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白色严冬

Into the White,歃血为盟(台),战友,荒漠求生,雪野求生

主演:弗洛里安·卢卡斯,大卫·克劳斯,斯蒂格·亨里克·霍夫,拉克兰·尼布尔,鲁伯特·格林特,Kim Haugen,Knut Joner,Morten Faldaas,Sondre Krogtoft Larsen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法国语言:英语,挪威语,德语年份:2012

《白色严冬》剧照

白色严冬 剧照 NO.1白色严冬 剧照 NO.2白色严冬 剧照 NO.3白色严冬 剧照 NO.4白色严冬 剧照 NO.5白色严冬 剧照 NO.6白色严冬 剧照 NO.13白色严冬 剧照 NO.14白色严冬 剧照 NO.15白色严冬 剧照 NO.16白色严冬 剧照 NO.17白色严冬 剧照 NO.18白色严冬 剧照 NO.19白色严冬 剧照 NO.20

《白色严冬》剧情介绍

白色严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友》是一部反战题材影片。在严寒的挪威荒野的上空,英德双方的战机在一场激烈的空战中被彼此击落坠毁。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必须竭尽全力在严寒的冬季生存下来。尽管战争使他们成了敌人,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敌对状态很难维持。在对彼此的需要中,一种非常规的友谊开始萌芽。最后他们竟成了亲密的战友。无论如何,战争都是荒谬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林僧兵杀手世界杯暴风天命绝地刀锋不二女县令物质女孩锅盖头2家经难念天伦护宝危险的邂逅被诅咒者孤独的美食家2022除夕特别篇阿拉斯加日报野兽之中一百零八纽约,我爱你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第二季僵尸来袭2:末日爱在云霄BanGDream!电影演唱会2极光之下他们叫我吉克圈子之德州风云飘零双燕出柜第4格女王之家熊猫计划铁血淞沪

《白色严冬》长篇影评

 1 ) 同看一片星空。

大屏上看的一部影片, 非常爽,很独特,很纯净,很真实。

一直看到最后的字幕,让人感动:1977年片中两个人又再次相逢,英方邀请德方去伦敦做客。

开头就很妙在挪威白雪皑皑的山岭之间,我们看到飞机的影子飘过了,特别喜欢这种含蓄的表达方法。

等到迫降以后,我认为这是一架德国容克的轰炸机。

一开头就让我喜欢,而且这种真实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成为朋友的前提很简单,就是找到共同话题。

谈完了女人,谈希特勒,最后又谈到人生规划。

最后发现,连他们的不同点都是相同点:一边在责怪希特勒侵略别人的国家、这边马上反击,英国不是也在勒索殖民地吗?

风雪平息后四个人一起看风景,看极光,感觉真实极了。

让我想到支援新疆的时候,夜晚在山里看流星。

 2 ) 冰天雪地里也有温情

北欧的茫茫雪原像是一张温床,让剑拔弩张的英德双方冷静下来。

为了生存大家慢慢放下防卫,在一起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同为天涯沦落人,导致彼此忘记了军人的身份,不忘的是军人间的协作、执行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印象最深的是英军问德军:“你们侵略别人是什么感受?

”德军答:“我很难过,但那是军令”。

最后,随着挪威军人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和谐与宁静,把我迅速从幻想中拉回了残酷的战争现实。

作为观众的我好想他们战争期间就呆在小木屋里,喝酒跳舞,没事再在屋外的极光下面唱唱彩虹之上……若干年后,一对好友能再聚首是对战争和观众最大的安慰。

 3 ) 《白色严冬》一个木屋里的傲慢与偏见

《白色严冬》一个木屋里的傲慢与偏见英国兵傲慢,德国兵偏见。

白茫茫的雪地,一切显得纯真而洁净,人性也显得更张扬了,就连飞在空气中的子弹都弥漫着战争恐怖的阴森。

在冰天雪地的上空驰骋穿梭,心境就好似打进了四野,可以自由自在的翱翔,不得不说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惬意的心境。

