特意找了个长相非常一般的女孩来演女儿,拜托,老婆的演员都找这么漂亮,您还介意找个漂亮女儿?
这女儿完全让我找不到共鸣和怜惜,韩国是不是纯天然容貌的美少女很难找?
还是给三星吧,你就拿爆米花看就是了。
鼠目说: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受到自己环境的局限影响,觉得环境是什么,自己是什么,别人也是什么,毕竟凡夫俗子太多,能够火眼金睛的很少,鼠目寸光,以管窥天的人很多。
几天前我看了一部韩国权相宇主演的电影《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在工地里,工头总是看阿俊不顺眼,觉得他干活不积极,有偷懒的嫌疑,总要过来谩骂几句,踢阿俊几脚。
估计他这样的人总是在工地里狐假虎威,欺负人习惯了,总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背后举报人,对同事落井下石都是他这类人干的。
在他的眼里,工地里的人都是苦力,没有前途的,没有什么人缘关系的,没有钱的穷苦人,所以怎么欺负也不会出事,甚至还会挖苦,说什么你有本事还要来工地干活,你懂那么多还不是和我一样干工地,这样的挖苦我们在日常中见过太多这样的人。
他并不了解眼前的这个阿俊,原本是个孤儿,从小就喜欢画漫画,就因为没有亲人,后被官方带走培训成一个厉害的特工,其实就是杀手。
但是阿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那就是画漫画,他不想永远成为了国家的杀人机器,不想自己的双手继续沾满别人的鲜血,所以他给自己造成了一个意外,让大家都认为自己死了。
然后阿俊隐姓埋名,生活在底层,认识了一个美术老师,两人结了婚,也生了个女儿。
有一次工头上厕所,亲眼目睹了阿俊一个人把追杀自己的特工打倒,他才知道眼前的这个苦力,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的人,过去是个心狠手辣的特工,不知所措的他害怕阿俊要过来打自己,吓的当场大哭一场。
对韩国电影就不必陈述,政府,高官都不是正派,自私,胆小,残忍,反正韩国电影里政客和财团没几个好人,有良心的人总是在底层。
即使表达方式都差不多,我还是觉得韩国电影好看些,我宁可看批判类型的,也不愿看歌颂类型的,批判可以让人警惕,歌颂只能麻木。
坐井观天的人在底层特别多,这和他们的日常接触,还有接受的教育有关系,底层人接触的方面很普通,对百科知识一无所知,对世界局势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还喜欢以讹传讹,也不愿不想去获取知识。
他们也不愿相信别人说的,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便认为别人说的都是胡说八道,这就是孔子形容的下愚,无可救药。
有钱人会相对好些,毕竟受到的教育和自己接触的东西要多些,比如他们看到一个搞音乐的,词写的好,歌又唱的好,人也长的不错,就不敢去否定他没出息,就算是心里看不起,表面也不会故意去对其冷嘲热讽,不懂装懂。
当然,也有这样的人,二三线城市很多,特别是很没文化的地方,像北京这样文艺浓厚的地方,大多数人都是认同他的。
古往今来下愚的人都是大多数,他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明天,活在底层的人其实也没有明天,更不用说下愚的人了。
我们都知道韩信,他还没出头的时候,经常挨饿,也没地方住,虽然这样,还是有好心人给他饭吃,比如漂母,暴秦无道,人间有爱。
韩信随身都带着一把剑,就有人看不惯他佩剑,更是看不起他这个人,觉得一个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人,还佩什么剑,谈什么理想。
大家围堵他,当面羞辱他,韩信宁可接受胯下之辱也没有对这些人拔剑,韩信觉得这些人不配自己动剑,所以委屈活着,是想做更大的事业,这事业不是这些鼠目者能懂的,最后韩信做到了,他缔造了刘邦的时代。
《霸王别姬》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金棕榈的华语电影,该片是1993年就已上映的老片,不过它的修复版将于2020年4月1日在韩国重映。
韩国人民对香港电影颇为情有独钟,除了这次重映《霸王别姬》,在不少韩国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一些经典香港电影的影子。
单单是韩剧《请回答1988》,就出现过《英雄本色》《警察故事》以及《倩女幽魂》等香港电影的踪迹。
