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剧情拧巴悬浮,脱离现实。
随手举个例子:牛大力发了点小财荣归故里回铁路大院,所有人舞台感极强等距离围观,牛大力居于“舞台中心”轮番接受众人点评,且从头到尾队形整齐,无人越雷池一步,这是反应现实生活的社会剧?
就凭这一个镜头,这个剧也就定下了难登大雅之堂的基调。
何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牛大力、姚玉玲外出归来衣着言行变化的离奇夸张让人干脆直接出戏了。
马魁十年大狱不记恨制造冤案的社会,也不怪罪于直接诬陷他逼死罪犯的同伙,却偏偏揪住一个没有为他作证的汪永革,真叫人大无语,你怨得着人家吗?
马魁你是不是十年大牢蹲傻了?
是非不分了?
人物悬浮就更别提了,所有人的命运走向都没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被抓获的罪犯几乎都无一例外改邪归正走上正道,对王新马魁感恩戴德,逗笑呢?
马魁媳妇得绝症,汪永革中风,这种恶俗的狗血都不止抄袭了一部烂剧吧?
一个小混混都知道艾滋病可怕,作为公安警察的王新马魁居然一无所知?
你们还不如一个小混混有知识?
字数差不多了,懒得多说了,金晨的整容脸以及她与白敬亭的演技也是硬扣分项。
第一次追这种年代剧,本以为应该是皆大欢喜式的大结局。
前38集这是我心中的满分局,我甚至觉得这就是中国自己的1988扩展版。
卡点看完39集,恶心了4个小时,心情真的难以平复。
我想请问姚玉玲是挖了编剧祖坟了吗?
最后一集可谓是全员返场了。
一个惯犯可以改过自新成为一名优秀的裁缝;一个自残的偏执狂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最后的霸道总裁;一个变态杀人狂都可以娶妻生子在外面逍遥数十载;甚至同样脚踩两只船数月的路人女都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
咋滴呀,姚玉玲到底犯的什么罪,落得那么一个灰头土脸到结局呢?
很多人说姚玉玲拜金,但是在牛大力有点小钱第一次衣锦还乡的时候,依然被姚玉玲干脆的拒绝了。
很多牛大力们以为穷是原罪,拿自己的穷当成自己偏执、邋遢、甚至是丑的挡箭牌。
到底是编剧刻意给牛大力们写了这么个结局,还是编剧就是牛大力!
最后两集就是💩!
1.自己是毒枭,请两个刑警吃饭,不去饭店吃,反而去毒枭开的夜总会,还叫4个带着纹身的喽啰陪喝酒,生怕警察不起疑,活够了吗?
2.老马说和瞎子学习闻味儿,怎么教的压根儿没演,再者说闻味儿这玩意儿是一个能教一个能学的?
最后老马连人身上的毒品味儿都能闻出来,开玩笑呢?
3.老马故意说抓到的一个毒贩关在人民医院,然后毒枭就派4个马仔去灭口。
老马也没说病房在几楼几室,马仔找都不用找,就直接到那个病房了?
警察已经埋伏好了守株待兔,还能跑了俩?
4.事情败露了,警察怎么就认定毒枭一定出逃,马上就能把偌大个城市各个出口封锁了?
没有堵到人,怎么就知道毒枭没走公路?
难道毒枭不会选择就地藏匿?
怎么就知道毒枭一定乘火车走?
嘿,火车还就那一个车次,就是俩主演天天跑的那趟车,然后就在这列火车上和毒枭上演个大结局,这都1995年了,火车车次那么少吗?
编剧和导演想强行来点冲突和反转,结果是拉胯又无脑的剧情。
如同饭马上做好了,自己往锅里扔坨屎!
前期:八分前期很不错(真的很欢乐很温馨很推荐),埋线多伏笔多照应多。
中后期(最后一集前):五分一、有几条线很膈应人1、素芳在得知自己病重且知晓马魁工作忙的情况下仍坚持收养男孩给女儿徒添负担 。
2、素芳在世时便亲自为丈夫物色下一任妻子,马魁与沈姨的感情线从头到尾洋溢着怪异。
3、牛大力闹自杀大家围住姚玉玲。
4、马魁对马燕有着极强极残忍的控制欲,马魁与丽丽的相处体现中国家长对别人家的孩子更为体贴的鲜明特性。
二、埋线太散太长,填坑时有种“埋那么多线结果就这”的感觉,支线结束得太仓促,一些地方逻辑难自洽(汪永革当年的所作所为无法解释清楚,两家折腾多年却在一瞬间和解)。
最后一集:两分为悲而悲,过于套路,马魁这个角色并不需要以“因公殉职”为结局来突显警察的不容易,“苦尽甘来”类的结局会更好。
牛大力哪怕偷鸡摸狗粗枝大叶却能一夜暴富,这本身就不合逻辑,着重描写他带着比自己年轻三十岁的妻子与自己曾穷追不舍却追不上但如今跌落神坛灰头土脸的昔日白月光相遇,实在像是某些人的意淫。
总:取平均值后为五分,但看在整个寒假每天和家人坐在沙发上准时追更的份上给三星吧。
本来可以给出3星半或者4颗星,但是……南来北往这部电视剧,虽然细节有瑕疵,但是整体是不错的。
如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来讲,它与很多影视剧都有一个最大的坏处,就是法律知识缺陷特别大,影响很恶劣!!!