然而当战火忽然燃气,那种轻松惬意的气氛一下子就被撕裂了,洁白的大地上燃起熊熊的战火,显得是那么的热烈和显眼,滚滚的浓烟污浊了洁净的美好,那就是战争的残酷与现实。

当两夥敌对的士兵被困在冰天雪地里的同一个木屋里,我们的心境就随着人提到了嗓子眼处,担心着又期待发生一些事情,当然,那是必然的,只是发生的事情总在我们意料之外,有时温馨,有时又差点恼羞成怒。

英国兵显得很傲慢还带些小聪明,有时甚至让人牙痒痒,恨不得也跑到那寒天地冻里揍他一拳。

只不过呢,回味起来,人家英国人骨子里本来就好像流淌着一些高贵的气质,似乎能让人从影片中感受到他们漫长又有韵味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点不得不说导演鬼斧神工的雕刻才华。

德国人偏见,从片中你能体会到从德国兵的角度感觉,似乎世界理所当然是属于他们的,他们甚至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艰辛,但他们又觉得那是他们本该受的苦或是他们的使命。

也许,这又或许是导演的偏见得多一点吧,整个剧中,德国兵的立场显得要怯懦一些,这或多或少是因为我们都曾厌恶侵略者的原因吧!

但他们严以律己的言行又似乎展现了德国兵的一种严谨的态度。

当那个德国兵在小屋里划出一条界限的时候,其实他很清楚,那条界限是可有可无的,只是他得让他有个存在的形式而已。

很快,大家都需要跨过界限,因为同一个困境里,他们是彼此需要的,到最后,我们甚至都忘了曾有那一条界限的存在。

同在一场战争中,当一个爆裂的伤口同时展示在两方士兵的眼前,他们的心也是同时被撼动了,似乎他们才看见战争的残忍一样。

等那一把寒光曝露的斧头在众人眼前砍在战友或敌人的手臂上时,痛却在众人的心上,毕竟被砍者已酒醉昏迷,即使挣扎着醒来,也被重拳打昏了,来自敌人的爱心之拳。

一截残臂,一个小型的残臂追悼会,几樽浊酒,道尽了几方的心思。

一时间,战争显得是那么的多余,那只是有权人的游戏罢了。

等那一颗子弹搅动雪痕擦烫枪管,挤开空气射入胸膛时,无论是敌是友,让我们都觉得有着不舍与不甘,他所说的许多愿望都还没实现呢,终究也不会再实现。

战争确实是一把火,只是我们不知道它烧的是别人还是自己。

终究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态度总不会一样,或许我傲慢多一点,你偏见多一点,但我们都同活在这个世上,也如同活在那小木屋里一样。

导演用了最恰到好处的方式来处理了这种矛盾,使得我们心甘情愿的陷入了当中。

回观整部影片,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取自白茫茫的雪地里,不用多说我们就能明白拍这部影片整个剧组的艰辛,不过呢,那也是一场战争,生活中何处不战争呢,关键是我们得警醒自己,时刻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战争,以至于不会让自己的战争残酷而惨烈。

因为导演和剧组的积极端正的战争的心态,他们才能在那样艰辛的条件下,战胜了劣势,给我们呈现了优品。

我们心中都曾有过一个冰雪王国,抛开战争的残酷,导演展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挪威的冬天,确实是那样的美丽,而且美得高贵,有朝一日,总要踏西而去,就算去不了,也得多梦几回吧。

ܩZ���

 4 ) 天地皑皑中的人性之光

是在家里电视的电影库翻到这部电影的,在整个页面标示需要收费的电影中,它免费的一枝独秀,也许是这个别树一帜的名字,也许是同样的2023年的冬日天气,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在小段文字的背景介绍后,映入眼中的是无穷无尽的白。