而韩国在2020年上映的这部新电影——《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更是带有浓浓的香港喜剧味道。
《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可谓是一部动作喜剧片。
男主角阿俊在父母因车祸双亡后成为了孤儿,但他一人单挑几名高年级学生的战斗力,成功引起了韩国国家情报局的注意,之后他被培养成为令恐怖分子都闻风丧胆的金牌特工。
但是,阿俊的人生理想可不是做特工,而是做漫画家。
他通过“假死”,得以脱离特工组织。
15年后,阿俊当上了网络漫画作家,也有了老婆和女儿。
但是他的连载漫画作品总是收获差评,赚不到钱,时常遭到老婆的嫌弃,也没钱买电子琴给女儿。
阴差阳错之下,以自己特务经历画成的漫画《暗杀特工阿俊》对外发布后引发轰动,惹来国家情报局和恐怖分子的大追杀。
电影里有很多明明是紧张刺激的场面,但是人物的互动和反应往往引人哈哈大笑。
所以它很有“无厘头”喜剧的风格,既有小人物现实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与小人物身份不相匹配的传奇经历;既能逗得你捧腹大笑,又能让你眼含热泪。
喜剧究竟具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让人看得又哭又笑还欲罢不能。
说不清、道不明,就从生活入手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通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等方式产生让人大笑的效果。
尽管喜剧是一种戏剧体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有丰富的喜剧遗产,但是普罗大众更熟悉的喜剧形式应该是电影,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受欢迎的香港喜剧电影。
说到香港喜剧,不可绕过的一个人物是周星驰。
1988年,周星驰凭借在影片《霹雳先锋》中的表现引起关注。
从1990年开始,他在《赌圣》《无敌幸运星》《龙的传人》等影片中开始摸索出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并大受欢迎,成为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
几年间,他接连出演了《逃学威龙》《审死官》《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济公》《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话西游》《行运一条龙》《算死草》等经典喜剧片。
从1996年的《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开始,周星驰开始尝试自编自导。
1999年的《喜剧之王》融入了周星驰“我是一个演员”的心路历程,笑中带泪的故事和表演提升了其艺术的境界。
至此,周星驰已经奠定了他作为香港“喜剧之王”不可动摇的地位,当时年纪尚轻的他已经被媒体尊称为“星爷”。
周星驰风格的电影常被称为“无厘头”喜剧。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博士詹庆生写的《影视艺术概论》一书中说到,周星驰电影也常常被看作是后现代风格的电影。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自“二战”之后开始,至今仍在持续的一种反传统、反理性、反文化、反秩序、反结构的思想文化现象,它不是一种流派或运动,而只是一种“现象”。
后现代主义意味着对古典性的道德主义、终极关怀、真理或真善美、乌托邦等超越性的概念范畴的放弃,在艺术作品中不再以某种抽象的价值理念为目的,拒绝阐释,削平深度模式,从而仅仅停留在游戏性的感官的狂欢之中。
有意思的是,曾经与周星驰是黄金搭档的香港著名演员吴孟达曾在节目《十三邀》中被问到,他认为周星驰喜剧的风格,在哪部片子上开始变得非常鲜明。
吴孟达说最早应该是在他们拍的电视剧里面。
那时候要拍《他来自江湖》,他和周星驰就去一些拍拖的热门地点,装作聊天,其实是在偷听人家讲什么。
他们听到情侣们的对话是,一个问“你吃饭了没有”,另一个不答吃饭了没有,而是说“昨天我看到一个手表,我可喜欢了”。
然后这边人也不会继续话题,说的是“那个餐厅很好吃,我带你去”。
互相有这种不搭调,但是两人聊得很开心,有时候一个点他们就乐了。
