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显影
ดอกฟ้าในมือมาร,人造传说,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Dokfa nai meuman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朱安贾伊·伊鲁斯里,罗宁·提姆,Saisiri Xoomsai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荷兰语言:泰语年份:2000
简介: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详细 >
真心的觉得无聊,拍这样的鬼东西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资料馆。这个点子本身相当的有意思,虚实边界的模糊处理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但整体的观感实在不喜欢,如果不是在大银幕,我估计恨不得开 80 倍速。
確實是個奇怪的人造傳說。細想一下,一到正午,中國的鄉下是靜悄悄,凝固中的空氣瀰漫著詭異的感覺?奇妙的是,泰國的孩子們卻玩得樂之不倦,還把小玩具車綁在旺旺的身上,搞得嗷嗷大叫。還真不得不佩服阿彼察邦組織映像的能力呢。
#桃花岛观影团#建党99年纪念日,看了部完全由人民群众创作出来的片子…如果抛却小孩凭空从椅子上浮现的那一镜不谈(在《布米叔叔》里用了同样手法),基本可以划到纪录片那一堆儿里。结构如同九连环,仅以微弱的逻辑交点组织起来,非线性,不问终点。阿彼察邦不是电影炸弹,就是真的外星人
确实是一部私人性非常强的电影,通过对随机人的拼接游戏创造出一个人造的/臆想的世界,现实/超现实暧昧的纠缠在一起,同时臆想世界又通过剧组的亮相而被现实打破界限,现实渗透入梦境,而梦也进入了现实。当然能理解阿彼察邦这部处女作在玩的叙事和尝试,只是觉得现实的采访多了之后显得有些累赘枯燥,少了些和超现实纠缠出的暧昧和氤氲。不过处女作做成这样也可以看到之后的发展了。
2021泰国电影周第四部~二刷,自己给阿彼察邦的第一个四星,看了他那么多电影都无法理解的那些细枝末节,其实答案都在这部原点里 - 森林、老虎精、叔叔、瘸子、时空等等,大量精彩的画外音剪辑和粗粝黑白富士胶卷质感会让任何爱电影人都心动吧
这 真的 好任性。- -
导演入镜话筒也入镜。不过按照纪录片来说的话,形式挺有意思的
阿彼察邦的第一部长片 很有实验性 一个故事很多人讲下来 始终贯穿的是风土人情 也许那神秘之物正是泰国
阿彼察邦长片处女作,故事接龙的游戏只是一个线索,电影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表现地方民俗上
大师编剧课,即兴接龙中穿插真实专政屠杀历史影像,无处不在的政治宣传海报。从那时就开始玩转真假分身、梦境修炼、解构传说、残疾神迹、外星人科幻。繁乱中夹杂佛性,虚构中暴露潜意识。排片在微醺昏沉的正午,扣题上分,做梦是阿彼察邦电影的一部分,包括观众,包括电影里的被贩卖的妇女、无厘头掰扯小学生、民俗歌唱表演者……每个人张口就来,人人都是梦想家。套句荷尔德林的话:我们做梦时是神,清醒时是乞丐——一场正午观影的幻梦。
民间的,环境的,人文的。
【第一届尤利西斯线上电影节】第六部: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导演长片首作,实验性质的伪纪录片。让镜头下的人群成为剧本的创作者,而自己则化身为无声无息的记录者,在东拼西凑的无绪话语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虚幻电影世界。
我們都可以在一個房間裡玩故事接龍,但阿彼察邦用遼闊的時間、空間、人生的虛幻與現實渲染了這個遊戲。
你当然可以balabala阐释一堆,可以没能投入不喜欢又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搞艺术电影的也从来没把“观众喜欢”放里头呀)。。
正午过后,第一次来大银幕看阿彼察邦兼阿彼察邦处女作。正午显影,正午犯困,在亚热带夏日体验热带东南亚风情,泰国乡村风貌人情采撷,残疾男孩和女教师的民间传说,村民口口相传故事接龙,越说越荒诞魔幻。16mm胶片摄影机摄出粗糙颗粒黑白影像,真实和虚幻之间游移,模糊了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界限。
的确很别扭 从出完字幕的那一小段“At noon”来说,阿彼察邦这是在展示泰国的风貌?由不同的人的话语和由此发展出来的影像共同叙述一个带着奇幻色彩的故事,然后在一个场景中“溶解”掉影像 原本叙述与影像的关系是“硬光” 溶解后两者关系成为了“柔光”。看似权力被让渡,影片的统治者其实还是导演
#桃花岛观影团#故事里每个意象都带着讲故事人的影子,导演没有允许任何一种情绪四溢,就这样似是而非的造了一个环境是真实清晰的,逻辑是混乱的,情绪是依稀不可辨的梦?
在创作思路上,我觉得和侯孝贤的《戏梦人生》有相通的地方。电影打破很多的边界,「现实世界」与「鬼魂世界」,「剧情片」与「纪录片」,甚至是「正片」与「花絮」。
3.5星。这是一部关于“说(叙述)”的片子。感觉最有意思的是:不同视角下的人们对于虚构的叙事建构,通过“说”来进行填充接力。不同于阿伦雷乃式的在当下时空中对于往日的一种追忆,这里的旁白切出跳转另外的时空,是种虚构的设置。另外通过“说”出来的故事,有影像留白的地方,本身就带有一种暧昧性和想象性。况且通过收工后,工作人员和导演还有拍摄设备的入镜,已经彻底的确认了其虚构的事实。但之后摄影机对于虚构外采访对象的捕捉又是一种彻底的非虚构,充满日常生活的气息。美国和泰国的战后政治关系,通过外星男孩和残疾男孩之间关系的隐喻展现出来,挺明显的,可惜和整个片子显得稍微有些割裂脱节,没有《布米叔叔》和《幻梦墓园》那么贴合主题,不过好在还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