偶尔的,在冷硬的白中刺出一块铁黑的山体。

一切似乎都诉说着这里是个笼罩在大自然严酷之手下的无人之境。

一架坠毁的冒着白烟的飞机,三个小人从里面跳将出来,机尾的倒万字符和几句德语对话显示了他们的身份——德军轰炸机飞行员。

这个小群体在茫茫白雪中显得那么渺小,无论是如同凶兽残骸一样坠毁在雪地里的飞机亦或是驾驶这战争机器大开杀戒的人类。

暴风吹起粗粝的雪沙,他们不知所措地张望着冰天雪地,犹如一碗水里漂浮的蚂蚁。

然后他们找到了小木屋,和两个同样坠机的英国人呆在一起。

严酷自然环境对生存提出了迫切需求并迫使双方暂时把战争、民族仇恨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放在一边,首先考虑考虑物质基础类的问题。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偶有擦枪走火,德国人和英国人始终遵循着《日内瓦公约》和基本的道德原则礼貌地对待着敌人。

他们分享为数不多的食物,照料得了坏疽的德国下士,两位长官尽力约束着下属。

比较好笑的是。

在电影前段,英国人和德国人都对彼此怀有戒心之时,双方的互相挤兑。

比如吃饭时德国人在寒冷的小木屋里脱下大衣穿上军装,而英国人也不甘落后,又如英国机枪手要上厕所,德国兵故意衣装单薄地跟出来展示自己不怕冷的实力。

英国上尉和德国上尉的唇枪舌剑也十分有趣。

英国人说你们德国人为什么要侵略波兰,德国人说你们英国人拿着枪和Bible就殖民全世界。

英国人说按照日内瓦公约你们要给俘虏提供食物和活动场地,德国人说你们我们吃一样,然后德国上尉猛地拉开小木屋,展示门外的狂风暴雪说欢迎来到美丽的挪威乡村。

在战争这巨大的鸿沟外,德国上尉和英国上尉还存在阶级身份之差。

当他们烹制英国机枪手猎来的兔子时,英国上尉说他是第一次做饭,德国上尉忍不住问你不帮妈妈做饭吗?

英国人说他妈妈也从不做饭。

在喜不喜欢每天准时做饭的老婆上两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很明显这是一个中产家庭出身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儿子。

不过似乎一切的裂隙都被茫茫风雪所暂时遮掩,几个人在相处中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影片的小高潮在他们帮德国兵截肢后决定喝木屋里找到的酒,酒精彻底融化了几人的隔阂,他们开始畅谈理想、亲人。

在英国机枪手不成腔调的over the rainbow歌声中,四个人站在黑暗中凝望着亮绿色魔幻的极光,本是敌人的四个人诡异而和谐的站在一处。

此刻,这个小木屋仿佛也是一个出超现实,跃然彩虹之上的应许之地,包裹着四个人小小的安宁。

第二天,在挪威兵射杀大个子德国兵的子弹中,战争又回来了。

围绕着众人的仍是狰狞的现实,几天前暴风雪里激发出的人性之光如此脆弱,若不是摆满木屋的新死者的素描画,几乎使人无法想象它曾经存在。

然而它毕竟产生了影响 ,电影的结尾,两位上尉在战后以朋友的身份再见。

也许在所有黑暗之下都沉睡着人性之光,只需要一些特殊的催化剂就能改变麻木、冰冷的心灵。

战争从来都不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错,2023年,愿世界和平。

 5 ) 可惜了好题材

反复看了一下标签,不是喜剧,不是喜剧,不是喜剧,导演应该是要拍严肃电影。

题材不错,但是落实到演员情节设定和编剧功底就太羸弱了。

首先德国兵与英国兵第一次相见,并没有想象中的你死我活的场面。

仿佛是德国兵和轴心国其他同盟国兵相见,同志不同路,这种和谐气氛导致后面两者矛盾不突出。

(一种错觉仿佛是英国兵到领居家串门) 第二德国兵是有枪械在身的,即使英国兵在维护自我尊严也不能频繁挑衅德国兵,本来严寒地冻,物资短缺,一个寄人篱下的战俘有食物吃就不错了。