这是所谓“无厘头”的开始。
不过吴孟达说他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无厘头”。
周星驰、吴孟达以及其他喜剧演员们,他们最开始只是遵循演员的本能,去生活中观察与品位那些反常的、有趣的现象,融入喜剧创作中,而一个个经典就在无意间拉开了序幕。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总不会错。
喜剧如何产生魅力喜剧电影常常是平民化的文化定位。
它讲述小人物的生活和人生,误打误撞、机缘巧合并意外地收获成功,这种平民化的定位与普罗大众的生存现状与普遍心理实现了自然的契合。
观众既觉得电影中发生的滑稽事件很真实,但又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得以作为旁观者笑看种种。
周星驰饰演的一系列喜剧电影不用多说,反映了各种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而韩国电影《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也不例外,主人公阿俊虽然是一个网络漫画家,但是他的漫画总是受到各种恶毒的差评。
他在家里经常受到老婆的奚落与嫌弃,不得不向老婆伸手要生活费。
阿俊的衣着也很邋遢,不修边幅,在女儿面前活脱脱是一位窝囊废柴老爸。
在主编的催稿、老婆的责骂中生存的他,很平民化。
“不和谐”是喜剧电影常用的手法。
喜剧的表现内容往往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互相不搭边的语意、内容或事件被拼凑到一起,构成一种不和谐的喜剧感。
它除了主要体现在电影对话上,电影的整体时空布局也可以体现出这个特点。
《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在时空布局中通过漫画运用了这种“不和谐”手法。
电影在一开头呈现的是漫画场景,原来是少年阿俊画的父母出车祸事件。
之后影片的内容主要围绕阿俊脱离特工组织后的现实生活展开,而是通过他的漫画交代了他曾经的特工生涯经历了什么。
还有经典影片《大话西游》,就运用月光宝盒作为道具,将现实时间、历史时间、未来时间随意颠倒;将现实空间进行分割,并通过将不同的时间、空间打乱重组,使影片情节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叙事表现出现了非逻辑性、非连贯性等特点。
喜剧通过反差效果愉悦观众。
反差效果一般是指与正常逻辑背道而驰造成的喜剧效果。
不管是人物还是情节设计,喜剧都在挑战人们正常的逻辑思维。
比如,一位翩翩公子很帅气地登场,结果栽了一个大跟头。
这种与正常逻辑的背离,形成了很好的反差,也成为笑点。
老婆被恐怖分子绑架,一群人眼看着阿俊开着车将要来到现场。
他的老婆大喊叫他走,万万没想到那辆车真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掉头开走了!
《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中这个出人意料的反差操作,喜剧性很强。
戏里的人目瞪口呆,戏外的人捧腹大笑。
还有一幕是阿俊的老婆米娜在命悬一线的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挣脱恐怖分子的控制,连番跳跃并且开枪击退敌方。
谁能想到作为普通人的她有那样百发百中的身手?
正常逻辑来看是说不通的,不过这是她喝醉酒后的表现,颇有点像是韩国电影在致敬“醉拳”。
反差造成的效果通常是超越了人们的主观期待,从而使人产生愉悦感。
喜剧电影善于运用语言上的包袱噱头、形体上的极度夸张、道具上的精心设计,场景上的对比、戏拟,剧情上的悬念、误会、巧合等,将喜剧能够达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几乎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难以计数的经典喜剧台词和场景。
不是所有的喜剧都称得上喜剧其实喜剧有很多,它们也运用了包袱噱头、时空错乱、反差效果等方法去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但是为什么有些喜剧看起来就让人尴尬而不是搞笑?
看电影《祖宗十九代》的时候就有一种观众智商受到侮辱的感觉。
这部电影玩的是穿越,穿越的方式简单粗暴,一阵大风加上一个特效“嗖”的一下就回到过去。
为什么要穿越回到过去?
