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根据日本动漫改编、面向全球市场的好莱坞电影。
其改编极大还原了原版动漫的经典场景,而且原作本身也十分紧贴时代的脉搏。
要知道,士郎正宗这部曾被押井守改编成经典动画、讲述未来打击虚拟犯罪的警察部门公安9课成员处理网络恐怖主义的经典漫画,其实并没有脱离我们的生活现实。
毕竟,索尼影业遭朝鲜黑客攻击、大量内部邮件和未发行电影被泄露,就是不久前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震惊全球的国际性政治事件。
在此之前,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普遍刺探各国通信的棱镜门事件也离我们并不远。
而且现在虚拟现实的游戏时代也已经到来。
《攻壳机动队》改编电影的消息公布之初,确实让广大影迷和动漫迷大为兴奋,但随着主创人员确定并宣布斯嘉丽·约翰逊扮演主角,立即引来了无数的担忧和抱怨。
果不其然,最终电影确实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也没有埋没经典原作的招牌。
回看原始版的时候那种颜色让人想要昏睡之余总有些恐怖说不清楚源于哪里但是就是让人心里堵堵的难受但是在看了2.0之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是颜色那种突然明亮起来的颜色不止体现在街景或是打斗时的色彩上更多的体现在了人的脸上尤其是巴特跟少佐无论是服装商的明艳还是两个人脸上那种通亮的面无表情都给了我们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很多电影再看第二遍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受但是攻壳没有我依然是在每次少佐脱衣服的时候转头跟身边的人说话依然是在六课的人出现时发指的愤怒也依然在2501的叙述之后感到没有意义的失望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把那段记忆再加深一遍以及让我不会再看第三遍那种感觉多多少少的让我联想起了教父一二三或者叫做战争启示录
我们接受我们和细胞一样是生物,我们终将接受我们和一段代码一样是生物。
生命的定义将被打破重塑,也必然被打破重塑。
毫无疑问。
周日一天,看了攻壳的两部电影。
包括这部2.0的和《innocence》。
看完很累,伤感。
所有宏大智慧的电影,恐怕都是这个基调吧。
无论如何也是快乐不起来的。
95年的故事,如果结尾悲怆就好了。
或者导演把所有的悲伤留在了续集里,留在了那个男人的生命里。
终将是孤独,收敛的怀念。
印证了那句”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温柔的男人,在他给狗喂食的时候知道撩起它的耳朵,知道一如既往地为素子披上外套。
我在这一集里才落下眼泪。
当你变成万事万物的时候,视角不是我等凡人可以体会的。
”只要你连上网,我就在你身边。
"续集里素子的道别和吕克贝松的LUCY一样,“I am everywhere." 冷酷的。
迷人的。
不可追逐的。
无话可说,岛国这种片子太符合我这种宅男胃口,冷峻的画风,充满反思意味的画面,配合古朴的音乐,总让人有太多感触,作为最高等级的物种,我们的ghost即产自于肉体,却又限制于肉体,当科技可以生产一切的物质甚至于身体之后,我们彼此的区分只在ghost,但又因着这种多样性与进化,人类得以不断繁衍,而死亡只是其中一环。
动漫,常见的主题就是友情、励志、想象、奇幻,一般会偏儿童向,但日本把动漫演变出各种各样的主题,恐怖的(比如暗芝居)、黄色的(不提了),知识性的(比如工作细胞),甚至是哲学的,比如攻壳机动队,而且这部动画电影还是1995年——我的天24年前——出现的。
2008年这一版是在1995年版基础上重制的,建模、色彩、声优都有改变,很多人都觉得08版虽然制作技术变好了,但并没有增加好看程度,反而是95版那种质朴的画质,能让人更注意到本片的哲学性。
我没看过1995年版,不会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所以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
但其实要我评价我也评价不出个所以然来。
本片的哲学思索和赛博朋克风格较强,一定程度削弱了故事性,而我又是一个比较看重故事的人,比起视本片为神作的人,我对攻壳机动队的评价会稍微打个折扣。
其次,攻壳机动队探讨的是古老的“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的问题,却结合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这就非常有意思。
未来世界里,不仅有高智能的机器人,人也可以被改造,片中称之为“义体化”。
那么人和机器人的界限就被模糊了,就好像构成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更新,那么当全身细胞都被更新过,虽然我保有了过去的记忆,我还是昨天的我吗?