第一,马魁抓得是三个盗窃嫌疑人,盗窃嫌疑人被发现盗窃后实施暴力反抗,则性质更改为抢劫嫌疑人,属于暴力违法犯罪,对这类犯罪嫌疑人是可以采取“击毙”的。
第二,就算是没有汪永革作证,两个嫌疑人冤枉马魁,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也是不成立的。
第三,汪永革也是无罪的,哪怕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人拿刀冲进餐车,对于汪造成威胁,汪只是拿一个盆扔向对方,哪怕这时候造成对方伤害,也是正当防卫或者是紧急避险。
第四,死了的嫌疑人是自己主动打开窗跳车逃避抓捕,汪还实施了救助,救不成是救不成的,与嫌疑人自己的行为无关。
希望以后的影视剧,涉及法律内容请谨慎一些,而且这个不需要什么特别难的知识点!!!
今天和爸妈一同观看了白敬亭和今晨在浪漫的篝火前深情对视,感到很尴尬。
大雨和荒郊野岭,回不去家,这个场景酷似《14岁的母亲》,不过那个日剧里两个人是初中生,这个电视剧里两个人都二十多岁了。
第二天女孩就要面对父母的诘问:昨天你们到底发生什么了没有。
女孩母亲的原话是“他有没有欺负你”“作为一个大姑娘,名声很重要”。
是啊,从前姑娘最重要的就是名声,也是社会留给她们唯一的宝藏。
很可悲。
很窒息。
不知道在一个很正常的性教育环境下,没有性羞耻成长起来的话,我就不会在这种场景里感到尴尬了。
这个剧呈现了一个窒息的年代,但整体基调是怀念的,向往的。
但是作为一个女的,无论如何无法向往那样的一个年代,你只能是女儿、母亲、情人。
无限付出的、甘之如饴的贤妻良母,生活中似乎只有自己喜欢的男人和喜欢自己的男人的漂亮姑娘,她们的使命就是爱男人和被男人爱。
这种叙事,真的太累了。
看到15集了,这部剧的女性只有功能,没有灵魂。
以及为什么要让胡可演金晨她妈
他最应该恨判错他的法guan感激为他平反的人但他的性格是畏惧强权,只敢恨老汪,并且把恨意转移到下一代,目前看他女儿也完美继承了他的特点。
汪新似乎也有点受他师傅的感染。
老汪和儿子说我还没遭罪呢。
他心里很清楚老马必须要他也遭罪心里才能平衡,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懂老马其实老汪还救过老妈的夫人,老汪的夫人临死前还嘱咐老马让这个事儿翻篇
所有主角生的都是儿子,这简直太奇怪了。
马燕、姚玉玲、丽丽、火车上的乘客、牛大力的女大学生媳妇……等等等等。
这多奇怪啊!
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为了“圆满”,也许在男编剧的眼中,生女儿不算一种圆满。
里面女性角色也很单薄,每个女人的结局也透露出一种男性朴素的价值观:莫欺少年穷!
莫欺中年穷!
莫欺老年穷!
姚玉玲嫌贫爱富虚荣拜金,人到中年珠黄玉殒,毒贩老公被判了死刑,和儿子在夜市摆着烧烤摊,时过境迁风水轮流转,又遇到自己曾仗着年轻貌美抛弃的“舔狗”牛大力,而舔狗如今成了大老板还已经找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女大学生生了大胖儿子。
这种王宝钏挖野菜的剧情,几千年来都是能让中国男人直接群体高潮的桥段。
苦大仇深奉献一生的素芳,老公入狱怀胎七月流产,好不容易老公出来自己又身患肺癌,不治病因为怕“这个家好不容易聚起来的热气又散了”,然后自己快死了又领养了一个男孩,把男孩留给自己的大女儿照顾,美其名曰“马燕再能扛事也是个女孩”,要给自己家留个后……(不是在批评素芳,而是在批评男编剧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在王素芳去世后,默默为马家付出照顾马建暗恋马魁的沈医生(我甚至都不记得她叫啥名字!!