因为岳云鹏饰演的贝小贝虽然写的作品受到市场欢迎,但是因为他长得不好看,公司一直让他给颜值高的人当枪手,享受众星捧月待遇的不是他,他苦恼。
于是他穿越回到过去见到祖先们,就想着怎么为祖先们找到高颜值的伴侣,从基因源头上改变自己的颜值。
电影还在片尾直接打字幕说出电影的主旨,大意是追逐的过程最重要——整部电影呈现的效果就是很尴尬,更别说达到喜剧愉悦大众的效果了。
虽然喜剧常常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内容仿佛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但是正如吴孟达在节目《十三邀》上说的,“我们是有一个精神,有一个重心,有一个点在里面的”。
有些喜剧把重心放在台词、动作以及剧情反转这些表面,试图逗得观众笑,反而忽略了可以让观众发笑的基础——戏中那个人是因为智慧不够、认识不够、运气不够,做事屡屡受挫,所以观众才对那个人给予理解、同情,进而移情,才不会对于人物的种种行为感到刻意。
也就是对于人物的行为缘由有所交代,即使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人。
比如《喜剧之王》里的洪爷,不管是声音还是动作,都很有街头混混的派头。
但是他关心奶奶吃药没有,担心奶奶出来会着凉。
这样观众就会知道他是个孝子,虽然看到他有点不正常的行为,但不会感觉那是刻意为搞笑而设计,而是会理解为是人物本身的缺陷。
还有《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里的恐怖分子杰森,他长得丑陋,又言行夸张,还把阿俊的老婆绑架来逼得阿俊与他昔日的特工教练一起现身。
恐怖分子主动找情报局的人,这是什么操作?
一系列举动看来都很“无厘头”,直到杰森看到漫画中的弟弟后的反应,观众就知道了原因:杰森的弟弟当年是被特工教练严刑审问的,现在他要以牙还牙。
这样就让观众知道了恐怖分子也是对亲情有所眷恋的人,人物形象更立体,对于他的癫狂行动有所理解。
很多人会在时隔多年后再看回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反而会想痛哭。
因为这些喜剧是在闹剧与喜剧之间、悲情与欣慰之间游刃有余地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做到让观众笑中带泪。
《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中阿俊的女儿向情报局的人说阿俊整天画漫画但总是收到差评,赚不到钱整天被妈妈无视,被岳父岳母唠叨,去工地上打工——这一幕让人很动情且催泪,而转瞬间大人们的对话又引人发笑。
现在人们大多承受着高压力的生活,需要通过喜剧释放压力。
而看喜剧不仅仅是得到一场哈哈大笑,优质的喜剧除了有戏谑调侃的玩笑,更是具有其精神内核。
每一个玩笑的背后,都藏着认真的意味。
吴孟达说自己老演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物,很多作品中的角色都不是一本正经的那种正面人物,但是他会向观众传达这个角色有他的正能量。
反派有其自己想象的合法的理由,因为都是人性,“最普通的人性而已”。
喜剧看似以“搞笑”为唯一的目的,不做道德与伦理价值判断,甚至有些反传统,注重个体性,注重对当下生活和生命的把握。
所以人们喜欢看喜剧,喜欢看喜剧时的哈哈大笑,喜欢大笑之后的通体舒畅。
可以说喜剧是一种潜在被需求产品,它能最大化地给人们带来轻松快乐。
而人们对喜剧的热爱,本质是明白了生活的残酷后依然热爱快乐、追求快乐。
看喜剧时流的泪,是在提醒我们笑过之后能够多点思考喜剧中的深层次内容。
多点品味优质喜剧的精神内核,毕竟喜剧是让我们带着希望面对生活中的绝望。
(文中配图均源自网络)参考资料:1.詹庆生,《影视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秦勇主编,《核心价值视阈下的影视文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2020年03月20日星期五
因为是权粉,看Hitman之前,期待多多:看了几位主演为推片子上的综艺访谈,漫改、喜剧、动作,几个噱头招牌;甚至连1月韩国一开画的周票房走势都关注了,虽然是春节档,但大疫眼瞅着就来了,据称多少还是受了影响,但还是今年韩国第一部票房过损益点的片子。
所以,25号VOD一出,等不及熟肉,就把生肉看了。
结果真是大失所望。
不觉得是因为生肉熟肉的区别,才有这么大的失落。
好片烂片,一眼可见。
故事结构散乱无章,人物塑造单薄潦草(几个大配角路人一般的演技,简直不忍看),剧情情节更是简单对付,漫、喜、动,所谓的三大卖点没有一个出彩儿。
别说逗人笑了,就剩哈欠连天了。
可能唯一能提的就是权演员的打斗戏份儿,比一些前作貌似是卖力了不少,可惜全无用处,Hitman真是活生生浪费了一个能文能武的他。
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感觉权演员这戏路是要往他的偶像成龙那类动作喜剧上靠啊。
可就问一句,Hitman,你这剧本还能更寒碜点儿吗?