同样的道理,被义体化改造的我和肉身的我还是同一个人吗?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极端化,假如一个人全身基本都被改造了,大脑连入了信息网络,他(无性别区分)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形式,就是他的思维(ghost),以及承载他思维的载体(shell),他是否还可以被称为“生命体”?
片中对此的回答比较模棱两可,也有可能它暗示了,但我没有看懂。
但模棱两可是对的,哲学思考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有所发展。
因为是重制版,所以首先对比一下1 对于片头的部分,重制版使用3D当然更好一些(毕竟原来的版本已经被Matrix学去了嘛);但是潜水一段,明显因为水泡不可能是正圆形的,所以原来的手绘更胜一筹。
重制版去掉了一些过于明显的象征和暗示,这个见仁见智,个人是比较欢迎的。
这里大量使用了“拟似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不仅活用了原作设定(原作很少使用这个技巧),暗示意味是非常明显的,镜子和水面、他人的眼中等等都暗示了角色/人格的切换和模糊。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其实就是做起来好看,更进一步消减才好。
最后傀儡使从大男人的声音变成了外表一样的女性声音(而且是神原凉子!
),从养眼程度来说是大欢迎(当然也是为了弱化原来的男女繁衍的象征而强调镜像融合的象征)。
2 这个片的一大好处就是原作和动画的制作者都是武器爱好者,所以花了很多细节来描写准备动作、战术、心理对抗。
比起好多TV里面错漏频繁,可以说不知道高明到哪里。
3 原作因为太早了,所以有些细节在现在看来不大真实,比如公用电话。
另外博士明显用的是c程序在分析,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时候用脚本语言明显更为合理——当然也不排除用的是看起来很像c的脚本语言。
警花生化人的监视屏幕也不符合习惯,即使是字符界面,这种情况大多也会用多色+对齐表格,只要看过各种企业内软的监视界面就会知道。
当然也可能某人习惯性的用了unix缺省的胡乱一锅粥输出全部stdout的习惯,其实因为偷懒这么做的不乏其人。
起码我在不重要的程序监视部分也是随便输出的。
(但是真正的log文件会好好注意输出,因为那个要给别的程序用来分析的,乱了一点就分析不出来了)4 里面关于智能、人格和记忆的部分,一般人看起来很高深,但是如果有程序背景的话,倒也不难理解。
人格 必要条件是自我认识(+一些其他的东西)。
以电脑比喻人类,有硬件,有软件。
硬件又包括思考、感觉和行动。
软件又包括程序和数据。
因为在过去人类是唯一有自我意识的智能的对象,所以很多人往往把人格和特定硬件(特别是感觉器官)数据(记忆)联系起来并忽视其他部分的倾向。
作为计算机的设计者来说,可能硬件更重视思考而不是感觉的部分,软件更重视程序和算法而不是记忆等数据,因为后者是可容易更换的,而前者比较难制造和改进。
【理性的考虑】但是对于人类的感性来说,感觉和记忆,是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以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根据。
人类的硬件决定了人类的感觉器官无法确认自己的思考器官(眼睛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脑子),人类的记忆无法确认人类的思维模式(因为人类的计算程序本身也是人类自身数据的一部分,反之亦然,相反电脑区分两者就很容易)【感性的考虑】如果仅仅着眼于硬件和软件的分离的话,对于问题的探讨和理解就过于简单了,失去了里面讨论的大部分醍醐味。
押井对问题的表现过于偏重某一部分,但是并未丧失对问题全体的描述,所以尽管有一些不满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
5 结尾的部分从“我何以是我”一下子上升到“我(作为生命的一份子)的存在的意义”,如果是动画里面的那个有点阴郁(而不够豁达)的素子的话,过于干脆和冷静了。
但是如果是原作的漫画里面那个享乐爱冒险、凡事皆有预案、兼具现实主义和个人理想(相对于猴子的社会理想)的素子的话,倒是很合理的。
在整个生命体系和种族的角度来看,个人的自我存在与否的问题就能比较客观的思考了。
看之前压根就不知道2.0是什么意思.看了一些图片.发现2.0的确是色调偏红偏黄.一改1时的蓝绿冷色调.瞬时变得华丽丽.意料之中的深奥甚至晦涩.cnxp的字幕真的做得太好了.如果不是叔本华卢梭某某的每一句话字幕组的大大们都给标出来了我压根就不知道.我承认绝大多数的貌似很有哲理的名人名言我应该都没有什么深层的理解.但是攻壳的优点在于他固然有他晦涩难懂的东西在.但是主线剧情却十分清晰而且中心突出.什么是生命.少佐算不算.如果能够有差异繁衍的算不算生命./不好意思稍微剧透./于是引出了结局处少佐面临的和傀儡师结合的抉择.至于少佐潜水时一大段天花乱坠的箴言大可以放在一边.如果你跟我一样对于此类animation没有什么研究的话.理解导演大意已经够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3MDYwNTY=.html潜水后船上的对话.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3MDc1OTI=.html押井守最喜欢的旧式唐人风歌曲.