还叽叽歪歪,提什么《日内瓦公约》,当真腰里的枪是摆设吗,当真德国兵不会开枪。

这个时候绝对食物比人命更重要吗,这种敌我仇视氛围营造太差劲,德国军官一直忍让英国战俘各种要求,我都狗血的看不下去了,这是血性的第三帝国军队吗。

第三,德国和英国在最初相处的时候我觉得编剧你给的台词太多了,既然敌对势不两立,开始应该相互沉默,最后由各种事情,让德国军官慢慢开始对英国兵情感转变,开始把他们当朋友,放下仇恨放下枪,尊敬彼此。

第四,正是因为前面敌对仇恨营造的力度不够,导致后面英国和德国兵和解,共面生死,对战争嗤之以鼻的主题情感显得很鸡肋,因为他们本来相处就很和谐。

总之,矛盾不突出,对比不强烈,不能显示出,士兵是杀人机器,是政治牺牲品,战争泯灭人性,而放下武器,即使是敌人也能融洽相处,战争是可恶的主题就不明显了。

 6 ) 还好他们遇到彼此,摆脱了战争

全片最讽刺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挪威人说的,你们安全了这句话以傻高个的生命为代价可是可笑的是,他们本来就是安全的我在看《他们已不再变老》时,对里面的一句老兵的话很深刻,他说,他们只是和德国人一样吗,被困在制服中而已。

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很感慨,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敌对双方,会歇下来聊一聊天会是什么样子。

这部电影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幻想私以为,除了那身衣服,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一群很可爱的人。

德国人严肃古板,英国人享乐为上,所以德国人明知指南针的酒精可以消毒也纠结万分不想用,所以英国人直接指使德国人砍了顶梁柱。

这群人相处真的十分有趣。

开头为了尊严抵抗的英国人看到枪后默默要求德国人遵守公约,踏实做了俘虏。

吃个饭还要穿正装,过分优秀。

在这个小屋里,谁有枪谁就有控制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还想法子去抢枪。

可是后来呢?

谁Care呢?

拿上枪还要守夜,还不如不拿呢!

直接放在门外就好了,谁Care?

我总觉得那把枪代表的就是战争,从注重战争,到漠视战争。

多么平和的生活啊,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他们永远生活在这个小屋里,直到战争结束。

可是我也知道,战争终会找上门来。

所以我对最后的结局一点也不意外。

有人死了,有人活着。

我倒是觉得生活在战俘营是件好事,这样可以远离战争。

当他们都重拾人性之后,真的还能做个战争机器吗?

我觉得不能,反而会内心面临挣扎。

所以,就这样吧,生活在战俘营,受些欺负,但是远离了战争。

还好他们遇到了彼此,摆脱了战争。

不过,咳咳咳,我一个腐女真的是看的基情四溢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就是情感就是这样,控制不了嘛哈哈哈哈还有,罗恩的演技真不错啊,完全看不出来

 7 ) 战争是残酷的,能让从来不认识的人,瞬间互相杀戮。

我的评分:8.0影评:盟军和德军的空战,两边的飞行员都跳伞先后落到雪山上的小木屋进行避难,等待暴风雪过去。

开始两拨军人见面后,都想杀死对方。

后来由于环境的恶劣,不合作就都是死。

慢慢双方开始合作,并逐步产生了同志般的感情。

等暴风雪过去之后,双方组队出去找食物的途中,遇到了另一方的部队,短暂的“朋友”又变成了敌人,立即被杀死,剩下几名飞行员成为俘虏。

战争是残酷的,能让从来不认识的人,瞬间互相杀戮。

 8 ) 《into the white》

将战争元素和极限生存融合在一起,以一个小木屋为空间讲述互相被对方军人击落下来的五个男人如何化敌为友生存下来的故事。

(这个总结不错吧)二战题材的片子看过一些,这个题材还是第一次见,影片的拍摄地在挪威🇳🇴,冬季,暴风雪,还有德军三个人英军两个人,嗯,他们互相把对方击落了,然后,汇聚在同一个小木屋里。