权演员,咱接戏能看看剧本再接吗?
且不说当年最好的《马粥街》《痛症》,就算沉重路线改轻松路线,要拍喜感的,好歹多少也别差过《侦探》系列吧,哪怕去年轻喜风的《要做两次吗?
》都比Hitman能看下去啊。
P.S. 说真的,只想打一星,看在权演员的面子上,才又加了一星;配角之一一脸横肉的许成泰在没多久之前的《神之一手:鬼手篇》里也有他;还有就是,生手熟手果然区别太大,搜了一下Hitman的导演,叫崔元燮,第一次自编自导。
咱还能说什么呢?
P.S.2 今天听说权演员要搭档姜河那、李光洙出演动作喜剧片《海盗》续集,又是《侦探》系列第一部的导演,和之前猜的一点不差,权演员这是死心塌地要在动作喜剧片这条路上一门心思走下去了。
这么一算,今年《推理的女王3》又是等不到了。。。
男主是一个孤儿,从小被韩国政府培养成了一个特务,但是男主非常喜欢画画,但是作为特务肯定是不能画漫画的,然后一次任务男主从飞机上跳海,故意没拉开降落伞,然后大家都以为男主死掉了,其实男主是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还开始画漫画,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男主画的漫画很烂,而且在家里被老婆欺负,被女儿看不起,然后男主一次喝醉了,把自己以前的特务生活画成了漫画,然后他老婆帮他上传到了网上,然后一下就火了,但是韩国政府发现,男主没有死,而且,漫画里的大反派也出现了,而且杀死了好几个当局的特务,然后韩国政府认为男主是间谍然后就去抓他,与此同时,大反派抓了男主老婆,要求男主带着他以前的教练去见他,然后男主从警局跑了出来,然后去找大反派,这个时候男主以前的师弟出现了,而且一直暗中帮助男主,警察这个时候抓了男主的女儿,男主出现了两难的境地,但是在师弟的帮助下,男主带着女儿去找大反派了,最后一顿打斗,男主老婆被救了,大反派也挂了,男主继续回到了自己漫画家的身份。
演员的演技都还挺好的,从男主,到队长,以及女儿,老婆,反派杰森,等等,在搞笑也在演戏,就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搞笑,挺好玩的。
全程无尿点。
剧情人物设定都挺有意思的,在搞笑中也有温情和感动。
动作也很激烈,挺逼真的。
有很多名场面,真的特别搞笑,女儿在阿哲面前诉说男主有多可怜,以及男主和队长之间的互动,还有朴主编,杰森,语言动作,都很诙谐有趣,但也不出戏,很自然。
电影《大话特务》描述一位梦想成为网路漫画作家,并逃离国情院的暗杀要员“俊”(权相佑饰),某天酒后他把不该公开的一级秘密画了出来,因此成为了国情院与恐怖组织的追逐目标,是一部动作喜剧电影。
在韩国过年期间上映,带给许多家族快乐笑声,又是喜剧又是精彩的武打动作,在韩国票房创下佳绩。
超清支援,公众号“影漫博士”已收录不仅如此,在网路上调查的「新年最想观赏贺岁片」问卷中,在众多竞争电影里《大话特务》夺得最适合年节与家人共同观赏的第一名,与去年同一时期的喜剧强片《极限职业》类似。
也有许多网友在网路上纷纷发表观后感,「剧情中有太多笑点,超适合全家人一起去看。
」「太搞笑了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过年一定要跟家人一起去看这片!