),因为自己家有个犯流氓罪患有尿毒症的爸爸于是觉得“自己配不上马哥对她的好”于是默默远走……还有铁路大院的配角们,一律以丈夫的姓为自己的代称,陆婶,吴嫂,蔡小年他媳妇……蔡小年结婚时丈母娘要求“四十八条腿,八辆凤凰牌自行车接亲”,于是整个铁路大院一起帮他凑,这部分情节我知道其实本意是为了体现“远亲不如近邻”,铁路大院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但恶人又让女人当了,难道家里的四十八条腿蔡小年过日子不需要用?
全是丈母娘用吗?
接亲八辆凤凰牌自行车,新郎官脸上没有面?
全是给丈母娘贴金?
车上的女乘客们也“各有各的作”,因为我忘记她们的名字,或许编剧也认为她们的名字不重要,于是以甲乙丙丁代称。
乘客甲在海河,未婚夫在哈城,两地分居每次见面得一天一夜,于是女乘客甲要和未婚夫,又在海河找了一个男的陪伴,这无可厚非,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然后这个未婚夫就要在火车上拿硼酸泼这对“狗男女”,然后决定喝敌敌畏紫砂……这明显故意伤害未遂,居然就这么轻飘飘揭过了。
乘客乙和未婚夫回宁阳结婚,在火车上未婚夫的包被小偷划烂偷走了昂贵的上海牌手表,女乘客乙怀疑未婚夫根本就没有买表,就说不和他结婚了。
于是未婚夫当场gw……(这部剧的男性角色一个个都跟得了甲亢一样),最后也在汪汪队的帮助下互相原谅圆满结局了。
这部剧我能想起来的女配角除了这两位还有一位大连女乘客,这个女孩的剧情也乏善可陈,一句话概括就是和曾经在火车上吵架怀疑他流氓的男乘客结婚了。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但是几乎每一个男性角色,不管他们是正派还是反派,他们都有很明显的人物性格,很明确的人物动机,除了贾金龙和丁贵安这两个罪不可赦的大罪犯,其他不管是小偷小摸还是招摇行骗的小角色,结局都比“嫌贫爱富虚荣拜金的姚玉玲”要好。
编剧根本没有刻画好立体的女性角色形象,或者说,懒得刻画。
简而言之,只要是对男主角好的,就能得到美满结局,男主角的老婆是最好的,其他不如男主角的男性角色,就配不如女主角的女性角色……以此类推!
我们需要更多的女编剧,女导演。
我承认南来北往很好看,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马燕的故事,姚玉玲的故事,王素芳的故事,还有你和我,这样普通女性的故事。
补充:有人跟我掰扯牛大力付出了很多,来我们来看看牛大力干了什么。
偷蛋王献殷勤,东窗事发拒绝承认,是哥儿们汪新掏钱买鸡赔偿给吴嫂的;追姚玉玲的时候请客吃饭,觉得她省下了吃饭钱用来买好看衣服,于是理所当然认为衣服也是自己买的;姚儿骑他的散架破自行车摔跤,丝毫不顾及别人面子,背着姚儿在大院见人就凑上去大喊她屁股摔了;买的电视机是粗制滥造的,被骗钱是警察哥们儿帮忙讨回来的,录音机是自己组装的,戒指是买来自我感动的,被拒绝了是要喝农药威胁女孩子的。
不是不接受女二卖烧烤,按她的情况能卖烧烤自食其力已经很好了,这个大结局很好,可是编剧不该写成姚儿灰头土脸的卖烧烤碰到光鲜亮丽带着小女友的男二。
姚的性格就算卖烧烤也会打扮的干净,碰到邻居也会大大方方打招呼。
这个桥段太过了。
结局写成这样是多恨她,莫欺少年穷?
看离开你的女二过得多惨?
你年少求而不得的女生变成这样不要再喜欢了?
感叹一句回归现实了是吧。
两颗星星是给丁勇岱老师的,这个剧也就靠老一辈的戏骨撑着了。
这个服化道说不用心吧,找的衣服都是那个年代的,说用心吧,那布料那质感那个滤镜都干净的不像样👉🏻👈🏻而且剧里还有好多未婚夫妻的配角演员,按理说那个年代结婚都早,你找几个年轻男演员咋啦,尽找那现实年龄四五十岁的老男人配个年轻小姑娘演未婚夫妻,我真服。
还有金晨那个尖脸真是一言难尽,我爸一打开电视问我这女主角是谁这么难看一个蛇锥子脸😂😂😂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