然后,就是如何生存下去。

从最先的敌我对峙(先是德军占主位,后来是英军占主位),到后来同仇敌忾,这个对抗的就是寒冷和饥饿。

为了取暖,把小木屋里能烧的全都烧了,还差点把支撑房子的柱子烧了,结果刚砍下柱子房子就塌,敌我双方还不得以徒手支撑房子。

本以为影片会很沉闷,但结果一点也不,而且处处充满了幽默。

可能极限的生存环境会让人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也会让人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

影片当中几段对话很有哲理,看似随聊。

影片一直在小木屋里拍摄,狭小的空间造成了画面的局促感,所以观众会一直担心双方冲突的发生,当然,冲突确实发生过很多次。

然而,最激烈的冲突却不是敌我双方时的冲突,而是其他四个人决定砍断德军一受伤士兵的手臂的时候,那个欲砍又下不了手的节奏简直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幸好,一切无恙。

同样是极限生存的题材,这样的拍法明显就比《南极之恋》高了一个层次。

导演呈现出来的是多维度的东西,而且演员表演的也到位。

还是祝愿世界和平。

 9 ) 在血染的岁月,走入严冬

战争中个人是履行国家意志的工具,但他们归根结底是人,有喜怒哀乐和自己的苦恼和理由。

历史用巧合反驳了时代,虽然孤证不立:妖魔化宣传的破除是前提,可用的语言是必要的,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坦露是关键的,文化的差异造成隔阂但也成为交流的资源。

几场博弈都相当精彩,先放下唯一一支枪的上尉是一位生活中的败者,人性上的英雄。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本职,但没有任何命令要求他们成为朋友。

法西斯年轻狂热者多数时候是昏迷的,期间坏掉的胳膊被截肢,希特勒的传记也被当木材烧掉,付出这种代价后这个德国年轻人的生命被拯救,这是最好的隐喻。

大个子最终没有逃出宿命,史密斯没能登门拜访,德国上尉没有回答留在挪威的理想问题。

他们无法逃离时代,这是最大的悲哀。

影片结尾,英国军官的目送是他对曾经敌手至高的尊敬和友善。

在那个血染的岁月,头也不回地走入白色的严冬。

大厦将倾之时,顶梁者有二。

漫画中是另一种真实。

极光之下的《飞跃彩虹》,是属于他们的颂歌。

永别了,武器!

去他的战争!

 10 ) 关于我们遇见的所有夹生和无奈

《Into the White》,第一部让我看了之后不愿去打分的电影。

甚至连平时写影评时惯用的背景音乐伎俩都不愿拿出来用。

如果像往常那样的评判标准,这部电影在我心里也就是7分上下,但是这部电影最后十分钟急转直下的剧情、极其压抑的对白,让我突然就发现它已经脱离了电影的范畴,笔调简单地拖出了我心里久久压抑的那些夹生和无奈。

荒原上这么亦敌亦友的几天,生存绝境下建立的信任和友情,回到现实世界后被战争的规则摧残得体无完肤。

有人说这是反战片,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这么一切。

可我不仅仅这么觉着。

在《Into the White》里,战争造就了一个既定的规则,对敌对友都有一套操作熟练的章法可循。

可在生存边缘硬生生从敌人变成朋友的我们,在这些章法面前,所有情感都变得喑哑,我们想呼喊但喊不出声,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该呼喊什么。

我们经历的人情温暖旁人未必能懂,他们眯起眼睛审视我们,对于我们作为个体的情感际遇置若罔闻。

在濒临生存绝境的时候,这些源自生命本质渴求的情感多么来之不易,但是你离开那个白色荒原,回到原本的地方时,原有的一切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你鲜活的经历统统抹杀,你只是觉着难过,但是又说不上什么来。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社会造就了一个既定的规则,对此对彼都红线分明桎梏难破,我们早已习惯甚至追寻这样的规则,各种书籍、电影大行其道大肆主流地渲染它、烘托它,但当我们在某些时刻拥有了从内心生长的藤蔓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世界之大,但这些植物除了在我们内心便再无生长的角落,它在我们内心的狭小空间里滋生蔓延渐渐长成我们自身痛苦的一部分,而这痛苦宛如瓜农邓正加的女儿面对倾尽所有热爱的土地和横尸这片土地的父亲时的不知所措、愤怒绝望。