」「过年就是要看喜剧电影啊!
」纷纷大推《大话特务》。
《大话特务》由权相佑、郑俊镐、黄语瑟惠等韩国喜剧王牌演员齐聚一堂共同演出,加上动作场面也同样不容小觑,观众们也纷纷回应演员在动作方面的用心演出,各个演员也忠实呈现角色特性,尤其是在韩剧中总是被归类於深情男主角的权相佑,近年来在喜剧方面也表现得相当出色
整体故事讲的是:一个父母都是跆拳道和体操家的小屁孩因为一次车祸父母双亡,然后因为格斗天赋异禀被国家安全局收编了当做超级特工培养,并靠天赋顺利成为队伍里的王牌,但男主爱好只有漫画,做了十年特工后在一次任务里面诈死,躲到一个小镇结婚生子当上了全职漫画家,但是一直作品不被欣赏收入非常微薄,只能靠媳妇去教画画才能养家。
一次无意中喝醉了把自己当特工的经历画了出来并误打误撞发给了编辑,最后就火了,然后国安局和反派都来找他了。
最后2边打起来,男主最后一次又拯救了世界。
提起宅男,你会想到的词是什么?
糟蹋、迷糊。
提起特工,你会想到的词又是什么?
帅气、勇猛!
可如果告诉你,宅男的前身竟然是特工,你会不会感到无比惊讶?
最近,韩国出了一部沙雕特工片彻底颠覆你的认知。
它就是——《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
1、反差萌的人物设定主人公阿俊原本是一个国家暗中培养的王牌特工,身手不凡、立功无数,但因为天生喜欢画画而厌倦了这种特工生活,在一次暗杀行动中他制造了自己的意外身亡。
可当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漫画家生活后,反而漫画被网友骂的一无是处、编辑也打算辞退他。
事业上是loser,生活里是死宅,赚钱不行、做事迷糊,时常免不了遭受老婆的“毒打”。
当自己把特工生涯画成漫画爆火全网后,引来了国情局和曾经恐怖组织的反派双重追杀,双方分别挟持了女儿和妻子后,阿俊被逼走上了解救妻女、证明自我、打败反派的救赎之路。
主人公前后身份的巨大反差,为后面各种无厘头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背书。
当组织里曾经被视作是自己接班人的后辈闯入家中,上一刻还跟对方大打出手、势均力敌的对抗,
下一刻还没叙旧结束就被人从后面用电击枪给击晕了过去。
在去营救妻子的路上接到了国情局挟持女儿的电话,威胁他将绑架的队长送回并自首。
,当阿俊老婆看着阿俊的车出现在路口时,她大喊着“老公,不要来!
不要来!
”。
上一秒反派还夸着爱情的伟大,下一秒刚到跟前的阿俊一个急转弯掉头跑了,留下了一脸懵圈的反派和无比气愤的妻子,那一刻的爱情简直如同山崩地裂!