过去看1995年那版就没看明白,后来看了一些解说,好歹知道了点,片中涉及哲学思想和专业术语,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简单复杂化,把看似专业的东西尽可能翻译成大白话进行理解。
片中的世界,人类或多或少进行改造,人与机器相结合。
就像《七龙珠》里的人造人20号,格罗博士把自己改造了。
被改造的人成了半人半机器,而机器有可能被黑客入侵。
垃圾工就是被黑客入侵后篡改了记忆,就像一个傀儡一样替傀儡师办事。
操纵傀儡的就是傀儡师,因此而得名。
傀儡师原本是一段程序,但是产生了只有人才有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理解成灵魂。
草薙素子当然是半人半机器,除了脑子之外能换的都换了,基本可以理解为换了身体,只保留了灵魂。
原本以为大家以为傀儡师是人类,想着是人类的意识进入网络,然后捣乱,解决办法是把这个意识逼入另外一个身体,然后把最初的身体和新的带意识的身体全毁灭。
结果发现傀儡师不是人,只有意识而没有身体。
把灵魂和身体分成两部分看,容易理解一些片中的内容。
去听听“卡莱”讲的哲学课“死亡”,有利于片子的理解。
草薙素子和傀儡师结合后产生了什么?
产生的结果两者都不是,就像《七龙珠》中短笛和神仙合体后一样。
巴特提出回收的时候没找到草薙素子的脑袋,而草薙素子是除了脑子都换掉的。
为什么傀儡师会看上草薙素子而不是别人?
不知道……
昨天终于看了《攻壳机动队2.0》,作为一个攻壳fans,这真是久违的激动,太震撼了,真应该把他树为榜样,大家学着点,炒冷饭要这样炒才对的嘛,太激动了,有点语无伦次了,整理下思路先。
咳咳,这个先说说整体感受,2.0版绝对是进化了,画面色彩跟《攻壳》后来拍的剧场版《无罪》的色调统一起来,机械设定、武器设定精致完美,比95版的更加协调、真实,许多系统的画面都重新制作,这个太赞了,95版那绿色的系统一看就知道是以前的SF作品才会有的画面,现在色调全统一为《无罪》那种,这才符合偶d审美嘛囧。
扫描电子脑的色调和图层更加的复杂,很统一并不混乱,反正全都跟《无罪》看齐就对了。
素子姐姐在片头又跳楼了囧,但这次的素子是用3DCGI技术制作的,他潜水那里也是用这个画面表现,嗯,这个老实说我是有点不太喜欢,素子用3DCG来表现总是觉得稍微有些僵硬,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动画镜头,都比95版的更加完美,接近我理想中的素子,还有,光学迷彩这次制作的更加协调、精致。
开头主题曲响起,素子这个全身义体人的制作步骤开始演绎,虽然跟95版一样的过程,但画面色彩、细节明显提高了不少,当初就是这个开头和那神一般的音乐吸引我慢慢的往下看,一步一步的把我吸进《攻壳》的深渊。
从这次2.0重制版来看,动画制作技术那是没的说,太完美了,看过这个版本后,接着重新找回95版来看,这下完了,95版真的看不下去了,但用来怀旧倒是有另一番风味。
配音方面基本都是原配,特别要提的是给“傀儡师”配音的榊原良子,95版的“傀儡师”半身固定在九课那里时,声音是男声,但这次2.0版的声音换做女声,画面的改进牢牢吸引着我,再加上“傀儡师”的配音比以前更有压迫感,一种被看穿,从高处审视的穿透力透视你全身,特别是当“傀儡师”在荒卷老头面前说出那段话的时候更是如此。
大家如果留意听还会发现,在集市鸡飞狗跳那一幕,里面嘈嘈杂杂的有个声音,一个大妈在用普通话,还是带点京腔的口音在说话。
片头中也掺杂着普通话,95版只用英文和日语(记忆中貌似)。