纵观我们身边人的一生,二十岁以前在社会的边缘自满自大自娱自乐,二十岁后开始体会到所有关于梦想和现实的夹生与无奈,四十岁后要么站在社会的漩涡里创造和推动着这个漩涡、要么挤不进漩涡中心就在旁边晕眩着、适应着。

可这所有,我们都没觉着有什么不对。

我们觉着的不对,是他有爹可拼,我孤家寡人,可我们痛斥这些腐败、这些丑恶的背后,仅仅怀抱一个希望,他变得孤家寡人,我变得有爹可拼。

我们痛斥这个社会、这个规则的时候,却只是希望我们站在这条食物链的顶端,睥睨一切。

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供养给我们的最大毒品。

这世上,脱掉所有外衣的生命磨砺出来的美好人性才最美丽,可这人性早在这个世上站不稳脚跟,那些挤走它、占有它的冷硬规则早晚会成为我们头上悬着的那尺白绫。

只是,有时候它带走你身边的同胞,你无关痛痒;有时候它勒死你躯内的灵魂,你苟且偷生。

《白色严冬》短评

「While u've been sitting on ur arse down here waiting for the sun to shine, we've been struggling to survive, in a remote cabin, with some Germans - and we did survive, most of us.」「Soon after the two former enemies met. As friends.」【♫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5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可惜两拨人由敌化友的转变拍得太生硬了,编剧加近来好多近似说教的台词,反而牺牲了故事的张力,否则真是一个好故事。

9分钟前
  • 不伺机
  • 还行

“这是个愉快而光荣的经历“ 几个人站在大石头上撒尿唱歌看极光的夜晚真是美极了

10分钟前
  • ssxy
  • 力荐

一群基友被大雪围困,虽然德军是坏蛋但是德国几个小哥莫名拉好感,相比腐国有点烦,结尾射杀那里很挫人香菇

13分钟前
  • Ingrid
  • 推荐

好题材,糟呈现。情节的推进与情感的升华过于明快与想当然,但在部分细节又保持了执拗,显得死板又怪异。

16分钟前
  • 问舟渝晚
  • 较差

小小的黑色幽默,毫无压力的反战片

21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还行

那么艰难他们都没吃掉断肢,说明他们很挑食阿

25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战争中的人性,拍起来最保险的题材。但这部我觉得还是让人出戏,没觉得开始德国人不杀英国人对渡过严寒有什么必要性。

29分钟前
  • 考玛
  • 还行

结尾的字幕无声胜有声~

32分钟前
  • 柒吋
  • 还行

很冷静

33分钟前
  • heinrich
  • 推荐

人性大于命令不随便看到就开枪杀人,说明大家也都还只是普通人,不是某些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垃圾

35分钟前
  • 沈精病
  • 还行

@zhengshuashua 的确很好看 :)

39分钟前
  • Jasper
  • 推荐

第一时间没有互相射杀?不理解

44分钟前
  • Bruce-Q
  • 较差

大块头为啥要死

49分钟前
  • 仗剑走天涯
  • 力荐

这么普普通通的电影竟然让我看得略有些感动,战争中总有些感动人的趣事,但再怎么粉饰战争也是各种负面情绪的放大机。个人认为电影名完全可以改成“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形成”,另外,这部电影真的不是来黑所谓的英国绅士的吗....

53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整部电影真不如最后片尾的字幕感人

57分钟前
  • 仲夏
  • 较差

Boring shit

58分钟前
  • ゆめごこち
  • 较差

严肃文学小品,欧洲太多同类型片了,略无聊

59分钟前
  • mjfrluv
  • 较差

国内导演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给你一片雪地和几个人,应该怎么拍出人类的情绪。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讲究人

1小时前
  • 小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