对比我们熟悉的特工形象,比如帅气多情的“007”詹姆斯·邦德、挑战不可能的“碟中谍”伊森·亨特、高科技层出不穷的“黄金特工”哈里·哈特,阿俊这个角色显然与欧美特工形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内心和行动是不一致的。
阿俊的知行不合一,一方面在制造了反差萌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大大丰富和立体了 人物弧光,他不是一个冷血的国家杀戮机器,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喜好、热爱家人的真男人。
2、漫画风与无厘头近两年,韩国动作喜剧《极限逃生》和《极限职业》都在向港片致敬,并且继承了正宗的无厘头风格。
作为同样定位动作喜剧的《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一边继续发扬无厘头的喜剧风格,一边则通过动漫插叙的方式打出自己漂亮的特色牌。
全片的真人场景在画面上采用略昏黄的暖色调,营造出一种90年代复古电影的氛围。
许多包袱也埋得很有意思,充分表达出了无厘头的精髓。
阿俊与曾经特工组织的上级和接班人来到安全屋后,准备重装出击、营救妻子时,怎么也搬不动装满一堆武器的包。
刚出门又突然把后辈一顿狂揍,理由是让国情局的人觉得后辈没有背叛国家,是阿俊自己逃的。
这些行为表达上让人好笑的同时又极为合理。
当阿俊进入反派抓起来暴打的时候,还醉酒的妻子瞬间暴起、狂揍反派。
镜头一转其实现实里是妻子躺在车上手舞足蹈,刚才那一幕不过是她的幻想。
这些无厘头的桥段情节是很夸张,但却很符合无厘头的风格,总能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另外,采用动漫插叙的方式既贴合了电影本身的主题元素以及人物的性格,又能够丰富故事的展现形式,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与其他同类型区分开来。
这样的做法显然对于本身其实是老套的故事来说,不仅能够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反而增加了不少的新意和趣味性。
3、符合现代语境的自我表达《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其实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套的正邪对抗占据大半篇幅,反而对家庭亲情的深挖和塑造不够足。
但电影从始至终,阿俊热爱漫画的心是没有改变的。
一开始他通过画画“拯救”父母免于车祸,到后来为了画画制造自己的假死逃离特工生活,再到挣不到啥钱也仍旧坚持画画,这些都应了那句: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倾尽全力、坚守本心,最终一定能够取得自己的辉煌,其实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
就像主人公“阿俊”,在外人眼里是个终日无用的死宅,可当他认真起来的时候所画出的漫画瞬间就能给火遍全网,这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漫画威龙之大话特务》不仅在无厘头的嬉笑声中颠覆了观众对于传统特工电影的认知,也加入动漫的叙述形式和符合现代语境的价值理念,这些新元素都能够为观众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岂不是让观众看得更开心。
其实剧本不错,但是,韩国动作片真的一般。
剧本不错,但是可以拍的更好,主角非要用真名吗?
我服😁😁😁😁😁😁😁😁😁😁😁😁😁😁😁😁😁😁😁😁😁😁😁😁😁😁😁😁😁😁😁😁😁😁😁😁😁😁😂😂😂😂😂😂😂😂😂😂😂😂😂😂😂😂😂😂😂😂😂😂😂😂😂😂😂😂😂😂😂😂😂😂😂😂😂😂😂😂😂😂😂😂😂😂😂😂😂😂😂😂😂😂😂😂😂😂😂😂😂😂😂😂😂😂😂😂😂😂😂😂😂😂😂😂😂😂😂😂😂😂😂😂😂😂😂😂😂😂😂😂😂😂😂😂😂😂😂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好细腻的电影
故事很短,一个晚上,仅仅只有一个喝醉了的晚上我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依旧无法跨越。把记忆封存进草莓酒罐中,留住永不褪色的冬天我记得每次旅行的最后几天,想到之后一切的生活都会如此乏味,还有好多好多情感无法理清,只能拼死把所有能够抓住的塞进记忆之中,那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时间会冲淡所有的一切,我们之间没有“不可战胜的夏天”。是想一直看一直看然后直到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理清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年上拿蛋糕上的面具也太宠了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假期结束一样 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乏味中 只有那个晚上好像有些不同 但又什么都没改变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三星半。传说中的三小时版本会不会更好。有无人来分析下海报。
两位女主很有化学反应!姐姐到最后好宠
喜欢年上,俩人都很可爱很有魅力,喜欢最后分别的部分“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这段感情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假期是美好的,但是也会有结束的那天
一部小片子能探讨这么多东西,真的很值得推荐。从剧本到演员,整体上都很精巧、很用心,台词也设计得很有心意。虽然偶尔画面比较抖动,但仍然瑕不掩瑜。[剧透警告⚠]塔尼娅的个人魅力,两位老师之间陡然上升的感情,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恋爱,在儿童剧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大人世界,看完心情有些淡淡的忧桑……只能说毛子在这方面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是很多的。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