以前在《攻壳》里听到的大部分都是白话,虽然是挺标准的(特别是《无罪》那里),看来发行市场出现转变了啵,这次2.0版连这个细节都注意到了。
顺带一提,素子姐姐转身一扫腿把那个倒霉的“躯壳”踢飞的镜头,还是那么的爽快。
后面素子在“进化树”那和思考战车单挑的时候,比95版要精彩的多,可能是因为画面技术的改进,紧张感比以前更大了,巴特桑还是一如既往的爱使用重型武器,2.0版的武器和机械设定实在是美死了,光线、角度、质感、声效实在是找不出什么缺点。
素子强行打开战车盖子时,那背部肌肉扭动直到最后负荷不了撕裂爆开的场面,可流畅了。
上面说的都是技术层面,2.0的主线故事跟95版一样,翻了翻我的日志,从得到《攻壳2.0》重制的消息到关注再到今天去看,中间经过了八个月,人家2.0重制版则是把95版这动画历史上的经典神作以现在最新的制作工艺重新演绎了一遍。
你说他炒冷饭吧,但这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去折腾的,对我来说,这是经典之作,一个团队花了非圈内人所不知道的精力去完成一部作品,我看到的是无限的热情和诚意,这就是心血之作,尼采写过“要了解别人的心血绝非一件易事,我憎恨以阅读为消遣的人;用心血写成的东西和箴言,并不想被人朗读,而希望被人记住”。
在现在这个凡事都在使用免费资源的时代,做为一个普通的攻壳fans,会尽力去理解导演的意图,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东西,同理心也会联想到制作团队的辛勤劳动,虽然没有为他付出过一分钱的票价,但对《攻壳》的感情是有了的,写篇不伦不类的观后感算是对《攻壳机动队2.0》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尼采老爷子,我可没有光消遣哟,还是有用脑子去思考的啵,只是咱家的电子脑是次品,经常down机就是了。
2.0版一开头就出现这一排词,95版则是用英文打出一排字提出论题,还是2.0版这个好呀,后面的主题曲歌词就是重复唱这段,细细品味,很符合动画的主题,这完全就是在说素子和“傀儡师”嘛。
“神降合婚夜”,两位思想的融合,创造出全新的素子;我说素子姐姐,你到底融合了多少数据额,笑脸男那次把记忆传给你,融合后多少又变成全新的素子了吧。
“破晓虎鸫啼”,招魂鸟一叫,变异前兆现。
若吾起舞时 丽人亦沉醉若吾起舞时 皓月亦鸣响神降合婚夜 破晓虎鸫啼远神惠赐谣 I Making of a Cyborg(义体人降生)谣ⅡChost City(幽灵都市)囧,这个翻译感觉不太好的说下列一等功臣一定要记住。。。
(铭记于心。。
铭记于心。。
铭记于心。。。。
)【STAFF】原作:士郎正宗 执行制片:ANDY FRAIN/宫原照夫/渡辺繁 制片人:石川光久/KEN IYADOMI/松本健/水尾芳正 导演/分镜:押井守 脚本编剧:伊藤和典 演出(动画导演):西久保利彦 作画监督:冲浦启之/黄瀬和哉 人物设定:冲浦启之 机械设定:河森正治/竹内敦志 枪械设定:矶光雄 背景设定:渡部隆 美术指导:小仓宏昌 图层基督:冲浦启之/黄瀬和哉/竹内敦志/渡部隆/末武康光色彩设定:游佐久美子 摄影导演:白井久男 剪辑:挂须秀一 原创音乐:川井宪次 音响导演:若林和弘 制片:讲谈社联合出品:万代音像株式会社及美国曼加(漫画)娱乐公司制作工作室:Production I.G【CAST】素子:田中敦子素子(少女):坂本真绫巴特:大冢明夫 陀古萨:山寺宏一 荒卷大辅:大木民夫 石川:仲野裕 中村部长:玄田哲章 威利斯博士:生木政寿 傀儡师:榊原良子在95版和2.0版里素子姐姐单挑的思考战车,这个时候,那群可爱的塔奇克马还没有登场,九课里还有几个人物没有亮相,当年能够与这部动画相遇真是一大缘分,士郎正宗能遇到押井守更是有种伯乐识骏马的味道,冥冥之中的机缘与巧合通用于许多事物,《攻壳》系列带给我许多感动与乐趣,当然更少不了的是种种的思考,so,他永远都是我心目中的神作。
记于2009年02月16日 星期一 16:30
没有任何剧本的改动就重新制作一遍,这样的事情在电影和动画界都是少见的。
本以为2.0只不过是增加一部分CG的镜头,没有想到其本质是完全的数字化重制。
原作的主要配音演员们,为新作重新配音,并邀请来著名声优榊原良子为“傀儡师”(原版配音是家弓家正)赋予新的声音。
音乐、音响方面,最新的6.1ch混音效果音响,兰迪·汤姆,skywalker工作室,听听这些大牌就知道 Production I.G 这次下了多少本钱。
色调上,和95版本最大的差别则在于本作偏向红黄的暖色而旧版则偏向蓝绿冷,可以参加下面相册。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3316590/图片有些小 可能看不出特别的效果 但是放在大屏幕上,效果还是异常震撼的明显的。
声效尤其是惊人,通过DVD对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其实拿到2.0的碟子,感觉最大的改变则是在翻译上。
当年看攻壳机动队,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看了一遍就完全看明白了,相信95的翻译也纠葛了很多和我一样的童鞋。
而这次的翻译清晰明朗,相信即使是第一次看攻壳的朋友,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
看攻壳,好翻译是多么重要啊
画面重置确实没有必要
有一种画蛇添足叫做 2D 动画部分场景 3D 化 =。=
原来我看的不是95年版... ...哲片
华丽的完全重制版。
3D恐怖谷,重置噩梦,幸好不多
看得出来导演一直在控制全片的氛围,感觉比较压抑。创造的世界可塑性很大。
REMAKE
95重制版,一开始看的是这个版本。
本来电影本身是5星级的 可是2.0版不是很厚道 给3星吧 只是针对2.0
要再看遍
有必要再做一次3D的么?死粉会看吧
糟糕的3D效果和全片格格不入,冷蓝色调向暖黄色调的调整也基本违和,最重要的两点变化效果都是挺糟糕的,这次重制基本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这个画质不太一样。修复版本的,色调是暖的有点怪异不过还是很好看啊。试图探讨存在与“我”,存在与记忆,存在与永恒……等等诸多哲学命题。不过,太过于注重哲学的沉思,使得动画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
更加的华丽丽啊
虽然也get到了电影的意思,但是叙事叙得云里雾里,而且是真的很扯。。。它想的关于灵魂和生命的东西这些我大概十岁的时候就想到了,所以看完它就有点像听一个小朋友说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关于意识和生命。。。也多少引起了我幼时所思的共鸣
到了2008年,大冢叔喊“MOTOKO!!!!”都已经……喊习惯了。
反向重制,还是原版好😇
没想到只是重制版而已...就是开始那制造过程乳头比旧版粉红而已。。。
神作!美国黑日本的科幻片总是有强大的世界观做背景!为什么*********!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